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七一讲)  2006/1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7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三段结叹其德,我们从第二首偈念起:

【彼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无缺减。十善妙行等诸道。无上胜宝皆令现。】

这是总结的三首偈当中第二首。『彼诸大士』是指前面三十九首颂里面所说的十住位、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我们在前面所读过的。『法眼常全无缺减』,都是赞诸菩萨的。第一句『威神力』,我们从前处去讲,什么力量是威神之力?真正能够感动一切众生,道力!大乘教里面讲的大菩提心,我们总结用最简单的言语来说,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无条件的大慈大悲,这才能摄受一切众生。信位菩萨位位都在学习,从初信,我们这里讲到十信,任何一个位次,他所修学的科目一直通到等觉位,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法眼」是讲智慧,我们要记住前面佛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法眼当然全具。为什么我们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佛在这部经上讲得很清楚,「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麻烦就在此地,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真的不再执著了,那就是阿罗汉;不再分别了,就是菩萨;妄想断了,就成佛,所以你本来是佛。从我们前面学习,我们晓得放下确实是有层次的,就以最粗重的烦恼习气来说,如天台大师所讲的,我们放下执著,这个标准智者大师说了六个:人天的标准,二乘的标准,小乘菩萨的标准,通教的标准,别教的标准,圆教的标准。我们就是讲放下执著就有这六个等级,科目是相同的,威德有六等,法眼有六等。讲到行门,『十善』有六等。十善这一句末后,『等诸道』,这个「道」是讲的行门,就是我们常讲的六度万行。用一个十善,你看十善称为妙行,里面把六度万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等是平等。不举别的例子,单举十善,这个意思很深,十善是基础,你从这里看是多么的重要!

末后,这是果德,『无上胜宝皆令现』,无上胜宝是什么?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般若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无上;胜是殊胜,都能现前。这是赞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初信位菩萨学这个课程有没有得到?有,少分。就像中国古时候童蒙,刚刚上学的小朋友,五、六岁,念什么?念《三字经》《三字经》就像我们佛门的十善业道,入门的,可是通无上道。你看看《三字经》上头两句,那两句是无上胜宝,「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就等於大乘教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一上学,第一天就把这个教给你,这就是你一生的方向、一生的目标。你这一生想求什么?就想证得。

儒家教人,你的自性本善,希望你在这一生你能够证得,你的方向目标没有走错,确实一生向本善这个方向去走,这个目标去走。就跟佛法一样,学了佛,这一生就向成佛之道上迈进,那就对了。成佛之道是什么?十善业道。此地讲的十善业道,它加了个「妙行」,就包含了无量无边的法门,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都在十善妙行里头。所以十善是最低级的,也是最高级的,这叫不二法门。我们在《华严》学习这么长的时间,对这个意思多少能够体会到几分,这受用,可是一定要真干。如果十善业道做不到,那全是假的,不是佛法,你就偏离在佛法、佛门之外,那变成外道了。每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同学,我一提示,大家都知道,包括我们每天一起在电视机前面学的,在网路上学的,人数就多了,只要你天天不中断,我一提你就会明白。

我们开头学人天的十善,怎么落实?《弟子规》上所说的「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人天乘十善业道的落实。《感应篇》说得更好,太上老君所讲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不能怪别人。这个祸福主要是讲在人道这一生当中,我们所受的是福报还是灾祸不是外面来的,自己业力感召的。我们造善业,自然得福果;我们造恶业,自然有灾祸,都自己造,自作自受。这桩事情,现代的科学家都给我们做出证明。

南北极的冰现在是加速度的在融化。前几年,联合国发布一个讯息,说二一00年的时候,很快,全世界再也看不到冰了。这是什么意思?地球变暖和,冰没有了。冰要没有了,大自然的生态会有严重的变化。高山上没有冰了,诸位要晓得,高山的冰雪多半都是江河的源头,水源要是断掉,将来变成什么?江河枯干,缺水。另外一个现象,海水里面的冰融化,海水上升,估计上升七十米。换句话说,全世界沿海的都市全被淹没,陆地的面积大幅度的缩小,海洋扩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人仔细研究,这是物理的现象,从来没有人想到心理的现象,没人想到,佛法讲到了。

