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七讲)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7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八页第一行,我们从头看起:

「复有无量诸大龙王,所谓毗楼博叉龙王,娑竭罗龙王,云音妙幢龙王,焰口海光龙王」,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接著看第五尊:

【普高云幢龙王。】

在四天王表法里面,西方广目天王他就是大龙王,此地讲的毗楼博叉就是广目天王。用他们来表多变的社会、多变的人事,龙是善於变化的。社会的变迁、人事的变化,都是在一切众生错误的想法与看法,这种差错就引起人与人之间不能够和睦相处,乃至於影响到我们居住的环境、居住的地球也产生许许多多变化,灾变。这些变化的缘由,我们在过去曾经讲过很多次,说明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人心善良,依报的环境就好。我们看到《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在《无量寿经》我们看到西方极乐世界,人家的居住环境为什么那么样清净庄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那个地方的居民都是上善之人,不是普通善,上善。上善之人的思想业感,当然感到清净庄严的居住环境。

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一切众生,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正是世尊在经上讲「五浊恶世」,尤其是现前浊恶已经达到极处,所以世间的灾难灾变层出不穷,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我们还能够不警觉吗?今天我们已经不谈生死问题,有生必有死,谁能够逃得过生死这个关口?今天我们最重要的问题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所以我说出死生事大,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投生,这才是我们现前头一桩大事。死了以后,摆在我们面前十条路,十法界。这十条路我们如何取舍,那就看我们用的是什么心、修的是什么行,这个要紧。现前这个道场,讲堂跟念佛堂,提供我们最好的条件,让我们在重大灾变的时候可以选择成佛之道。在讲堂里面听经念佛,我们的心跟佛心相应。这个道场是提供大家作佛的道场,你愿意来作佛,你就到这个道场来,殊胜无比。

下面这尊龙王名号叫『普高云幢』,他确实表这个意思。「高」,位高,十法界里面,佛菩萨的位次位高,德高、行高,加一个「普」,样样都高。样样高,会不会产生傲慢?世间人样样高了,傲慢心就跟著增长,那就错了。样样都高,还要显得谦虚恭敬,他底下有「云幢」。由此可知,菩萨的修行,一定是向纯善这个方向、这个目标去精进,即使功德圆满,心里面也一丝毫都不执著,若无其事,那才叫真的高明,跟我们凡夫不一样。凡夫小小有一点成就,就值得骄傲了,这是凡夫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扎根,都不能成就的因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诸佛菩萨成了佛,毗卢遮那佛有没有骄慢的念头?阿弥陀佛有没有骄慢的态度?没有。他为什么没有?他清楚、他明了,一切众生跟他是平等的;他不比别人高,别人也不比他矮一截。平等法,你从哪里去骄慢?佛跟我们讲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性相平等,理事平等,无有一法不平等。不但理平等,事也平等,这话通常说得少,很少说,华严会上那就说得多,华严会上讲真话,跟我们说明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是平等的。

你要说是理上平等,也许我们会点头,理是什么?法性变现出来的,能变的是平等。所变的怎么会平等?就是《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较量,福德也显示出不平等,一个乞丐跟一个帝王相比,怎么能平等?帝王跟忉利天主相比,怎么能平等?这是事相。不平等是随顺众生说的;随顺如来说的,平等。怎么平等?乞丐、帝王,乞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也是虚妄的;帝王凡所有相也是虚妄,虚妄跟虚妄怎么会不平等?《般若经》上讲得更清楚,讲这些现相、事相,事相是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怎么不平等?这个平等,凡夫、二乘、权教菩萨看不出来。谁能看得出来?法身大士。所以法身大士他不是不修行,天天修行,积功累德,断恶修善。断恶没有断恶的意念,修善也没有修善的意念,只知道应该这个做法,法尔如是,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这叫普高云幢。

