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四六讲)  2003/11/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46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七段,西南方鲜少世界,苦集圣谛第三句:

【或名远慧。】

『远』是远离,『慧』是智慧,在集谛里头要这样的解释。这个「远」不能当做深远,深远的智慧那就好了,这是远离智慧,远离智慧就是愚痴,这个不能不知道。远离智慧,愚痴当家做主,那你的言行就造不善业,不善业招来苦报,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古大德秉承诸佛如来的教诲,诸佛如来教我们些什么?总结纲领就三句话。诸位同学要知道,真理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古今中外大圣大贤,说实在话,他们自行化他,你要是把它从纲领上来讲,几乎不可能超过二十个字,二十个字就是最长的了,这是真理。佛给我们讲的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就说尽了。

「性」是宇宙的本体,「相」就是唯心所现,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心现的,就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是根源。你彻底明白了,你就成佛了,我们就不称你凡夫,称你作佛,称你作如来。你不了解、不通达、不明白,叫你做凡夫。由此可知,佛菩萨是明白人,凡夫是个糊涂人。佛教我们第二个是「理事」,理事是唯识所变;性相是唯心所现,理事就是唯识所变。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相同?境界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人、有恶人,那是唯识所变。识还是自己,不是别人,识是什么?性起作用,就叫做识。第三教给我们「因果」。你知道因果,你的心就清净,这是佛门里面常说的,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是佛菩萨的生活,是高度智慧的生活,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随缘不攀缘;凡夫是攀缘,不知道随缘。普贤十愿里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愿都是讲随缘,随缘才能成就功德,那是智慧;攀缘是烦恼,攀缘是愚痴。攀缘是你心里头想「我要想怎么做怎么做」,这是攀缘。

现在的世间人真正是佛经上所讲的可怜悯者,可怜在哪里?要用我们一般的话来说,心里(现在人讲头脑里面)装的垃圾太多了,这些垃圾都是有毒的,都是伤害自性的,与性德完全相违背。伤害身体,伤害精神,使你不断的向下堕落,大幅度的堕落,自己完全不知道,以为自己天天做的都是好事。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我们细心观察,真正的原因就是不学,不好学。能不能怪他?不能怪他,上一代就没教他。佛菩萨实实在在慈悲,你看《无量寿经》上讲的,「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就是上一辈没教他,他沦落到这个样子不能怪他。我们读这句开示、这句经文,我们感触很深,一个是自己可怜,众生可怜,先人没有教导;第二个感触是童蒙养正的教育重要,教学要重视在童年,长大就不能教了。《三字经》上讲得好,「性相近,习相远」,这两句话是孔子说的,在《论语》里面。性本来是相近的,习惯那就远了。性是真实智慧,你要不教、不学,把真实智慧远离了,智慧的反面是无明、是愚痴。古人又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以后改,难!太难太难了。

所以,中国古时候,就连乡村里面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的人家都知道教小孩。在古时候,读书、识字的机会不多!妇女不认识字的太多太多了,我母亲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像我们这一代的上一代的人,父母读书的不多,尤其母亲,很可能都没有念过书,心地厚道,从小老人教的。什么是教育?教你怎么做人,所谓洒扫应对,人情世故他通达、他明了。日常生活当中累积的经验,过去社会教育是戏剧、歌舞、音乐,这有机会常常接近,里面的内容都是教育,使一般大众没有机会上学的、读书的,也能明理。这种现在讲的是文艺,文艺的演出都能够遵循孔夫子所说的原则,「思无邪」三个字;换句话说,艺术表演的内容是正知正见,决定不能有邪知邪见。用这个来教化这一个国家,教化天下,印象深刻,表演的方式!现在这些逐渐逐渐消失了。昆曲、京剧,遍及中国各个地方的戏剧,你仔细观察它的内容,教什么?教忠孝节义,教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教这个,给人有很深刻的印象。中国旧的小说也是演的这些。所以他们老一辈的人的教育从哪里得来的?从这些地方得来的,他再教他的儿女,教他的子弟,从小教。有机缘,从小上私塾读书,读圣贤书,他头脑清醒,不复杂。

