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一一讲)  2001/5/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11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夜神偈颂第十首:

【佛昔修行为众生,一切愿欲皆令满,由是具成功德相,此现福神之所入。】

这是示现净福主夜神的偈颂,也就是他的修学报告。他提供我们的启示非常殊胜,我们在前面曾经读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普使一切众生所乐满足」,我们应当要牢牢的记住。偈颂里面把这个修因得果都说出来了。

第一句『佛昔修行为众生』,『一切愿欲皆令满』,这两句,半偈是讲的修因。佛没有成佛之前行菩萨道,换句话说,佛也是从我们的身分修成的。他已经修成功,我们现在才开始。我们要怎样才能修行成佛?这是提供绝佳的教材,头一句告诉我们一个总原则,为众生决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果报在自己。第三句『由是具成功德相』,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记载所说,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实际上在大乘经上教导我们的,像华藏世界的毗卢遮那佛,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个相好从哪里来的?「往昔修行为众生」,为自己错了,为自己怎么会得到相好?怎么会得到光明?所以念念为众生,决定不要为自己,起心动念都想别人。想到别人他的求愿,想到别人的需求,这个「欲」是需求。确确实实能做到舍己为人,这才能叫行菩萨道。

菩萨摄受一切众生,经典里的名词叫「摄受」,用现代的话来说,与一切众生交往,摄受就是交往。佛教四个方法,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能令众生生欢喜心。所以我讲经讲到这个四摄法,四摄法里面的布施,就是现在所讲的交际应酬,多请客多送礼,四摄法的布施是这个意思,多请客多送礼。我们跟人交往,先从感情上建立,这是佛家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总得先有往来,先彼此信任,交个好朋友,然后你才把佛法告诉他,他就会相信、就会信受奉行。如果他对你有成见,跟你不往来,你就没有法子度他。所以要帮助他,先一定要建立很好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个非常重要。怎样把恶的朋友变成好朋友,这是功夫;把你的敌人变成朋友、变成好友,这样才能够化解战争。对抗决定不是办法,对抗双方牺牲都太大,而且结的这个冤仇,生生世世永远没完没了,无量劫的报复仇杀,你想想看这多么痛苦!这是愚痴人干的事情,决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干的。有智慧的人决定是把冤仇化解,就是无量劫的冤仇,也要把它化解。用什么方法?佛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就行,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智慧心、大慈悲心能化解,没有不能够化解的,让对方觉悟。要想让对方觉悟,先要满足对方的需求;他要名,名给他,他要利,利给他,他要什么,只要我们能力办得到的,我们都给他。然后让他仔细去观察、仔细去反省,到底谁生活得快乐?谁得殊胜功德利益?

人生在世,不仅是人,一切万物出现在这个世间,它的目的何在?意义何在?这个总得要懂得,如果这个事情不懂得,那你就是糊里糊涂过一辈子,糊涂过一生。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到畜生道去,这是说你不造大的罪业,为什么?你愚痴,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如果你再造作罪业,再造贪瞋,那好了,你的结果必定是饿鬼、地狱。可是哪一个愚痴人不造贪瞋之业?所以十法界里头哪一道的众生最多?给诸位说,地狱道的众生最多,我们怎么晓得?从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造作这些业因,我们就能看出来。我自己将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东西自己要清楚,不必去问别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一生造善因,一丝毫恶念都没有,纵然别人加害於我,我还是赞叹他,我绝对没有一丝毫恶意向他。我为什么这么做?为了来生去好地方,就为这个;我要有一丝毫恶念对付别人,来生极乐世界去不了。你们同学要注意,有人来骗你、来欺负你,甚至於杀害你,你还有一个恶念对待他,这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机会错过了,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那一边的大众,个个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们不是普通的善,上善,我们要把自己修成上善,这个太重要了。

所谓上善,心里头丝毫恶念都没有,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决定没有贪瞋痴慢的念头,我们念佛肯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追求的,这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的心里头夹杂丝毫不善,虽念佛也去不了,这个道理要懂。绝对不是你念佛念一辈子,将来不能往生,你还要骂佛,佛骗了我,佛打妄语,「我一生这么老实念佛都不能往生!」你想想你该不该往生?对佛还埋怨,还说佛欺骗了你,你怎么能往生?你决定不能往生,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没有慈悲。

