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八讲)  2001/12/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8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说偈赞佛,大智日菩萨偈颂第三首:

【摩尼为柱种种色,真金铃铎如云布,宝阶四面列成行,门闼随方咸洞启。妙华缯绮庄严帐,宝树枝条共严饰,摩尼璎珞四面垂,智海於中湛然坐。】

这两首是说一桩事情,我们一起把它读下来。这两首颂,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这是略辨七种庄严,七在佛法里面是代表圆满的意思。无量无边的庄严略说七种,这七种就是讲第一首颂「炳然照耀宫殿中」,说的这一句;第二首「如来宫殿不思议」,那是讲第一句。由此可知,后面九首偈都是第一首的细说。

『摩尼为柱种种色』,摩尼宝在我们这个世间,那是非常珍贵,希有难得。在华藏世界里面,就像极乐世界一样,是用来做建筑材料的,把它做柱子用。难怪古大德有所谓「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道理就在此地。「种种色」,在佛菩萨一真法界里面,这些宝自然都放光;在六道里面这些宝物自己不能放光,它的光是从反射来的,反射的角度不相同,所以它的光彩就不一样,无量无边的光彩,一般文人形容的五光十色,这是我们凡夫肉眼能够观察得到的。这是说殿堂里面一个柱子的庄严。『真金铃铎如云布』,宫殿的外面,像中国古时候的宫殿,四面屋檐造成的飞檐,而屋檐的四周都悬挂著铃铛。风吹的时候,音色之美,耳不胜闻。「铃铎」,铃是小的,铎是大的,大小铃铛遍布在屋檐四周,不但美而且好听。『宝阶四面列成行』,宫殿建造比地面高,所以一定有台阶上去,这个台阶也是七宝所造的。「宝阶四面」,由这里我们能想像得到,这个宫殿四面是平台,平台有阶梯下到地面,宝阶四面列成行。『门闼随方咸洞启』,「闼」是小的门,如果这个讲堂是方的,或者是长方形的,它有正门,正门通常都是两扇的,旁边有小门。如果是规模大的殿堂,门就很高大,四面都有门户。「咸洞启」,这个门户都是开的。由此可知,这个讲堂宫殿正有活动在其中,它四面门都开的,进出方便。

『妙华缯绮庄严帐』,这是装饰品,供具里头有花,「缯绮」是绫罗绸缎一类高贵的丝织品,做成幢幡帐幔,这是殿堂内部的布置,华帐。殿堂外面有宝树,『宝树枝条共严饰』,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宝树上面有罗网,都有装饰。这些珍宝,树也是七宝所成的,不但光光交映,风吹树叶,叶与叶相碰的时候就像风铃一样,自自然然形成非常美妙的交响曲,我们细细来体会这些境界。『摩尼璎珞四面垂』,这是众宝璎珞四面垂。这说了七种装饰,显示法堂的庄严。这些庄严是表慧,众宝是表福,福慧庄严!宝树枝条、璎珞表教化,善巧方便。『智海』这两个字是表如来,世尊他在宝殿当中『湛然坐』,坐在宝殿当中,靡足庄严!第五首:

【摩尼为网妙香幢,光焰灯明若云布,覆以种种庄严具,超世正知於此坐。】

这一颂是说罗网,网是讲的罗网。『摩尼为网妙香幢』,清凉大师注解,「罗以宝网,列以香幢,布以焰明,覆以严具。」这是说宫殿里面的布置陈设。这个罗网不是宫殿外面宝树上的罗网,是宫殿里面的罗网,这样的罗网现在很难看见了。诸位同学如果有机会参观古时候帝王的宫殿,像北京故宫,在日本、韩国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寺院,殿堂的上面还是有罗网,是用铜丝编造的。早年我到日本去参访的时候见到,经典里面读到的时候,到那边亲眼看过。罗网它有两个用处,一个是壮观;其实它真正的作用是保护梁栋,因为这宫殿梁栋柱子,实在讲都是高度的艺术品,雕梁画栋,所雕刻的、所绘画的,都是佛菩萨教化九法界众生的变相图、历史故事,那真的是精品。怕鸟雀到梁栋上去蓄窝,於是用罗网把它包起来。这个罗网很细,你能看得很清楚,能够欣赏,你不能够去触摸它。有机会看到的时候,可以留心仔细去观察。那是人间的,人间比不上天上,大梵天的罗网,佛在讲经的时候常常赞叹。这个地方是毗卢遮那佛的宫殿,自然不可思议,显示性德究竟圆满,这才是真正的意思。

