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一集)  2012/9/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十一页倒数第四行,科题「化鸟说法」。请看经文:

【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

世尊继续再问阿难跟弥勒菩萨。极乐世界有很多鸟,鸟也说法,这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为《阿弥陀经》做证明。我们看注解。「复令见诸鸟说法,以证《小本》中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所以这些鸟是谁?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如佛所说』是如佛在《弥陀经》、在其他经里面宣说的,极乐世界有众鸟,这些鸟都说法,你喜欢听什么法它就说什么法,这妙极了。因为我们听佛说法要注重威仪,要规规矩矩的,不能随便;听鸟说法就可以放逸、可以放松,没有那么紧张。所以阿弥陀佛随众生的心愿变化所作,慈悲到了极处。这有个很深的含义在里头,就是随顺自然、随顺法性。随顺法性、随顺自然这是大圆满、大自在,无需一丝毫拘束,这真人,真面目,能随类化身。底下一段也是个很重要问题,「问答见彼土胎生否」,这里头分两段,第一段「问见胎生否」,我们看经文: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

念老在注解里头说,「有胎生者,有化生者」,说明「极乐有胎生、化生二类」。其实胎生还是化生,不是真正胎生。为什么说胎生?胎生有痛苦,这十个月在胞胎里头不自由,佛把它比作地狱,叫胎狱。化生没有痛苦,这一类也是化生,莲花化生,他在莲花里面,他不能见佛,他莲花没开,不能闻法,用这个比喻作胎生,不是真正胎生。这下面我们都会见到,「答胎化皆见」

【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於宫殿。又见众生。於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

这两种生态弥勒菩萨都看见了。阿难、弥勒是大众的代表,他们所看见的,与会大众个个都看见,弥陀说法人人都听见了,亲见亲闻,焉能不信?经文全部的核心,这品经文里头都在强调信心,因为这个法门易行难信,真正是难信之法。我们自己只要细心反省、观察,这个意思就能体会到。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对净土真相信了吗?用章嘉大师的标准,你没有行到,就是你信不到位。这是早年给我一个标准,让我时时刻刻反省,我是不是真的信了,是不是真的明白了。

信、解都属於看破,行、证是属於放下。不信怎么能解?你就不解。真解了他就真信,你解了多少你就信了多少。所以,信里头掺杂著疑虑,怀疑、顾虑,这个是不但净宗,一切大乘菩萨法里头最严重的障碍。菩萨对法有怀疑,不能提升、不能精进,他就止在那个地方。如果从怀疑产生了偏见、邪见,那道路就走错了,走的是佛道,这个岔路是魔道,学佛变成魔了。有没有这种人?很多,不是少数,自古以来就有这种情形,现代这个社会里头更多,很普遍。他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自己要知道就觉悟了,他就回头了;他没有回过头来,说明他不知道,自以为是。这些要负因果责任。

有人说三时系念的法本不是中峰大师作的,是古人做,托用中峰大师的名号来流通,他名气大。但是这个本子收在《藏经》里头,说明祖师大德承认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我们提倡这么多年,确实许许多多众生因这个法本而得度的,真正离开三恶道去往生的。这个本子里面的开示讲得好极了,真正是冥阳两利。我们看这个本子是真是假,最重要是内容,这是佛教导我们的。到了末法,伪经,假的经渗透在佛法里头,怎么辨别?佛教我们一个原则,小乘三法印,大乘一法印,你用这个方法去辨别。三法印是什么?无我、无常、苦空。如果这个经上讲的是这个,这些事情,真的,不是佛说的佛也承认是他说的。为什么?跟他的看法、想法、说法一样,一样佛就承认,不是他说的他也承认是他说的。你问他,这是不是佛说的?是的,别人说的跟我说的一样,没有差别,三法印。大乘佛法一法印,一法印是什么?实相,你所说的是事实真相,佛承认。要用这个来辨别真假,我们才不生烦恼。