水从哪里来的?贪心。《楞严经》上讲的,贪心是水,瞋恚是火,愚痴是风,你愤恨不平就是地震。佛所说的这四种灾难,人心所感。但是今天我们这样说,没人相信,说你这是神话,你这是迷信,说真的没人相信。我们今天这样提出来了,深入《楞严》的人,他点头,他相信。所以世界上人没有贪心,水就结成冰;这个世界上人没有瞋恚,这个地球不会有火山爆发,不会有火烧森林;这个地球上人不愚痴了,各个都有智慧,什么台风、飓风都没有了;每个人都心安理得,地球上地震就没有了。

所谓自然灾害,科学的方法没有办法能化解,无法制止。你看中国在五千年前古圣先贤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一切事情行不通了,回过头来反省,决定就能解决。所以问题不在外面,在内心。佛就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中国古圣先贤讲的话含蓄,只要我们断贪瞋痴慢,天下就太平,天灾没有了,人祸也没也有了。如果人没有贪瞋痴,绝对不会战争,绝对不会有冲突,天灾人祸都没有了。这是什么?「十善妙行」,妙能够消弭天灾人祸,这妙在这里。

可是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真的很可怜、很痛苦,为什么?这不学佛的人不说,学佛的同学,在家学佛十善业道做不到,出家学佛十善业道也没做到。我们就不讲戒律,因为戒律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基础没有,哪来的戒律?戒律里头,沙弥律仪做不到,比丘、菩萨更不必说。

在家、出家学佛,我们认真自己反省检点,反求诸己,我们还有没有贪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起不起贪心?逆境恶缘生不生瞋恚?我们对於诸法实相是觉还是迷?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傲慢?对於圣贤教诲有没有怀疑?佛说了,贪瞋痴慢疑,根本烦恼,不但是具足,而且这些烦恼习气天天在增长,这就是太上老君所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贪瞋痴慢疑召感来的。天然灾害是它召来,人间的祸患也是它召来的。

我们在这里就要想,十善这十条大家都知道,有没有认真去干?佛法的行门,研究经教是解门,有解无行,没用。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经题里面说过,「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讲得很清楚。佛法修学要怎么样修法?解行相应,天天要学,学了要做、要落实,学了不能落实就是邪见,这个道理很深。

十善第一个「不杀生」,不杀生要怎么学法?至少要做到对一切动物,动物都是有灵性的,蚊虫蚂蚁不能杀害,你要爱护它,不可以伤害它。对人,不但不能有伤害的行为,有伤害的念头就错了。大乘戒跟小乘戒不一样,小乘戒是论事不论心,只要你没有真的杀,心里很恨他,我想杀你,但是并没有杀的行为,在小乘不算破戒。小乘是你真的把他杀了,那你犯了不杀生的戒,不杀生的戒你就犯了。大乘戒不一样,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你起心动念想害他、想杀他,已经破戒了。所以大乘戒比小乘戒难持,它的结罪在起心动念之处,不是讲你有没有行为,你动个念头,你就破戒了。

这个级别,前面所说的,天台大师所讲的六个等级,这是最低的人天乘的十善,我们从这做起,就连这里都没做到。人生在世,让一切众生因我而生烦恼就是罪过,为什么?大乘教里讲得很好,「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菩萨。我们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烦恼,我还受过三坛大戒,这成什么话!这不是佛菩萨,魔!魔所在之处才叫一切众生生烦恼,佛菩萨绝对没这个道理。众生要因我生烦恼,我就赶快离开,让他欢喜,这叫学佛。所以这十善第一条,我们讲到这里,希望我们能做到最低的级别,人天道的十善。

