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七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17

请掀开经本,页数就不重要,昨天我们讲过了。请看经文:

【如诸刹海微尘数。所有如来咸敬奉。闻法离染不唐捐。此妙音天法门用。】

这一首是可爱乐净妙音天王他的赞颂。赞颂也是他修学心得的报告,我们在这里面学习,就是学习什么?一切恭敬。佛家许多仪规里面都有「一切恭敬,一心顶礼」,这我们常常念到。虽然经文上常念,并没有做到,道场同住见到还要瞪眼睛,还要发脾气,你说这一切恭敬,恭敬到哪里去?为什么做不到?不了解事实真相;换句话说,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没有。这个东西虽然是自性本具的性德,可是被烦恼习气障碍住,不能现前。六道凡夫的生活是烦恼做主宰,这就是讲我们自己做不了主宰。佛经里面的比喻非常有味道,就好像一个家庭一样,现在家庭做主当家是谁?不是主人,是家里的佣人、仆人,奴婢当家了。你这个家怎么会乱?什么是奴婢?妄想分别执著是奴婢,烦恼习气是奴婢,今天是烦恼习气当家了;奴婢的奴婢,大奴婢底下还有小奴婢。从前看到皇宫里面,大太监里头还有小太监,大太监当不了,小太监当家,你说怎么得了?天下怎么不大乱?天下大乱所现的现象,就是六道生死轮回,就是三恶道。我们天天搞这些,自己不晓得,将来自己怎么堕落的,自己也不知道,你说可怜不可怜?

这些人,华严会上我们晓得,无论他是什么身分,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这就是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诸佛如来示现就是自性示现,千言万语、千经万论就说明两句话,「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真正要懂得这两句话,你就作佛,你不是菩萨,你就成佛了,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心所变现出来的。自心为什么会变现这样复杂的现象?怎么变现出来之后,我们彼此都不承认,还要互相打架?这桩事情,诸位仔细去想想,你有没有做过梦?大家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的境界从哪里来的?这个大家晓得,梦中的境界是我们自心变现的。你作梦里头怎么也跟人打架?也跟人不和?理是一个。梦中的时间短,我们醒来得快,醒来的时候,刚才梦中的事情还能记得清清楚楚;现前时间长,我们没有办法觉察这是个梦境,其实跟梦境没有两样。然后才晓得,我们作梦是梦中梦,你说多虚妄?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和睦相处,有的人不和?和是觉悟了。我们在经上看到,华藏世界这么多众生,各个不同的身分。所以我说:各个不同的身分,都是如来变化所现。这话什么意思?他们统统都是觉悟的人,觉悟就是如来变化所现。不觉悟也是如来变化所现,但是我们不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三恶道、阿鼻地狱,又何尝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个道理,只是觉迷不相同。觉悟了才知道事实真相,迷了不晓得事实真相;迷了烦恼当家,觉悟了自性当家、般若当家。般若当家是一团和睦,烦恼当家哪有不打架的道理?所以佛的教化,帮助众生没有别的,破迷开悟。

我们今天看到现前的社会,有史以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样的混乱。混乱的原因是什么?没有人教诲,我们了解原因。众生要不教导他,他怎么会觉悟,他怎么会懂得?所以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诸佛菩萨的教育,第一个课题就是教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什么?人与人的关系,这是第一个课题。你怎么样跟一切人相处,你怎么知道去恭敬一切人,礼敬一切人,赞叹一切人,供养一切人,要教。教了之后,你明白了,你觉悟了,你才会把恭敬、赞叹、供养落实;没有能够落实,虽然接受教导,你还没有真的懂。今天有许多,这在佛门我们见到的,看到一桩好事,他要发心做好事,还斤斤计较。像我们上一次遇到中国大陆这些水灾,许许多多人想发心,一听说救灾的钱恐怕到不了灾民,当中被剥削,他就干脆不救灾了,这个观念错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发的善心,心圆满的,我们一切顾虑都没有,拿去救灾,我们的福报是圆满的,功德是圆满的;当中哪些人剥削,那个罪过是他的。当然也有很多人说,我不愿意制造这个机会让他造业。你这个心没错,但是灾民得不到救援,饿的饿死,冻的冻死,你为什么没想到这个?

