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八二集)  2011/4/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38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七十二面第六行看起:

「本品会集魏唐宋三译。文曰:若已生,若当生(若当生见唐宋二译),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已生是已经往生的,当生指现在,包括以后修学这个法门,他应当都会往生,这都是三聚里面正定之聚,都是属于正定。「弥显弥陀大愿之深广。是则不但已生极乐者,住正定聚,必证菩提,乃至现在当来一切将生极乐之人,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能与弥陀本誓相应者,虽居秽土,仍是具缚凡夫,但亦已住于正定之聚,决证菩提」。这段话很重要,说我们现在的人还在娑婆世界,依旧是五浊恶世,现在浊恶到非常严重的阶段。佛菩萨不忍心看,天地鬼神都不愿意见到,我们在这个环境修学净宗能成就吗?这一段开示就重要。不但是已经生到极乐世界住正定聚,必证菩提,这个没话说,我们都相信、都肯定。至于现在修学净土还没有往生的,再包括将来这些人,下面这两句话就非常重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三辈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在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前提出来,为了大家容易明了,不至于疑惑,我们用本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真诚,我们一定要学习用真诚心生活。真诚的反面是虚妄,处事待人接物决定不再用虚情假意,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真能不用吗?很难。为什么?妄心就是虚情假意。什么叫妄心?分别心是妄心,执着心是妄心,它不是真心,自己对自己都控制不了。所以一定要学真诚,就是老实,从哪里开始?从对自己开始。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一定先这样对别人,从这里下手;我不喜欢的,我相信别人也不愿意。古人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天天要反省,天天要发现自己的过失,这个很重要。别人对我们赞叹、恭维未必是真的,别人对我们的指责、批评那不是假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反省。恭敬、赞叹,很可能是一种虚假的、不实在的,客套;指责是他对我们一定有所不满,我们要认真反省,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什么地方做错了。要学会改过,要学会反省、自新,那对我们是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感恩,特别是对指责我的人,无论是有意、无意,是善意、恶意的,统统要感恩,这些人对我们的修学会大有帮助。诸佛菩萨之所以能成无上正等正觉,没有别的,他就是懂得一个事实真相,《还源观》上三种周遍的第三种,「含容空有」,知道这个事实。这句话说什么?这句话说我们本来的心量,心量多大!含是包含,包含宇宙、包含太空;容是空纳,容纳万有。佛家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为什么现在一点点都不能够包容?我们的苦就吃在这个地方,迷就迷在这个地方,造业也就在此地,受果报还是它。

为什么不把心量拓开?像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心量,都是包虚空容纳法界的,容法界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学,工作里面去学,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学,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学佛,这样的人当然是住正定聚。所以发菩提心是真诚,也就是印光大师常讲的诚敬,这是菩提心的体,比什么都重要。现在难难在什么?难在没有榜样,没有一个模式,这个最困难。古时候有,古时候没有人不孝顺父母,对别人不诚不敬,对父母没有不诚敬的。父母就是个好样子,用对父母的那种真诚对一切众生,菩提心他很容易就发起来。现在儿女对父母不孝了,父母也不把儿女看作儿女,看作什么?朋友,这挺时髦的,殊不知大错特错,把伦常根拔掉了。伦常的根拔掉,就是社会和谐的根拔掉了,宇宙和谐的根拔掉了,你说这个罪多重。谁知道?谁能说得出?没人!古时候人人都知道,对自己恩德最大的是父母,跟父母同等的是老师。学佛,你看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所以我常讲佛法流通在全世界,唯独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其它任何一个地区都比不上中国,什么原因?中国人有孝的基础。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哪来的师道?所以佛法,尤其是大乘,在中国这两千年,成就远远超过印度。这是说从前,不是说现在,现在印度没佛法了。佛法跟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融合成一体,佛有这个度量,我们中国古大德也有这个度量,这个度量从哪来?从孝道来。中国人孝道的根扎得厚,佛法把孝道扩展到遍法界虚空界,孝道才讲到究竟圆满。

