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五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75

请看知足天第八首偈颂,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若有众生堪受化。闻佛功德趣菩提。令住福海常清净。妙光於此能观察。】

金刚妙光天王,他得的是「坚固一切众生菩提心令不可坏解脱门」,这首偈是他的赞颂,也是他自己心得报告,提供给我们学习。实在说,这一首偈,这四句文不多,而提供我们学习的实在是深广无尽。『若有』这两个字,不是说假使有,有假使有的意思,但是这里头肯定有;在十方虚空法界里面,众生能接受佛的教学。这是第一句,要我们观机。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佛没有出世之前,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一万二千年之后,佛的教学在我们这个世间也就消失了,所以他老人家的教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影响所及是一万二千年。为什么?这一万二千年当中,『有众生堪受化』。为什么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就没有?那个时候这个世间的众生,不愿意接受佛的教诲,不喜欢听到佛的名词,佛就不来了。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要好好认真学习的。

我不是常常跟诸位讲过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其他宗教是主动的,你不肯学,到你家里来,勉强你学,拉你去学,佛法里头没有。拉信徒不晓得从哪里开始的?大概是从基督教、天主教里学来的,尤其是基督教,拼命去拉信徒,佛家没有,儒家也没有。为什么?它是师道,师道是尊师重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学,你们都听说过「求学」,学生到老师那里求,求教,哪有说老师把东西,你不愿意就给你送来了,送来了不接受,那老师多难为情,还有什么尊严?所以学是极其尊贵的,在古时候连帝王都尊重。「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见到老师还要降阶,皇帝见老师不能坐在他龙墩上见老师,这是没有礼貌。他见臣子是南面见客,见老师他要降阶下来站在东面,老师在西面,东面是主人,西面是客人,宾主之礼相见。帝王为什么要这么作做法?自己以身作则,做一个榜样,教天下百姓尊师重道,没有别的,他这个做法就是这样的。

所以中国从前的社会,没有念过书的乡下农夫,听说一个秀才来了,比县长来了还要尊敬。县长来了不得不尊敬;威,不敢不敬。一个穷秀才来了,从内心里面起的尊敬心,读书人,明理的人。这种社会风气的养成,帝王领导的。中国古代,说实在的话,司法制度不能普及,警察也没那么多,民间这些争论谁来解决?读书先生,有什么争执了,去找个老先生,请他来评评理,老先生一番话,彼此心平气和了,问题解决了。许许多多社会问题,就是三家村这些老学究把问题解决了。他何以能解决?大家尊重读书人,尊重孔老夫子。读书人说,孔老夫子怎么讲,孟夫子怎么讲,大家还有什么话讲?问题马上就摆平了。

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为什么在社会产生这么大的力量?还不是皇帝率先尊重!中国人最尊敬的是皇帝,皇上那还得了吗?皇上的话,金口玉言。皇上尊重佛菩萨,那民间老百姓哪个不尊重?诸位一定要明了,中国立国的方针就是「教学」《礼记》这部书,现在大家考据,几乎公认是在汉朝以前,春秋到汉朝之前的著作。《礼记》,实际上,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它是什么?杂志,它是一本杂志。其中有一篇「学记」「学记」用现在的话,是中国教育哲学,是中国教育指导的方针,在这一篇里头。难得从汉武帝建立这个制度,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没有改过,都遵循这个道统,中国道统,文化的传统。「学记」里有两句名言,历代帝王没有一个不遵守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建立一个政权,建立一个朝代,领导全国人民,哪一桩事情最重要?教育,教学为先。