世间人永远是世间人,永远搞六道轮回,分别执著太多了。佛菩萨没有这个心,所以佛菩萨的福报大,佛菩萨的福报圆满,他了解这个道理,没有丝毫顾虑。我们救灾拿一百万,灾民能得到三十万也好,比没有得到好多了。那些钱当中被人剥削,布施给他也好,「所有如来咸敬奉」,所有如来我都供养,我供养何必要指定哪一个人?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全心全力去做,那个福报跟自性相应,尽虚空遍法界,你修的是真实的福报。只要有一念在那个地方打妄想,一念分别、一念执著,就把称性的福报变成世间有漏的福报,这个折扣打下来,我们没法子算。你本来的福是百分之百,现在你的福报是百分之一都没有了,都达不到,多可惜!这个道理,这个事实,谁知道?佛知道。佛是圆满的觉心,我们是糊糊涂涂的迷心,我们哪里晓得?真正的福田是什么?清净心、慈悲心,无条件、无分别的修福。又何况佛在经教上常常教导我们,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平等普遍的布施供养,我们懂这道理才行。

所以第一句是讲境界,如同诸佛刹海,这是我们修普贤十愿的境界。这句话就是我们常讲的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里头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统统包括在其中。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统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古人所讲的「本是同根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同一个根,这个根就是一念心性。我们在此地讲,同学们你们听多了,应当有这个概念,一念心性变现的。老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就是这个境界。老子跟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没通过信,可以说同一个时代的人,一个生在中国,一个生在印度,他们的见解完全相同,中国人所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真是英雄!英雄是出类拔萃,他们的见解相同。

『所有如来』,「如来」就是一切众生。有情的众生有佛性,无情的众生有法性,从性上讲就是如来,从相上讲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从性上讲称如来,从相上讲,大家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心不平;从性上讲,平等了。佛跟众生平等,佛跟人平等,佛跟畜生平等,佛跟地狱平等,佛跟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没有一个不平等,从性上讲平等。唯有从性上讲,才真正能够做到礼敬诸佛,分别心没有了。相上有分别,性上没分别;相有差别,性是平等的。所以性不碍相,相不碍性,楞严会上讲「虚空不碍诸相发挥」,森罗万象,你了解事实真相,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在华严会上,森罗万象,样样第一,没有第二。第一怎么说的?称性就是第一。我们有情众生,有情众生有佛性,佛性第一;无情众生有法性,法性第一,它称性,没有第二的。

我们在此地所看到的、展现的,《华严经》自始至终与会的这些大众,总共有二百七十个族类,二百七十个不同的团体,这是现在讲的多元文化,每一个族类的数目都是无量无数。所以这个法会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在一处,虚空法界所有一切有情众生全部都说到了,一个不漏,大圆满。你真正透彻理解,你的真诚,真诚的恭敬、真诚的慈悲才会流露出来,我们现在讲落实,落实才叫菩萨行,你过的是菩萨的生活,你过的是诸佛如来的生活。过菩萨的生活,你就成菩萨,过佛的生活,你就成佛了。所以我们教人劝人,以真诚心、以清净心;我们讲慈悲,一般社会上听不懂,我们讲爱心,他听得懂;真诚、清净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你这个福德无量无边。为什么?称性。