现在的社会是个大染缸,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大概到十六、七岁,那时候交通闭塞,资讯没有,某个地方出了事情,距离我们不远,三、四十里,大概三、四天之后才知道,那边有人来说那儿出了什么事情。不像现在,现在全世界哪里出了一点事情,报纸、电视立刻就播出来。有没有好处?好处、不好处统统都有。好处是资讯发达,你立刻就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不好处是头脑里装的东西太多,太复杂了!这些东西不是智慧,这个要知道。智慧从哪里生的?智慧从清净心生的,心地愈清净,智慧愈增长。戒生定,定生慧,古今中外,无量劫来,这是不变的一个道理。我们接触的东西多,了解的东西多,这叫常识,你的常识很丰富,没有智慧。佛讲的是你很聪明,世智辩聪,跟智慧不相干,你还是常常会做错事情。智慧不会,智慧有决断的能力,因为他通达性相、理事、因果,这叫真智慧。对人对事对物,都能够做到恰到好处,能够做得叫人皆大欢喜,这是真实智慧。

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读到这个名号,我们感触很深,现在这个时代确实距离真实智慧,也就是距离「戒定慧」愈来愈远!戒定慧的反面是贪瞋痴,我们冷静观察现在社会,每个人(从小孩到老人)是不是贪瞋痴在增长?戒定慧没有了,佛家现在在经典上讲的「戒定慧」,文字而已,没有人去做。我们学院前两年的学习偏重在戒学,这是我们提倡,有没有效果?那还得看事实,研究讲解没有用处,要落实。古人所谓「讲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行得一寸,你真的是进了一步,你进了一寸;说得一丈有什么用处?你自己一分一厘进步都没有,等於零。从前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不能了生死,不能脱轮回。

我们知道这个事实,才晓得要真修。真修,聪明人、真有智慧的人,就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根本是心、是念头。《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根本修五个字,就在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五个字。《无量寿经》真的不可思议,果报是「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果报。这几个字是讲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包括一切诸佛的报土,我们讲一切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就是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样殊胜的果报,它有因,怎么修成的?因就是经题后面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学,持戒的人心清净;平等是定学,平等心里头就没有高下,没有起伏;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佛法僧三宝,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这个题里头的意思,三学、三宝具足。

我们有没有真的去学?这部《无量寿经》讲的什么东西?就是讲的「大乘无量寿庄严」,果德;「清净平等觉」,修德,修因证果。我们天天学习有没有真的学到?这很重要,不能不检点,不能不反省,我学到什么东西?我得到什么受用?我有没有进步?一年一年的看,非常明显。今年比去年有没有进步?没有进步,白修了。这个月跟上个月做个比较,有没有进步?我们凡夫能做到一个月跟一个月不一样,就很难得。如果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比较,一天一天比较,那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我们普通人能够做到一年比一年进步,一月比一月进步,就很了不起,你在这个世间真的没有白活。到月月不一样,佛经上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就真正得到,你证得了。

你的心理改变了,这个心一改变,古人常说「诚於中则形於外」,你的形相变了,我常讲相貌变了;你体质变了,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心清净,相貌清秀;心慈悲,相貌慈祥;清秀、慈祥,充满了智慧;身体干净、健康没有毛病。所以现在医学界,有很多医生也在讲心理健康,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健康的人,纵然得病,很容易治好;心理不健康的人,纵然没有病也像有病的样子。佛在经上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相貌是法,我们的身体是法,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法,这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教我们想佛,特别是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头教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就是想。

所以,经要熟读,为什么?你起心动念想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佛在经上所讲的道理、教训、境界,想这些,常常想就入佛的境界,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了。你要不肯认真学习,你天天想的是什么?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所以,你要不是忆佛念佛,你的心是轮回心,轮回心当然造轮回业。轮回业里面即使善业,说个老实话,你最高也不过是生忉利天而已,忉利天以上,你去不了!为什么去不了?你心不清净。忉利天以上的要清净心,心愈清净层次愈高。忉利天的标准是善、是福,你修善、修福,最高到忉利天,出不了三界。但是你要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天人有寿命,天福能享尽,享尽的时候,你阿赖耶里头的恶业种子遇到缘起现行必定堕落。我们在经上看到这个例子,色界天人、无色界天人,寿命到的时候堕三途、堕地狱,这就是古人所谓「爬得高,摔得重」。你要问为什么?佛在经典里面把这种理事讲得都很透彻,你去读经就明白了。