真诚心对自己,我们现在不知道对自己,用什么样的心对待自己,不晓得,《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对自己。真诚对自己是清净,真诚对自己是平等,是觉而不迷。对别人呢?对别人是慈悲,大慈大悲。这个大慈大悲包含着什么?慈悲,慈是与众生乐,悲是帮助众生离苦,慈悲就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个慈悲是真诚的慈悲、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觉的慈悲,这叫菩提心。这个爱里头没有真诚、没有清净、没有平等、没有正觉,这不是菩提心,我们用这个方法来讲大家好懂。古人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都不好讲,什么叫深心?古大德的批注,一般都是用好善好德,我们今天用「清净平等觉」好懂,很具体,慈悲里头有真诚、清净、平等、觉。这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希望一年比一年进步,一月比一个月进步,这叫真修行。有了菩提心,在方法上一向专念,菩提心是真心,要用真心去念佛;妄心念佛不行,不相应。用真心,一向,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是非常非常的要紧。

我们这一生头一桩大事,就是头等大事,不是别的,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阿弥陀佛希望我们这样做,释迦牟尼佛也希望我们听从阿弥陀佛的话。不但释迦如此,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完全相同,没有一尊佛不劝他的学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老师对学生的爱护,老师希望学生成就。你真爱他、真成就他,就把他送到极乐世界去求学。阿弥陀佛是好老师,跟他学准没有过失,准能成就。你成佛了,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愿望就圆满,达到了。你要是不能成就,佛就很失望,会感到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你错过了,你再等吧,等下一次,下一次很长很长时间,你又要经多劫轮回才碰到一次,这机会不是常常碰到的。所以碰到之后决定不能放松,一定要抓紧,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个目标,其它的统统放下。莲池大师告诉我们,「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全放下了;「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八万四千法门也放下。只专修净土这一门,只专念阿弥陀佛这一尊佛,决定成就!

又何况经典里面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每天都可以参访十方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诸佛如来。因为你到极乐世界去,你的能力几乎全部恢复,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的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听佛讲经教学,你同时可以分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佛国土,你去拜佛、去供养修福,听经闻法修智慧,福慧双修,这个利益不能不知道。三种利益,这本经上说的,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真实之际我们很难懂,可是真实智慧跟真实利益我们不难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一心专求往生,这就是真实智慧,智慧的选择。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这样殊胜的缘分,每天都能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每天都能接触到无量无边的法门,那是广学多闻。在阿弥陀佛讲堂里面,专听他老人家一个人讲经说法,那是一门深入。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同时学习,别的地方做不到,只有阿弥陀佛这里行。弥陀的威神,在这个地方展示他的神通,没有他的神力加持,我们哪有这种能力?怎么可能亲近一切诸佛?

生到极乐世界,甚至于现在还没生,我决心下了,我真干,我除这一门之外,其它都不要,这就是与弥陀本誓相应。「虽居秽土」,虽然我们现在住在这个世界,住在此时此处,还是一个凡夫身,「具缚」就是烦恼没放下,带着重重烦恼这个身体,但是你也等于住正定聚。为什么?你决定往生,只要你一往生,你一生决定成佛,「决证菩提」,这个意思我们不能不懂。大乘里面讲「正定聚」,法身菩萨才有,别教里面十地是法身菩萨,三贤还在四圣法界,那不算正定聚。念佛人下定决心,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要了,我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念就是正定聚,决定不改变。要知道,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接引八万四千不同的根性,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佛度众生唯一的一个目标,就是希望你早一天成佛。净宗法门是早一天成佛的第一法门,这个法门你不能接受,才跟你讲别的。这个法门是一生成就,别的法门还得生生世世,为什么?烦恼一生断不掉,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净宗法门的殊胜,烦恼断不掉也能往生,叫带业往生,殊胜在此地。