我们读中国历史,诸位细细去读《二十五史》,中国这两千多年当中,任何一个朝代建立,五年,国家一切都上轨道了,制礼作乐。礼是什么?礼是规矩,人人都守规矩,所以中国古时候是礼治,不是法治;法治是强迫性的,礼治是从内心里的悦服。礼治的基础是教学,人人能够懂得忠孝节义,礼治就可以落实。忠孝节义要靠教育,但是古时候教育不发达,我们老祖宗聪明到极处,利用艺术,所以从前古时候的艺术,唱歌、音乐,到以后演变成戏剧,中国古时候的戏剧,从昆曲到京剧,民间的艺术,诸位仔细去观察它里头的内容,内容只有四个字:忠孝节义。所以他把教育融合在艺术表演当中,乡村老百姓没念过书,没接受过教育,他看戏,一年看个几次他那个印象落下,他要学,应该做个好人,作忠臣、作孝子,讲道义。他从哪里学来的?从歌词里学来的,从戏剧表演里学来的。

那我们现在这些艺术是干什么的?现在艺术里表演的,教人杀盗淫妄,还得了!所以今天社会大乱,乱的根源在哪里?演艺人员要负大部分的因果责任,我说的话是真的。演艺人员他的结果,诸位如果冷静观察一下,外国的、中国的,这些大的电影明星他怎么死的?没有好死。这是花报,果报在三途,谁知道这个利害?愈是大明星,影响的范围愈广愈深,祸福就愈严重。你表演的是善法,把人心、把社会带到正面,无量功德;你要是反面,那你的罪过决定堕阿鼻地狱。这个我在讲经,过去曾经讲过不少次,很多读戏剧系的同学听到我讲话都不敢上台了,我说:好!改行,免得造业。

所以教学重要,只要把教育搞好,你问题就解决了。但是今天提到教育,谁懂教育?过去我年轻追随方东美先生,谈到教育他老人家就拍桌子、就骂人,教育没有了。现在学校教的是什么东西?科学技术,完全教人走功利,功利就决定不能避免竞争,竞争社会就动乱,哪来的安定,哪里有和平?人与人之间相处:利、害。有利的是朋友,没有利的就是敌人,这还得了吗?道义没有了。只知道利害,不知道道义,诸位想想,人跟禽兽有什么差别?人之异於禽兽者,就是人懂得道义,所以人不能不受教育。什么是教育?我们对这两个字、这个名词要认识清楚。教是教导,上一代要把他的智慧,把他一生生活的经验教导下一代,智慧跟经验,希望下一代依照这个基础再往上提升,下一代过得比上一代更殊胜、更美满,这是教。所以中国古代的教学,最重要的课程是「经、史」,经是智慧,史是经验,这两样东西是主要的课程,德行、学问从这里建立。学有余力,再教文学、艺术,那是提升你生活的品质,你想古人这种教育的思想多么的圆满。从小接受到古圣先贤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智慧启发,经验提供我们参考,我们在这个地方学到做人、办事的原理原则。

在这一方面,儒家跟佛家的经验最为宝贵,也最为丰富,我们一生得一句、两句,一生就受用不尽。所以儒家、佛家的教育,从形式上看,它分三等。教初学奠定他德行的基础,儒、佛都一样,学做人的规矩。从前中国的小学,儿童从七岁上学到十二岁,这是小学。小学学什么?洒扫应对,生活教育。为什么?这些习惯从小养成,勤劳;知道怎样去侍奉父母,尊敬师长,和睦兄弟族群,从小教。「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哪有什么娇生惯养的?从小就学规矩。再教你,有能力的,聪明智慧天赋好的,教你读书。读书是只教你背诵,没有讲解。儿童记忆力最好,天天教他背书,天天教他读书。如果他不读书、不念书,小孩也会胡思乱想,所以防止他,不叫他胡思乱想,用这个方法来对治。借重他的记忆力,把古圣先贤的教诲全记住,到十三、四岁智慧开了,讲解。所以它的教学分两个阶段,背诵是一个阶段,讲解、研究讨论是另外一个阶段。

