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三讲)  2009/9/25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43

诸位同学,诸位法师,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一首我们从经文开始: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

昨天我们将这堂课做了个温习,像李长者在《合论》里面所讲的,「发心、治地、修行」,这三个是《华严》修学的基础,我们要特别重视,要在这上面下功夫。心没发出来,虽然十几年、几十年,天天都在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确实多少出家人念了一辈子,从发心学佛开始一直到老死,一生当中这四句偈不知道念多少遍,为什么就是发不出来?用佛法的术语来讲,总不外业障太重。业是什么?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行为。行为里面有善、有不善,殊不知不善的行为障道,善的行为也障道,善与不善总出不了六道轮回,善的行为感应的是三善道,不善的行为感应的是三恶道。我们一定要知道,佛经上讲的业障,善、不善都在其中。学佛的同学,尤其是学净宗的、学净土的,净土怎么修法?净土是善、不善业统统放下。他修什么?他修净业,心净则佛土净。心净了身就清净,还造不造业?照样还造,不造怎么行?从早起到晚上睡觉,你怎么能不造业?但是真正会修的人,他造的叫净业。什么叫净业?善业也好,恶业也好,事上造了,理上没有,相上造了,性上没有,这就叫净业。

这话怎么讲法?我们真正修净土的同修不能不知道,身口造了,心里没有。心是什么?心里面就一句佛号就对了,二六时中念念不忘六字洪名,这叫修净业。在日用平常当中,身口的行为决定是利益众生的,利益众生有时候有善言,也有时候有恶言,善恶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净业。修净业记住,初住菩萨是发心住,一定要发菩提心,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自己要真干。我为谁修行?为谁修苦行?为度众生。释迦牟尼佛已经早就成佛,为什么在三千年前给我们示现八相成道,修行证果,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苦行!为什么?还不是为了给我们做一个好样子。这个样子显示什么?显示万缘放下,你看他老人家真放得下。在《华严经》上教我们,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他做给我们看,确确实实把财色名食睡断掉。我们学佛对这些东西还会不会起心动念?还会不会分别执著?还有没有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支配它的念头?有没有这些?如果这些念头还没有放下,这叫染污,你的心不清净,这什么心?这叫轮回心。轮回心所干的一切统统叫轮回业,出不了六道轮回。

修净土的人他造的是净业,净业是什么?他就不是轮回心,什么心?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心所造一切业都叫做净业,你想这个多重要。从这个基础上这入了位,这位是初住,发心住。这个地位就是我们世俗一般人讲成佛,真成佛了,不是假的。禅宗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华严经》上就是发心住,所以他有住。那你就晓得,十法界没住,六道那当然就更没有,十法界里头包括六道,怎么叫没住?好比我们在学校念书,你上了学你念一年级,明年你升二年级,没住。如果要住在那里,那不就留级了吗?年年是一年级,总升不上去那你就住,你住在那边。从一年级一直到十年级都没住,到十年级毕业,毕业就有住。初发心住就是在十法界毕业,永远脱离十法界。特别是现代人,我们的感受非常敏锐,为什么?你想想自己是不是心浮气躁?一般大众不例外,我们佛门弟子也不例外,心浮气躁。再说得粗俗一点,现在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安全感,常常听说社会上报导,这样的危机、那样的危机。我们刚刚过了一个经济危机,现在又听说有什么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水资源危机,太多!这些话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灾难太多了。