我们最重要的,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心理,我们的心不诚实、虚伪,要把这个心修正。我们要修真诚心,所以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你决定不吃亏。不要认为说,别人骗我,我真心对人,那我不是上当吃亏了吗?没错,上当吃亏只这一辈子,这一辈子顶多你活一百岁不得了,你来生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这一点小亏不肯吃,来生还要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打滚,没完没了,你想想,到底谁占便宜谁吃亏?然后才真正懂得古人所讲:「吃亏是福」,一点没错!我吃这辈子亏,吃一百年亏,来生到极乐世界享大福报去了,吃亏不是福吗?这一点小亏不肯吃,完了!所以这一生当中我遇到别人毁谤我、侮辱我、欺负我、陷害我、欺骗我,我欢喜都来不及!为什么?消我的业障,看看我的这个反应,等於是考试,来测验,看看我的反应;我的反应是正面的、我的反应是好的,我就知道我会到极乐世界去;如果我的反应跟世间一般人的反应一样,我知道我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个亏吃大了。

佛菩萨在此地做榜样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一生当中没有怨恨一个人,提婆达多处处想方设法陷害他,释迦牟尼佛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反而回过头来赞叹提婆达多。你看看《提婆达多经》里头佛所讲的,释迦牟尼佛感谢提婆达多成就自己的道业,处处在考验自己,是不是真的「清净平等觉」?这样的心行,给诸位说,自度度他。那些毁谤陷害的人,他受不受罪?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虽堕阿鼻地狱,佛说了,他在地狱里过的生活跟天堂一样。什么原因?他堕阿鼻地狱是存心陷害释迦牟尼佛,这个罪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在阿鼻地狱享受跟天堂一样?他成就释迦牟尼佛的德行,释迦牟尼佛的大德大行从提婆达多陷害而成就,释迦牟尼佛能忍辱、能宽容,不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我们才看到;要不然释迦牟尼佛这种德行你从哪里看见?我们从什么地方学习?提婆达多这个功德在地狱里过天堂生活,这合情合理。看一个事情要分析得清楚,不能只看一面,往往你把事情看错了;换句话说,如果释迦牟尼佛要像平常人一样生瞋恚心,那他堕阿鼻地狱就受罪。所以自度就是度他,释迦牟尼佛自度,也度了提婆达多;自利就是利他,自利利他、利他自利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

我们决定要把不善的念头连根拔除,在顺境里面要特别小心。逆境绝对没有一念瞋恚,顺境绝对没有一念贪恋,你有一念贪恋麻烦了,要生生世世报偿。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平等心、大慈悲心。什么叫慈悲?慈悲就是真正的爱心,真正爱心里头不夹杂自私自利,这个爱心叫慈悲;如果这个爱心夹杂自私自利在里面,这不叫慈悲心,这是凡人的爱,凡夫讲的爱。佛菩萨爱心里没有自私自利,纯粹是利他,所以不用爱这个名词,换个名词叫「慈悲」

在第一句里头,这是一个基础,这是个根本,我们必须要建立正确的观念。这个世间学哲学的人讲宇宙观、人生观,第一句里头人生观跟宇宙观都包括在其中。要晓得「为众生」这个范围就广了,众生不是指人,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就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包括我们今天所讲的动物、植物、矿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换句话说,众生两个字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形形色色全都包括在里头。我们今天的爱心能不能达到蚊虫、蚂蚁,能不能达到树木花草,地上长的一棵小草,你对它有没有爱心?蚊虫蚂蚁这些小动物,你对它有没有爱心?佛菩萨对它们有爱心。对於这些小动物,乃至於对於一根小草,那个爱心跟对待父母的爱心、师长的爱心没有两样,他的爱心是清净的,他的爱心是平等的。我们能不能做到?要懂这个道理,这个要学习。

我们天天讲,菩萨道里头,大乘法里面讲菩萨修行,头一个是「布施」,四摄法头一个也是布施。蚊子来咬你一口,正是修布施。你把它赶走,那你就不肯修布施。它想来吃一顿饭,你好好的供养它一顿就好;你要把它打死,那你的罪过就无量。我们是一个人,也是个动物,每天也想找一点东西吃,我们去找一点东西吃谋生,不犯罪,那人家把我们打死,跟你把蚊子打死,罪过是一样的。不肯布施是吝啬,悭贪吝啬,你才把它赶走;真正肯布施、肯供养,你就让它吃饱。学佛从这些地方学。我们对这些小动物都诚心诚意布施供养,何况对一切人,何况对於自己认识的人,又何况对自己的亲人?佛家这个爱心是从这里建立的。

