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七九讲)  2002/1/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79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自在用,助佛扬化第八句:

【念念中,以光明普照十方国土周遍法界示现神变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念念中』,念念不舍。我们在这里看到法身菩萨他们的大仁大德,我们虽然是在初学,应当知道如何来效法,向他们学习。『光明普照十方国土』,他们确确实实做到了,毛孔放光,光中化菩萨,无量无边的菩萨,念念都帮助佛教化众生,这就叫做学佛,这样做才是真正成佛之道。学佛学得不像佛,那怎么能成就?总得学得像。什么是「光明」?在我们现前分上,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显示出聪明智慧是光明,光明多!诚恳老实是光明,待人有分寸是光明,处事有条理是光明,然后你就想想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光明。法身菩萨光明普照十方国土,我们的光明没有那么大,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心量很小。这个光明,就是我们的影响力,你心量愈大影响就愈大,心量小影响就小,你的光就小。一般不要说圣者,就是以天神、鬼神来看我们,我们有没有光?有,很小,光不大,心量愈小的人光愈小,真的佛讲的话没错,「一切法从心想生」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想尽虚空、遍法界,常常这样想,想久了这个心胸自然开阔,自自然然把小心量变成了大心量。我们常讲拓开心量,大乘佛法是帮助我们拓开心量最好的教学。我们想到这个地球,心量还是不大,起心动念能够想到全世界整个地球上的众生,是不错了,但是科学家常常跟我们讲的星际战争,可能!如何能够化解星际战争,那我们起心动念一定要包括其他的星球,不但是为我们这个星球想,为整个太空当中所有星球著想。那些星球里头有没有众生?学佛的人肯定有,有些众生我们见不到。这个国土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地球上面有没有圣人住?有,有菩萨住,有阿罗汉住,有鬼神住,这些众生跟我们是不同空间维次,虽然跟我们住在一起,我们看不到他。高维次能够看到低维次,低维次看不到高维次,这些事情经典里面说得很多。古人笔记小说也记得很多,甚至於正史《二十五史》里面记载这些事情就不少,史书里头记载的,肯定是事实,不是事实不能写在历史上。古德真正是有心人,把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这些事情,节录下来编成一本书《历史感应统记》,那不是伪造的,每一条都有根据。

早年我们追随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老师常常讲,我们在讲台上引用古人的公案因缘,他给我们三种参考资料,佛门里面的《经律异相》《法苑珠林》,加上《历史感应统记》,他老人家一生讲经说法,引用许许多多的公案故事,大概不出这三种书。为什么?这是证据,这是可信的。可是引用这些公案因缘有个原则,愈是近代的愈好,为什么?大家相信,报纸上登出来的、杂志上登出来的,距离我们非常近,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你可以去调查的,这是最有力的证明。在佛法里面所谓三转法轮,这是作证转,现在人常讲「拿证据来」,这是证据。业因果报,因果轮回,种善因得善果的证据。证据在你面前,你不相信就没有法子,不能教了。佛教导我们有理论、有方法,所以有示转,指示你,有劝转,劝导你,最后真的是拿出证据来。现在人的根钝,上根人佛一指示立刻就明白,就接受,钝根的人还差一截,必须得佛劝导他,「这是对你说的、是教你的」,他才恍惚觉悟。下等根的,「对我说,我未必相信」,拿出证据给你看。古人所留下的这些证据,现在人很难接受,认为是古人的寓言、小说,未必是真的,所以必须要搜集现前的证据,本地的证据。

过去我在美国,我托美国许多同修们替我搜集,搜集之后把它翻成中文,我们也搜集了一些。在国外许许多多地区这些灵鬼的事情,我们接触不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每一个地方都有。你怎么能不信?你要不相信,最后吃亏的是自己。这个事情怎么叫你相信?一定要亲身经历。早年最初对我学佛有影响的朱镜宙老居士,朱老居士亲身经历的很多很多,常常给我们讲故事,他不是讲别人的,自家亲身经历的。尤其是他讲他学佛的因缘,看别人业因果报不敢说没有,也不可能完全相信,总感觉得这个事情很希奇,我们一般常识不能解释,不能说它没有,也不敢肯定它真有;到他自己真正遇到,证实决定不是幻觉,他才肯听话,他才肯回头。这些没有一样不是诸佛菩萨「念念中以光明普照十方国土」,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明白的人感恩,示现无量无边种种神变法门,让我们觉悟。