我们什么时候才真正有住?这个事情难。为什么?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你才能够证得圆教初住菩萨这个位次,他是真住不是假住,虽然往后他还有十行、有十回向、有十地、有等觉、有妙觉,有这么多不同的等级,实际上呢?实际上他如如不动,他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所以大经里面说「总不离本不动智佛」,不动智佛是什么?是我们的自性。他为什么不离?因为他见了性。见了性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等级?这个我们在讲席里面多次的报告,这是因为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没断尽。他没有十法界,他只有一法界叫一真法界,这个法界的名词,就是大乘教上说的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不是假的。佛法的真假,它的定义很简单,凡是会变化的那是假的,不变的叫真的。初住菩萨明心见性,就见到不动智佛。不动智佛,实际上,惠能大师他明心见性,有没有讲到不动智佛?讲到,不是这个名称,他给五祖的报告,其中有一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本不动智佛。不动就是定,这是自性本定,不是修来的。我们修来的定都有入定、出定,自性本定没有出入。虽然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堕落到六道轮回,我们自性动了没有?没有动,这个要知道。到底我们什么东西动?我们的妄念动了。自性何以不动?自性没有念,所以它不动。无念就对了,有念就错了。修无想定的人,他是不是成就了?没有,无想定还是有念,有什么念?有无想的念头,「我没有想,我什么念头都断了」,他还有这一念,这一念还不行,可见得这个不容易!无想定在第四禅,那是很高的功夫,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他不是性定,不是自性本定。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自性,像能大师所说的清净,「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在哪里?就在当下,「不离一时一念一法一行」。所以见了性的人,性在哪里?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有一法不是!像这些重要的经句,我们必须要常常记住,要常常提醒,这个提醒是什么?提醒我们观照,我们才能把那些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观照是觉,失照的那就是迷,我们功夫不能得力,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的时候提不起观照,迷了,麻烦在此地。有一些人,学佛的人真有,学习的经教不多,烦恼习气很重,日常生活当中确实提不起观照。怎么办?诸佛如来确确实实有大慈大悲、有善巧方便,教给我们一个方法,你能够不离一时一念一法一行,你把这个方法全用上,行,保证你这一生成就,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的德号,真的吗?真的。为什么?我们在经论注疏里面,看到古大德用科学的方法,把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说法教学的这些经论总结一下,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千经万论最后都归结到阿弥陀佛。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参访德云比丘,德云比丘给他讲了二十一种念佛的法门,二十一不是数目字,是表法的,代表无尽的。《华严经》通常用十表法,我们念《弥陀经》里面用七,样样都讲七,用七表法,都是代表圆满,七是四方上下再加当中,就圆满。《华严经》统摄一切法门,密宗里面二十一代表圆满。所以这部经里头,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统统都有,所以称之为根本法轮。这二十一门展开,就把一切诸佛所说的经教统统包括,没有一样是遗漏的。德云比丘修的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善财童子第一个参访的善知识,他里头含的意思很深,先入为主。到末后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想想这个意思,第一位善知识教他念佛法门,最后一位善知识带他到极乐世界,彻始彻终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名号跟发心是永远不能离开,《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连在一起。我们只会念,没有发心,这不相应,你功夫只做到一半,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有问题。一定要发心、要专念,这才能成功。这个方法在不在《华严经》里面?在,在哪里?五十三参就是的,就是念佛法门。生到极乐世界就生到华藏世界,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见阿弥陀佛就见到卢舍那佛,就见到毗卢遮那佛。所以说总在一时。

现在我们来看,我们今天学的这段经文,『尔时法慧菩萨』,这前面都介绍过。『承佛威力,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教导我们,前面一段虽然讲过,时间太久,我们重新把它温习一下,再接著学习。清凉说「何故入定,略辨六意」,为什么要入定?简单说有六个意思,第一个「此三昧是法体故」,这个三昧就是「菩萨无量方便三昧」,这是法体。是什么法?佛所说之法,菩萨所修之法。佛所说之法,他从哪里说出来?他依什么起修的?依什么来证入的?菩萨无量方便三昧。我们先要把这个名字简单解释一下,这就像《法华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华严经》上也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七回向观世音菩萨做代表,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跟我们的缘很深,大家都知道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三十二应是三十二大类,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来帮助你,应以菩萨身得度就现菩萨身来度你。三十二展开,就是十法界无量无边无尽的众生身,他都能示现。众生身不仅是有情众生身,还能现无情的众生身,无情众生身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自然的现象,众生的机缘成熟,一接触之后就豁然大悟,这是菩萨在现身,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所以是无量方便。

这个无量方便,就是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无量法门,四弘誓愿第三句「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都叫做方便门。这个三昧是菩萨无量方便之体,所以这个三昧是法体。法是什么?法就是前面菩萨无量方便法,这我们就明白。所以菩萨能度无量众生,方法多,说不尽,经教多,也说不尽,可是他有个总的原则,一个总的目标、一个总的方向,永恒不变。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量方便法门,门门都是平等,没有说哪个高、哪个差一点,没有。为什么?统统能帮助人破迷开悟,统统能帮助人圆满菩提,它怎么会有高下!所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常常听到祖师大德说,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一个法门通了门门都通,这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怎么叫通了?见性叫通。你有学佛法,为什么不通?你没见性,见性就通。没有见性都在十法界,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有佛、有菩萨、有声闻、有缘觉,不但声闻缘觉没通、没见性,佛也没见性。所以天台大师称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相似是很像,不是。为什么很像?他学得很认真,学得很到家,学得真像。为什么不是?没见性,就是说对一切法门还不能够完全通达,得不到那么大的自在。

