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三六讲)  2003/5/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36

诸位同学,请看经文第九段「焰慧世界」,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此四天下次下方,有世界,名为焰慧。】

在佛法里面,佛常常讲十方世界。前面我们读过四方四维,四维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再加一个下方、上方。佛这个说法,根利的人、聪明的人立刻就能体会到,这个世界是在空中。现代人知道大地形状是个球形,它在太空当中,而且不断的在运动,唯有平衡的运动形成规律,世界才能住。佛法里面讲成住坏空,世界它能够住一段时期。这个时期在我们看起来很长,如果从整个宇宙来看,实在讲它的住是很短暂的,成住坏空都不长,都是相当短暂的。实在讲,由於我们居住在星球上这些众生寿命太短,所以感觉到很长,其实这个事情不长。

这是世尊说法的善巧,告诉我们世界有十方,『下方』世界,也是略举一端,举一个例子,『焰慧』世界。我们从名号上来看,知道这个世界不错,居住的众生都有智慧,不但有智慧,智慧起作用,焰就是作用,焰是照的意思。有智慧不起作用,这个智慧对世界对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贡献,没有利益。如果它起作用,这个世界一定是很庄严,物产丰足,人民有智慧。

【如来於彼,或名集善根,或名师子相,或名猛利慧,或名金色焰,或名一切知识,或名究竟音,或名作利益,或名到究竟,或名真实天,或名普遍胜。】

确实,佛在此地这个世界所用的名号都非常殊胜,我们看出这个地方不错,这个地方不是五浊恶世,很美好的一个世界。当然这个美好是从果上讲的,果一定有因。佛家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的教育,从佛出现以来,世世代代高僧大德,乃至於世间贤哲之人,没有不提倡的,没有不重视的。所以名号里面显示出这个地区甚善的因果,有从因上说的,有从果上立的名号。我们读了,一定要懂得它的义趣,知道怎样去学习。我们自己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劝导社会大众学习,就能帮助大众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所学的就有用处,学以致用,这个学习有价值。

第一个名号『集善根』,这从因上讲的。一切的善果都是从善因而生的,所谓是种善因得善果。一切的善心、善意、善行,从哪里生的?从真心生的。在这个经里面,常常讲的法性,法性就是真性。法性本具,不是外来的,不是修来的,本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世间人所说的真善美。相好是美,德能是善,般若智慧是真,所以智慧常常加上真实智慧,智慧德能相好就是世间人所讲的真善美。世间人说实在话,真善美这是有名无实,自性本具的这三德,它有实,它也有名,有名有实;世间人是有名无实。为什么有名无实?他迷失了自性。

现在佛菩萨教导我们怎样恢复自性,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真的是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所以善根没有了。我们看看娑婆世界,尤其看看现在地球上的众生,有善根的人不能说没有,少数,太少了,所以这个世间才有人主张人性本恶。说这个话的人,你不能说他错,他是由於细心观察世间人,从出生到老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善的多,善的少。这是从许许多多观察,现在人讲从统计得到的结果,人性本恶。我在弘法这些年当中,遇到不少人问我,人性究竟是善是恶?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到底哪个是,哪个非?这桩事实我们应当要清楚,讲善恶,贤人所说的,圣人不是这个说法。所以许许多多的论议,必须要折衷於圣人,孔子是圣人。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讲性,佛也讲性,明心见性。贤人他不是讲的性,他讲的是习,习惯成自然。贤人讲习性,圣人讲本性,本性大家都差不多的,都很接近。所以圣人的说法,「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是本性,性本善,本性善。

佛法讲得更清楚,讲得更明白,六根的根性是真性,纯净纯善,为什么?它没有妄想,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这叫本性。妄想分别执著从哪里来的?习性。迷失了本性之后,才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迷中之物,觉里头没有,迷了就有,就生起来了,觉了就没有。不但六道凡夫在迷,九法界众生同迷。习性里面,法相宗讲阿赖耶识含藏种子,这个种子里头有善有恶。如果这个人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善多恶少,那就是孟子所看到的;有一些人阿赖耶识里头染的这些习气种子恶多善少,荀子所看到的,都有根据,都不是随便说的。夫子跟佛陀所说的也是有根据,都是讲的事实真相。由於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薰染严重的习气,这个薰染一世比一世严重,不容易回头,很难觉悟。

