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八一讲)  2001/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81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道场神十一法,长行第一句:

【复次净庄严幢道场神,得出现供养佛广大庄严具誓愿力解脱门。】

这一类是道场的护法神,只要是有修行人,真正在修道弘道的场所,他们自自然然会到这个地方来守护,这一类的称为道场神。不仅是佛法,只要是善法,譬如儒家讲学的场所,或者是各个宗教讲道的场所,它不是邪法,属於正法,道场神都来护持。这些神灵他们并没有偏心,也没有私心,正大光明,只要这个地方弘扬的确确实实能利益众生,给予众生真实的利益。这个真实利益的标准决定是教导人、劝化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就会感得道场神来护持道场。另外的就是修行人,真正修行,完全依靠、随顺圣贤人的教诲,修正自己的身心行为,这些护法神也必定来护持他。像我们佛门里面所说的受三皈,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昼夜保护不离他,这都是属於道场神这一类的。

可是诸位要晓得,如果只是在仪式上受三皈,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回头,这些护法神不会来的。受五戒,戒经上讲得好,每一条戒都有五位护戒神,这些神灵都是属於道场神。受了五戒,五戒做不到,破了,护法神就离开。如果仅仅是形式,并没有意思认真去学习、去持戒,根本这些护法神都不会理会你的,护法神在旁边笑你,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这个样子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再说真正依教奉行,没有受过形式的三皈,他听到佛法里头这样说,应当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听说觉而不迷,他听了很欢喜,确确实实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他并没有接受过仪式的三皈,他真的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靠圣贤的教诲,从一切贪瞋痴慢染污回过头来,修自己的清净心、清净身,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受过三皈,佛说他受了,护法神肯定护持他。

所以我们学佛要真干,形式不重要。我接触佛教,那个时候还没有受三皈,我亲近章嘉大师,是以一个白衣的身分。对於佛法诚心仰慕,这样的身分亲近章嘉大师。我亲近他老人家好像一两年,有这些同学、同参道友劝我:「你跟大师那么久了,你还没有皈依?赶紧去皈依。」正好遇到章嘉大师在善导寺传授三皈,我就报名参加了。我是跟他学了差不多一年多,才正式举行仪式。所以虽然没有仪式,护法神保佑你。至於持戒,大师当时告诉我,你学一条真正发心学习,学不杀生,这一条戒你就受了。学不偷盗,你学一条你就得一条,换句话说,就有护戒神保佑你。如果这个戒受了而做不到,不但你造作罪业,你杀生不管你受不受戒都是罪业,性罪,它本身就是罪,偷盗也是罪。受了戒做不到又加一个破戒罪,换句话说,双重罪,你比世间人一般不学佛的这个罪要加一等。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

所以有一些边缘的地区,听到佛法了,每天也读经也听经,那个地方没有法师、没有寺院,没有机会去受三皈五戒,这个不要紧。我们真正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发这个愿,你就受了。早年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有许多边缘地方的同修,仰慕大师。那个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写信给他老人家求受皈依,老人很方便,把皈依证填好之后寄给他,教他在佛前把皈依的誓词在佛菩萨形像面前恭恭敬敬的念三遍,拜三拜,就行了,印祖给他做证明。受五戒也可以这样作法,所以五戒、菩萨戒、八关斋戒都可以自己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发愿受持。佛法确确实实通情达理,人情事理面面都顾到,所以非常殊胜。我们现在看第一尊道场神,这是道场神里面的首座,这一类的领导人。

『净庄严幢道场神』,他的德号与庄严道场相应,清净庄严。「幢」这个字是表高显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的清净庄严教一切众生见到、听到,都会受到感动;我们世间人常讲德高望重,德高望重就是「幢」的意思,受人景仰。他所修学的法门,『出现供养佛广大庄严具誓愿力』,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出现」这两个字是双关语,「有佛出现」的时候,他就「出现庄严具而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时候,道场神出现无量无边的广大庄严具供养佛。我们凡夫见不到,法身菩萨见到了,在哪里见到的?大乘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世尊示现八相成道,示现成佛之后,第一部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在定中讲的。我们今天展开经卷,看到这部经里面所说的无量无边的清净庄严,庄严道场是道场神他们做的。好像佛要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与会的大众非常之多,真的是九法界众生都到齐了。布置道场的事情是道场神他们的工作,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

