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四二讲)  2000/8/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42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紧那罗王偈颂,第九首:

【诸佛神通无间歇,十方大地恒震动,一切众生莫能知,此广大力恒明见。】

这是动地力紧那罗王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恒起一切利益众生事」。在赞颂里面,他是赞颂他自己见到诸佛如来恒常的行事,他从这里面学习,而成无上道。第一句就说明他自己修学之根源,『诸佛神通无间歇』,「间」是指空间,「歇」这个字是指时间,「无间歇」,一切时、一切处,从来没有止息过。由此可知,诸佛神通道力广大无边。「神通」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通」是通达,世出世间一切事理、一切现象、一切因果,没有一样不明了,这叫「通」;世出世间法都能够明白通达,这是我们凡夫无法想像的,所以称作「神通」「神」,神奇莫测,超乎我们凡夫的常识,超过我们凡夫智慧能力。

佛的神通在哪里?现在有没有?我们为什么没有看见?这样是不是就间歇了?给诸位说,诸佛如来的神通确确实实没有间歇过,就在我们眼前。《楞严经》上讲得好,「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这是「诸佛神通」。讲「诸佛神通」,实在讲只讲了一半,这一半是讲的六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我们六根见闻觉知就是诸佛神通,什么时候间歇过?连作梦都没有中断。睡觉了,你还作梦,作梦依旧这个神通没有中断过,永远没有中断。可是我们不知道,佛在经典给我们宣说,我们读了,这才恍然大悟。佛告诉我们,我们第一念是正念,佛知佛见。我们见色闻声,第一个接触是佛知佛见,为什么?第一个接触里面,你还没有分别,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第一念。我们为什么会变成凡夫?第二念就错了,第二念里面就掺杂著妄想分别执著,就错在这里。诸佛如来高明在哪里?永远保持第一念,他没有第二念。我们第二念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意识是个妄心,第一念是真心。

第一念在哪里?跟诸位说,念念都是第一念,你懂吗?我们常常讲,「见色闻声」,没在意;没有在意的时候是第一念,在意就落到意识里去了,就落到二、三,二念、三念了。没有在意,不是没有看清楚,不是没有听清楚,也看清楚了,也听清楚了,我们一般讲「没有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落在二、三。「二」是什么?佛家讲的「二」是意根、意识,「三」再加一个阿赖耶;落在意识、意根,阿赖耶叫「三」,落二、三。你明白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这一句你就会点头了。

诸佛是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的。佛在《华严》《圆觉经》里面讲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事实真相。佛如何堕落成凡夫变成这个样子,甚至於堕落在三途?是自己错用了神通,才落到这个样子;用错了,没有正用。正用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远离妄想分别执著,正用,那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我们错用了,我们把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变成烦恼,由烦恼变成习气,这才永沉六道,不能出离,六道这个结解不开。这是大事,如果不是佛给我们开演,我们怎么会知道?永远不会晓得。

佛的智慧德能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也是横遍十方三际无间歇,我们能体会到吗?我们能认识吗?学佛要在这个地方留意。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祖师大德,已经做了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无量无边的好样子,总说就叫「神通」。穿衣吃饭都是神通,我们要学,要会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神通示现,说话是神通示现,不说话也是神通示现,几个人懂?

诸佛菩萨种种示现只有一个目的,觉悟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而已。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要在这个地方学习,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德能?什么是相好?佛的标准跟我们凡夫的标准不一样,凡夫的标准错了,佛的标准是正确的。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正确的,有妄想分别执著是错误的,我们什么时候真正体会到了,你要不是真正体会到你怎么修行?修什么行?修行只是修正错误的行为,妄想分别执著是错误的,我们把错误的舍弃掉,永远保持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修正,这是修行。一天到晚还打妄想,还是搞分别执著,你没有修行,你还是老样子,你怎么能解决问题?

大经上一再告诉我们,法界原本是一真,哪有十法界?哪有六道?所以《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道十法界是虚妄的,「如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虚幻的相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妄想分别执著是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佛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放下一切执著,六道就没有了;放下一切分别,十法界就没有了;放下一切妄想,你的功德就圆满了。为什么不能放下?这就是讲深重的业障习气,使我们不能放下。

佛法有讲根性利钝,什么叫钝根?什么叫上根?什么叫利智?肯放下的就是上根,听了之后立刻就放下。有没有这种人?有。《华严经》上的善财放下了,一生成佛了;《法华经》上的龙女放下了。世尊在《法华经》上告诉我们,龙女现身说法,给我们做样子,八岁,龙女八岁成佛。我们成不了,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执著这个身是我。起心动念,念念都为我,这个错了。而佛在大小乘所有经论里头都告诉我们,身不是我,身是什么东西?四大五蕴和合而现的相分,这个东西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幻相。这个相是幻相,为什么?刹那不住。这是从现相上说,内而根身,外而世界,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是诸佛神通示现,我们六根所接触的无一不是,这才是「诸佛神通无间歇」,真的不是假的。