「不偷盗」,这条戒在梵文的原文里面叫「不与取」。这个物有主,主人没有给你,你就拿来了,这就叫偷盗,我们中国人叫偷盗。偷盗的范围非常之广,只要是别人并不是从真心情愿给你。譬如我现在有权力,有地位、有权力,我的权威逼迫著你,你不敢不贿赂,我们讲贿赂大家容易懂。换句话说,你不敢不供养,不敢不送礼。这个送礼、供养绝对不是他情愿的,你接受过来也叫偷盗,你看范围多大!别人尊重你,并没有任何条件,他来供养、来送礼,这不是偷盗。逼他,有没有这个情形?有。佛门里有,出家人逼信徒。信徒里面有些护法,寺庙里开支大,一些信徒等於说分派一个月一定要捐多少钱,他有等级的,好像是会员一样,有甲等的、乙等的、丙等的,钱多少不一样,月月都要捐。我遇到这种信徒跟我诉苦,过去环境好还可以,现在不行,不行要借钱去寺庙送供养。如果你没有拿,寺庙就会通知你,寺庙已经替你垫付,你看什么时候方便赶快还过来。我遇到过这个事情,这是什么?这就属於偷盗。你逼迫人家,不乐之捐,这怎么可以!

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每天出门就是托钵,人家供养一点饮食。不是到一家他就给你一钵饭,不是。人家给你一点点,到第二家,托钵可以托七家,七是个圆满数字。大概七家,每家给你一点,七家就有一钵,你这一天就够吃了。学佛的人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就够了;除这个之外,决定没有任何需求。

戒律里面规定四事供养,就是四种财物可以接受,第一个是饮食,你要吃的;第二个是衣服,衣服不是天天有,衣服穿破了,可以接受一件供养。在古时候,资源缺乏,衣服就很难得,所以出家人多半是看到别人破衣服丢掉了、不要了,把它捡回来,看看那个布料还可以用的,把它剪成一块一块缝起来,所以衣服就有一格一格的。我们现在这个衣,象徵性的,是一块大布裁出来,剪下来再一块一块缝起来,释迦牟尼佛看到要骂人。人家是到处捡来的,料子也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一块一块剪下来缝起来当然就很难看,所以把它染一染,染色衣,染成一种深咖啡色的。决不是一块好的布料拿去剪碎再缝起来,不是这个。这个要知道。

所以学佛,佛一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佛教我们修十善妙行,他自己统统做到。佛给我们制定的戒律,没有一条他没做到,他没做到决不会教我们做。他做到了,看看我们也有能力做到,他才教我们。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他也不说,绝对不会难为你,绝对不会找你麻烦,这是佛菩萨。最能体谅人的就是佛菩萨,最懂得人情的是佛菩萨,怎么会叫人为难?

这一条,我在讲席当中讲过多次,我们在内心里头至少要把「占便宜」这个念头打掉。为什么?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就是盗心,所有一切偷盗的行为都是从这一念不觉里面生出来的,这是迷,不觉。所以决定不能有占人便宜的念头。别人的便宜不能占,公共的便宜更不能占,国家的便宜是更不能占。讲到道场,道场便宜也不能占,为什么?十方道场,结罪就麻烦了。可是话说回来,现在道场也不是十方道场,不是六和敬的道场,不是十方道场;换句话说,那个结罪就很轻,很轻也不能干,这个道理要懂。人把占便宜的念头息掉,人天乘的不偷盗你做到了,还有一个占一点便宜的念头,你的盗心没断。

「不邪淫」,不邪淫专门是对男女来说,这个意思比较狭义,不像前面两条,前面两条那个境界太大,要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戒经》里面常常教我们,看到年岁比我们大的,中国古礼也是这样说,大概大我二十岁以上的做父母想,男子是我的父亲,女子是我的母亲;长我十年的要把他当作大哥来看待,大姊来看待;年龄差不多的是兄弟姐妹;比我小的,小了十几、二十岁,应当是子女想,一家人。要和睦相处,要相亲相爱,这就对了。

