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0六讲)  2008/1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九段「无上慧菩萨」,偈颂第二首看起,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

【诸佛所得处。无作无分别。粗者无所有,微细亦复然。】

这首偈里面讲的粗者、细者,粗就是六粗相,细是三细相,前面我们学过了,现在看偈颂就容易得多了。首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的,在这首偈,就是第二首,第二首就是讲「处」就是「菩提涅盘」《疏》里面。菩提是觉性,涅盘是灭,我们四谛里面讲苦集灭道,这个灭就是涅盘。灭什么?灭妄想、灭烦恼,烦恼、妄想都没有了,就叫涅盘。佛法里面把大般涅盘常常翻成圆觉,圆是圆满,就是涅盘的意思,觉就是菩提的意思,这是自性本有的,说实在话,它就是自性,也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常讲的本善,真正讲到圆觉、菩提涅盘那才真的叫本善。在哲学里面,这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从哪里来的?从它变现出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也是它那里变现出来的。这个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里面,贤首大师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比现代的科学家、哲学家讲得还要圆满,讲得还要明白,确实是真实不虚。

证得菩提涅盘,在佛法里面讲叫究竟佛果,这个人成佛了,这个成佛是究竟圆满的佛果。跟法身菩萨不一样,法身菩萨也可以说是圆觉,但是他习气还在,这个习气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品无明习气,无明断了,无明习气没断。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佛,真佛,不是假佛。所以《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你看江味农居士《讲义》里面,他讲解,他说诸佛就是这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他无明习气没断尽。习气有厚薄不同,习气厚的位次就低,习气薄的位次就高,实际上没有高低,哪来的高低。没有高低里面说出四十一个位次,所以这个很难懂。譬如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小学、中学、大学,它真有等级,真不一样,一年级的学生跟二年级的学生不一样,可是在佛法里面法身菩萨他是一样。你想想看,他执著没有了,分别没有了,於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你说他有差别吗?没差别。可是习气,习气真有差别,有厚薄不相同,那个习气不起作用。所以究竟圆满佛果他所得到的一切受用、神通变化,初住菩萨也得到了。初住菩萨才破一品无明,也就是起心动念放下了,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圆满的佛果一不一样?一样的,差别在哪里?究竟佛果没有习气,习气断尽了。

圆教初住这尊佛,我们禅宗里面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在这个层次上,他无明习气有,无明习气没断,一品都没断。断一品他叫二住,断二品他叫三住,就往上升。这是很抽象的,有没有真的升?没有。如果真的有升,他就有分别,他就有执著。因为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所以从习气厚薄上来讲,不得已、很勉强的给他分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所以我们不可以用分别执著的心看这桩事情,那你就全搞错了。十法界里面是真有,级别不一样是真有差别,一真法界里没有差别,如果有差别怎么能叫一真?所以这个我们不能不把它搞清楚。你说有没有?实在讲四十一个位次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这样的体会,你慢慢就容易明了事实真相。

这个事实真相明了之后,如果你能养成习惯,对你修行大有帮助。什么帮助?我们在十法界里不是也常常讲有这些层次吗?就像我刚才讲的,小学、中学、大学不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又不一样,这我们讲是真不一样,真不相同!可是在大乘,见性的这些佛菩萨他们来看,完全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分别执著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有,那就真的不一样了。不是真有,我们是被这些假相迷了,以为是真有。《般若经》里面佛常常讲比喻,用什么?用作梦做比喻,「梦幻泡影」,梦是主要的一个比喻,幻、泡、影是衬托的,这个在文法里面把它衬托成一个句子,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作梦。梦是真的吗?梦里面有亿万富翁,有一个贫贱的要饭的,有没有差距?醒了之后,梦没有差距,平等的,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把梦当作真,所以觉得这里头确实有差别,实际没差别。

这些事实真相要逐渐去体会,体会到之后要证实,所以佛法讲信解行证。我们在《华严经》里面信解完成了,行是什么?行就是历事炼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学什么?学观、学止,贤首国师给我们讲的五止、六观,就是炼这个。这个学会,就平等了。学会了,原来这是梦境,这个梦境跟诸佛菩萨证得的一真法界也没有差别,真妄不二!为什么真妄不二?因为自性里头没有真也没有妄。这我们从《还源观》里面明显的体会到,自性清净心是常寂光,常寂光里头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没有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没有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从哪里来的?现在我们搞清楚了,一真法界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变现出来的,习气断了就没有了,就是常寂光。所以常寂光才是真的,为什么?永恒不变。这就说明,实报庄严土还不是纯真。我们古来祖师大德说,常寂光土不生不灭,实报庄严土有生无灭,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有生有灭。我们初学佛的时候都把这些记住了,现在想想它有生,它不灭,这个没道理,有生它就有灭,有生怎么可以不灭,哪有这种道理?只有不生它才不灭。所以我们晓得,诸佛说法有方便说、有真实说,方便说是接引你的,随顺你的程度来给你讲,你听了很欢喜认真学习。向上一著,你自己就明白了,悟了。所以我们现在是向上一著,提升了,我们明白了,实报庄严土也是有生有灭,只有常寂光是不生不灭的,常寂光是真正的本体,菩提、涅盘都是常寂光。所以常寂光土,经里面常常也用两个字来形容它,「寂照」,寂就是清净寂灭,这里头什么都没有,这是寂。我们今天讲精神现象、物质现象,什么自然现象,全都没有,这是寂。寂而常照,照就是照见,照就是光明,它不是黑暗的,它是光明的,这个光明就是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是形容常寂光,形容宇宙万有的本体。

