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一集)  2012/4/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六二页第四行,科题,「堂舍楼观」

【堂舍楼观第十六】

念老有个简单介绍。「本品有二」,这个二就是内容,本品内容有两桩事。第一,佛及菩萨住处,这是看到西方极乐世界人的生活、居处。「二、菩萨随意修习」,这是说他们在那边学习、用功,「从因得果,自由行道,皆大欢喜」,说明那个地方修行、学习的状况,在那边学习一点压力都没有。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有很多压力,西方极乐世界学习没有压力。法门无量无边,你喜欢学哪个法门,佛就教你哪个法门。佛教你,有大菩萨担任助教,这些大菩萨就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指的是等觉菩萨,后补佛,这些人担任辅导,所以你不会有困难。在那边得佛力的加持,这些大菩萨们的加持,所以进度非常快速。我们现在看第一,「教主居处」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

『讲堂』是说法的地方、教学的地方,这讲堂,说法讲经的堂舍。『精舍』是「寺院之异名」,寺院也叫做精舍。《新译华严经音义》曰:精舍者,非以舍之精妙,名为精舍」,不是这个意思,「由其精练行者之所居,谓之精舍」。精练,练是锻炼。这些修行人,精,专精,我们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精练,是这些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之为精舍。换句话说,学得很多,学得很杂,那就不叫精,那不是精练。所以这个地方就有差别。『楼观』,楼,两层以上的称为楼;观,也是楼,「台榭也」。『栏楯』就是栏槛,我们称栅栏,纵的叫栏,横的叫楯,叫栏楯。

「极乐殿阁皆从弥陀净心流现」,前面说得详细,阿弥陀佛的真心,清净心、智慧、愿行功德之所成就,「众宝所成,非从木石」。我们这个地方建筑木结构的多,有石结构的。「不假斤斧」,这就表示人工,它不需要人工去建造。「随机应现」,这四个字好,机是众生根机。众生的心清净,众生的愿宏大,众生的行前面讲的精练,他居住的地方就格外殊胜。西方极乐世界它的状况特殊,它是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所以极乐世界是个平等世界。至于你居住的地方是随你的意愿,你住的房子,想大它自然会变大,想小它自然变小。换句话说,都能满每个人的意,想在地面,它就在地面;想在空中,它就浮到空中去。到十方世界去礼佛、闻法,宫殿随身,宫殿就像你的飞行工具一样。它跟着你的身,你坐在这个里面不动,就去了,就到了,所以也是自己的交通工具。随机应现好,平等又随机,这个才叫做圆满。故曰也是『七宝自然化成』。

『白珠』,就是珍珠,白色的珍珠,「蚌中所生,白洁者贵」,白珍珠是最名贵的,「白珠者,珠中之上品」。『摩尼』,前面有说过,叫如意宝,是如意宝。『交络』,互相网络。「如《汉译》曰:复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为交络,覆盖其上。」这些珠被穿起来,像网一样,做为装饰品,在楼阁之上,有这些装饰品。「如是妙珠摩尼所成之网络」,像罗网一样,「覆于七宝楼观栏楯之上」,楼顶上用这个做装饰,栏杆上面也用这个装饰,「极为明妙」,这些宝珠都有光明,都能够变化无量的色彩。

「又《往生论》曰」《往生论》赞叹的,关于佛菩萨居住的地方,「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这个赞叹里面,有这里没有说到的,观十方无碍。前面我们看到极乐世界的宝树,宝树里面有罗网、有光明,光明当中能够看到十方诸佛刹土。宫殿这里也不例外,宫殿楼阁里头也能看到十方诸佛世界,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电视一样,到处都有。十方世界的众生都能在这些地方看到,与自己有缘的,就会受感动,有缘的就能收到他的信息,就有能力应化身去帮助他。我们与极乐世界有缘分,没有缘分,听不到佛名,遇不到经典。遇到经典能够生欢喜心,能够发心学习,缘分就很深。所以我们知道,大家都很有缘分。我们的信息,极乐世界这些天人大众、佛菩萨们,他们统统都收到。不管我们有意无意、有心无心,这个波动的现象,念头才动周遍法界。我们身体每个细胞,现在晓得,都是一千六百兆这个频率在波动。