佛出定之后,度我们这个世间的凡人。诸位要知道,华严会上参加的人,地位最低的都是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没有这个资格,没有法子参与世尊定中的法会。这些神众,不是真的杂神众,要是真的神众、天众,他们跟我们一样是六道凡夫,一品无明也没有破,哪有资格参与这个盛会?所以我们要晓得,他们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示现,应化在九法界里面。他还是用应化的这个身相,实际他的根本是法身大士,所以他可以参加大会。佛出定之后,教化我们世间的凡人。教化凡人也有庄严道场,这个庄严道场我们看不到这些神,神在世尊讲经说法的处所护持,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道场里面有没有工作?有,佛的出家弟子、在家弟子,当然也要布置这个道场;就是在树下十几二十个听众,也有人为释迦牟尼佛铺一个座位。选一个适当的地方,大树底下能够遮阴,树底的大石头,石头上面铺草,软一点让释迦牟尼佛好坐,这些工作人员就是这个道场的护法神,属於道场神。我们现在讲的护法义工,这个道场护法义工就属於这一类的。於是我们就明白,我们怎样发心在道场把我们义工的工作做好,这一个单元教我们这些。

「庄严具」,大的包括我们的房舍,同修们或者是独立买这个房子来做道场,这是供养广大庄严具。这个道场有了,里面需要布置。有供养佛像的、有供养佛桌的、有供养鲜花的,有在这里发心接待的、照顾大家秩序的、供给茶水的、清洁环境的,没有一样不是供养具。我到道场,我发心来清洁环境,有时候自己带清洁工具,供养鲜花水果,往往自己到市场买供品带来,无一不是道场神。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功德、福德。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以很恭敬的心,在佛前供一杯水,供杯最好是用透明的玻璃杯。这一杯水供在佛前,是让九法界众生看到这一杯水,提醒佛心就像水,清净不染,平等不动。这一杯水代表的是寂灭定,《仁王经》上五忍菩萨,它代表的是寂灭忍,佛心。我们众生看到这杯水,九法界众生看到这杯水,提醒自己我要学佛存心,像佛心一样清净,一样平等。你想想看,你提醒多多少少人!

你供养出自於真诚,不夹杂丝毫的妄念,你这个供养是功德,圆满的功德。如果夹杂著妄念在里面,妄念是什么?求自己的福报。你里头有求有愿,我们世间人讲在佛菩萨面前许愿,你有求愿,你有求愿在里面,功德就没有了,就变成福德。诸位要晓得,功德是与性德相应的才叫功德,与性德不相应的所有一切善行,就叫做福德。福德决定在三界,在六道里面得福报。你要享受三界六道里面的有漏福报,换句话说,你没有办法得定慧。功德一定成就定慧,成就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成就自己的真实智慧,权实二智。所以功德跟福德,学佛的人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无论做点点滴滴的善事,做这个善事自己没有求愿,就是没有自私自利;如果有求愿,一定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求的,不为自己。我们今天求愿,求整个世界安定和平,求全世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幸福快乐,这个行!这是属於功德。如果夹杂著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在里面,功德就变成福德,这个要懂。所以积功累德难!集福消灾容易,积德累功不容易。积功累德是出世法,集福消灾依旧是世间法,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

经文里面有「誓愿力」,这个誓愿力是效法诸佛如来,这个地方我们要懂。大乘经论里面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千佛当中就有不少佛到道场来服务,现道场神的身分。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确实有许多诸佛如来示现做道场神,就是我们今天讲道场护法,实际上是古佛再来。这就是说,道场服务,如果说对这个道场不是内行,他就做得不如法。谁内行?诸佛菩萨内行。诸佛菩萨不来护法,谁来护法?诸佛菩萨往往就做道场护法的带头人。他懂得佛门的仪规,他懂得佛门教化众生的原理原则,他要怎样配合佛陀,帮助佛陀弘扬正法、教化众生,就像唱戏一样。一佛出世,这一尊佛唱主角,这出戏里头的主角。主角一定要配角,如果没有配角,这场戏唱不成。需要好多个配角,还要许多个像平剧里面跑龙套的,那就是庄严舞台的。所以我们看看舞台的表演,唱主角的是徒弟,今天让他上场,老师扛一个小旗子跑龙套。你看看是不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他的学生在这个舞台里面表演主角,老师替他跑龙套,内行人!他不是外行人。我们从这些地方要懂得「弘护一体」,不要轻慢。我们今天这个道场在讲经说法,法师升座讲经了,这些做义工的人,你要是轻视他们,错了!道场上每个做义工的、做清洁义工的人,他的功德跟上台讲演的法师无二无别。