佛菩萨、善知识,他们起心动念不为自己,总是希望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回头,帮助别人提升灵性,这称为善知识。不能够远离智慧,智慧实在讲就是代表性德。能够接近性德,这条路是光明的,这是佛道,这是圣贤的大道;背离自性,恶道!儒家教学是顺著圣道走,但是方向是正确,没有达到究竟,要达到究竟,就走出轮回了;方向是正确的,目标很模糊。儒家讲成圣成贤,这个圣贤,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干净!儒家教人「择善固执」,固执是执著,他不善的不执著,善的他很执著,所以他不出轮回。最近我们从接近这些灵媒,听说孔老夫子在忉利天,细细读读《论语》,我们相信,天道!不是佛道。执著真的断掉了,分别淡薄了,才能超越六道,这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学习、去锻炼。

《华严》末后的修行,讲求的是历事炼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是事,在这些事相里头去炼,炼什么?炼清净平等觉。清净是不染,就是不执著;平等就是不分别,分别就不平等;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是智慧,无明就破了。修行,你说工作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会的,在日常生活当中生烦恼;会的,生清净平等觉。这是大乘的修学,在染而不染,在分别里面而不分别,在迷惑里头他不迷惑,做这个功夫,这是菩萨行。

最具体、最活泼的表现,中国历史上有位高僧,济颠和尚。真有这个人,不是假的,《高僧传》里头有,但是,不是市面上流通的《济公传》,不是那个,那是小说。《大藏经》里头,《济公传》好像有四卷,比一般高僧传记都来得丰富,确有其人,宋朝时候人。我们从表面上看,好像他每天也没有念经,也没有拜佛,跟世间一些人(我们讲信徒)一天到晚混在一块。他是真修行,他是什么?他真的不染,真的清净,那是修行功夫真到家才行!你一般还会被染著,那你就远离。所以,初学的人不行,初学的人是戒律很严,著重在事相上;济公这些好像都看不见,那不是不持戒,他持的是心戒,他那个戒律是《华严经》讲的「事事无碍」。无碍什么?无碍清净,无碍平等,无碍正觉。这个人不是六道的,六道不行!这个人至少是四圣法界。

而实际上我们细心观察,那是诸佛菩萨的示现,示现是个罗汉,实际上是法身菩萨,不是法身菩萨哪有那么自在!中国人,过去的中国人,不是现在的,现在这一代的中国人差劲,堕落了,退转了,过去的中国人没有不受圣贤教诲的。前面我讲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他知道孝顺父母,他知道尊师重道。虽然他没念过书,看到哪个人是做老师的,所谓三家村里面的秀才,教几个小朋友的,他从内心里面生的恭敬,恭敬心。这是表示什么?尊重知识,尊重智慧,这是我们佛门讲的善根。

所以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几千年来长治久安,虽然有改朝换代,时间很短,社会的动荡不大,幅度不大,这是我们在历史上能看到的。顶多几个主要的战场,遭受战争的灾难,一般农村里面一点影响都没有。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日本人侵略中国,战场几乎遍布沿海的各个省分,内陆里面打到湖北、贵州、广西,我们都在这一带流亡。但是农村里面还是非常安静,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是传统文化产生的作用。可是今天不一样,今天资讯的发达,交通便捷,把这个平静的环境破坏了,纯朴的人心破坏了。所以这些东西有利也有弊,细心想起来,弊多於利。

