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三0讲)  2003/4/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30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第五段「妙观察世界」,佛十个名号,从第五句看起:

【或名离贪。】

这个意思很明显,『离贪』如来,离贪佛。从这个名号,我们就能够非常明显的体会到,这个世间的众生大多数贪心很重,所以佛特别用这种德号提醒大家。贪是所有一切烦恼的根本,瞋实在讲还是从它起来,他贪不到就瞋恨,如果他贪求的都能够得到,他就不会生瞋恨心,所以它的确是个根!佛在经教里面常常用归纳的方法,把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成一百零八种,这是种类,所以叫百八烦恼。教导初学还是太多,天亲菩萨很慈悲,将它再归纳,归纳为二十六个,这是「百法明门」里面的二十六个烦恼。这二十六还可以归纳,归纳到最后归纳成六个,六个根本烦恼;六个还可以归纳,归纳就变成三个,贪瞋痴,叫三毒;三个还可以归纳,归纳到最后一个就是贪。

菩萨六波罗蜜,头一个治贪病,治贪烦恼。贪烦恼应该怎么治?佛用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在什么时候,这种布施最明显?在众生遇到大苦大难的时候,这个布施最明显。财布施,或是以财物帮助他,救济他眼前的急难;或者用劳力帮助他,用内财,关怀他、照顾他,这是内财。给他说法,说法的范围非常广大,应机施教;看机缘,他需要什么,给他讲什么,这就是属於法布施。人遇到灾难遭到大痛苦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跟他讲什么?在一般最普遍的给他讲因果的道理,纵然我们身受苦难,也不怨天不尤人。为什么?过去生中造的业报。我们造了不善业,现在感得这个果报。

凡事都有因,古圣先贤常常教导我们,遇到艰难困惑的时候,不如意的时候,遭大难的时候,回过头来反省,我什么地方做错了,遭到这样的惩罚?这是一念的转机,转恶为善,转灾难为吉祥,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错一定是在自己,做深入的反省、检讨,改过自新。这些开示,就是法布施。我们能够常常在他身边给他安慰,他在遭到苦难的时候,还没有被社会大众遗弃,还有这么多人热心照顾,他得到安慰,他觉得很安全,这是无畏布施。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讲,他举的例子举得最多是看病,为什么?看病这三种布施具足。人在生病的时候很苦,你去照顾他,内财布施,这里有财布施;你安慰他,法布施;你在他身边让他有安全感,无畏布施,这个果报圆满。果报将来得什么?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最近我们这个地方算是很清净,新闻广播里面每天报SARS的传染病,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好像都有。在医院里头,医生、护士,我们想想,他们今天照佛法讲他们在修布施,问题就是他有没有这个意思。他要懂得佛法,这是他修大福报的机缘。他要有诚意、要有爱心,关怀这些病患、照顾这些病患,如果能懂得一些佛法,开导这些病患,刚才讲的三种布施具足。我们要想修福没有地方修、没有机会修,这是好机缘!纵然是被感染,不幸这个医生或者护士,我们看到他:他很可怜!他照顾别人,自己被感染,死了。我们凡夫眼里看的。如果我们有天眼来看他,他那种真诚、爱心,他生天,到天上三种福报都得到了。大概一般宗教的宗教徒,真正有信仰的都知道,人、所有一切众生都不会死的,只是换个身体、换一个空间、换一种生活环境。

所以,明了事实真相不会贪生怕死,为什么?没有死!生死在佛法里讲得太多了,就像换一件衣服一样;这个衣服穿脏、穿破了,换一件。这个可以说所有宗教徒都承认,但是对这桩事情、事实真相,实在讲,不清楚,含含糊糊。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是遇到死亡了,他也很开心,一点恐惧都没有。真的,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怎么会有烦恼,怎么会有贪瞋痴!人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是要积功累德、要断恶修善,前途一片光明。要放下自私自利,热心帮助世间苦难众生,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心量狭小,念念为自己,没有前途,纵然目前能过得去,前途一片黑暗,那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

昨天我翻阅《古今文选》朱熹的一篇文章,「白鹿洞书院揭示」,在《古今文选》第一百一十三期,精装本在第二册,我看这篇文章。他是宋朝人,他的教学一直影响到清朝末年。《四书》是他编的,他最大的功劳,是把儒家的东西经过他的整理,变成了系统化,有条不紊。儒家孔老夫子、孟夫子的教育,教什么?孔孟所教的是中国古圣先贤传统的教育,所以夫子讲得很好,「述而不作」,作是创造,孔老夫子他一生没有创造,他说的都是别人的,所以他是集大成者,把古圣先贤好的东西会集起来,自己修学教导学生,没有自己的创作发明。朱夫子亦复如是。他们教学的影响,孔夫子能影响到二千五百年,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人。朱夫子把它整理出来,简单明了,教学的宗旨,五桩事情: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这五桩事情,这叫教育。

