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八讲)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8

请掀开经第三十八面,倒数第二行:

【复有无量鸠盘茶王。所谓增长鸠盘茶王。龙主鸠盘茶王。善庄严幢鸠盘茶王。普饶益行鸠盘茶王。甚可怖畏鸠盘茶王。美目端严鸠盘茶王。高峰慧鸠盘茶王。勇健臂鸠盘茶王。无边净华眼鸠盘茶王。广大天面阿修罗眼鸠盘茶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修学无碍法门。放大光明。】

到这里是一段。第一句标数列类,说明这个团体、这个社团是属於鸠盘茶。鸠盘茶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一般叫冬瓜鬼,他形状像冬瓜一样,肚皮很大,是从形状上来说。这一类的鬼神是属於南方天王所统辖,南方是增长天王,所以一开端第一尊『所谓增长鸠盘茶王』,这就是增长天王。增长王梵语称作「毗楼勒叉」,翻成中国意思叫增长。四天王每一位天王统领两类的鬼神,南方天王,鸠盘茶是一类,另外一类叫「薜荔多」,薜荔多也是梵语,翻成中国叫魇魅鬼。魇魅鬼有许多同修遇到过,你在睡觉的时候很清楚被鬼压住,心里很清楚,但是身体动弹不得,那很苦,这就是遇到魇魅鬼,大陆上人叫他做魇鬼。如果遇到这种情形,你心里如果默念佛号,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你念个一、二声就没有了,他就走了,非常有效果,所以遇到也不要害怕。凡是遇到魇鬼,大概总是自己运比较低一点,如果你的运很旺,鬼怕你。常言说得好,「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鬼都不怕你了,都要来欺负你,你可想而知了。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一定要多念佛,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我们运就旺,运气旺了鬼神就不敢欺负我们。由此可知,遇到这一类鬼也未尝不是坏事情,遇到的时候我们自己就提高警觉,知道自己的功夫不行,修行功夫太差,鬼还欺负。这也是护法神来警惕你,让我们更精进、更努力。你从这方面去看魇鬼也是好鬼,也不是个恶鬼。

增长天王是属於南方,他代表精进,不但道业要增长、德行要增长,增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进步,不断的求进步。由此可知,学佛决定不是落伍,学佛是精进;学佛也决定不是保守,保守就不能进步。真正学佛,菩萨六度里面有精进波罗蜜,这我们要知道。儒家的教学教人日新又新,都是一种非常进步的思想;日新是天天要求新、天天要求进步,进步还要再进步,日新又新。佛法讲的比儒家讲的更圆满,儒家只讲进步,实在讲世间人行善,天天有进步好,作恶天天有进步就不好,现在这个世间有没有进步?有,贪瞋痴天天进步,这是负面,不是正面。佛法讲精进就好,精是精纯、精粹,换句话说,只有正面、只有善事而没有恶事,恶事不可以精进,善事要精进,好事要精进,这是佛法比儒家讲的更圆满。德行、道业、学问要天天求进步,技能今天讲的科学技术也要天天求进步,乃至於我们生活的水平也应当天天求进步。

佛是赞叹苦行,并不是要求大家都过很苦的日子,不是的。佛法所标榜离苦得乐,怎么会教人过苦日子?是叫你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佛经教给我们,佛是不赞成无益的苦行,这种苦行对你没有利益,那是错误的;如果这个苦行对自己有利益,佛赞叹。什么是利益?断贪瞋痴,这种苦行确实能够帮助你断贪瞋痴,帮助你远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苦行佛赞叹。那么是不是永远这样苦下去?不是,苦行往往是初学的一个阶段,到你心地真正清净,你可以享受,你可以享乐。虽享乐,心里不染著,你就有资格享乐;如果享乐里面心里染著,起了贪爱,你就没有资格享乐。为什么?那个享乐,将来要堕饿鬼道。现在是很乐,将来就不乐;现在乐的时间很短,将来苦的时间很长。这是佛的教诲,佛法要求的是永远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它求的是这个;不是短暂、不是一时。所以短暂苦行,我们在这里锻炼,把贪瞋痴断掉,然后你享受的快乐,《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弥陀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人的生活环境殊胜到极处,美妙到极处。每个人生活在那个环境里面,都能保持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种人是有资格享受。那个时候才真是佛法所说的目标:离苦得乐,这是世间人很难体会,也很难了解。

