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六三讲)  2005/2/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63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偈颂第八首。

这首偈是讲怎样教我们学习契入唯识观。前两堂我们参考惠能大师的两首偈,这两首偈是答覆智通法师的,这八句我们讲了三句,今天我们继续看第四句。第四句是「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是成就,作就是所作,换句话说,这个注解里面讲的是「应所成办,唤为所作智」,这是成所作智。慧海禅师给我们解释「能令诸根随事应用,悉入正受,无二相者,即是成所作智」。这个说法说得很好,但是不容易懂,怎么不容易懂?悉入正受,无二相故,这两句不好懂,不是凡夫境界,这是诸佛的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

什么叫正受?受是受用,正受又名正定,那我就说正定,诸位就知道了。无二相,无二相是平等的,起心动念就落二、三。无二相。你看看这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真的是无二相。这我在前面用金跟金器做比喻,这个比喻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常常用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从相上去看几千种、几万种,每个样品都不相同,你从相上去看森罗万象;可是你从它的质去看,它的本质去看全是黄金,无二相。几千种、几万种什么东西?金器,这句话说得一点都不错,无二相。什么时候我们能把十法界依正庄严看到了,心现!心现就是法界性,法界森罗万象,法界性。见了性之后,这个森罗万象是什么?法性或者说法身;法身是什么?法性身,当中省了一个字,法性身。就好像我们看许许多多的金器,千千万万种,美不胜收,金器。那是真正觉悟的人他们的人生宇宙观,人生宇宙不二,大乘教里面讲「入不二法门」,那就是成所作。

在我们凡夫这前五识也成所作,成就我们所作的什么?成就我们在六道轮回造业。诸位要晓得造业,眼耳鼻舌身是造业的工具,谁造业?它造业,它为什么造业?因为它听从第六识、第七识,听从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这两个识在后头指挥它。它本身没有善恶,它是办事的,听命办事。所以如果说你这两个识转过来,是平等性来指挥它,是妙观察来指挥它,那它的成所作就是慧海禅师所讲的悉入正受。

我们今天的受是什么?我们没有正受,佛在经上讲六道众生的受有五种受,苦乐忧喜舍,我们是五受。苦乐忧喜舍统统没有了是正受,正受是平等的,就是清净平等,我们没有。我们心有忧喜,身有苦乐,忧多、苦多,喜乐很少,今天有几个人真正有喜乐?所以佛很感叹的说「三界统苦」。要把你说穿了、说明白了,你就觉悟。欲界八苦交煎,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八苦之外有坏苦、有行苦,三界统苦。正受里面没有苦也没有乐,苦乐都没有,才叫真正的乐。所以极乐世界那个乐不是苦乐的乐,是苦乐两边都没有,极乐;苦乐是相对的,不是真的。

所以成所作在圣在凡都有,在圣成所作的是正受,在凡成所作的是造业。这个业里面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善业就现三善道的果报,恶业就现三途果报。六道怎么来的?自作自受。诸位要晓得,清净心里头没有六道,不但没有六道也没有十法界,所以法界本来是一真。我们佛法里面讲法界,科学家讲不同维次空间,不同维次就是法界。宇宙之间有没有不同维次空间存在?科学家跟我们说有,真的是有。就好像佛经讲的十法界,真有,我们没有能力突破,有能力突破那我们的宇宙人生观马上就改变了。

但是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不同维次空间从哪里来的?在佛经上讲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佛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从心想生」,心想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换句话说,你只要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个幻相它就现前。不但现前它起作用,让你局限在一个法界,在一个空间层次,你没有办法进入另外一个空间层次。但是也有一些人他有能力突破,哪一种人?修定的人。为什么他能突破?修定的人他能把心想控制住,他能让心不想,也就是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把它控制住。他控制一小时,这一小时他就能突破,他突破多少个维次空间?那看他这个定力的功夫浅深大小。他功夫浅他突破的层面就小,他功夫深他突破的层面就大。

譬如说空间这个维次,科学家他是用数学的方法来推算,在理论上讲是无有穷尽。佛在经上也是这么说,法界是没有止境的。十法界那个十不是数字,十是代表无尽,十代表圆满,表这个意思。这数字从一到十,这是一个圆满的阶段,所以十是代表圆满,我们讲十法界。那十法界,每个法界又有十法界,就一百法界;一百法界,每个法界又有十法界,就一千个法界;一千个法界里头,每个法界又有十法界,重重无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是你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所以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控制住,这个界限就突破。