现在怎样挽救?挽救还是有方法。以前方老师常给我说,电视是很好的工具,它没有罪过,谁有罪过?主持节目的人有罪过,编导的人有罪过,他所编导出来的内容是负面的,不教人行善。方先生说,如果用这种工具,内容能够普遍的播讲或者是表演(方先生不反对表演),能够有正面的圣贤教诲,这是无量功德。可惜人不能朝这个方向做。今天主导权操在谁的手里?操在商人。商人要谋利,说是圣贤教诲收视率少,没有人看;杀盗淫妄,妖魔鬼怪,大家很欢喜,拼命在播。学佛的人心里明了,你得到的利益很少,并不多,你造的业可重了。佛法里面讲,杀人身命罪不大,断人慧命那个罪可就重了。你今天播出的内容是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好在怎么样?你不相信佛教,你不相信因果,你不怕!如果你要是认为佛说的是真的,经典讲的不假,那个麻烦就大了,恐怕你日夜都不能睡觉,你将来的果报不可思议。这是杀人慧命,你令一切众生违背了性德,远离了真实智慧,你要负责。

现在举世之人都知道社会不安定,都知道天灾人祸频繁,天天在报导!人心没有归依,没有安全感;换句话说,天天生活在恐怖之中,这个在佛法里面讲,就不是人道。时时刻刻生活在恐怖之中,这是哪一道?鬼道。佛讲三途,畜生是血途,畜生是互相残杀,弱肉强食。畜生之死多半是被强的吃掉,流血,所以叫血途,很少寿终正寝的,没有,都是被别的吃掉,互相吞噉。鬼道叫刀途,这是比喻,鬼胆小,鬼害怕,生活在恐怖当中,就好像有人拿刀想杀他,这是比喻。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人常常感觉到身心不安,就好像是鬼途,鬼道!地狱是火途。我听说昨天老修女到这儿来访问,她看到我们的「地狱变相图」,告诉我,基督教也有地狱变相图,她说可以合起来看。她看到这个,她就想到「有没有画个天堂」?我说有,现在正在画,极乐世界就是天堂,天堂跟地狱对照。你看她就有这个意思,让人看了之后自己去选择,你是选择天堂,你还是选择地狱!每一个画面都要详细说明,用文字说明。

由此可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所想的,一看她就想到。基督教虽然没有讲六道,至少它讲三道,它讲人道、讲天道、讲地狱道。她昨天也问,佛教为什么讲六道?问这个问题。我告诉她,六道不是佛讲的,是婆罗门教讲的,婆罗门教比佛教的历史长很多。佛教,中国人记载三千年历史,现在世界上一般外国人说的是二千五百多年。印度教(就是婆罗门教)它有一万多年历史,现在世界上人承认它至少有八千五百年历史,所以是世界上很老的宗教。他怎么会讲到六道?婆罗门教修禅定,禅定功深,他在禅定突破了空间维次,他亲眼见到的!他的定功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他误认为那就是宇宙的起源,所谓是冥谛,认为那是宇宙的起源,其实不是的。所以佛出现於世间,才把六道轮回之所以然说出来。六道的现象,他们知道得很清楚,很明了,他们说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第六句:

【或名留难。】

「难」字念去声,灾难的难。『留难』这个名称,顾名思义,「留」就是「难」,这个意思深,粗心大意你就很难体会。这是集谛的名字,是三界苦果的业因。留,对六道众生来说,很不容易放下。从深一层的观察上来说,「留难」就是十二因缘里面所说的「有」,留就有了。十二因缘里面讲现在的业因,「爱、取、有」;爱是迷惑,取是造业,有是阿赖耶识里面有了种子,种子来世遇到缘,果报就现前。佛告诉我们,辟支佛的修行就是把现前业因断掉,他就脱离轮回,他就出了三界。确实他比声闻聪明,声闻修四谛品,他修十二因缘,观十二因缘而觉悟,下手就在这三个字。所以,佛说这三个字断一个,轮回就没有了。

上根利智的人,他从「爱」这里断,爱是贪爱,这个爱字里头包括贪瞋痴慢,都在这个爱字的范围。瞋怎么样说?瞋是不爱,爱「不爱」!所以这个字意思非常之深广。能在这个上面放下了,放下当然难,无量劫来的习气,佛教导我们,首先要看得淡薄,从这里下手。第二种从「取」,从这里下手。不取,不取就不著,那也是办法。这是脱离六道,不能脱离十法界,能脱离六道。从取上断,就是不造业。从「有」上断,那不是凡夫能做到的。从有上断怎么说?阿赖耶识里头不落印象,你说这个多难!不离爱取,但是没有「有」。理上讲讲得通,事上讲没有人能做到。