《系念法事》里面的开示,经文没话说,《阿弥陀经》那是佛说的,充其量你就说他自己的开示,他开示如不如法,跟经的意思相不相应,你从这里去看。如果是相应的,没有违背的,你要是毁谤它,那就是谤经,谤佛、谤法、谤僧,你要背这个因果责任。现在社会一切求稳定,把稳定摆在第一,你扰乱人心,你让一些众生对这些经论、法本产生怀疑,你要不要负责任?它真有问题,那你有功德;它没有问题,你的罪过可就大了。这是我们学佛人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学佛的人说实在话,自己没有开悟,不能离开善知识,善知识是老师。我也没有开悟,我不敢离善知识,李老师当年在世,跟我约定的是五年,五年之中决定遵守他的教诲。五年之后我去见老师,我说老师,五年到了,我觉得还不太稳固,我发心再继续跟五年。守老师的规矩,我先后十年。在后面五年当中,老师就介绍一个老师给我,这个老师是谁?印光大师。老人家亲手把《印光法师文钞》正续两编,一共四册,告诉我,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天天读《文钞》,接受印光大师的教诲,依教奉行,这就是印祖的弟子。印光大师有没有说《中峰系念法事》是别人作的,假借他的名义?说了,我在《文钞》里也看到了。那我为什么还要提倡?不管是谁造的不重要,能令现前众生得真实利益这个重要。

这个法本,过去确实很少人用这个,是我们净宗学会提倡出来的,现在流通全世界,每个地方都做三时系念法事。这个法事著重在什么?著重在开悟,冥阳两利。它不是完全超度的,因为它里头有说法,等於说有讲经、有教学,两面兼顾,不是纯粹超度。读经是修定,开示是修慧,福慧双修。真诚恭敬老老实实去做,决定有好处。我自己学,我得利益,我才把这个本子介绍给别人;我自己没有学,我自己不得利益,我绝对不会介绍给别人。现在这个佛事,二00八年我在实际禅寺,那时候到处有灾难。我跟满成老和尚商量,在实际禅寺大殿举办一个七七四十九天的三时系念佛事,希望用这个功德来化解灾难,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祈福。过了两天,就有通灵的人来告诉我,说灾难很严重,时间很长。我问他多长?他回答我,大概三年,他说四十九天的法会力量不够。我说那怎么办?他要求我做一百个七。我们本来是七个七,做一百个七,一百个七就是七百天,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就找满成老和尚商量,老和尚慈悲,老和尚说很对,反正这是好处,不是坏事,他同意了。所以我正式邀请悟道法师来主七,主持这个冥阳两利的法会。

《系念法事》我讲过一遍,留的有光碟,在做法事之前,先把这个光碟认真仔细去看一遍。为什么?经、论,开示是论,这些东西搞清楚、搞明白了,展开法本随文入观,那功德无量!如果只是照念,形式上做,经跟开示的意思都不懂,滑口而过,这个利益不大。一定要随文入观,也就是有信、有解。入观之后,我们就能够把自己不善、错误的想法、看法转变过来,转变成正知正见,这就是转迷为悟,这个功德真大。实际上,任何修行的方法,这些经忏佛事,都应该先把这些经、仪规讲清楚、讲明白然后再做,这样就对了。

经中所说的,你看在这个会上,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居然现前,与会所有大众都看见,都真正听到了。这个问意思就深了,让我们具足圆满的信心,我们念佛成就圆满的功德,往生不退成佛。弥勒菩萨在此地说见到了,统统见到了。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於莲华中,自然化生,是名化生」。实际上,每个去的人全是化生。「胎生」是什么意思?「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极乐。於佛五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生极乐国。但於五百岁中,花不开放。处花胎中,不能见佛闻法,故曰胎生,或名边地」,是这么个意思,这就讲得很清楚了。这段话黄念老说的,后面引证古大德所说。

这些往生的人,他有没有信心?有信心。有信心为什么还说他疑惑心?他信心不具足。我们所谓的,他有百分之九十的信心,还有百分之十的疑惑,这就叫疑惑心;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还有一分疑惑心,那也叫疑惑心。只要心有疑惑,肯定产生障碍。这些人能不能往生?能往生,真往生了。产生什么障碍?虽往生,不能立刻见佛。什么时候见佛?什么时候他疑惑断掉了,他就见佛。疑惑这些问题后头都有解释,一个是疑自,一个是疑他,疑他就是对佛五种智疑惑不信。五种智这里有个名词,「边地疑城第四十」,第一个「不了佛智」,他不能明白、不能觉了,对佛智不敢相信,这第一个;第二个,佛的「不思议智」;第三个,佛「不可称智」,第四个「大乘广智」,第五个「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对这五种智疑惑,不敢相信,以为是什么?这些话是菩萨、阿罗汉、天人对佛的赞叹,不是真的,这是赞叹的,他这个疑惑是这样情形。同时他还认真的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个信心很坚定的。这个疑情他没有断,所以他临终,缘成熟了,佛还是接引他,接引他依旧是莲花化生,坐著莲花去了。