这桩事情我们再做个比喻来说。现在诸位同学使用钟表已经成习惯,日常生活当中不能缺少的,出门都戴个手表。你要晓得,手表起作用是表面上的两根指针,报时的。指针后面有多少零件?里头有齿轮,有螺丝,少一个报时就不准。螺丝松了,报时不准了。我们这个道场就像一个时钟一样,台上讲经的法师,那就是时钟表面上的时针;道场所有服务的人员,就是推动时针里面的零件,少一个都不行。每一位护法、每一位义工,都是那么认真努力,道场庄严!里面有几个人懈怠懒散,就像时钟里头螺丝松了,道场庄严就有缺陷,就不完美了。这是讲我们佛门里面,我们这个讲经说法的道场。

佛法学了要会活用,我们真的学到东西了。如何把这段经文这一个单元,用在我们自己家里?你真学到了,能用到家里。家里每个人为全家服务的,你发这个誓愿为全家服务的,就像前面讲的,仿效古佛为今佛服务,「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那个千佛是为现在的新佛服务。欢喜他也成佛了,他现在弘法利生我们统统帮助他、护持他,绝对没有一丝毫嫉妒障碍。在家里面,家长为全家人服务,做给子女看,现在比较富裕一点的家庭里面,还要请佣人帮忙服务。你所请的这些人是你家里面的道场神,你要尊重他。家里面一些工作,你自己做得很认真,你做给你家人看、做给你的子女看、做给你家佣人看,你自己这样认真努力去做,底下的人不能不认真、不敢不努力!所以谁是护法?谁是道场神?人人都具足这个身分,人人都有这个职责,我们要懂得。

我们今天在此地讲经弘法,遇到别的法师来讲经弘法,我们在旁边帮助他,做接待听众的工作,这个时候身分就是道场神。我们以身、以劳力为道场服务,这是属於内财布施,内财供养,让这个道场清净庄严。这四个字诸位要特别留意,清净庄严,不俗气,听众进入这个道场,就感受清净庄严的气氛,就生欢喜心。他的烦恼习气,进入这个场所他自然就降低了,他不起作用了,他心地清凉快乐。这是道场神他们所做的工作。我们过去在外国弘法,当地一些人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可是我发现有两三位我们讲经他每一堂都来听,他坐在后面,眼睛闭著,坐两个小时。我觉得很奇怪,我就问我们自己同修,「他们能听懂吗?」「听不懂」「听不懂为什么每次来?」他们就问过他们,「这个地方磁场很好」。他到这个地方坐两个小时心地很平静,他是来感受磁场的。当然听不懂也没有关系,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看到这个地方佛像、看到法师,看到这么多学佛的同修,阿赖耶识里头种下了善根。他觉得这个磁场好,他就真正得受用得利益了。这个利益虽然不大,善根种下去了,来生后世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它就起作用。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明了庄严道场的重要,庄严道场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如果你的心量大,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参与道场法会的,绝对不止我们肉眼看到的这几十几百个人,不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九法界众生,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那个数量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了。所以「誓愿」是看到前人的表率,发愿来模仿。「出现」有这两个意思在。第二句:

【须弥宝光道场神,得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须弥宝光』,须弥山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高的一座山,佛经上翻译须弥翻作妙高。这个山不在地球上,也不在太阳系。究竟在哪里?说法很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日月绕须弥而旋转的。须弥山的半山是四王天,须弥山的山顶是忉利天,欲界这两层天都叫做「地居天」,他们依地而居的。这个依地,我们现在应当要能够体会得到,依地就是必须依星球地面居住。夜摩天以上,他们不是依地居,换句话说,这些天人他们居住的地方不需要地,这个不可思议。佛经里面称它做「空居天」,他们居住在虚空当中。

黄念祖老居士他一生也是非常认真努力修学,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他都学过、都通达,称得上近代的一位通家,我佩服他老人家。他的讲法看法,佛经里面讲的须弥山,应当是科学家、天文学家讲的银河系的黄极,黄极是中文名称,就是银河系的中心。这个说法想想有道理,为什么?太阳确确实实绕银河系旋转。所以他的讲法,这一个银河系就是佛经里面所讲的一个单位世界。如果银河系是单位世界,大千世界里面总共是有十亿个单位世界。因为一千个单位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说大千世界有三千个,不是的,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为什么加上三千?因为它有小千、中千、大千,这是讲这个世界的组成。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多少个单位世界?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所以它是一个单位世界的中心,称为须弥山。