释迦牟尼佛证得了,怎么证得的?这里清凉给我们提示的,「以无所得,得菩提故,处即涅盘」。这是讲菩萨或者讲诸佛,这里经文是诸佛。这个诸佛指的是谁?它有两个意思,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指一切诸佛,达到这个境界的人。第二个意思,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上所说的「诸佛」,这两种都能讲得通。他们先把起心动念断掉,诸位要晓得,起心动念叫无明,《华严经》上叫它做妄想,起心动念。就是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这个念头。这个我们很难体会,我们讲起心动念,看到动个念头,不是的,佛说的不是这个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太粗了。起个念头,佛问弥勒菩萨,这一个念头里头,这是粗念,这一个粗念里头有多少个细念?弥勒菩萨才告诉我们,有三十二亿百千细念。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现在把它算出来是三百二十兆,也就是说我们动一个念头,这里头的细念有三百二十兆的细念。这我们怎么会知道?不是弥勒菩萨给我们说出来,我永远也不知道。

三百二十兆的细念称一个粗的念头,我们现在讲起心动念,这一个念头有这么多细念在里头。这种说法就是现在的科学讲法,把这微细念头找出来了。这个念头没有了,你看这么样的细念都没有,这个没有了就成佛,你就「以无所得,得菩提故」,你就得菩提涅盘。菩提涅盘是本有的,不生不灭的,这时候现前,菩提现前、涅盘现前。涅盘是什么?清净心,自性清净圆明体,也就是自性现前,我们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见性了。谁做到?释迦牟尼佛做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就是无所得,自性现前。一千三、四百年前,中国出了一个惠能大师,禅宗的六祖,他见性了。他见性的时候,第一句话告诉忍和尚,告诉他的老师,也就是告诉我们大家,「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清净是涅盘,「本不生灭」,这都是涅盘;「本自具足」,那是菩提,「能生万法」,那是菩提。六祖所说的话跟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讲这一部《华严经》,他讲的五句话跟《华严经》没有两样,不增不减。《华严》细说,祖师略说,说了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我们得,舍不掉,总是要有得,什么都要有得。修行要得道,能不能成就?永远不能成就,为什么原因?你有所得。得里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三样东西都具足,你怎么能见性?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你把这个东西舍得干干净净,菩提涅盘就现前。菩提涅盘是个假名,它不叫菩提,它也不叫涅盘,释迦牟尼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起了这么个名字,你真以为有菩提、有涅盘,你错了。你要是真的以为没有菩提涅盘,你也错了。没有菩提涅盘,你证什么?有菩提涅盘,你也证不到。所以菩提涅盘是假名,好像我们现在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菩提涅盘是路标,你循著这个路标去走你就到了。这个路标告诉你,这条路往哪边走可以到上海,这个路标不是上海,你沿著这个路走你才能达到上海。所以菩提涅盘是路标,你循著菩提涅盘你就能够证得菩提涅盘,但是路标绝对不是菩提涅盘。所以,无所得就得了,真的得到。怎么样才无所得?就是放下,你不放下不行。放下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这个不能有;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分别不能有,有分别你也不能证得;最后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起心、不动念,那真的叫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菩提涅盘。