所以不但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佛知道,极乐世界人都知道,我们的身体状况他们也知道。他对我们加不加持?加持,肯定加持。这个加持是自然的,他也不起心、不动念,自自然然。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一体,这就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不承认是一体,他们承认,每个人都承认。为什么?他看到事实真相,一切众生、一切万物都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我们只是听说,人家证得了,一点不假,所以一切都是自然的。我们今天这么多佛菩萨加持我们,我们没有感觉,这什么原因?疑心。我们烦恼里头,根本烦恼有贪、瞋、痴、慢、疑、恶见,六个根本烦恼。我们有愚痴、有怀疑,因为这两个烦恼障碍了,所以没有感觉。如果我们不愚痴,不愚痴就是有智慧,不怀疑就是有信心,肯定有感应。这桩事情我们的确要常常提起,多多的薰习。到我们心定了,不怀疑了,真相信了,真相信就是智慧,真实智慧,我们就能得到受用,现前得受用。杂树异光色,奇异的光明、色彩,宝栏遍围绕,超过人间天上。

「均表极乐之宫殿楼观,皆如明镜,照纳十方」,这比喻。宫殿楼观,就是所有这些居住环境的建筑,都像明镜一样。为什么?全是珍宝,无量珍宝成就,珍宝都放光,光中显现十方世界。「故昙师曰」,昙鸾法师说的,「宫殿楼阁,镜纳十方,宝树宝栏,互为映饰。可见极乐之明妙,无能比者,故云明妙无比」。十方世界诸佛刹土都比不上极乐世界,这个原因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初学的时候,当比丘,发的大愿,用五劫的时间,参访、学习、考察、观摩一切诸佛刹土之成就。这个意思要常常说、常常提到。广学多闻,不是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

我们读到这些经文,自然也就想到四大天王,你看四大天王给我们的表法,前面两位是教导我们确立人生的方向跟目标。东方持国天王,持国里头所含的意思,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包含这么多意思在里头。怎样才真正能做得好?只掌握着一个核心,就是中庸之道。对人处事不偏不邪,我们用心,心用得正,没有偏心、没有邪恶;不过,也不能不及,就是恰到好处。这是大智慧,这是真学问,这中庸之道。这部四书古时候中国人必读。四书,四种,前面两种,《礼记》里头的两篇,「大学」这一篇,「中庸」一篇。「中庸」是哲学、哲理,理论,「大学」是方法,你看有理论、有方法。

大乘佛法里面讲中道,中道就是中庸。持国天王手上拿的琵琶是表法的,怎样才是中?琵琶是弦乐器,演奏的时候要调,太紧了它就断掉了,太松了就弹不响,一定要调到适中,音色才美。这个意思就是说,处事待人接物要行中道。太过了,就是太紧了,它就断掉了,太松了就不响,一定要调到中庸,音色就美。大乘佛法讲中道,二边不着,这是中道的意思。但是中道有,不能执著,执著,它就又变成边了,中道跟二边不又对立了吗?永远没有对立。所以,中道这个念头也没有,是真中道;执著有个中道是假中道,不是真的。就是告诉我们,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就叫中道,不可以执著。

为什么不能执著?自性里头没有东西。真的,科学家所说的零点能量场,跟佛法讲的自性、讲的中道很接近,零点。但是,什么都没有,这个在佛法上讲不通。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有,这是佛法里头讲的真正的中道。什么都没有是体,什么都有是相,《华严经》上讲的体、相、作用,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三个根本离不开的,一体,你看体、相、作用。知道体是空寂的,里头什么没有,相是幻相,什么都有,它不是真的。体是真的,永恒不变,不生不灭,一尘不染。所以清净平等觉,是讲的体。相千差万别,整个宇宙,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这都是相。相里面就有用,这个作用有顺性德的,顺性德的美好,不顺性德的就丑陋。顺性德顺到极处的是实报庄严土,违背性德也达到极处的就是无间地狱。无间地狱跟实报庄严土都不是定法,随着你念头变。一念善,一念佛,佛境界现前;一念瞋恚,地狱现前;一念贪婪,饿鬼现前。所以,这一切相叫幻相,随着你的念头在变化,一点都不假。

我们今天的念头,好像不像经上讲的那么灵感,我一个念头善,善境界变现出来,我也没觉察到。有没有变现?真有。为什么没有觉察到?你的心太杂了、太乱了,心浮气躁。而且你的念不纯、不一,虽然这个善念,当中还有许多不善夹杂在里头,所以不纯不净,是这么个原因。如果是很纯很净,符合佛在经上讲的制心一处,那个感应就明显了。我们现在不是把心放在一处,放在很多处,你有多少念头就有多少处,这个处所可以达到无量无边。怎么样把它回归到一处,那个作用可就大了。这个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下面这一段,「菩萨居处」