在大乘教里面,佛的教诲善巧到极处,但都是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无论看到男女老幼,在大乘心目当中,尊敬心生起来,为什么?他是佛,年岁再小,他也是佛,再老他还是佛。我们对佛怎么尊重,对人就怎么尊重,这个就高了。能够把他想成这是我们父母、兄弟姐妹、儿女,人天道的标准;能够看成是诸佛菩萨,这是佛道、菩萨道。先从人天,处处总是有个恭敬心,诚敬,诚敬谦和,性德,本善,所以总是要真诚、要礼敬。你看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那个诸佛是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对一切众生要礼敬。先从最低级的,慢慢的再向上提升。

第四个「不妄语」,这一条很难守,可是你一定要做到,你不做到,你不善。妄语是骗人,我们现在讲不诚实,存心骗人。真的有些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骗不了他,他完全知道,所以那个人好人,虽然知道你骗他,他也不说破,这是德行。早年,我那个时候大概四十多岁,三十多年前,道安老法师在世的时候,那是个老好人。他办一个大专佛学讲座,找我去做总主讲,我们合作大概有三年的时间,一直到他过世,他七十岁过世,我那个时候才四十多岁,他对我非常爱护。这个人爱人才,真难得,又肯提拔人才,真正善知识,佛门像这种人不多。有些信徒骗他,骗钱,自己经营什么公司,请老和尚去做董事长,老和尚很欢喜;问他要钱,那就送钱,所以他死的时候欠了八百多万债,那个时候相当可观。我一天去看他,他就告诉我:今天又有个人来骗我。问我:你有没有看到?我说:我看到了,我刚刚进来的时候,他出去了。我认识。他说又来骗我。我说:你给他没有?给他了。很可爱,骗他的人不知道老和尚知道、明了,其实老和尚很清楚。这叫妄语。这种欺骗是属於盗的行为,也是属於偷盗,犯偷盗,犯妄语。

两舌,挑拨是非;恶口,说话很粗、很难听;绮语,花言巧语,是非常好听,很动听,里面藏著奸诈,欺骗人。这通常在五戒里头包括在妄语,十善里面讲四个,讲得详细,妄语、两舌、绮语、恶口,五戒里头是妄语,包括这四种。

十善后面,不贪、不瞋、不痴。首先要学,人生在世生活所需并不要很多,我们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避风雨,够了,不要再求了。你居住的环境愈大,你要用多少时间去整理,那个很辛苦,年轻的时候不觉得,年老就知道。我这一生当中喜欢住小房子,为什么?整理很容易,几分钟的时间就弄得很干净、很整齐。你房子多了,你就麻烦。要处处为自己设想,是人住房子,不是房子住人。我最初到美国去,看到很多同修房子都很大,非常辛苦。美国工作是五天,星期六、星期天放假,那两天的时间整理家里环境,想出去玩玩都没时间,在家里看书也没有时间,要去整理院子、打扫环境,很辛苦。我看到都很可怜,为什么住那么大的房子?

所以要学著没有贪心,於世出世法都不贪。没有瞋恚心,要知道古人讲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对於不如意事要忍耐,不要有瞋恚。要多读书、多听教,你就会有智慧,就不愚痴。最低限度,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把十善在这个标准下落实,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十善逐步逐步随著你境界提升,你才体会到妙行不可思议。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经文,后面一句:

【无上胜宝皆令现。】

我们首先要认识「宝」这个字,没有一个人不欢喜,中国、外国都欢喜,宝物。它的价值能够帮助我们消除贫穷,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富裕,所以人都看重。但是一般人只知道是物质,而疏忽了精神。精神上的宝,中国人比外国人懂得的更深刻,更重视,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法宝」。中国人重视的文物,无价之宝,代代相传。我们到故宫去看的藏宝,四、五千年出土的甲骨真的是无价之宝,甲骨上刻的这些文字,差不多多数还都能辨别,还能够认得。比甲骨晚一点,钟鼎,上面所刻的铭文,以后有竹简、有丝帛,然后有纸张。古圣先贤将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写成典籍传给后代,宝典!丰富了精神生活,同时也丰富了物质生活。所有的训诫,称为宝训、宝诫,这才是真正的『无上胜宝皆令现』。现在问题是你认不认识,你珍不珍惜?

我对於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典籍非常重视、非常的爱好,但是我不收藏,我这一生当中没有一件值得收藏的文物,我不要,为什么?那个很操心,它的价值是没有法子用金钱估计的,我不要。我要的是什么?影印本。所以我过去所搜集的这些图书,多半是经书,原本都收藏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我让他们作底本去影印,来翻印,大量流通。我要流通本,流通本多,不值钱,丢掉不心痛,还有,多得很。而且这些经书,我读的时候可以随便在书本上做记号、写字,原本不可以。原本多半都是毛边纸的、连史纸的,是木刻版本手印的,这个要珍惜,这是文物,要传给后代,不可以在上面圈点写字。所以古人自己要圈点、要写字,抄,手抄,用抄本,原本不可以,这是要珍惜的。

现在太方便了,少量的用复印机来复印,大量的就印书。像《龙藏》我们印过两次,前一次印了一千套,道林纸印的,一套是一百六十二册。最近我们印的,这是去年、前年所印的,圣经纸,纸张就薄了,一套是一百二十册,印得好,我看了都生欢喜心。在台湾这么多年来印经,这一次印的是最好看,无论是装潢、印刷、纸张、封面,都叫人看到生欢喜心。我们印了四千套,加上前年道林纸的一千套就五千套。过去我们跟别人合起来印的,一千套,我们印四百套,书店里面印六百套,我们曾经印过两次,就是有过八百套;还有我们买的,最早的时候,我们送《藏经》是买《藏经》送给中国大陆。所以总共我们自己印的、买的,赠送全世界超过六千五百套。

我还希望,现在有一些同修们协助,把句子圈点出来,因为《藏经》原文没有句读,很多人念不方便,我们找了一批人在做句读,大概明年可以完成。这个本子完成之后,比过去就方便多了,有句读好读。我打算再印四千套,我一生当中赠送《大藏经》一万套,「无上胜宝」。我这一生在《藏经》里面得到的利益太大了,如何报佛恩?流通法宝。所以愈是到后面印的就愈好。读经是人生第一乐事,无比的快乐!常常读经,对於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慢慢就圆融了,烦恼化解了,知道一切人所作所为正常的,一点都不奇怪,不会再见怪,心地真正达到平和,中国人讲心平气和。

在中国传统里面,无上胜宝是五伦八德。中国人几千年来虽然改朝换代,当中蒙古人统治过中国,满清统治过中国,但是都没有废弃伦理道德,所以满清在中国统治三百年,也可以说是在历史上的盛世。前面的二百年好,国泰民安,大清国的盛世,末后就衰了。衰了的原因,佛门的大德常说,轻视了伦理道德。因为古时候,清朝开国那个时候宫廷里面讲学,康熙、雍正、干隆到嘉庆,礼请儒释道的大德到宫廷里面讲学。帝王带著这些大臣听课,上课是经常不中断的,尊师重道,提倡的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

