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三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43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长行,第三句:

【净目干闼婆王,得永断一切众生忧苦出生欢喜藏解脱门。】

这一段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意思还没有尽,我们今天再做个补充。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永断一切众生忧苦,是「以慈愍方便,除忧则喜生」。我们把注解念一遍,这一段注子比较长,「忧苦既如海广深,喜乐亦难尽」,所以叫做藏;「然则世之忧喜生乎利害,利害存乎情伪,苦乐存乎吉凶,吉凶存乎爱恶,爱恶尽则吉凶苦乐皆亡,情伪息则利害忧喜永断,如此方为永断忧苦,喜乐生焉」。这一段话讲得非常之好,尤其我们今天读这一段经文,现前大家都晓得,全世界每个地方时时刻刻都有灾难发生。今天早晨的报纸,刊载著澳洲西北部的旋风,跟龙卷风一样,风的速度一小时三百公里,过去未曾有的。到处都是灾难,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会遇到。灾难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们只是在研究探讨物理现象的因素。物理现象的因素,很不容易把这个问题看透彻,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能透彻了解,怎么能够把这些灾难息除?

佛法不但讲物理现象,更深入一层讲心理现象。心理跟物理是连带的,实在讲是一桩事情,决定不能分开。所以佛法宗门里头常说,「识得一,万事毕」,你要认识一,一切问题就解决了。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更好,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心理、物理要是二就不是佛法,心理、物理是一就叫做佛法。这一点启示我们要深深去体会,体会得了,受用无有穷尽,你自自然然就入佛的境界,这个经是佛华严,入佛华严的境界。佛华严境界是什么样境界?无障碍的境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得大自在。这就是这一段经文里面讲的,『永断一切众生忧苦出生欢喜藏』,常生欢喜心,这是入华严境界。

我们现在怎么个入法?菩萨在此地,把纲领给我们提出来了。我们看到这一句就晓得,这一位干闼婆王,干闼婆是八部鬼神里面的,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在佛法里称为护法神,他是不是真的神?不是,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的。《华严经》上所有一切出席的这些大众,全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如果是凡夫,决定不能够永断忧苦;不但是六道凡夫不可能,四圣法界也不可能,决定不能够得欢喜藏;「欢喜」可以得到,那个「藏」不容易。所以我们一看就晓得,这一句话最低限度,都是法身大士果地上的受用。所以肯定《华严经》上所有出席的大众,都是诸佛菩萨示现的,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在这一个族类里头,这一个团体里面,示现成菩萨,示现成佛,他没有换一个族类。这里面族类是无量无边,他没有换佛身,也没有换菩萨身,没有换天王身,他是干闼婆身。说明佛法的修学,作菩萨、作佛就在自己现前的身分,现前的行业,什么都不要改变。你要是会了,你就作菩萨、作佛;不会,那就是凡夫;问题在会不会,这个关系很大。

佛法教学的宗旨,我们常常听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法就教我们这个。今天我们读的这一句,正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苦乐是果,迷悟是因,解决问题,果上没有法子解决,要在因上解决。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不了解、不明白,迷而不觉,你就有苦。忧苦无量无边,佛家讲八万四千烦恼,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你们诸位翻翻《佛学大辞典》,确确实实人家给你说了八万四千条,一条都不少。烦恼忧苦是不是只有八万四千条?不止!八万四千是归纳,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为八万四千,才知道三界六道忧苦无边!从哪里来的?从迷惑来的。如何解决?觉悟就解决了。

所以佛陀的教育,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佛陀的教育,不是其他教育,其他教育讲的没有这么圆满,没有这么彻底,佛陀教育讲得详细,我们一定要强调佛陀的教育。佛陀的教育就是究竟圆满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破迷开悟的教育,离苦得乐的教育,所以要特别强调。其他教育也讲破迷开悟,也离苦得乐,但是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唯独佛陀教育是究竟圆满的,这是我们要特别强调的。你们将来在外面为别人介绍佛法,要能掌握到重点,抓到枢纽,就不至於有偏差、有过失了。《无量寿经》上讲的「佛所行处」,这四个字用现代话来讲,佛陀教育普遍推行的处所,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地区广大的群众,都有机缘接受佛陀的教学,都能够信解向佛陀学习,是这么一个意思。所以才得到殊胜的果报,我们今天讲的社会安定、繁荣、兴旺。这个地方安定和平,众生幸福,才能达到这个效果。所以一定要介绍清楚,讲解明白。