「须弥宝光」,须弥山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是四宝合成的,宝放光。但是我们要懂得,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一切,表法的意思非常重。常言说得好,「佛说法,意在言外」,你不能执著他的言说。执著他的言说,你就搞错了。我们如何去体会他的意思?宝是福德,光是智慧,福德跟智慧像须弥那么大,我们从这个地方来体会。因此不是大智慧、大福德,就不能护持正法道场。我们想到这一点,菩萨名号里面的表法意趣,回过头来再想想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佛门的道场,怎能不感叹?我们道场很多,世间道场很多,护法的很多,真正有大智慧、大福德的人不多。道场虽然多,护法的人虽然多,佛法依旧衰微,振作不起来,这个时候怎么办?那我们要看看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我们从这里面去学习。

他所修学的法门,『得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清凉大师注解:「对物成行,令物仿之。施为行先,故偈偏举。」到后面偈子里面,你会看到更圆满。他怎样教导我们?修福德修智慧,然后来护持正法,利益众生。没有智慧福德,护法的工作很难做到成效。

道场神十一法,长行第二句:

【须弥宝光道场神,得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解脱门。】

第一尊道场神为我们示现的是庄严道场,我们好像容易体会,在道场上负责尽职,把自己这一份工作做好,成就道场的圆满功德。这里面,理、事都深广无尽,很难体会得到。后面这十位道场神就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须弥宝光神教导我们护持道场,要护持道场里面的和尚,护持道场里面的常住,护持道场所有的信众,往下都含著有这个深意。道场的和尚,和尚就是道场的住持,我们这个学会的会长。他虽然是住持的身分,他是凡夫,他没有证果。道场虽然有很多在家出家的老同修,他没有开悟,他烦恼没有断尽,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随顺烦恼习气,情识当家。於是这些道场神,道场神他们是再来人;前面给诸位报告,「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一尊佛是新佛,千佛是古佛;道场神在这个地方帮助这些人。法师这里讲经,他会讲他做不到,道场这些护法的人听到法师讲经,他做到了。做到就是表演给法师看,「你会讲,没有做到;我听到,我做到了。」护法师的法,希望法师看到之后,看到这么多护法的他们都做到了,自己生惭愧心,不能不回头,不能不认真干,你看看这个意思多深!这些护法神在此地,真的在教化众生、在度化众生。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的家业,就是佛家真正的事业。道场神在做,感化道场里面这些出家众、在家众、修行人。这叫真正护持。

他们在一切众生的面前,『成就广大菩提行』,「广大菩提行」就是包括佛在经教里所说的一切道理、一切修行的方法,我们说经典当中的教诲。如果你听了,你不信不解不能行,你不是道场神,也就是你不是真正护法。道场神是帮助佛菩萨来成熟众生的、来普度众生的。就像我在上面举的例子,我们今天发心到道场来做清洁的义工,我听法师讲经,听法师念经,我在旁边听。听明白了,听懂了,我就真正做到,做给大家看。我听你们讲的「不杀生」,我听懂了,我在清洁环境的时候,看到一个小蚂蚁、看到一个小蜘蛛,我对它们都有爱心,绝对没有伤害的念头,我会恭恭敬敬把它们请到外面去,很有礼貌的对待它,绝对没有一点恶意,没有一点不正当的行为,做给这个道场所有的人看。这就是教化众生。做得很自然,善巧方便,你常常会遇到这个事情。一次两次大家没有注意到,十次八次、几十次、几百次,大家恍然大悟,发心向你学习。道场神是道场大众的模范榜样,他是千佛再来的,「千佛拥护」

我们要问,我们凭什么感动千佛来拥护道场?释迦牟尼佛出现,没错,那是感动千佛拥护;我们凭什么?我们所凭籍的是真诚心,学习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真诚到极处,自然感动千佛菩萨来护持,我们的道业才会有成就,我们功夫才不至於退转,才不会堕落。所以诚重要,诚是菩提心之体,也就是真心的理体。没有真诚,你还修什么?经文里面讲「成就广大菩提行」,没有菩提心,哪来的菩提行?说菩提行,当然菩提行是从菩提心生的,很清楚很明白。道场神不是普通人,我们在道场做义工、做护法,懂得这个道理,你是真正在行菩萨道,真正在修菩提行。你协助诸佛如来,帮助法身菩萨,在这个道场广度众生、成熟众生,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我们到什么地方去修积功德?这个地方就是。