那是什么人做到?再来人做到了,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像我们前面举济公活佛的例子,你就很明显的能够看到,他表演的好像有爱、有取,他没有「有」,这是再来人才能做到。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了,善财童子,你看他五十三参,五十三参那个形相里面,你能看到爱,你能看到取,没有「有」。这是最上乘的功夫,就是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完全打成一片,不落印象。心地里头真正干净,一尘不染,就像禅宗里面所说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是没有「有」「百花丛中过」,有爱、有取,「片叶不沾身」,没有「有」。阿赖耶里头不落种子,不落印象,没有种子,最高的。

菩萨应世,他来干什么的?他来帮助众生的,帮助众生你要接触众生,你不接触众生你怎么能帮得上忙?而且要跟众生和光同尘,这四摄法里头的「同事摄」,同事摄就是跟众生打成一片。他喜欢什么你也喜欢什么,他喜欢唱歌,你也喜欢跟他一起唱;他喜欢跳舞,你跟他一起跳;他喜欢吃喝玩乐,你也跟他一起,他就把你「我们是同志,我们是好朋友」。他走的是邪路,你走的是正路,先跟他同事,然后在同事里面让他觉悟,这是菩萨应化的手法,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善巧方便。终极的目的是帮助他回头,是让他觉悟,这是极高明的做法,不是普通凡夫。凡夫要照这样做,肯定堕落,那不是度众生了,被众生度跑掉了。所以这个境界里,自己没有真实的定慧,不可以。四摄法的「同事」是有条件的,你没有定慧,你不能够学这种修行方法。

所以,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出去参访了,要具足什么条件?这我们要晓得,具足戒定慧三学。那个定是很深的禅定,超过声闻、缘觉。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真正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时可以。你要没有到这个境界,同事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因为在那时候有个居士,他有个别墅在山上。他供养,供养不是送给我们,是希望我们到那边去住,等於说是个小精舍,环境也非常好。我把这个事情报告老师,老师摇头,他说你还不够资格。「很多人一出家就闭关,就住茅蓬」。他笑笑:他们可以,你不可以。然后就跟我说出闭关、住山、参学要具备哪些条件。

闭关、住山,那是已经开悟了。老师说:你是不是开悟了?是不是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就要弘法利生,弘法利生缘没有成熟,这时候闭关、住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待弘法机缘成熟。他说是这个意思,不是普通人。我们才明了。没有开悟之前,你定成就了,也有一点慧,这个时候你要寻师访友,中国古时候佛门里面讲的行脚,行脚就是参学,寻师访道,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行脚,就是参访,让自己的定慧达到究竟圆满,目的在此地。我们这一听,那当然都不合格,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跟著老师学习,不要再胡思乱想了,明白了。一些人出家没有多久就闭关,去住山了,真叫胡造谣言,三年出关,什么也没有学到,还是烦恼习气一大堆。这个事,老师要不开导我们,我们不知道,没有人跟我们讲。

所以,你的「爱取有」不断,你是凡夫,你哪里能出得了三界?我们今天读到这个名词,晓得应该怎样学习,怎样用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不可以过分的执著,最好妄想分别执著要淡几分,愈淡愈好。现在人讲印象深刻,印象深刻不好,印象深刻就是阿赖耶识这个种子特别强,特别强什么?它先受报。所以,我们对於世缘的印象愈淡薄愈好,对於佛缘愈浓厚愈好。为什么教你到念佛堂去念佛?没有别的,加强佛种子而已!世缘要不冷淡,到临命终时,它会牵著你,会障碍你,你走不了,这是我们一般讲,你放不下!平常就冷淡,临终的时候很容易放下,就这么个道理。

