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四五讲)  2002/9/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45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二十层大刹,第十九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清净光普照。以出无尽宝云摩尼王为际。依无量色香焰须弥山海住。其状犹如宝华旋布。】

这说这个世界的形状。

【以无边色光明摩尼王帝青云而覆其上。】

这是这个世界的上空庄严。

【十九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普照法界虚空光。】

『清净光普照』世界,佛的名号跟这个世界的名号非常相应,佛号『普照法界虚空光』;「普照法界」是所照,「虚空光」是能照。我们要向佛学习的是普照,当然在如来果地上没有问题,他确实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德能。我们怎么学习?烦恼习气一品都没有断。可是不学就不能成就,不学得不到受用,自己要勉励自己,发愤修学。

从哪里学起?从「普」字,这一个字把我们的心量拓开,决定不局限在一处、在一个法界。怎么落实?起心动念要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心量自然就扩大了。不为自己想!为自己想,为一家想,乃至为一国想,我们常讲,为我们整个地球上的众生想,这个心量还是小。为娑婆世界想,还不大!娑婆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黄念祖老居士讲,大概是十万亿个银河系,我们要「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一佛土范围太小。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看到,这个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每一尊佛的刹土就像释迦牟尼佛的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我们的心量要放大,要拓开!

我们在讲席里面也说过多次,虚空法界是自心相。自己的心,心是什么相状?尽虚空遍法界。虚空法界里面所有一切的世界,大刹小刹,无量无边,刹土里面所有一切众生是我的自身相。身心跟宇宙、跟虚空、跟法界、跟一切刹土众生合而为一。古人有所谓天人合一,那个天是广义的,人是自己。讲天人合一,那个天就是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天然的,跟自己融合成一体,这才是「普」

「普照法界」,我们看到「照」,当然第一个就想到智慧光明,智照。除了智之外,德也照,能也照,相好也照,无有一法不照。能照所照是一不是二。照的是法界,照法界理体,自己证得清净法身。照法界的四相,证得般若解脱。这是我们应当要向佛学习的。

德号里面,末后三个字很重要,「虚空光」;虚空是法界之体,光是法界的德用。我们要向佛学习,心不能不虚,心不能不空。为什么?自性法尔如是!心里面不能有一物,有一物,你就不空,有一物,你就坐实,这不虚了。如何保持住心地虚空,这是功夫。也就是说,在一切境缘之中、一切法中,真正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动念就是没有妄想,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这个时候心「虚空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是障碍,经论里面称它作业障。业障除掉,业障消灭,自性般若智慧德相之光就现前。

佛以此教化众生,这个世界,我们从世界名号里面来观察,「清净光普照」。我们能想像得到佛在那边教化,那边的众生都是好学生,都能够信受奉行,所以世界才有这样美好,才有这样好的名称。不像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释迦牟尼的德号,佛如一切诸佛,佛佛道同,都是慈悲在这里教导。但是娑婆世界众生大多数阳奉阴违,不是好学生,所以这个世界叫娑婆,这个世界不叫释迦。你想对不对?真的,不是老师不好。

所有一切诸佛,佛佛道同,佛的智慧、德能、相好,愿力、教化无不相同。由此可知,这个世界的庄严与否,全在众生是不是真正依教奉行,是不是真正的能信、能解、能愿、能行?如来教化的成绩才能够圆满的现前。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知道反省,别人能不能做到,那是他的事情,最重要是自己!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这个道理总要清楚,要通达明了。自己成就,就是他人都成就了。

大乘经上有说,菩萨成佛,证到无上菩提,这个时候他心目当中所看到的,大地所有众生同成佛道,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有没有看到我们都成佛道?是的,是都成佛道。我们自己还糊涂,还在迷惑颠倒,他看我们、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是什么个道理?他怎么看法?见性不著相!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皆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见性成佛,见自己的真性,见所有一切众生的真性。这个时候他真正契入清净平等觉,他见到事实真相。我们学习就是在这些地方。

善财何以一生能证无上菩提?何以在一生当中精进不退?他的境界一直向上提升。出去参学,辞别了老师(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参访吉祥云比丘,他是初住菩萨;吉祥云是初住,善财童子也证得了初住。离别了吉祥云比丘去参访海云比丘,海云是二住,善财童子也提升到二住。参访妙住比丘,妙住是三住,善财童子又升了一级。步步高升,他没有退转,所以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真精进!不退转。我们应当向他学习。