下面念老说,「是诚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绝待圆融,究竟方便也」。这些话句句都是真话,诚,诚是真的,真真实实超越常情,远离我们错误的见解,真实当中的真实,不可思议。绝待圆融,就是绝对的,它不是相对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叫方便法,这是方便法里面的方便法,究竟方便。好难遇到,我们遇到了,遇到最重要的是把它掌握住,这一生决定成就。「又《唐译》曰」《大宝积经》里面的,「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这是《大宝积经.无量寿会》里的经文。若当生,当生是现在还没有生,但是他决定得生。决定得生的条件,我们不能不知道,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那就决定生。阿弥陀佛是什么心?帮助一切众生一生当中皆成佛道,一切皆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这大家都很清楚四十八愿,愿愿显示阿弥陀佛帮助众生的真心,真心、真愿,没有自己,只要众生欢喜,只要众生觉悟,佛都随顺。我们能够发愿,发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他发什么愿我们跟着他发什么愿,真的,不是假的,要像他老人家五劫修行一样,愿愿要兑现。一定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对人是这样的,对树木花草、对蚊虫蚂蚁这小动物、对天地鬼神。为什么?他们都没成佛,他们都是在六道里流转。我们以真诚恭敬心来相待,自己修行,劝导大家同生极乐国,个个都证得究竟圆满,这跟阿弥陀佛的心愿完全相应。这就是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到涅槃处就是真实之际,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归自性,究竟圆满。如果是邪定,或者是不定,那他就到不了这个境界。

我们看下面的批注,「盖谓当生极乐者,皆悉建立往生之正因」,这个建立彼因就是往生的正因。往生的正因记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依此正因,必得往生之果,必然一生补佛」,补是后补,补佛是什么地位?等觉菩萨,菩萨地位最高的,五十一个位次,他最高的位次,等觉,再上去就成佛,究竟圆满的佛果,「故曰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彼邪定聚及不定聚之人」,邪定聚是什么?他的心不是定在往生极乐世界。现在社会一般人的心定在哪里?定在赚钱,好像人活到这个世间来只是为赚钱来,除了赚钱之外,他不知道还有别的东西。他快不快乐?一生不快乐很痛苦,没赚到尽量想赚,赚到又怕丢掉,成天患得患失,心乱如麻,有烦恼、有忧虑、有牵挂,痛苦太多太多!为了这个邪定,使用不正常的手段,那就造无量的恶业,六道里面的果报不堪设想。

命里有的,那是帝王,命里有这个命,手段错误,用武力夺取政权。夺得来的是自己命里有的,自己命里没有的夺也夺不来。害得自己堕地狱,堕无间地狱,就是阿鼻地狱,你说多冤枉。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做错了,不知道忏悔,不知道回头,他就没法子出来。这些事情,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讲得很多,我们也特别把世尊讲这些事情,在经论里面抄出来,把它会集成一册,《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我们看这一本,就把《大藏经》所有经论里面佛讲地狱统统看到。比道家讲得好,道家所讲的偏重在果报,这个果报到底什么因造成的,说得少。佛讲得清楚,每种果都有它的因,我们明白,我们今天不造因,将来就不会有这个果报。

修学净宗的人,这些东西知不知道没关系,你只要把心定在阿弥陀佛上,什么事都没有了,什么都可以不必知道,不操心,让我们的清净平等心赶快现前,没有知道那些必要。像现在这个社会,方方面面传来灾难的信息太多,我们需不需要知道?不需要。我只需要一桩事情,这个灾难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其它的我不需要知道。方方面面传来的,几乎共同的,解决的方法是共同的,念佛。那就行了,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就可以不闻不问,操这些心干什么?印光大师讲得很好,「念佛可以消宿业」,只要念佛。念佛得会念,要把自己烦恼习气统统念掉,这叫真念佛。念佛得什么?念佛得清净心。我们的清净心是不是得到?那是效果。我念了多少年佛,现在心有没有清净?有没有放下?世缘有没有放下?清净心有没有现前?法喜有没有现前?真的得受用,欢喜!经论上常讲「烦恼轻,智慧长」,这就是你念佛有效果。如果烦恼还是很重,智慧不生,那就得认真去思考,绝对不是理论错误,也不是方法错误,而是我们自己修行有了问题,出了问题。要把问题找出来,把问题消除,我们功夫就得力了。

这些理论、方法、经验,全都在经典里头,经典我们看不懂,看古人的批注,古人批注看不懂,多看。祖师大德教导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想我们还没有念到千遍的,千遍还不懂,那就二千遍、三千遍、四千遍,你一直念下去,万缘放得下,一心专念,决定有一天豁然大悟,你问题解决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到极乐世界肯定不是凡圣同居土,真正开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就直接到实报土去了。所以邪定不行,换句话说,目标不是定在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定在见阿弥陀佛,都叫邪定,为什么?你这一生不能成就。不定性的也不行,他摇摆不定,一会想学这个,一会想学那个,自己没有主宰,很难成就。他心不专,欲望太多、方向太多、目标太多,结果一事无成。念老这个地方说得好,邪定、不定的人,「不能真为生死」,还想搞六道轮回,这个生死就是六道轮回,不能发菩提心,不能深信愿,深信切愿他不能,不能念佛持佛名号,这四桩事情他都做不到。