留就是灾难,这就是三界六道里面的苦果之因,留不得!愈淡薄愈好。淡薄,人不就变成无情了吗?这个事在两难,这要智慧,如果没有智慧,你就变成冷酷无情,那也错了。为什么错?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你走偏了。热情是妄想分别执著,无情也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样修学你就学错了,你就学偏差了。真实智慧,佛法当中常说,「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世间人情执很深、很重,佛菩萨示现情执跟世间人一样,没有分别。世间人会想佛菩萨对我真好,真爱护我,佛菩萨是不是真的?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世间人看到佛菩萨跟我们没有两样,而实际上佛菩萨用的是智,世间人用的是情。

智是什么?智是真情,永恒不变。智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智里头没有控制,没有占有,那个爱、那个情是真的。所以佛法不用爱、不用情,用什么?用慈悲,慈悲就是爱,慈悲就是情,它是真的,永恒不变,大公无私。世间人的情跟爱,他迷,他里头有迷、有执著,他要占有,他要控制,好像自己不占有、不控制,就不叫爱、不叫情,这都错误。所以,佛菩萨对待一切众生真情、真爱,没有控制,没有自私,没有占有。而且「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能够随著你的变化,决不执著,你就是错误了,佛菩萨也随你;你堕阿鼻地狱,佛菩萨也随你。佛菩萨为什么不救他一把?佛菩萨的智慧,佛菩萨的神通,我们没有办法想像。他造作的业绝非偶然,会跟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关系连在一起,佛菩萨知道,这个业到哪里消?到地狱去消。

所以,佛菩萨眼睛当中众生堕地狱,并不是个坏事情,去干什么?消业障,不在那里头业障消不掉。业障消掉之后佛菩萨就来了,这时候来教他,他能信、他能解,他能够欢喜接受,依教奉行;凡是接触佛法半信半疑、半知半解,不能依教奉行,都是生生世世业障习气牵连,我们凡夫不知道,佛菩萨清楚。所以众生做善,佛菩萨欢喜,造恶,佛菩萨也点头,也不反对。我们看了很难理解,你真正契入境界,你就明了,佛菩萨做得对。佛菩萨不生烦恼,佛菩萨没有执著,佛菩萨没有控制,佛菩萨没有占有,佛菩萨没有说一定要怎样怎样,没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个功德成就自己的功德,决定不会受外界影响,十法界依正庄严影响不了佛菩萨,佛菩萨常住清净平等觉。

我们要学佛,上乘就要学这个本事,这个本事不是一天学来的。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已经在学了。这一生,缘,缘遇到真善知识,遇到真正的同参道友,真正在这一生当中又契入境界了。这个境界,一般讲的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无障碍的境界,哪里是一生一世能学得到的!不过我们要知道,你既然是有缘遇到《华严经》,说老实话,过去生中必定学过。如果过去生中没有学过,你这一生遇不到《华严》,遇到《华严》也不会生欢喜心。这里讲《华严经》,你听到了,你绝对不会动个念头「我去听一下,听几分钟」,没有这个念头。顶多点点头,笑一笑,「不错」,走过去了,你过去生中没有这个缘。如果过去生中有这个缘,一听说讲这个经你就生欢喜心,「我去听听」,就进来了。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

连美国的凯西都懂得这个道理,人,没有一生突发的事情,没有这一生当中有个偶然的事情,没有。他相信因果报应,知道一个人一生、生生世世都受前世的影响,这一世又影响到来世。身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他讲得很好,灵性生生世世都在学习,这个话讲得很对,生生世世都在学习,遇到善缘他就往上升,就提升;遇到恶缘,就往下堕落。所以成就之难就难在什么?进得少,退得多,进进退退。如果到不退,那就容易了。

我们学佛,每个同学,给你讲真话,过去无量劫来都在学,生生世世都在学,为什么没有成就?就是没有拿到不退,这就很苦恼,所以进进退退是无量劫。什么时候修到自己不退了,最低的一个位次,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你得到什么?位不退。从这个时候开始,你节节高升。不管你能不能遇到佛菩萨,能不能遇到圣教,只要你证得位不退,佛在经上讲,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你肯定证阿罗汉果。遇到佛法,闻到佛法,叫声闻,你成阿罗汉;遇不到佛法,独觉,能成辟支佛。这时候虽然你没有离开六道,你决定不堕三恶道,你只在天上人间修行。你会向上提升,不会向下堕落。但是升降也有的,升是天上,降是人间,不会降到三恶道。