清凉大师在此地为我们解释,世间忧喜生乎利害,这个话是真的。我们面对的不外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人事物对我有利就生欢喜,对我有害就忧虑。利害是什么?利害存乎情伪;情伪是什么意思?得失。得失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得失不是真的。天亲菩萨造《百法明门论》,把得失放在哪一个范围里面?他放在不相应行法;与心法不相应,与心所法不相应,与色法不相应,与无为法也不相应,但是它有这么一桩事,事不能说没有,有!统统不相应。统统不相应,用现在的话来说,抽象的概念,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决不是真实。心法、心所法、色法还是依他起,抽象概念是遍计执性,你说多虚妄!换句话说,是你一种错误迷惑的分别执著,根本就没有这个事情,你得,你得个什么?

说实实在在的话,不但外面的一切人事物得不到,自己这个身都得不到。现在科学家清楚,我们这个身体,身体是细胞组成的,这个细胞刹那刹那新陈代谢,我们能得到吗?得不到!如果真正能得到,哪一个人不想不生不死?哪一个人不想青春永驻?你为什么会衰老?老不是一年一年的老,是刹那刹那的老。你有生、老、病、死,可见得连这个身你都得不到。最接近的身都得不到,身外之物哪一样是你的?你成天在打妄想,所以你有忧虑,你有烦恼,你有苦受,你不了解事实真相。

凡夫,你是一个不正常的凡夫,怎么说?我念过《了凡四训》,我认为了凡先生没有遇云谷禅师之前,他是个标准凡夫,他的心很清净,平常之中一个妄念都不生,标准凡夫!他为什么心那么清净?他知道一切不可得,命里注定的。命里注定有就有,命里注定无就无,命里注定的有,丢也丢不掉,命里注定的没有,求也求不来,所以他的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他是凡夫,他是个标准凡夫。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可以勉强求得,心这么定下来的。遇到云谷禅师之后他才觉悟,悟到什么?悟到一切法是心变现的,一切法随心转的,佛家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命运能不能改变?能改,随著你的念头在改,你要是天天念善行善,你的命运就改过来了。你天天念恶行恶,你的命运也改了,往坏的地方改;心善行善往好的方面改,都会改变。像了凡先生是既不作善,也不作恶,所以他永远照著命运走,一点都不错。我们今天不知道这个道理,不知道从心上去改善,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天天在造恶业。造作恶业,希求不受恶报,哪有这种好事?什么样的灾难都现前了。

这一桩事情,我们要真干!要学佛!佛用的是什么心?佛说的是什么话?佛做的是什么事情?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去学习。佛的心真诚,决定没有虚妄。人以虚妄心对我,我学佛我以真诚心待人。可是你一定要知道,别人一定用虚妄心对你,为什么?他没有学佛,他不懂得,无量劫来都是用虚妄心,他怎么会用真心对你?你千万不要希求人家用真心对我,我才用真心对他;他用妄心对我,我何必用真心对他?你就错了,你已经不是学佛了。什么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念头,佛在经上讲「真心离念」,你有念头,你的心就不是真的,是假的。

离念,祖师大德给我们说离妄念,不是没有正念。什么叫正念?离了妄念,就叫做正念。不是说离了妄念之后,别有一个正念,那你就错了,那个正念也是妄念。离了妄,原本就是真,不能在真上再去找个真。真上再去找个真,那就是《楞严经》上佛说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是我们学佛最难的一关,非常不容易把持到恰到好处,太难了。不晓得舍妄就是真,他舍妄另外再去找个真,这是凡夫的情伪。所以我们学佛要想真正得受用,必须把情伪断掉。妄想断掉,恢复到纯真,自自然然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没有利害,你这个心多清净!多快乐!有利害是患得患失,没有不造业的,顺著心的时候生欢喜,欢喜是烦恼,不合自己情意生怨恨。生欢喜的是饿鬼道,生瞋恚的是地狱道,七情五欲是三途果报业因,我们要晓得。