所以许多人视为迷信的这一类书,它是事实真相。今天许多人偏重在理论,学佛实在讲羡慕经典上所讲的理论,也佩服经典里面所说的一些方法,但是对於果报这桩事情他就不相信,到他相信的时候后悔莫及,太迟了。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理论不太懂得、方法也很模糊的相信因果报应这些人,往往有厚福。为什么?他起心动念决定不敢为恶,纵然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放下,他怕报应,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他会收敛。我这一生今年七十六岁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当中还能够平平安安度过,靠什么?深信因果。我相信,我为什么相信?我也是亲身经历,小时候看到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七、八岁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城隍搬家。我们家乡有个城隍庙,小时候常常到城隍庙里面去玩,家里老人带著,城隍庙的教育功德不可思议。父母教导我们,那时候我们很小,四、五岁就到城隍庙烧香,父母指著阎王殿: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造什么样的业因,将来得什么样的果报。

现在一般人看作是迷信,我们从小深受这个教育,一生不敢为非作歹,不敢做违背良心的事情,不敢害人。现在人不相信这些,这是鬼神所谓的胆大妄为,敢造恶业,他敢,以为造恶业没有报应,看到我们这些相信因果的人,指著我们鼻子骂「迷信!」说老实话,我这个迷信有什么不好?我这个迷信平平安安帮助我度过一生;你不迷信,你究竟占了多少便宜?得多少好处?我们两个要好好做个比较,我感觉到不迷信的不如迷信,造业不相同,果报不一样。哪一样不是诸佛菩萨神变的示现?我们学佛之后,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善根。这个善根最重要的是要从小培养,那个时候非常单纯的时候,古人所说的「先入为主」,我们从这三四岁、五六岁种下的这个善根,影响一生!纵然遇到一些人说我们是迷信,我们也不会动摇、也不会改变,你信你的我信我的,我并不糊涂,我并不盲从,我相信那些事实,然后再去寻求理论上的依据。

在中国经史里面找到了,佛法里面讲得更彻底、更清楚。现在这个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中国古人所讲的一句话,失教!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从小你没有受到好的教育,这个教育是中国几千年相传的家庭教育,你的父母没有把你教好。因果教育西方不是没有,跟东方没有两样,时有所闻,但是西方人没有重视,不像中国人这么重视。古时候东方人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把这个当作教育,特别是教育儿童、教育少年主要的题材,让他从小佛家讲阿赖耶识里头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东方古人跟西方古人对於教学理念上不相同的地方。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过去胡秋源先生讲的话没有错,他说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的老百姓,他给我们讲过好几次,这是近代的一位学者。我觉得他这句话讲得非常中肯、讲得很公道,为什么中国老百姓是世上最好的老百姓?那就是中国儿童普遍都受到因果教育。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中国西化了,跟著西方人走,把中国自己古老的东西抛弃,人心变了,这是比什么都可怕。

挽救之道我们就想到印光大师,这一位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看他一生的行谊,他一生极力提倡因果教育。用三种教材,他用的教材很多、很普遍,这三种是最常用的:《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大力的提倡。这三种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真正有有心人,把它编成连续剧本,那真是无量功德,帮助这一个世界众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是最好的方法。讲理论,确实如果没有相当深厚的根性他不能接受,你让他听,听上几句他没兴趣就跑了,不愿意再来了;你现相,现什么样道德端庄之相,他看不惯,他认为是你太古板,你不是现代人,你是十八世纪的人,他耻笑你。所以佛度有缘人,什么有缘?他有善根,而且有相当深厚的善根,你跟他讲因果报应他有感触,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就难了,真的是太难太难了。我们一定要能体会印光大师的用意,大师离开了我们,他的精神、他的教导,我们应当继续努力,踏著他的足迹努力精进,自行化他。我们自己决定服从善因善果的教诲,打念头上不起恶念,肯吃亏、肯上当,真正能够理解、落实「吃亏是福」