讲解的时候亲近善知识,所以读书乐,快乐!从前老师带著学生旅行,游山玩水,走到哪里讲到哪里。都不要带书本,老师也背过了,学生也背过,说到第几面、第几行,大家都知道。你说中国不科学,那是假的,中国古书你们去看,每一页十行,每一行二十个字,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全国刻书都是一个刻法,不管是哪个版本,不管哪个地方出版,说第几面、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一定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版本的差别,这怎么不科学?哪有现在念书念得那么辛苦!大学生还要背一大堆书包,一大堆参考资料,这在从前是笑话,哪有这种事情?该背的、该记的,小时候统统都完成了,所以进入太学没有经本、没有书本。佛法也是一样,佛法五年学戒,就是你刚刚出家,刚刚学佛,五年学出家人的生活习惯,学规矩。有能力的读经,把你这个宗派本派的典籍都要把它背过,五年之后可以听经了。听经,老和尚讲经没有经本,听经也没有经本,那个时候经本太难得了,哪有那么多经书?没有!你都全背过了,都全记得了。古时候教育的方式,比我们现在好得太多了。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印刷术发达,所以书籍可以大量翻印,成本低廉。这个东西有没有好处?你说有好处,也未见得真有好处,为什么?太多了,就不背了,就不念了。从前没有,你非背不可,非念不可,你要学一样东西,你不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你就没有机会去学。所以科学带来的便利,实在是养成人性的惰性。我们今天讲发愤努力,跟古人相比差得太远,所以古人有成就,现在这么便利没有成就。这些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有没有去想想过?

无论是世法、是佛法,众生堪受化这是老师教学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人来求学,再好的老师也不能够施展他的抱负。我们在佛经上读到,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有感,佛有应,但是众生之感是冥感,有这个心,没有强烈的愿望。什么心?宇宙人生的真相搞不清楚。当时印度这些宗教家,我们知道他们有很深的定功,定功能够达到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实在讲,到初禅功夫就非常殊胜。现在科学家讲的时空维次,他突破了很多层次,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他能看到。他能看到欲界天,他能看到色界天,他能看到饿鬼,他能看到地狱,禅定的功夫把障碍突破了,所以他们对於六道轮回的情形,知道得很详细,说得很多。诸位知道,婆罗门教、印度教、拜火教都是属於印度古老的宗教,对於六道讲得很透彻。但是六道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为什么会有轮回?这个事情他不能解决,他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这种念头就是感,佛就有应。你们现在对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解决而没有办法解决,佛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佛出现於世。

释迦牟尼佛,你们在传记里面读到,示现「八相成道」,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示现成佛。成佛之后,没有人来向他请教,佛看到这个样子,「我来了,来了你们也不要问,也不肯来学」,於是佛就想入般涅盘,他就要走了。正在这个时候,我们凡夫不晓得他成佛,净居天人看到了,净居天是第四禅「五不还天」,这些人看到,立刻从净居天下来,变化一个凡夫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他们来代我们请法,那佛就住在世间了,就不入般涅盘。如果没有净居天人,佛这一示现,马上就入灭了,谁知道?没有人知道,佛来过了,我们这世间人也不知道。天人知道,他们来请法,请佛住世。所以佛永远是有感才有应,众生没有感,佛决定不会多事。

古时候,真正善知识教化众生也如此。但是谁是一个真正好老师?到哪里去找?在佛法里面我们看到,道业成就了,成就是你的学问成就,你的德行成就了。成就的标准是什么?你的烦恼断尽,智慧真开了,禅家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你有能力代替佛菩萨教化众生,但是谁知道你?自己决定没有自我宣传,没这个道理,也不会跟人家讲。但是可以有个表示,什么方法表示?闭关,住小茅蓬、住山,就是禁足。於是大家知道,哪个人闭关禁足,决定是高人、开悟的人。为什么?他要没有真正开悟,没有真正证果,他去参学,他要作学生。「赵州八十犹行脚」,为什么?没有见性,当学生,到处去求学。如果一宣布闭关,住山了,就等於告诉大家,我不要再作学生,我可以作老师,就这么个意思,表态。所以世间人一听到某人闭关,学生去叩关、去请教;人多了,关房打开,出来教化众生。所以没有机缘的时候用这种方式,一个是等於向大众宣告,另外一个机缘没成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己静修、潜修,等到人来叩关,等到人来启请,下山去弘法利生。