我们也知道,现在往生的这些众生,大概在疑城里头不少,很多。虽在疑城,也值得我们赞叹,为什么?他不退转了。他在花胎里面,最长的时间五百年,五百年是我们人间的五百年,他就觉悟了,他不怀疑了。这一不怀疑,花就开了,如果有怀疑,花不开。但是在花胎里面他也很自在,这个经上讲『如夜摩天,处於宫殿』。「夜摩天」是快乐天,比忉利天高,忉利天跟他比,忉利天没有他那么快乐。真正感受到快乐,没有障碍,我们常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在花胎当中虽然很快乐,没见佛,没有听到佛说法,以此为苦,因此叫他做胎生,叫它做边地,是这么个意思。其实他不是真的胎生,也不是真的边地,他也在七宝池中。

《会疏》曰」,念老引用古大德的注解,《无量寿经》的注解,「胎生者,譬如胎生人,初生之时,人法未成」,还没有成人的形状。「胎言其暗」,暗就是他什么都不知道,称之为胎,还没长成,「借此况彼」,借用我们世间这个胎生,比喻疑惑没有断干净的。但是这种疑不障碍他往生,这一点要清楚;那个疑障碍往生,问题就大了,那会造成严重的结果。「非胎胞中胎生」,这个胎胞是我们世间,跟我们这里不一样。「何以知之?」怎么知道?「安乐国土一向化生故,故知非实胎生」。极乐世界全是化生,胎卵湿化这四种生态,极乐世界只有一种,其他三种没有,没有胎生的、没有卵生的、没有湿生的,只有变化。这是佛在经论上讲得很清楚的。

下面念老给我们解释,就是这个疏的意思,《会疏》里头注解的意思,是「所谓胎生者,只是疑惑未尽,暗障犹存」。佛讲的,一切法由心想生,他心里头有疑惑,疑惑没有除干净,它还起作用。「未能见佛闻法,故以胎儿为喻。若论其实,一切往生之人皆是化生」,这一句我们要注意到的,「并无胎生」,胎生是比喻,不是真的。「且边地之人虽云处胎,不但无处胎之苦,所受快乐,犹如夜摩天人在宫殿中。夜摩天乃欲界第三天,在四天王天、忉利天之上,彼天中人时时唱言快哉快哉!」这个快哉就是快乐快乐,他们真快乐,他不是假的。「可见其中天人之乐,甚矣」,他太快乐、太欢喜了,我们也能想像得到。四王天、忉利天没有离开地面,这是地居天。夜摩天是空居天,不在地面,所以他能够脱离地面这很快乐。地面的局限太大,离开地面,这个约束就没有了,他的空间突然扩大了。弥勒菩萨,下面是弥勒菩萨启请,就是提问。

【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这是进一步弥勒菩萨向佛请教,这是什么因缘,极乐世界有胎生、有化生。我们看注解。「慈氏见已」,弥勒菩萨见到了。其实这个问是替我们问的,他哪有不知道的道理?这一问一答,让我们明白了。这种问叫利益有情问,别人问不出来,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福德,所以他代我们问。「今既见果」,就要晓得它是什么因,有此二生。「因缘者,《会疏》云:亲生为因,助发为缘」。像我们植物,种子是因。我们在六和园种菜、种水果,种子是因,土壤、水分、人工这些是缘。我们种植的,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完全让它自然生长,用爱心去照顾它们。菜园里面不间断的播放阿弥陀佛的圣号,所以这些树木花草、这些蔬菜都是听佛号成长的,这些都是助缘。「胎化皆藉因缘,故对其果,问其所由也」