实际上如果是心地清净,冷静的去思惟,也能够明了这个意思。正如同我们接受教育,你看小时候,小学的教育很苦,我说的小学不是现在的小学,我们中国古代的小学。在古礼里面,我们所见到儿童八岁上学,大概要到十二、三岁,这个阶段是小学。小学教育教规矩,教洒扫应对,现在社会已经没有这个教育,从前非常严格。八岁上学小孩就离开父母,跟老师在一起生活,他才能学到生活教育。从小在父母身边,父母非常爱护,养成小朋友放逸随便的行为,可是一下换到老师,老师很严格,怕老师。而老师的管教又非常严格,大概在过去只有过年过节,有的时候初一、十五放个假,回去可以看看父母。平常跟老师生活在一起,一个老师大概只教、恐怕只教十个学生的样子,不可能超过十个,超过十个人老师就照顾不到,没有这个精神来照顾。学生侍奉老师就跟侍奉尊长一样,他懂得这样侍奉老师,回家去就知道怎样侍奉父母。在学的时候,他能够尊敬同学,能够跟同学们和睦相处,他将来回家就能够友爱兄弟,跟自己家族同辈分他就晓得怎么相处,教做人的教育。所以老师是面面都要照顾到,穿衣、吃饭、睡觉、一举一动,严格要守规矩,这是教你做人。所以那一段学习相当辛苦,一点都不能差错,老师管得严格。

除生活教育之外,生活就是德行的基础,另外是教读书、教识字,所选择古圣先贤的经典,老师只教读,没有讲解,只教你读。每个学生每天念多少,看他的天分,天分如何考察?这一篇课文念十遍就可以背,以这为标准。假如像我们这段六行,他十遍要不能背,那就减少,就是念四行;十遍再不能背,就念三行,一定要十遍可以背,正适合他的天分。所以古时候天分最好的,大概一天可以能够背诵五百字。古时候的书籍跟这个差不多,一行二十个字,一面十行,一面就是二百个字,二面就四百个字,三面就是六百个字。上等根机的人大概可以念五、六百字,中等根性的人差不多可以念一百到二百字的样子,根性很劣的一天念个四、五十个字,老师教导,十遍就能背诵。能够背诵之后,老师督促学生,看著学生,叫学生大声的背诵,看他念也可以,通常要念两百遍,一遍一遍要念两百遍。为什么念这么多?这念下去之后,他真的就记住,他一生都不会忘记。通常老师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再教他新的这段课文,要把前面旧的课文背一遍,这才接著上今天新的课文,所以他每天还要从头到尾复习一遍。老师教句读,把字教清楚,句圈出来,段落勾出来,老师只教这个;从来没有讲解,就是教你背诵。这一部书背完,再学第二本,这是小学教育。

背书好处很多!诸位要知道,生活的教育是修戒,用我们佛法里面讲学戒,用儒家的意思讲学礼。所以古时候儿童十一、二岁走出来,那就像大人一样,他很有气派。当然现在外国人看不惯,为什么?小孩不活泼,要小孩天真活泼。中国小孩出来规规矩矩,像小大人一样,他懂礼,跟人接近的时候懂分寸。说话哪是该说,哪是不该说,他明了。小学教育著重在背诵,成就根本智,在儒家是学礼,也是修根本智;在佛法里面根本智就是定慧。如果小朋友不是天天在温习功课、在背诵经书,你要晓得小孩也会打妄想,也会胡思乱想。这种记忆力,特别是儿童时期记忆力很强的时候,如果不加以好好的利用,来发挥他的长处,那就非常可惜。所以古时候这些圣贤人了解这状况,知道在这个阶段应当要如何教学,奠定良好的根基。

到十三、四岁以后,智慧开了,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这个时候小学毕业,基础已经成就,再上太学。古时候没有中学,小学毕业之后就可以上大学;太学,我们今天叫大学。太学里面授课跟小学不一样,讲解、研究、讨论,天天干这个,读书很快乐。讲解的时候,研究讨论不要带课本,没有书,你所念的那些书统统都会背,背得都很熟,告诉你在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如果一问你答不出来,你的书没念熟,你没有资格做太学的学生。你要说中国人不科学,那我不相信。古时候刻的书,无论是南方刻的、北方刻的,他所刻的书版面完全相同,一定是一行二十个字,一面十行。字当中没有圈点,无论哪个地方刻的版本,你说第几页、第几行,完全一样,相同。不像现在排版,每一家排得不一样,这个很苦恼,不如中国古人那个设计的确是非常方便。所以说第几页、第几行,不管你跟哪个老师学,你在哪个地方念书,跟你讲第几页、第几行,一定都是一样,统一的,这是今天所谓科学的概念。

太学老师教书,天天讲解、天天研究讨论,读书真乐!哪里像现在读书还要找一大堆参考书,从前绝对没有这个事情。你还要查参考书,你没念过书,不但你不够资格教书,你也不够资格当学生。所以往往老师带著学生,太学里面修学的时候常常出去旅游,老师带著旅游,游山玩水,一路走一路讲,一路研究讨论,一个旅游回来之后,这门课程毕业,讲完了。游山玩水,老师很快乐,学生侍候老师,老师坐车,学生给他推车。担著酒菜,哪个地方风景好,下来就野餐,所以他真是读书乐。现在念书多苦,苦不堪言!从前教学的方式,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在研究讨论当中增长后得智,成就你圆满的智慧德能。