现在我们这些人,什么都不懂就想去闭关,就想去住山,意思完全错了。那个闭关住山去干什么?闭门造车,盲修瞎练。古人明明很好的一个制度方法,被现在人给糟蹋掉了。过去真正善知识是用这种表态的方法,让堪受化的学生去向他请法、去求他,到那个地方去求学。哪有善知识、老师自动找上门来的?没这个道理!为什么没这个道理?自动找上门来,学生对老师轻视,瞧不起你。现在有很多富家子弟,家里有钱、有地位,聘请家教,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就很轻慢,你是我花钱雇来的,我喜欢就听你,不喜欢你给我滚蛋。师道的尊严完全没有了,他又能学到什么东西?

所以印光法师《文钞》里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真正老师、好老师观察学生看什么?看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并不是老师要求学生尊敬,你要这么想就错了。学生对老师尊敬,代表他尊敬他的学业、重视他的学业,这个学生好学,对自己学业这样尊重、这样爱好,老师要不认真教他,对不起学生。如果我们自己对学习没有这份尊重心,老师看到,随随便便敷衍敷衍就可以了;尽心尽力教导你,你也不会受用,你也听不进去,你也做不到,白费力气。真正的好老师教学,他的态度如是。问题不在乎我们这一生能不能遇到善知识,问题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好不好学?果然好学,佛说过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会应化来帮助你。你自己不肯好学,没有一个求学的心,没有一个向善的心,没有认真奉行的心,诸佛菩萨怎么会来?他要是来了,来了是增长你的罪业,为什么?你瞧不起他,你就造罪业;不来,不来是慈悲。真正好学不能不来,不来是不慈悲。诸佛菩萨、诸善知识念念是利他,没有替自己想。

我们今天在学佛,我们知道佛法好,我们也很想帮助人,但是人家愿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接受,绝不找麻烦,绝不要多事。佛家讲个缘、缘分,缘没有成熟,你要想方设法,勉强让别人接受,不但不能把缘促成,反而把缘破坏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缘要让它自然成就,不可以加丝毫意思在里头,不可以有丝毫勉强,你教化就顺利了。那我们想有没有方法让众生的缘提前成熟?有。什么方法?自己认真诚恳的修行,将修行功德回向给众生,用这个方法。有没有效果?决定有效果。真诚连木石都能感动,哪有不能感动人的道理?你们当中有许多从中国来的,苏州去玩过,「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精诚所至,顽石都会点头,怎么不能感动人?不能感动人是你的精诚不到,精诚果然到达就能感动人,这是真理、是事实。我们在讲席里举这些例子很多,只要诸位细心冷静思惟、细心观察,你就知道这是事实,再顽固的人都能感动。只是时间早迟,这个无需要过问。

佛观察一切众生根机非常复杂,佛分三等:上、中、下三根。上根人善根福德成熟,就是此地讲「堪受化」,帮助他在这一生当中作佛、作菩萨,对这一等众生来说的;其次,他有善根,没有成熟,帮助他成熟;第三种没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帮助他种善根。怎样帮助他?闻名见像就帮助他了。闻名,闻佛菩萨的名号,佛家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那都是名。我们最常听到的「十善」,十善是个名,让人家听到这个,阿赖耶识种下善根;「布施、持戒、忍辱」不都是名词吗?所以名有佛名,有菩萨名,有经法之名,都给众生种善根。另外更重要的,我们的威仪,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当中所表现的风度,让社会大众看了,他得利益。他看到是个善人,他心里落了善的印象,这是身教。种种示现,佛家讲的是三轮教诲:身教、语教、意教,念念当中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给一切众生种善根。