有条件的,你自己把称性的福报画圈圈,你这个福德永远跳不过你自己画的圈圈,得的福报很可怜,得的利益很有限。我们看看世间人愚痴、可怜,纵然有聪明智慧,有一种发明,发明他要什么?他要专利;有许多书籍它有版权,那就是自己画小圈圈。你想想看,他那个专利能享多少年?享一辈子,这很好,享一辈子,来生呢?来生没有了,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圈子太小了。如果你又能够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利益人群,这些发明我不要专利,我不要版权,给大家共同享受,他的福报不只这一生,生生世世永远享不尽,他不晓得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从事佛陀教育,干什么的?就是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讲解清楚,让一般人觉悟。起心动念,念念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同学大家都知道,佛有三身,我们也有三身。第一个是法身,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法身是什么?一切众生,就是此地讲的,佛刹微尘数所有如来,这是法身;所有如来就是所有众生,如来跟众生是一个意思。刚才说过,从性上讲如来,从相上讲众生,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咸敬奉』,「敬」是恭敬赞叹,「奉」是奉事供养,这两个字就把普贤菩萨十愿全包括在其中,这我们要学,人家做到了,妙音天王他做到了。我们现在受皈依,名字都叫「妙音」,你们做到了没有?妙音天王做到了。

『闻法离染不唐捐』,这一句要紧,这一句是自利;前面这两句是福,这一句是慧。成佛,成佛是福慧圆满,福慧二足尊,我们天天念「皈依佛,二足尊」,福慧双修。「闻法离染」,染是染污,什么是染污?闻法当中,你要是起分别,染污了,执著那是更严重的染污。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怎样闻法离染?他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就不染污了。言说,文字是言说的符号,离言说相就包括离文字相。文字要不要?要;言说要不要?要;怎么离?不执著就是离,不分别、不执著就是离相。我们可以看、可以听,看不要分别,听不要执著。如果你在一切境界里面不分别、不执著,诸法平等,你就看到平等的境界。平等的境界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在我们面前,我们从来也没有离开过。我们为什么见不到一真法界?眼见色、耳闻声,起妄想分别执著就不平等了,一有分别,不平等了。有分别就有高下,有执著就有染污,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眼前境界是一真法界。诸佛菩萨恒住一真法界,他示现,示现在我们人间是住一真法界,示现在畜生道里他还是一真法界。像地藏菩萨示现在地狱里面度众生,他还是一真法界,他是一真法界真常的受用;我们凡夫受用不一样,凡夫是自找苦吃。

佛说法无法可说,因为也是没有执著。所以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般若经》上他老人家自己说,他没有说过一句话,谁要说佛说法,谤佛。说了四十九年,为什么说没有说一句法?真的没有说一句法,他所说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绝没有自己的意思在里头。如果说「我以为、我觉得」,那你就有法可说,那你是自己说法,佛从来没有。佛说了四十九年,没有加一点自己的意思,没有。「我」尚且不可得,哪有法可说?《金刚经》上说得好很,「三心不可得」,诸位想想,那还有什么法可说?佛既无说,我们哪有什么法好闻?佛说法也是一个境界,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打妄想,起分别执著,把佛法也变成世间法了。所以我们修学得不到利益,智慧不开,境界不能提升,得不到法喜,得不到佛法的受用,原因在此地。

所以你要想学佛法,第一个条件「断烦恼」。四弘誓愿是教给我们修学的程序,第一个你发愿,发愿那就是发菩提心,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了是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首偈,前面一句就是众生无边,「如诸刹海微尘数」就是众生无边。度是什么?度是服务、是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我希望我能为他服务,我能够帮助他。你发这个心,立这个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全心全力的帮助一切众生,没有一丝毫疑虑,这就称性。世间人得的福报,诸位要晓得,那是修得的,不称性,所以那个福报享受得尽。如果你能够修称性的福报,这个福报是永远享不尽的,自性里头本具的,无量智慧、无量福德都能现前。佛是教我们这一招,所以佛对我们的恩德大,我们才感激他。