诸佛菩萨所示现的纯正无妄,如果我们会学,用他做榜样,向他学习,我们很快就成无上道。从哪里学起?佛没有自私自利,菩萨、阿罗汉都没有自私自利;阿罗汉我执没有了,不会再执著这个身是「我」,执著这个身是「我」,没有证阿罗汉。大家在经教里读得很多,阿罗汉已经破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头一条是身见,执著这个身是「我」。什么时候不再执著,不再有自私自利,不再执著身是我,你已经转凡成圣,最起码你是须陀洹果;须陀洹破身见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他放下了,这叫真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见解,这个人叫圣人,转凡成圣。小乘须陀洹就是圣人,决定不堕三恶道,位不退,不堕三恶道了。

我们想想,我们搞了这么多年学些什么?只要有身见存在,只要有自私自利、有贪瞋痴慢,六道轮回里面三恶道的成分多。我们世间人搞什么?都是搞三恶道业。为什么会有自赞毁他、自以为是?这个错误的根源都是这五种见惑:你有身见,起傲慢心;你有见取见、戒取见,就是我们现在讲「成见很深」,错误的。诸佛菩萨没有成见,我们现在明白了,须陀洹都没有成见。这个烦恼没有了,自性般若智慧就现前。我们的智慧没有,听经听得多、记得多都是记问之学,记问之学靠得住、靠不住?靠不住。我举个比喻,你们诸位就懂得了。医生给人治病开处方,我不是医生,我常常看医生开处方,我都把它记下来,别人生病了,我照样开个处方给他,会把人吃死,治不了病。所以儒家教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个话是真的。你看得多、记得多,你教人,你把人引到错误路上,自己不知道,自己还认为是正确的。

什么人可以作老师?开悟的人。悟了是从你自性里面流出来的真实智慧,跟古圣先贤的教诲来印证,我所觉悟的,展开佛经,我悟的跟他讲的一样,证明我没错;我所悟的跟他讲的不一样,我有问题,他没有问题。要开悟才行,记别人东西就等於说我们不懂得医术,去专门记医生的那一些处方,来替人看病,岂不叫害死人!几个人懂这个道理?那我们现在学讲经,没开悟,学讲经用古人的注解来做参考,讲古人的,讲的是没错,不一定契机,就是不一定对症,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学习从古注下手,最后还是要自己开悟。自己为什么不开悟?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贪瞋痴慢不肯放下,永远悟不了,这个东西堵住你的悟门。

佛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德」就是此地讲的「神通」,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神通,「相」是相好,同样的相好,一切众生本有的。为什么不能现前?「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就是这三样东西把你障碍住了。我们要求智慧、要求能力、要求相好,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现前了,你的智慧也圆了,你的能力德能也圆了,你的相好也具足了,不从外得。相好是从心变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好相就好,心不好相就不好,相随心转。

不但相随心转,山河大地都随心转,底下这一句『十方大地恒震动』,这个「震动」不是地震,这个震动是什么?变化,心转境界。这个变化我们凡夫不知道,「恒震动」是六种震动,底下讲『一切众生莫能知』,不但是山河大地震动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身体的改变都不知道。我们的心善、行善,我们面貌改变了,我们的体质改变了,你知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六种震动,佛常在经上讲,我们最近念的《十善业道经》,一开端佛就说出来,「一切法从心想生」,念头一转变,我们身体里面这些细胞组织就开始在动,这叫六种震动。念头一转变,山河大地也跟著在动,六种震动是这个意思。

凡夫不知道,诸佛如来知道,法身菩萨知道,你们心在动,他也在那里照顾,他要不照顾这地球早毁灭了,他用他的神力来保持这个世界。我们凡夫心的震动不规律,佛菩萨他们的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真诚的、是和睦的,所以凡夫怎么样去闹,山河大地虽然是在改变,但是还不至於毁灭,这就是佛菩萨帮助苦难众生。如果我们这些众生觉悟了,跟佛菩萨配合,这个世界转好就很快了。一定要跟佛菩萨配合,如何配合?随顺佛菩萨教诲,不要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样子才真正能够救度一切众生,化解劫难。我们自己不是没有能力,有能力,只要肯放下,肯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行。