我在年轻的时候,我跟诸位报告过,我们生长在农村,十岁离开农村住到城市里面来,农村里面所受的教育是传统的教学,扎的根。所以中国谚语讲的「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我懂得,我能体会到,为什么?亲身经历的,就是从小在乡村里面所学的这些东西,就能保住这一生在现在这种社会里头不受污染。现在医学里面讲免疫力,我有这种精神的免疫力,不受这些名闻利养的感染,我体会得很深。可是到都市,都市就被感染了,好在还不深。我到二十几岁的时候,这就是在都市里有十年了,对宗教学到了宗教是迷信,不像小时候对宗教相信,佛道都相信。母亲学佛,常常带著我们到庙里烧香,受到了感染,特别是城隍庙的阎王殿,印象最深刻。小时候,五六岁、六七岁,那时很懂事,母亲带到城隍庙烧香,看到阎王殿就告诉我们,你看,不能说假话,说假话的拔舌地狱。看到那样很可怕,印象深刻,以后认为这是迷信,淡薄了。

二十六岁,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这才豁然大悟,才晓得我以前这十几年,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被外面境界误导了,还好回头很快。尤其是有几位老居士,心地善良慈悲,常常用因果的教育来教导我,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位是朱镜宙老居士。他跟李老师同年,大我三十九岁,祖父辈的,常常给我讲故事,那些故事不是他编的,是他一生当中亲身所遇到的,因果报应一点都不假,非常感动人。这才恢复,跟从前小时候又接上了。如果脱离了,我也没有今天这个寿命,恐怕早就不在人间了,一定要造很多罪孽。佛救了我!

但是在以前,虽然对佛说是迷信,但是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个印象非常深刻,这是始终没有离开的。接受方先生教诲之后,契入大乘,由章嘉大师给我奠定的基础,以后接受李炳南老居士十年的教诲,最后得到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那三十年是老师所教的要能落实,你不能落实,没用处。韩馆长这三十年护持让我落实,解行相应,这个根才扎下去。如果没有韩馆长这三十年帮助,我在老师那里所学的很不容易落实。所以修行环境重要!韩馆长成就我读诵、学习、讲演,让我三十年对生活不操心,一生当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三不管。一心一意在经教上,每天都是读经,都是讲经。所以我讲经四十八年,再过一、二个月就四十九年了。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我这四十八年没中断过,我一生的生活就是讲经教学。

教学,我在二十年前就开始用电视、用网路、用录相,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把教学效果扩大了,听众就非常之多。我愿意与大家共享,我所有一切,光碟也好,录相带也好,书籍也好,统统没有版权,欢迎大家翻印拷贝。为什么?利益众生的,利益社会的,我自己本身受用到了。一生守著先人的教诲,「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诸位想想,这样一个原则怎么能有版权?应当要推广,要推广到全世界。希望这个世界上、这个地球上,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都能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个世界就可以比美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无上胜宝皆令现」。我们现在知道,物质从哪里来的?精神变现的。精神善,物质没有不善的;精神不善,物质里头就没有善的。这个道理,大乘经教里讲得很透彻,不是迷信,要细心去体会。

末后这首偈是比喻,在这里面清凉大师有几句注解应该要念一念,他注得好,就是「十善妙行等诸道」,我们看这句的注解。「次句」,这是第三句,「结所证道。十善,举二地行,等取余地,及余位余道」,这就是我们刚才所念的;后面还有一句,「谓教证等胜宝皆现」,这一句是解释第四句的。清凉大师的《钞》里面说得好,《钞》「以若有彼等者,拣滥,明此是圆融义」,这一句是在注解里面第二行,就是这一页的第二行第二句,「以若有彼则有此」,解释这一句的,这是《华严经》讲的圆融。「才得一位,即得诸位」《华严经》常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个「一」就是举十善,举这一位,这一个得到一切都得到。它这个解读有浅深次第不同,我跟诸位讲是最浅的,是我们现前必须要学习的。一层一层往上升,那就是我们前面看到的天台大师的六种说法,到圆教是讲到究竟,十善也讲到究竟。