所以我们在古代文字记载里面看到,许许多多考中进士、考中举人,都还不满二十岁。不满二十岁他才童子,未成人。考中进士,他就有资格去担任县市长的职务。现在看看,一个十八、九岁,二十岁不到的小孩,去做县市长,他能够把这一个县市治理得很好、很可观,他那个智慧能力是从小培养的,他样样都懂,人情世故他都通达。古时候教学方式,跟现在不一样。中国古代教学,民国成立,废除了,采取西方人教学的方法,实在讲我们吃了亏。西方人可取的是科学技术,人文的教育他们没有。所以对於教学这桩事情,我们现在实在讲也值得深深去反省、深深去检讨,国家社会的动乱根源都在教学,我们教育上有了错误,出了问题,所以今天社会不能达到安定和睦繁荣,原因在此地。

增长就是不断求进步,这是增长天王,南方的。他手上拿的道具是剑,我们楼下大殿有四大天王,手上拿著宝剑。剑代表智慧,慧剑,有智慧才能进步,没有智慧你从哪里进步?中国过去小学是根本智,太学是后得智,两种智慧圆满,才能够求得真正的进步。在佛法里面教学亦复如是,佛法初学叫五年学戒,五年学戒用意跟中国的小学完全相同。所以从前出家剃度之后,五年在寺院里面服务,所有一切这些常住的工作,你们要分摊去做,要服务五年;实在讲这是修福,学出家人生活教育。常住里面所有执事要轮流去做,你样样都要会,学生活教育,这就是持戒;遵守老师的教诫,遵守老师的规矩。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有空闲的时候读经,你修学哪一个法门,这法门有主修的经论,你必须在五年当中要背过,也要念著背,没人给你讲解。甚至於也没有人教你去读,老师父把这本经书给你,规定多少时间这个书要背过,你慢慢去念。小学因为是八岁上学,老师教你念,你不认识字。出家大概年龄最小也就十几岁,小学都念过,所以经里的文字,老师就不必教你,书给你,你自己去念,背来听,是这么一个教学法。背书,你也就没有胡思乱想,背书是修定修慧,为常住工作、为大众服务是修戒,五年是修戒定慧,也是为自己将来修行扎下根底。

跟我们现在不一样,现在一出家就念佛学院,就要去研究经教,所以怎么搞都比不上古人。为什么?古人有根底、有基础。现在人修学没有基础,所以在经教上用了几十年功夫,不能得定、不能开慧。修行人如果不能得定、不能开慧,就算是失败,没有成绩可言。古人用的时间比我们少,他能开悟,念佛能得一心不乱,参禅能大彻大悟,研教能大开圆解,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没有依照规矩去做。今天一入佛门,就要涉猎许许多多的经论,什么都想看,结果到最后每一样东西懂得一点皮毛而已,任何一部经论都没有深入,你怎么会开智慧?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讲方法错误,把我们的精力浪费,光阴浪费,你说多么可惜!

但是我们今天再用古时候的老方法,有许多同修不以为然,这是过时,这落伍了。落伍的方法能开悟,科学的方法迷惑颠倒,不能开悟。我们认为落伍的方法,这个方法用了两千多年,非常有效,代代都出祖师大德。用科学方法现在在试验,试验了几十年,没有看到效果,真正能在讲台上讲经说法,还是老规矩训练出来的,正如同过去演培法师讲的。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演培法师到香港去旅游,我们正好遇到,我也陪他玩了两天。我们在旅游巴士里,演公就在说,谈到这些讲经的法师,他说:哪一个是佛学院出来的?他指著我,包括你在内。我们不是佛学院出来的,都是一些老师个别教导,就像从前私塾,念私塾一样,不是正规的佛学院,正规佛学院真的训练不出来。所以以后佛学院请我教书,我不敢去了,为什么?对不起良心。在佛学院教书,说个不客气的话,误人子弟,有罪过。它的课程太多,老师太多,学生头脑像浆糊一样,很复杂,迷惑颠倒。这个钟点上这门课,一摇铃下课,下个钟点换另个课本,换另外一个法师;这个老师叫你往东走,下个老师说:那里不对,往西走对!到底往哪里走?不知道。这是佛学院,麻烦大了。

我们过去还算很幸运,没有走佛学院的路子,我们跟一个老师。而这个老师还很专制、还很跋扈,对我们学生的限制,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除他一个人讲经说法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专制、跋扈。以后我们了解,这是学一家之言,一个老师指你是一条路,好走,这一条路走通就进入大道,条条路都通了。这一门通了,一切门全通,在佛法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都通达,就怕你不通,所以古老的教学还真有好处。我还算是非常幸运,遇到这样的老师,我们也真具足做学生态度,对老师尊敬、对老师服从。虽然外人有批评,我们对老师还是有信心、有恭敬心,依教奉行。跟老师,在一般讲我是三个月就感觉得有效果,六个月效果就非常显著。什么样的效果?妄念少,智慧增长。怎么知道智慧增长?无论是处事待人接物,比以往更聪明,这就显示出智慧增长;心定了,烦恼轻、智慧就长。为什么烦恼轻?老师这个也不准你看,那个也不准你去读,我们要看文字都要经过老师许可,他不许可的连佛经都不可以看,所以他给我们走很窄小的一条路。不准听,耳朵给你堵起来,不准看,眼给你遮住,那好了,心就慢慢定下来了。佛学院的困难是叫你乱看乱听,你的心定不下来,心永远是浮躁,永远是乱的,这怎么能成就?