在这个地方我特别要提醒同学,心,念念忆持经论教诲,落实在生活应酬之中,跟一切众生往来之中,是精进。如果在这个里面起一念自私自利,起一念贪瞋痴慢,就退转,就堕落!堕得很快,立刻就堕入三途六道。我们今天修学不能成功,实实在在讲,还没有踏到这一步,马上就先堕落下来。为什么?为的是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被这些烦恼习气薰习,薰习的太久了!这个力量太大,不知不觉烦恼起现行。知道这个不是好事情,但是它偏偏要起来,自己没有能力控制得住。

所以佛教导我们的方法,方法是好极了,我一提起来每个人都能懂,你也能说,就是不能落实,毛病就在此地。佛教给我们什么方法?「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做出来给人看。你把你所学到的这个法,学到的这些道理,学到的这些方法,佛在经上讲的修行的方法、生活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方法,你能保持,你能够落实,而且常常温习。温习、落实是做给别人看,表演!

佛的经教就好比是剧本,我们依照这个剧本来演戏。这个世界是大舞台,我们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不为自己,演给众生看。众生不孝,我们演孝顺给众生看。众生不仁不义,我们演出仁义给他看。众生不知道恩德,不晓得报恩,我们演出知恩报恩给他看。依照经论里面的教诲,我们统统做出来,这是演;演是身教,说是言教。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不就给我们做了个好样子吗?他老人家住世八十年,八十年可以说一天没有空过,一分一秒都没有空过,都在那个地方为我们演说。根熟的众生看明白、看懂了,向他学习,模仿他。纵然不能够模仿的一模一样,差不多有一点像,就不错了。有一点像,就是相似位的菩萨。演得很逼真,那就是分证位的菩萨。

你说经教是不是像剧本一样?剧本不是念的,剧本是要表演的。你要是明白,佛经不是念的,佛经是要表演的,为人演说。演就是佛经里面讲的道理,理论、方法、境界,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你都深信不怀疑,做出来给人看。怎么个做法?要观机!所以它有正面的,也有反面,就像舞台表演一样,有演大忠大孝的,有演老奸巨滑的。无论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么个演法,总而言之,都是利益众生;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

接引众生手段不是一定的,没有固定的方法,活的,贵在观机,观机是智慧。我们没有那么高的智慧,不得已而求其次,要从经验里面去学习。观察人,知道什么样众生用什么方法来接引,用什么方法去感化,让他觉悟,让他回头。再看最上面一层,第二十层。二十层大刹,最上一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

这是距离。

【有世界名妙宝焰。】

这个世界名字好,『妙宝』,『焰』是放光,这不是普通光,宝放光。

【以普光明日月宝为际。】

这是讲这个世界的边际。

【依一切诸天形摩尼王海住。】

这一句说的是依住。

【其状犹如宝庄严具。】

『宝庄严具』就说不清,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一句是形容。

【以一切宝衣幢云及摩尼灯藏网而覆其上。】

这是世界顶,佛所看到的庄严具。

【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

清凉注解里面讲,这是这个世界的眷属,现在天文学家讲,这个大世界周边围绕的小星系。

【纯一清净。】

这个好,难得。这个世界没有三途六道,没有十法界。一真法界。

【佛号福德相光明。】

这个德号里面福慧圆满。一般人学佛,在佛门里面求什么?我们听到很多,求福求慧。这句话说的没错,世出世间唯有诸佛如来福慧是圆满的。我们念皈依的誓词,「皈依佛,二足尊」「足」是满足,就是圆满,「二」就是福慧,福慧圆满是佛。

圆满的福慧不是从外面修来的,而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只是可惜我们圆满的福慧被烦恼障、所知障障碍,不能现前。烦恼障碍我们的福德,所知障碍我们的智慧,这个说法是从大分的来讲。要是细说,烦恼障福德也障智慧,所知障障智慧也障福德,所以这两种障碍不能不除。

除烦恼,这个意思大家好懂。为什么?烦恼本身是障。但是「所知」,所知本身不是障。有一种障把你所知障碍住,变成不知;不知就是无明,变成无明,这种障叫所知障。所知障不好懂,不像烦恼障说起来你很容易懂。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贪瞋痴慢是烦恼障,一说你就懂,你的概念很清楚;所知障就很模糊。可是你要把它搞清楚,如果搞不清楚,那就变成障碍了!这所知障。