『光焰灯明』,这是殿堂里面的陈列,『若云布』,殿堂四面都能够看见。『覆以种种庄严具』,这一句是略说,就是不再细说。「种种庄严具」,我们在大型法会里面,在中国、在新加坡,寺院道场举行水陆法会、传戒法会,这都是规模很大的,你看看佛殿宇里面的庄严,我们从这些地方能够想像一个概略。『超世正知於此坐』,这一句结归到「世尊凝睟处法堂」「超世正知」,赞叹世尊的。世尊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端坐在法堂当中。这个经里头的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前面讲得很多,决定不能够忘掉,不能够疏忽。毗卢遮那如来是法身佛,佛的道场是法性土,多大?包虚空法界。就像佛法里头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性德,性德确确实实包太虚、周法界。这些菩萨从宝座流出来,不是佛变化的,不是像经上讲的「光中化佛无数亿」,那是变化的,「化菩萨众亦无边」,这个不是的,这是真实的!十方三世修行证果的大菩萨、菩萨摩诃萨,这些人从法性土流出。用宝座、用宫殿来表如来的法座,来表宫殿、来表道场,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

一切庄严具,我们要问:有没有这个事相?这些事相有,不是没有,怎么知道有?从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们要问:有没有阿弥陀佛这个人?有!肯定有!阿弥陀佛有了,他是法身佛还是报身佛、应身佛?我们凡夫分别执著,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佛的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报身就是法身,也就是应化身;应化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无需要分别执著。离一切分别执著,你才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离一切分别执著,你才成就清净纯善的功德。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念念都想成就众生,经上常讲成熟众生,往往事业不能够圆满,什么原因?众生跟佛不合作。这个不合作,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一点,大家才懂。怎么不合作法?不能随顺佛陀教诲,他还要随顺自己意思去做,我要随顺我的意思,你要随顺你的意思,我们彼此意思不一样,就起了冲突,冲突就造成彼此不愉快。这个念头生起来了,对於正法的弘扬、正法的住世,必定造成障碍。自己是不是有意造成障碍?没有,真的是无意造的。

有意造的是罪,无意造的是过,这个我们在这一生修学弘法的经历里面,看得太多太多了。正是古德所谓「好事多磨」,好事很容易遭受到魔障。魔是折磨,障是障碍,这些魔障往往都出自於善意的,并非恶意,就是个人坚持自己的意思,不能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在这个世间做事难,做人更难。成功的人是什么人?忍让的人。能忍能让,看到别人相争,造成种种障碍,也无所谓,这个心永远是定的。像经上讲,「世尊凝睟处法堂」「智海於中湛然坐」「超世正知於此坐」,你看看佛心多清净,这个态度多么从容!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我们自己年轻初学的时候,这些毛病都有,有一些人来劝导我们,我们不但不能接受,还怨恨他。谁敢在我面前说我过失?没人敢讲。有智慧的人都学乖了,不与人结冤仇。老师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所以跟在他身边,时时刻刻你都学到东西,你看他怎么待人?善良的人他怎么对待?恶人他怎么对待?那是大学问。自己学生里面,有乐意接受教诲的,老师怎么对待;有不能接受批评指责的,老师就不同的方式对待。所以处难处之人,要格外的宽厚,避免结怨。冤家宜解不宜结,要知道人与人结怨,都是在不知不觉很小事物之间,起那么一点点分别执著。彼此双方都没有留意到,但是什么?这是种子,那个怨结真正的因在这个地方。就像害病肿瘤一样,原来芝麻粒一点点大,慢慢逐渐它长大,麻烦就来了!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常常教导我们「防微杜渐」,极其微小的地方要知道防止。细节实在讲太琐碎了,防不胜防,我怎么防法?大乘佛法有很巧妙的方法,把心量扩大,所谓大而化之,芝麻粒的一些小毛病全被化掉了,这个方法妙极了!所以大乘比小乘好学,大乘的成就决定比小乘快速。小乘人佛在经上讲,证得须陀洹果之后,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证阿罗汉果。人间寿命不长,天上寿命长,天上人间七次往来,那个年岁就是天文数字了!大乘方便,尤其是净土法门,当生成就的佛法。但是防微杜渐这些事情要懂得,为什么?否则的话到临命终时,这就是业障,不能往生,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所以平常对於顺境善缘,决定没有贪恋,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对於逆境恶缘,也没有丝毫瞋恚,也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人叫真修行,这个人得修行三昧,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明了这个事实真相,经文帮助我们学习地方就多了,我们知道如何庄严道场。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是真正庄严道场。第六首:

【十方普现变化云,其云演说遍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如是皆从佛宫现。】

下面五首都是说明「妙用自在」。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这一首偈「罗身云以调生,正显前文现十方土」,第一首偈最后一句话,「其身普现十方土」,这里来给我们细说。『十方普现变化云』,「变化云」就是应化身,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这是千百亿化身里面的一尊。它不说身,它说云,这个意思我们要能体会。说身,凡夫很容易执著,身见很难破;说云,云的意思是非有非无,非常明显。你能观察到相有体无,事有理无,你不会执著,你不会分别。我们的身确实是如此,这个经上一再讲,就是连《心经》都讲得很清楚,「五蕴皆空,了不可得」,我们身体能不能得?确确实实不可得!你要认为有身相可得,你错了!你这个想法看法错了,不是正知正见,换句话说,邪知邪见。

正知正见,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不可得!世出世间任何一法,皆无所有!这给你讲真话。这个理很深,我们在前面讲过,后面还会有,要重复好多次。法会时间太长,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七处九会」,清凉大师说的。但是这部经传到中国来并不完整,实际上只有一半,李长者说的是「十处十会」。我们今天要想把这部经大家在一起学习,实在讲只有借重於网路的传播,借重於网路的联系,我们才能保持,否则的话,不可能不中断。现在我们在这里学习每一堂课,都有录像保存,纵然有没有听到的地方,保存在网路软体之中,诸位同修如果有时间,随时可以调出来看,这是现代人有福报,才有这样方便的工具。

我学佛的时候,就没有。不但这些东西没有,给诸位说,连录音机都没有。我们跟李老师学习的时候很原始,完全是老师口说,我们耳听,全凭记忆。所以在古代学经教要具备条件,本身的条件是要有很好的记性,有很强的领悟力,你本身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外缘,要遇到真善知识,你才有能力学。这样的人,一万个人当中难得有一个!古时候好的老师要传法,找一个学生不容易,所谓是「可遇不可求」,你不具备这个条件,你没有法子学习。现在中下根性的人都能学,为什么?我们有录音、有录像,我一遍没有学会,我再听第二遍。在从前,老师怎么可能给你讲第二遍?一遍听完之后,如果没有听清楚,体会不到的地方,没得问,没有重复的,所以学习相当不容易。一般听众,天天来听经,明白一点道理,回家去老实念佛,只能达到这个效果。