《楞严经长水疏》这里头说,「佛教因缘为宗」,宗是宗旨,教学的宗旨,「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经教里头佛常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果已经现前,不能改了,怕也没用处。但是众生怕果报,这就是什么?不知道因果,有人不相信因果,果报现前后悔莫及。前天,我看到陈静瑜居士的一份报告,是在最近这次法会当中,遇到有个同修被附体。附体是两个灵,一个是她堕胎了的那个小孩,他来讨命,另外一个是前世跟她有关系,也来报仇夺命的。所以附在身上苦不可言,而且听到声音,劝她跳楼。她跟另外一个法师帮助她调解,才真正体会到这个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怀孕了,这个小孩不是四种缘不会找你,他来投胎,肯定佛经上讲的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他如果是来报恩的,你把他杀掉了,这恩变成仇;如果是来报仇的,你把他杀掉了,仇恨上再加仇恨;如果只是债务关系,现在又变杀了他,他还得要索命,你这个麻烦可大了。

这两个附身的灵是要她命的,劝他听经不听,我听这个干什么?被附体的这个人本来也听经,听不下去,无法听经。他们就问她为什么?她说是他们在当中扰乱的,不许她听经。这才讲了多少好话,给他分析因果报应,生生世世没完没了。真正要离苦得乐,怨亲、仇恨与债务统统要放下,好好听经,听经你就明白了,你就觉悟了,非常重要。觉悟之后,你就会相信净土是真的,阿弥陀佛是真的,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才真正离苦得乐。最后这两个灵总算是接受了,到讲堂听经。这两个人离开身体,这个病人算恢复正常。苦不堪言!让大家看见,让大家增长信心,告诉我们这是真的,这一点都不假。堕胎的这个婴儿,劝他到佛堂听经,他说我没有脸见人,我的脸都被撕破了。原来才知道,堕胎的时候用钳子把婴儿全部夹碎再掏出来,面目全非,恨死了,对母亲痛恨,一定要讨命。

《楞严经》上这一段说,佛教化众生,自始至终不离因缘,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这个道理不能不晓得。智慧没开,烦恼习气很重,佛教他什么?教他世间法,也就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善恶的标准在佛法是五戒、十善,这是普世教育,这是最低阶层的,你认真修学你不会堕三恶道。五戒十善,前面讲得很清楚。在这个经里第八品,佛给我们讲修行最高的原则就是守护三业,经文上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世尊普世教育,对一切众生而说的,众生真能做到,这个社会安定、和谐。大众确确实实他能够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这个社会多美好,这个人生多幸福。所以是人天福慧的根本因缘,你不能不知道。

今天社会乱了,人生苦了,苦在哪里?十善丢掉了。看看社会,你看看他说什么、看他想什么、看他做什么,你就知道了。现在人想的是贪瞋痴,现在人所说的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现在人所做的是杀盗淫,这是十恶!动乱、灾变不是没有原因,不是什么自然的,不是,是人造业所感得的。这是佛在大小乘经典里面都讲,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劝我们回头。今天果报现前,聪明人、觉悟快的人赶紧回头,回过头来就是十善。身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叫身三善业;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口的四善业;起心动念不贪、不瞋、不痴,意三善业。人修十善业,这个世界太平了、世界稳定了、世界繁荣兴旺,灾难没有了。於是我们就能够肯定,一丝毫不怀疑,什么能救这个世界?五戒十善能救。

汤恩比看中了佛教、看中了孔孟,孔孟能救?能。为什么能?它有五常,它有四维八德,这个东西能救今天的社会,能救地球的灾变。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不杀生;义者循理,不偷盗;礼有节度,不邪淫;智是理智,不迷惑、不感情用事,五戒里面的不饮酒;最后这个信,言而有信就不妄语。所以,孔孟五戒具足。酒里面展开就是不贪、不瞋、不痴,儒家都讲到。所以中国传统教学当中,有五戒、有十善。

佛说六和敬,中国人说和为贵、家和万事兴,非常著重这个和。所以称和平,平是平等对待,和是和睦相处。中国人讲和平,日本人讲平和,他跟我们说法颠倒。有道理,为什么?心平等才能和睦相处,心要不平,不可能做到和睦相处。所以,平是因,和是果,要想和睦相处一定要平等对待。我觉得我很高,别人都不如我,这个社会没有和平。必须要谦卑,愈是有德行、愈是有学问的人愈谦卑,他会让别人,他不会与别人争,这社会才能和睦。佛家对於和讲得很具体,六个条件,第一个「见和同解」,这是和睦相处的基础要建立在理念上。用什么手段达到?用教学。教学里面,用身教,不是用言教,我做出来给你看,我用行动来显示对一切众生的爱护、对一切众生的关怀,时间久了自然被感动。