所以从菩萨名号里面来看,我们也很清楚的体会到,这不是凡夫,不是权小,最低的地位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还不是普通的,地上菩萨的境界,说得更贴切一点,十地菩萨的水平。菩萨在此地显示给我们看,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要向他学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而不著相,永远尊敬别人。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对佛菩萨礼敬,对好人礼敬,对恶人也礼敬,对陷害我们的人也礼敬。为什么?「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我的礼敬也是平等法。普贤菩萨告诉我们,对於恶人恶事不赞叹,但是要礼敬;善人善事赞叹,称赞如来,他的德行与如来相应,我们要称赞。与如来,如来就是性德,与性德不相应不赞叹;没有说不恭敬,没有说不供养,还是要供养,还是要恭敬,只是不赞叹而已。不赞叹是怕影响社会大众,因为对恶人、恶法也要赞叹,世间人就迷惑了,善恶不能辨别;不赞叹,世间人晓得这是恶,不应该做,意思在此地。你看看佛菩萨修行,他多么含蓄,他没有批评,他没有毁谤,只是不赞叹而已。除了不赞叹之外,其余九条都修,对他有礼敬、有供养、有忏悔,样样都具足。这是菩萨心、菩萨行业,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第六尊:

【德叉迦龙王。】

『德叉迦』是梵语,他的意思是能害,就是伤害,有能害、有所害的意思。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些龙他是八部鬼神之一,龙的瞋恨心很重,如果他是用瞋恨的眼光来看人,那个人就要受到毒害了。经上讲,他以瞋恨看人畜,人畜皆亡,都不能活命。龙他能害人,能害众生,一切众生被他所害。这个德号里面他究竟显示什么意思?这个意思是双关的。对於恶人,他用一种恶的手段帮他消业障,这是菩萨法。正如同末后五十三参里面甘露火王,甘露火王是个国王,这个国王脾气很大,瞋恚心很重,以非常残酷的手段,对治犯过失的人,没有饶恕的。善财童子去参访,对他有礼敬,没有赞叹,为什么?他代表贪瞋痴里面的瞋恚,跟德叉迦龙王是一类的人物。可是这些人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有的人你对他慈悲不能帮他改过,恶人要用恶的方法来对治,他就乖了,他就回头。由此可知,贪瞋痴虽然是三毒,用得妥当能治病。

所以在教学里面,我们也时常听到恩威并施。学生有性情很好的、很善良的,老师对他很慈爱,他蒙得老师的慈爱,他懂得,他会努力精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有一类顽皮的学生,老师对他慈悲,不但不能治他的病,他变本加厉,这个老师好好先生可以骗他。所以老师对这一类的学生要用严厉的处罚,他才不敢越轨。所以教学是一昧慈悲、一昧溺爱,这学生就完了。现代有许多家庭,作父母的常常感叹儿女不成器,心里看到很难过。什么原因造成的?溺爱造成的。从小娇生惯养,现在生活富裕了,小孩要什么都给他,样样满他的愿,父母对小孩有求必应,这还得了吗?养成一种依赖性,没有自己创业的精神,没有魄力,这小孩怎么能成器?我们看看历史,中国、外国几乎都差不多,英雄豪杰都是在贫穷苦难里面煎熬出来的,历史上的伟人几个是富贵家出来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体会到这个意思才晓得,诸佛菩萨度众生,特别是在《地藏经》上看到,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示现在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里面作鬼王,帮助这些造作极重罪业的众生帮他消业,业障消除他才能脱离三途,才能够恢复人天的果报,这正是一种恶度。另外一个意思,龙常常犯过失,能害众生,一切众生为他所害,菩萨示现为大龙王,教导他们,不准许他们伤害一切众生,这又是一个意思。这些意思统统都具足,统统都有。第七尊龙王:

【无边步龙王。】

这个名号的含义比较难体会。『无边』意思比较好懂,『步』在此地代表什么?步在此地代表行。「无边步」,尽虚空遍法界,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有能力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也正是佛菩萨,所谓是应以龙身得度,他就现龙身而为说法。说也不一定是说,往往示现这个形状,令一切众生接触之后有所感悟,他有感动、他有领悟,这也是属於说法,也是属於度众。没有地方他不能到的,龙能变大身、能变小身。他变成微细的小身,往往我们一般人不能够觉察。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一些小爬虫,我们也不能够欺负它,说不定这个小爬虫是龙王变现的。这些事情确实常有,这些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以种种身分出现在世间。