佛菩萨得大自在,佛菩萨有受用,决定没有副作用,副作用就是情伪,情伪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七情五欲,这个自性里头没有的,所以佛菩萨生活里面,他是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我们今天讲真诚,真诚是体,真诚是什么样子?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真诚的样子,真诚表现在外面一定是这个样子。清净是不染,没有情伪,情伪是染污。永远是清净心,永远是平等心,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平等的慈悲,不会有偏好。对这个人喜欢,对那个人讨厌,你就又落在情伪去了,又造业了。平等是没有贡高我慢,知道一切众生都是如来化现的,一切众生即是诸佛如来,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就是这个道理。凡夫看佛菩萨都是凡夫,还要挑剔他的毛病,自己造业,与外面境界毫不相关。

清凉这一段开示里面,重要就四个字:情伪、爱恶。情伪在二障里面讲属於所知障,爱恶属於烦恼障;你喜欢他、你讨厌他是烦恼障,这些都是错误。「苦乐存乎吉凶」,吉利我们就乐了,凶灾我们就苦了;「吉凶存乎爱恶」。祖师的话意思很深很深,我们怎样才能够离苦得乐?你要断恶,要修善。爱是善,这个爱跟此地讲的恶,意思有浅深广狭不同,我们要认识清楚。爱是善,讨厌是恶,爱感三善道,恶感三恶道,这是六道众生为什么脱离不了六道,就是情伪、爱恶不能够断干净。即使是学佛,即使是念佛,都不能够往生净土,这是事实。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说,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两、三个。什么原因?那两、三个情伪、爱恶断了,他能往生。绝大多数的念佛人情伪、爱恶没断,所以念一辈子佛,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阿赖耶识里头落个念佛的种子。

这个事情很平常,我们过去生中学过佛,也念过佛。《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阿闍王子这一帮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说那个善根多深厚,现在还在世间作王子、作长者;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还没有发心求往生,只发了个愿,希望我将来成佛也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动念头求生净土。《弥陀经》上说,往生净土这桩事情,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我们看阿闍王子这一帮人,他们善根福德还不足,缘遇到了,释迦牟尼佛给他介绍净土,缘具足了,善根福德不足。我们今天缘也具足了,善根福德具不具足?就很难讲了。如果你还有情伪,还有爱恶,你的善根福德不具足,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如果想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个念头要断掉,决定不能有,有这个念头你的心不清净。

所以要记住六祖大师在《坛经》里头,那不仅仅是教禅宗的,《坛经》是大乘佛法的原理原则,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得受用。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一句,「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一个断情伪、去爱恶的好方法。不见别人过,只见自己过,六祖所以能在一生当中成就。我们今天的毛病是,不见自己过,只见别人过,所以你怎么用功,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一天磕三千个大头,还是搞六道轮回,还是堕三恶道。这是什么原因?我常讲的,你口善,你的身善,口念佛口善,身拜佛身善,你的念头不善,你的心不善,你的心、意还有爱恶、情伪,所以你不能往生!

宗门教下祖师大德教人修行「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是念头。心是什么?佛心,大乘法里面佛常常劝人「发菩提心」。我们今天是什么心?我们今天是轮回心,所以干什么都是轮回业。讲经说法,天天念佛修行,还是轮回业,心没转过来。怎么转成菩提心?菩提心,大家不好懂,所以我把它换一个讲法,大家好懂。我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大家好懂一点,就是菩提心,就是真心,就是佛心,我们会用功的人在这上下功夫。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修。我过去每天生活,用的是轮回心,用的是妄想分别执著,用的是贪瞋痴慢,用这个心,这个心是轮回心,现在回过头来,我用真诚心,我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清净心。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瞋恚,这是修清净心。特别在一些大众当中,看到有不如我的人,决不起贡高我慢,在这里修平等心。你离开环境,你到哪里修?在境缘当中修行,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这里面修。修到相上和光同尘,跟一切众生融成一片,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就成功了。这个时候求愿往生,不必念佛了,只要有这个念头,我要求生极乐世界,你就决定得生。为什么?条件具足了,心净则佛土净,你具足条件了,一念、十念必定往生。条件不具足,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条件不具足。