历史上记载舜王,这是个孝子,二十四孝第一个是他。他以真诚心、爱心、忍让的心、清净慈悲心待人接物,为邻里乡党做出贡献。一年,他住在那个地方,一年就变成一个小村庄,为什么?喜欢他的人都愿意跟他住在一起,三年就变成一个小城市。好人!喜欢亲近他,人愈来愈多,和谐城市出现了,你说多难得。舜王在世间,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是四千年的样子,舜传给禹,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效法。我们要学他,我相信效果也能做得出来,不但对国家民族,对整个世界、对全人类都会做出正面的贡献,好事情!要学会包容,要学会忍让,要学会用真心,不要用妄心。

我们再看下面的文,「又疑城者,若人於疑心中,念阿弥陀佛,则生极乐边地之七宝宫殿中,五百岁中,不得闻三宝之名。乃疑人所居,故曰疑城」。这是把原因说出来了,为什么这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别人花开了,他花不开。所以称它作疑城,称他作胎生,他没开。这里说得很清楚,最长的五百岁,五百岁是指我们这边人间五百年。极乐世界没有年月日这个概念,因为他们那个世界没有我们所谓的空间、时间,它没有。

下面说,「如《守护国界主经》云:若人命终之时,预知时至,正念分明,洗浴著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见佛相好,众善俱现。定知此人决定往生净土」。这是世尊在《守护国界主经》里面所说的,这些常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人命终的时候预知时至,这是常有的,我们常见的。正念分明,临走的时候神识很清楚,一点不迷惑。临走的时候沐浴,换了衣服,吉祥而逝,走得非常安详。佛来接引的时候,光明照身,他见佛相好,众善俱现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他都见到了,但是他见到,别人见不到。慧远大师往生,佛来接引他,极乐世界现前,他见到了,送他往生那些人没见到。而是远公跟大家讲,极乐世界我看到了,佛来接引我,还有莲社早先往生的人都在阿弥陀佛的身边,一起来接引他往生。我们相信祖师不会说假话。祖师在这个时候告诉大家,极乐世界这个相现前,他一生当中过去见过三次,从来没有跟人讲过。今天现前,这是第四次,第四次是佛来接引他往生,他要走了。别人问他,你见到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他回答说,跟经中所说的完全相同。

那个时候,修净土的只依靠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还没有翻出来。远公在庐山东林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静修,就依靠一部经、一句佛号,个个往生。真干,大成就!六祖惠能大师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远公这一百二十多个人,个个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个成就比明心见性高。明心见性在大乘经上说,《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念佛堂往生这些人有很多不止初住,他躐等了。可以说除净宗之外都没有躐等的,只有净土宗。这个躐等有理论做依据,根本的理论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因。第二个,缘,凡是真正相信净土,发愿求生的人,佛说了,皆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若不是无量诸佛加持,你怎么会相信?你怎么会不怀疑?

我们从这些话里头就能体会到,我今天信心不足,还有一点怀疑,这什么原因?我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如来还不够多。那怎么办?你真晓得这个因缘,你就有办法,我现在加紧努力念佛,把这门课补足。能补足吗?能。为什么?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得相信才行,相信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名号具足一切诸佛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功德,我这一声念得相应,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很短时间我就能把供佛的功德补足。什么时候知道补足?真信了,不怀疑了,那就是补足了。还有怀疑,没补足,你继续再念,念个几天、念个几个月、念个几年,一点怀疑都没有,那就补足了。补足,决定预知时至,决定正念分明,见佛相好,众善俱现。这个众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见到了,菩萨见到了,阿罗汉见到了,人天大众往生的人统统见到了;依报,宫殿、楼阁、宝池、德水,你全都见到。所以,定知此人决定往生净土,这一点都不会错的。