最容易突破的,不要很深的定,突破的是怎么样?饿鬼法界。人要跟鬼沟通打交道是很容易的事情,很小的一点定功。我初学佛的时候,我们有三个很好同参道友,都是同年,三个人同年,三个人命运都差不多。说实在话,他们两个福报比我大一点,我还不如他们。我们其中这两位同学他们都去学密,那时候在台湾跟屈文六先生,这是个密宗的上师屈映光,在大溪学密。明演法师他非常认真,很用功,他学密一开头在三个月的时间(一百天),要磕十万大头,大拜,密宗的大拜十万拜。大概每天要拜一千拜,一百天,一百天十万拜,十万拜之后人心定了。你每天去磕大头,这是佛门修行一种方法。佛门无论什么方法,诸位要知道都是修定,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让你学三密相应。口念佛,心想佛,身再拜佛,一开头用这个功,十万拜。

他学了半年之后他来看我,我那个时候都是在讲经,在学讲经。他说他能够看到鬼也不害怕。他说每天大概在下午五点钟以后,这个街上人鬼杂居,这个街上就有鬼出来了。我们下午五点钟就是鬼的早晨,他说到九点、十点钟之后满街都是的,晚上九点、十点鬼全都出来了,到早晨天快亮的时候慢慢就没有了。他说鬼跟人没有两样,人看不见鬼,鬼也看不见人。他修这是,他本来是想学神通的,我就笑话他,我说你神没有通,鬼通了。鬼通了没好处,因为他来看我的时候人好像什么?虚肿,因为脸上有阴气,脸上是灰灰的没有光彩,这就是什么?跟鬼交往太密切。

他是出家人,没有结过婚的,人非常正直、很规矩,我的老同学、老朋友,我对他很了解。他跟我说:他自从见了鬼之后,遇到一个女鬼,前世的太太碰到了。我说那你怎么办?他说我在房间里给她供一个牌位。人鬼杂居,所以他这个脸色不好看。当时我把这个事情就向老师报告,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听听叹一口气,各有因缘,跟我说这句话,各有因缘。我本来想劝他到台中,我们一同跟老师来学经教。他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他说学经教很难!你现在讲经说法给人听,几个人相信?这是真的。他说我学密主要是想学神通,现在人他不相信,我现一点神通,他就相信了。他是这么个念头想走学密、想学神通,四十五岁那一年他过世了。

我们三个人同年,命运都过不了四十五岁,所以那一年二月第一个走了,法融走了;五月明演,就是常常跟鬼打交道的,他走了。七月我生病,我就想这一关过不去,所以我生病的时候我就念佛求生净土,我也不找医生也不看病、也不吃药。每天有几个同学帮助我,给我煮一点稀饭,吃一点酱菜,油都不能吃。我有一个观念,你寿命到了,这不是普通病,医生能医病不能医命。所以我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个月,这个身体慢慢就恢复,好起来了,这一关度过。我没有求寿命,这是自自然然度过的。我知道,这许多人告诉我,我前世没有修福,没有修财布施也没有修无畏布施,所以没有寿命也没有财富;有一点小聪明,所以能够明理。

这是说明什么?说明突破空间维次,人跟鬼这个维次大概是很贴近、很接近,所以很容易突破。我们在古人笔记小说里面看得很多,讲鬼故事最多的《聊斋志异》,这很多人都喜欢看。《子不语》,甚至於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都讲得很多,那不是寓言,确确实实的事情。所以稍稍有点定功就能突破,你能看到另一个不同空间维次众生他们生活状况。再深一点定你能看到欲界天,再深的定功你能看到色界天。所以这色界、无色界,那真的是很深的定功不是普通定功。如果能够看到声闻、缘觉、菩萨,那就是《楞严经》里面讲的「九次第定」。我们知道世间,佛经里面讲定,四禅八定,这在六道里头,第九定超越六道。超越六道你才能见到阿罗汉,见到辟支佛,见到菩萨,那个定功就深。这是说明佛家讲的法界,科学家讲的不同空间维次,它真有,从心想生。所以只要你心不想了,那个界限就没有了、就突破了。