所以修积如来无量无边广大功德,真的不分身分、不分地位,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是什么地位,无论我现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无论我从事哪一种工作,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成就圆满功德。关键在你会不会?所以宗门大德常常测验学人,「会么?」真的会,恭喜你,没有不成就的。不会就难了,会的人心真诚。哪些人不会?心是虚伪没有诚意,这样的人不会,这样的人是众生。所以真正是菩萨,他的思想、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我们能不能懂这句话的意思?能不能体会得?在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教人;没有人的地方,鬼神看到,要教九法界众生。普贤菩萨给我们说出十个修行纲领,第一个「礼敬诸佛」,那个诸佛就是讲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哪些是未来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对於过去佛、现在佛的恭敬,我们不谈,你自然会恭敬;对於未来佛,我们眼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有没有做到恭敬?

上一个星期,我住的这个地方书架很深,我们书很多,可以排两排。前面是《大藏经》,有一些书可以排在后面,我让悟平师去做这个工作,他把书后面都排好了,然后把《大藏经》放上去了。到第二天我去看,我一看摇头,里面的书无所谓,外面这排《大藏经》摆得参差不齐,这是什么?不敬。叫人一看,你没有真诚心,你没有恭敬心,你学佛你这一辈子都不能成就,从这些小地方看。对人有没有诚敬?别人对我不敬,因为他不学佛,或者他也是佛教徒他不是真学;我对别人要恭敬,我真学。对什么样的人都要有礼貌,决定不能说他的身分很低、很微贱,我们就可以马虎,错了!

佛陀教给我们,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佛菩萨,我们要用同样的心对一切众生。形式上的礼节有差距,里面的恭敬心是一点差距都没有。恭敬心是平等的、清净的,外面的差距是随俗。「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觉」,世间用什么样的礼貌,我们随顺世间,世间人见到国家元首行三鞠躬礼,我们一定要行三鞠躬礼;见到一般朋友行一鞠躬礼,我就行一鞠躬礼,随俗,随现代人的礼节。现代人没有礼节了,我们希望现代人能懂礼节,那从我本身做起。现代人眼目当中不尊敬别人,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做出尊敬别人的样子,给那些众生看,你就叫行菩萨道。要从内心、从言语、从动作表态做出来,我要把「礼敬诸佛」做出来给人看。对一切人恭敬,不能轻慢。

我跟黄念祖老居士初次见面,我到北京访问他。中国人有个规矩,坐客不拜行客,坐客是主人,行客是客人。实在讲我到北京我懂得这个礼貌,我在这个旅馆住定了,我要跟他约会,我去拜访他,他是主,我是客。老法师慈悲到极处,我一通知,他就到旅馆来看我,超出常礼格外的礼敬,我非常感动。他是长者,他学佛比我早,年龄比我大,他跟我的老师是同辈分,同一个老师学道。我们确实是有法脉的渊源,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的教是跟梅光羲老居士学的。梅光羲老居士是黄念祖的舅父,黄老是他的外甥,黄老的佛法是跟他舅舅学的;以后他舅舅把他送到夏莲居老居士那里,请夏老教导他。我们有这个法脉的渊源,在佛门讲,我们是一家人。我那个时候六十出头,他对我的称呼,称老法师。无论从称呼、接待,都是做给现代年轻人看。年轻人不懂礼、不懂规矩,做出来给大家看。菩萨!行菩萨道。

所以我常常讲,什么时候佛法能兴?我们做佛的弟子都能够依教奉行,起心动念、言谈举止都能随顺佛陀教诲,做出样子给社会大众看。人家一看,「佛教是这样的」,尊重的心生起来了,仰慕的心生起来了,敬爱的心生起来了,当然他就想学。如果看到我们这些佛弟子,随随便便,什么也不懂,跟世俗人没有两样,甚至於还不如世间的好人,人家一看,「佛教徒是这个样子的,学它干什么?」我常常讲,把佛教的形象破坏了。道场神他就是树立佛教形象的,一丝毫都不含糊的。他们具足真实智慧、具足善巧方便,言行举止确确实实是佛教的好形象、好招牌、好广告,接引广大众生。