「若人念佛持戒无精进心」,你看,念佛持戒没有精进心,「命终亦无善相,亦无恶相,地府不收」,极乐世界不摄,也不要你,「如睡眠去。此人疑情未断,生於疑城,五百岁受乐。再修信愿,方归净土」。这个念佛持戒没精进心,还有怀疑,他到哪里去了?这是我们看到最多的,送往生的,这种情形最多,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瑞相,也没有恶相。下面这三句就很有趣味了,「地府不收」,他没堕三恶道;「安养不摄」,实在讲安养摄受,不是不摄,只是往生花不开;「如睡眠而去」,是因为这个人疑情未断。这个疑跟情我们把它分开来说,疑是疑惑,情是情执,这两个事情真麻烦!有疑生疑城,有情执,真的安养不摄,到哪里去?多半又回到人天,把他自己所修行的全变成福德。有坚定的心,信心,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他决定得生净土。疑情障碍他,他不会受什么苦报,回到人间再修,那就要靠他的感应,真心想修,会感得善知识的帮助;如果不是真心,遇善知识难!不遇善知识,盲修瞎练,往下坠落了;真正遇到善友,你才不断向上提升,善友对我们修学关系太大了!遇到善友而不能成就,那是什么原因?孝敬不足。净业三福上头两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上面有缺陷。所以遇到善知识也不能成就,一样走错了方向,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这些住在边地疑城的人,五百岁受乐,就是不见佛、不闻法,你就晓得见佛、闻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修,亦如是。现在佛不在世,我们造佛像,造佛像的用意,眼虽然见不到佛,心里头有佛,取这个意思。见佛像如真佛在面前,这样供养佛像就无量功德。如果供养佛像,没有把它当作真佛看待,功德就没有了,有福德没有功德。总在一念,一念真诚就得真实利益,一念懈怠,有一点福德,福德里头还掺杂著过失,《印光大师文钞》里头说得很清楚。「可见信愿二者实为往生见佛之根本」,就在这两个字,真信、真愿,你就有机会见佛,你具足见佛的根本条件。想见佛而不具足信愿,很难满愿,你见不到。

「此外更有懈慢国,或称懈慢界」,这个不在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之外,我们在前面也学到过,「在此土至极乐国之中途」「染著其国土之快乐,而起懈怠骄慢之心,不更进而生於极乐,故称为懈慢国」。有这么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谁去往生?都是修了大福报的人到这里去。为什么会生在这个地方?对极乐世界有怀疑,半信半疑,中途看到这个世界,以为就是极乐世界,不想再离开,这就错了。「如《菩萨处胎经》曰:西方去此阎浮提十二亿那由他,有懈慢界,国土快乐。前后发意众生,欲生阿弥陀佛国者,皆深染著懈慢国土,不能前进生阿弥陀佛国。亿千万众,时有一人,能生阿弥陀佛国。何以故?皆由懈慢执心不牢固。准上经义,懈慢国亦属边地疑城之类」。这一类它不在极乐世界,不像前面说的,前面说的疑城、边地,实际上它在七宝池中,它真的在极乐世界。这个懈慢国不是的,不在极乐世界,是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我们一看就晓得,修大福报的人,他们的享受肯定超过欲界诸天,甚至於色界诸天,他进入这个地方他就不想离开了。你看深染著,甚深染著,不想再往生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都被这个境界所迷了。亿千万众里面可能有这么一个人,他离开了,他到极乐世界去了。原本的目标都是极乐世界,没想到全都堕落在这里头。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往生之难!净宗确实难信易行,怕的是,最怕的是信心不足,还带著有疑惑。我们这个世间人所谓高名厚利,这种巨大的诱惑力量往往让你变节,你守不住了。往生亦如是,这个境界现前,你能够不起贪心吗?看到这个境界,把你那个贪著勾引起来,你就堕落了,你说这个多可怕。

我们再继续看下面经文,「疑惑佛智」。都是没开悟,开悟没这个事情。

【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於此诸智。疑惑不信。】

我们常常听说宗教信徒对天主、对上帝的赞美,称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大家都是说赞叹的话,谁能认定它是真的?真正修学大乘,在大乘上确实有契入,他才会相信。为什么?大乘最主要告诉我们,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的意思深。什么人的心?什么人的识?佛告诉我们,是我们自己的心、自己的识,於别人、於外头境界不相干。法身就是法性,法性的全体叫法身,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自性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佛在《华严经》上说的,我们信不信?如果相信,这问题全解决了,你不再疑惑了;如果对这桩事情有怀疑,佛在这里所说完全说对了。我们怀疑不怀疑?怀疑,没有理由不怀疑。真正放下的人不怀疑,放下什么?放下怀疑。怀疑是什么?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是痴,疑是痴里面的一分,我说它作核心,痴的核心就是怀疑,它现的相是怀疑。不贪、不瞋、不痴,贪瞋有障碍,小,痴严重。你说懈慢国,堕懈慢国的人他知不知道?知道,这不是极乐世界,这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去?贪心、愚痴他就去了。贪瞋痴是烦恼,唯识所变,这么去的,我们不能不知道。