他举个比喻很好,「如十味香」,这个香是有十味合成的;「才烧一丸如小芥子」,这就是讲烧得很少,烧一点点,可是「十气齐发」,这里面十种气味统统你都闻到了。所以「若有闻香,十味齐得」,他这里举的比喻。「若得沉气」,沉是沉香;「则得檀气」,檀是檀香,他得沉香。「若得酥合,则得龙脑等,十味丸药服者齐得,亦准此知」,到这个地方是讲《华严经》上讲的圆融;不是钩锁,「非如钩锁」。钩锁,它是有次第的,得前面可以得后面,但不是同时得,是一步一步的。好像我们上楼梯一样,你上了第一层,你就可以上第二层,上第二层就可以上第三层,这是有次第的,有前有后的。而《华严》不是的,《华严》一个得到一切都得到,这是不思议的法门。

所以它的结论里面,「故此位中,不存位名」。你看前面我们所读的,他学十住,我们用现代的话说科目,并没有十住的名称。学十行、学十回向、学十地,有它的内容,没有这些名位,不存名位。「或开或合」,开是展开,合是归纳,「正在於此」。这个我们要多想想,你才能够体会到《华严经》的妙处,真正得到《华严》的受用。确实他能够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圆融,真实受用。末后这首颂是比喻:

【譬如大海金刚聚。以彼威力生众宝。无减无增亦无尽。菩萨功德聚亦然。】

第一句『譬如大海金刚聚』,清凉有注解,「后一颂喻况,唯喻后偈」。这就交代得很清楚,后偈是第二偈,就是我们从「彼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无缺减,十善妙行等诸道,无上胜宝皆令现」,就这一首,他这个比喻就是比喻这一首,这里头有四句。「初句及威力,喻前初句。信体坚固,以喻金刚」,这四个字非常重要,我们今天讲信心,你的信心坚不坚固。《金刚经》上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果你信体真的是坚固的话,就能开智慧,就能够破烦恼障,不但能破烦恼障,也能破所知障。

我们今天烦恼断不了,智慧不能现前,根在哪里?信心不够。不能说你不信,你那个信是露水道心,若有若无。说你不信,又信;说你信,信心太弱,不管用。《华严》说得好,「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善根是什么?世间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出世间的善根,信进念定慧,五根;菩萨善根,精进不懈,从哪里生的?从坚固信心里头生的。所以在此地,菩萨用金刚来比喻,比喻信心。

「并居智海之内,以信威力能生」,生什么?生众宝。接著下面,「所生众宝」,这就是喻第三句,第三句是什么?十善。这个话说得实在太好。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常常深深感触到的,学佛的同学没能做到十善,这个地方把原因说出来了,没信心,所以你十善做不到。十善做不到,这众宝不能出现。众宝是什么?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学,我们讲的五种教育。这五种教育有根本、有枝末,伦理道德是根,因果都是根,从这个根里面生智慧,从智慧里面生科学,这个科学有用,才能够造福人群,才不会造这些大杀伤力的,破坏众生、破坏自然生态的这些科技,这个害人,这不是利人的。所以科技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科技会毁灭世界,会造成世界末日。智慧一定是依伦理、道德、因果而生的。能生所生,我们要清楚。

那么我们再回想,为什么我们对於古圣先贤、对佛菩萨的信心不够?这个不够的现象非常严重,本身产生怀疑,对内没有顾忌,对信徒决定不说,为什么?信徒要丧失信心,他就不来了,他不上门来了。我曾经有一次在寺院里面,饭后喝茶聊天,那几位都是大法师,聊天谈到因果报应,有一个法师就提出来:你们真相信吗?这些东西骗信徒的,哪有这个事情!我那时候听了寒毛直竖,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所以才晓得出家人对内是一套,对外面又是一套,这还得了!当然我看到是一个例子,不可以一概而论,不能说出家人里头没有好法师,不能够冤枉人。说这种话的,确实我遇到的不多,是有,我这一生遇到的三、四个而已,一般没有给我讲过这个事情;不多,但是已经发现有这种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疑问?第一个,没有亲近善知识。