戒经里面讲:「清净比丘,不踏生草。」那个小草长得活活泼泼,你怎么忍心从它上面走过去?佛说法合情合理,如果这个地方没有路,一定要从这儿通过,可以!如果有路,你一定要绕著路走,你不可以踏生草。你踏生草,你不尊重它,等於说你欺负它。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不高兴,我们欺负草,草也不高兴,一样的道理。我们学佛的人有没有想到这些问题?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不是在佛堂里敲著木鱼念著经,那是搞形式;形式不重要,实质上重要。你怎么去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对待一切人事物,这里头是真修行,这里头是真功夫,不能不知道。

众生的愿很多、欲也很多。愿里头有恶愿,争名夺利是恶愿;欲里面也有恶欲。善恶一定要辨别清楚。佛菩萨成就一切众生的善愿善欲,绝对不帮助他满足恶愿恶欲,那就造罪业。所以诸佛菩萨跟中国古圣先贤教诲一样,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个要懂得。你不要看到这里,「一切愿」,那好,他干坏事情我也帮他忙,那就错了。这里头善恶必须要辨别,因果要辨别。我帮助他种什么因,将来什么样的果报;如果果报不善,我不能帮助他。所以不可以满足一切众生贪瞋痴,不能在这上满足他。在物质生活方面,佛菩萨帮助人的那是适可而止。适可而止的标准是什么?你每天没有挨饿、没有挨冻,他的标准在此地,所以标准很低,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就是这个标准。他老人家一天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顿可以活得下去,不会饿死;三衣一钵,那个三衣,你能够不受风寒就可以了,决不会帮助你贪心。只要你生活能安定,你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了,这个肉身可以活得下去了。最重要的是把道传给你,这就是为你讲经说法,帮助你觉悟。所以佛对於这个愿与欲,关键在此地,帮助你觉悟,提升你的境界,帮助你断烦恼,帮助你开智慧。

真正觉悟过来、明白过来,晓得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就是这个。绝不重视我这一生的物质生活享受,不重视这些,这些是福报。纵然有福,我也不享,为什么?世间苦人太多,我的福报要与一切苦难的人共享,这个好。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对中国过去修福积功累德的人,他只赞叹三个人,三个人当中有两个我们知道,一个是孔老夫子,第二个是范仲淹。这两个人我们知道,第三个他写得没有清楚,满清初年的叶状元。孔老夫子的大德,一直到今天,他的后代都受人尊敬,人家一听到是孔老夫子的后代,都特别礼遇。往年我在美国住的时候,孔德成先生到旧金山,连海关的人一听说孔老夫子,中国孔老夫子的后代,特别礼遇,沾祖宗的光,连外国人都尊敬。可见得这个善德修得厚、修得大,二千五百年之后的子孙还享他的福。

第二位范仲淹先生,这是宋朝有名的宰相,他的家道到今天,差不多将近九百年不衰,代代都有好子孙出现,祖宗积的德太厚。范仲淹做到元帅、做到宰相,富贵到了极处。在传记里面我们看到他的生活,他一生过平民生活,国家给他的俸禄那么多,他绝对不是贪官污吏,一生清白;国家给他的俸禄,他去养这些穷苦的人,他养了三百多家,三百多家穷人靠他生活,这就是自己有福跟大家共享。积这样的大德,他的子孙,代代传到印光大师那个时候是八百多年,家道不衰。你积的善德不够厚、不够大,哪里会有这样的果报?儿孙得享的这个福是「余福」,他自己的福报可想而知。按照佛法,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天眼、没有神通,但是按照佛经里面所讲的道理、因果来说,范仲淹先生至少他今天的地位是天王,这是他应该得到的。欲界有六层天,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不晓得他是哪一位天王,我肯定他作天王。他要不是念佛求生净土的话,决定是天王。

所以人一生几十年当中,过这种清苦的生活,后来的福报不可思议。如果是荣华富贵在一生享尽,底下一代就没有了,这是花报,果报可想而知,他决定在三途。孔老夫子的子孙、范仲淹的子孙,这么好,这是花报,果报决定更殊胜,果报是他自己,肯定至少是欲界天王,欲界六层天的天王。所以对一切众生善愿、好的欲望,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这个善愿善欲是什么?不是为自己,为众生,为自己是私,为自己是恶。