要如何来对治?这是大小乘经教里头佛都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戒就是治贪的。对戒要尊重,看到戒律就是佛陀,决定不犯;犯,违犯佛陀教诲,这不听话,这不是真正跟佛学习。尊师是为了重道,重道是为了尊师。戒是道,是师传授给我的,我要重视,我要依教奉行,它能够把贪心克服。定,能克服瞋恚、傲慢、嫉妒,人有定,这个毛病不会现前。有戒有定,智慧现前,智慧现前把愚痴才断掉,怀疑才断掉。

疑根拔除了,孔孟所说的仁义礼智信本自具足,不用学的。不但信解上具足,而且表现在生活、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真的不是假的。表现在生活上、待人上,就是孔子弟子赞叹老师的五个字,五德,温良恭俭让。老师待人接物温和,老师这个人厚道,温文儒雅。善良,好人,对人对事没有恶念,特别是对毁谤的人、对障碍的人、陷害的人没有恶意,善良。恭慎,处事待人接物他很小心、很谨慎,非常认真,不敢马虎,他养成这个习惯了;恭敬,敬人、敬事、敬物,对万物都恭敬、都爱护。第四个节俭,生活不浪费,富有也不浪费。最后一个让,谦让,自己很谦虚,事事让别人,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是什么?温良恭俭让这是德,你得到了。它的内涵是什么?内涵是仁义礼智信,佛法里面所说的十善业道,这是它的内涵。完全表现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真看到了。

所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自性具足,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只是诸佛如来没障碍了,全现前,我们众生有业障,有烦恼、有业障障碍住,不能现前,不是没有。今天我们怎样把这个障碍去掉?现在我们已经相当明了,障碍的根就是疑。疑就是愚痴的原始点,愚痴从哪里来的?从疑来的。不疑,智慧就开了;有疑,智慧就变了,变成愚痴。我们对佛不相信,对佛怀疑,所以才不能够理解经典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做不到,因为有疑惑。这么长的经文,佛就给我们说这一个字,如何断疑生信。疑不断,信就不能生,一切都落空。

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稀有的因缘,这个缘是什么?灾难,看你会不会运用。你要是怕这个灾难,怕三途地狱,那怎么样?不敢不信。我真信或者有救,我不信没救了。这是逼著你非信不可,把你那个真诚恭敬心逼出来。没有真诚恭敬,信心生不起来;有真诚恭敬心,佛讲的这些经你能看得懂,你能听得懂,信心生起来了。为什么你那个疑还在?经看不懂。看不看?天天看、天天念、天天听讲,没听懂,听了几十年还是没听懂。为什么?疑没断,佛号没有真念。真念佛,万缘放下了,恭喜你,你明白了、你觉悟了、你真懂了;你没有万缘放下,你没有一心念佛,你不懂。

佛有这五种智,这五种智是自性具足的,是性德,人人都有,我们只是有障碍,障碍去掉,五种智都现前。昙鸾师《无量寿经略论》里头有,「不了佛智者,谓不能信了佛一切种智。不了故,故起疑」。这意思是,因为你不了解,你不敢相信,人怎么可能对一切都知道,哪有这种能力?这个话不是真的,也不过是赞叹佛菩萨、赞叹神明的话,哪是真的!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是。这样的观念,没有办法把他再提升一层,他不能接受。

佛智是什么?一切种智,这《华严经》上说的。阿罗汉的智慧是一切智,菩萨的智慧是道种智,佛的智慧是一切种智。一切智知空,万法皆空,阿罗汉晓得,辟支佛晓得。道种智是指这一切法,种是种种法,道是道理,这一切法什么道理有,什么道理产生这么多变化,这就非常复杂。所以,一切空是指本体,万法皆空从体上讲的,道种智是从相上讲的。相种种不同,无量无边,它的真相是什么,这是道种智。一切种智,圆融了,空有是一不是二,性相一如,这是真正究竟圆满,一切种智。《华严经》说得究竟,最后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有情众生,无情,植物、矿物,现在是这么分,都同入一切种智。这个愈说人就愈不懂了,好像这讲不通,但是它是事实真相。这五种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一堂课再好好的学习。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