我们举个最浅的比喻来说,古人常讲,读书,读了怎么样?不能够解其意,不能够圆解,在书里面起了分别执著。世间人讲书呆子,念死书不能活用,他这个所知就成了障碍。在世间人,念书是食而不化,变成很固执,书呆子。学佛对於经教要是执著,不能够解如来真实义,你把经教曲解,这个事情常有,很多!自古以来,同样学一部经典,几个人在一起学,意见不同起争执的,很多!这个例子我们见过,甚至於我们跟同学当中,为这个解释经文,各人执著各人的看法、说法,吵的面红耳赤,我们自己也干过。不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开经偈里头这一句话不是容易事,「愿解如来真实义」。因此经论里面佛说,这《华严经》上佛也讲「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个智是讲世间聪明智慧没有办法解佛的意思。那什么人说?要有修有证的人,他能够懂佛说法的真实义。有修,什么叫修?破二障叫修。烦恼、所知障没有破,没修!什么是证?入佛知见是证。像《法华经》上所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悟入佛之知见叫证!圆教初住菩萨入少分,十回向、十地入多分,到等觉、如来果位,这是入圆满,那叫证。所以在末法时期要找一个证的人,难!到哪里去找?

所以早年老师教我们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标准是什么?李老师把标准就降了一等,不是有修有证,而是他教给我们,有学有修,不讲证。有学有修,有学是真正在经教上下功夫,有修是依教奉行,没证。这在现代这个时代就希有难逢。这个人他真的依教奉行,但是他做的不够。虽然不够,他真做,可贵!

这样的人大多数是什么个地位?观行位、相似位,比那个能说不能行高!他能说又能行,行的不到家就是了;行的不到家,他还认真努力在行。只要他肯努力、肯精进,他的境界一年比一年殊胜。假以时日,那时间到底有多么长,看他自己用功的程度。如果他很用功,彻底放下,他的进步就很快。进步缓慢,他是放不下烦恼习气;他也放,他慢慢的放,一年放一点,一年又放一点儿。我们常常讲这是渐修渐悟,他的境界确实一年比一年好。圆顿根性的人不一样,一放一起放,痛快,彻底放下!他那个快,进步就非常快速。

所以烦恼习气、分别执著不能放下,哪里来的福德?烦恼习气不断,你在世间享的那个福是从布施修来的,不是自性里的;是阿赖耶里面善业的种子,不是自性的。自性的福要是透出来,那享受不尽,跟修的福不一样。修的福,说实在话,攒积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享受很快就报掉,我们要懂这个道理;烦恼没有断,决定不是性德。平常我们讲的,财富是你修财布施的果报,聪明智慧是你修法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是你修无畏布施的果报。你修的多你得的多,你修的少你得的少,不是自性的。自性的福报要是现前,永远享受不尽。

光明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性德圆满流露。这个修行方法,说实实在在的话,我们在这个世界要想在一生当中修成就,不可能!倓虚法师讲得很好,他说他在一生当中(他活了九十多岁往生的),一生当中没有听说过哪一个学佛开悟的,没听说过。当然更没有看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参禅得定,他听说过,也见过;开悟的,没有听说过。

参禅要不开悟,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得定,还是在六道里头。看你定功的浅深,你将来到哪里去?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没有出六道,只不过是生色界天而已。但是念佛往生,这个人就多了,倓老清楚,亲眼看到的,亲耳所闻的。念佛真正往生的,他一生当中看到二十多个;听的那不算,亲眼所见的。像极乐寺(他做极乐寺住持)修无法师往生,亲眼所见的,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福慧就圆满了。所以念佛是因,果是成佛。念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念菩萨成菩萨,念佛成佛。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这二十层大刹到这个地方讲圆满了。下面经文是「类结所余」。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的经文,就是「所持世界」的第三段。第二段文很长,讲二十层大刹。第三段是「类结所余」

经文分四段,第一段「总结都数」,第二段「结形类」,第三段「结眷属」,第四段说「彰其所在」。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遍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这是我们这个大世界,就是这二十重佛刹这个世界种。前面我们曾经读过它的名号是「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此地讲「遍照」,遍照跟普是一个意思,这个名称只有这个字不一样。『遍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有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广大世界。】

由此可知,前面不过是举例而已,举一个二十层来说说。第二段「结形类」,我们看经文,在我这个本子九十八面:

【各各所依住。】

这总共说了十门。

【各各形状。各各体性。各各方面。各各趣入。各各庄严。各各分齐。各各行列。各各无差别。各各力加持。周匝围绕。】

这里面『各各方面』,就是方所,它是在哪个方面。后面说,后面这是「广说十门形状」,一共说了十八桩事情。这个也都是流水文章,我们要把它读一读。第一桩:

【所谓十佛刹微尘数回转形世界。】

第二句:

【十佛刹微尘数江河形世界。十佛刹微尘数旋流形世界。】

第四个是:

【十佛刹微尘数轮辋形世界。】

第五句:

【十佛刹微尘数坛墠形世界。】

第六句:

【十佛刹微尘数树林形世界。】

第七:

【十佛刹微尘数楼观形世界。】

第八:

【十佛刹微尘数尸罗幢形世界。】

第九:

【十佛刹微尘数普方形世界。】

第十:

【十佛刹微尘数胎藏形世界。】

这个『胎藏』,就像胎胞一样,小孩在母亲胎里面那种形状。十一:

【十佛刹微尘数莲华形世界。】

十二:

【十佛刹微尘数佉勒迦形世界。】

这个后面有注解,诸位可以查看。第十三句:

【十佛刹微尘数种种众生形世界。】

十四句:

【十佛刹微尘数佛相形世界。】

十五句是:

【十佛刹微尘数圆光形世界。】

十六句是:

【十佛刹微尘数云形世界。】

第十七:

【十佛刹微尘数网形世界。】

最后一句是:

【十佛刹微尘数门闼形世界。】

这个『闼』是窗户,就像门窗这个形状的。后面一句总结:

【如是等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

由此可知,世界无量无边,说不尽!形状差别也是无量无边。底下一段经文,这是第三段「结眷属」,总结眷属。

【此一一世界。各有十佛刹微尘数广大世界周匝围绕。此诸世界。一一复有如上所说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

我们从这个经文上能够体会到,世界重重无尽,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重重世界,这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凡夫,不要说是我们,就是天人、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都不可思议。心现识变,境界我们没法子想像。怎样体会?佛在经教里面常常用比喻,比喻用得最多的是梦。佛这个比喻确实用得好。我们自己冷静的去观察、思惟,我们做过梦,有作梦的经验。天天都做梦,不但晚上睡觉做梦,白天睡个午觉也做梦,打个盹的时候也做梦。这一生不晓得做了多少梦,从来没有两个梦境是相同的,我们有这个经验。也有人会有两、三个梦是相同的,那很少,一般人都没有。梦境不就跟经上讲的这个重重世界一样吗?

你要问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复杂?从哪里来的?你就想想,你那个每天晚上、白天做的梦,梦境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来的?为什么会来?常常忆想这些事情,会开智慧。为什么?让你的心思意志集中。常常想,在这个里面起了疑情,这不是疑惑,这是疑情。疑情好,宗门里面常讲的,小疑小悟,大疑大悟。这个怀疑没有答案的,找不到答案,你要找答案就胡思乱想,那就不能开悟。

有疑,把这个念头集中在这里,没有答案。不定在什么时候有个机缘一接触,恍然大悟!这个机缘就是经教。经教很多,不一定在哪一句里头你悟入了。在中国学佛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惠能大师在《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这一句里头悟入的。所以以后大家把这两句看得很重。其实那是他的悟入处,我们读这两句不开悟。你读这两句,你也不开悟!

由此可知,各人悟入的因缘都不相同。所以要有疑情,不定在什么时候,不定遇到哪一部经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形相,这个经上不是讲佛菩萨为人演说,演是表演,不一定表演什么样的事相,你接触,你看到,觉悟了!你听到,你觉悟!所以六尘真的说法,不是假的。

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这个经上所讲的,许许多多世界纯一清净。你只看到纯一清净的,这个世界肯定六尘说法。六尘说法里头,只有一个「音」,声音是「说」,其余都是演。色是演,你看见了,你看,觉悟了。声是说,香、味、触、法都是演,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我们常说学生就是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一个之外,都是诸佛菩萨在表演,在演说。诸佛菩萨在哪里?除我一个之外统统是,一点都不错。

我在这个里面细心观察,用什么样的心你才能看得出来?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智慧心、慈悲心,你就看出来,你就觉悟了。如果你的心是虚伪、是染污、是不平、是愚痴、是自私自利,那你就没有办法。你看到的时候,就是佛随顺众生所说的,俗谛,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你很好懂。

如果你要是用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用这个心,十法界里头就是六尘说法,跟诸佛刹土无二无别。岂不是心转境界吗?就把十法界转变成一真法界。把六尘,尘是染污,染污自性,这一转,六尘说法,不染污自性。不但不染污,开启自性,将性德里面含藏的智慧德相统统开发出来。