昨天晚上我在居士林的楼下电梯口,看到有一个小广告,大概是「玄奘大师传」,是不是最近要演这个戏?玄奘法师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就立志要跟圣人学,所以他能成就。孔老夫子自己叙说,他十五岁才立志於学,玄奘大师是十三岁。学什么?学圣人。佛是大圣,可以说是圣人当中的圣人,要学得像。诸佛菩萨起心动念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经教里常讲的「与乐拔苦」,这叫慈悲。「慈」是帮助众生得乐,「悲」是帮助众生离苦,佛没有别的念头,佛到世间来干什么?就干这一桩事情的。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这是佛菩萨。放下自己的一切,就开悟了。这样的示现,示现得这样明显,我们依旧不觉悟,这怎么行?我们读《华严》,再用现代科学家所发现的定律合起来看,经典里面所说的字字句句,我们一点怀疑都没有了,建立清净的信心,依教奉行。这是动地力紧那罗王他见到的,『明见』,清清楚楚见到,『恒见』,时时刻刻见到。『广大力』就是「动地力」,用这个来形容广大。我们再看最后这一首:

【处於众会现神通,放大光明令觉悟,显示一切如来境,此威猛主能观察。】

威猛主紧那罗王,这是如来化身,「得善知一切紧那罗心巧摄御解脱门」。我们在此地所看到的,经文里面所看到的,正是他自己修学的心得。『处於众会现神通』,「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团体,人不能离开团体生活。家庭是最小的团体,世界是最大的团体。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都叫「众会」;只要跟大众相处在一起,就是「众会」。在众会里面教化众生,我们今天所讲的「机会教育」。机会教育没有中断的,随时随处,一切时、一切处,与一切众生相处,都要有一个善心、善意,帮助别人破迷开悟,帮助别人回心向善,这是菩萨心、佛心。

所谓佛心、菩萨心,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心,我们心本来是这个样子。现在为什么不肯帮助别人?念念都想自己好,都不想别人好,这叫「迷」。迷失了本性,迷失了自性,把一真法界、把极乐世界变成了六道轮回。要知道十法界、六道轮回本来没有,再跟诸位说真话,现在也没有。现在为什么有?好像有,就像作梦一样,刚刚梦醒,想想刚才做的梦,好像有,醒了之后知道没有。你再想想,你正在作梦的时候,那个梦何尝真有?可是我们今天堕在六道里头,他就是不醒,永远在作梦,永远醒不过来,麻烦就在此地。省悟过来,六道十法界没有了,一真法界!

上一次我们参加回教的一个座谈会,也有不少同学跟我一起去参加。他们问到天堂在哪里?我告诉他,天堂、天园、极乐世界就在眼前,没有离开,而是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把它转变成现在这个状况,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恢复了,天堂、天园你就见到了。大乘经论里面所说的种种庄严,是真的不是假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这一句话,诸位记住,用现在的话来讲,我们处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众生要知道用机会教育,「现神通」就是机会教育。念念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自己会开智慧。念念念别人利益,不念自己的利益,自己烦恼轻,智慧就长。

念自己的利益是愚、是迷,念别人的利益是觉、是智,所以诸佛菩萨从来不念自己利益,念念是帮助众生觉悟,『放大光明令觉悟』。「大光明」是什么?真实的教诲。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就是「放大光明令觉悟」「开」是开示、是开导,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教导」。不但要教他,还要带著他走,「带著他走」是要做样子给他看,他才懂得。只是讲给他听,不做样子给他看,很不容易觉悟。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天天做榜样给我们看,做的什么榜样?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错误的统统放下,正确的都现前。他所表现的是圆满的智慧,无碍的辩才,殊胜的相好。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充满了大慈大悲、仁慈博爱,人家表现出来,真做到了。

不但是言教,现身说法让我们学习,这就是「放大光明令觉悟」,『显示一切如来境』,让你悟入如来境界。如来境界,《华严经》上所说的就是如来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谓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社会是如来境界。多元文化里头最重要的是平等心,佛跟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佛法界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佛心是真心、是真如、是本性。我们的心不平,迷失了真如本性;我们的心平等,恢复了真如自性。於是在佛的日常生活当中,都是性德圆满的流露,我们今天生活行持是烦恼习气的流露,不一样。

展开《华严经》看如来境界,他多自在。清凉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四种无碍:「理无碍」,如果我们说佛经的道理跟基督教的道理有冲突,那就有障碍了,这不是佛境界;如果是佛境界,没有障碍,佛教跟基督教没有障碍,诸佛菩萨跟妖魔鬼怪也没有障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如来境界。虽然在无障碍的境界里面,这是得大自在,可是芸芸众生迷失自性,他们是处处都有障碍。佛教化初学也要示现有障碍,不示现有障碍就没法子教,这就是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故说佛依二谛而说法,二谛是世谛、真谛。世谛就是恒顺众生,真谛,随喜功德,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教化众生,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要能看得出来。具体的表现全在《华严》这部经上,这部经可以说方方面面都表演到了。所以古德说,这部经叫「圆满法轮」,很有道理,我们要懂得。