圣人出现在世间,他只有一桩事情,帮助众生觉悟而已。用什么方法帮助众生?教学。教学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身教,一种是言教。意不说,意就在身语之中,意是根本。没有这个意愿,他就不会做教学工作,他有这个意愿,来到这个世间帮助众生觉悟。身教就是《华严》里面讲的示相,现相,「如来现相品」。另外一个言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如果不是为这桩事情,佛菩萨、大圣大贤,他不要到这个世间来。造作共业的众生他不能不来,为什么?他来受报。所以凡夫之人,他来受报的,过去跟这个世间众生造的有共业,今天来承受果报。菩萨他所修的是净业,他的果报不在九法界。不在九法界,应化到九法界来,我们要明了,这是真正慈悲济世。

教化的方式很多,说不尽,这是佛家讲的善巧方便,可是印光法师八个字就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了,这我们不能不佩服。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怎么教?「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印光大师八个字,诸佛菩萨圣贤应化到世间来就干这个。敦是真诚,诚诚恳恳,与一切大众和睦相处,为一切大众示范伦理道德,表演给大家看,敦伦。敦伦要落实在尽分上,你是什么身分,你的本分工作是什么,尽到你自己本分的工作,与不同身分、行业的人互相配合,这个世界就美好的。就如同世界就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就像我们身体各个不同的器官。伦是类,不同的器官不同的类别,各有各的职责,本分就是职责。眼,它的职责是看,耳的职责是听,鼻的职责是嗅,舌的职责是尝,各有各的职责,我们今天讲的功能。要尽自己责任,还要跟其他各个不同的器官互相合作,这人身体健康。要不合作,打架,这人就生病了,功能再好也没有用处。生一起生,死一起死,没有说我这个眼睛特别好,其他器官都不要了,统统给我死掉,只有眼睛活著,哪有这个道理!没这个道理。生命是一体的,整个宇宙生命是个共同体,这个要知道。大家都好,社会健康,世界健康,宇宙健康,我们每个人都享福;只有我好,不要别人好,最后受害是自己。

圣人出现在九法界,出现在六道,无非是把这些事实真相告诉大家,教导大家,应该怎样与一切人相处,与天地万物相处,如何全心全力尽自己本分,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佛菩萨、圣贤就教我们这些东西,不但言教,而且以身作则示范给我们看。他应化身分不一定,看众生的业报,看众生的福慧,与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众生有福有慧,像焰慧世界,佛菩萨在这个世界示现,必然是他要示现国王,一定是非常仁慈的国王,为一切众生造福,这是个好领导。如果这个世间众生造作的不善,都造作恶业,菩萨到这个地方来示现,示现国王身分,一定是歌利王,示现这个身分,为什么?众生业障太重,要替他消业障,业障怎么消法?要叫他受苦受难。带来灾难,目的是希望他受尽了苦难,他觉悟了,他想回头。

所以诸佛菩萨的示现真的是没有一定的,经上常讲善巧方便,这是善巧到极处。我们在《华严经》末后看到,示现有善有恶。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见到好国王当然恭敬称赞,见到不好的国王,真是遗臭万年。只有佛法能讲得清楚,能讲得明了,他是来示现的。不管做什么身,现什么样的身分,一定把他本分的工作做到真是尽善尽美,但是这个尽善尽美并不是完全是好的,也有恶的,这就要看什么?看众生的业跟报。你的善根成熟,佛菩萨示现的善果,你的恶业成熟,佛菩萨示现的是恶报,把你恶的业因赶快报掉,恶因报掉了,你阿赖耶里头还有善根,善根佛菩萨帮助你增长,善果就现前了。