儒、佛教学,实在讲是不谋而合。看儒家的小学,看佛门初出家五年学戒,祖师用意很深,用意良善,五年服务也是修福。所以五年之后,你才有资格到讲堂去听经,过去寺院就是学校,佛教的学校,每天都有法师讲经说法。五年以后你才有资格进讲堂去听经,才有资格进禅堂去参禅、念佛堂去念佛。不是像现在,讲堂什么人都可以来,从前不行。现在你要听经,发经本子给你,以前听经没有经本,讲经的法师也没有经本,为什么?统统背过。你没背过这部经,你就没有资格听这部经。古时候经书得来很困难,一般你想有一部经书,只有你自己去抄,没有印刷,没有卖的,所以只有到寺院藏经楼去借,借出来之后抄。通常抄就在藏经楼里面抄,藏经楼就是像现在的图书馆,经书不可以外借,不可以拿出去,在里面借来抄,你才有一本经书,哪有现在这么方便?古时候物质虽然很艰难,心是踏实的、心是定的。现在物质文明进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实际上把我们的悟门堵塞,我们真正修持的功夫跟古人相比差太多了。古人看到我们今天这些经本,一定非常羡慕,省多少时间。可是真正讲到功夫,古人也会很感叹,今人远不如古人。我们今天看到增长天王,我们有很深的感慨!同样一个道理,在经文这几段当中,第一位是天王,往下是鬼王,都是增长天王所统辖,往下鸠盘茶王是鬼王。我们看名号里面的表法,第二尊:

【龙主鸠盘茶王。】

此地『龙主』是他的德号、他的名号,他不是龙王那一类。虽不是龙王这一类,他名号上用「龙主」,我们就想到龙它的特性是什么?善於变化,想必鸠盘茶这一类的鬼也很会变化,我们中国人叫他做冬瓜鬼,他也会变化,所以从善变称他龙主鸠盘茶王。鬼道里面,都是三毒烦恼重的人感得的果报,特别是悭贪、嫉妒所造的恶业。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确实贪心是常常在变,善变,你所贪的对象当然是五欲六尘,在五欲六尘的对象当中,他那个心常常变,常常去换对象,这些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譬如饮食起居,你喜欢吃的东西,真的喜欢吗?不见得。今天喜欢,明天不喜欢,要换样子,天天要换口味,天天换样子,这就是变化。衣服的穿著也复如是,年年有个流行的款式,常常要换,很会变。这些鬼王天天在变换花样诱惑我们,我们还喜欢跟他打交道,不知道被他蒙骗,不知道受他的伤害。我们吃的苦吃得太大,心永远是浮动的,永远静不下来,永远定不下来。

这鬼王是什么?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你们常常到馆子里面吃菜,过几天他又贴个告示出来,新的菜谱出来,他变个花样,为什么?怕你不去吃。服装设计师常常换一个花样,新款式来了,旧衣服穿得还没有穿坏,甚至还没有穿两、三次,又有新的款式出来,旧的落伍了,穿出去不好看,穿出去自己觉得没面子。我有的时候问同修,旧衣服为什么不能穿?穿出去人家笑话。我就告诉他,笑死!他死,你没有死!被人笑死,他死,你没有死;你穿出去,多死几个人好!为什么要受他欺骗?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赶不上时髦,你说你的日子过得多苦。明明一件衣服可以穿个十几、二十年,人人都能够节俭,人人都不怕人笑,好多服装设计师都要改行,他再也没有能力诱惑人。这些是什么?就是这一类龙王鸠盘茶王。你仔细去观察,社会上妖魔鬼怪很多很多,你只要有慧眼,你看到处都是。这类的鬼王在此地提醒我们,不要被五欲六尘蒙蔽,不要被一些时髦欺骗,我们在境界里一定要有主宰、要有定功,有定功就自己能做得了主,要有智慧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我们生活有多余的,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好事,做多一点利益社会的事情,利益众生的事情?何必要赶时髦,这是很大的错误。第三尊:

【善庄严幢鸠盘茶王。】

这个名号里面有『善庄严』,善法庄严必定是人天两道以上,如果说恶法庄严那就是三途。哪些是善?佛法里面讲到最低,最低的水平、最低的标准是五戒十善,如果能修五戒十善,那就是善庄严。善庄严,为我们说明决定不是物质上的庄严。庄严,用现代的话来说,美好。美好不在装饰,不在衣著,不在乎这些物质丰富,在乎德行。如果只有物质的文明,你穿著华丽,满身配戴著珠宝璎珞,这很庄严。居住华屋,出门有名牌轿车,可是你一脸的俗气没有办法改变,怎么改也变不了,怎么样化妆也遮盖不了,那不是真正的庄严。真正庄严是心地善良、心地慈悲、心地清净、心地真诚,虽然穿得很朴素,乃至穿补丁的衣服,你看他的容貌清秀,那是真正的庄严。相貌清秀、慈祥、稳重,六根充满智慧,这是善庄严,我们应当要学习。我们仔细看塑造的佛菩萨形像,善庄严。

怎么样修学?从心地上下功夫。心善行善,知道自己生活在这世间,我们生活所必需,不过是三餐一宿,古人常讲「日食三餐,夜眠六尺」,晚上睡觉六尺床铺,这是我们生活必需。除此之外,若有多余就应当帮助社会苦难众生,看看他们,他们三餐还得不到,每天温饱还不足,我们听了有什么样的反应?真正有善心的人,一定是尽心尽力去帮助这些苦难的人,现在世间苦难的人多。上一次中国大陆长江水灾,我们同修发心全心全力来捐助,请中国大使馆转交。前几天我又收到一份报告,中国东北松花江、嫩江、黑龙江,那边的灾害也非常严重,这份报告也相当详细。我收到之后,我影印两份,送一份给李会长。报告里头说东北天气冷,再过二十几天就进入到冬季,晚上零下十度,他们房子没有了,现在临时搭个帐棚,没有棉衣,没有煤炭能够生火取暖。我们听到这个讯息,这个生活要是我们自己过,怎么办?这个冬天一定会有很多人冻死,缺粮食、缺衣服。真正发善心的人,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李居士告诉我,我们还有一些捐款还没有送去,我说:很好,这笔款子我们可以指定捐赠给东北。我们看到众生得乐,我们心里很安慰,看到众生很苦,在受苦的时候,我们也很难过。自己衣食足,够了。

在新加坡这个地区,这是一年到头长夏,只有一季夏天。今天我们是捐寒衣给北方人,我们没有寒衣,我们只有单衣,没有寒衣。在新加坡这个地区大家有福,日子好过,一年到头薄薄的两件衣服就够用。北方不行,他们要穿很厚的棉衣,年岁大的人棉衣都不保暖,在中国古礼里面讲,七十岁以上为了保暖穿皮衣御寒。在佛门里面戒律虽然很严,佛家吃长素,不穿皮衣,穿皮衣、穿皮鞋跟吃肉没有两样。但是佛经里面有开缘,七十岁以上身体不好、体力衰弱有开缘,可以穿皮衣。饮酒,那是佛五戒里面的大戒,根本戒,可是开缘很多。年纪衰老,血液循环不好,酒可以帮助你血液循环,有开缘。

我过去初学佛的时候没出家,也常常到寺庙里面听听老法师讲经,跟这些法师们处得都不错,常常在寺院里面做义工,於是他就留我在里面吃饭。吃饭的时候,老和尚面前有一杯酒,我看到很奇怪,明明五戒不饮酒,为什么老和尚每一餐饭他都有一杯酒?那时候刚学佛也不敢问。还懂得一点礼貌,尊敬,不敢问。以后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我就把这个事情向李老师请教,为什么老和尚每一餐饭还有一杯酒?李老师告诉我,那是老和尚吗?是!有七、八十岁?有,七、八十岁。血液循环不好,那是当药用,帮助血液循环,那是开戒,他不是破戒,叫开缘。我们才明白这个道理。他也不忌讳,也不是偷偷摸摸去喝,光明正大摆在桌上,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家戒律很严,通情达理,它不是死呆板。生病的时候,在中药里面有很多药需要用酒做药引,可以用,这开缘。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你要懂。你如果不懂,那叫死在戒条之下,那是错误,条条戒律都是活活泼泼。

戒律的用意,帮助我们得定,帮助我们得清净心,清净心帮助我们开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佛教学的手段,目的是开智慧。你要是明了之后,你才晓得应该怎样修学,成就自己的善庄严。念念想到众生的苦处,现代这个时代苦众生多,如何帮助这些苦众生;帮助有物质上的帮助,有精神上的帮助,两者都需要,精神更胜於物质。物质是救急救难,精神的帮助确实可以帮助那些贫苦的人得到快乐,帮助人破迷开悟。觉悟之后他观念产生变化,纵然贫苦他也不以为是贫苦,贫苦里头也有乐趣。像过去孔子的学生颜回,颜回的物质生活非常贫苦,如果在今天这个时代颜回是贫民户,应该要得到救济,可以拿救济品的,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救济他。孔老夫子看到都很赞叹,颜回那种生活是一箪食、一瓢饮,若是在一个普通的人,都会感觉得很苦、很忧虑,可是颜回不改其乐,他每天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那过的是什么?精神生活。所以精神生活能够克服物质生活的贫乏,只要清苦的生活能过得去,他就会很快乐。