这个我们知道,这么多年长时间的学习,多少也明白了一些,那就是起心动念没放下,这个太难太难!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我们能知道是粗的念头,细念不知道。像弥勒菩萨给我们讲的,一个细念快到什么程度?一秒钟里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我们怎么知道?一秒钟的时间很短,我们里头居然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你能发现吗?什么时候你发现,真的是恭喜你,为什么?大乘经里面讲,八地菩萨才见到。这个八地不是圆教,是别教,别教也很了不起,别教初地等於圆教的初住,八地呢?八住菩萨,十住里第八住,见到了,见到才能对治它,放下妄想的习气。所以初住以上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起心动念确实没有,习气还在,习气没断,道理在此地。菩萨说法,现在法慧菩萨要为我们说法,说什么法?说初住法。他的心跟这个体要相应,如果跟这个体不相应,他怎么能说得出来?我们今天没到这个境界,我们也在学习《华严经》,我们怎么讲法?我们是依照清凉大师的注解,依照李长者的《合论》,学他们的东西。如果我们离开这两位老师,我们怎么能知道菩萨的境界?怎么能够把这个境界说出来?

有一种人,如果他得到三昧,我们也就讲的见性,念佛也能见性,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见性,那讲《华严》就自在。为什么?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你得到,你当然就自在。我们今天为什么没有得到?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虽没有放下,没有完全放下,古大德告诉我们,放下一分就相应一分,放下两分就相应两分,所以烦恼不能长,不可以增长。在我们业障深重的这些凡夫,烦恼要天天减轻。要知道,在这个世间,我们从早到晚,要学善财童子,所接触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帮我们消业障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问题是你会不会学?这个人找我麻烦,我想做一桩好事,他障碍我做不成,你烦不烦恼?你烦恼,错了,错在哪里?错在你还会生烦恼,怎么不生智慧?你要生智慧你就是菩萨,你生烦恼你就错了。没有这个境界现前,你不知道你生烦恼;境界一现前,我又生烦恼,感谢他提醒我,善财童子就这么搞成功的。什么时候你能够在境缘当中,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真正都生欢喜心,不生烦恼只生智慧,你成功了。

我们想一想忍辱仙人,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修菩萨道的时候碰到歌利王,他好事,他没做坏事。歌利王上山打猎,他在山洞里面修行,歌利王累了想休息一下就睡著,身旁这些宫女在外面就发现山洞,山洞里有个修行人,她们就向修行人请教,修行人给她讲开示,大家非常欢喜。歌利王一醒过来,身边的人没有了,到哪里去?就找到。你们在干什么?这里山洞有修行人。他恨透了,这个修行人为什么引诱我的宫女,一定不是个好人,把他叫出来杀他。还不是叫他很痛快死去,凌迟处死,用刀割,一块一块肉慢慢把他割死,这种残酷的刑罚。忍辱仙人告诉他,他修忍辱行,歌利王用这个手段对他,你能不能忍?你还有没有瞋恚?没有。没有,再割,一直割到死。没有一点瞋恚心,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是憍陈如尊者,憍陈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佛说话算数,没有妄语。所以歌利王是释迦牟尼佛的恩人,不是冤家对头。通过这一次考试,他的忍辱波罗蜜修圆满,修到家了。我们今天遭受一点挫折,都觉得受不了,那怎么行?后面必定还有奇耻大辱在等你。你能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话,忍辱波罗蜜成就了。一条一条来,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一关一关来透。