这样子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大乘经教里面讲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住一真法界。什么叫一真法界?空间维次没有了叫一真,为什么没有?他不想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所以空间维次没有,十法界没有,六道也没有,这就变成一法界,无量无边法界就变成一法界。所以这一法界佛用一个术语来形容它,叫一真法界。这个一法界是真的,因为这里头没有夹杂分别执著,粗重的妄想没有,没有夹杂。可是这个法界还能现前,那是什么?佛经里面讲的,等觉菩萨需要断的叫生相无明,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那起心动念是什么?就是把真如本性变成阿赖耶,变出阿赖耶的见分跟相分,就是生相无明。那就是说这个宇宙之间这些现象从哪来的?唯心所现。那心为什么会现?就说这个道理,这就讲生相无明。

这个无明要是断掉了,就是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都没有了,所有一切相都没有。都没有了是什么个境界?佛在经上讲常寂光,一片光明,这里面什么都没有。所以净土里面讲常寂光净土,那是如来果地上真正的境界。等觉菩萨住实报庄严土,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尽了,那现的是常寂光,一片光明,这佛经里头常讲「大光明藏」

可是菩萨证到这种地位就成佛了,究竟圆满成佛了,他那个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他不断。有没有能力断?有能力,对他来讲轻而易举,但是他不断,这叫慈悲。为什么不断?他要断了之后就不能度众生;他要不断,这一真法界、十法界里头许许多多迷惑颠倒的众生还没觉悟,他不断,这个相在,就是我们今天像科学家讲的,这种不同维次空间存在,各个不同维次空间他都有能力去观光旅游。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无条件的来协助这些众生,慈悲到极处,这叫倒驾慈航,佛家还有个名词叫「留惑润生」。那惑就是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不断,我要留住。我要留住怎么样?我才有机会来帮助大家。这个话是不太好懂。我过去讲经曾经做个比喻,我比喻什么?像我们念书,我们念博士班,我们的考试论文通过,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毕业了,就离开学校,就走了。可是这个博士很慈悲,他确实有能力拿这个学位就离开学校,但是他考试总是要让它一科不及格,为什么?他慈悲,他说我留级,我留级不离开这个班,我帮助班上那些同修,这真是慈悲。

诸佛菩萨在世间就是这样的情形,他如果真的把最后一品无明断掉,他就不在了,我们怎么样也见不到。永嘉大师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明明有六趣」,他留了一点最后生相无明,他就是留在梦中,度梦中众生,作梦中佛事。对他来讲他一点都没有妨碍,为什么?他对於这个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绝不迷惑,所以在十法界、无量法界里面他得大自在。他跟究竟圆满果地上的如来住常寂光并没有两样,这个境界不可思议。《华严经》上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一真法界如是,常寂光如是,十法界亦如是,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叫究竟圆满,这个时候才真正叫正受。

我们现在的麻烦自己总要晓得,晓得就是觉悟了,觉悟之后最重要的是起修,我怎样把我的错误修正,这叫起修。所以众生最难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为自己没有错误,於是错误永远不断,永远没有办法修正过来,这个过失就大;如果你晓得你自己过失在哪里,你会修正。我们在讲席里面,实在讲讲得太多太多,我是平常就我们现前应该从哪里下手,我跟大家讲十六个字,这是一切众生普遍犯的错误。自私自利,真心、清净心里面没有自私自利,所以自私自利是错了。我知道错了,这真的觉悟,觉悟之后就要起修,起修怎么样?我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要把自私放下,把自利放下,这就教你用功,悟后起修。

那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为什么?正法是救度众生的,正法是帮助众生觉悟的,这在佛法里面讲「续佛慧命」。续佛慧命是自己真干,有解有行,这个觉悟是解,真正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这是行,解行相应。我们在做这个工作,做给别人看,做给别人看是利他、化他;自己这样做是自度,自度度他。自度度他是一桩事情,不是分做两桩,你要度他先自度,自度就是度他,你不能自度是决定不能度他。你说我去度他,自己不要自度,没有这个道理,决定不可能。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你们看看哪一个不是自度度他!都是从自己本身做起,连儒家教学都是。