我们学佛的人,常常读诵《华严》,看到这些爬虫就合掌阿弥陀佛,可能它是龙王变现的。是不是真的龙王变现的?相随心转,你如果认为它是龙王变现的,它真的就是龙王变现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什么就现什么境界。凡夫心里面想贪瞋痴慢,心里面所想的自私自利,这个想不好!诸佛菩萨变现殊胜的境界,被他那个想搅乱了。诸佛菩萨所示现至善的境界,至善圆满。只要众生存善心,存好一个心,你能跟佛菩萨善意相感,依报的环境就非常美好,得佛力加持。非常可惜,我们不懂佛的意思,偏偏跟佛相违背。佛的善心善行,我们得不到受用,反而在这里面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受无尽的苦报,这是经上常说的可怜悯者。下面第八尊:

【清净色龙王。】

『色』是色相,『清净』的色相就好。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每天所接触许许多多的人物,可惜我们没有天眼,我们没有他心通,如果有天眼、有他心通,你必定会常常见到,人群当中有佛菩萨,也有妖魔鬼怪,同时出现。我们的心行善良、清净、慈悲,你看到的诸佛菩萨多,妖魔鬼怪少,他们少。如果自己的心行邪恶,你看诸佛菩萨少,妖魔鬼怪多。没离开我们的生活圈子,事实的真相确确实实如是。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必定会断恶修善。断恶修善从哪里断起?念头,念头善,你的行为当然就善。念念与佛相应,念念与经教相应,所以自己色相端严,清净心现的相清净,慈悲心现的相慈悲,真诚心现的相真诚,这不就是相随心转吗?相能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过去,好像是《印光大师文钞》里头有,印光法师听说谛闲老和尚生病了,谛闲老和尚是天台宗讲经说法的法师,印光大师给他写封信:「你是讲经法师,怎么可以生病?」这个话我们听起来感觉得莫名其妙,讲经的法师他也是人,他怎么会不生病?印光法师讲,讲经的法师、真正修行人不应该生病。如果你真的生病,是示现,用生病这个方法度众生;如果不是示现的话,你就不可能生病。这个意思就深。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那个身,实在讲也是金刚不坏身。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一体。法身就是报身、应身,应身就是法身、报身,我们凡夫有差别,觉悟的人没有差别。不但色相体质清净,他居住的环境也清净,居住的国土也清净,境随心转。我们在此地要学的,一定要学清净色。他为什么不说清净心,他要说清净色?清净心是能现,清净色是所现,能现是因,所现是果,从果就看到你修的因殊不殊胜;换句话说,正是你修行成绩的表现,拿出成绩来给别人看。成绩就在我们色身上,就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行为上,看你修行的功夫,看你契入的境界。功夫得力了,必定契入清净平等的法界,这是你真正得受用。第九尊:

【普运大声龙王。】

『运』是运行,『普』是普遍,『大声』是说法,音声遍虚空法界。我们听这句话都感觉得很奇怪,音声是属於振动的现象,振动的波距离愈远波就愈微弱。我们在此地说法、谈话,远处的人听不见,为什么?距离远了,音波传到那个地方就变得很微弱,这是我们讲的物理现象。可是心理的现象就不一样,明白物理现象的人很多,科学家都知道,懂得心理现象的人就少。我们今天在此地说话,很小声的说话,悄悄的在说话,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听得清清楚楚,那是怎么回事情?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远,音波传过去根本就听不见。但是我们要问,波会不会达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达到,达到那个地方波已经非常微弱了,几乎接近於零。可是西方世界的人心地清净,极其微弱的波动他都能收到,他都能听得清楚。就从物理现象上来说,也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言为心声,心的波动就没有强弱之分,也没有远近之分,这里音声才发,已经周遍法界了,速度之快几乎同时。

所以佛才跟我们讲,时空是我们凡夫妄想里面产生的,不是真相,不是事实,用现代的话,纯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诸佛菩萨契入真实的境界,远离虚妄,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法界,一真法界。一法界里面没有远近、没有先后、没有次第,佛在大经里面讲刹那际,将来到《十定品》要细说。这情形正如同我们这个身是一体,如果身任何一个部分被一根针刺了,被一个小虫咬了,全身都感觉得疼痛。诸佛菩萨在真实法界里面的感受就彷佛如是,所以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都清楚。