你这个愿要想落实、要想兑现,你要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学问。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还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面来的。那你要晓得,我们自性本具无量无边的德能,为什么丧失掉?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把我们自性障碍住了,自性里头智慧德能全部不能现前,我们得不到受用。所以佛才教给我们第二条,「烦恼无尽誓愿断」。修行人没有别的,要断烦恼、要断习气,烦恼习气不除,总在六道打轮回,没有办法出离。佛菩萨虽然慈悲,帮不上忙,给诸位说,拉都拉不上来。记住佛在经上千言万语,不知道说了多少遍,「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你决定会堕地狱,五条都具足,那还得了吗?这个东西是好东西吗?世间人贪爱,贪什么?贪地狱。佛告诉我们,贪心是饿鬼、愚痴是畜生、瞋恚是地狱,这是三毒烦恼。我们心里面有贪瞋痴,外面有财色名食睡,是你贪瞋痴的对象,内外一勾结,你就到三途去了。不要认为学佛、出家,出家人堕地狱的太多太多了,你以为一出家就保险?没那回事情!如法修行才保险。不论出家、在家,只要如理如法的修行,你就能脱离轮回,就能超越十法界,就能明心见性。

所以佛法的修学先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法门才能成就,「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怎么学法?一门通,一切就通。为什么一门通一切都通?一门通,通是见性,不见性没通。这一见性,就像我早晨跟大家讲的比喻,我们从树叶、树梢、树枝、树干,再找到根,你只要一下贯下来,把根找到,整棵大树就活了,哪里要每一个枝、每一个叶都要去学?用不著;无量无边的法门,就像这一棵大树的枝枝叶叶。所以佛法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达是一切法门都通达,就是这么个道理。任何一门都能见性,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因此,无论修学哪一门,都值得赞叹,都应该赞叹。法门没有高下,但是众生烦恼不一样,习气不一样,这就有高下。佛家讲有上根、中根、下根,上中下根是从我们分的,不是佛法上分的,佛法没有。众生上中下根从哪里分起?从烦恼轻重。烦恼轻的人根利,烦恼重的人根钝,是这么分的。这个分是暂时分的,也不是永远是这个样子;钝根,听到佛法能够舍弃烦恼,他会变成利根;利根的人,贪图世间名闻利养的享受,他会变成钝根;没一定的,千变万化,关键是要你知道保持,这个非常重要。你能够保持不失,再说得粗一点,你知道好歹,现在这个世间知道好歹的人就不多,一定要学好,一定要断烦恼,真正做到闻法离染。

做到闻法离染,换句话说,你一定会懂得在你生活当中也不染。穿衣我不染,吃饭我不染,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不染,你就好自在,你心就清净。什么叫染?日常生活当中,你起了爱心就染,你起了分别就染,起了执著就染。穿衣要选择衣料,要选择款式,你就染了。不染,什么样子都好,什么颜色都好,根本就无所谓,能够遮体、能够保暖就好了,我们现在人讲不考究。吃饭也不讲求色香味,也不要去讲究营养,著重营养,染了,染污!染污固然好像保持你这个身体,暂时的,不是长久的,不是根本办法。你看看佛菩萨,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还能讲有营养?我营养缺少什么,你给我什么,那行吗?什么样都不讲求,他也不生病,他身体很健康。每一天讲经八个小时,讲了四十九年,还可以继续讲下去,佛的寿命长。为什么八十岁就入灭?缘尽了。没有人再启请佛讲经,被魔王乘机而入,魔王波旬向释迦牟尼佛请求:你老人家讲经说法够了,可以走了;世尊点点头答应他,世尊不妄语,答应他当然就走了,满他的愿;没人启请。如果有人启请,世尊按照理说,他应当活一百岁,因为那个时代人寿是一百岁,他提前二十年走了。这是魔来干扰,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有魔难。

我跟诸位说过,说了很多次,一切众生到这个世间来,多半是业报身。人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酬业;你过去生中造的善业来享福,造的恶业你来受罪。「人生酬业」这四个字,把一切人在世间到底干什么说尽了,是来酬偿你的业报。你要是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在这一生当中,受报的时候我修善业、我修净业,这是觉悟的人。你们看看《了凡四训》,他是一个好榜样,他明白了,他觉悟了,一生行善。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多岁。他命里没有功名,这个功名用现在话来说,他没有学位;这个学位是讲最高的学位,命里没有博士的学位。在古时候是进士,进士这个学位相当於现代的博士,举人的学位相当於现在的硕士,秀才相当於现在的学士,这都是功名,他考中进士。命里没有儿女,他得了两个好儿子。真是佛法里面所说的「有求必应」,没有寿命他得长寿,没有儿女他得儿女,没有功名得功名。积德行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哪里需要打妄想?何必要执著?清净心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慈悲心能够解一切毒。