不说别人,说修净土的同学,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亲近李老师,老师在台中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讲经教学领导大家一起念佛,莲友很多。老师常说,莲社的莲友们一万个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大概只有三、五个。一万人当中三、五个,不讲别人,自己莲社的莲友。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现在一万人当中只有三、五个,什么原因?虽念佛、虽听经,不能真为生死。就是还没有意思想脱离六道轮回,没有这个念头;六道还不错,还挺好玩的,还舍不得离开,这个麻烦大了。不能发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发不出来,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名闻利养,还是贪恋五欲六尘,这个糟糕了。你说净土相不相信?相信;念佛往生相不相信?相信,不真干。信不真,愿不切,持名功夫不得力,「故云不能了知」,了是明了,知是觉知,「建立彼因故」,彼因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他不知道。

「又唐善导大师深入经藏,明正定聚益通此彼二土」。念老这有个括号,「谓弥陀入正定聚大愿之益」,这个利益「通显于彼土极乐与此土娑婆」。这是阿弥陀佛入正定聚这一愿的真实利益,这个利益娑婆、极乐都同等的,在极乐世界入正定聚,必定究竟证得无上菩提。在我们今天现在这环境,你要是得正定聚,你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你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你真相信,一点疑惑都没有。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话,相信阿弥陀佛的话,相信诸佛的话,相信祖师大德的话,这些人所说的决定是真的,为什么?我们彼此之间没有利害关系。有利害关系才干损人利己的事情,没有利害关系,他怎么会骗人?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佛菩萨决定不欺骗人。正定聚没有不成就,正定聚实实在在讲就是「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甄解》曰:此土正定聚是密益,彼土正定聚是显益」。此土是我们这个地方,我们现在学佛,正定聚利益太大,可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往生,这个利益没现前,所以叫密,不显。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不但这些菩萨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已经放下,就是无始无明的烦恼习气也断得差不多,所以他们正定聚的利益是明显的,每个人自己都能够很清楚、很明了的体会到,看得出来。「又曰:若为现生密益者,今家不共义也」,今家是善导大师。由此可知,唐朝时代日本这些大德,日本的祖师大德是善导的学生,常常引用老师所说的话。「可见《甄解》极赞善导大师所说,当生之人,虽身在娑婆,已获入正定聚之密益,为殊胜不共之妙义」。这是修学其它法门都没有,只有净宗带业往生。「所谓密益,盖指冥得此益」。就是你得到这个利益,你自己还不知道,你自己还没有感觉,为什么?因为你还是有业障。如果你的业障化解,这个利益你自己能体会得到。业障轻的人体会到,业障重的人体会不到,虽然体会不到,利益是真的。只要他一心不改变方向、不改变目标,这个利益他一定会得到。

「又《小本》亦有与此相呼应之经文」,小本是《佛说阿弥陀经》,大家都常念。《弥陀经》上有这么一段经文,「经曰: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经文可不能小看,它给我们传递重要的信息,让我们对于自己的修学深信不疑。已经发愿的,已经往生;今是现在,现在发愿,这一生当中必定往生;未来发愿的,后人,只要他发愿,一向专念,他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为什么?阿惟越致菩萨才不退转于无上菩提,三种不退当中这是最后的一种。第一种是位不退,圣人不会退到凡夫,什么人?小乘须陀洹,大乘《华严经》上所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他就得到,他不退转于凡夫。虽然他没有出六道,他还在六道里面修行,他绝不堕三恶道,他也不会堕在修罗、罗剎一类,他只是人天两道,断恶修善,这叫位不退。第二种,大乘菩萨发四弘誓愿,绝不退到小乘位,小乘自利,大乘利他。利他很辛苦,所以罗汉会退心,众生太难度:算了,不要管他了,随他去吧!菩萨不是的,菩萨再艰难、再困苦,他都忍耐,他不退转,这第二种。第三种,阿惟越致菩萨,念念趣向一个目标:成无上道,真正制心一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一心一意决证无上菩提,决定要证得。这是圆满的三不退,不退转于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菩提。