这样才发「大声」,大声就是经上常讲的狮子吼,为一切众生说微妙法。法决定是微妙的,微妙的意义,非有非无,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是微妙。尘说刹说,永远没有间断说,这是微妙。《华严经》确确实实展现出这个现象,让我们体会。根利的人、聪明的人体会到,体会到,那与一真法界就接近,再加一把劲,用点功很可能就契入,入这个法界,末后一品「入法界品」。入才有用,真正得受用,你没有白学;不入不行,一定要契入。这个入,确实只有根性利的人,什么叫根性利?烦恼轻的人,也就是真正能够放得下、看得破的人,这种人容易契入。如果我们放不下、看不破,世出世间法里头只要有一法放不下,你就不能入法界。不能入法界,还搞六道轮回,这一定的道理;由此可知,入法界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

怎么入法?我们可以参照各宗派的经典,细细的来较量、来观察,意思就比较清楚。相宗所说的是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就入法界;法界是四智菩提,那是真正的法界。虚妄的法界是六道、十法界,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的虚妄境界,正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变现的,是幻境,梦幻泡影。如果你转识成智,那你就住真境。真境,法相家所说,阿赖耶的相分,这是真境,纵然不是纯真,跟真是非常靠近,也就是自性的相分。这里面没有产生变化,所以这个境界是真实的,叫一真法界。相宗怎么入?转识成智。教下怎么入?断烦恼、证菩提。教下用的方法跟禅宗很接近,也都是属於禅。教下所修的止观,止是止妄想、分别、执著;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性的般若现前,那是观,教下常常用这个功夫。这个功夫说得更浅显一点,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炼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炼这个功夫。又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里面是真用功夫,修清净心。功夫逐渐深了,功夫得力,功夫深了,没有一丝毫勉强,这个境界也能现前,那你就得定,这叫得定。得定就是得清净心,就是明心见性,清净心是真心。真心现前,真心起用,自自然然就观照,照见了。这是教下契入的过程。

我们净宗方法就更巧妙,一句佛号念到底。怎么念法?专注在这句佛号上。《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专念就是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那才叫一向专念。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的心,彻底觉悟了,觉悟这个世间苦,觉悟这个世间虚幻不实。一心称念,你才能够功夫得力。开始学习勉强,几时到了不勉强,这个心也清净,妄想分别执著也都不起来,不勉强它也不起来。这一句佛号,一点不勉强,自自然然就会念出来,这叫功夫成片,是你念佛的功夫开始得力。你可别欢喜,为什么?很浅,不深,一欢喜功夫就没有了,就不见了。欢喜是什么?欢喜是烦恼现前,才有一点功夫,烦恼就起来了。欢喜是七情之一,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万不可以傲慢,我清净心现前,我不念也听到佛号,你们都没有,你们不如我,贡高我慢也现前了。动了这个妄念,你那个功夫很快就失掉。功夫得力,境界现前,佛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这个境界现前,根本不理会它,若无其事,好境界!根本就不必理会。知道这个功夫很浅,并不深,不值得去理会它,永远保持著清净心,这就对了,正确了。

所以往生的条件是两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你有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能往生。有菩提心,不肯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两个条件必须具足,这才能往生。《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上辈、中辈、下辈,乃至於一心三辈,佛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我们才真正明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基本条件,是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就是一心念佛。念佛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赞叹的、所宣扬的,真的是「普运大声」。我们将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与普运大声相应,与诸佛菩萨的心愿相应,与诸佛菩萨的教学相应。这样自自然然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做的跟他相应。末后这一尊:

【无热恼龙王。】

『无热恼龙王』,在梵文里面是阿耨达池龙王。阿耨达池在哪里?佛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在雪山,雪山就是喜玛拉雅山。喜玛拉雅山是高原,高原里面有个很大的湖泊,书本里面记载叫池,实际上是大湖。这里面这一尊龙王,他无热恼。我们知道雪山,喜玛拉雅山的积雪终年不化的。我在加拿大看过冰河,那个冰是一年四季不化的。在冰河里面有大湖,这里面的龙王无热恼。热恼是烦恼,贪瞋痴都是烦恼。龙本来就是烦恼很重的,烦恼不重怎么会堕落到这一道?佛在经论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多,心里面有毒害之心,就容易堕在这一道。虎狼蛇蝎这都是有毒的,龙也是有毒的,而且毒性很大。龙吐的气都能伤人,伤畜生,你说那个毒多大!这是三毒烦恼重的。

「无热恼龙王」,这个名称我们一听就晓得,佛与大菩萨示现在龙这一类众生里面,龙是属於畜生道,你要度这一类畜生,一定要现同类身。诸佛菩萨示现大龙王,龙都有毒,心里面充满了三毒烦恼。大龙王很慈悲、很清净,没有毒害,用这个方法来度这些龙众。这些龙众是谁?恐怕我们自己也是其中之一。我们一天到晚还有贪瞋痴慢,还有三毒烦恼,你能保证你死后不堕落到龙中吗?菩萨示现这个身,示现这个法门,是警惕我们,让我们听到、让我们看到经文,回光返照,自己好好反省反省、检点检点,我们现在心里三毒烦恼重不重?如果三毒烦恼重就很麻烦,念佛修行,念佛修行很好,不能往生,到龙众里面去投生。龙的福报很大,把你一生所修的变成有漏的福报;福报大的当龙王去了,福报小的,龙子、龙孙,搞这个去了。所以读这些经文,我们有高度的警觉心,一定要断烦恼。烦恼断不掉,我很想断,断不掉,愈断愈多。好像不断还没有,愈想断愈多,这是怎么回事情?不是说你想断的时候就多,你想断的时候发现你烦恼多。你在没有念头想断烦恼的时候,你烦恼就那么多,但是你没有去发现,它就这么多。想断烦恼,才发现这么多。多不怕,愈是多,愈要用功夫去断。

断烦恼的方法,佛教给我们三个方法:戒、定、慧。戒是把烦恼控制住,约束它,这是用很勉强的方法来防范。如果因戒得定,你戒的功夫得力,持戒功夫得力,得力了定的境界现前,不必要勉强,烦恼也不起作用,那就真正把烦恼伏住,烦恼不起作用。但是烦恼的根没断,定能够控制烦恼不能断根,定能伏住它。定愈深,你伏的时间愈长久,伏的效果愈大。要用什么方法断烦恼?要智慧。《般若心经》大家常常念,《心经》开头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烦恼就断了。怎么断?照见就断了,它就没有了。烦恼到哪里去?烦恼变成菩提,转烦恼为菩提。说老实话,烦恼不会断,烦恼是性德,那一断性德就没有了。说断烦恼是烦恼转变成菩提,这有智慧照见。我们没有智慧,我们没有办法照见,把自性里面的菩提都转变成烦恼。所以诸佛菩萨得菩提之受用,没有烦恼的伤害。我们今天受烦恼的伤害,不得菩提的作用。你想想看,凡夫跟佛就是那一念的转变。所以大乘经里面常讲,圣凡不隔毫端,就是那一念之差。这一念你能不能转过来?转过来,超凡入圣,你就不是凡夫。希望你能够转得过来,转过来就是大彻大悟。

我们为什么转不过来?习气太深,无量劫来的习气,养成一种习惯。虽然听经闻法,好像闪电一样放了一道光,忽然觉悟,可是第二念马上就迷了,快得很。这种现象我想很多同修都有,听的时候忽然觉悟了,再一低头又迷了。可是你要晓得,你这一念觉悟虽然是短,一刹那的时间,很可贵。为什么很可贵?你无量劫来从来都没有闪一次光,现在居然闪了一次,有一次就有第二次,有第二次就有第三次,然后愈来愈多,愈来愈密集。这就是我们常讲,「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成彻悟」,这是中下根性人普遍的现象。上根、利根才能够豁然大悟,我们讲顿悟。顿悟顿超,这种人少,非常稀有,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渐悟的人很多,我们刚才说的现象是渐悟的现象。渐悟最重要的是缘,每天读经,每天听经,这个缘就殊胜,你那个光一闪的机会就多,次数就慢慢密集了。缘,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