你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度,自己要修正自己的心行,心是念头,念头错了,想错了、看错了,要修正过来;在行为上我讲错了,我做错了,也要修正过来。过失不怕,怕的是你不修正。现在人有很多爱面子,不肯认错,这是最大的错误,这个业很重很重,不承认过错。如果这个人是觉悟的人,这个人是圣人、是贤人,他勇於认错,勇於改过,那就对了。中国谚语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能承认过失,他能够勇於改过,这个人就是圣人、就是贤人。

我们看,爱面子,死不承认自己过失,绝对不改自己的毛病,这是凡夫。这我们很清楚他的前途是往下坠落,他不是往上提升。只有知过改过,这个人的灵性是向上提升的,不是往下坠落的。读圣贤书没有别的,圣贤书里头常常指出我们自己的过失在哪里。我们平常没有人指责我们,我们读圣贤书就知道了。你看读《十善业道》,杀生是错误的,杀生的念头是邪念,知道念头错误的就要改。要爱众生,要慈悲一切,我们念头没有毛病!看到一切众生有苦有难,尽心尽力帮助他,不附带任何条件。帮助他,将来要叫他回报,那这等於生意买卖一样,这是附带条件的,虽然有好处,不是尽善尽美,尽善尽美是没有条件的。

佛告诉我们,没有条件的,功德无量无边,有条件的是属於福报,福报是有限的。福德有限,功德无量无边,功德跟福德差别就在此地。希求回报是福德,不希求回报是功德;不希求回报与自性相应,所以叫功德,希求回报与自性不相应,所以它是福报。福报不能出三界,不能超越六道,因为什么?福报一定在六道里头享,三善道里头享,恶报一定在三恶道受。所以我常讲三善道是消你的福报,三恶道是消你的恶业,对修行人来讲都是好事。你这个东西要消掉,你要不消掉,你出不了六道。可是有一种方法不消也能出六道,那是什么方法?我舍掉不要了,行,不要了就可以出去;你还想要,出不去。这叫放下,真的放下。所以放下是正受,不放下叫苦乐忧喜舍。诸位要细细去想,你才能把这些事实真相真的搞明白,搞明白就是看破。看破之后没有不放下的,凡是没有放下都是没有看破。虽然一般讲看破,看得不究竟、不彻底,放下是放下了,天天都在放下,放得不究竟,放得不彻底,放得还是不干不净,所以你的果报也是拖泥带水,也不干脆。真的,什么样的因感什么样的果,丝毫不爽。

我们再看这个注解里面,《三藏法数》里头有一条,这一条注得比较清楚,它的文字多一点。「成所作智,谓如来为欲利乐诸众生,故普於十方世界,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引诸众生,令入圣道,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是名成所作智」。这前面它讲的如来,什么人是如来?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叫如来。所以在《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就称如来,初住以上一直到等觉、到妙觉,四十二个位次都称如来。《金刚经》上有对「如来」两个字的解释,「如来者,诸法如义」,讲得太好!如来这两个字的意思,用我们容易懂的话,妄想分别执著彻底放下了,这就是如来。这从因上讲,彻底放下了;果上讲,十法界、六道都没有了,生相无明没破,唯心所现的境界在,但是境界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完全与性德相应。

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性德自然流露,成所作智,转八识成四智,这是一真法界。你看看这个时候是为欲利乐诸众生,这个众生是十法界众生。话是这么说的,为欲利乐,他是不是真的有欲有利乐?没有。如果真的还想我要去度化众生,他是凡夫,为什么?他分别执著没断,那他怎么样利乐众生?他利乐众生就跟江本胜博士水实验一样,你以一个善的意念,它回应就是很美的东西,这个结晶;你不善的念头,回应的时候它就不善的。他没有起心动念,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众生以善心感,他就用佛菩萨应;众生用恶心感,那就妖魔鬼怪应。这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是一句话讲清楚、讲明白了,从心想生。所以诸佛菩萨教给我们想善的,言善、行善,你就不断向善这一条路提升,不要想恶。恶的你也把它想成善。现在时间到了,下个钟点我跟诸位讲怎么样把恶的也想成善。想的是真善不是假善,那我们走的是一条善路,光明大道。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来研究怎么样转境界。尤其是逆缘、恶境,处在这个境界里面,你要不会转,肯定是怨天尤人。总会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没有什么过失,为什么有这种遭遇?怨天尤人。老天没有眼睛,世间没有善恶,会起这个恶念!这念头对自己伤害最大,一般人不知道,总是把一切过失都推给别人,这是最大的过失,没有比这个过失更重。圣人教我们「反求诸己」,所以行有不得要懂得反求诸己,要做内省的功夫。错在哪里?错决定不在外面,错在自己。