由此可知,学佛确确实实要向心性里面去求,不在外面。会学的人,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懂得回光返照。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个方法成无上道的,在楞严会上他老人家自己说,他那个功夫「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佛问他,你修什么方法成就的?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在眼根就是反过头来视。反闻!你懂得这一根回头,六根全都回头。回头是岸!意思在此地。这一回头是回光返照,照自己,不再照外头境界,这个得大受用,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回头照就照到自性。

许许多多修行人不懂得这个方法,六根专门向外攀缘,往外面跑,回不来!意识随著六根往外跑,这个错了。观音菩萨高明,他能回头,回头要快。观音菩萨用这个方法,实在讲,中国孟子也有与这个方法非常类似的。孟夫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个话跟「反闻闻自性」意思差不多。真正做学问的道理,这个道理也是方法,是什么?求其放心而已。我们的心随著六根放在外头,随著眼根,我们的心跑到外面色相上去;随著耳根,跑到外面音声上去。心都攀缘外头六境,起贪瞋痴慢,心都往外跑。真正做学问,把这个心收回来!你看看,跟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是不是差不多的?它都是收回来。

但是观音菩萨搞得彻底,他反闻要闻到自性。孟子只讲回头,回过头来,没有讲到见性,差在这个地方。世出世间讲做学问、做功夫,都是叫你回头;换句话说,不能攀缘外面六尘境界。所以祖师大德一再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自在!攀缘,辛苦!自性能随十法界缘,能随一切众生,所以得大自在。

这底下「结眷属」,我们读了,清凉大师讲这里头有「两重主伴,此一一者」,这『一一』,这一句话是指前面所说「不可说微尘数」。我是建议同学们从梦境里面去体会。最重要的,还是把精神意志集中不向外攀缘,这心里头有疑情,缘成熟,不一定什么缘,豁然大悟。第四段「彰所在」

【如是所说一切世界。皆在此无边妙华光香水海。及围绕此海香水河中。】

这是讲所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香水海』表法的义趣是讲藏识,阿赖耶。『围绕此海香水河』是表藏识里面含藏的种子。无量无边的世界,种子起现行。世界不一样,种子不相同。现相,相续不断,这是什么原因?种子多,太多太多。

佛在经上讲这个笑话,举一个人做例子。这个人无始劫以来他所造的业,业,落在阿赖耶识里面就是种子,我们今天讲落印象。你做了一桩事情,你会有印象,有的印象很深刻,有的印象很淡薄。深刻,那个种子力量大;淡薄,这个种子力量小。不管大小都会有果报,遇到缘都会起现行。无量劫来我们阿赖耶里面所含藏的种子,佛说了,如果这个种子有形相,那个形相再小,就像微尘那么大,尽虚空都容纳不下,佛说这个话是实话。我们凡夫没有办法觉察,很难体会。

《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佛这是比喻说的,我们在前面详细的说过,实际上比这个不知道要快多少倍。就是这个说法,这种比喻说法,我们弹指,快弹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恰好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就有两个十万八千种子落在阿赖耶里头,你怎么会知道!而且这个种子里面许许多多是相似的,或者我们讲相同的。它绝对不是完全相同,大同小异,百分之九十九相同,里头有百分之一不同。所以现出来的世界,好像是一样的。

好像是历史很久它不坏,一个种子,一个种子胞,这么回事情。就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那个景象一样,看到那个画面有的动,有的不动;其实动也动,不动也动。为什么?放映机底片一张一张在快速转变,一秒钟才放二十四张。如果一秒钟两百四十张,那就看完全真的一样,你看不出来是假的。那佛讲我们阿赖耶识里面那个种习的生灭,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你怎么会知道是假的?

所以大家都把眼前这些假相当作是真的,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知道所有一切现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几乎是同时,所以佛说不生不灭。事实真相我们茫然无知,我们在这个里头分别执著,亏吃大了!这个亏是什么?无量劫来在六道里头搞生死疲劳,这是我们吃的大亏!

好在有多生多劫,我们跟佛结了缘,阿赖耶识里头也有不少佛的种子。佛种虽然有,要靠缘。缘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叫无间缘,你遇到佛法修学不能间断,断断续续不会结果。所以我常常劝同学,我跟大家都是中下根性的凡夫,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不是上根利智,不是再来人。凡夫修到有一点智慧,有一点能力,能力是什么?控制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不随顺烦恼习气,不会被外面六尘境界影响,这一点功夫。从哪里来的?五十年无间缘成就的!断断续续怎么能成就?