所以没有一个人不是好人,真修行人要记住,「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做出那种违背伦理道德的事都是好事,看你在这里头是生烦恼、还是生智慧?生烦恼,感恩他提醒我;生智慧,感恩他成就我。岂不是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常常想到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所作所为全是佛事。境界现前决定不能迷惑,怎样不迷惑?你保持著清净平等心就不迷惑,决定不能起烦恼。烦恼是什么?喜怒哀乐这是烦恼。不是说我起了怨恨是烦恼,你起了欢喜也是烦恼,欢喜是什么?你贪恋。境界现前要保持不动心,常常想著「本无动摇、本自清净、本不生灭」,在一切境界里时时刻刻能提得起,这真学佛。经教上提不起,你要注意到你把佛号能提起,一样,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阿弥陀佛,这就好。不被外境所动摇,你永远住在清净心,住在平等心,清净平等用事就生智慧,智慧就是觉,觉而不迷。这是我们必须常常要记住的。

第二「非证不说故」,你要没有证得,给你说你听不懂。但是清凉大师解释这一句还有一句话说,他说「亦许心合法故」,这个十住品是对初住菩萨讲的。我们是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断,能听吗?能。《华严经》的当机者,最后,它有十种,十种当机者最后一种叫大心凡夫,还是有条件,叫大心凡夫。我们虽然是凡夫,如果念念不舍,心里常有「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心大!我们今天没有能力度众生,但是不能没有心,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这个心就能听如来所说的大经。你的心量大,常常受大乘经的薰习,如果天天不间断,薰个二十年、三十年也许你就开悟,渐悟,正是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薰修的力量很大。所以学东西不能学杂,学杂、学乱得不到利益,为什么?与三昧不相应。诸位要知道,三昧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定,与这个不相应。在净宗法门里面,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此地的方便三昧。我们时时刻刻保持一心,一心就是心里只有一桩事、只有一个念头,其他的都没有。这一桩事就是阿弥陀佛,一个念头也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叫一心不乱。夹杂一桩事情进去你就乱了,不夹杂。

念佛人的秘诀,第一个是不怀疑,第二个是不夹杂,第三个是不间断,你能守住这三个原则,你这一生决定往生净土。现在虽然还没去,你在极乐世界已经报名、已经注册,你肯定会去的。如果有怀疑麻烦了,到底极乐世界有没有?释迦牟尼佛说的话能不能相信?有怀疑就不行,有夹杂就不行,间断也不行,这是往生净土三个重要的条件。我们天天练,这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凡是假的我们要把它放下,要舍弃,我们要求真,求净土是真。生净土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我们从《往生传》,从《净土圣贤录》,从现前许多修净土往生的例子,总结起来讲大概都是三年,不长!三年时间就成功,决定不是假的。我早年初出家的时候,我一出家就讲经教佛学院。我记得我在佛光山的时候,大概四十年前,在佛光山东方佛学院教书。有一天晚上月光非常好,那个时候佛光山是荒山,只有一栋佛学院,其他都没有建筑。我们坐在草地上,草地前面有个坑,以后做了放生池,那个时候也有水,还没有规划成放生池。有一个长工,佛光山的工人是长年做工,每天都在那里做,山上雇的有很多工人。我们大概有十几个同学坐在一块来讨论佛法,他也走进我们这圈子,我们也请他坐下。他告诉我们,他说台南将军乡有个老太太念佛站著往生的。他们是邻居,亲眼看见,他说这是真的,一点不是假的,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我们都听呆了,听得非常欢喜,一点都不错。

这老太太非常善良,但是对佛法她并不懂,真的是善心人。拜佛也拜鬼神,什么都拜,土地公也是菩萨,看到什么王爷都是菩萨,她已经不分别,都是菩萨。她在前几年娶了一个媳妇,媳妇懂得佛法,就劝她的婆婆专念阿弥陀佛,家里供阿弥陀佛,其他那些神像都把它请出去。她婆婆很听话,跟媳妇的缘很好,真的从此之后就专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年。往生的那一天她也没说,我们相信她有她的道理,如果她说了,可能家里人不愿意她走,她就走不了,不讲,真的是预知时至。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她告诉家人,家里人很孝顺,她说:你们先吃不要等我,我去洗个澡。真的去洗澡,家里人等,等了很久都不出来,奇怪,怎么洗这么久?看到浴室确实洗过澡,叫也没有人应。结果看到她站在佛堂,穿著海青站在那里,叫她也不应,到面前一看的时候,她已经往生,站著走的。这个事情南部一带很多人晓得,我有一年在中山大学讲演提到这个事情,讲完之后有几个同修告诉我,他们住在将军乡,他说是真的,他们知道这个事情。所以,一句佛号非常管用!我们学佛,说老实话,《华严经》可以听,可以学,可是功夫一定还是要念佛;不念佛,用《华严经》上这些方法我们都做不到,太难了。而且念佛求往生,也是《华严经》上最后的一招,最后一招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招,决定不能小看,不能轻看,这就对了。所以非证不说,我们大心凡夫也有开缘,也可以参与这个法会。