【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

「至于菩萨所居之宫殿,亦复如是明妙。深显真实平等,如如一味」。这个「真实平等、如如一味」这一句,是极乐世界的特色,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成就。法藏比丘早年在十方世界考察,看到诸佛刹土里头有不平等,这个不平等是烦恼、业障的根源,所以他说这不是好现象。如果平等,大家心就平了,妄念就没有了,没有不平的念头,没有好胜的念头,没有竞争的念头。这许许多多的念头引起很多的罪业、罪行,都是从不平来的。所以极乐世界没有贫富,极乐世界没有贵贱,极乐世界人相貌都一样。这都是佛见到的,相貌好的人傲慢,相貌丑陋的人有自卑感,这是佛在考察的时候看到,这个现象不好,他不要。他的世界成就了,人的相貌一样,他自己成佛了,自己是个标准,所有相貌跟自己一样。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相貌也一样,真正不可思议!

这是居住,介绍到此地。下面是学习,学习的环境,「修学胜境」「行道自在」,这也分两段,一个在平地,一个在虚空。

【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

当然,修行方式多,不胜枚举,稍稍举几个例子,让我们从这个里面去体会。注解里头,前面一段是讲境界,物质环境,这段以下这是「表境中人」,极乐世界里头住众。「诸往生者各依其品位,随其意乐,自在修习」,这都是总说。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就是一个世界。像我们这六道众生,我们从人道去的,诸位知道,我们在佛事超度里头,有很多鬼道去的,有畜生道去的,也有地狱道去的,还有天神道去的,乃至于还有妖魔鬼怪也有去的,品类非常不齐,差别很大。到极乐世界之后,像六道里头去的人,跟凡圣同居土相应。这个里头三辈九品是说举其大数,我们一定要晓得,每一品里头都有三辈九品,所以品类太多太多了,不齐。依他自己的品位,随其意乐,随他自己意思,乐是爱好,随他的爱好,随他的欢喜。这些肯定都是带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习气,与我们修学就产生连接上了。但是极乐世界的学习自在,佛的讲经没有中断过的。「或在虚空,或在平地。各各随意讲诵、听受、坐禅、行道」。下面为我们详细的解释。

『经行』,「旧云行道」,就是玄奘大师以前翻为行道,玄奘大师以后都翻成经行。经行是什么?是走着,走着或是念佛、或是诵经,背诵经典,这个叫经行。「乃于一定之地区,旋转或直往直来」,看空间有多大。在中国,像这些丛林寺院,大殿很大,他就是直走;如果场所小一点,他就绕圈,绕着走,都可以。用来防睡,坐久了人疲倦打瞌睡,让你走动。同时可以养身疗病,散步是个运动,对老年人特别有好处。中国古时候,五十岁就是老人了,半百了。现在有许多国家定的就是五十五岁退休,不再工作。对老年人是非常好的养身疗病的方法,你看,用经行、用念佛,得三宝加持,这个方法确实是好。

《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善财童子参访吉祥云比丘,他就在道场行道,就是经行。他完全修的是念佛法门,佛教称它作般舟三昧,翻成中国意思叫佛立三昧,站着。这个是要一点功夫,因为这个修行方法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当中不能睡觉,不能坐着,只可以站着,只可以走动,九十天。要年轻、要有体力,才能学这个法门,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跟佛七不一样,佛七,精进佛七不睡觉的,七天七夜。这个比那个高,九十天不能睡觉,精进行道。

《玄赞》第二卷说,「于中往来,消食诵经」,消食今天讲帮助消化。所以寺院里头,中午过斋之后就是经行,大概要经行半个多小时。这是什么?帮助消化,诵经、念佛不能够懈怠,这是个好事情。「如经布绡之来去,故言经行」。这个布绡现在应该是有,这是织布的时候,织布机里头送横线的,用木或者是竹片做的,直的是经,这个是纬。比喻就像布绡的来去一样,这是经行,走过来再走回去这样走法,比喻经行。「又《法华经序品》云: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可见得古时候用这种功夫的很多。就是休息,他也是在树下打坐,稍事休息。功夫好的人,虽然打坐,他并不昏沉,他还是清清楚楚,修观、诵经、念佛,或者是坐禅。