现在的社会,如果是古人看到,无药可救了。我们走到街道,你看到的是什么?广告上画的,现在汽车上你们看到画的东西,男男女女穿的服装,你看那些图案,都是妖魔鬼怪。你要晓得这些图案从哪里来的?是人心变的,人心是个妖魔鬼怪的心,他就喜欢妖魔鬼怪的样子。从这些你所看到的、你听到的,他讲的是什么,他唱的是什么,你就知道这社会是什么样子,太可怕了!我们接触到这个社会,如何跟他们相处?所以我们设计一些服装,我们现在也有同修,有设计的图样莲花。上一次在哪个地方,有个同修拿了一件新的T恤,上面印的是阿弥陀佛的佛像,有很多人说这个不可以,佛像不可以穿在身上,他来问我,我说可以。他们穿的是妖魔鬼怪,我们身上穿的是佛像,总给人种一点善根,不要忌讳,「佛像,大概对佛不恭敬」,对佛不恭敬,没有关系,众生得利益,好!佛也会赞成,佛哪里会计较这些?你们把佛的心量看得太小了,佛只要利益众生,糟蹋他,他也欢喜,他也愿意;连我都是这个想法,那佛一定比我更高明。所以佛菩萨形像我们穿上,到外面去劝人是种善根。我们把佛的经文印在身上让人多看看,我们在街上走一下,度多少众生,让多少众生向善,跟大家结善缘,结佛缘。那些穿上妖魔鬼怪的,都是教人作妖怪。所以佛教化众生,善根成熟的、没有成熟的、没有善根的,他都有方法接引,我们要学习。佛教人,教人作菩萨,教人作佛。

『闻佛功德趣菩提』,这个「佛」是狭义的,就是指释迦牟尼佛;能够扩大一点,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佛生生世世,积德累功,我们听到,我们看到。佛有些什么德行?六波罗蜜不就是佛的德行吗?佛能够舍己为人,布施波罗蜜;佛处处给一切众生做一个守法的好榜样,持戒波罗蜜。佛能够恒顺一切众生,入境随俗。像我们这个世界,每一个国家法律不相同,制度不一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皆不相同,佛到那个地区,一定随顺这个地区,遵守这个地区的法律规矩、人情道德。所以佛到任何地方会受人欢迎,什么原因?原因就在此地。他遵守你的风俗习惯,随顺你的文化制度,跟你完全融成一片,决定没有丝毫矛盾。佛教化众生,持戒波罗蜜的意思无尽的深广,佛不是叫你要遵守我的,佛说我是遵守你们的。佛为大家指导的只是个原则,原则是什么?原则是「止於至善」,这是佛的原则。纯善无恶,决定不会改变你的形式,但是慢慢教化你,让你觉悟,断恶修善。

你说拜神,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印度,印度真的叫多神教,宗教之国。拜神是迷信,如果把神加上意义,你就开智慧了,还叫你拜,但是什么?你开智慧了。这种方法多高明、多巧妙,对你完全没有一丝毫的破坏,把你境界向上提升。你喜欢拜天神,佛赞成,佛也跟你一起拜。你拜求天神保佑升官发财,求平安、求长寿,佛给你讲天神怎样帮助你平安,怎样帮助你长寿,怎样帮助你得财富。天神修十善业道,天神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我们拜天神,学他的德行,就得他的保佑。所以佛给你一讲,一讲解那个拜就更有意义,并没有叫你不拜,你看大家欢不欢喜?大家当然乐意接受。所以佛给它有意义,给它有教学,并没有破坏。还是照拜,释迦牟尼佛领头来拜,可是意义完全不相同,从迷信转变成智慧。从纯粹的宗教变成教学,这是佛真实智慧,这是佛教学方法真正高明。在佛教里面,诸位晓得,密宗里拜的神最多,这是怎么回事情?密宗就是当时印度古老的宗教,完全保留著各种宗教的形式,丝毫没有破坏,但是给它加新的意义。不破坏人家的文化,不破坏人家的传统,用智慧把它提升,哪个不高兴?哪一个不赞叹?所以众神都拜释迦牟尼佛作老师,尊佛为天人师,天上、人间大导师。闻佛这种功德,高度智慧,高度的善巧,善巧是我们今天讲的手段方法,极其高明,能够融合各种不同的宗教,各种不同的族群,都接受他的教诲,他的教育成功了。