第三「显此法非思量境故」,十住以上这个法不可思议。为什么?落在思量里面,思是分别,量是执著,有分别执著你出不了十法界;今天这个经文境界是超越十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境界。所以我们可以读、可以听,不要去研究,一研究就错了。听懂就懂了,听不懂怎么研究也不懂,绝对不是说你研究研究你就懂,那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你不是真懂。这个法会里是些什么人?全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已经放下,他要不放下入不了这个境界。大乘教里面我们非常清楚,放下执著,六道就没有,你就超越六道,就是此地这个量。再放下思,你就在四圣法界,十法界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思量放下,但是他妄想没有放下,妄想是起心动念。妄想放下之后,十法界就没有,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这初住菩萨以上,这么一个境界。你怎么可以用思量?思量就是唯识宗所讲的心意识,你还是用心意识,你就出不了十法界。心是阿赖耶,起心动念;意是末那,执著;识是分别,第六识。你还是用心意识,这只能解悟,不能证悟。

所以,不用心意识。念佛这个好,念佛可以不用心意识念,佛号念得很熟,不需要想,不需要执著。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念不念佛?还念佛。为什么?习气,这个习气没有关系。将来成佛,成佛到他方世界去作佛、度众生,用什么方法?还是用念佛的方法,真的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自己这一句佛号成佛了,将来度别人,也是这一句佛号度他成佛,这在佛法里方法太简单、太奥妙。一般人不相信,哪有这么容易?你说它容易是容易,说它不容易也不容易,为什么?这句佛号必须要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你还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功夫不到家。要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诸位要记住,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烦恼无尽,佛把它一归纳,三大类,三大类展开无量无边的烦恼,一句佛号都把它断掉,无论什么念头起来,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就行。古大德给我们说,思量断掉你就证入,你就明心见性。只要一证得,你就跟三昧相应,这个三昧是自性本定,就是六祖能大师所说的「本无动摇」,你就证得。

第四「观机审法故」,观机是认识人,这个很重要,这人是什么样的根机,审法,法是法门,你要细心去审查,用什么方法契这样的根机,观机施教,审法就是施教,施行教化。如果他是小根器你就教他小乘,大根器你就教他大乘。大小乘里头又分,小乘里分人、天、声闻、缘觉;大乘里分的就更多,在中国,大乘八个宗派。喜欢研究讨论的,佛不舍弃他,教他什么?教他法相唯识,天天用思考。不喜欢这样麻烦,喜欢单刀直入的,简简单单,那禅宗、净土宗都是单刀直入,禅宗不立文字,净土宗最初只有三经一论,分量很少。现在祖师加了两样进去,变成五经一论,五经一论这个经文印起来,薄薄的一本,全了,净土宗典籍全了,少!特别适合於现代人。现在人怕麻烦,你说《华严经》这么大的分量在那里,他都吓呆了。所以法一定要观机,要懂得用什么东西来帮助他。我们今天学《华严》,可以说我学这部经、讲这一部经,完全是净土宗。古大德告诉我们,《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经》《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经》。所以我们今天的研究是大本的《弥陀经》,大本的《无量寿经》,对於这里面玄微奥妙的理论统统归净土。

现代弘法的人少了,不像古时候,为什么?古时候一百年前,这个社会大众都还尊重老祖宗的教诲。佛法初入中国,是汉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遇到从印度来的出家人摩腾、竺法兰,他们在那个地区弘法,遇到之后礼请他到中国来。永平十年,我们现在用公元,公元六十七年佛法正式传到中国。而摩腾、竺法兰入中国,就成为中国的国师,皇帝皈依,依佛为师,完全接受。中国人不迷信,听他讲的,看到他的经典,经典翻成中文,知道佛教的教义,尤其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人非常欢迎。中国古圣先贤的教学就是以孝为核心,中国人讲父子有亲,这是亲爱,佛法讲慈悲,完全相应。所以佛法入中国,跟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它变成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讲中国文化都讲儒释道。现在这一个世纪,这一百年来,中国国势衰,被西方人侵略,中国许多知识分子丧失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一昧的学习西方,把中国东西疏忽,所以现在今天社会的动乱原因在此地。