极乐世界,世尊为我们介绍,那个地方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什么叫上善?心善、意善是上善,身善、口善是下善,上善才能往生。口念佛口善,身拜佛身善,意里头不善,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人家不会欢迎你的,所以最重要的心善跟念头善!一定要培养日常生活当中,念念不可以间断,培养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知道这是自己的真心,这是自己的本性,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在行持上,面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是什么态度?看破,看破是什么?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一点不迷惑;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不是放下事,事样样都可以做。《华严经》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障碍。诸佛菩萨在事上真是勇猛精进,十方世界无量众生,哪一个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观音菩萨现千手千眼,眼到手到,眼现在手掌当中,就是说眼到、手到是同时的,没有先后;我先看看,然后再帮助你,有先后,没有先后。所以事真精进,妨不妨碍?不妨碍,决定不妨碍清净心。清净心就在繁杂事相里面去修,那叫真清净,离开事相是假清净,一遇到事相又乱了,那算什么清净?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永远是清净的,他为什么会清净?因为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学这个。

你再仔细看看《华严经》末后这一分:「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示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所示现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佛法没有离开世间。现实社会里面,他们的生活做得那么样的美满,圆满幸福,没有丝毫缺陷。我们看到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土,他那个国土讲的大了,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佛国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信仰,都能和睦相处,都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像一家人一样。他们为什么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他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们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性所变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一不是二。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们今天说得比较容易懂一点,但是这个话还是隔了好几层,我们讲同一个生命共同体,诸位从这个话里面能够体会到一个彷佛,真正的意思还是体会不到。真正意思佛在经上也有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是真实说。所以对於一切众生哪有嫌弃的道理?不可能生一个恶念,不可能有丝毫恶的行为,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

这里头的理事深广无尽,我们明白了,认真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去学习,以一个纯善的心、孝敬的心处事待人接物。只见自己过,世间没有过,为什么说不见世间过?世间没有过。你见到世间过是你自己的过失,烦恼起现行,这是给你讲真话。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在作祟,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世间没有过!世间没有过,世间是极乐世界,世间是华藏世界,世间是一真法界。为什么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都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在作祟,错了!

大师在此地做总结结得好,「爱恶尽则吉凶苦乐皆亡」,爱恶就是代表烦恼障,烦恼障断尽了,吉凶苦乐都没有了,这个乐是真乐。苦乐的乐是相对的,不是真的。吉凶祸福苦乐都没有了,什么人证得?阿罗汉证得了,小乘的圣人。这真正证果,心里面没有忧喜,身里头没有苦乐,永远住在清净平等觉中。「情伪息则利害忧喜永断」,这就更高一个层次了,这是分别。在佛法里面讲三类烦恼,这是属於尘沙烦恼,爱恶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尽了,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断了,这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上面两个层次,烦恼障、所知障都尽了。再破一品无明,超越十法界,一真法界现前,那就入佛的境界,就是《华严经》末后「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真的得大自在了!这个境界才真正是「永断忧苦,喜乐生焉」。这个喜乐不是我们观念当中的喜乐,因为它不是相对的。我们观念当中有喜,喜的对面是忧,乐的对面是苦,是相对的。苦乐忧喜舍统统断了,这个喜乐是真的,自性里面本具的性德现前了。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你才真正得受用,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大师在此地说这几句话,唯恐我们错解意思,所以《钞》里面再解释,《钞》里头末后这两句我念一念,「无忧无喜,方为大喜,无苦无乐,真乐耳」,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苦乐忧喜舍统统断尽了。

我们学佛从哪里学?古德警告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两句话可以说是我们修学成败的关键。我们在日常当中,总不外乎对人、对事、对物,这三大类包尽了,我们所有一切活动总不离开这三个范围。面对一切人事物心才动,动什么?爱恶,这就叫念起。顺自己意思的贪爱心起来了,不顺自己意思的瞋恚心起来了,这叫起心动念。祖师讲,动念不怕,为什么说不怕?你一定会动念,你是凡夫,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根尘相接触的时候,哪有不起现行?所以这是凡夫正常的现象,你一定会起心动念。但是怕的是什么?怕觉悟太迟;觉悟迟了,你这个起心动念就造业。你要晓得贪爱是饿鬼业,瞋恚是地狱业,你起心动念所造作的是三途业,你将来的果报在三途,要晓得这个严重性!