我们一生心善、言善、行善,还有许许多多的逆境、恶缘,遇到人家无缘无故的造谣生事,毁谤、伤害、侮辱,甚至於陷害。这些过失到底是在自己还是在别人?你自己怎么想我没有错,你想不出你的错误。你有没有想到你还有前世?还有过去生?佛给我们讲「因果通三世」,我这一生当中不错遇到圣贤教诲,天天反省检点、改过自新,可是你要晓得没遇到圣贤教诲之前有没有造罪业?有!我自己本身就是个例子,我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才明白、才知道真正自己错了。二十六岁以前,造了很多罪业,最重的杀生、毁谤圣贤,自以为是,业造得重。

小时候抗战期间,我父亲喜欢打猎,早晨天一亮,我们常常弟兄两个就跟著我父亲去打猎,天天都有野物带回来。所以抗战期间生活很苦,我们过得不错!野物、鸟兽几乎天天都有。我三年失学没有念书,就造三年业,念书上学了,住在学校里,这就不去打猎了。所以我父亲四十五岁过世,他过世那个情况是非常非常不好,当时我们茫然无知,到以后学佛读《地藏经》,原来《地藏经》上写得清清楚楚。我父亲生病是发疯、疯狂,就是现在讲神经分裂症,非常严重,他看到山就往山上跑,力气奇大,看到水就往水里面钻。这到以后我们读经就晓得了,那是什么?杀生的果报,上山打野兽,下水抓鱼。我父亲临走表演的那些,让我亲自看到,以后看到《地藏菩萨本愿经》,完全相应,一点都不错,我才晓得这个果报之可怕。为什么?我将来恐怕也是这样走法。这个果报肯定是在地狱,地狱出来之后,要变畜生要还债,你吃它半斤,你要还它八两。

佛在诸经,我们一共查到了二十五部经论都讲到地狱,比《地藏经》上讲得详细,比道教的《玉历宝钞》讲得是更详细,业因果报。现在我们把世尊讲地狱这些经论,我们把它抄在一起单独流通。古人讲别行流通,会集在一起我们起了个名字,《诸经佛说地狱集要》。这经我们在台湾做版来印行流通,应该差不多快要完成了,我相信再一、二个月当中诸位都能看到。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境界现前,我们懂得怎么转,人家来毁谤我、来侮辱我、来陷害我,我都感恩,没有一丝毫怨恨,绝对没有报复的念头,感恩。感什么恩?替我消业障。我过去、今生没有学佛之前业障很重,替我消业障,业障消除,我智慧就增长。所以你只要能够一转,你的怨恨就没有了,不怨天、不尤人。他之所以这种态度对我,我应该接受,欢欢喜喜接受,业障消除,逆来顺受,用感恩的心来顺受。

我离开美国、离开台湾写了六句话,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离开新加坡也写了一副对联,「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下联是「处顺境,遇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顺境没有贪痴,决没有贪爱,决没有留恋,逆境里头决定没有瞋恚,贪瞋痴!贪瞋痴是根本烦恼,是六道的根源,你能把贪瞋痴断掉,六道就没有了。所以顺逆境界我们要会转,那就是把贪瞋痴磨掉;你要是没有境界,这个贪瞋痴三毒烦恼你从什么地方断?你怎么个断法?一定要有境界来磨炼。你看看《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清凉大师注解的「历事炼心」。我们今天要经历这些境界,这是事,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们要经历,在这里头把我们的贪瞋痴慢这个烦恼断掉,在这里头磨炼,把它磨断掉。

前几天,我在《六祖坛经》节录了几条,特别提供大家做参考,禅宗的,教外别传,你看六祖惠能大师怎么讲?他说得好!他讲《坛经》的宗旨,最重要的宗旨,这是解门,我们讲看破。要知道「一切万法皆从自性生」,自性就是自心,就是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佛法的宗旨。六祖这几句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证实佛祖所说的,完全相应。修行重要下手处要依法修行,修须自修,行要实行,实实在在去真干。其所修行的是什么?先除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到贪瞋痴,十恶。你看看这不是《十善业道经》吗?十恶除掉了就是十善。宗门教外别传修行从哪里做起?十善业,从这里下手。十恶除掉之后再去除八邪,八邪是什么?诸位晓得,佛在经论常讲「八正道」,八正道的反面就是八邪。八正道讲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讲这些。它的反面就邪见、邪思、邪语、邪业,一直到邪念、邪定,这八邪去掉,八正道就现前。简单,讲得真好!