又『思道』,「思维于道。思量于所对之境,而了别之」,这叫思惟。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在很静的状况之下,想这个境界。譬如今天我们了解了,所有的物质现象,《金刚经》上说的,都是一合相。这个一就是物质的基本,基本的物质它组合的,佛经的名词叫极微之微,没有比这个更小的,这是物质现象最小的,这个东西再分就没有了。极微之微被现在科学家发现了,科学的名词叫微中子。一粒微中子多大?是电子,电子是原子里面的,把原子分析开,原子有原子核、有电子、有中子,这组成一个原子,原子最小的是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像太阳系一样。这个电子,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就是微中子;换句话说,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是一个电子,一百亿,这么小的东西。

佛在经上说,极微之微,八地以上的菩萨能看见。阿罗汉能看到的是微尘,那很大了,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原子,阿罗汉能看到。但是微中子阿罗汉看不到,八地菩萨看到,这才真正是物质的基础,所有物质都是它组成的。这个东西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把这个拿去分,再一分真的没有了,物质不在了。那什么东西?分出来是什么?分出来原来是念头的波动现象。这让科学家非常惊讶。这个发现了不起!这个发现要是被科学家都承认了,过去这四百多年的科学,基础全部推翻了。所以现在这门学问称作前卫科学,好像打仗一样,这是哨兵,在侦探,前卫,不是主力,刚刚发现。现在科学家许许多多人在搜集证据,用证据来支持这个学说。

他们的证据,首先就是搜集疗病,在这里搜。许多绝症,有不用医药自己好了的,这什么原因?医生认为这是奇迹,没法子解释。现在懂得,念头,不是没法子解释。现在也有好几千个证据证明。多半这些病患都是宗教的信徒,医生宣布他的病不能治了,等于宣布死刑,他走到绝路了。这个时候每一天祈祷,非常认真祈祷,求上帝、求神带他到天国去。这就用精神了,制心一处,把念头都集中在祈祷上,集中在上帝、集中在神,一心求生佛国。对于身体、对于疾病完全放下,根本不想它,这个病它就好了。这个例子很多,祈祷这个力量不可思议。如果祈祷当中还常常想着自己身体,这就不灵了。不能想它,你想它就等于说养这个病毒,你养它;你不想它的时候,这个病毒就消灭了,就没有了。所以,病毒真的是贪瞋痴把它养成的,我们还有这些念头,这些念头在养病毒。

对于一切法、对于身体都不贪,受什么样的冤枉也不恨,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想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天天想这些,想这个好,这是什么?这是诸法实相。慢慢的能契入这个境界,想多了他就得定,智慧开了,全部放下。全部放下,我们这个身体在世间跟诸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这个身体会通灵,它没有障碍了,跟一切灵自然就通了。我们有杂念、有妄想就是障碍,障碍最严重的是执著,于一切法不执著、不分别了。所以确确实实,很多人他在这个状况好了。为什么?他那是病,他不是寿命没有了,寿命没有了,那就没法子。他还有寿命,他就一定会好。寿命到了,那就没有法子,那没有命了;只要还有命的话,他的病一定会恢复正常、恢复健康。这个理我们要真通,要真相信。

我们念佛的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要想身体,什么都不要想,我们来试验二、三个月看看,身体健康怎么样。但是试验期间绝不要想身体,什么地方痛痒都不管它,念佛。学夏威夷的修.蓝博士用的这四句话,哪个地方疼痛了,我们就想这个地方,「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它痛痒就没有了,很灵。我有一次早晨这腿抽筋,很难过,我就用手去摸它,我就用这四句话,想着它,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念了大概三遍,就没事了。所以每个细胞、每个器官有一点点不对劲,这四句话很灵,要用清净心去念,要用真的爱心。爱心太微妙了,爱心是自性的核心,能量特别大,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这个思道,思惟所对的境界,经上很多。我们有些东西难分难舍,就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把这个话念几遍,就能放下了。一切法,包括佛法在内。我们一定要知道,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跟我什么关系?一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一体,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极乐世界是我心变现的,阿弥陀佛是我自性流露出来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弥陀、极乐不在心外,在心内。一切法心现识变,我们要真的,不要妄的,妄的舍尽了,真的自然现前。我丢掉妄,我去找真,真找不到;不找,它就现前了。所以我们平常思惟,应该思惟这些道。如果思惟善,断恶修善,果报在人天。思惟这些妙法,就能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大幅度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提升品位。