下面清凉大师把真相给我们说出来,「本觉自然,故非造作」。什么叫造作?起心动念就是造作。所以你起心动念就违背自然,本觉就不现。你有造作、你有起心动念,本觉是什么?本觉是光明的,光明没有了,没有就变成黑暗。所以现在诸位都晓得,宇宙是黑暗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光明从哪里来的?从太阳来的。如果太阳拿掉,月亮拿掉,星星拿掉,整个宇宙是黑暗的。为什么会变黑暗?我们都认为宇宙是黑暗的,宇宙哪里是光明的?宇宙是光明的,为什么黑暗?因为你起心动念,你有造作,违背自然,自然的现象就会被扭曲,就变成黑暗。佛教密宗里面讲的大黑天,就是说这个事情,大黑天是无明,所以无明是黑暗的,微微一念动就变成这种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怎么发生的,我们知道了。所以你一定晓得,本觉自然,它不是造作;不是造作,你就不能造作,你有丝毫造作的念头,就错了。「悟亦冥符」,是怎么样觉悟的?觉悟就是把执著分别、起心动念统统放下了,统统放下叫冥符,自自然然的你跟自性合成一体。冥也就是没有造作的,它自然符合,境界现前。境界现前的时候,你在什么状况之下?你还是在寂静的状况下,你没有起心动念。如果起心动念,你就又堕落了。这种情形在修证过程当中,我想每个修行人都常有,接近了,一个念头起来又回来,在这个关口里进进退退应该有很多次。到什么时候真正没有起心动念了,就变成一体,冥符就是融合成一体。这时候「智无分别」,智是什么?就是菩提,自性里面本有的觉性起作用,它没有分别。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得更详细,「三细已尽,六粗亦然」,三细前面给诸位说过,三细相。三细相第一个「业相」,也叫无明业相,这是什么东西?这就是动,就是一念不觉。这个极其微细的动,微细到什么程度?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我们现在所常常讲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样微细的念头。这个念头不是真心的念头,真心永远不会起念头。这个念头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这些会吸引很多人提出一些问题来研究,有没有答案?没有,愈研究愈麻烦,愈研究卷入里面就愈来愈深,永远拔不出来。佛告诉我们,这个念是妄念,它不是真的,不理它就没事!所以他加个妄想。这个是无明,加个无始无明,那就告诉你它没有开始。是什么时候?真的就是当下一念,它不是过去,它也不是未来。这一念有,四土、十法界庄严统统都有了,这一念没有了,全都没有。所以这个世界是顿现的,一时顿现,这个一时就是念起的时候,念起的时候是一时顿现的。为什么会现?因为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不起念头的时候不现行,不现行不能说它没有,现行不能说它有,为什么?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是幻相,根本它就不存在。这个事情,现在量子力学里面有这个说法,在一些宗教里面、古圣先贤里面也有这个说法,但是讲得最清楚、最透彻的无过於大乘经典,它讲得真透彻,让你了解事实真相,不理它就没事。一动,动的时候它真的就现行,如果我们不理它,不理它这余波未尽,它还有相续相,就形成实报庄严土,这些根本不理会的人住实报庄严土;也就是虽有相,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实报庄严土它能够存在,就是习气没断,这个习气应该就是最微细的波动,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没断,所以有实报庄严土的存在。

这个东西很能叫人迷惑,哪些人?所谓科学家、哲学家,这个东西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是什么?这是智相,六粗里面的智相,这个东西生起来了。智相后头有相续相,有执取相、计名字相,愈来愈深,愈堕愈深,再起业相、业系苦相,好了,十法界具足。所以,十法界也是在一个粗念之下完成,全都现前。这一个粗相就是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整个宇宙的出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在一弹指当中出现。真难得!所以在自性清净心里面,不但三细没有,六粗也没有,这是究竟佛果,是常寂光。

下面大师也告诉我们,这桩事情「又不可以识识」,前面这个识是名词,就是我们现在讲知识,下面这个识是认识,你不能用知识去认识它,所以它没有六粗相;这也就是说它没有执著,没有执著就是没有六粗。这个粗包括分别执著,也就是我们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六粗变的;没有六粗,所以你不能用识去认识它。我们现在这桩事情可麻烦大了,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没有办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句话就能解答。为什么?我们今天没有离开心意识,心意识都叫识,我们都是用心意识来认识宇宙。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是执著,识是第六意识,分别,我们今天对於整个宇宙的认识,离不开分别,离不开执著,离不开妄想。你要用识去识,你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你永远是迷在里头。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为什么科学、哲学没有办法把宇宙真相说出来,就是哲学家、科学家他们是用识去识,用识去识那就有六粗相现前。可是宇宙之间的真相,佛经讲的诸法实相,你不用识去识,真相就大白,就在你面前。

所以我们要把识识放下,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六粗,六粗是佛说出来的一个名词,假名。你以为用我们的常识能够解释的,那就有六粗,六粗跟你讲很清楚。你要知道事实真相里头它是幻相,也就是刹那生灭,我们讲刹那生灭都讲得很勉强、讲得很笼统,为什么?刹那的时间太长。你看《仁王经》上给我们说,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他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刹那时间太长了。这个境界真的佛经里面常用四个字「不可思议」,它是不思议的境界。不可思议这四个字用得好,就是不可以思、不可以议,为什么?思跟议都是识。你只要不用思、不用议,真相就现前;你有思有议,现相就变质,真相你就看不到。所以这句话里面,意味无尽的深广。我们今天所犯的毛病就是用知识,用知识来认识,所以永远不能够见到真相。