诸佛菩萨在六道里面普度众生,就是用这个方法,使大家了解事实真相。富贵的人安於富贵,贫贱的人安於贫贱,社会就得到安定。真正明理的人,富贵的人帮助贫贱的人,贫贱的人也自得其乐,也对社会有相当贡献。所以社会是安定和谐,彼此能够互助合作,争取整体的繁荣兴旺。他不是著重个人物质享受的追求,他要追求整体的繁荣兴旺。觉悟的人才能做到,这都是善庄严幢;『幢』是明显之义。我们学了应该要认真努力去做,要落实在自己生活之中,真正懂得断恶修善,以善心善行来过日子,这就是善庄严幢。第四尊:

【普饶益行鸠盘茶王。】

『普』是普遍,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清净心、平等心,你才能与普相应。既然说普遍,就没有种族的分别,也没有国界的分别,没有文化的差别,也没有宗教思想的差别,这才真正做到平等。以平等心对一切众生,修『饶益行』;「行」是行为、行动。这种行为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不但利益,要令众生得到最丰饶的利益;这不是小利益,我们一般讲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利益,是不是世间人所讲的财富呢?帮助大家天天升官发财呢?今天社会,连小学生头脑里面所想的都是财富,你说这还得了吗?这个问题严重。社会的财富毕竟是有限,每个人都争取,都来争夺,社会怎么会安宁?所以古人教学,教他道义,轻视财富,重视道义,社会能够长治久安。轻视财富,重视道德,这才能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利益。又何况佛法对於宇宙人生观察得透彻,世法的圣人他的教学亦是。儒家始从胎教,很了不起,一直到慎终追远,一世的教学。佛家讲三世,人有过去世、有现在世、有未来世,所以佛法里面讲因缘果报是讲三世,不是讲一世,这才讲得透彻、才讲得真实。

经论里面跟我们说得很多,我们一个人到人世间来,法相唯识里面讲两种果报,一种果报叫引业,过去生中你修五戒十善,这个业力引导你到人间来投生,你得人身,你得果报得人身。今天世界上将近六十亿的人,可以说我们的引业相同,我们都得人身。虽得人身,我们面貌不相同,我们生活环境不相同,我们寿命长短不相同,这又是什么原因?佛讲这叫满业。引业是牵引你得人身,满业是你的生活环境各个不相同。满业是什么业因?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各人不一样。佛法里面具体告诉我们,譬如一个人得财富,你的富贵是你过去生中修的。过去生中修财布施多,你这一生得财富,你多财;过去生中布施得少,你这一生得的财富就少,这是每个人不一样。

我们看得财富的人,有些人发大财,他发财很容易,没费什么力气,不辛苦,真的财源滚滚而来,那是什么原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很痛快、修得很欢喜,布施之后没有后悔,这一生得财就很容易,无论做什么行业他都赚钱,命里头有财。可是有些人财是发了,赚得很辛苦,他才能赚到,什么原因?过去生中布施,布施得很难,人家劝你布施,好吧!为了人情布施,布施之后又后悔,所以这一生他钱还是要得来,得来很辛苦,就没有那么容易。为什么?过去你布施很困难,现在你得到也很困难。譬如我们举个例子,我们请法师吃饭,供养修福。我们宴会设在一个餐馆里面,要法师自己跑到那里去,法师去吃一餐饭很辛苦,你将来赚的钱也很辛苦才赚来。如果是你做好的好菜好饭,到道场来供养法师,来供养,你将来发财很容易,不辛苦,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是举这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诸位好好去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造的是什么因,来生就什么果报。这一生当中你所受的,所享受的这是果报,你就晓得你过去生中造的是什么因。