《观无量寿经》「韦提希夫人请曰」,这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这是释迦牟尼佛以佛的神力,把极乐世界变现给韦提希夫人看,还有跟着她五百侍女,就是宫女。这么多人统统看见极乐世界,统统看见阿弥陀佛。韦提希夫人就要求,看极乐世界好,请求释迦牟尼佛教给她怎么样往生,怎样能到这个地方。所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思惟,真信切愿,真相信,没有一点怀疑,真想去。什么时候想去?念念都想去。

这个念头重要,念念想去。我们发这个愿,阿弥陀佛完全知道。所以,我们把身命交给阿弥陀佛。这是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这个老人也不是凡人,我们年轻的时候跟他见面,他一定看得出来,命很薄,没有福报,短命。就像李老师他们都有能力看出来。对这样的学生,李老师的方法,鼓励他出来学讲经,因为学讲经转命运最快、最明显,因为这功德大。我把身体献给佛法,佛法无量寿,奉献出去了,它不是我的了,这是李老师教我们的。章嘉大师教我的也是身体奉献给佛法,帮助正法久住,那你的一切、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你自己不要操一点心。我自己一操心,灾难就出现。自己不要操心,佛菩萨操心。什么时候到极乐世界去,都由佛菩萨,你什么时候叫我去,我随时准备去,没有留恋。留在此地,留在此地表法,我替佛教做一点事情。好!你心多自在,多快乐!钱财供养,有很好,做好事;没有更好,我不要做事,你说多快乐。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佛法。

今天我们愈来愈清楚,现在佛法,可以说就剩这一部经典了。别的经典虽然多,没法子学,学了做不到。只有这部经,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发心求生净土,个个人都有指望,别的就不要搞了。经典印出来,留给后世,留给后人。我们也对佛法之外做了一点工作,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能救全世界,这个话汤恩比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这全世界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不是我们说的,英国人讲的,这个人识货。

所以思惟,真信、切愿,我天天念佛,天天求佛回向,就是求生净土。希望阿弥陀佛做主,什么时候召我回去,我很听话,对这个世间没有一点点留恋,走的时候自在。有一点留恋就有牵挂,就有麻烦。这一点很重要!教我正受,正受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正受。思惟正受这四个字我们要有。「善导大师注曰」,善导大师的《四帖疏》,我们过去讲《观无量寿经》就是用善导大师的注解,「言教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佛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这就是福慧。福,生活所必需,衣食住行;慧,听阿弥陀佛讲经教学,依报正报四种庄严。

『坐禅』,「坐而修禅。禅者梵语,具曰禅那」。这是印度话,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意思叫静虑,也叫思惟修,也叫做止观。章嘉大师教我的时候,他说看破放下。静就是放下,虑就是看破,看破是观,放下是止,所以就是止观。这是章嘉大师对我们初学的人用的方便话,好懂。他要讲这些名词就麻烦了,解释半天,愈解释愈迷糊。这个就是老人高明之处,对初学,言语非常简单,让你听了很满意。「静虑」「禅那之体」,就是修禅,修禅的体是寂静,寂静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实在说,妄想不容易,开始修的时候,放下分别执著。法相唯识宗他们修行的方法,转识成智,也是在这里下手。经论上说,转识成智,是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前面五识跟阿赖耶识那是转不了的,你要在这上用功夫,那完全错了。一定是把第六意识管住、第七末那管住,末那是执著,意识是分别。怎么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练什么?练不分别、不执著,这叫真修。开头忍,忍辱波罗蜜。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先方便,就是禅定的基础。先忍,然后,自然他就得定了,真的它不起来了,定久了智慧就开了。这个智慧还不是真的智慧,为什么?你还有起心动念。修不起心、不动念那是高级禅定,那不是普通的。修成了,超越十法界,那就往生,一般都是往生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如果是念佛的,那决定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