现在我们借重录音、录像,有同学将这些资料反覆的去学习,学习几十遍,一、二百遍,他入境界了。中国古人常说「熟能生巧」,他有悟处了。长时薰修,一门深入,他心定了,妄念少了,分别执著减少了。他心定了,心静了。静定能开慧,虽然不是大彻大悟,小悟肯定有,常常有小的悟处,这是很好的境界。集小悟就成大悟,集大悟就能大彻大悟。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无量无边,应化在我们世间,不一定是什么形状,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当中都有。能启发我,帮助我悟处,我知道这个人是佛菩萨示现的。他是不是佛菩萨?很难讲,我的缘成熟了,现在我遇到这个人,佛菩萨可以加持在他身上。像我们世俗里常常听到的「附身」,这个加持我们用附身,诸位容易体会,但是跟附身不一样。加持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现的相,为我们说的法,不是他平常能说得出来的,他也莫名其妙就这么说出来,说出来,我们听的人恍然大悟。

六祖惠能大师,卖柴拿到钱回家,听到一个居士念《金刚经》。能大师的缘成熟了,必定是诸佛如来加持这个念经的人,念经的人他自己不晓得,听经的人是听到念经的那个韵味、法味,他觉悟了。他那个觉悟是大彻大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这一句里头大彻大悟。念的人并不知道佛加持他,能大师觉悟之后,这加持就没有了,他就不再附身了。「十方普现变化云」,佛的这个加持,可以加持在人身上,可以加持在物相身上,石火电光,风吹树叶,花开花谢,佛都能加持。看这个人的根性,用什么方法来启发他,让他一听一看,觉悟!佛法在哪里?无处不是佛法!无时不是佛法!你能够体会得到吗?『其云演说遍世间』,没错吧!你把我说的这些话,真听懂、听明白了,诸佛如来对我们的爱护,对我们的帮助,他在那里演是事相,他在那里说,「遍世间」!关键在我们是不是真的肯学佛、想学佛。我说这个话,大家说「我真想,我们真肯」,想是妄想,肯是假的肯,你不是真的。为什么?如果是真的,你决定能依教奉行。你还不能把你自己所学到的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就不是真的!

佛教导我们最重要的原则,教我们不要贪、不要瞋恚、不要愚痴,我们有没有落实?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我们还是会起贪心,还是会有分别,还是会有执著,还是不能放下,不是真的!果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完全随顺佛陀教诲,你就会发现在你的周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会感觉到佛菩萨加持。加持一切万物,又加持我自己,让我自己在万事万物里常常能够悟入佛的境界。

第六首:

【十方普现变化云,其云演说遍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如是皆从佛宫现。】

这首偈前面两句跟诸位报告过,现在我们看后面两句。第一句是说现身,第二句是讲说法,第三句是讲教学的成绩,确确实实帮助众生起了变化。中国古人常说,读书变化气质,佛法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气质是在形象上的变化,形象跟实质决定是相应的。所以佛陀教化众生,总不外三个目标,对於中下根性人来说,帮助他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帮助中上根人来说,决定是帮助他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当然变化气质。所以『一切众生悉调伏』,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没有善根的人,帮助他种善根;已经有善根的人,帮助他善根增长;善根增长一定程度的人,帮助他善根成熟;善根成熟的人,决定帮助他契入佛菩萨境界,我们一般讲证果,这些地方我们要明了,我们要学习。

我们没有佛菩萨那样的智慧、那样的善巧方便,但是不能不学。学一点点样子,那也就算不错了。因此,我们对於观机不能不重视。在现代社会里面,许许多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甚至於有相当严重的误会,真的不知道佛法是什么,把佛法当作宗教来看待。宗教是什么,他也不知道。在这种环境当中,我们要帮助一切众生,你就要知道哪一桩事情最重要?务必要帮助社会大众认识佛教、认识宗教,真的要搞清楚、搞明白。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他才知道佛家的教学对他有好处。最明显的,世间人想发财,「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真正能帮助你发大财。世间人想自己有聪明智慧,佛确实能帮助你;世间人想长生不老,佛都帮得上忙。你得明了,你得懂得怎么学习。