我们现在降的时候很麻烦,降到地狱,会降到阿鼻地狱,麻烦在这里,阿鼻地狱的时间是无量劫,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有没有把握在这一生当中拿到须陀洹的果位,这样就好了。大乘菩萨拿到初信位的果位,十信位,十信、十住、十回向,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果位的条件是什么?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难!不容易。我们无量劫来都没有做到,这八十八品见惑断不了。见惑是什么?错误的看法,对宇宙,对人生。用佛法这六个字来说,对性相、对事理、对因果,我们统统看错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对人、对事、对物也看错了,所以你拿不到这个位次。

我在讲席里头也常常说这桩事情,我把它比喻做学校,佛教是个学校。十信位是幼稚园,十住是小学,十行是中学、初中,十回向是高中,十地是大学,等觉是研究所,我这样说法大家好懂。我们搞了无量劫,搞到现在怎么样?连幼稚园都没上,都是在幼稚园门口转来转去,没进去。进去就好办了,你今年小班,明年中班,后年大班,就毕业了,毕业就上小学。你的学程就能够预算,多少年你就毕业了,你就拿到博士学位。没上学,你就不能谈,你到何年何月才拿到?你还没有上学!

我们生生世世学佛,连幼稚园小小班都没有进去,都在外头转。为什么?八十八品见惑没断。天天在研究教理,八十八品也能说得出来,但是没有做到。佛法教学把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这就好讲、好教。五大类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见惑。这五大类展开是八十八,分配在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没有下功夫,我们能信、能解,不能行,这又有什么用?这条道路是难行道,像读书一样,一年级一年级慢慢往上升,时间好长好长,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

所以,佛法里头还有个特别法门,那就是走捷径,走小路,不要这么麻烦,这就是净土法门。这真的是捷径,一生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你不往生则已,一往生到极乐世界,你的果报、你的成就等於七地菩萨,所以没人相信。谁不相信?菩萨们不相信,阿罗汉不相信,辟支佛不相信。这个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是真正不思议法门。但是往生有条件,不是那么简单的!今天学净土宗的,很多传净土教的,误导了众生,这非常可惜。误导是什么?你没有讲清楚。我们只要具足三资粮三个条件,念佛就能往生。三资粮信愿行,都以为我相信了,我真的愿了,我天天念阿弥陀佛,行了。最后还是不能往生,误导了。

信,什么叫做信?愿,什么叫做愿?有略说,有细说。对於我们这些凡夫要细说,细说至少《无量寿经》要讲透彻,要讲明白。真的相信,真的理解,解之后要修!愿是什么?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你看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就说得很清楚。要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变成我自己的本愿,跟阿弥陀佛心相同,愿相同,这才能去得了。天天念四十八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不是我的四十八愿,我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不相应,你去不了。行,就更细了,《无量寿经》上教导你的,你有没有做到?你没有做到,你没有行!你怎么能往生?

念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一句阿弥陀佛包罗万象,这个名号是性德的名字,你要懂得他的意思。这个名号要是直接翻成中国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这个意思连起来是「无量觉」,你觉了没有?念这一句名号是提醒自己,我要觉而不迷。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念念觉而不迷。既然觉而不迷,一定是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就具足觉正净;具足觉正净,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净,平等是正,后面觉,这觉正净,觉正净是三宝,是佛法僧三宝。我们常常讲,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三宝,是三学,是戒定慧三学。那是行门!你做到没有?

从哪里做起?佛真慈悲,序分里面就把行门的纲领说出来了,「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做了没有?这是总纲领。细说的,就是经里头每一品都有,这四十八品,品品都有,我们没有去做,就没有行!你怎么能往生?佛真慈悲,在一切经论里头讲到行,他都讲「身口意」,而在《无量寿经》里面,他讲「口身意」。为什么?口业最容易犯。把这个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就是《坛经》上六祖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我们凡夫真的,最大的毛病,最普遍的毛病,就是喜欢批评人,喜欢说人的过失,这个罪过很大很大,果报在拔舌地狱。