什么时候我们不用这个识,用什么?用智慧,菩提是智慧,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知识,自性里头没有,知识是什么?知识,用个容易懂的话说,知识是误会,不是事实真相。知识跟智慧不相同,知识可以求得,智慧不用求,求不到。智慧要放下才能得到,为什么?清净心生智慧;知识不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知见,清净心被染污了。所以知识是妄心里面的东西,智慧是真心里头的东西,知识你是要去求,智慧不要求,这是两桩事情。智慧能认识自性,知识没办法,所以六粗相里头第一个智相,就是知识。我们学佛的人来讲,那就是佛学,佛学是知识,搞佛学的人不会见性,见性的人不能搞佛学。

见性的人必须得放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个很好的榜样,我们要记住。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现在人所讲知识分子,好学,你看全落在智相里头。他学了十二年,最后在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不用识识,不用这个,这才豁然大悟,明心见性。这个示现我们要深深去体会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是靠知识,靠什么?靠戒定慧。戒是手段,因戒得定;定还是手段,因定开慧,慧才是目的。所以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他不是知识分子,他不认识字。他没有知识,但是他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他心清净,他没有染污,人很老实,孝养母亲,没有杂念。所以他具足戒定,五祖忍和尚稍稍给他一启发,智慧就开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

我们今天到底是求智慧还是求知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在许多国家地区接触佛教,我们都看到佛学院。佛学院里面为什么不能出个阿罗汉?为什么不能出个菩萨、出个佛陀?因为佛学院里面所求的是佛学。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他把佛法当作一门知识来看待,世间的一种知识,所以能够证得佛法果位的人一个都没有。阿罗汉必须放下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没有人能放下,所以没有证阿罗汉的人。可是研究佛教的经典,在学校里确实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拿到硕士学位、拿到世间的学位,他不是阿罗汉。佛教的学位是阿罗汉、菩萨、佛陀,是这三个名称,他拿不到,因为这三个学位都是不可以识识,你才能拿到,难就难在这里。我们平常劝勉同学,我们不搞佛学,我们要学佛,要学佛就要拿佛法的学位,佛法的学位那就是阿罗汉、菩萨、佛,我们要拿这个学位。要怎么拿法?不能不放下,这是跟世间学术两码事,方向、目标全不相同。世间大学里面,确确实实这是世间的三个学位,学士、硕士、博士,这个很容易拿到。

我们这么多年来,平常常常勉励同学们,我们要真干,从哪里干起?从持戒、修定,要从这里干起。先学的,老师教我们放下,先放下什么?先放下自私自利,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的自私自利习气太深,这是习性,这不是本性,本性是善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怎么讲?这个善当作圆满讲,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智慧圆满的,德行圆满的,才艺圆满的,相好圆满的,福报圆满的,没有一样不圆满,那叫善!不是善恶的善。那是本性,自性是圆满的,就是菩提涅盘,大圆满。迷失了自性,把圆满丢掉了,就变成欠缺,我们今天样样都是残缺,智慧没有,变成烦恼;德行没有,变成造业;福报没有,变成六道三途,变质了。但是佛告诉我们,这些变质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的如如不动,没有丝毫受伤害,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拿掉,真的就现前。讲得真好!你相不相信?你不相信,那你就永远迷下去;如果你相信,肯回头,真叫回头是岸,你就得到了。

我们明白这个事实,我们放下自私自利,这叫修行,这叫真修;放下名闻利养,名闻利养是外面的,很能诱惑人,一定要放下;要放下五欲六尘,五欲六尘是物质精神上的享受,这是自性里头没有的;最后放下贪瞋痴慢。我讲十六个字,讲了几十年,从我开始出来讲经的时候就常讲,讲了五十年。真正都放下了,有没有见性?给诸位说,没有,别说见性,连阿罗汉你都没有达到。那还得这么做吗?要这么做,为什么?这是把你带到阿罗汉的门口,你能把这四个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十六个字没有了,阿罗汉的门口,你再努力进一步,就证阿罗汉。

阿罗汉也有大阿罗汉、小阿罗汉,佛在经上讲阿罗汉有八个级别,四果四向八个级别。你这十六个字做到,就是四向里面的初向,你已经对准阿罗汉的方向,你还没证得。要怎么证得?那就得拿佛经的标准,不是我讲的标准,比我这个高。你真正能够放下五种见惑,证什么?证初果,那真的进门了。初果向,我讲的十六个字是初果向,是这个方向,你真正再进一步,你能把这十六个字放下,初果需要的条件你就不难了。为什么?第一个放下「身见」,不再执著身是我,身不是我,你会肯定身不是我。那我问你,你会不会贪生怕死?没有,为什么?它不是我,贪生怕死这个观念没有了。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现在我们的衣服一样,衣服谁要我脱了给你,欢欢喜喜,决定没有后悔,也没有怨恨,要,我就给你,你就很容易布施,身见破了。