觉是什么?觉是回头,净土宗的觉悟:阿弥陀佛。念头才一动,「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不叫它继续增长。用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换过来,这个人叫念佛人,这个人叫会念佛,会用功。不是一面念佛,爱恶的念头照起,那个没有用。那就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你心里头没有把爱恶舍掉,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你没有把它放下。一切时、一切处,只要这个念头冒出来,赶紧用一句佛号把它压下去。换句话说,时时刻刻要保持自己的念头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就是住佛所住,行佛之行。佛是什么行?佛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我们也要做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行为,你就是行佛所行,我们跟佛才是志同道合,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具备这样的条件,发一个愿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你一定要晓得,六道十法界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些一切诸法确实不存在,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佛说「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能够这样观察,你就有智慧了。你能常常用这个方法来观察,你才能够永脱轮回,不被三界六道所迷惑。迷惑尚且没有,哪里会受它的诱惑?《金刚般若》中国人特别喜爱,是因为这部经是修学的纲领,言简意赅,全经文字不长,五千多字,义理丰富具足一切佛法。常常用这些经文做为自己观照的依据,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想到佛在这部经上所讲的教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能够常常记住,常常存在心上,用这个去观照世间一切人事物,你决定不会起贪爱的念头,也不会起厌恶的念头,就跟诸佛菩萨一样处事待人接物,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就能做到了。跟一切众生打成一片,和睦相处,也能相亲相爱,互助合作,这就是恒顺,就是随喜。功德是什么?功德是在恒顺、随喜里面离一切相,那是功德。在这里面修看破、放下,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放下是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如同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一样,古大德赞叹佛菩萨应世叫「游戏神通」,游戏是形容他自在,神通是形容他通达明了,游戏就是放下,神通就是看破。

由此可知,人家看破、放下是跟大家打成一片,不是说什么事都不做了,这一点同修们要记住,要搞清楚。因为我听说在中国,美国好像也有,我也听人讲,他听我讲经,意思错会了,听我说看破、放下,他工作也不要了,家也不要了,搞到自己生活非常痛苦。工作不要,没有收入,自己一点点积蓄用光之后生活发生困难,於是想尽方法透过一些人来问我,怎么办?我不是叫你放下工作,不是叫你放下生活,不是叫你放下家庭,佛如果叫人放下家庭,放下工作,佛教会被世间众生抛弃掉了,谁愿意学你的?释迦牟尼佛要是把工作放下了,他何必天天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是他的工作,他没有放下他的工作;每天入舍卫大城乞食,他没有放下生活。所以搞错了,该放下的没有放下,不该放下的他放下了,他弄错了!

佛教我们放下是放下内心的妄想分别执著,事哪有妨碍?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不管什么样的生活都快乐,都自在。富贵有富贵的乐趣,贫贱有贫贱的乐趣,生活方式不一样,快乐是一样的。你看佛菩萨示现,佛菩萨示现国王身分、天王身分,佛菩萨也示现乞丐的身分,在我们人间看到他苦乐不一样,他快乐一样。他示现天王很快乐,示现乞丐也很快乐,证明事事无碍。我们学佛要细心,要去体会,不可以粗心大意。你们现在学习心还不够细,我请法隆法师,给我们那几个小猴子照一张照片,排列的顺序不对,这就是心不够细。四个猴子排列有顺序的,顺序第一个「非礼勿视」,第二个「非礼勿听」,第三个「非礼勿言」,要按这个顺序排,不能排错了;最后一个,从前没有的,现在多加一个,「放下自在」,有顺序的。

从这些小地方看到诸位心细,学佛要心思细密,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微密观照,这里面就开智慧了。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用佛法的名相来说,放下什么?放下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放下无明烦恼,这个要放下的。佛教给我们修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个不能放下,这放下菩萨道就没有了,懂得哪些要放下,哪些不能放下。诸佛菩萨示现,无论示现什么身分,无论示现他从事哪一个行业,诸位在五十三参上看到,五十三位善友,他们的身分是男女老少,他们的行业就是我们社会所有行业几乎他们都有,代表著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分,不同的生活,个个人都修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个个人都修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十愿,十波罗蜜,他们能够落实在现实的生活上,这样的生活就是过佛华严的生活。