教育的目标是「趣菩提」,菩提是印度话,它的意思是智慧、觉悟。诸位想想,不管你相信什么宗教,不管是你哪个族群,你是哪一种族类,你求不求智慧?你求不求觉悟?所以佛就用智慧、觉悟,变成我们所有一切不同族群、不同宗教,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在形式上没有破坏,我们有个共同追求的目标,人人都开智慧,人人都不迷信了。这些宗教的仪式变成什么?变成民族的艺术,各个不同民族传统的艺术,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美满,多采多姿,《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就表现出这个意思。像个大花园,这个花园什么样的品种都有,万花齐放,美不胜收,所以佛他的方式是圆融和合。是融合,不是同化,同化决定错误,同化是什么?我这个大花园,只要一个品种我喜欢的,不喜欢全部铲除;这个花园有什么意思,再大的花园我看到这一朵花,其他的不要看了,不都一样的吗?那叫同化。佛不同化,佛是美化而不是同化,用什么东西美化?用真实智慧美化。所以我们在新加坡九个宗教,我们参观他的表演,每一个宗教表演的,好看!如果都变成一个,头一天看完,第二天不要再看了,一样的有什么看头?这是真正充实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生活,这是真理。所以佛法为什么到处受人欢迎,这个道理我们明白了。

我们今天在外面,跟别的宗教接触,跟别的族群接触,为什么不受人家欢迎,你知道原因在哪里吗?你想同化别人,人家对你防范,把你看作敌人,所以你就会被别人排斥。佛菩萨不是如此,佛菩萨帮助你、提升你、美化你,所以到处受人欢迎。我们今天学佛,基本观念上就存了个错误,念念以自己为主,错了。佛菩萨是念念为别人,决定没有自己的成见,没有自己的意思,处处尊重别人,时时尊重别人,所以得一切人的欢迎。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在《华严经》上都看到了,看得很广,看得很深,学佛要从这里学起。过去弘一大师,把佛法介绍给知识分子,他说知识分子要想接触佛法,第一部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清凉大师的《疏钞》,他给知识分子这样介绍。佛家那么多经典,为什么他不介绍,单单介绍这一部?非常有道理。《华严经》,用现在的话说,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科书,希望知识分子在这里面,学到佛的智慧,学到佛的本事。有这个智慧,有这个本领,你就能融合世间各种不同的族群,能和睦各种不同的思想宗教,社会就安定,世界大同,一切众生都能过到幸福美满的生活,大方广佛华严落实了。所以这个经上教给我们,你要了解大方广,大方广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华严是高度艺术的生活,真正幸福美满;我们一般人讲真善美,还要加智慧,真善美慧的生活就是佛华严。佛华严要落实,我们得到真正的受用。