现在在这个世间行善很难,为什么?善恶混淆,你没有能力辨别什么是真善、什么是伪善。假的善不是真善,你不懂!我们生在这个世间没有智慧辨别。印光大师表演了一套,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体会,我们明白了。印光大师一生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我们知道这个事情纯善无恶,我们印的书,纵然你拿去卖也是好事情,只要有人买就行,这真善,一点恶都没有。我很细心、很留意,我学习印光大师,所以我在这一生当中,十方的供养我就做一桩事情,印经;放生我也做,早年做得多一点,现在很少做了;布施医药。我一生做三桩事情,贫苦的人生病没有医药,我帮助他医药费,但是百分之九十用在印经上,放生跟布施医药大概只占百分之十,数量很小。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不但印书,我们制作CD、VCD、录像带、录音带,赠送全世界,我们没有版权,完全免费流通,数量我自己都没有法子计算,这个工作至少做了四十年,所以流通到全世界。哪个地方请我讲经,我人还没有到,结缘的东西已经寄去。去年在马来西亚,我们在马来西亚两天的弘法大会,我们赠送的结缘品五吨,我听说有五吨,在那个场地结缘两天。算算这些结缘品,价值好几十万,这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具足。我一生不盖道场,我觉得盖道场非常可惜,把那个钱埋在土地下,不起作用,我把它印成书、做VCD,送到全世界,每一个人得到,看的人得受用,听的人得受用,他真得好处。

我们要把佛法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上,要干这个事情,这是真实利益,这是真正为众生。现在科技进步得很快,现在已经发明电话里头有萤幕,将来电话小小的电话萤幕就是电视机,小型电视机在你手上,全世界的电视都可以在电话里头收看,这个东西产品已经造出来。所以我们就想到,我们如何能把讲经这个讯息,也能够在电视台广播,他就用他电话手机,无论在哪里,他都能看到,都能听到声音,我们用这个弘法。要寺庙干什么?讲经说法场地就我们这么大就可以,就足够了。机器一架,全世界传播,我们在此地讲同步播到美国,所以听众不只你们这几个人,在美国,在香港,在台湾,在澳洲,他们同时都在收看。所以今天弘法利生,小小的一个小地方就够了,对全世界弘法。你要盖那么大的寺庙干什么?花那么多冤枉钱。寺庙盖大了,每一个人都想抢,造罪业。我们这小小地方,送人家,人家没瞧得起,为什么?太少了,不值得来抢的,你说多么省心,多么省事!

现在有摄像机,可以跟著我们一起旅行,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架上网路,跟全世界联系。我们今天也有这个设备,但是这个设备,还可能再有个两三年会更进步。无论到哪里旅行,山林水下,我们的机器往这里一架,全世界都可以看到,连这个小房子设备都不需要。我们要懂得利用科技,要用科技的方法,把佛法传播到世界每一个众生,这是印光大师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从这个启示就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知道在今天这个世界,我们应当怎样去做。

我们不要道场,我们不要信徒,什么都不要,你的心多清净!没有罣碍,没有忧虑。现在人讲压力很重,没有压力。生活的目的,自由快乐,我真得到了;生活的意义,与一切众生欢欢喜喜和睦共处。我爱护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也爱护我。我爱护花草树木,花草树木也爱我,它长得特别茂盛,花开得特别好、特别香。我们互相尊重、互相敬爱。这些道理无限的深广,我们在学习的当中要细心去体会,只要是在这个世间存在的,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都非常可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观察它,我们要是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去观察,没有一样不可爱,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满足一切众生的善愿、善欲,好的欲望,我们只要在这个地方辨别善与恶。善恶里面的真假、端曲、是非、大小、半满,尤其要细心观察,你才能够修圆满的善德,修善因一定得善果。

「由是具成功德相」,这个「具」在此地非常重要,这一句里面这是眼目,具是具足,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这一句里面,包括的就是依正庄严,不仅是正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依报庄严也具足。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在往生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如果我们要想学,《华严经》就是范本,《无量寿经》就是范本。阿弥陀佛是怎么样庄严极乐世界的?经上虽然讲得不多,纲领全都说出来了,细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华严经》讲得详细,《无量寿经》只说了纲领。《无量寿经》里面每一条纲领,你要知道得透彻,知道得细密,你就不能不读《华严经》。所以《华严经》《无量寿经》的注解。