我们晓得,现在这个世间病菌太多、毒害太多,用什么东西来化解?靠一些药物来化解,都会有副作用。佛给我们讲的大慈悲心,能够化解众毒,这一切的毒害,慈悲心能够化解。由此可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才不仅仅你得断烦恼、开智慧,还得健康长寿。一生的前途无量光明,真正知道我来从哪里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死自在,真正是快乐无比。这个学问在佛法里头,谁得到?得到的人太多了,不仅仅是古书传记里面我们所看到的,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所接触一些人事,我们见到太多了,听到的更多了。他们能做到,为什么能做到?他相信,他懂得了,他把佛的教诲落实,也就是说在生活里头他真正做到了。此地是妙音天王他做到了,这是他所修学的法门,这是他所得到的利益,『用』就是得到的利益。所以闻法离染,这句话也正是佛在《金刚经》上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尚且不能执著,何况世间一切法?就是我们对佛法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著,对世间一切法都不分别、都不执著,你就得大自在。这一首就讲到此地,再看底下一首∶

【佛於无量大劫海。说地方便无伦匹。所说无边无有穷。善思音天知此义。】

第一句是讲时间,这一首是善思惟音天王他的报告。『佛』在此地是说毗卢遮那如来,释迦牟尼佛是毗卢遮那佛的应身,毗卢遮那是法身。也正是经上所说,这个地区众生因缘成熟了,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现佛的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这种身相来教化众生。『无量大劫海』,劫是时间的单位,这个劫是大劫,那个时间长了,我们没法子算,现在讲是天文数字。同学们都有这个概念,小劫、中劫、大劫;一个小劫,佛经上有很多种的说法,这些说法应众生机缘不同而说的,说法不一样无关紧要,只是告诉我们一个概念,时间太长太长了;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这一个大劫就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劫海」,海是比喻广、深广,这个地方比喻多,上面还加个「无量」

佛是在无量劫,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中断,那我们想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只四十九年,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无量大劫海当中说法不中断?是的,一点都没错。那为什么只四十九年以后就没有?这四十九年是这个机缘里面示现的,这个机缘消失了,还有别的机缘,佛是随类化身,永远没有间断过。以佛身说法这个机缘没有了,但是还有菩萨说法那个机缘成熟,示现菩萨身分;还有地方,声闻说法的机缘成熟,他就示现声闻身分。乃至国王、大臣、宰官、童男、童女,甚至於外道,这个外道就是现在讲宗教师,你怎么知道那不是佛的化身?所以我参加国际宗教和平组织,我称所有的宗教师都是菩萨,菩萨化身,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他们都有个真诚的慈悲心,想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希望消除天灾人祸,这是菩萨心。真的菩萨,不是假菩萨,我眼睛看那些人个个都是菩萨,我对他们礼敬、赞叹、供养。我们也希望他一下觉悟了,他是菩萨化身来的,希望这个事情做得更积极,大家认真努力来推动,使我们整个世界,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存共荣,消除世界人为的灾害,人为灾害是战争。人为灾害没有了,给诸位说,自然灾害也就减少,依报随著正报转。我在那边,对他们就有很大的帮助。第一句是讲佛说法的时劫之长,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说地方便无伦匹』。「地」是什么?在我们本经,从初地到等觉,等觉叫十一地,地是说这个;地也代表真实法。可是在一切众生程度还不到的时候,要预先给他培养,那就三贤。三贤菩萨法是登地的前方便,地是如来法。信位在《华严经》上没有地位,《华严经》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从三贤位开始,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三贤位。十信没有地位,十信好像是幼稚园,三贤才算是有学位,学士,我们古人讲秀才。到登地,地就是进士,这是真正的功名拿到了,所以给我们说地上的法门。「方便」,地是讲理、讲体;方便是讲相、讲作用,自利的方便,利他的方便。「无伦匹」,他说得圆满,说得究竟,说得好,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何以故?因为如来证得圆满,所以才能说。