第二个,「边见」破了,边见是什么?我常常跟诸位同学谈的对立,二边对立了。我们一定要把跟人事的对立化解,真正那个念头转变了,人跟我是一体。这个见解断掉之后,你有什么东西出现?爱人如己。这是什么人?须陀洹,阿罗汉第二个阶段,那是真的证得阿罗汉,小阿罗汉,初果。你就晓得佛法标准真不容易!跟一切人不会冲突,别人跟你冲突,你不会跟他冲突,冲突必定是两边才冲突起来,一边没有了,你怎么冲突,拳头打空了,你不会跟人发生冲突。跟人的对立没有了,跟事的对立没有了,跟天地万物的对立也没有了,没有对立就不会有矛盾,没有矛盾就不会有冲突,永远把这个结化开了。这是佛法小学一年级。

然后成见没有了,「见取见、戒取见」都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成见,没有成见,没有成见能随缘。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讲因果。没有成见,没有自己的意思,自己永远是清净心,你才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最后是没有「邪见」,就是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你都没有,为什么没有?你没有知见,有知见都是错误的,没有知见。为什么?无所得!从阿罗汉、须陀洹就无所得,这是佛法小学一年级,小乘须陀洹。大乘呢?大乘是《华严经》,这是大乘,《华严经》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也是一年级,大乘也是一年级,都是这个境界。但是大乘一年级跟小乘一年级断证是平等的,断烦恼是平等的,智慧不一样,大乘比小乘高得太多了。小乘不知道有自性,不知道宇宙的来源,不知道,大乘都知道,这就是讲智慧,那是小乘不能相比的。

我们现在在什么地位?我们现在就在,要是用小乘话来说,我们初信位没证得,我们走的是初信这个方向,初信向,没有证得初信果。证得初信果,跟小乘须陀洹果是相同,那是圣人了。不要小看,在三不退里面,他得了一个不退转,什么不退?位不退,他永远不会退到凡夫,他真的上了学,往后步步他就上升,他不会退出来。虽然还没有出六道轮回,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想想你就晓得,贪瞋痴他没有,贪瞋痴慢他断掉了,有贪瞋痴才堕三恶道,没有贪瞋痴不会堕三恶道。他没有傲慢,没有傲慢就不会堕在魔道,魔道、阿修罗道、罗刹道都有傲慢,他没有傲慢,所以他不会到这些道去,他只是在人天两道修行。这个时候有大菩萨常常照顾这些小菩萨,帮助你提升。

所以佛讲,只要证得初果或者是初信位的菩萨,你在六道里面最长是七次,不会超过七次,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你就证得阿罗汉,四果阿罗汉,小乘毕业了。在《华严经》里面就是七信位的菩萨,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你证得七信位的菩萨,六道没有了,超越六道。七信、八信、九信、十信这就是方便有余土,六道是凡圣同居土,你离开凡圣同居土,你升级升到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里面,那就要更提升,要断什么?要断执著的习气,没有执著,有执著习气。方便有余土有四层,第一层是阿罗汉,有习气,习气断掉,他就升第二层,第二层是辟支佛。辟支佛没有习气,但是他有分别,在第二个层次里面他就破分别,於一切法不分别。到一切法真的没有分别,分别心断掉了,他就升了,升到第三,第三是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有分别的习气,所以菩萨必须把分别习气断掉。分别习气断掉,没有了,他就到最高的,最高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这不是真佛,叫相似即佛,这是十法界里最高的。最高的,他分别习气也没有,他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妄想、就是无明。他必须把起心动念,就是微细的起心动念断掉,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起心动念,只要他达到这样的功夫,十法界就没有了,这个时候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十法界没有了,他到一真法界,就生实报庄严土。生到实报庄严土,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也就是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可是他还有妄想的习气,就是起心动念的习气,他真的没有起心动念,但是习气很难断。因为有这个习气,才有实报庄严土,这个习气要是断掉,实报庄严土就没有了,常寂光净土现前。