今天在中国、台湾,还有一些人极力反对会集本,前天北京有同修打电话给我,他们确确实实发现了证据,印光大师赞叹这个本子。我说这个证据要是拿到就太好了,这些所有反驳的人,都要哑口无言了。印光法师晚年跟夏莲居交往非常密切,多次到夏莲居住所去访问。那个时候夏老组织了一个「同愿会」,这个同愿会,我们晓得是四十八愿同愿,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求生西方净土。同愿会的会长是夏莲居老居士,印光大师是同愿会的会员。而印光大师往生的时候,夏莲居送了一幅对联,这个对联里面的两句话,是夏老会集《弥陀经》上的两句话。由此可知,我原先以为夏老的会集本,印老没有看到,他看到了;《弥陀经》的会集本他也看到了。所以他们晚年有这样交往密切的事实,那肯定这个会集本确确实实就是佛所印证的,末法时期九千年的第一经。将来一切经典都灭尽了,这个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这就跟梅光羲老居士在序文里面所说的一样。非常可惜,梅老没有在序文里把印老跟夏老往来这些事实写进去,这很遗憾。

早年我们心里总是想,夏老居士是再来人,决不是凡人,这是我们肯定的。现在大家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相信夏老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决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为什么?不是这样的人,没有办法把这个经会集得这么完美。前面两种会集本,我们如果对照一下,这就太明显了。宋朝王龙舒会集的,清朝魏默深会集的,跟这个本子一比就差太远了,不是凡人能做的事情。所以批评会集本、反对会集本,我们知道这是可怜悯的众生,这个业造得很重,断人法身慧命,果报都在阿鼻地狱。你如果真正说,会集本不好,原译本好,行!你来讲,你出来弘扬,出来讲,讲得我们大家都服,好事情。自己又不肯讲,又要毁谤别人,这个罪造得就重了。

夏老会集的时候自己曾经说过,这是在留下的文稿,我看得很多。他说得很明白,希望他这个本子能够引导所有修净宗的同学都认真去读五种原译本,抛砖引玉,这个话说得非常谦虚。我们对於这样的大德,今天会集本流通在海外,海外许许多多的同修,依这个本子得度,依这个本子念佛真正往生,不要说多,就是这个本子能够帮助一两个人往生极乐世界,它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何况能普度一切众生。我们要觉悟,我们头脑要清醒,绝不可以迷惑颠倒,听别人话,人云亦云,那就错了。

在这个时代,弘扬这个本子不容易,《楞严经》、大乘经里面常讲,魔来扰乱,世尊在世,魔尚且来扰乱,何况末法时期?所以魔来扰乱,在我们心目当中是正常的,只要我们自己有智慧、有定力,我们不受干扰就好。

「由是具成功德相」,这个功德相广大无边际。在这个地方,顺便把「功德」两个字跟诸位略略的说说。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过,「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生死大事,出离六道轮回的大事,这一桩事情,福不能救。修再大的福报,都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修世间最圆满最究竟的福报,果报去作天王,摩醯首罗天王,得大福报,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六道轮回要什么?功德。可是诸位要清楚,寺庙里摆的那个箱子叫功德箱,那不是的,那个是误导人,那不是功德,那是福德。有些地方它上面写福田箱,这是正确,这是对的,福田箱,没有功德。你们想想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来,遇到梁武帝,梁武帝实在讲就有一点像现在人所讲的「值得骄傲」,他在佛门做了很多善事,很值得骄傲。他在位的时候,江南在他管辖范围之内,建造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古诗里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他建的。度出家人,帮助别人出家十几万人,所以他值得骄傲。见了达摩祖师,他把这个事情向他夸耀,达摩祖师是个直心人,不打妄语的,跟他说:「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下去之后,话不投机,梁武帝不护持他,他只有跑到少林寺去面壁,面壁九年等到一个慧可。如果梁武帝要是问他,我做这么多,我的福报大不大?那他一定说你的福报很大;他问的是我有没有功、我的功德大不大?没有功德,并无功德。

这个当中诸位一定要清楚,功德是自己修的,你一分功夫,你才有一分收获。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是功德,因戒得定,戒是功,定是德;你修戒得定,因定开慧,修定有功,开慧是德。所以佛在经上常讲「火烧功德林」,火是什么?瞋恚心、发脾气,一发脾气,你想想看,戒定慧都没有了,所以功德太难太难了。你要问问你的功德,那要问你从什么时候没有发脾气到现在修戒定慧,那是你的功德。如果早晨发了一顿脾气,那你的功德只有几个小时;临命终时发个脾气就完了,全完了。所以《饬终须知》《饬终津梁》里面,为什么那样的慎重警惕警策大众,临终的人八个小时不要去碰他,他躺的那个床,床都不能碰,怕的是什么?八个小时他神识没有离开,他有知觉,你碰他,他一起瞋恚心,他的功德全完了。功德太难太难了!什么人能积功累德?一生不会发脾气的人,你怎么样伤害他,他都欢欢喜喜的,这种人功德成就了。