经典,古人称为妙法,妙在哪里?字字句句都是圆满法,所以字字句句都第一。每一句都含摄圆满的《华严经》,每一个字也是圆满的《华严经》,所以它没有第二。这个道理刚才说过,字字句句都称性,它怎么不圆满?我们看不出圆满,是我们有障碍,它没有障碍,我们有障碍。我们如果没有障碍,你就看到它圆满。古德讲得好,字字句句都具足教理行果,所以称为妙法,妙在此地。我们给外面初学的人介绍,你讲「教理行果」,他听不懂,这是佛家专有名词;我们换一个方式来讲,他听懂了。我们说佛经第一个意思,是佛陀「真诚的教诲」,这个他听懂了;第二「真实的道理」,现在世间人讲真理,佛法字字句句是真理,跟真理相应;第三「至善的行为」;第四「最高的享受」。这是方东美先生当年告诉我,学习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也是被他这句话摄受入了佛门,我一生感激他,我真正得到最高的享受。所以,佛法是至善的行为,最高的享受。

我们学习也必须具有四个条件,佛法讲四分「信解行证」。对於佛的经典,佛的教诲,深信不疑;你要是怀疑,那你这个机会当面错过了。深信不疑,对於字字句句的理论,要有透彻的了解。信了,不了解,你得不到受用。解了之后,要依教奉行,要落实,要把它做到。那就是至善的行为,也就是至善的生活,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止於至善。你所享受的就是证果,这个果报就是最高的享受。不入这个境界的人,他体会不到,你跟他怎么说,都是隔靴搔痒。所以唯有如来在果地上,才能把地上法门这个方便,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圆满透彻,没有人能跟他相比。

『所说无边无有穷』,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无边是一切。一切在我们本经经题上,「大方广」,大是自性的本体,方是无量无边的现相,广是无尽的作用,这就是一切。「无有穷」,穷是穷尽,说不尽。说不尽而没有说一句话,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意思。没有说一句话,是没有加自己一点意思在里头,所以说佛说法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无说是没有自己一点意思在里头,而说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经一开端「如是我闻」,佛所讲的是「如是」「所说无边无有穷」,也不过就是说「如是」而已,如是里头没有自己一点意思在里头。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说,不加一点也不减一点,那叫如是。理论是怎样,也不加一点,也不减一点,这叫如是。我们凡夫说法都是自己的意思,所以凡夫有说,佛无说;凡夫是有说而说,佛是无说而说。我们凡夫听人家说法是有听,有听而听;佛听一切众生说法,无听而听,听而无听,他比我们高明,这是我们不如他的地方。他怎么无听?就是前面讲的「闻法离染」,高明在此地。我们闻法就染著了,处处染著。眼见色被色染著,耳闻声被声染著,这很糟糕!愈染愈深,那个染著是病,非常严重的病毒,你永远不能离六道,永远不能脱离三途。谁知道?

我们是非常幸运,在这一生遇到佛法,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明了之后,这一生能不能够落实完全在自己。自己烦恼习气重,为什么断不掉?我常说,了解不够透彻。佛法这一门,我曾经跟章嘉大师讨论过,讨论的结果是知难行易。你们说断烦恼难,断烦恼才容易,难在哪里?知难。你不能断烦恼,你知的不够;你真知道了,断烦恼是反掌之间。一念觉就是佛菩萨,一念迷就是凡夫,一念之间,真的是很容易。可是这个事实真相要搞清楚、搞明白,那就不容易;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你就放下了;所以看破难,放下容易。你还没有能放下,说明你没有看破,你没有能真正懂得,关键在此地。正因为如此,所以学佛,研教、听经第一重要。