所以不懂佛法的人,对这个世间无论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这个心总是不平,总是不净。唯独对於佛法业因果报的道理真正通达,事实真相明白了,你才会宛然一笑,佛菩萨真了不起,善巧方便这一句你才真正懂得什么意思。治世,好,好极了;乱世,好,好极了,你才会真懂得。盛衰、治乱,不是佛菩萨主宰的,不是神主宰的,不是上帝主宰的,也不是阎罗王主宰的,真正的主宰是谁?众生业力,业力之大,佛经上讲的能敌须弥,不可思议,「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唯有真正到觉悟的时候,心平静,心平等,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才会看清楚、才会看明白,你才晓得什么叫「集善根」,善根要怎么集法,你才会真正懂得。理太深,事情太复杂,愚迷不能入门,你看不到,你体会不到。

愚迷的相是什么?不忠,不孝,不敬,不信,不懂得事理因果,不明了人情事故。世间人常讲通情达理,他不通人情,不达道理,痴迷的相。痴迷之人,这是佛法里面常说的无明习气很重的人,看起来他很老实老成,他也不造什么恶业,没有什么坏习气,他愚痴,他不懂事,死了之后还是随业流转,他自己做不了主宰。天天读佛经,学圣贤人的教诲,他不懂它的意思,不能把圣人的教诲落实变成自己的思想生活行为,他做不到,他所学的他所念的跟他日常生活是两桩事情,不能够结合成一体,这愚痴。经教讲得头头是道,做人非常差劲,连自己日常生活都用不上。实在讲,我们不要讲太多也不要讲太深,讲到最浅的世间法里头《弟子规》,出世间法里头《沙弥律仪》,不要用多,就用这两样东西对照一下,我们做到了吗?

学在哪里学?习惯。从这个地方看你的学问,在佛法里面看你的道行。你的书桌上面放的东西很零乱,抽屉一打开乱七八糟,不要看别的,就看这个就行了。你有没有学问,有没有道行?没有。你在一般凡夫里面属於下等的,中上等的不如是,桌上东西再多,他理得很整齐,让你看起来很舒服。抽屉一打开一定里面整整齐齐,不管东西放多少,一点不零乱。几个抽屉一定他分类,这个抽屉是哪些东西,需要什么随手就拿到。决不是要一样东西到处找,那就完了,你自己东西不晓得放在哪里。衣服,一件衣服,我们平常衣服都有四个口袋,哪一个口袋放哪个东西是固定的,为什么?用起来方便,他不会到处乱找。这是什么?这是学问,这是德行。《弟子规》从小就训练,《沙弥律仪》也是从一出家一入门就训练,我们想想我们做到没有?旅行的时候行李是什么?行李是垃圾桶,乱七八糟,要一样东西乱翻,翻不到,这怎么可以。没有教养,没有学过,这是真正的悲哀,你怎么会开悟?「集善根」你怎么集法?都在日常生活当中。

你有没有想到善、不善,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佛法里面通常讲,世间善根不贪,不瞋,不痴,你说我不贪不瞋,但是零乱没有秩序那是痴。三善根要统统具足,才叫圆满,三善根里头有一条不具足,那两条也变成不善,受了累赘。三善根的反面是三毒,三毒里面我断两条,有一条没有断,那两条也受了累赘,也被感染。这桩事情就像《华严经》里面常常说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一条都具足其余,这个叫圆满。有缺一个,这不圆满,这不是究竟。这些道理总要懂得,你才知道怎么修法,怎样去学习,修行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知道。

我们今天处在乱世,目前SARS传染病,每个人听到了都恐慌,许多人都在问,这个传染病有没有办法来对治?到底还需要多长的时间,它能够在这个世间消失?多少人关心这个事情。就我们佛法来说,如果你具足善根,你就决定不会感染。为什么?它的性质是毒,是三毒变的。你是善根,你跟它正好是相悖,它染不上你,它看到你远远就走了。毒与毒相应,善跟善相应,恶跟恶相应,善恶不相应,这个道理非常明显。所以,你要想不受感染,断恶修善,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就不会感染。无需要恐惧,不要害怕,要以善心去化解,不但自己不会感染而且化解,让毒的病菌变成善良的细菌,对一切众生身心有利益的,转变它,这个就对了。用什么方法?心,真心,至诚感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有不能够改变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第九段「焰慧世界」,如来第二个名号:

【或名师子相。】

这个名号是从果上立的,也是从比喻上建立的。佛经里面常常把如来比作狮子,狮子是兽中之王,佛说法比作狮子吼。佛的相好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是没有如来那么样的明显;换句话说,如来的相好超过轮王。相好是福报,福是从因地修来的,诸佛如来因地修圆满的福业,所以成佛之后,现究竟圆满的福报。

『师子相』,这个名号提示什么,我们要晓得。如果我们也想具足人天福报,那你得要修因。修因之事无量无边,但是总不出三大类,这三大类就是财富、智慧、健康长寿。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这三种业因有密切的关系。那要怎么修法?佛教导我们三种布施。你要拥有大的财富,你要知道修大的财布施。有人要问:我今天没有财富,我怎么能修大的财布施?这要什么?这要智慧,有智慧的人一个钱可以抵一万个钱用,没有智慧的人,一万钱当一块钱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些道理跟方法,《了凡四训》讲得很透彻。

印光大师常常劝人学《了凡四训》,我年轻的时候学佛,头一部书也是学《了凡四训》。明白这些道理,为什么会有贫富?为什么会有智愚?为什么会有寿夭?这里头有大道理在,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然后你自己就懂得怎么去学。只要真学,「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没有钱,收入很微薄,尽其所有的布施,这个布施功德不可思议,我尽到我百分之百的力量。有大财富的人,布施个几百万、几千万,在他是九牛一毛,算不了一回事情,他布施的心跟布施的事比不上穷人。穷人布施的心诚恳、清净,布施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有阴德,阴德天回报也厚。大富长者布施钱好像数字不少,你看看立刻就受到表扬赞叹,他就报掉,现前就报掉了。别人对他赞扬、称赞、表扬,这都是福。由此可知,天道公平,绝对不是说富人生生世世都做富人,贫穷人生生世世做贫穷人,没有这个道理。贫穷人的布施往往超过富人,所以来生穷人变富人,富人变穷人,叫风水轮流转,老天爷很公道。聪明智慧,法布施;健康长寿,无畏布施,这个无畏布施有的时候不要用钱,对於贫穷苦难的人,你能以善心、爱心关怀照顾,这都是属於无畏布施。

我们今天在学院,这个机会很多,每一个星期六的温馨晚宴,你看来参加的多少都是退休老人。他们年岁大了,儿女不在身边,都在外地谋生去了,没有人照顾。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能够以真诚心关怀爱护,陪他们聊聊天,都是属於无畏布施。他有需要,我们留下他的电话、地址,我们的电话也给他,有什么急的事情需要我们帮助,打个电话来,我们随时有人去协助他,无畏布施。他住在这个小城,他感觉得有依靠,有真正可靠的朋友在此地,有急难的时候真正有人帮助他。我们在此地好好的做,将来我们这边收入多了,我们希望每天晚上都能够招待这个地区贫苦的老人。我们办老人院,条件不具足,能够每天供养一餐饭也不错。办老人院的时候三餐都要照顾,我们能供应一餐就很不错了。他们当地人晚餐是他们一天主要的一餐,我们提倡素食,健康长寿。在晚餐当中,我们也能穿插一点余兴的节目,余兴节目里面决定有教育的意义,对於老年人怎样防治疾病,有助於健康长寿这些东西,他们很需要。帮助他们放下妄想杂念,帮助他们修清净心,修慈悲心。

前几天我们举办一次郊游,这是个好的开始。能有这个缘分的话,每个月举行一次,这都是属於无畏布施。我们学习的佛法希望如是落实,我们把这个小城就看作一个弥陀村,小城里头每个老人都是我们照顾的对象,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爱护他们,尊敬他们,全心全力的帮助他们,修福,将来果报是「师子相」。再看第三个名号:

【或名猛利慧。】

这个名号也是从果上起的,佛具足究竟圆满的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能把佛难倒的。我们知道,前面「师子相」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个地方『猛利慧』偏重在法布施。法布施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众生,不一定要有个讲台、要有个讲堂,不一定,随时随处,个人也好,三、五个人,八、九个人在一起喝茶,或者吃饭,那都是道场。尽量避免杂心闲话,谈一点真正有利於身心修养的话,这个好。你要是有弘法利生的意愿,这个意愿要强烈,真有这个意愿,强烈的意愿,你自自然然在经教里面会勇猛精进,你会很认真努力学习,你会契入境界,契入境界就法喜充满。孔老夫子说,「不亦悦乎」

一切时一切处为人演说,演是表演,用形象给人看,形象就能够折服人、就能够度众生。形象要真诚,要清净,要慈悲,这三个条件最重要,让人家跟你一接触,对你就放心。你这个人诚恳,可靠,不虚伪,让他有这个印象;你这个人心地清净,没有贪瞋痴慢,你这个人有爱心,自自然然他就愿意接近你。这个不是临时可以装得像的,这装不来的,要靠长时间的修养,从内心里面发出来,你才感人。表面上装的那个样子不行,装不像。总得要懂,要认真的干。不契入境界,智慧不开。佛法里面讲三昧,得三昧智慧就开了,法喜充满。第四句:

【或名金色焰。】

这一句也是从果上立的名字,焰是光明,『金色焰』就是金光,在一切光中,金的光是最美的,这些是从比喻上建立的。我们看到黄金在高温之下它变成了液体,这个时候它的光跟色是最美的,跟它在固体形态之下那个光色不一样,佛用这个做比喻。金色,一切众生喜爱它,它不会变,这是七宝之首,其他的它会变。银,这个五金里头,铜、铁、锡,我们一般讲都很容易氧化,时间久了氧化它就变黑,原来白色的形相都没有了,白银它变成黑的,一定要加工处理,才能恢复它的本色。但是黄金不受影响,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它始终不变色,取它这一点。佛法用这个来表法,表真实,表不变。

这个名号也是果德。我们称佛菩萨金色身,金色身放金色光。《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不但是阿弥陀佛,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那个身的颜色是真金紫磨色相,紫磨真金是金里面最殊胜的、最好的,佛法里面常常讲的金刚不坏身。我们看看这个身相,想想那是什么因修成的?最根本的,坚定不坏的信愿,清净坚定不坏的愿行。特别是修净土的同学,我们对於净宗法门要有清净坚定的信心,要具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一愿都不能够缺少。对於这个愿,要有清净坚定的信心,从真诚心里面发出来,效法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要把四十八愿,愿愿落实。这个落实就是修行,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每一愿都具足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大愿大行,果报就是金刚不坏身。

金色焰如来,相好光明,无与伦比。这个相好光明是自自然然的果报,不是如来希求的,如果以希求的心,他的心就不清净了。果报怎么形成的?佛法里面常讲法尔如是,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他自自然然就是这样的,这里头没有理由。才起一个念,这个念就是妄念,真实果地一个妄念都没有,妄念实在讲是凡夫烦恼里面所生的,妄想分别执著。真心离念,离一切妄念。换句话说,一切妄想分别都没有,这个时候真心,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不叫识。

古大德教我们「舍识用根」,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习,锻炼眼看得清楚,耳听得清楚,不分别,不执著,不打妄想,这就是舍识用根的修行原则。这个方法如果修会了,大有利益,用在念佛这个法门上,那是实报庄严土,品位提升太高太高了。对於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是慧。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那是定,这是最高级的禅定,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穿衣吃饭之处,在工作应酬的地方,一切时一切处都是道场,都是禅堂,哪里要什么形式!这个定修成,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佛之后金色光明;本来具足,那不是学来的。