聪明智慧是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所以佛给我们讲好事要面面都做到,不要偏在一边,偏在一边你的富贵就不圆满。我们在现在常常看到,很多地位很高,很有财富,但是年岁大的时候半身不遂,得痴呆症。我们学佛的人就知道,他过去生中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没有无畏布施,所以他身体不健康,他不长寿。三种布施都要修,你的福报才圆满。种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报,我们肯帮助别人,别人一定帮助我们。所以在社会上,老人要尊敬,不要嫌弃,嫌弃老人,你到老的时候就被人嫌弃,果报。你能够尊敬老人,你老的时候有很多人尊敬你。所以看到生病的人,看到衰老的人,看到可怜的人,想想我也会老,我老了会跟他一样,那个时候怎么办?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更要提高警觉,为什么?儿女已经不养老,老的时候多可怜,住老人院。我们到老人院去参观,物质生活虽然有人照顾,精神上非常痛苦。每个老人,如果你有认识,你去看看他,谈谈他什么感受?他会告诉你,我们在此地坐吃等死,前途一片黑暗。天天看到老人院有些老人都走了,推出去了,再看看到哪一天轮到自己,你说他心里面多痛苦。他有儿女,儿女是孝顺,一个月来看他一次。如果住得很近的人,一个星期来看一次,那就很难得。儿女在外面做事情,距离远的,一年来看他一次;甚至好几年都看不到一次。他的精神生活多么痛苦,我们看到太多太多了,所以才想到弥陀村这个理念,怎样照顾年老退休人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教导的理念,跟外国人不一样。外国人观念当中,儿童是幸福的,儿童的天堂;中年人要谋生,在社会上要拼命,中年人的战场;老年入老人院,住到老人公寓,老人的坟墓,多可怜!可是中国古人思想不是这样,中国是儿童少年时候培养福德的根基,儿童不享福,严格的管教,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基。中年为社会大众服务,晚年享福,晚年他不是坟墓,晚年享福。所以我们弥陀村就要达到这个理念,希望退休之后,是他一生当中最快乐的一段时期,享福!现在弥陀村里面住进来享福,也要你自己真有福分才行,你自己没有修福,这福恐怕享受不了,你也要真正修福才行。当然除了自己有福之外,弥陀村实实在在享阿弥陀佛之福,正如同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一样,享佛的福报。享佛的福报,一定要依教奉行,你才能消受得了,如果不能认真的修行,这福报享受不了。享受不了,恐怕没有入弥陀村,你还算不错,一入弥陀村可能就会生病,你没福。或者就出别的因缘,总是在那个地方住不住,总是住不安,一定要离开,那就没有福。

弥陀村里面享福,比家里享福是要殊胜一点,也要容易一点。所以一定要念佛,对净宗法门要有相当的认识,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真正发心求生净土,你会在弥陀村里面住得很幸福,住得很圆满。住进弥陀村,弥陀村里面许许多多工作的人员、服务的人员,都会把每个人当作阿弥陀佛来看待,为什么?你们在此地一心念佛,将来决定往生,往生就不退成佛。所以工作的人员、服务的人员心里面欢喜,比你的儿女还会孝顺,为什么?这孝顺佛,你不是凡人,你一定成佛。我们到这地方来供养什么?供养佛陀。佛弟子的心,供养佛陀之心,来侍奉弥陀村里面每一个念佛的清众。诸位想想,这不是世间第一等的福报,不可能。你今天找儿女来侍奉你、孝顺你,都找不到,弥陀村里各个都是孝子贤孙,你想你到这里来居住,你是多大的福报。这里面实现大乘佛法里面所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是以这个心态来建弥陀村,以这样的心态来成就弥陀村里面每一位同修,这是佛法真正的落实。

因此,现在年岁还轻,生活还能过得去,你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应当常常到弥陀村来做义工,来孝顺父母,供养诸佛。等到你自己退休,你到那里面也受后来年轻人恭敬供养,有因必有果。如果我们自己将来在弥陀村里看到这些老人,嫌弃这些老人,你就大不孝,大不敬,不孝父母,不敬诸佛,那就错了,你到年老的时候没人照顾你。所以弥陀村的建立,跟一般养老院、孤儿院完全不相同,这是我们真正实践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真正的佛弟子,特别是弥陀弟子。所以弥陀村这个道场,不仅仅在末法时期,正法时期也是如来第一道场。我们有缘能够参与,无量劫的善根福德成就。没有无量劫的善根福德,你怎么会遇到这个机缘?你怎么可能遇到这个机会?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所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话说得一点都不过分。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机会,怎么能不全心全力的投入?机会太难得了,决定不会放过。

外地的同修,你们没有办法在新加坡长居,但是你在一生当中,能够到这念佛堂来念一天的佛,都是稀有的因缘。你要想到多少人一生当中,没有机会到这里来念一天,所以这个念佛堂我是劝大家一定要亲自参与,为什么?讲不出来,不可思议,只有你自己到念佛堂亲身去体会,实在说不出来。我们做成录相带,带回去到外面放给人家看也不行,你也体会不到。你要是进入这个念佛堂,念上几天你就明了,这个念佛堂跟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念佛堂不一样。所以有一些外地同修,在这里念了几天,念得非常欢喜,告诉我他回去之后也要建念佛堂。我就跟他讲:很好,但是你所建念佛堂决定比不上此地的念佛堂。他问我:为什么?这个念佛堂有佛菩萨在念佛,你建的念佛堂未必有佛菩萨在。纵然有,一尊、两尊,我们这个地方很多,太多了,这是真的,所以大家一进入念佛堂,感觉磁场不一样,道理在此地。为什么?这个地方发心的人发的是真心。你回去建念佛堂,发的这个心是露水道心,名闻利养一来的时候,你的信心马上就退了,此地没有,此地发的是纯粹真心,这一点太难得。