诸位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你给众生做得度的因缘,这个功德大。古人懂得,现在人似懂非懂。古人懂得,肯发心建道场。古时候的帝王以国家的力量来建大道场,诸位在中国要去观光,寺院观光,你往往看到寺院的匾额上面写著「敕建」,那就是皇帝下命令建的道场。还有一些道场是地方上大富长者,他们懂得建寺安僧,让出家人身心安稳,他能在这个地方修道,成就他们。这也正是佛法里面常说,「法轮未转,食轮先」。修行人如果生活不安定,天天为生活忧虑,他这个心怎么能定下来?怎么能够修行?除非是根性很利的人,他是随遇而安,那种人行。一般中等人不行,明天没有得吃的时候他就忧虑,他阿弥陀佛都忘记了;中等根性的人不行,一定要照顾他的生活。

所以古代这些大富长者们,他们学佛,他们明白,往往把自己的家宅捐献出来做道场。像宋朝司马光,司马光的晚年,就把他自己家里面的房地捐献出来做道场。中国古代很多。在近代,像民国初年,清末民初杨仁山居士,把他自己的房子捐献出来做刻经处。诸位现在如果到南京去参观「金陵刻经处」,那就是杨仁山的私宅,捐献出来做道场,流通经书。刻经处里面也有一些出家、在家学佛人,在那个地方做研究工作,他提供你研究的环境,使你身心安稳,你可以在那里住多少年,成就你的学问。这就是真实功德。古人建道场一定有真正修行人,是为真正修行人提供的。不是说建个道场,再到外面去找修行人,那个事情叫攀缘。不是去找人,看到真正有人在这里修行,所以才建道场。没有修行人,你建道场,道场建好之后里面打架,争权夺利。那是什么道场?那是恶道的道场,三恶道的道场。

我过去在台湾遇到过,出家人,老师父派他的徒弟到处去化缘,建道场。道场建好之后,这些徒弟每个人都化了不少钱,在老和尚面前,我化的钱比他多,我要做当家师;那个人说,我化的缘也不少,我要当维那。彼此天天吵架,摆不平。所以李老师常说,道场没建的时候,大家在外面化缘,同心同力来建道场,各个都是菩萨;道场建好之后,各个都变成罗刹。这样的心行,将来到哪里去?三恶道去了。出钱出力的那些人,他不是成就你作菩萨、作佛,成就你堕阿鼻地狱;那个出钱出力的人也有罪过。你不出钱不出力,他的道场盖不成,他还是真正修行人,还在那里修苦行,还修得不错。你这一供养,就把他供养到阿鼻地狱去了。

所以佛知道,佛慈悲到极处,教导你们在家同修对出家人供养,四事。你是真正成就这个出家人,帮助出家人断贪瞋痴慢。四事供养,他没得吃,你供养他一钵饭;他没有衣服穿,你供养他一件衣服;他生病了,你供养他医药;他晚上睡觉,供养他铺盖,四事供养。没有说供养房舍,没有!你们大家出钱出力,寺庙盖好了,宫殿似的,富丽堂皇,他在里面过皇帝的生活,你们在家信徒跟他比差远了。这种生活一过的时候,贡高我慢,自己以为不得了,造罪业!没有钱的时候有道心,一有钱的时候,迷了,就造罪业了。出家人发心出家的时候,哪个不是好出家人?各个都是的。后来为什么变质?都被信徒供养供坏了。

古时候人不一样,古时候人富丽堂皇的宫殿是供养佛的、供养大众的。讲经说法,大家在一块修行,修行的道场富丽堂皇。自己住的地方,寮房很小。住持,寺庙里面的领导人,他住的房子多大?叫方丈。居住房子中最大的,寮房最大的;一丈,四方的,方丈。建筑很平常、很简陋,叫方丈。所以寺庙建得再好,是供养大众的,是供养佛菩萨形像的,不是供养我的。里面出家人绝对没有这个念头,那是供养我的,没有!生活非常简单。世间人讲求营养,修行人不讲究营养,他讲求清净心;吃饱就行了,没有挑剔的、没有选择的。所以现代人修行,为什么比不上古人?没有古人那种成绩,那样的成就?现在修行人养尊处优,生活太富裕,对这个世间贪恋。古人再大的道场,生活都很清苦,对世间没有留恋,他有出离的心。现在人没有出离的心,如果念佛听说阿弥陀佛来接引,不去念了,这还得了,这要死的。口里是希望往生,真的阿弥陀佛接引的时候,赶紧躲起来,深怕见到,口是心非。