学佛头一个,老师重要。所以古人常讲「明师出高徒」,善知识比什么都重要,他会教你。你有问题可以提出来向他请教,有疑惑都没有关系,他有义务帮助你破迷开悟。佛教讲到究竟处,你对於佛所说的疑惑,没有关系,不要紧,只要你能够守住他的原则,你就会明白。什么原则?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佛说,我说都是真的,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我讲的你全都证得了,你全看到了,你全证实了。你现在为什么看不到?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看不到。这个原则佛讲得非常客观,佛说智慧、能力、德相,大家一样的、平等的,没有说我比你高,你不如我,佛教里头没这个说法,只有障碍各人不相同。

所以佛讲,你只要把见惑断掉,小乘须陀洹,《华严经》初信位的菩萨,你的能力就开始恢复。什么能力?首先是天眼、天耳这个能力就得到了。八十八品见惑断掉,这个能力就恢复。这恢复,永远不会失掉,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你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东西。你可以去证,这个不希奇,六种神通是你的本能,只要你把障碍去掉,然后你听佛所讲,你就明白了。佛给你讲饿鬼道,佛给你讲畜生道、讲地狱道、讲天道,为什么?你都看见了。

你从初果证到二果,能力又增加一点,增加什么?他心通、宿命通,二果。他心是什么?别人心里面想什么你知道。宿命是什么?我自己过去生中清清楚楚,过去一世、过去二世、过去三世。这现在外国人用催眠的方法,让你自己说出来过去生中你是干什么,你是在哪一道,生活状况能说得出来。二果斯陀含,初果是须陀洹,斯陀含他就不需要催眠,自己很清楚,可以知道自己,我看至少是一百世以上他能知道。这就晓得因果报应。四果阿罗汉,阿罗汉的宿命通,佛给我们讲的,他能知道五百世,可以知道过去五百世。当然二果刚刚得,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在我们一般的想法,一百世应该是没有问题。

到三果圣人就了不起,三果得神足通,神足是什么?就像《西游记》孙悟空一样七十二变,他能变化,他旅行不要交通工具,飞行自在。而且飞行你看不到他的形状,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他能够把现在这个身体,这身体是物质,把身体变成能量;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把能量再恢复为身体,他有这种能力。孙悟空实在是太渺小了,只有七十二变;三果圣人那个神通变化是无量的,可以变大,可以变小。

到四果罗汉,第六种能力出现,烦恼没有了,就是讲见思烦恼断尽了,叫漏尽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通一得到,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烦恼变现的,所以到初果、二果,六道里面的状况,他清楚得很;换句话说,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佛经上所说的是略略说一点,没有详细说,他怎么会有怀疑?这叫做「所生众宝」。这才叫真正解脱,大自在。小乘是小自在,跟佛比、跟菩萨比差远了。

到阿罗汉,阿罗汉的天眼能够见一个小千世界,《弥陀经》上阿[少/兔]楼驮是例外,他也是个阿罗汉,那是例外,为什么?他那个天眼是修的,释迦牟尼佛教他去修的,他能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看一佛土,娑婆世界他全看得到。通常一个阿罗汉是见一个小千世界,不得了!一个小千世界要用黄念祖老居士的话来说是一千个银河系。黄老居士说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阿罗汉的能力,天眼的能力能够看一千个银河系,如同观掌中庵摩罗果,你说这是不是宝?智慧、能力、相好恢复了。

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肯干?断烦恼实在是太难了,那我们就努力认真念佛,一生到极乐世界,你的神通道力几乎全部恢复。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七地,你的天眼能力见到是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不可思议!你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吗?你还不肯放下吗?那真叫大傻瓜!要认真干,不可以留恋,留恋就很糟糕,那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苦不堪言。这次遇到这个机会,可以突破,可以解脱,一定要抓住。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