所以我们开始学,按部就班。我们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是一下修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他一下断了。我们没有这个本事,一层一层的,先破执著再断分别,我们用这个方法。先学不执著,也就是对一切法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先学这个,这个才真正叫起步。用什么功那是假的,真正用功是很现实的,就在生活上。我吃东西,我穿衣服,我用的家具,我住的房舍,不执著,都好,什么都好。我们自己搞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舒舒服服的,好了,行了。心安,理不就得了吗?那个理什么?智慧开了。所以古人居住的环境,那什么?自己搭个茅蓬,不用别人动手。在深山里头,砍几根小树,把它架起来,缠一点茅草一盖,就是茅蓬,我们小时候就常干这个事情。山上搭个小蓬是什么?多半是种植一些东西,我们看守。但是山上有野兽,所以得搭个小蓬,也是防止野兽,农民都会。考究一点,搬几块石头围个小圈,都是自己搞。

所以,禅那的体,寂静。心定不下来、静不下来,就没法子修禅。「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审虑是什么?明白了,对眼前一切事物不糊涂。不是善恶不辨、邪正不辨,那是糊涂,那个不行。真妄、邪正、善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虑。有定有虑,不分别、不执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禅定是智慧。静就是定,虑就是慧,禅定实际上是定慧等修,平等的修学。「定慧均等之妙体」就叫禅那。所以禅那是活的,不一定是打坐,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一切时、一切处心是定的,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事上随缘,没有一样不好,恒顺众生,在恒顺众生里头修随喜功德。随喜是什么?随缘。没有大妨碍,不必说,如果对大众有大妨碍,这个是要点醒他。小的过失无所谓,重大过失一定要劝导他,以善巧方便。要做出榜样出来给人看,威仪有则。行家,在内行的人看得出来,这某人有定功,言行举止里头看到他的功夫,他有定功。

《俱舍论》第二十八卷,「曰:依何义故立静虑名?」这就是为什么称它叫做静虑。「由此寂静能审虑」,寂静就是制心一处,你把心集中在一处,这个心的作用自然能够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自然能辨别,这就是虑的意思。所以先要静,寂静,寂静是把心定在一处。我们把心定在阿弥陀佛上。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就真正明了了,那个乡下阿公阿婆,他们一天到晚拿着一串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像什么都不知道,那是什么?甚深的禅定。他什么都知道,你们作善他知道,你们作恶他知道,他只是一句话不说,他平等对待你。你各人有各人果报,那是你自己事情,与他不相干。他会不会劝你?不会劝你。为什么?他有智慧,他知道劝你没用,你不会听他的,他不会讲废话,高就高在此地。内行的人,真有修行人,看到他们致敬,给他们行礼,赞叹。回他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就是赞叹,彼此心心相印。所以,一个道场有这样的人有一、二个,道场有福。上次我讲的时候,有个同修,出家人,告诉我他们道场好像有三、四个。我说那真了不起,你们对这些人要恭敬。让我们想起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里头说,念佛是甚深深妙禅,《大集经》上有这么一句,真的不是假的。他心定,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就是静,他心里明白,样样清楚。

「审虑即是实了知义」,这个意思就是他真的明白,他真的明了、真的知道。「如说心在定,能如实了知」,就这个意思。我们心里头一天到晚就定在阿弥陀佛上,这种能力自然就发显,这是真智慧,不是打妄想。观照,一看、一听、一接触他就明了。「又思惟修者」,禅定也叫做思惟修,思惟修怎么讲法?「指因而言」,从因上讲的。「一心思惟研修」,这是因。「从此乃得定,故名思惟修」。上面所讲的禅,都是六度当中,第五度的禅定,从禅定能生第六般若智慧。所以这个思惟是一心思惟,一心思惟只能思惟一桩事情,不能思惟很多事情。我们今天一心思惟就是阿弥陀佛。思惟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不涉一切观想。要不要想佛像什么?都不需要,就是一句名号,久久自然能摄心。什么统统归阿弥陀佛,把我们一切妄想归阿弥陀佛、杂念归阿弥陀佛,全都归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切,一切就是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妙极了!

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法门无量无边,这个地方讲的是总纲领、总原则,也就是佛法离不开戒定慧三学,禅是定、是慧,戒当然在其中。过去这方法适用,现在这个方法还适用,将来还是适用,纵然传亿万年也不能改变。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之所以成佛,就是依这个方法修的,我们想不要,改一个法门,你决定不能成就。现在人的麻烦,他不能持戒,所以他不能得定。教你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是戒律。谁表演给我们看?锅漏匠表演给我们看了。谛闲法师传给他的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你就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将来准有好处。锅漏匠没有记住这句话,准有好处他不想,我就念就行了,你叫我念我就念,反正这六个字很好念,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一点压力都没有,真自在。万缘放下,他什么都没有,比要饭的是好一点点,差不多,什么牵挂都没有,什么妄念都没有。苦了一辈子,现在有这么大的福报,有地方住,有饭吃,有衣服穿,还有个老太婆照顾他,替他烧两顿饭。大福报现前,他抓住了,三年成功了。