由此可知,世出世间圣贤之道,其根本总不外乎真诚而已。我们做人何必要虚伪?看这个人真诚就能观机,这个人善根发现,能看得出来,善根发现了,就为他演说。这个人业障很重,善根还不发现,你讲什么好话他听不进去,现在这种人很多,那怎么样?六祖说得好,合掌令欢喜,随缘,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这都是智慧的起用。对待不同根性的人,不同的演说,演是表演,不同的表演,不同的说法,无不契机契理。这是个总原则,决定不会违犯。契机,对方欢喜;契理,诸佛欢喜,总不违背诸佛如来的教诲。

人生在世,要问:怎样才能让我这一生过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幸福,最美满?不是不能,真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求学,活到老,学到老,还学不了。求学真乐,他乐在哪里?佛法里头常说烦恼轻,智慧长。不但是年年有悟处,功夫好的人月月有悟处,现在讲每一周周周有悟处,你的生活怎么会不快乐,怎么会不幸福!这个日日有悟处,我们不敢讲,那是真了不起,那是什么?那是已经入境界,已经得三昧了;月月有悟处,周周有悟处,虽然没有得三昧,贴得很近,已经有法喜生起来了,已经有法喜,充满不敢讲;真的有法喜,真的有信心,真的不退转了。

人求学修道为什么会退转?他没契入境界,他得不到法喜,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外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他受不了,这是第二个因素。有这两个因素,他会退转。这样的人很多很多。在我们自己经验当中,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刚刚学佛,认识许许多多学佛的朋友,学教的时候我们也认识不少一块学习经教的同学们,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三十年之后,四十年之后,几乎都被淘汰掉,都退转了,什么原因?刚才讲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它真正的根就是真诚。

所以这桩事情一丝毫虚假不能有,为什么?掺杂丝毫虚假,你就不能契入,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经你看不懂,看注解也看不懂,你听我讲你也听不懂,你得不到受用。纵然听了很欢喜,很高兴,离开讲堂呢?回复你的老样子,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你自己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当家做主,你是一分一毫都不能够转动,你怎么会不退转。你在这个地方住了两年,不得受用。这桩事情诸位要好好想想,为什么?关系自己这一生的成败,关系到你将来的前途,这个将来是来生后世,现报那是你的晚年,所以不能不留意。

世法、佛法最重要的是抓住纲领,最重要的是先要培养德行的根基。儒家朱夫子给我们提出了纲领,儒家的教学只有五句,也是二十个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二十个字,这是圣贤教育的总纲领,简单明了。学习的方法十五个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如果把这个之字去掉,十个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方法。落实在自己身上,「言忠信,行笃敬」。忠,我们看到这个字,这个字是会意,忠是要把心摆在当中,对一切人事物不能有偏心,偏就不中,斜就不中;行是日常生活行为,行为里头最重要的纲领是敬,诚诚恳恳,恭恭敬敬,敬人,敬业,敬事,敬天地鬼神,敬一切众生。

对事,「正其义,不谋其利」。义是道义,这个事情该做不该做,绝不计较利害得失,这事情该做的。该不该的标准是什么?是对社会的影响,给社会做一个好的形象、模范。今天哪些是正义,孝亲要做,尊师要做,伦理道德决定要维护。符合於伦理道德,不顾自己的利害得失,我要做。对人有个最高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教化世人,不过如是,就在这几句话里头。他的千经万论,不离这个宗旨,不离这个原则。佛法的教学,我们取法於近代的祖师大德,他是近代人,我们是近代人。你看看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你看这个世间教学,古圣先贤,孔老夫子的纲领,朱夫子还搞这么多,几十个字。印光大师八个字,把它全包括了。出世间法,「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也是八个字。印祖的心传十六个字。

我学佛五十年了,总结我五十年的心得我写二十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如是存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修身、处事待人接物,把菩提心落实。二十个字!落实到净业,我提修学的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你要是纲领抓不住,你学什么?日常生活起心动念,统统不违背纲领,你在菩提道上,你在圣贤道上。如果脱离这个纲领,你的麻烦就来了,你退转了,你堕落了,你又去搞三途六道去了。不离开纲领,那你是修金色焰,你修的是无比的殊胜美好,金色光明。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