佛把这些事实真相讲得真清楚、真明白。根利的,上上根人,像释迦牟尼佛、像惠能大师,他有本事一下就断掉,也就是说他有能力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但这三大类的烦恼他没有,他除了起心动念的习气还有,分别执著的习气都没有了,这叫顿超、叫顿证。念头一转,在理论上讲,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之间,念头转过来,凡夫就成佛。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转得过来,转过来就成就。为什么转不过来?我们在六道里面染污得太严重、太深,染污的时间太长,现在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就是放不下,就是断不掉,麻烦在这里。佛菩萨对我们很清楚、很了解,你不能一时断掉,行,慢慢断,一天断一点,一年断一点,只要不要增加,年年去断,你就步步高升。这个方法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利益,我们顿悟是悟不了,我们走渐悟,逐渐的悟。就好像佛给我们设立的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像念书一样,慢慢的往上爬。但是最难的是入门,我们今天没有入门,难在这里。

做入门的功夫,真正想入门,我这几十年来常常说的这十六个字,这个要紧,这十六个字要是做不到,没法子入门。这十六个字是敲门砖,是把你带到门口。头一个,自私自利要是放不下,永远不能入门。从这个地方来想,你就知道学佛是真难,入门真不容易,门槛太高。大小乘都高,别以为小乘容易,小乘也要断八十八品见惑,就是我刚才所讲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那怎么办?佛真是慈悲到极处,你没办法,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叫什么?门余大道,就是净土。净土准许你带业往生,就是我们讲的这十六个字,这是带你进门,这十六个字你都做不到,能不能往生?能往生,这个不可思议。这个法门开了之后,那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为什么赞叹他?就这一点。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就是殊胜在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不是上面;上面,诸佛菩萨都一样,极乐世界也一样,不稀奇。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三辈往生,烦恼一品也没断。但是它有个条件,这个必须要晓得,念佛的功夫要能够把烦恼、习气控制住,没有断,把它控制住,叫它不发作、不起作用,这叫伏烦恼,不是断烦恼。断烦恼太难,一断你就进门,刚才讲你就入一年级,入一年级就得到保证,位不退就是保证。这个难得!

我们现在走的是,很幸运,这真是稀有难逢,得人身不容易,学佛法不容易,遇到大乘不容易,遇到净土更不容易。遇到净土,你要是真能死心塌地抓住,这一生不但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是肯定可以做得到的。这是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无穷的希望。可是我们必须要抓住机会,因为人身寿命不长,如果机会没有抓住,那真可惜!这个机会绝不是生生世世你能遇到的,前清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真的是无量劫来碰到一次,你说多难得、多么可贵,决定不能放弃,要把世出世间一切法放弃,把这个法门抓到。这个法门难不难?我们从《净土圣贤录》、从《往生传》里面去看,我初学佛的时候,这些书我看得很多,我很受感动。我看完之后就想到一桩事情,这里头几乎一半,这记载一半的人,他们念佛从闻到净土法门到念佛往生大概是三年,这说明不难。我初出来讲经的时候,我是三十三岁出来讲经,遇到有一些年轻法师,年龄跟我差不多的,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很多都是念佛三年往生的,是不是他们学佛刚刚好三年寿命就到了?问这么个问题。我想了一想不太可能,哪有那么多人那么巧三年寿命就到了,这是很难叫人相信的。所以我当时就体会到,我说这绝不是他寿命到了,而是他三年的功夫成就了,佛经上讲,只要你念到功夫成片,你就可以自在往生。

尤其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莹珂法师的例子,这个例子太明显。莹珂法师,宋朝时候人,这个法师习气很重,我们今天讲劣根性,习气很重,虽然出家,他不能够守戒,不能持戒,所以常常犯过失。他自己最大的一个好处,他相信因果,他想想自己这种行为,决定会堕地狱,想到堕地狱他就害怕,所以他向他的这些同学、朋友们请教,你们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救我,让我不堕地狱。同参道友就送一本《往生传》给他看,他看了之后很受感动,决心念佛求生净土。他是发心非常勇猛,初接触这个法门,他就关起房门念阿弥陀佛,三天不睡觉、不吃饭,这是经上记载的,三天三夜他把阿弥陀佛念来了。我们能相信,为什么?我们看到《地藏经》婆罗门女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字,念了一天一夜就起感应。莹珂法师这三天三夜不可以轻看他,他把阿弥陀佛念来了。念来的时候,阿弥陀佛告诉他,他说: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好好的学,十年之后到你寿命终了,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自己一想,还有十年,这么长的时间。他跟阿弥陀佛说:我的劣根性很重,我禁不起诱惑,如果十年那不知道我又犯多少罪,我能不能不要寿命,我现在跟你去。阿弥陀佛就答应他,他说:好吧!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他三天真的没有生病,往生了。这就说明什么?有寿命不要了,所以我看到那些念佛三年往生的,我常常这个想法,他绝对不是寿命到了,他有寿命,他不要了。