为什么要去十恶八邪?十恶八邪真的除掉了,这自性里面的不善心就没有了。哪些是自性里头的不善心?恶毒的心。现在我们听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我听了很多遍,听了十遍,小朋友六、七岁没有听《弟子规》,他有恶毒心。他讲有个七岁的小朋友听了这个课程,提出他的报告,他说:我听了《弟子规》,才知道人应该要孝顺父母。大家都很惊讶!他接著又说:我在没有听《弟子规》之前,我天天都在想怎样谋害父母。谋害父母是恶毒心,六、七岁的小孩就有,这还得了!这是什么世界?这世界末日。所以这圣贤教诲真的产生作用,能够叫七岁的小孩回头。蔡老师讲他说这个话的时候,他母亲也在座,他母亲非常惊讶!脸色都变了,在流眼泪。这个小朋友这才知道应该要孝顺父母。

你说中国这个圣贤教诲如果要不提倡,不能普及到全世界,这些小朋友从小,真的从出生眼睛睁开会看就看什么?看电视,他就在学习。电视里面是什么?杀盗淫妄、暴力、色情,天天看这些东西,天天接触这些东西,不善的心生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没有了,被不善取而代之,这不善就是恶毒心、劫害心、邪迷心,嫉妒、谄媚、贡高、狂妄、自大、轻慢人。这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你天天接触到,你天天看到,天天听到的。心不正、不善,行为怎么会善、怎么会正?所造的都是伤害别人的事情,损人利己。这社会上一般人都这么说法,我在讲席里头把它修正,损人绝对不利己,损人决定害己。怎样才是真正利己,利人才真正叫利己,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这些似是而非的术语要加以修正。如果真的懂得损人不利己,我想这个人绝对不会做损人的事情。

利益众生是真正利益自己,自己再困难,我们只要还有饭吃,还有衣服穿,另外还有一点点多余的,都应该帮助这个社会苦难众生,都应当给社会做一点好事。不要说等我很富裕的时候我再来做,迟了,机会失掉了。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所以我们自己的生活要懂得节俭,我们才有余力帮助别人;自己要过豪华奢侈生活,当然你自己还不足,你怎么能帮助别人?所以要想帮助别人,最重要的生活要节俭,节俭的生活过惯了,很自在。一生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於人无争就於人没有利害冲突,那就能和睦相处。你争我让,就没事!你争我也要争,问题冲突就发生,你争我让。

让决定不吃亏,不要认为好像让这是吃亏了,不吃亏,福在后面。这桩事情学佛的人懂得,经典里面讲得太多了;不学佛的人你要念念《了凡四训》,你也会明白,你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我命里有的富贵,我让能让得掉吗?让不掉,这个地方让了,那个地方就来了。你怎么会吃亏?而且来得更多、更殊胜,愈让愈多。如果是争,愈争愈少,争是什么?争是你命里所有的亏折了,因为你的心行不善,你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於你自己的福报都有加减乘除。你的心是善、行为是善,你那个福报加,大善就乘;如果你是恶的念头,欺骗别人、陷害别人,减;对别人造成重大的伤害,或者伤害人很多,伤害这个社会,伤害这个国家,那你就是除。我们在今天这是冷眼旁观,这个世间人过去生中修大福德的人不是没有,有很多大富大贵。但是什么?他的心行不善,他的福德是大幅度的除掉了。命里头有一百亿的财富,就变成一个亿,他还自己觉得了不起,其实他命里是一百亿,现在这一生他所得到的只有得一个亿。这是说明什么?干那么多亏心事情,害那么多人,他还有那么大福报,你就晓得他的福报只有他百分之一。百分之一还有这么可观,你才晓得他过去生中修的是多大的福。