现在这个世间有所谓「法轮功」,他们把我们的圆满法轮盗去了。在古时候帝王时代是决定不许可的,国家护法,你要想窃取佛家的东西,标榜你自己的,不可能,就像现在的仿冒商标,国家有法律制裁你。现在国家不管了,所以我们东西被人偷去了,我们也没有办法,打官司也打不赢人家,现在法律上没有这么一条。我们要晓得,法轮功不是佛法,它只是有名无实。什么叫「法轮」,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也不懂。真正懂得法轮,他已经是菩萨,他是佛。「轮」是佛法里面一个标志,这个标志非常圆满。轮是圆,我们晓得圆有心,肯定有心,心在哪里找不到。所以心是什么?心是决定有,有又找不到,这才叫「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有找不到;你说它没有,没有它圆怎么成的?从心而成的。

所以心是空寂的,真心是寂静的。佛家讲寂灭,寂灭是真心,寂就是寂静,灭是灭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决定没有,这个心是真心。真心所现的相就是外面的轮,这个相是有,体没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因此相不可以执著,执著就错了。不但不能执著,连分别都不可以,分别也错了。我们迷失这个道理,著相,分别一切事相,坚固执著一切事相,麻烦来了,处处产生障碍,理上有障碍,事上也有障碍,理事有障碍,事事是更有障碍。原本是无障碍的法界,结果变成了障碍重重,苦恼无边,这是自己造成的,迷惑造成的。

修学大乘最重要的,是要参透这一个事实真相。诸位要晓得,佛家的术语叫「参透」,什么叫「参」?不能用思惟,不能用想像。要用思考、要用想像就不是参了,那是现在人讲的研究。研究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研究用心意识,是用妄心。参究用真心,真心才能见真理,真心才能见诸法真相,用妄心是决定见不到诸法实相的。佛这种教学,我们仔细去思惟、去体会,合情合理合法,没有人能够驳倒,这就是世间一般人所讲的真理。

如来的境界落实在现实的人生上,我们用最简单的言语来说,就是菩提心与菩萨道。一个是存心,你存的是什么心?你行的是什么事?心是「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个名词不好懂;换句话说,四弘誓愿是菩提心。度众生的心,断烦恼的心,学法门的心,成佛道的心,是菩提心。我们是不是常存这个心?这四个心缺一条,就不是菩提心。「菩萨行」是什么?「四摄六度」,四摄是手段,六度是自行化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菩萨行。我们能这样存心、这样行事,这是真菩萨,没有受菩萨戒,诸佛如来看到你,你是真菩萨,你真的受了戒。受了菩萨戒,没有这么做的,诸佛看到摇头,冒充的,冒充菩萨,假的,连鬼神都瞧不起。

我们帮助净宗初学的同修,实在讲我们自己也是初学,感觉到这个修学纲领依然不足;其实这六个纲领每一个纲领都是圆满的,我们凡夫,我们智慧达不到,理解不够;所以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将修行的纲领定为五个科目,比较上清楚,使我们有个很清晰的概念。「净业三福」,这是第一个科目。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这是世尊教人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就是说这一条,详细说。中国同修有不少喜欢念《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一部经也是讲这四句话,这四句话的详细讲解,这是三福的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世尊与他的弟子表演给我们看,我们常常在经典上,一翻开,第一面念到的,佛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第三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在家、出家菩萨做榜样给我们看,出家的历代一些高僧大德,在家的许许多多的长者居士,在家菩萨做给我们看,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过去的,现在《大藏经》里面的《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这都是大乘菩萨示现的。这是根本,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六和」,非常重要的戒条,我们跟大众相处,和睦相处。佛教导我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我们要去做才行,不做怎么成功?第三个科目「三学」,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戒学、定学、慧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定是手段,目的是要开智慧。第四个科目,我们选择「菩萨六度」;第五个科目,我们选「普贤十愿」。这五个科目,大概就把佛陀教导我们的行门包括尽了。我们要怎样把这五个科目,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之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是行菩萨行。心是菩提心,行是菩萨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这叫真正学佛。