释迦牟尼佛一生,为什么天天讲经说法?假如经教不重要,念佛重要,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领导我们打个佛七,念一天佛?《大藏经》上没看到。参禅重要,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领导我们大家坐坐禅,打个禅七?如果有这些事情,《大藏经》上一定大书特书,为什么没有?行容易,行不要佛菩萨来教;解难,所以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佛法是教育,我们今天佛法衰了,道场衰了,衰在哪里?不讲经,不说法了。天天做法会,搞这些形式,有形式没有内容,它怎么不衰?每天讲经两个小时太少了,两个小时在听经,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打妄想,怎么能成就?我们想想从前这些道场,无论在家、出家住在寺庙庵堂里面,利根的三年五载开悟了,钝根的有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开悟了,为什么今天在道场住一辈子都不开悟?

从前道场天天讲经,道场是学校,到那里去是上学。每天听经至少是四个小时,佛陀在世的时候是八个小时。我们常常在经上看到「二时讲经」,印度那个时候的二时,是现在的八小时。古时候印度,把时间分做六时一昼夜,昼三时、夜三时,我们在经上读到的;昼三时: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三时: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所以它一时是我们现在的四小时,二时讲经那就是八小时讲经,每天听讲经听八个小时,天天这样听,三年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听经就不打妄想,我们现在听经的时间太少,也就是佛法薰习的时间少,烦恼薰习的时间长。不听经就打妄想,听两个小时经,二十二个小时打妄想,你说有什么用处?只可以说比不听好。我们现在末法时期人的根性,比佛陀那个时代大大的衰退,精神体力都不够。我也很想一天讲八个小时,体力不行。再说个老实话,天天讲八个小时没人来听,大家都要忙著赚钱,忙著搞烦恼去了,谁懂得这个重要?

所以僧团里面,法师多,轮流讲经。在古时候,丛林里面有首座和尚,首座和尚就是讲经的,他不担任其他执事,首座是讲经的。分座讲经,分座是轮流,现在讲轮流。如果有四个法师,一个人讲两个小时,那就可以维持八个小时,这是真实的利益。可是讲经的法师,一定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宗旨,这个样子学习任何经典都没关系。如果这四个法师,各人修的法门不一样,那个就麻烦大了,那就把听众搞糊涂,就搞乱了。所以道场,它有道风,有它的学风。过去我们在台湾办「大专佛学讲座」,我参加了几次,我深深有个感触,以后我不参加。不但不参加,佛学院我都不教,好多佛学院要来请我,我不去教。什么原因?就是这里面的老师、课程很杂,每一个老师学的不一样;这个老师说参禅好,念佛不好;下一堂课那个老师,念佛好,参禅不好;学生学得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搞糊涂了。

在台湾只有一个讲座可以听,台中李炳南老居士的「慈光大专讲座」。它有六门课程,有五个老师教。这五个老师,李老师自己他教两门,他教《佛学概要》《弥陀经》;其余四门功课是《心经》《唯识简介》《八大人觉经》《普贤行愿品》,这四门课请四个老师。四个老师都是他的学生,所以思想、修学方法都一样的,学生在里面听这么多人讲,学这么多东西,他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会学得很欢喜。所以我们想,古时候家风、道风,这些首座和尚必定都是同参道友,都是修学一个法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如果有意见,这些老和尚们会在一起互相讨论,研究怎么样一个讲法,让学生没有疑惑,所以才真正能够达到教学、修学的效果。现在人不行,现在老师哪有在上课之前,互相在一块研究讨论,研究怎么讲法?没有,各人讲各人的,大杂烩。他们来请我,我不忍心再让他头脑加个复杂,所以就不去了。『不唐捐』三个字,唐捐是古时候的术语「白费」。不唐捐的意思就是闻法离染,你得到真实利益,得到真实功德。这是可爱乐净,乐是喜欢,可爱喜欢清净妙音天王他所修学的法门,他所得到的受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