「是表现在当来一切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之人,皆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这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可见不退转之胜益」,殊胜的利益、圆满的利益、无与伦比的利益,「亦复通于彼此二土」,在我们这个世间你得的利益无比殊胜,到极乐世界你所得到的利益不但是殊胜,是究竟圆满了。小本经这段经文,与现在我们念的这段经文「同一玄旨」,玄是深、深奥,旨是旨趣。「阿弥陀佛大愿大力,不可思议」,这末后一句是赞叹。

「专论极乐依正庄严之经文,至第二十二品告一段落。此下即为十方佛赞」,二十三品是十方佛赞叹,「三辈往生等」《无量寿经起信论》会结前之经义,消归自心」。这是彭际清居士的,清朝乾隆年间人,这是我们佛门的大德,在家的居士,菩萨!通宗通教,他也是往生净土的。《无量寿经起信论》是他造的,他在专论依正庄严经文之后做了一个总结,我们在这里面可以看到,总结消归自心,这句话重要。「论曰:如上种种庄严」,我们所读到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报的庄严、正报的庄严。「种种佛事」,佛事这个名词,我们要有正确的理解,是佛度化众生的事叫佛事。佛用什么来度化众生?佛用教学,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所示现的,三十岁开悟,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经论里面常讲「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教学,佛事是讲经教学叫佛事,就是帮助众生觉悟的事情。我们用这样的解释,大家就好懂,佛对于一切众生无量的恩德是什么?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真的,一点都不假。众生的苦,六道众生苦从哪来的?从迷来的。因为迷,我们把许多事情看错、想错了,于是就做错,感得来的苦报。如果他要是觉不迷,他就不会想错、不会说错、不会做错,他怎么会有苦?自然就离苦得乐。

佛法里头没有迷信,所说的全是宇宙之间的真相,给我们讲六道,给我们讲十法界,给我们讲华藏世界、讲极乐世界,给我们讲遍法界虚空界十方诸佛剎土,样样都是真实。我们觉悟、我们明了,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工作,应该如何处事待人接物,这里面有真正的乐。佛家讲离苦得乐是事实,不是一句空话,真叫你离苦,真叫你得乐。我们讲得比较现实一点,在这个世间你有生老病死苦,除这个之外你还有求不得苦,还有爱别离苦,还有怨憎会苦,这些苦,不论贫贱富贵统统都有。愿不愿意受?不愿意,不愿意但是离不开。佛把这些理事因果详细给我们分析,说清楚、说明白了,我们真正觉悟就回头了。一觉就回头,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就会确定自己一生的方向、目标。我们一生有正确的方向,有正确的目标,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们都是非常顺利的通过,提升自己的境界,这里头其乐无穷!为什么?逐渐逐渐学会了个本事,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这是本经里头所说的,真实智慧、真实之际、真实利益,这叫佛事。所以佛事不是现在这个经忏,这个不是的,这两个字我们一定搞清楚。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是说什么?种种庄严、种种佛事,包括佛出世、佛修行、佛度众生,全都包括在其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两句话说得很深,给你讲真话。佛法从这个地方看出真正的平等,确确实实是无来无去。现在有很少数,大概人数不多,几个大科学家他们明白,像普朗克是德国的物理学家,这样等级的人他们知道,他们了解宇宙万法的真相,了解没透彻。透彻,在大乘经里头,佛、法身菩萨他们透彻;科学家没透彻,但是也很了不起,接近到大乘的边缘。他们能够把今天宇宙之间这三个现象发现了,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不容易。物质是怎么回事情?信息,也就我们讲心念,是怎么回事情?这精神现象,他们对这个研究观察非常深入,达到大乘经上讲的境界,最后那个自然现象还不能完全明了。大乘经里面讲清楚、讲明白了,就是此地讲的这四句话,「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水中月,如画所现像,如幻所化人」,这个三句。我们同学听了这三句没有怀疑,为什么?听得多,《华严经》里讲得特别清楚。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才晓得佛为什么叫我们放下,放下,对了;不放下错了。释迦牟尼佛教学也用这些东西,就像玩把戏一样,他也会变把戏。