我们要先了解这个状况,我们这个地方要建念佛堂,念佛堂为什么要建?看到真正念佛的人这么多容纳不下,这才建念佛堂。不是我们建了念佛堂之后,再去找人来念佛,不是的。念佛堂建好之后供养谁?供养我们现在四楼念佛的这些同修。外面到这里来,那是来参学的。这里面念佛的是真正要求往生的,真正想作佛的,不一样。还有同修来打听,将来念佛堂的房间,是一个人一间房,还是几个人同住一间房。这个事情,李居士今天晚上回来,明天我跟他好好研究研究。一个人一间房,不能往生,他在里面享福。从前中国寺院丛林,清众住广单,广单是通铺,那才能成就。一个人一个房间,不可能成就,为什么?门一关起来,打妄想。大家统统晚上睡在一起,睡得规规矩矩的,依众靠众。你不规矩,大家都看到你,没有胡思乱想了。

祖师大德想的方法好,我们的毛病他都知道,都做出防范,所以一定要做广单,才能真正有成就。到这里来是念佛的,不是来享福的。这个地方享福,你有多大的福报,你能够在这里享福?十方的信众善信恭敬供养,你到里面去享福,那还得了!所以一定要了解。我记得有一年,我在香港讲经,圣一法师来告诉我,大陆上现在有些庙恢复了,也就是为住众寮房的事情向圣一法师请教。圣一法师立刻就告诉他,决定不能够一个人一个房间,决定要做通铺,还是云水单;不知道是哪个道场向他请教?圣一法师是个修行人,非常难得,我很尊敬他,也很佩服他。今年他的身体不太好,我也鼓励他发大心。他对於中国佛教复兴贡献很大,做了很多好事情。

所以记住,一定要修清净心,要以无热恼为我们修行的标准。无论修行哪个法门,烦恼现行就错了。尤其是心里一点不高兴,完了,「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佛经也常讲「火烧功德林」,你所修积的功德全都毁掉了。问问你修的是什么?你真正修行,顺境里面不生欢喜心,逆境里面不生瞋恚心,你有功夫。功夫不是说你每天念多少部经,念多少声佛号,不是的。真的功夫禁得起境界的考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能保持著心地清净、平等,不起心、不动念,不为外境所动摇,这叫功夫,你修行有功夫。经念得再多,一天念十部《无量寿经》、念十二部《无量寿经》,他还打妄想,他还自私自利,他遇到不高兴的事情还要发瞋恚心,还想种种方法去害人,造阿鼻地狱的罪业。那个经念得有什么用处?佛号念得有什么用处?

真正功夫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华严经》到末后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学什么?历事炼心。什么样的人他接触,什么样的事他也接触,在接触里面炼清净心,这叫真功夫。过去方东美先生读《华严》,无比的欢喜赞叹,他把《华严经》看作是哲学概论,他学哲学的。他说《华严》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哲学概论,里面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在历事炼心当中,成就真实的智慧,禁得起考验的智慧,这不是假的。所以他在晚年,在学校里面开「华严哲学」。他在台大、在辅仁大学博士班纯粹讲佛法,大乘佛法《华严》是他的教材。

所以无热恼就非常重要,我们要常常反省、常常检点,还生不生烦恼?烦恼的心才动,赶紧要忏悔。怎么忏悔法?念阿弥陀佛,那个念头一转,转成阿弥陀佛,把你的妄念、贪瞋痴的念头,把它压住了。一句阿弥陀佛唤醒自己,把烦恼压住,这个人叫会用功。功夫得力,在一切顺逆境界里面都不起心动念了,顺境不生欢喜心,逆境不生烦恼心,功夫得力。念佛人到这个境界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决定往生,你就有把握了。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话,我们要常常记住。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一句是总结,意思跟前面一样。末后这一句:

【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

这地方跟「无热恼龙王」表法的意思完全相应。龙,在过去大家观念当中,都是兴云布雨的。干旱的时候,大家都要到龙王庙去求雨。管这些雨水的是龙王,他们是『勤力兴云布雨』。雨水要下得适时适量,大地众生才能得到它的滋润,欣欣向荣。如果雨水少,或者雨水过多,都造成灾害。像大陆上最近发生严重的水灾,龙王负不负责任?他真有责任,他为什么下这么多雨?为什么害这么多人?众生心念业力与天地鬼神有感应。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贪爱感得水灾,瞋恚感火灾,愚痴是风灾。佛经上常讲的三灾,水火风三灾怎么来的?众生贪瞋痴达到饱和点,三灾就现前。如果每个人都能拔除心里面的三毒,外面哪里会有三灾?不可能。

所以天地的灾变,实在是由於人心,我们三毒烦恼太重。在这个社会,许许多多的众生都充满贪瞋痴三毒,佛菩萨示现的龙王远离了,那些恶的龙都来了,这事情就麻烦大了。善神远离,魔鬼下凡了。佛菩萨为什么远离?众生造的业太重,佛菩萨不能不离开;如果不离开,众生造的业更重,离开是慈悲。为什么说不离开造业更重?众生毁谤佛菩萨、侮辱佛菩萨,根本就不能够接受佛菩萨,在这种情况之下,佛菩萨远离,不让众生造业。所以佛菩萨示现是慈悲,离开还是慈悲。佛菩萨离开了,妖魔鬼怪现前了,这些恶魔、恶鬼他要伤害众生,众生要遭劫难。这个劫难,实实在在讲,它的真因是业感变现出的境界,这些妖魔鬼怪他做增上缘而已。是我们心里邪恶,把这些妖魔鬼怪找来了。如果我们心正,妖魔鬼怪赶紧就离开,边都不能够沾,他怎么敢伤害你?所以是我们自己心邪、心不正,才招来这些灾难。

这些是善神,是诸佛菩萨化现的,他们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这个好!所谓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善心感得的善神。这句话也有双关的意思,外面所现的是行云施雨,散去炎热的毒害。这几天新加坡阴天,常常有雨,所以我们感觉得很清凉、很舒适。如果是大晴天就很热,热就叫人生烦恼,也容易得传染病。所以这个雨就很适中适时,对於一切众生有利益。菩萨的内心大慈大悲,慈,佛门常常用云来比喻,慈云;法雨,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用法雨来比喻、来形容。慈云法雨,这是讲他的内德。慈云法雨就能够散除众生的恶业,消除众生的烦恼,贪瞋痴慢这些烦恼。就像我们身体感觉得炎热、烦躁,有一阵雨太好了,炎热、烦躁立刻就被消除。而佛菩萨以大慈悲心为我们讲经说法,我们听了接受了,能够除心里面贪瞋痴慢的毒害,贪瞋痴是严重的病毒。这个病毒要是扩散,不得了!那个灾难实在讲不是你身体的死亡,你带来无穷的祸害,真的是自害又害众生。

可是世间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愚痴!以为自己造的业与别人不相干,顶多是自作自受,与他有什么相干?他不知道自作自受之外,还影响你周边的环境,影响你周边的这些人物,自害害他。不是与他无干,与他无干,事就好办了。自害害他,你的罪业就愈来愈重;换句话说,你来生的生活状况愈来愈苦。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了解、要明白,然后才晓得我们自爱就是爱他,我们自重就是尊重他,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体,怎么能说不相关?佛菩萨的修学勇猛精进,不懈怠、不退转,不怕一切的艰苦,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众生。愿一切众生得福,四弘誓愿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希望一切众生得福,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生活得美好,自己才勇猛精进,这个力量很大。世间人勤奋工作,名利在推动;佛菩萨希望一切众生得福,这个愿望在推动,比名利推动殊胜多了。名利失掉,他马上退转。而佛菩萨这个愿力推动,永远不会退转,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