所以《华严经》好!过去方东美先生非常赞叹,这一部经有究竟圆满的理论,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有非常精细巧妙的方法,指导我们生活,修行就是生活,修正我们错误的生活,最难得的后面还带表演。世间一般人编教材,从来没有释迦牟尼佛编的这么好的教材,后面带表演的,把这些理论方法做给我们看。千万不要以为富贵人才能学佛,贫贱人也能学佛;有福报的人可以作佛、作菩萨,没有福报的乞丐也能作佛、也能作菩萨;显示出佛法平等,佛法无碍。

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示现,应以鬼王身得度他就现鬼王身,应以畜生身得度他就现畜生身。佛家有个小册子,《物犹如此》,我过去曾经看过,故事从经典里面节录下来的;菩萨要度那一群猪,投猪胎,天天跟猪在一起,我们在那里听猪在猪圈里哼哈在那里叫,他在那里讲经说法,我们怎么知道?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诸位知道地藏菩萨慈悲,地藏菩萨在地狱里面示现地狱身,为地狱众生说法。从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诸佛菩萨没有身相,能现一切身相。没有身相是真身,现一切身相是为众生现的,不是为自己。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去觉悟他就说什么法,无有定法可说,也无有一定的身相可现,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在这个世间,也要学佛现种种身相,利益种种不同的众生。我们没有办法,像佛菩萨那样的智慧神通,我们要学相似的。今天我们有缘分,接触各个不同的宗教,这就是我们现身的机会。我们走进基督教的教堂,要像虔诚基督徒一样礼敬上帝;我们走进回教堂,要像回教徒一样尊重阿拉。这就是应机示现,应机说法,没有障碍,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我们对他们没有分别,他对我们也没有分别。我们从哪里学来的?《华严经》上学来的。《华严经》里面的宗教族群,比我们这里不晓得多多少倍,没有法子计算的,别人为什么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的不能,妄想分别执著就不能了。人家为什么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不管什么样的宗教,不管什么样的族类,一家人。所以经题叫《华严经》「华严」是什么意思?华是花园,这个大花园,花园里面什么样的品种都有。这个经题原文叫「杂花庄严」,杂就是什么花都有,什么品种都有,这个花园才美不胜收。不是这个花园只有一种花,其他都不要,那有什么看头的;看一朵,全部都看到了,其他不要看了。什么样的花都有,杂花庄严,这就是现在讲的多元文化,多元世界。别人对我们有分别,我们对别人决定没有分别,平等的恭敬,平等的赞叹,平等的供养。

有些人说,我们佛教徒的供养,为什么去供养其他宗教?这个观念错误了,这个心量太狭小了。他天天念「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话的意思他不懂得。「众生无边誓愿度」,是不是只有佛教徒,其他宗教不是众生,不要度他,讲不通!「众生无边誓愿度」,各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都在这一句里头。我们礼敬、赞叹、供养是度众生,是行菩萨道。心量就那么小,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还能度人吗?佛家通常做法会念疏文,疏文头一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的心量简直都不能容人,你这两句话不就白念了,念这两句话不叫打妄语?一开头就妄语了,一妄到底,大笑话!

《华严经》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示现,一切众生就是诸佛如来,我们一定要平等恭敬、平等称赞、平等供养,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教学的落实。所以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跟许许多多宗教往来?我说我今天在这里讲《华严经》,学《华严经》,讲堂所讲的一定要落实到生活。我们今年办的「温馨晚会」,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的落实,我们真正在学佛,真正在依教奉行,没有错误,成就诸佛无量功德,一切众生皆生欢喜心。凡夫知见,天天读《华严经》,天天听《华严经》,那个关卡不能突破,永远不解佛的真实义,还自以为是,还说别人过错,你造的业多么深!多么重!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阐提,可怜悯者。我们一定要反省,一定要回头,放弃自己的妄想执著,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才叫真正学佛。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