发心不相同,从领导人一直到服务的义工,各个都是真心,你到哪里去找?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你要找到因缘统统具足像这个道场,找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希望像这样的道场,在世界上各个地方都建立,做不到。这是多生多劫,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成熟,你说多么稀有、多么可贵!所以你一生当中能够到这里来念一天的佛,你的福报就不知道有多大。我劝外地的同修到这个地方来是念佛,不是来观光旅游,观光旅游说老实话造业。你看到这个社会,看到这个花花世界,眼花撩乱,染污你的心性。辛辛苦苦赚的钱,不知道做好事,到市场一观,一观就光,这就光了!有智慧的人观的时候,光是光明,开智慧,一观察开智慧,放大光明;你们没有智慧的人一观的时候,口袋里全光了。观光两个讲法,两个意思,你是属於哪一边?今天真正有福报的人、有善根的人,到新加坡来参观居士林是智慧光明,你到这里一观放智慧光明,不一样。只有你亲身去体会你才晓得,我怎么说、怎么介绍说不出来,希望大家不要错过因缘。在新加坡多有一分钟的时间,念佛堂多住一分钟,一定晓得稀有难逢的因缘。这是「普饶益」,对自己、对众生都得到最大的利益。下面第五尊:

【甚可怖畏鸠盘茶王。】

这尊德号跟前面两尊恰恰相反,都是护法善神。前面两尊所示现是顺境、善缘,这位所示现逆境、恶缘,都是帮助我们,成就我们。『甚可怖畏』,在我们现在社会来说很现实,东西方古老的传说,都说一九九九年有大灾难很可怖畏,有没有可能?我们看看现在社会,看看世道人心,觉得很有可能。灾难从哪里起来?从贪瞋痴起来,佛经讲得很多。贪心水灾,贪爱是水;瞋恚火灾;愚痴风灾;心不平,傲慢,慢、不平是地震。今天世界的灾难,一般人只谓这是自然灾害,都推得远远的,好像跟我们没有关联,这个想法错误。佛在经上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就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会变化,为什么会变化?随著人心变化。人心善,风调雨顺;人心不善,就有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灾变,这就是佛经上讲「依报随著正报转」的事实真相。

过去曾经有人问我,他说:法师,中国寺庙都建筑在风水最好的地方,是不是这些出家人都会看风水?他拿这个问题来问我。我回答他:出家人一个个都不会看风水。好像他们运气好,一下就碰到好风水地方。哪有那么多的好运?一个、两个偶然碰到还能说得通,不能说各个都碰到好运,哪有那么好的机会?不是的。为什么?出家人心善行善,心地清净、真诚、慈悲,所以这样的人住在那个地方,他那个地方环境自然就变了。不是他看风水,找一个好风水,他住在那个地方,不好的风水也变成好风水,境随心转,是这么一个道理,你才能讲得通,哪里是他看风水?现在居士林这地方风水绝佳,人气旺、财气旺,样样都旺,什么原因?这里面的同修人人天天都读经,人人天天念佛,心善行善,这地方风水转了,是这么个道理。如果这个地方人人都作恶,人人都有邪思,风水马上就转坏了。《楞严经》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修行人要能转境界,把不好的风水能转成好风水,这就跟佛菩萨差不多。你找地理师给你看个绝好的风水,你的心邪、你的行恶,你到那里去住没几天风水就变坏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今天世道人心不善,贪瞋痴慢增长。我们常常在国外旅游,许多有名的城市,几乎每年我们都会到那边去看看,看看各个地区的世道人心不好,贪瞋痴天天在增长,一年比一年严重,这绝不是一个好现象。特别是最近,这一年多你看到人心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这现象尤其是可怕,我们决定不讲迷信,这里头有道理在。你从真实学问里面去观察,这些学问一定要读古书,读古书累积古人的智慧经验。观光旅游考察是吸收现代人的智慧经验,现代人智慧经验,跟古时候几千年历史的智慧经验结合,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你才有眼光,你才能看得出问题,你才能有方法解决问题。知古不知今不能办事,知今不知古,你的智慧经验很有限,你办事往往也出差错、出问题。所以人要有智慧,要有史实、历史的眼光,我们才能谋求自己的幸福与社会大众的幸福。我们今天读到甚可怖畏鸠盘茶王,他提醒我们、警惕我们。经上他真正的意思,甚可怖畏是什么?三恶道,这很可怕。你懂得三恶道的果,你就明了三恶道的业因,消除三恶道的业因,就不会受三恶道的果报。这一尊鬼王他告诉我们这桩事情,教我们、提醒我们,恶道恐怖。讲恶道讲得最详细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很值得我们去参考。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