这五桩事情谁说的?尧王说的,尧舜,所以夫子真的是述而不作。他觉得尧舜这五个教育的宗旨非常完备,这种教育宗旨,在中国从尧舜那个时候来说起,真的是四千多年的历史,都是遵从这个宗旨。这么长的时间,这个国家改朝换代,我常说,兴革之处很多,唯有教育遵守前人的方法,没有改变过。从尧舜禹汤一直到满清,中国的教育宗旨还是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如果大家都能够遵守,社会有秩序,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今天世界为什么会这么乱,灾难为什么会这么多?这五句忘得干干净净,没有人提了。我们今天看到一线曙光,心里欢喜,无比的欣慰,我们看到中国、看到台湾儿童读经,希望指导儿童的人,细细去研究尧舜所说的教育宗旨,现在还适不适用。这是根本做人的道理。父子有亲,孝道;君臣有义,忠、忠孝;夫妇有别,这里头有恩、有德、有情、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我们想想这五条、这二十个字,合不合乎现代社会。

教学的方法,有十五个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看看他这五句,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信解行证相不相通?他没有讲到证,他讲到行,他重视解,解里面确实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是求解,讲得很详细。信当然在其中,你要不信你怎么肯学,后面笃行,老老实实去做到。后面列举修身、处事、接物,三个原则,讲到修身,「言忠信,行笃敬」,你看多简单!处事原则「正其义,不谋其利」,待人接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简简单单几个字。儒家教的是什么,总得要知道。佛家教的是什么?我们是个佛教徒,尤其是净宗学院,别人要问你,你们这里教些什么,我们要能答得出来。佛法教人净业三福,那是根,孝亲尊师,十善五戒,四摄六度,普贤十愿,佛教导我们的,这几句把全部的佛法包括了。至於佛、菩萨、罗汉、天人,那只是你修学功夫浅深不同的差别,宗旨是一个,方向是一个,目标是一个,一致的;只是有近程、远程、究竟不一样。但是离贪是根本,这是最严重的烦恼,烦恼的根,无量无边的烦恼都从这个根生出来的,这个根要拔除。第六个名号:

【或名胜慧。】

『慧』是智慧,『胜』是殊胜。菩萨的智慧也称殊胜,佛的胜慧究竟圆满。没有智慧,不但不能化他,连自度都度不了。「慧」从哪里来?慧从求学而来的。所以,父母给我们的是身命,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比身命更重要,人要没有智慧,跟一般的动物有什么差别?人跟一般动物不一样,就是因为有智慧,智慧得自於老师,老师是慧命的父母。中国人知道,所以对老师非常尊重,中国人把老师跟父母是看作同等地位,尊师重道。学佛之后我们才晓得,慧命比身命殊胜太多了,没有慧命,你不免六道流转;如果有了慧命,你就很可能超越六道,可能超越十法界,这个利益不可思议。所以老师的恩德,佛菩萨!绝对不是父母恩德能比的,父母恩德一世,佛菩萨的恩德生生世世。报恩的人,把报父母之恩扩大到报三宝恩,使亲恩与佛恩融成一片、融成一体,真正报恩者。现在世间人不懂得恩义,什么原因?不知,知恩自然就会报恩,他不知恩,那有什么法子!

我们今天这个缘分算是不错,每天我们都在深入的研究、学习,跟大家在一起研习,每天都不间断,可是同学们依旧不开悟,这是正常的,这一点都不希奇,为什么?薰习的力量不够,哪有那么快就成就?三、五年的薰习就觉悟,是上上根人,现在在这个世间这种人找不到了。一般我们从历史上看,这个薰习要十年以上,天天在听经,天天在学教,天天在修行,搞了十年、二十年,恍然开悟,中等根性。能够十几、二十年不离开学习的道场,这个人有福报,他要没有福报,要有业障、有魔障,他在这里住不住。业障重的,住几天几个星期他就受不了,就走了,他心里起烦躁;业障轻的,住个一两年、两三年走了,不能成就。所以得有大福报,你能在这个道场住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印光大师在普陀山藏经楼住三十年,怎么成就的?三十年每天锲而不舍,诵经、阅藏、念佛,三十年如一日,人家成就了。古时候的道场是学校,每天讲经没有间断的,讲的人多。我们看寺庙里面这些组织,方丈和尚讲经,首座和尚讲经,你看这个寺庙里头有多少位首座和尚,他们都是轮流开课讲经的,好处无论讲什么经,旨归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是个人讲个人的。和尚是校长,他聘请那些教员,首座就是教员,担任教学的,决定跟自己志同道合,所修所学的是同一个法门,这样才能叫大家「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能说老和尚讲净土,首座和尚教参禅,那就把道场破坏了,没这个道理。无论讲什么经论,一定是导归净土,这就对了。