所以我们对误会我们的人、毁谤的人、侮辱的人、陷害的人,我们很感激,感激他什么?成就我的功德,他对我的伤害我完全没有放在心上,我丝毫不受影响,我的功德没有被他破坏。如果自己不能承受,起一丝毫不高兴的心,完了!功德全被他破坏。我的功德破坏了,我很不幸,他有罪;如果我能够功德不被他破坏,他不但没有罪,他也有福德,他没有功德他有福德。为什么?成就我的功德。所以陷害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都有福。罪他有没有?他也有,罪跟福混合在一起,这个你要懂。他对我恶意相向,那是他造罪;但是他成就我忍辱波罗蜜,他有福。就跟提婆达多对释迦牟尼佛一样,罪的那一部分堕阿鼻地狱,福的那一部分在地狱里还享福、还不受罪。所以你才晓得自度就是度他,我们自己不能够忍辱的时候,自己害自己,也害他。所以要普度众生,要成就圆满的功德相,不是局限的,是圆满的。密宗里头有大圆满法,是这个修法。修行的方法虽然不一样,理论完全相同。显教里头也是大圆满,这一首偈就是教我们修大圆满,显密是一不是二,我们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不能不向佛菩萨学习。

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不能不做,不能怕难。说老实话,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难,古人讲「求人难、登天难」。这个事情求自己,不是求别人,只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不难,这是一种属於克己的功夫。那我们为什么克己的功夫会这么困难?你对这个道理没有通达,道理没有清楚,做起来就难。我为什么要这样作法?人家这样恶意对我,我为什么要对人好?你不晓得这个道理!真正把道理搞清楚了,他对我不好,我对他好,我的果报比什么都殊胜;也减轻他的苦难,自己成就,还帮助他,你看看这多好,多么圆满!决不是这个人不好,我要害他,「我还要帮助他?」这个念头错了。帮助他!他虽然受苦受难,希望他苦难减轻一点,好事!到将来自己成佛了,他会做你的学生,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些人跟我有缘,善缘、恶缘都是缘,只要有缘,我就应该要帮助他。

所以要记住,我们活在这个世间,目的是要提升自己境界,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自度。要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帮助他转恶为善,绝不嫌弃恶人。这个事情的确是真难,一般人这个观念很不容易转过来,听到我这个话起反感,「净土法门法师 ,你教我别的,我还能受;教这个东西」,赶快走,不听你的了,他就跑掉了。但是这是真实法,这是大利益法,真正纯正的佛法。一般初学的只能够接受掺假的佛法,纯正的他受不了。所以对於一些老同学来说,你们已经学了十年、二十年,应该可以接受纯正的。不要在里头再掺一半假的,那是投你的所好,那是接引初机的办法,现在不可以再用从前那个方法了。一定要修纯正、纯真的佛法,自己逐渐逐渐听这些话,细心去想想,冷静的去观察,你就明白了。佛在这一切大经大论里面,传给我们的就是这些,句句都是真实,字字都是真实,字字句句含无量义。

总的来说,起心动念一定要为佛法、为众生,为佛法就是真正为众生。为什么?众生不得佛法永远不会觉悟,所以为众生就要真正为佛法,佛法跟众生是决定不能分开的,他是一体的。为众生第一桩大事情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要令众生觉悟,那不用佛法,没有第二个方法。唯有佛法、大乘佛法能令众生彻底觉悟、圆满觉悟,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此现福神之所入』,这是示现净福,这一尊菩萨他是以主夜神的身分,他的名号叫「示现净福」,他的名号我们要记住。我们对於世间,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要示现清净之福,那这一段经文我们就没有白念。无论在什么时候表现是纯净,不杂丝毫污染,这就把福转变成功德。福德转变成功德,所以果报无比的殊胜。都要落实在思想上,思想是一切的主宰。你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那我们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够生欢喜心。对待我恶意的人,时时刻刻想伤害我的人,我供一个长生牌位在佛前,把他的长生牌位供在我佛像旁边,我天天礼佛拜佛做课诵,我都给他回向;他以恶意对我,我以善意回报他,决不会以恶意来答覆他,成就自己净福,成就自己圆满殊胜的德相。何必做恶人?何必要去搞报复?希望大家能懂得这个道理,能接受佛陀的教诲,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自己真实功德。这一段我们讲到此地,这一大段主夜神讲圆满了,下面一段是主方神。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