由此可知,我们每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有意无意都有当道场神的机缘。我们到一个人家里头去作客,到朋友家在一起聚会,这个时候想到,现前的大众都是我度化的对象。我的言谈举止做好样子给他们看,帮助他们改邪归正,帮助他们断恶修善,断恶的念头、恶的行为,尤其是恶的言语。一定要常常能想到,我一言一笑,是正面的影响众生还是负面的?正面的,好!负面的就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好!有罪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好好想想?古人常常讲「三思而行」,孔老夫子也说「再思可矣」。我们初学的人,恶习气太重了,为什么?养成习惯了。不良的习气、不良的习惯,让社会大众看到,「我们人生不过就如此而已,你也是这样做!」社会到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这个正常就是完全能随顺自然的大道,我说这个大家听了,意思恐怕不能明显,随顺伦常大道,伦常大道就是天然的秩序,尊卑长幼。伦理怎么落实在家庭?如何落实在社会?如何落实在一切工作当中?最重要的,怎样落实在朋友的聚会?哪一个人都不能够避免的,你的亲戚朋友有结婚的、有送丧的,这些喜庆宴会里面,我们有没有起心动念要在这个场合当中做最好的榜样,教化众生?你就是道场神。

这个场合里面,你在这里面显示正法,教大家怎么做人?对於一切人事物要如何看法?如何想法?如何对待?本身做好样子,「成就广大菩提行」,不能做坏样子给人看。特别是言语,言语古人常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你是无心说出来的,那个听的人有意,认为你侮辱他、你瞧不起他。实际上你是说一句笑话,开玩笑的话,你要想对方那个人受得了受不了?所以佛在经论上教弟子,决定不可以有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的话。为什么?戏论不知不觉的伤人,令人怀恨在心,招来报复,麻烦大了。

我们在历史里面读到,唐朝郭子仪,那还得了?封侯拜相,倍受当时人的尊敬。他对待好朋友,接待都很随便,跟一家人一样。有一天卢杞来拜访他,卢杞的官职不高,跟他相比那悬殊太大了。那时候郭子仪封王,卢杞是个小官。他听说卢杞来了,赶紧穿上礼服,一点都不敢失礼,来接待他。家里人就奇怪,「许多大官到这里访问,你都很随便,为什么卢杞来,你要穿朝服接见?」他就告诉家人,他说卢杞这个人不能得罪,不能失礼。为什么?他会记恨、会记仇,如果你得罪了他,将来这个人要得志的话,一定会报复。郭子仪聪明、有智慧,果然以后卢杞做了宰相,真的被郭子仪说中,以前只要是得罪他的人,没有一个不报复。郭子仪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度过,这里头有大学问,给我们后人做了一个好榜样。

学佛的人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绝对不轻慢任何一个人。不但对人不能轻慢,不能轻慢动物,它有灵性,它前世也是人。愚痴堕落在畜生道,即使是蚊虫、蚂蚁都要尊重,都应当怜悯,都应当帮助它,怎么可以轻慢?尤其是天地鬼神,谚语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可以得罪天地神明。没有人在的时候,一个人独处,儒家教人「慎独」,就是你独居的时候没有人看见,你不可以随便。还像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样,自己小心谨慎,不敢放逸。以为没有人看见就可以随便了?不可以。衣冠还是整齐,就像见宾客没有两样,鬼神看到欢喜,这是你对他们的尊重。你尊重他们,他们当然尊重你,这一定的道理,礼尚往来。我们怎么对人,人家会怎么对我;我怎么样对鬼神,鬼神怎么样对我,一个道理!

总而言之,须弥宝光菩萨在这个地方的教诲,他修学的法门,用我们最近讲经题目来讲,就没错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做社会大众的模范。「我这个念头能不能做社会大众的榜样?我的行为能不能做社会大众的模范?」常常想到这个话,你才真正能够落实佛在《十善业道经》上的教诲,「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就落实了。否则的话,念是念,念得很熟,也会说,不能落实。不能落实就不是真修行,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就得不到道场神的护持。第三句:

【雷音幢相道场神,得随一切众生心所乐令见佛,於梦中为说法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虽然不多,注得好,「梦觉皆化」,教化众生;「则时处俱遍」,就是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都在度化众生。道场,哪里是道场?一切处都是道场。什么时候到道场去服务,去做义工?一切时。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存一个念头,「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行善」,这叫道。总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菩萨的德号『雷音幢相』,「雷音」我们常说雷音震耳,取震惊的意思,打雷的时候,震惊。诸佛如来示现道场护法的身分,诸位要知道,一切时一切处我们都要护持。我们现的相「幢相」,这个相是好相,非常明显;说话的音声像雷震一样,把众生的迷惑震醒,帮助他觉悟。德号里头取这个意思。