过去我们在台湾,台湾知识青年学佛的风气开了,台湾许多佛教道场都办夏令营、冬令营、佛学讲座,首开风气是台中慈光图书馆,李炳南老居士在图书馆办大专佛学讲座,一年办四次。一次是在暑假,一次是在寒假,寒暑假两次,对象是台湾全省各个地区的大专学生,他们来报名参加;另外两次是在学期当中,这个对象是台中市本地的大专学生,利用星期天。学生平常学校里有上课,星期天,你要来学佛两个小时,来上一堂佛学课程。台中慈光佛学讲座有五个老师,除了李老师之外,另外那四个老师都是李老师的学生,这个好,所以无论开什么样的课程,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跟其他道场办的夏令营,冬令营不一样,为什么?他们请的法师在外面请的,课程没有标准,请那个法师,你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个人讲个人的,接受教育的学生很困难,这个法师讲净土好,下一堂课另外一个法师讲禅好,把学生学糊涂了。这是当时我在那里看到的现象。所以我对台中这个讲座很赞叹,虽然五个老师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得利益,每个老师讲的时候不会有矛盾,不会有冲突。

在过去所有寺院丛林无不如是,一个道场有这个道场的道风、学风,所以他们请的首座和尚,也跟李老师一样,都是学一个法门。同样学一个法门,同样修这些经论,彼此知见相同,见和同解,没有问题,能成就人。胜慧!李老师保护他的学生,这桩事情他很用心。国内外的高僧大德到台湾来,到了台中,他一定尽地主之谊,礼节很周到,一定供养,请这些法师大德吃饭,还有供养,一定要送礼,但是怎么样?绝对不会请他讲开示,当然更不会请他讲经,什么原因?老师对他们真的是从内心生起恭敬、赞叹,学的法门不一样,他领导的这么多人苦口婆心劝导大家,天天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个法师是参禅的,念佛一声要漱口三天,这怎么办?那一个上师是学密的。所以,一律不请人讲开示,不请人讲经,要听经、听开示,只听他一个人。另外有专修净土的,专修念佛法门的这些大德,有时候经过台中,李老师会请他讲开示。同一个法门!不会听了他的开示,听了他的讲演生疑惑,绝对没有这个情形,他才敢请。这是爱护学生,为学生做的防护工作,做得很周到。

我跟他学,第一天条件就谈好、谈妥,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说法,除他之外,任何法师、居士、大德,讲演、讲经都不可以去听。什么原因?我们初学,不晓得走哪一条路子,听多了无所适从,这是中国古人讲的师承,跟一个老师。一个老师带你走一条路,他有责任,他有使命,一定在这条路上有成就,这个忙他帮你。如果你到处听到处学,一点办法都没有,这靠你自己的命运,帮不上忙。胜慧不容易,这是真实智慧,通达理事实相,还要明了学生的根性,观机。这一点说老实话,我观机的能力比不上李老师,我们常常把人看错了。李老师对学生的观察他很冷静,大致上都相当准确,学生的修学、学生的成就,一般也能够预料得到。这一点我还没有学到。当然在现代这个时代,善根深厚、福德因缘,愈来愈少见了,多数是虚伪的,表面的,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情,所以成就相当难。

诸位同学,接著看名号的第七句:

【或名心平等。】

这一句也很容易理解,但是真正理解它,实在也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如果不是真正的理解,你不能落实。真实的理解、透彻的理解、圆满的理解,是如来果地,完全落实了。佛是什么心?佛是平等心,平等心就是佛;反过来,众生的心,是极不平等。不要说我们对人不平等,对一切众生不平等,就是对自己又何尝平等过?早晚想法看法不一样,哪来的平等?我们要问,为什么会不平等?万缘放不下,放不下就不平等。佛菩萨为什么平等?佛菩萨放下了。所以平等与放下有密切关系,这个放下与看破有关系,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平等是果相,看破放下而后平等心现前。平等里面充满了智慧,为什么?障碍没有了。不平等造成障碍,不平等造成空间不同的维次,是不平等造出来的;所以,平等心现前,空间维次突破了。