所以第一句观机,第二句说出学习的宗旨目标。「功德」是德行,佛的生活行为能够跟一切众生打成一片;「菩提」是目标,指导一切众生要追求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智慧从哪里得来?从德行当中得来的,从功德当中得来的。什么叫功德?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持戒有功,持戒是功,心地清净就是德。持戒,刚才讲守法,守法心就清净,样样遵守规矩,遵守法律,自然就心安,心地安了,心安清净是德。清净心安这又是功夫,你的心愈清净,你的身心愈安稳,智慧开了,智慧是德。所以功是因,德是果报,果又变成因,下面又更提升一层的果报。所以守法持戒有功,你心得到清净安稳,清净安稳是定,你得到这一层,然后是清净安稳心有功,智慧开了是德。诸位晓得,福德可以与人共享,功德没有办法,功德是自己修的,是个人自己修养的境界,别人没有办法分享。福德别人可以分享,我财富有多的,我可以送给你房子,我可以送给你车辆,可以照顾你衣食。福报可以分享给别人,功德没有办法,功德是古人所讲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也就是说,智慧、清净心没有办法给人共享,一定要自己去修。

第三句是佛菩萨教学的真正目的,目的在哪里?『令住福海常清净』。诸佛菩萨无条件无私的,长时间永远没有间断过,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目的是教你过幸福的日子。「海」是比喻,说福报深广像大海一样,我们如果遵守佛菩萨的教诲,这个果报是真的得到,一点都不假。后面这三个字极其可贵:「常清净」。佛家讲的是清福、净福,永远享不尽。佛所讲的「福海」,不是指五欲六尘的享受。如果我们追求名闻利养,追求高官厚禄,追求物质享受,那不是福,那是祸。我们中国祖先造出这些文字是高度智慧,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里面都没有的,这是中国特色,叫你看到这个符号,你就体会这个意思,你就开智慧了。「祸」「福」好像,就差那么一点点,一不留意把祸当作福。古人造字不是随便造的,很高的智慧,很深的用意,叫你看到警惕觉悟。福,仔细看清楚是不是真的福,福兮祸所伏,如果心不清净,福就变成祸,果然心地清净,祸会变成福。然后你才晓得,福海的根源是清净心;清净心,不但福是真的,祸也变成福;如果心地不清净,福会变成祸,福也不是福,你看这个意思多深!

所以佛教我们存什么心?真诚心,绝不欺骗一个众生。他骗我,我还是用真诚待他,他害我,我也用真诚心对他,一味真诚,永远不变,你的福就大了,祸害永远免除。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佛心。佛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真心本来就是这样。用真心的人,这个人就叫佛,叫菩萨。用妄心的人,什么是妄心?虚伪、染污。什么染污?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这个心就染污了。是非人我就不平等,迷惑颠倒没有智慧,自私自利没有慈悲,你完全违背了你的真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我们的真心。佛用真心,我们学佛,首先就要学会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真心,不但能感人,连畜生都能感动,连些小昆虫;蚊虫蚂蚁它为什么会咬你?你不清净,它觉得咬你一口无所谓;真正修道的人,它决定避开,它不会去扰乱他。我们在《印光大师传记》看到,印光大师七十岁之后,无论住在哪个房子里面,那个房子你去找,什么蚊虫、跳蚤、苍蝇、蚂蚁,一个都找不到,它们搬家了,迁单,它搬家了。别人住的房子有,他老人家一住都没有了,真诚感动小动物,感动鬼神。小动物我们看得见,鬼神我们看不见。无论什么地方,妖魔鬼怪的地方,他到那里去住都非常安稳,鬼神保护,鬼神尊敬。为什么?尊敬他的心真诚,真心是通的,没有障碍,通达的。妄心有界限,每个人妄心不一样、妄想不一样;真心,界限没有了,我们学佛从这个地方学起。

心正了,心清净了,行就清净,处事待人接物表现看破、放下。看破是一切通达明了,一点都不迷惑,无论什么事情,学过、没有学过,只要一接触就明白、就通达,没有障碍,那叫看破。放下是什么?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也就是前面存心,心里所有一切不善全放下了,虚伪放下了,染污放下了,贡高我慢,贡高我慢是不平等,放下了,迷惑颠倒放下了,自私自利放下了,叫你放下这个东西。诸位一定要听清楚,不能错会意思,过去我收到中国大陆同修写给我的信,听说我讲看破、放下,他工作也不要了,说念佛好,一切放下,回家去念佛。工作没有了,没有收入,过几天没有饭吃了,他写信来问我怎么办?我说:你错会意思,我不是叫你放下工作。如果佛菩萨都放下工作,佛也不讲经、不说法,佛法不就没有了,灭掉了吗?这是把意思错会了,完全错会了。我要放下了,我何必在这里讲经?我天天跟大家讲是没放下。所以刚才讲放下,是放下虚伪,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不是叫你放下工作。