所以在前年,我们这边深圳黄忠昌居士给我们做了一个证明。他听说我常常讲这些事情,他还打电话给我,他说:我想闭关念三年佛求往生,可不可以?我说可以。向小莉护关,他念到还差二个月满三年,就是二年十个月,预知时至他走了,这绝不是寿命到了。走的时候瑞相好,火化还有舍利。真正下定决心,万缘放下,什么都舍掉,一心一念就是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黄居士可以做到,每个同学都能做到,真正发愿,难不难?不难。所以净宗学人,如果什么灾难来了,我们能够有三年的时间,足够提供我们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不害怕。

念佛这个法门方便,没有障碍,行住坐卧心里头有佛都行,在家、出家一点妨碍都没有。有工作的时候,只要不是劳心的,工作心里面一样念佛。如果需要用思考,工作的时候佛号就放下,工作完毕,佛号就提起来,这就是功夫不间断。念佛人所谓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就有能力伏烦恼,烦恼能伏得住,伏住了,往生就自在。所以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不难!带业往生时可以生死自在,那个功夫是念到上辈,凡圣同居土三辈九品,上辈的功夫往生就自在,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要做到方便有余土那就不容易,方便有余土至少就是我们先前讲的标准,八十八品见惑断掉,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个断掉,那是念佛生方便有余土,也就是初果须陀洹。所以极乐世界最可贵的、一切诸佛赞叹的,不是方便土,不是实报土,是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

你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决定不会堕落,为什么?四十八愿里头说的,圆证三不退,不是一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通常讲到圆满证得三不退的是什么人?大乘经里面佛常讲七地菩萨,才能够证得阿惟越致菩萨。但是念佛人就是生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也圆证三不退。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赞叹备至。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世界?你说他是凡夫,他圆证三不退;你说他是菩萨,他一品烦恼没断,你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到底怎么解释?我们这么多年来学习体会到了,那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给他的,不是他自己的功夫。这是做了弥陀弟子,走到什么地方人家一看,阿弥陀佛弟子,一切诸佛都善待你、都尊重你,因为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沾了阿弥陀佛的光,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你要晓得,只有生到极乐世界才能沾光,没有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光沾不上,这个要知道。

所以真正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们想想看,我们这一生什么是第一大事?头等大事就是干这个。所以真修行,还是要像古时候东晋慧远大师,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祖师,他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志同道合聚集在一起念佛,庐山东林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志同道合,不下山,统统往生。这个缘真是稀有!先往生的人跟著阿弥陀佛来一起接后往生的人。慧远大师往生的时候,很多先往生的都陪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慧远大师都见到,给同学们讲哪个人来了,哪个人在阿弥陀佛旁边,一起来了。绝对不是妄语,绝对不是假话,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缘分。

在今天这个时代,社会这样的混乱,灾难这么样的多,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灾难现前不惊不怖,我们的心很安定。我们对於事实真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自己有主张,真正用功,这是个很好的增上缘,让我们对这个社会放下,不再有留恋。只有一桩事情我们必须要做的,这个做是附带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附带什么一桩事情?为佛法培养人才,让佛法的慧命能够世世代代传下去,这个重要。人才要培养真的人才,也就是要帮助真正学佛的人,不是搞佛学的。所以我从二00六年,我们在联合国活动回来之后,我就想这桩事情,我也不想多,十个人。找一个清净的环境,就像远公大师一样,十年不下山,专学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十年心就会定下来,得念佛三昧,会开智慧,智慧开了,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不必找多,十个人足够了,地方也不要大,生活清苦一点,好,为什么?对世间没有留恋,个个成就。年轻人还有寿命,就要把如来的正法普遍弘扬,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这是说不可以识识,所以他没有粗相,没有六粗。

下面一句,「不可以智知,故无细者」,前面这个智这是世间智慧,佛法里面讲世智辩聪,就是六粗相里面的智相。不能用世智辩聪去求知,所以他没有细相,三细也没有,不但六粗没有,三细也没有。这个三细相,没有三细相就是起心动念没有了,有起心动念才有三细相。要知道三细相是在极其微细一念的里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在那个时间里面有三细相,那个微细的一念里头有业相、转相、境界相。或者说业相是阿赖耶,转相是见分,境界相是相分,见分就是精神现象,见闻觉知、受想行识,相分是物质现象。就是在那极其微细一念当中这个都现前,宇宙现前,生命现前,万法现前,它极其微细。这种微细的现象,就是宇宙人生的源起,这种现象不能以智知。我们现在求明了这个事情的人很多,哲学家天天在搞,科学家也在研究,还有些神学家,宗教神学家,都在找宇宙起源。一直到今天,有许许多多的学说、说法,都不能够讲到圆满,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打了一个问号。