平等也有功夫浅深不同。阿罗汉放下一切执著了,见思烦恼放下了,他的心比我们平等多了。我们这个心像海里头大风大浪,阿罗汉小风小浪,跟我们一比,他的心平等,我们不平等。可是他跟菩萨比,他心不平等,菩萨心平等,为什么?菩萨的心是微风细浪。到佛心风平浪静,微细的波浪都没有了,真平等。这个时候,照见法界虚空界,有这么大的德用,突破一切时空维次,所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明了,此界他方,如对目前,自性本具的德能完全恢复了,这是佛,这是如来。我们学佛,学佛的目标在哪里?要在这个地方就对了。我们绝对不是求世间名闻利养,要是把世间名闻利养放在心上,这个目标永远达不到。诸位想想,这个多么殊胜!好是真好,难是真难,有没有办法达到?方法是有,问题是你信不信,你肯不肯干。

对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来说,佛给我们设了近程与远程,近程极乐世界,先取得极乐世界,然后这个远程终极的目标你一定可以达到。真难得!所以学佛的同学一定要知道,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这么一个目标,决定往生净土!你要想往生净土,你必须具足往生的条件,这些条件在《无量寿经》里头。最近这十几年来,我们极力提倡《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过去我访问北京,赵朴初老居士赞叹,尤其是看到我们科会的本子。我们摺叠科会本子印得非常精美,很详细的科判,他看到了生欢喜心,跟我说难得这部大经注解有了,科会有了,还有详细讲解的录相带。那个时候是录相带,现在已经把录相带转成DVD,老人赞叹备至。

可是最近两年反对会集本的声音很多,我很清楚、很明白,那个目标是对我来的,他们真正目的是不希望我回到中国去,朴老在世每一次见到我都劝我回国,落叶归根,我很感激他,他跟我是同乡。这两年的反对我了解,我满众生的愿,我不再回去了,所以我这才决心移民到澳洲来,而且很快我拿到澳洲的公民。我一生的事业非常单纯,就是在摄影棚每天四小时的讲经,我活一天讲一天。今天我看到片头上我们的经讲到一千零三十次,我们每一次两个小时,照这样的进度,这一部《华严经》至少还要八千个小时,还要讲四千次,总共一万个小时,这是我的事业。如果《华严经》讲圆满了,还有寿命,我希望再能把《法华经》《楞严经》、净土五经一论,我都希望能详细讲一遍。我在摄影棚讲,我面对著摄相机跟全世界,你们在卫星电视、在网路上,我们共同学习。

家里面现在这个设备很便宜,尤其是将来的网路,这一次他们做华藏卫星电视,这个出乎我意料之外,到澳洲来告诉我这个事情。我们也接收下来看看,效果还可以。我告诉他们,科技不断的在进步,五年到十年之后,卫星传播很可能会被淘汰,什么东西代替?网路。网路的频道肯定不断的加宽,将来就取代了电视的广播。小型的电脑做得愈来愈精细,将来你收看网路节目的时候,你的小电脑装在口袋里头,随时随处可以收到全世界所有网路上的资讯。这不是幻想,就在眼前。澳洲地大人少,一般不是在大都市居住的居民,彼此距离都很远,所以他们的教育首先提倡远程教学,澳洲远程教学办得很好,世界第一。远程教学利用无线电,利用网路。澳洲我去参观几个大学,几乎每一个大学都有远程教学这样的设施,所以你考上他的大学,不一定要到学校来读书,在家里可以读。

尤其是南昆大,他们把远程教学做为重点,在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地区,学生不必到学校来。我们佛教教学,将来我们推动伦理道德的教学,要用这个方法。少量的师资,有五个到十个老师,每天在一起读书学习,我们利用科学技术的设施,把我们学习的成果与全世界有志一同的同学们共享。从前这事情是做不到的,现在可以做到;可以做到,我们就要做。所以经文我们都希望用字幕显示出来,因为有许许多多地区找不到经本,我们所讲的经文都显示在字幕上,这方便,不需要用经本了。自己如果想要一套光碟也不难,现在制作的成本很低,这是一桩好事,要利用,要推广。下面一句,第八句:

【或名无能胜。】

如来果地确确实实,无论在任何一个方方面面,诸佛如来确实是第一,等觉菩萨不能超过他。菩萨成佛了,佛佛道同,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现前,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统统现前了。佛立这个名号,我们能够想到用意之所在,激发我们向上的心,决定不可以得少为足,一定要发大行,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性德。四弘誓愿最后一句那是目标,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才叫真正有志气、有抱负,要成就世出世间第一等法,成就之后以大慈悲心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化身跟众生和光同尘,虽然和光同尘,决定不染污。换句话说,永远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这才能真正帮助一切众生,救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如来家业,如来家的事业如是如是。叫「无能胜」

【或名智慧音。】

句句都是真实话。佛的言语字字句句都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流露出来的,跟六道众生不一样。六道众生的思想、见解、言行,要知道它是从意识心里面流出来的。意识心就是第六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是从这里头流露出来的,不是自性。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思想、见解、言行,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不一样。因此,言语记录下的文字尽管与六道众生相同,这个相同就是佛的善巧方便,就是佛菩萨的随缘,随顺世间,这个字好像你也看得懂,话你也能听得懂,可是它里头真正的智慧你就不懂。智慧在哪里?就在言说文字里头,甚至於在形相里头。你为什么看不懂?你看得太浅,所以你只能看到它的表层、表面,深入一层你就看不到,深入两层、三层、无限层,那你就更不必说了。佛经里头常讲,彻法底源,那是讲深度。六道凡夫所听的、所看的,表面这一层。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深广你看不到,你只看到眼前。

佛菩萨慈悲,看到你们只能看到表面,他也点头也欢喜,也很好。果然有善根福德的,看到这一点表面,他也得利益,小利益。善根深厚的人,他所体会的就深,体会的意思就广,他得的利益多一些。随著善根福德不一样,体会的境界不相同。所以佛经,为什么读不厌学不倦?同样这部书,一遍有一遍的味道,不相同,遍遍帮助你提升,快乐无比。世间这些文章就没有这么深的味道,换句话说,它的深度广度是有限的,为什么?识心里头流出来的。意识心里面流出来的,它的深度广度是有限量的;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那是没有限量的,味道不一样!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菩萨理解的跟十信菩萨当然不相同,十信菩萨理解得浅,十住比他解得深,十行位的菩萨比十住又要深,十回向的菩萨比十行又要深,又深又广,都这一部经。从初发心学习,学一辈子,生生世世学,学无量劫,遍遍都有新意思,不一样,这个才有乐趣。老是学这部经,老是这一点东西,人不就厌烦了,还会去学它吗?

世间这个书籍确实好文章有摄受力,中国旧的小说四大部,名著真有摄受力,一遍看了还想看第二遍。《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部我在做学生的时代至少看过十遍,它有这么大的摄受力,十遍之后呢?不想看了。它的摄受力就比不上《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从小念的,现在看起来还是非常有味。《四书五经》又比不上佛法了,佛法那个味浓,法味!你今天为什么不能学习,味道你没有尝到,如果你要尝到,那真是古人讲的欲罢不能,舍不掉!世间好东西没有比这个更好,然后你才晓得,古人称这个为三宝,称这个为法宝,它真的是宝,它让你没有办法离开。这是什么东西?就是自家的真如本性,就是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非常可惜,你没能尝到味道!你为什么尝不到味道?世间名利五欲六尘的味道你没有放下,那个东西没放下,这个法味你尝不到,为什么?这些味道跟法味混合在一起,法味变了,你尝不到,道理在此地。

就好像我们喝茶,一杯很好的茶,但是怎么样?你里面掺很劣的茶在里头,掺的分量很多,合起来这个好茶的味道你喝不到,那要怎样?决定不能掺杂。我们一般人说实在话不懂得喝茶,那个懂得喝茶的人、喜欢品茶的,你看他家里茶壶好多,一个茶壶不就够了吗?为什么要那么多?他们真讲究,哪一种茶用哪一个壶,为什么?他泡茶的时候,这个茶渗透在这个壶里面,它不杂,不杂另外一种茶的味道,所以才能够喝到真正那个茶的香味。他一种茶用一种壶,用一种杯子,绝不会相同的,考究的,真正喝出它的味道。不像我们,我们什么茶都一个壶一个杯子,混杂在一起,味道就变质了。法味亦复如是,这里头不能夹杂著世味。六道里头五欲六尘这个味道,这个东西要淘汰尽,你的心清净了,你再接受佛法,这个法味你才能尝出来。这是我们今天许许多多的学佛人,为什么得不到法喜,尝不到法味,原因在此地。