前面跟诸位介绍过,释迦牟尼佛把他的王位、荣华富贵都舍弃,去修道、去搞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干这个!到底为什么?动机要晓得,他看到世间人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他看到这些苦况,没有法子解决,他去学道,真的被他学到了。这些问题在他面前全部都解决了,圆满的解决!教导世人,你要想永远免除生老病死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你就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他能把这些问题圆圆满满的给你解答。你学会了,一生受用不尽;不但是一生受用不尽,说实在话,生生世世受用不尽。我非常感谢佛陀,他是我的根本老师,这个法是他传下来的。介绍我佛法的是方东美先生,这是中国近代的大哲学家。他晚年几乎完全学习大乘佛法,尤其是隋唐的大乘佛法跟《大方广佛华严经》,他用的力最多,用的时间最长。

他在教导我的时候勉励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我的接引老师。接触佛法之后,指导我的是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我佛法的基础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以这样的基础,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的成就。我在没有学佛的时候,是标准的凡夫,跟了凡先生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以前差不多,烦恼习气非常深重,贡高我慢,目中无人,狂妄到极处!幸亏过去生中,有这么一点善根福德因缘,遇到真善知识。这些老师遇到我这个狂妄的人,还肯教我,那就是我有一点善根:好学。我能孝亲尊师,我对老师有十分的恭敬心,仰慕老师,听老师的话,老师教导我的我能落实,我真正能做到,老师看到了。教我一点,我就能做到一点,他就肯教。教你一点做不到,那见了面,客客气气的招待你,不再教你了!

我这个一生过来人,业障深重的凡夫怎样消业障、怎样回头,怎样转过来?当然这一桩事情还是要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勉强。所以我常常勉励同学们,你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关键就在自己是不是真的好学?真正好学,那就真正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真正要放下自己妄想分别执著。特别是分别执著要放下,放下自己主观的成见,接受经典上的教诲。修行在哪里修?实在说,百分之八十甚至於讲百分之九十,是在人事环境里面修。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你能够把这桩事情搞好,距离成佛就不远;另外百分之十,是跟自然环境相处。

人与人相处,难!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四摄六度,不能不落实。四摄是方法、是手段,六度是我们处事待人的原则。头一条就是教我们放下,布施嘛!放下什么?放下烦恼习气,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贪瞋痴慢,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你才能学佛。为什么?佛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为什么先决条件要把这些东西放下?这个东西不放下,障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是性德之贼,你要不离开,它障碍你,我们怎么会明心见性?怎么能恢复性德?性德里头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先要把障碍去掉!

「一切众生悉调伏」,这一切众生是好学的众生、是听话的众生,是对於老师教导不折不扣落实的学生,他们调伏了。「调」就是转的意思,转变了,转迷为悟,这是调;转恶为善,那是「伏」,把自己的烦恼习气伏住,《般若经》上讲的降伏烦恼。『如是皆从佛宫现』,这是讲佛的种种教学,教学的成就都在这个宫殿里面现出来,这个宫殿就是佛菩萨的教诲。第七首:

【摩尼为树发妙华,十方所有无能匹,三世国土庄严事,莫不於中现其影。】

这一首偈「宝树现三世之庄严」,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一堂课好像是学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代,预知未来,这是以我们现前凡夫知见来说,而诸佛菩萨他们已经突破时空的界限,所以真的把过去现在未来变成一体,同时都呈现在面前;佛家讲的现量境界,绝对不是判断、不是推测,这是经里面的意思。我们要学习,从哪里学?不能不知道。『摩尼为树发妙华』,从这一句,我们能够体会到它表法的义趣。「摩尼」是宝,这个宝是什么?是智慧德相。从智慧德相里面,发出来或者说显现出来修因证果。「妙华」是讲修因,有因必有果,因不离果,果不离因;因果同时,因果不二。

我们在一切佛事里面,这个佛事就是佛家的教学。佛家没有别的事,它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它的事业就是教学。我知道多少,我非常乐意的教导别人,没有任何条件,义务工作。不收学费,同学们的供养,随意。绝对不是说供养多的另眼相看,没有供养的嫌弃,没有这回事情。供养再多,一律平等。如果这里面有分别、有高下,那自己就堕落,被外面境界所转,大错特错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这些事不能不预防,决定不能堕落。遇到一个大施主,供养七宝宫殿,广大的大道场,成就无数的信众,你要是对他另眼相看,你错了!那你们修的是什么?福德,三界有漏福报,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这不是铸成大错吗?