他学习的法门是『随一切众生心所乐』,恒顺众生。恒顺众生里面有一个目标,帮助他见佛;用现在的话说,运用一切的机缘帮助他认识佛教,认识佛教就见佛了。『於梦中为说法』,这是举个例子,梦中还跟他说法,醒的时候当然也说法。清凉大师这个注解就注得很好,梦中、觉醒的时候都教化众生,这样你的教化是一切时一切处都遍了。「时」要遍三际,「处」要遍十方,你能发这个大心,你不是普通菩萨,你是普贤菩萨,你是修普贤行的大菩萨。华严会上佛菩萨才如是,不是华严会上佛菩萨他做不到。这是《华严经》,当然是以大方广佛华严为境界,我们要这样学,这是「取法乎上」。我们不能得到上,也可以得到中。我们可不能取法乎下,取法乎下万一不及格就堕落了。所以一定要发大心,要学大法。

所以入道场,这个道场就是一切场所,首先怎么样?随众生的好乐,他们喜欢什么我们都随顺,大家在一起一团欢喜。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把佛法介绍给他,他能听得进去。你在这个场所里面,一切众生对你不欢喜,你说再好的法,他都听不进去。所以那个介绍佛法的人,有人介绍他能接受,同样的,譬如佛书、光碟,那个人送进去被人拒绝,换一个人进去欢喜接受,什么原因?我们一般讲某人与某人有缘,某人跟那个人没有缘。缘从哪里来的?缘不是天生来的。缘从哪里来的?平常对他尊重、对他有礼,他对你具足信心。你送他这个东西,「你看过吗?」「我看过,不错!」他能相信,他相信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你送他东西那当然是好东西,欢喜接受。如果你的平常言行举止,他都觉得讨厌,他对你不相信,你送他虽然是好东西,他也认为「你有什么好东西?」你这些东西叫我看,浪费我的时间。给你一点面子,给你收下来,绝对不会看;不给你面子,请你带回去,你送给别人。这些事情古今中外常见的事。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应该怎么做?时时刻刻记住,尊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首先我们尊重他们,他们自自然然有回报,尊重我、信赖我。我把如来圣教供养他,他欢喜接受,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这就是佛门里面常讲的「广结善缘,广结法缘」。结缘的方法,佛教导我们的四摄法,四摄法要是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跟一切众生相处的方法。当然一切众生里面,跟一切人是排在第一位。如何跟一切人相处?尤其是一切不同族群的人、不同文化的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不同国家的人,不能失礼。外交官他们一定要学外交礼节,我们护法的人也要重视外交礼节,因为我们接触多元文化是特种外交。我们要重视一切众生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习俗、他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他们的忌讳,你能懂得、你能遵守,自然而然跟他们打成一片,他们欢迎你。你介绍给他们的东西,他们很尊重,你讲解的佛法他们一定专心倾听,你收到效果了。如果看到他们的生活习惯你都不喜欢、很讨厌,你讨厌他,他讨厌你,你想帮助他他不会接受。错决定在自己这一边,不在对方。

一个成功的人他在一生当中,在修学过程当中,永远不会认为对方有错误,所有一切的过错一定是自己。他天天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天天能够改过自新,他成功了。他能够转迷为悟,迷悟就在此地。见别人过是迷,见自己过是悟。转凡成圣,见别人过是凡,见自己过是圣,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想成就,如果不能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也就是不能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你就难了。所以我们真正希望这一生有圆满的成就,这个成就不是世间的功名富贵,那个没有意思,为什么?不能脱离三界,不能超越轮回,那不是成就。成就要超越十法界,决定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佛陀经论里头的教诲。天天读经,这个经典是我们救命的法宝,我一时一刻不能离开它。随顺经中的道理,随顺经中的教诲,圆圆满满的落实,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真的改变了自己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起心动念尽虚空、遍法界,大大的不一样!从前起心动念是自私自利,现在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自己会感觉到受用不一样了,烦恼、忧虑、牵挂没有了,清净平等觉现前了。这是我们契入佛门的初阶,你入门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