一样造很重的罪业,他还能做大官,你就晓得过去生中他所修的。像我们过去的历史,帝王时代,他的福报可以享国三百年,可以传二、三十代,那么大的福报,结果他怎么样?他这一生当中心行不正,完全不是用正当的手段,都是用很不正当的手段欺骗众生,巧取豪夺得到那么高的地位,甚至於做到总统。能做几年?一任四年,两任八年,三任十二年,他有三百年的福报,帝王的福报,十二年就完了。你就想想看他的损失多大!这是不读佛经、不懂得因果的人他不知道。所以他看到这个人,这个人不是个好人,为什么还发大财?为什么还做大官?你不晓得这个道理。

所以佛讲的这个话我们决定不能疏忽,人生酬业。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是酬偿他过去生中的业报。过去生中他修的善业,他应当来享福的;过去生中造作恶业,他应当要受罪,就是这么个道理。贫富贵贱不是阎王定的,是自作自受,所以你真正明白心就平了,别人富贵你也不会羡慕。为什么?他过去修的,应该如此得到;我贫贱的时候我不会怨人,过去没修。明白这个道理,我现在来补修,还来得及。我在中年明白,我好好的修个十年、二十年,晚年福报现前。袁了凡先生就是给我们做了个例子,做个模范,我学他。

我二十六岁,朱镜宙老居士送这一本书给我。我记得他送这一本书给我的时候,我好像在一、二个月当中看十几遍,有很深的感触,我相信因果报应。了凡先生所有的那些不善的习气,我反省我自己,统统具足,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命里头那一点点福报,我还没有,我比他更惨,不如他!他寿命五十三岁,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这一觉悟之后,认真反省检讨、改过自新,认真断恶修善,处事待人接物改毛病,才有今天。如果我要没有读到《了凡四训》,没有遇到佛法,我早就不在世了。纵然是学佛,你没有遇到真正的好老师,真正善知识,那也就像我从前两个出家的同参一样,明演法师、法融法师没有过四十五岁。我们三个人同年命运相同。

所以善知识、好老师比什么都重要,真的是你一生成败关键之所在。遇善知识的条件,没有别的就是真正好学,真正懂得尊师重道。对於老师这个恩德,没有别的就是依教奉行,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样去做,尽一切的努力把老师教诲做到,这就对了;如果是阳奉阴违,对老师怎么样孝敬都是假的。老师一生,特别是在晚年,他心中唯一的希望是传人,传道的人。什么人能传他的道?依教奉行的人能传,阳奉阴违的人不能传。要找一个依教奉行,尤其是百分之百依教奉行,可不容易找!所以老师常常感叹的说:师生之道,可遇不可求。学生找个好老师不容易,老师要找个好学生更难,一生找不到那怎么办?著书,希望用这种方式把他的道传下去。后来的有缘人读他的书开悟,那就是他真正的学生,用这种手段。

现在就更困难了,不但是求一个学生难,传法的学生难,你今天说是留一些书本也难。谁读?谁肯依教奉行?原因是什么?我们伦理道德的环境被破坏,破坏殆尽。人们对於伦理道德丧失信心,认为这个社会那就是竞争,就是要拼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我活就是你死,一定要拼的你死我活。好像你不死,我活不下去;我要不死,你也活不下去。这成什么话!不能包容,不能忍让,不能和睦相处,不能平等对待,这就叫世界末日。我们要懂得这些道理,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

可是我们既然接受圣贤教诲,也成了圣贤的传人,我们总得尽心尽力用真诚心求感应,这是李老师教我的「至诚感通」,除这个方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他说得很好。当时说的时候我还很年轻,体会不深,现在知道「至诚感通」四个字不是李老师发明的,自古以来佛佛道同,哪一尊佛不是至诚感通、哪一位法身菩萨不是至诚感通!所以至诚感通是诸佛如来、古今圣贤传法的心印。只有真诚能感应,真诚跟真诚起感应,而且真诚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大德,性德里面第一德就是真诚。可惜就是一切众生迷惑了,迷惑了之后真诚就变成虚伪,虚伪的反面就是真诚。所以有虚伪的人,我们就知道他反面是真诚,迷了就是虚伪,觉悟了就是真诚。我们要怎样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放下虚伪,他自性里头真诚第一德就露出来了。所以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一点都不错;佛常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华严》《圆觉》上说的。