佛说的法门太多了,真的是无量无边,《华严经》上讲了两千多个法门。我们在这些法门里头只取这五个科目,好记,记得很牢,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我们会想到,决定要遵守,决定不能违背。这是什么?如来境界。违背这五个科目的行持,就不是如来境界,凡夫境界。所以我们常常想,我们是愿意过凡夫的日子,还是愿意过佛菩萨的日子?过佛菩萨的日子,就是决定要随顺这五个科目,你过的是佛菩萨生活,你是生活在如来境界之中;如果你违背了,那你是过凡夫生活,你生活在六道轮回之中;差别就在此地,我们要清楚、要明了。「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就在这一念之间,一念觉这三个通转,一念要是迷了,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去过日子,那在六道里头恐怕是三途的时间长,人天时间短。

人生命非常脆弱,佛在经典里面提醒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这就隔世了。千万不要痴想将来的日子还很长,那是错误的观念,不切合实际,真正懂得现实的人知道,命在呼吸之间。佛在经论上常常告诉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是真的。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要爱惜生命。为什么要爱惜它?这一口气还没断,多做好事;什么是好事?利益社会的事、利益众生的事是好事;不要做坏事,什么是坏事?利益自己的事是坏事;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过了。念念为社会安全,念念为众生的利益,全心全力去做。要懂得,利益社会就是利益自己的家庭,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

佛跟我们讲业因果报的大道理,人人都想发财,财从哪里来的?从布施来的。欢喜以财物帮助一切苦难的人,帮助一些需要的人,我们财富就多了,财是这么来的。至於说经营什么行业能赚来的,那是缘。你要是没有因,人家经营这个事业赚钱,你去试试看,你去做赔本;为什么?没有因。这个因是所谓「命里有财」,那是因。命里有财,无论你干哪一个行业都发财,那个行业是缘,是这么个道理。人不种因,看到别人发财的作法,你去学学看,学不到的。佛给我们讲的话是真的,你先修财布施。

聪明智慧是从法布施里面得来的,决定没有吝啬,我们所懂得的、所知道的,欢喜教导别人,愈教愈有智慧。决定不能有个错误观念,「我都教给别人了,那我自己还有什么?」愈教智慧愈增长,智慧源源不断,不要怕别人学,自己有多少教多少,决定没有保留,你就会天天开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彻悟,不肯教人怎么行?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得来的,什么叫「无畏布施」?别人有困难、有恐怖,身心不安,你能够帮助他、安慰他,让他身心远离恐怖,这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佛教给我们,无畏布施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不杀生,不杀生是无畏布施。如果能够不吃肉更好,无畏布施就圆满了。你不杀生,还吃众生肉,你得的健康长寿不圆满。

本地有个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岁,一生素食。她跟我们讲她是胎里素,母亲怀孕就吃素,吃荤的东西她就会过敏,身上会起红斑,会过敏,一生素食。一百零一岁,一生没有生过病,健康长寿,无畏布施,一生帮助穷人、帮助老人、帮助病人,她一生修无畏布施。无畏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有法布施,以无畏布施为主。这是我们的好榜样,佛在经教里面所讲的她完全做出来了,我们看了还能不信吗?佛法要行,不在说,说得再好、说得再多,没有用处,一定要依教奉行。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不再过凡夫的生活,从念头上转过来。

这一首偈子非常非常好,我们同学要把它背过,这个不难背诵。时时刻刻记住,念念之中、在在处处,怎样去感化一切众生,一定要做一个好榜样给人看。细心观察现在社会大众犯哪些毛病,我们对症下药。现在世间年轻人不知道孝养父母,我们要表现、表演,做样子给他看;现在社会上人不知道尊敬别人,我们要做个好样子,处处尊敬别人。这是教化社会广大众生,他们错了,我们从正面做。这就是帮助他断恶修善,他做的是恶,我们做的是善,让他自己去看,让他自己去觉悟。当然一次、两次他不觉悟,你要做一千次、一万次,他才会省悟过来。看个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你都是这样做,他豁然觉悟了。

教化众生要长时间,要有耐心,要有毅力,要不退转,才能收到效果。千万不要,「我这么辛辛苦苦帮助他,他还是不觉悟,算了,放弃了」,这个不可以的。我们这一生表演的,他还不觉悟,来生再表演。诸佛菩萨生生世世永远不舍众生,这才叫大慈大悲。不能说众生不觉悟,众生还迷惑,众生还造业,我们就不管他了,这不是菩萨,充其量你是个小乘。小乘人确实看到众生不回头,他退心了,他不干了,就独善其身去了,这是小乘。小乘人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责备他们「焦芽败种」,不知道上进。佛赞叹菩萨,也勉励小乘回小向大,有耐心、有毅力,来帮助这一些苦难、不知道回头的众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