「皆以佛神力故,随众生心而出现故」。这个里头还要把话讲清楚,皆以佛神力故,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生于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确确实实他没有起心动念过。我们对佛法认知要从这个地方开始,佛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佛没有念头,为什么?有念皆妄。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是正念、是妄念?给诸位说,还是妄念,只要有念都是妄念。那为什么还念佛?这就是前面讲的究竟方便,你念阿弥陀佛,心里其它念都没有了,只有这一念,你能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这一念就没有了,叫究竟方便,不能不知道。念头一断掉,你就明心见性,你就成佛,你还有一念在,你成不了佛。佛家讲正念是什么?正念是无念,无一切妄念那叫正念。眼看外面清清楚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能不能看清楚?能,哪有不清楚的道理!眼照见,耳听音声也叫照见,你才能看出事实真相。真相是自性变现的,就是佛力,佛神力故,实际上自性变现,自性是如来。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因为众生心而出现,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极乐世界我们心想的,我们想阿弥陀佛,出现极乐世界;我们想自私自利,我们想名闻利养,我们想五欲六尘,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出现。如果我们能断一切恶、想一切善,天堂出现,全是从心想生。如果我们这个心念里头全是不善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佛法里面讲贪瞋痴慢、妄语、两舌,天天搞这个东西,那就是什么?地狱你造成。换句话说,什么境界都没有,都是你念头想出来的。很难得,近代科学家发现了,他们的报告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得这么清楚,现在科学家把它证明,这是一桩好事情,相信科学的人能相信大乘佛法。

「当知一切众生所有神力,本与如来无二无别」。这话真话,一切众生包括你我都在内,有如来的智慧,有如来的神通,有如来的道力,跟如来确确实实没有差别。《华严经》上讲得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阿弥陀佛的德能,能够建造出这么理想的极乐世界,这是他的神力造成的。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借着阿弥陀佛的力量,把自己自性里面的神力发挥出来,这是真正的往生。真的因是自己,阿弥陀佛做增上缘,没有他这个缘,我们不知道,力量发挥不出来。所以极乐世界是怎么成就的?自他二力共同成就的。但是没有阿弥陀佛这个愿力,我们自己是不可能,也就说不可能有这样的圆满一个想象。这是我们不能不感恩阿弥陀佛,他设想得太圆满、太周到,我们想不到,他给我们做了增上缘。下面讲的,我们跟他是无二无别。

「特无大愿大行」,我们缺的是这个,阿弥陀佛的大愿四十八愿做代表,我们没有。人家四十八愿愿愿是为苦难众生,我们今天愿愿是为自己,没有想到为众生。他为众生的心量太大,他为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苦难众生,不是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世界,他是为无量无边的世界所有众生。这我们想不到。有大愿还有大行,真干,不是不干,真干,全心全力在干,「发起胜因」「不觉不知沉沦永劫」,我们对于自性里面智慧德相,完全不觉、完全不知,沦落在六道轮回多苦!太可怜。「若能一念回光,方知家业具在」。这能不能回头?大乘教里佛常说「回头是岸」,今天你走的是轮回道,回过头来就是无上的佛道。你不肯回头,还走轮回道,那就没法子,这叫什么?与佛无缘。真能回头,这跟佛菩萨有缘,我走佛道,走佛道真正离苦得乐,你的身心绝对不会受外面境界干扰。人事不能干扰你,物质环境是更不能干扰你,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你得大自在,你不断的向上提升灵性。你对于宇宙、对于法界一清二楚;换句话说,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了之后,才晓得根本没有死,丢掉这个身体是解脱,有身体不自在,这个东西是累赘,放下之后得大自在。这个家业就是自性本具的,像惠能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觉的时候在,迷的时候也在。说迷的时候不在了,叫迷失,它不起作用;觉悟的时候它起作用,你真能享受到。迷的时候享受不到,差别就在此地,并不是真的丢掉了。智慧,清净心就生智慧,心不清净就生烦恼,心清净就生智慧。你能够把烦恼放下,心清净了,心起作用全是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智慧能主宰万物。为什么不要智慧要烦恼?这就叫迷惑颠倒。