学经教不难,学讲经的方法,李老师教给我们《内典讲座之研究》,一个月就学完了。如果人聪明伶俐又好学,一个星期就成功。一个月是一般,我们在佛学院上课,一个月这一门课就教完了,讲经的规矩,你都懂得。学讲经的同学,不能不懂这个规矩,你要不懂规矩,你上台讲得再好,人家听的人:外行!

就像学校的老师一样,为什么学校请老师一定要请师范学校毕业的人,他不请一般学校毕业的?师范学校毕业他学过教育心理学,他学过教学法。《内典讲座之研究》就是佛门里面的心理学跟教学法,非常重要。你要不会,上台,自己读一点东西,参考一点资料,内行人一听你是外行,你没有学过,你不是科班出身的。

那李老师还说的一句话:错误百出,毛病百出。我当时跟老师学习的时候,我说:老师,你这个话说得有没有过分?毛病,我相信肯定有,哪里会有那么多?结果老师给我一说,我明白了。你譬如这一部经讲五天,不要多,讲五天。每一天,外行人,你仔细去挑,三十个过失很容易挑出来的,五天不就一百多?真不错,我对於老师的话服了。如果这一部经是讲三十天,至少有几百个毛病,不假。

你不学的人不知道,学的人,那就是个标准,《内典讲座之研究》这是个标准。你违犯这个里面的标准,拿这个标准来对你的讲台上的讲演,跟你的表态、你的动作,一点都不错,我们真的做过实验,真正的行家,有没有过失?有,很少。一堂课也许能够找个三、五个过失,那很少。一堂课要搞二、三十个过失,那就不能原谅。这个完全是从方法、仪式上来讲的。

你学教,你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在用心。这个《内典讲座》大本,有注解的本子里面,有我一篇文章,附在里头的。《内典讲座之研究》,这一篇文章我有讲解,也附在里头。我这篇文章里特别强调学习的态度,态度比方法还重要。我的比例里面讲,成功、失败,态度占百分之九十,方法只占百分之十。态度是什么?态度是你修行的功夫,你有没有真修?果然真修,依教奉行,为人演说,纵然你没有学过方法,自自然然如法,妙了!如果你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断,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还是很深,你就是学了这些方法,先前我说了,一堂课下来挑你三、五个毛病肯定能挑得出来。

总而言之一句话,学佛要真干,要真正断烦恼习气,要真正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要知道我们自己没有见性,没有得定,除了随顺佛陀教诲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修行。念佛,我们不老实,为什么?心里面还有杂念,还是有妄想分别执著,从什么地方看?「看世间过」,就很明显。你知不知道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还会看到世间过,就是你自己最大的过失。看不到世间过,自己的心纯净纯善。

我们要问,这世间人确确实实有善有恶,有是有非,那要学佛连是非善恶都不辨,这不是学成白痴了吗?你的话不错,你问得很好!学佛是有大智慧,对於世间种种形象,邪正善恶,他一看就知道前因后果。他不是看这一段,他看到果知道因,他看到因知道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他不愚痴。虽然清楚明了他心里不落印象,这就是不见世间过。心里头没有印象,这叫真功夫,成就自己戒定慧三学。戒定慧是三德!三德之因是戒定慧;法身、般若、解脱是三德之果。不修因,哪里会有果?

所以佛法里面名词术语含义甚深。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跟我们讲,要圆解,要深解。我们对於这些名词术语,对於佛的教诲,解得不够深,解得不圆,所以错解了、误解了,还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我们错在这个地方。自己总要明了,尽量去避免,尽量提升自己。这个提升,避免的方法,读诵,「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是个好方法。要常讲,要欢喜为人演说。不但要讲,还要做,做就是演,要表演,才能收到效果。

我们学佛就是学作佛,佛真诚,我要学真诚,我就是学作佛。佛清净,我要学清净,我要远离一切染污,这叫真学佛。如果天天念经,经都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与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脱了节,不相干,这不是学佛。这个完全是学了佛的形相,佛的实质边都没有沾上。李老师从前常说:这种学佛人,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没有法子。用个俗话来说,对他的命运丝毫都不能够转动。而这种学佛的人很多,真的不在少数。真正学佛的人不多。

真正学佛人不在这个形式,在心地,在言行。他真学,真照做。五戒,他不会违犯的,十善,他真奉行。佛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真做到!尽心尽力在做,这是真学,这不是假学。所以阿赖耶识里头有好种子,我们这一生能够真学,真干,这就是善缘。因跟缘结合,果报当然现前。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