修福报不难,了生死的这个缘难得,「百千万劫难遭遇」!如果我们疏忽了,不能够把握住,真可惜,脱离不了三界,肯定继续搞轮回。只要搞轮回,给你说老实话,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所以六道众生,三恶道是他的老家,三善道是出来旅游观光,度假!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佛法难遇,遇到要懂得珍惜,要知道依教修行。不要等明天,不要等明年,稍稍等待,这一生空过了。必须抓住现在,现在就干,决定没有等待的,这叫精进。『十方所有无能匹』,「匹」是比较的意思,十方所有一切的胜事,都不能够与佛法教学相提并论。为什么?佛法是帮助你开真实智慧,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

最近有几位同学,送来好几本汤恩比博士的著作,还有现在一般市面上已经买不到的,他们到图书馆影印出来给我,我非常感激。这一位英国人,他根据历史的看法,他是一个史学家,治史学的方法的确是突破以往史学家的惯例,用现在一般术语来说,他是一个史学革命家。过去中国、外国史学家,他们所研究的范围,总不外乎一个朝代,政治、经济乃至於军事、国防,总是以这个为范围。他把这些完全抛弃掉,他用文化做他自己研究的一个主轴,这是跟过去史学家的看法不一样。从文化的观点,超越了朝代、超越了政治、超越了经济、超越了军事,可以说一切都超越了。他的观察,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他说只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有能力解决,所以他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有许多人听了他的话,不了解他的意思,以为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会强大起来,於是许多国家发生恐慌,怕的是又一次的黄祸,这不是汤恩比的意思。汤恩比的意思是中国文化,也就是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哪一个国家提倡,这个国家就是世界的领导人。所以中国文化,儒家与大乘佛法会影响全世界,会给世界带来安定和平、繁荣幸福,这才是汤恩比一生做学问的总结。今天,哪些地区有能力做这个事情?他说四个国家,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这四个国家是中国文化的主轴。日本人要是觉悟了,真正能做,把儒跟大乘佛法落实了,日本人领导全世界;韩国人觉悟了,韩国人要真能做,韩国人领导全世界,他是这个意思。绝对不是讲的霸权主义,他是讲文化。

但是他的看法,可能还是中国人会去做。为什么?中国自汉朝建国一直到今天,刘邦建国,二千三百年来,中国这个国家虽然有改朝换代,但是始终维系成大一统,这是什么力量?文化的力量。这不是军事,用军事的方法注定失败,日本人对中国就是失败的。用文化成功的,元朝用文化,清朝用文化,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他做成功了。满清入关的时候,清兵只有十二万人,这十二万人打败了明朝,统一中国,享国二百六十多年。他用什么?用儒家,用孔孟学说,用大乘佛法,典型的例子!日本人为什么没有办法统一中国?日本人用军事,不知道用文化。如果用文化,日本人也能统一中国,中国人会接受,会尊重天皇。错了!汤恩比这个说法正确,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影响太大太大了!中国的文化是和平的、柔和的,是包容的,没有侵略性。所以他说得很好,中国在这两千多年来,没有对自己国境之外发动过战争,在历史上没有的。改朝换代,那都是内里面的斗争,没有侵略过外国人。所以大家如果真正了解汤恩比的意思,对中国就不会怀有恐怖的这个念头。我们看了他这些文字,实在讲我非常佩服,他讲得很有道理。

这是说「十方所有无能匹」。佛陀的教学、佛教的教育,因为现在社会大众对这个产生严重误会,所以不能不麻烦一点,首先做正名的工作。孔老夫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先做正名,把这个名词修正;加两个字,佛陀教育。这个名词人家看起来耳目一新,不至於产生误会,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哪一种的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一生敬业。每天给大众上课八小时,四十九年不休息,这在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什么人对於自己的事业这样认真,这样尊重?这都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给我们看的,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学习。