下面这比喻,「如入宝山,取之无尽。如游香国,触处蒙熏」。比喻得好,你入了宝山,这个山上尽是宝,你取之不尽;如游香国,遍地都是宝香,你所接触到的都蒙熏。说真话,极乐世界就是宝山,极乐世界就是香国,极乐世界的光明、珍宝、宝香普熏法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熏。为什么我们没有闻到、我们没有见到?底下两句话,「要须亲到方休,慎勿半途而废」。这两句话是勉励我们的,我们今天见不到佛光,见不到珍宝,闻不到妙香,是因为我们现在这个机器有了故障。佛的光,极乐世界山河大地的光,种种不思议的妙香,我们有没有接受到?接受了;我们接受了,但是没有感觉。是因为我们这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有了障碍,接收到而没有反应。为什么心地清净的人,像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有反应;诸佛菩萨心地清净平等,他有反应。我们跟他在一起,为什么他有反应,我没有反应?这就证明不是佛光只照他,不照我,不是宝香只熏他,不熏我,那他就有了分别执着。他没有,我们自己有,证明经上讲的没错,极乐世界确确实实光明遍照,宝香普熏。

我们是身心不干净,染污,虽然接触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恩惠茫然无知,丝毫不觉,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大乘教里面,祖师大德也常讲这个事情「唯证方知」,你才晓得它不是假的。要证就得放下,这是经教里常说的,放下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真的不执着,你清净心就现前,十方世界的信息你都有反应,你都有感受。为什么?现在我们也是收到,没有感受、没有反应,心不清净;清净心现前,有感受、有反应。功夫再提升,平等心现前,那你就是菩萨,你不但有反应,你可以跟诸佛菩萨往来,互相传递信息。再提升,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了,你跟十方诸佛如来融合成一体,那个起的作用就大了。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讲,把我们的体能、把我们心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这是大乘佛法教学终极的目标。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的心愿。「决证极果」,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面第二十三「十方佛赞」,这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本品」,这有三大段,第一个,「初明十方佛赞,次明佛赞深意,末明一念净信不可思议功德」。底下有这三段,我们看经文: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这对东方,这是详细说明,下面省略了。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这就说明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赞叹。我们看念老的批注,「首标东方,顺世俗故」,东南西北把东方摆在第一,这是我们世间有这么个习俗,这么个习惯。在佛菩萨境界里,十方是平等,没有先后、没有大小,完全是平等的,这是顺世俗,「日出东方」「东方世界,数如恒河之沙」。佛经无论大乘、小乘,形容数量之多,多半用恒河沙做比喻。这是世尊当年在世,讲经教学的场所在恒河两岸时间最长,所以说恒河大家都亲眼见到。恒河沙很细,像面粉一样,确实跟其它的沙不一样。印度我没去过,有些法师到印度朝圣,回来之后就用小瓶装这个恒河沙送给我,我一看的确是很细,经上说的话是真的,不是虚假的。那个恒河的沙数量有多少?数不尽!这东方世界有多少?一个世界就是一尊佛的教区,一尊佛他教化的范围叫一个世界,也叫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有多大?用现在的算法,是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的世界。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地球上示现成佛,住世八十年,释迦牟尼佛八十岁走的。离开我们这个世界,离开地球,不能说离开世界,世界太大了,十亿个银河系,他到别的星球去了,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他还在教学,没有中断。给我们讲的,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是对地球上人讲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这都是随顺世俗说的。

我们再看,「一一界中各有恒河沙数之佛」,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现在每个世界,每个世界又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那佛有多少?没法子说,没有办法计算。这些佛,每尊佛都「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广长舌相乃三十二相之一」。佛有三十二相的广长舌,我们的舌头伸出来舔不到鼻子,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起来,这当年在世都表演给大家看,都不是假的。这个相从哪里来的?生生世世不妄语,不欺骗人,就是口离四种过。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不说粗鲁的话;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没有这四种口过,舌相就是长舌相。如果一个人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子,三世不妄语才有这个相出来。佛的舌头伸出来把脸整个遮住,证明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不妄语,才有这个相出现。这是什么?让大家相信他的话,他的话是真的,没有一句是假话,取信于人。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今天时间到了,下一堂我们还从这个地方讲起。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