佛在这里给我们讲清楚了,你为什么不能够了解事实真相,你是有智,世间聪明智慧,你来求知,那就没办法,那求不到。为什么?三细相不可得。三细相有没有?有,不可得,它时间太短了。所以我们讲这个现象叫相似相续相,因为它不是真的,前一念跟后一念不是一念,念念都是独立的,念念不相干。但是念念它有相似之处,它不是相同,它不完全相同,它有相似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到所有的境界相,包括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都是相似相续相,决定不是真实的。而这个现象,现在科学家说得很好,跟佛法讲的是完全相同,波动的现象。这个波是念头,我们的波善,念头善,这个世界就美好;念头不善,这个世界就不好。这个我在讲经的时候也多次讲到,讲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你要知道,净土三经里面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全讲凡圣同居土,为什么?方便土跟实报土说不出来。你看它同居土那么美,我说跟我们娑婆世界现在所居住的地球,在理上讲没有两样。为什么?境随心转,外面环境的好不好是跟著人心转的。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那个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真的是诸上恶人俱会一处,是这么回事情。心里面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善;心里不善,山河大地统统都变成不善,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今天化解灾难,如果是用佛法来讲,不难!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回头,断恶修善,这世界马上就好了,什么灾难都没有,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问题,头一个,你相不相信?第二个,你愿不愿意这样做?第三个,你是不是很认真去做?果报立刻就现前。宇宙的源起,你要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怎么能不相信?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这才是真正的事实。从最小的来说,我们的身体,现在很多医生,真正高明的医生,他们都懂得了,所谓心灵治疗的方法。不要靠医药,什么疑难杂症,只要把心情绪调整好,你天天生活得很愉快、很快乐,医生放弃不能治的癌症,没几天全部好了。这是什么?心,心灵改变我们的身体,然后你就晓得,心灵能改变我们的世界。

世界是共业,只要我们,不要讲全世界人都回头,那很难,我们学佛的人都回头,就能救世界,这个力量太大,不可思议!不要小看自己。纯净纯善,从心做起,能改变自己,让自己身心健康,什么疾病都没有。生活不离业报,只要心灵向善,我们的业报也就转了,没有福报的得福报,有福报的那福更殊胜,它都转了。我们不管福报大小,我们都会想到一切苦难众生,自己生活简单。尤其现在所谓金融风暴,有很多人受影响,我们学佛的人受不受影响?可以说真正学佛的人不受影响。学佛的人,至少也要把孔子的五德养成,温良恭俭让,生活节俭就好了。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说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他告诉我,他大概是从三十多岁不到四十岁,他就发心日中一食。吃了几十年,就算四十岁开始,他活到九十七岁,五十七年他一天吃一餐,他劳心劳力不输给普通人。

他一餐饭吃多少?两个小馒头,那么一点的小馒头两个。在那个时候他的生活费用,一个月台湾钱六十块钱,合美金一块半,那时候一块美金是四十块台币,他一个月生活费用只需要一块半的美金,什么样的金融风暴能叫他受影响?我跟他学,也学他日中一食,我在台中最后的五年我学他这个生活。但是比不上他,我们年轻,妄想多,所以少了不行,我每天生活费用要三块钱,他要二块钱,所以我一个月生活费用要九十块钱,也就是美金二块多一点。包括其他一切的费用,我在台中住了十年,不超过一百五十块钱,大概美金四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我在台中十年。老师也对我很赞叹,叫我永远保持这种生活状态,为什么?一生不求人,古人讲「人到无求品自高」。生活简单,要知道节俭,能吃得饱,够了。我好像是日中一食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老师,我说:我学你日中一食,已经八个月了。他问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影响?我说:没有影响,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远这样做下去,我们一生不求人。所以中国人只要懂得节俭,多余的帮助别人,这世间苦难人很多,帮助别人,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什么样的灾难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度过。

人决定不能够过奢侈的生活,不可以,不能够过负债的日子,在中国古人负债是羞耻,谁愿意背债过日子,不可能的事情。都是量入为出,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什么灾难都没有。所以,现在灾难之根源,我们就明白了,不守本分,出了乱子,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这才遭现前这么大的灾难,这自作自受。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历史上有金融风暴,没听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到,什么原因?中国人守本分。佛法是讲得更透彻,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什么灾难他也不会有,天灾人祸与他都毫不相关。他这个生活,我们一般人看起来很辛苦,他是无比的快乐。也就是身心,用现在的话说,都没有压力,真的是幸福美满的人生。所以说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大乘经上常讲的。

下面这两句,又有能证所证,这个是粗;没有能证所证,这个叫细。「皆言语道,故并无之」,这都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要晓得,这是叫言语道,不是诸法实相。「菩提涅盘,绝心行故」,菩提是觉照的意思,涅盘是寂灭的意思,都是言说。我们用老子这两句话来讲,这个事就不难体会到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