西方东西确实随著它们的科学技术、经济、武力遍及全世界,影响了整个世界。可是今天整个世界天灾人祸,频率年年上升,灾难年年严重。甚至於科学家宣布,这个地球五十年之后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是三十年之前我听人家讲的。最近听人家讲的不是五十年,三十年,三十年之后,这地球上就不适合人生存,能不能相信?有理由相信。所以现在全世界人都著急,怎样来挽救地球?怎么样来化解灾难?这变成大问题,主要的问题。联合国为这个问题天天在开会,我也很有缘参加了几次。我们了解,不迷惑,为什么?他们心是动的。我们心是定的,虽然没有得大定,跟他们一比,我们的心比他要定多了。我们了解,原因是东方人把古圣先贤东西疏忽,西方人把宗教排斥掉,不再学习。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跟宗教教育,都是教你怎样做人,著重的是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如果把这个东西找回来,问题马上解决。人与人之间要谦卑、要礼让,要懂得尊敬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人人都能这样想,世界就和平,社会就安定,所有的冲突自然就化解。所以今天对整个社会来说,我们要观机审法,什么东西最重要?让社会大众重新认识佛教,这个重要,佛教究竟是什么?你要把它认识清楚。

我在二十多年前,在美国,有一次,在它们的东海岸,从纽约到迈阿密,这沿岸的大城市巡回讲演,每一个地方是一个星期。我走到迈阿密,最南端最后一个城市,那一次是讲「地藏经大意」。在迈阿密看到,我的听众里面有一半多都是当地人,我们有个很好的翻译。我就临时想到,这些外国人给他讲《地藏经》,不适合他们,他们不能接受,换个题目,换什么?《认识佛教》。现在诸位看到的小本子,就是那时候讲的,以后有同学从录音带,那时候还没有录像,从录音带录下来写成文字。他们写成文字我修改过,流通很广,非常契机!首先要认识佛法,佛是什么?教是什么?佛教是什么?要讲清楚、讲明白,这是头一堂课。晓得佛法不是迷信,佛法里头很好的道理,像方东美先生所说它有高深的哲学,我们通过将近六十年的学习,我们完全明白,佛法里头有高深的科学。今天科学跟哲学上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佛法里头统统都有。非常可惜,社会大众认为它是宗教,认为它是迷信,不愿意接触,这种机会当面错过,实在是非常可惜。

第五「为受佛加故」,肯定你要是契入自性,又能发愿帮助一些有缘人,观机就是有缘人,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有缘!那就要给他说,要好好的教导他,这种心一发,肯定得佛加持。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散心不得佛加」,我们的散乱心,佛想加持你加不上去,那要什么心?清净心、平等心,也是我们净宗讲的一心,一心不乱,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对你的加持从来没有中断过,你怎么会不欢喜!法喜充满从哪里来的?诸佛如来加持你来的,你说这个多重要。我们了解一个事实,心浮气躁学不到东西,不要说是佛法,世间法他都学不了,我们从学校里看到的。现在的学校,你看了之后你不能不忧虑,底下一代怎么办?今天一些年轻人,少数,不是多数,走向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要一心专注他才能学得会,所以我说少数人。多数人只学一点皮毛而已,学什么?手艺,不是发明家,是机器工厂里面的工人,学一点手艺而已。真正的学问没有,充其量什么?学术,不是学问,德行、伦理听也没听说过。