放下自私自利,学佛菩萨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你们在中国常讲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更认真、更努力的去干,这叫放下。真正能把虚伪、是非人我、自私自利统统放下,你在生活上得大自在。身心安稳,你就常清净,清净心现前,你的工作再多,你不会累,你不会疲倦。你的工作为什么会累?为什么会疲倦?你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放下,你想到,「我今天做这么多,比别人都多,我很累了」,这就累了,想到疲倦就疲倦了。他不为自己,没有自己,你说累了,谁累了?到无我,就没有人累了。我们看诸佛菩萨,永远是无有疲厌。人家为什么再繁重的工作都不疲不厌?我们为什么会有疲厌?有自私、有我就会有疲厌,没有我,哪来的疲厌?诸佛菩萨念念为众生,行行为众生,决定没有为自己的这个意思在,心永远是清净的。清净心是真正的福海。说清净,清净里有真诚,清净里有平等、有智慧、有慈悲,那叫真清净。如果说我心清净了,人家请你帮个忙,「不干,帮忙的时候操心、烦心」,你就没有慈悲,你那个心不清净,假清净不是真清净。真清净里头有慈悲,无论什么事情帮助人家做,心还是清净的,决定没有丝毫妨碍,《华严经》上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一点事情烦心,心就不清净了,你根本没有得清净心,你还有障碍。所以真正清净,真正真诚,这五个字得一个字,障碍就破除,就是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由此可知,还有一丝毫障碍,你没有得到;得到就破迷开悟,可见得你并没有得到;得到就转凡成圣,你就不是凡夫,你就是佛菩萨。我们学佛,要知道从哪里学起。

金刚妙光天王他是从这个法门修学成功的,『於此能观察』。他能够观察,他到达这个境界了,不到这个境界他见不到。所以我们在此地,特别是学经教的同学,要用真功夫,不仅仅说在文字里面学,在古人注疏里头学,怎么学你也出不了他的圈圈,你没有办法越过界限。从哪里学?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依义不依语」;果然能够依义不依语,你就超越了。古人的文字注疏是我们一个引导,我们从这个引导要出去;好像我们走路,他画了一个指路牌在这里,我们不能死在这个指路牌下面。依靠经文,依靠注解,就等於死在指路牌之下,你要顺著这个指路牌往前面走去,你就达到,你真的就成就了。怎么样才能够突破?依它的义理,真干,真修!而不只是对於字面上明了就算了,这个不可以的,一定要认真去做。清凉在这里讲信解行证,「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特别提出这句话。这四个字里,每一个字都含摄其他的三个字,什么叫信?能解,能行,能证,这真信;什么是证?能信,能解,能行,就是证。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能分开,分开你就不得其门而入。

我们今天修学,最大的毛病就是把它分开了,六波罗蜜是六桩事情,你怎么能入门?六即是一,一即是六;布施,布施里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那才叫布施;任何一句决定包括其他,统统圆在里面,这才叫波罗蜜。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六波罗蜜,无论从事哪一个工作都是六波罗蜜,既然你工作都是六波罗蜜,你就是菩萨。菩萨在哪里?菩萨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之中,只要你会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做,你就是菩萨。落实在生活当中,穿衣吃饭都是六波罗蜜。这里头意思深,要能体会,要能把它落实在生活里面,真正把它做到,我们的受用就是福海,就是常清净。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