所以祖师大德诸佛菩萨,一再教导我们,断烦恼,要断习气,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法味就现前了。今天我们学佛,实在讲我们在佛法刚才讲了只看到表层的一分,我们的底子是非常深厚的烦恼习气,这个一分佛法到这里来,马上也变成烦恼习气,这就是你为什么入不了佛门的真正原因,在这个地方。佛法不是别的,是自己的自性,所以它有这么大的摄受力。经论上佛常讲「当人自性」,当人就是自己,是我自己的自性,是我自己的性德,我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禅宗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经典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要想尝到法味,古大德讲得很好,所谓是烦恼少一分,智慧长一分;烦恼少两分,智慧长两分。这个话很有道理,这个话非常重要。我们想想,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烦恼,少了几分?拿学佛前跟学佛后到今天,自己认真去想想。如果我们的烦恼习气没少,那你的佛法可以说全是表面,甚至於表面的意思你都误会、都曲解。经文,说老实话,字你认识,意思你不懂。你来听讲,言语你听得懂,意思你还是听不懂,不得受用!检验自己的功夫、成绩,要靠反省,一比较非常明显,学佛之前跟学佛之后,两个人!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跟一般年轻人一样,好胜,无论在哪一方面,跟人家竞争,绝对不会让人,吃亏、受人家的侮辱,有瞋恚心、有报复心,非常强烈。学佛之后,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前十年忍辱的功夫,遇到这些逆境、恶人能忍,没有化解,心里面还有不平,但是能忍就是了。学佛三十年之后,平了,忍的相没有了。所以要常常检点,常常反省。真用功的人,大的阶段每一年要认真反省,今年跟去年比有没有进步;如果功夫得力,月月不一样,到这个境界一般讲你求往生有把握了,月月不相同。思想、见解、言行,一切随顺经教,天天不离开经教,经教里头教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待人接物。佛法有了一定的深度,接触的面广了,可能接触到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超越眼前的时空,你也知道怎样跟他们交往。智慧音。再看第十句:

【或名难出现。】

这个名号是警觉一切众生,提醒他「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有这样的警觉,他会珍惜这个缘分,知道这个缘分得来不容易,一定要抓住。机缘,所谓是一纵即逝。所以成功的人,我们常讲世出世间法都一样,成功是认识机会,能够及时抓住机会,他成功了。这里面特别是做学问的人、修道的人,最重要的是善知识、好老师,你要真认识,你要能抓住,他会真的帮助你。可是障缘很多,障缘是阻碍你的,那就是外面有意无意对你这个老师毁谤,把你对老师的信心完全丧失掉。如果你没有智慧,你听信这些人,听信他们的话,舍弃了,可惜的不是他,是你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释迦牟尼佛有没有人毁谤?今天毁谤佛的人太多太多了,佛都有人毁谤,菩萨、阿罗汉、善知识这还能免得了吗?真正的关键在自己,自己要有理智,不能感情用事。听了别人对老师的毁谤,古时候人好,他受过这个教育,他懂得,别人毁谤我的父母、毁谤我的老师,耳可以听,口不能言。人家毁谤这些言词,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产生疑惑,疑惑是你修学里头最重的障碍。我们自己学习能不能成功,没有别的,就在一句话,依教奉行。你对老师没有信心,丧失信心了,他讲的话你不会去做,你怎么会成就?

所以要知道佛出世难,善知识出世也难,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要能有这样的心态,你的成功、成就已经有了一大半,无论别人怎么毁谤,信心不动。这两年你看多少人对於会集本的毁谤,报纸、杂志上都有很多篇幅,很多人看到了寄来给我,我不看,我都烧掉,为什么?绝不能让我心地里头有这个染污,我不看。你给我讲,我立刻止住你,不要再讲下去,我不要听,我的信心不会改变。我跟大家说得好,这部会集本是我老师交给我的,我老师没交给你,交给我的,交给我我当然要信受奉行。我相信老师,我是跟他学的,他今天把这个本子交给我,我要依教奉行,我要把它发扬光大,弘遍十方,流传后世。这是我的使命,要不然他把这个交给我干什么!你毁谤是你的事情,听了你毁谤,改学别的法门,那也是个人的因果,与我不相干。我决定不能改变,我还是要细讲这部经。难出现!《无量寿经》会集本难出现!末后这一句总结我们念下去:

【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