为什么?说别人过,别人听了他会传,传的时候他不是忠实的传,他会加油加醋,所以愈传愈讹。你说这人是小过失,别人传出去就是大过失,你要负责任,你要背因果。常常批评人一些闲事,自己没有肚量,不能包容,没有慈悲心。儒家教人,这是最原始的,中国老祖宗教人,尧舜禹汤那时候教我们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们希望别人批评我们吗?我们不希望别人批评我们,我们就不能批评别人,尤其我们不希望别人在我背后批评我,我就不能在背后批评别人。世出世间圣贤都把这个做为第一堂课,有没有想到?所以对人,要常常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自己有能力、有才华,别人不见得跟你一样。你能做的事情,别人未必能做得到,要常常为别人著想,这叫大慈大悲。只想自己不想别人,没有慈悲心。我工作能力很强,我也希望他跟我一样,他做不到,那你就是给人为难。给人为难,你就给人痛苦,你的慈悲心失掉了。

所以,起心动念要多替别人著想。尤其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要常常能想到,现在社会不安全,要常常能够为社会安全著想。凡是会引起纠纷,会引起矛盾,会引起社会不安全,这个话不能说,这个事不能做,这个念头不能生。我们虽然是个平民百姓,我们对社会就有贡献,对社会就做了一桩好事情。这种好事情一般人不知道,真是好事情,不会给社会带来麻烦,不会给团体造成纠纷;你在家里,家和,你在团体,团体和睦。为家庭、为团体做个好榜样,这个人叫菩萨,这个人叫真正修行人。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提倡两句话,「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有没有想到,我们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给别人做好样子(范就是好样子)?如果这些行为不能做为大众的好样子,我们就要改,我们就不能做。喜欢说是非,喜欢批评人,这是众生的劣根性,这个劣根性要知道人人都有,我自己也有。年轻的时候自己不知道,犯得非常严重,所以我读《了凡四训》,我感受就很深。了凡先生那些毛病习气我统统具足,有过之而无不及,读了之后才知道错了。认真反省改过,再也不敢批评人,也不敢说人。

我学佛半个世纪了,毁谤我的人很多,造谣生事的人很多,甚至於陷害的。我心里明白,大概我过去生中没有接触到圣贤教诲,我就是这样对待别人的。今天他们这样对待我,这是报复,一报还一报,现在我明白了,我统统接受,欢喜接受,没有一丝毫怨恨,也没有一念报复。这个帐消了,一笔一笔都勾消了,心里很舒畅、很自在、很快乐。他对我毁谤,我对他赞叹,我们帐了了,将来再见面好朋友了,就不是冤家对头了。所以,我们遇到这些挫折,要知道,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如果没有这些业报,将来我们的果报到哪里消?到三途恶道里头消。现前的果报,正是佛法里面常讲,重罪轻报!我们就不要在三途恶道去受报,现在就受报了。所以,你一定要欢喜受报,你一定要感恩,真正的感恩,这一点都不假。

有些人不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受很大的委曲,为什么还不跟他计较,为什么要受委曲?他不懂这个道理,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懂三世因果的道理就明了了,心地坦然接受。我在这半个世纪,我学佛五十二年,这半个世纪,跟我时间久的人你能看到。看到什么?看到我业障消了,智慧增长,最明显的看到年年不一样。最明显的,你听我讲经,我讲经最近二十年差不多都留了有录音带、录相带。你把它听听,比较比较看看,你就发现了,我现在讲的跟去年讲的不一样,去年讲的跟前年讲的不一样。

如果十年十年比,那个差别太大太大了。这什么原因?许许多多人替我消灾。替我消灾不是说你们念经给我回向,灾就消掉了,不是,那个我也很感谢你,你有这一番好心,消不掉。真正消灾是什么?是受到这些挫折、麻烦,我能够接受,心平气和,这才真的消灾。不但没有报复,没有怨言,我欢喜赞叹,所以我写的是「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灾才能消掉!你要不感恩,灾消不掉。受人家的侮辱、毁谤,有一点点怨恨心,灾消不掉。我在这一方面真的是很清净了,不留痕迹了,「留难」,不留难!灾消,福慧就增长,因为它是障碍福慧的。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