所以企业界的老板需要员工,大学毕业的每一年多少人!企业老板招不到员工,做事的人有,德行没有,所以老板不愿意用。这样的教育,往后怎么办?这个社会,整个世界的社会,三十年之后,中国人所讲的「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一代人过去,底下一代人起来,距离伦理、道德、因果愈来愈远,恐怕再过两代就完全没有,你敢想社会是什么样子?人只知道自私自利,只知道损人才能利己,利己必定要损害别人,甚至於杀人,你才能得到他的财富,到那个时候人跟畜生有什么两样,可能还不如畜生,所以说世界会毁灭。拯救这个世界,以往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就说过,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英国人讲出来。我在伦敦大学、在剑桥大学,跟他们汉学系的研究生、教授们座谈交流的时候,我就提到这句话,我说这是你们英国名教授说出来,你们相信吗?因为他们研究汉学,研究四书五经,研究佛经、《道德经》。我说你们研究这个东西,汤恩比的话你能相信吗?我问出来之后,没有人回答我。然后我就再问,难道汤恩比的话说错了吗?他们笑笑也不敢说话。最后我告诉大家,汤恩比的话没有说错,最怕是什么?我们解读错了,那汤恩比会流眼泪。

这个问题在哪里?就是此地讲的观机审法。现在什么世界?中国儒释道真有能力救,但是你用四书五经十三经那太高,现在人不能接受;佛法像《华严》《法华》,人也不能接受。找根,儒的根是什么?《弟子规》。佛的根是什么?《十善业道》,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这都是大家疏忽了,这是教小孩的,我们研究这个干什么?教小孩那个要是普遍推动,管用。所以我去访问挺有意思的,我告诉他要扎三个根,那是活的,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如果没有三个根,你们所学的这个东西叫学术,我跟你们讲,你们搞的是儒学、道学、佛学,救不了这个世界。怎样救?把这两个字颠倒过来,学佛、学儒、学道,这是汤恩比的意思。要学佛,不能搞佛学,佛学是一种学术,与你自己生活行为不相干。学佛就对,佛怎么生活,佛怎样工作,怎么样处事待人接物,这个重要。所以学佛要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学儒要学得跟孔子一样、跟孟子一样,学道要跟老庄一样。这个世界上出几个释迦牟尼佛,出几个孔子、孟子,出几个老子、庄子,天下真有救!从基础上去下功夫,你真正发心,你学佛一定得佛的加持,学道一定得老庄加持,学儒一定得孔孟加持,真的一点都不假。

这在《华严经》上讲得太透彻,为什么?灵性不灭,遍法界虚空界。释迦的灵性,孔孟的灵性,老庄的灵性,跟我们的灵性是没有分别的,这是会相应的,这就是感应道交的道理。灵性世界里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它是充遍虚空法界。就像我们《还源观》里面讲的,「显一体,起二用」,这个二用,一个是宇宙的来源,一个是自己,我们讲依报跟正报,正报就是自己,依报就是生活环境。三世间不是这样讲法,三世间讲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有情世间讲所有的动物,但是讲正报不是,正报指自己,不是别人,别的有情众生是我依报里面有情的环境;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是无情的环境,我们生活环境,这一定要搞清楚。我们的灵性,跟佛的灵性,跟孔孟、老庄,跟一切圣贤通的,就好像光波、电波一样。明白这个道理,接受佛的加持,这个意思你就明了。所以散心不能得到佛的加持,不是他不加持你,是你接收不到,你不发心,跟他们没有感应。一定要发心,发成佛的心跟佛相应,发成圣成贤的心跟孔孟相应。所以发心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底下有一品叫「初发心功德品」,佛特别给我们介绍。

末后有一句,第六「成轨仪故」,这就是我们现在常常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轨是轨道,仪是威仪,要给现前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你看菩萨,特别是法身菩萨,「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还要去入定吗?不需要!为什么还要做个入定的样子?给别人看。你看佛菩萨讲经说法都要入定,我们学讲经不定怎么行?心浮气躁怎么可以?用意在此地。成就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一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上告诉我们,他早就成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成佛,这一次是八千次,常来!为什么还要示现八相成道?这就是成轨仪故,这真叫慈悲到了极处,为我们做示范,教我们学他那个样子。所以诸佛菩萨说法,上台讲经教学他有规矩,他一点都不乱套。「余如玄说」,其他的玄义里面说,这地方不再讲,重要说这六个意思,为什么他要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一定先入定。现在讲经这桩我们省掉,在过去讲经法师一定升座的时候,入定至少也有十几二十分钟。现在进入工业时代分秒必争,这一、二十分钟你不讲话,谁来听你的?所以现在我们把这个取消,在从前都要入定。讲经的仪规全部不要,像学校上课一样,这是方便现代的根机,在从前不一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