这个人真正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父母没有白养他,他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一子成佛,九祖生天,世世代代家人都沾他的光。不但家人沾光,与他有缘的都沾光,为什么?与他有缘的众生,在受苦难的时候他知道,他会去帮助他。有时候就不帮助他,不帮助他,他该受,他不受他消不掉,消不掉他不能成就。所以,三途消罪业的。人天道是消福报的,你做了好事,你一定到那里去把福享尽;干坏事的时候,一定到恶道把罪消掉。自性是清净的,善恶都是染污。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全是假的,是你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下一段经文,「在虚空」

【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

这一句很容易懂,前面是在地面上,这是在虚空当中。极乐世界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想在虚空他就在虚空,想在地面就在地面。他们每天干的事情就是讲经、读诵,接受弥陀的教诲。听弥陀讲经,也听大众讲经,大众也有互相在一起讲诵的。极乐世界的事业如是,除这个之外没别的事情。其他所有一切心想事成,不操一点心,心想事成。底下说,「得果自在」

【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罗汉。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

你看极乐世界的人,他们真自在。请看注解,上面这一行多的经文,说明彼土,就是极乐世界的人民,居民,「随所修习各得其果,须陀洹乃至阿罗汉,乃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下面有解释。「须陀洹果」,小乘初果,翻译的意思,须陀洹的意思是「入流」,或者讲「预流」,也有翻作「逆流」,逆流是逆生死流。入跟预的意思是差不多,他已经入了圣人之流,他不是凡夫了。「又名初果」,在小乘是初果。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小乘,为什么用它?是比喻到那个地方自己修学境界达到须陀洹。我们去是带业往生,三界九品八十八品见惑没断,这是凡夫,我们今天往生是这种情形。到那个地方,八十八品见惑断了,等于须陀洹。等于须陀洹就升了,不在凡圣同居土,就升到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的三辈九品,这是下下品。再往上提升,你看它有四果。四果往上去?四果就是中辈下品,下辈三品,中辈也三品,最底下的一品,阿罗汉是方便有余土中品,中辈下生,这阿罗汉。辟支佛是中品中生。往上去这是菩萨,中品上生到上辈的三品,这个四品是菩萨,就是别教的三贤位菩萨。再向上提升,那就明心见性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实报庄严土,那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说到极乐世界,逐步向上提升。

这个注解注得清楚了,「入流与预流同为一义」,刚才说过了,「谓从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就是圣人之流。「逆流者,谓入圣位,逆生死之瀑流。与上文字虽异,实义相同」,意思都相同。「断三界之见惑,即得此果」。在我们这个世间,要断见惑真难!你看八十八品见惑,佛通常把它分成五大类,讲说方便。第一个身见。六道众生都执著身是我,现在佛告诉你,身不是我,你能相信吗?当然相信。相信,还是执著身是我,执著照执著,相信照相信,这个相信跟放下是两把事情。这个信是什么?信里头的疑没有断。疑要真断了,真放下了,真放下就证得这个果位。真正晓得这身不是我,知道身不是我,好多烦恼都没有了。你想多少烦恼是从身生,身要没有了,譬如说疾病,身不是我的话,疾病不是我的,这与我不相干,头一个你永远不会得病。你执著什么?身。人家要报你,冤亲债主报你,是因为你有身,你爱这个身,我就在这下手。你要把身丢掉了,他没着落了,冤亲债主找麻烦找不到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不执著这个,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有什么冤亲债主缠身的人,你要好好的听听这个道理,真搞懂了,这是永远跟冤亲债主画一条界线,咱们不相干了。没有我了,一切附不了身,没有身。身不是我,身是假的,身只是我所有。我所有,随时可以丢掉,你们找麻烦我就丢掉,一丝毫留恋没有,不痛不痒,他就不找你了。有痛有痒,找你;不痛不痒他再不找你了。所以真难。你看,见惑头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边见就是对立。凡夫总喜欢跟人对立,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物对立,这麻烦来了。再就是成见,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不如我的意思就生烦恼,如我的意思就生贪恋,都是麻烦。所以断烦恼从这儿下手。没有成见,就随顺众生,样样都好,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才能做到,让自己得大自在,真正解脱。