所以六祖大师在此地说「成所作智同圆镜」,在如来果地上起作用,跟大圆镜智完全相同。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末那决定要转成平等性,意识一定要转成妙观察。这下面一句就讲得很清楚,「五八六七果因转」。五是前五识,八是阿赖耶,五八果上转不是因上转,六七是因上转。所以我们的功夫用在哪里?用在六七,就是你一定要懂得转第七识为平等性,转第六识为妙观察,只要这两个一转,前五识跟阿赖耶自然就转过来了。所以前五识跟阿赖耶你想用功用不上,你用功就是我们一句简单的话说,从分别执著上去下功夫。怎么样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转第七识,不分别转第六识。这两个如果真的转过来,你就是法身菩萨。真正转过来,第七转过来六道没有了,第六转过来十法界没有了,所以那个时候第八就是大圆镜,第五就是成所作。这是说明你用功从哪里下手,你要晓得;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那你这一生就没法子成就。

后面我们再看「但用名言无实性」,这注解上说得很好,转名不转体也,名字换了。为什么?第六意识跟妙观察智是同一个真性,只是一个迷,一个觉,迷了叫意识,觉了叫妙观察。第七识也是同一个自性,迷了的时候叫末那识,悟了的时候叫平等性智;阿赖耶识也是的,悟了的时候叫真如本性,迷了的时候叫阿赖耶;前五识,迷了的时候叫前五识,悟了的时候叫成所作智。你说有没有转?真的讲没转,换个名词而已。像我们这一个人,迷而不觉的时候你是凡夫,觉而不迷的时候你是佛陀,凡夫是你,佛陀还是你,这才是真的。不是说你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佛陀,不是。但用名言无实性。

下面这句非常重要,「若於转处不留情」。情是什么?迷情。转处在哪里?就是在对一切人事物里面不执著、不分别,这就是转处。你为什么转不过来?你的情识没断,你还留情,那你怎么转得过来!情是什么?七情五欲。说得白一点,你还有贪爱、喜欢,你还有讨厌,这就叫留情。所以你天天在转,天天在想转,也在怎么样?总是转不过来,你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留情。真正要下狠心。留情特别是什么?家亲眷属。你看我们讲《弟子规》,我们今天讲这个爱心,这个爱心实在讲法身菩萨才是真正有爱心,我们凡夫那个爱心,爱字里面那个心是攀缘心不是真心。为什么?那里头有情,总是留情,所以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就转不过来。这里头不能留情。可是不能留总是要留,这就是你转,转的时候看你留得多少?你留得愈少,你转得就愈多;你留得愈多,你转得就少。

这是每个人、这修行人,古往今来这些菩萨修行都是经历过这个阶段,决定没有说是一个人修行,一下就把这个情统统断干净的,没有这种人。如果有这种人你们想想看,菩萨还要什么五十一个阶级?你们想想五十一个阶级是什么?情没断干净。情能够去一分,他这个阶级就升高一分,譬如我们就《华严》这个大乘圆教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你能把这个情放下一分,那你就是初信位的菩萨,转了一品;你能放下两分,那你就是二信位的菩萨。六道轮回里面这个情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放下?七信位。第七信位六道里面的情放下了,你超越六道了,你没有了;上面还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还是有情,声闻、缘觉、菩萨、佛;那个再要放下之后,那你十法界没有了,超越十法界你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情还没有断,但是那个情是非常非常薄弱,虽然薄弱很难断,所以他还有四十一个阶级,不容易!

但是你要晓得,学佛的人这个情可不能增长,情是要放下,增长什么?增长慈悲。我们讲情是爱,慈悲也是爱,世间人这个爱里面情没有断,慈悲里面这个爱的情断掉了;纵然断得不干净,他的情很淡薄,慈悲。慈悲心是平等心,慈悲是清净的,慈悲是真诚的;世间人这个爱心里头有虚伪,不清净、不平等。你看蔡老师举例子,有个老师问小朋友,你爱你爸爸多一点,还是爱你妈妈多一点,这就不平等。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是平等没有差别的,这叫大慈大悲。所以这些道理我们要懂,不能够留情。然后「繁兴永处那伽定」。那伽定,那伽是龙、象,龙象常常在定中,这就是说你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你的心都是定的,你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