末法时期,凡夫烦恼业障深重,想做,精神体力不足,真的叫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什么?不肯学佛菩萨,不能突破自己这个恶习气。什么人能做到?不怕苦、发愤图强的人,这个种人能做到,他一定把自己烦恼习气克服。身体不好不是问题,身体为什么不好?你烦恼多,身体不好;习气重,身体不好。佛教导我们养生之道,心地果然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什么毛病都没有了,身体是透明的。年岁再大,器官运作是正常的,管道畅通,血气畅通,哪有病?病从哪里来的?懒惰是病,懒死了,懒会死人的!没有听说人死於勤快的,没有,人死於懒惰。我们常讲活动,「现在办什么活动?」活,活就要动,勤快才会动;懒惰就不动,不动就死了,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吗?这些说的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够跟佛家多元文化教学相比。这个教学的目标,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德能、究竟圆满的相好,所以没有法子能比。

『三世国土庄严事』,「国土」是诸佛的刹土,让我们了解过去佛怎样修行证果的?怎样教化众生?怎样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帮助一切众生对自己生起信心,这一点很重要。许多人学佛多年,「佛法是好,我没有信心,他是佛、他是菩萨,我是凡夫,我怎么能跟他比?」信心丧失殆尽!这个人好心,不是坏人,他有善根,就是缺乏信心,我们要如何帮助他?所以若不现相,这个现相就是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拿证据来」,他才相信。我们要做出一个好样子,这个样子就是证据。居士林这三四年来所作所为,就是佛陀教化的一个好榜样,造成一个好的形象。实在说,这个形象距离我们理想还远之远矣!

这个形象已经传遍全世界,已经为世界许许多多地方,真正对於佛法向往的人士,他们羡慕、他们赞叹。为什么距离理想还差那么远?没有别的,听经不够,听经不够就是觉悟不多;比起一般人是有一点觉悟了,不多。然后我们才想到,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他为什么?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观察,从这些地方去体会,要想佛教兴旺,天天要讲经。一天讲两个小时不够,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两个小时听闻正法,二十二个小时搞邪知邪见,怎么能成功?在往年,我在居士林讲经,每天晚上讲一次,两个小时。没有人讲!

现在培训班办了几届,现在是第六届,学会讲经的年轻法师、居士多了,我看我们过去培训的学生,能够讲、讲得不错的,我们听得很欢喜的,至少有三十个人。居士林这个道场,净宗学会这个道场,刚刚买下来建立的十七巷的这个道场,如果有三十个同学轮流去讲,天天去讲,每天至少四个小时。两个人、三个人讲,都好!可以讲不同的经论,但是要有同一个方向、同一个指归。教学的宗旨,决定不离开帮助大众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是讲经说法的总原则、总目标、总方向,帮助社会大众认识佛教。我们自己一定要如理如法修行,做出榜样来给社会大众看。有求必应,求财得财。居士林这些年来供斋,这大家都看到的,许许多多外国的人士、道场都知道,居士林供斋免费的,每天吃饭一千多人,星期假日三、四千人,财供养愈供养愈多。李木源居士告诉我,前几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以佛教来说,每一个道场收入都减少了一半,有的还不止。居士林没有影响,收入月月有增长,什么原因?有求必应!

怎么求法?完全遵照世尊的教导,求财的方法,财布施、财供养;求法的方法,求聪明智慧,法布施、法供养;求健康长寿,无畏布施、无畏供养,做到了!一点怀疑都没有,全心全力去做,决定把自己妄想分别执著疑惑断掉,对於佛法的教学生起决定的信心,就有成就。『莫不於中现其影』,这个「中」就是在佛法教学之中、学习之中,全都做出来了。这就是示现、现相,能断一切众生对佛法深重的疑惑。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