第二,『斯陀含』,斯陀含翻译成「一来」,这个底下有解释,一来。「又名二果」,小乘第二果。「一来者,断欲界九品思惑中之前六品」。九品思惑当中的前面六品,还余后三品,所以他还要到人间来一次,所以叫一来。「即一度往来之义」。二果斯陀含,舍报之后他生天道,到了天上去之后,他还要来一次。在天上修行,寿命到的时候,再到人间来一次,所以叫一来果。在人间就修成了,再往上升他就生到色界天去,第四禅,他不来了。所以第三果『阿那含』,阿那含翻作「不来」。新译叫「不还」,不还就是他不回来了。「乃断尽欲界思惑残余之后三品」,思惑最后的三品断了,「不再还欲界之位。尔后受生,则为色界或无色界」。他们到哪去了?到第四禅、到四空天去了。第四禅就是五不还天,他们在那里修行,有些到四空天去修行去了。

『阿罗汉』,翻成中国意思叫「杀贼,应供,不生」,有这几个意思。所以有些,我遇到基督教的朋友,看到阿罗汉叫杀贼,阿罗汉还开杀戒,杀生?搞错了。这是「断尽上至非想处一切思惑之声闻乘极果」,这是小乘最高的地位,圆满了,四果罗汉。「以断尽一切见思惑,故名杀贼」,这个贼就是见思烦恼。因为烦恼让我们痛苦,就好比贼一样,把见思烦恼断了,比喻作杀贼,是这个意思。「既得小乘极果,应受人天供养,故曰应供」,他接受人天供养是人天修福报。「于一生中,尽诸果报,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故曰不生」,这个三界就是六道轮回,他超越了。超越到哪里去了?到四圣法界去了,四圣法界最下面的声闻,就是他们的地方。往上去,缘觉、菩萨、佛,这就是永远离开六道轮回。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四圣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他生净土,永远离开秽土,是这个意思。

「上云得四种声闻果者」,这里要交代清楚,「皆指断惑而言」。不是真的,是他们断烦恼的等级,从这上等于小乘声闻他们修行断烦恼的等次。「实则诸往生者,悉发菩提心,均是一佛乘。所谓声闻者,只是显示其断惑程度而作顺俗之谈而已」。这就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随顺世间这个说法。实际上每一个往生的人,虽然极乐世界有方便土、有同居土,可是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极乐世界第一殊胜之处,十方诸佛刹土里头没有,只有极乐世界有。所以极乐世界是真不可思议,一往生就是阿惟越致。

在我们这个世界,或者在他方诸佛国土,像我们这种凡夫,妄想分别执著不但具足,而且严重,要修到阿惟越致,一般的说法要无量劫,要那么长的时间。像小乘须陀洹,我们这一生证到须陀洹了,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天上寿命长,人间寿命短,那要多长的时间才脱离六道轮回?还不能脱离十法界。脱离四圣法界比脱离六道轮回时间还要长,为什么?要断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不容易!所以极乐世界这么容易,大家不相信。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你都看不到,听说极乐世界有这个事情,几个人敢相信?他不敢相信。所以佛才说,敢相信的人是大智慧的人,不是普通的人。《弥陀经》上说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这个经上说大智慧,要不然你怎么可能会相信?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阿惟越致』是梵语,也翻作「阿鞞跋致」,因为是音译的,音都差不多,梵文是一个字。翻成中国意思是不退转。但是我们不能用不退转来翻,它里头有三个层次,三种不退,叫位不退(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它里头包含三个意思。所以就用音译,再加以注解。三种不退,一生圆满成佛。这三种不退,就是我们中国禅宗上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境界。所以,只要证得三不退,《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就圆证三不退,他就成佛了。天台大师称他为「分证即佛」,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无明断了,无明习气没断。无明习气断了,他就成为妙觉如来,那不住实报土。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实报土现在我们搞清楚了,是无明习气感得的,无明习气断了,实报土就没有了,常寂光土现前。所以,终极的目标是在常寂光,常寂光不可思议。常寂光遍一切处,你的身遍一切处,你的居住环境遍一切处。所以感应什么?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感应从哪里来?佛从极乐世界来,不是的,极乐世界就在现前,就在当下,一步也没离开。好,今天我们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