现代的教育,从小大人教小孩竞争,好像不竞争你将来就不能够生存,这个教导错了,这个教导是违背因果的。你命里有,你争什么!不需要争它也来了,命里没有怎么争也争不到。《了凡四训》就说明这桩事情,真正明白了,心是定的。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大师之前,那个二十年,你看他悠哉游哉,为什么?他完全相信孔先生给他算的命真的,算他的流年,你每年能拿到什么样的地位,能拿到多少的俸禄,丝毫不差,这才真正相信「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努力断恶修善,你的命会改,会向上提升;你要是作恶折福,你命里的福禄折损,打折扣了。这个道理如果现在人要能够搞清楚、搞明白,哪一个不回头?各个都回头了,为什么?利害当前,趋利避害,修福才得利,造恶就有祸害。所以他心是定的,他心是善良的,果报是吉利的。我们今天读这个经文,看这个社会感慨万千,自己绝不辜负佛的教诲,不辜负佛菩萨的恩德,要想自己在现前怎样作法,我们如何示现,也就是做出榜样开悟众生。第九句:

【念念中,以普现佛身充遍法界一切如来解脱力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这一句是教导我们示现世间最好的榜样,世出世间我们讲好人、最好的人,没有丝毫缺陷的人是谁?佛!佛身是戒律,佛心是禅。你示现持戒,就是示现佛身;你示现禅定,那是佛心;你开口都是教化众生,那是佛的言,字字句句都不违背经教,你的言语是佛的言语。我们的心如果不是清净心,不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的心不是佛心;你的行为显示的还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造作的还是杀盗淫妄,你的身不是佛身。佛的行,六度四摄,我们要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要学得很像。这些菩萨们,四十问里面前面二十问都是问佛身,佛的六根三业,不是问佛身、佛心、佛行吗?三业是身业、语业、意业。

这些年来,我们在海外各地弘法,提倡四好。「存好心」,佛心最好。存好心是真诚心,决定不要怕,整个世间人都是假心假意,都没有真心待人,我用真诚心待人。为什么?我要走佛道,佛是真诚心待人,佛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心一动念决定与这十个字相应;如果与这十个字相违背,那你就完全错了,你的心已经离开菩提道。念念相应,我念念在菩提道里头,没有离开。「说好话」,好话的根本是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我的言语决定与口的四善相应,决定不造口业,言语的内容决定是助佛劝化众生;这一大段文,菩萨助佛教化众生,我们要有这个念头,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行好事」,好事就是六度四摄,把六度四摄变成我们自己的形象,那你就像菩萨,菩萨的形象。「做好人」,我们把它结归「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一定要想到:我这个念头能不能给世间人做榜样,世间人都像我这个念头行不行?如果不行,这个念头就不能起。我的言语、我的行为点点滴滴都要想到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念念当中都是像此地一样,开悟众生,心量要广大,也要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尽虚空遍法界!我们能力虽然没有,有这个念。有这个念,那个影响力,我们思想的波、我们行为的波确确实实能够达到虚空法界,这是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常常这样想,常常这样做,真干不是假干,到一定的程度就有感应道交现前,感应道交证实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感应不要求,求感应就错了,为什么?求感应你的心不真诚、不清净,往往谁来示现?魔来示现。你为什么会著魔?就是因为你喜欢感应,喜欢神通。

我这些年来遇到很多人著魔的,他的家亲眷属带来见我,要我帮忙,我帮不上忙。所以我问他,他是不是喜欢神通、喜欢感应?答案几乎是千篇一律,都是喜欢神通、喜欢感应,魔得其便!魔抓住你的弱点,他来变现来欺骗你,冒充佛菩萨,你觉得很欢喜,你有了感应,其实魔来作祟,你上当了。如果心地很厚非常善良,不造恶业,魔不敢,为什么?你有护法神。你心地不善,恶业不断,又要求神通、求感应,魔就来了。一上魔的当,用世间的话来说,你就得精神病,最后没有法子都进了精神病院。很好的人、很聪明,书念得很好,念到硕士、博士,不信佛时,很正常没事情,学了佛,学了一年两年,变成精神分裂,非常可惜!我们看到很多很多,这一点不能不知道。所以存心要厚道、要善良,不求神通感应;到一定的时候,神通感应会现前,现前自己也不在意,也不把它当作一回事情,一切都是正常的。知道有这些事情,对自己不产生影响,不被它所转,这就对了。《楞严经》上所说的,这些境界现前不以为然都是好境界,如果你一执著你就错了,你就会上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助佛扬化第十句:

【念念中,以普贤菩萨建立一切众会道场海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末后这一句,是以普贤的大愿为依归,如果没有普贤大愿,这个修学就不圆满。所以《华严经》古大德常说,《华严》最后的圆满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如果没有这个,《华严经》到最后不能够圆满。这个事实在《华严经》在在处处我们都能够见到,要能体会得这个意思,对於普贤弘愿的重要,不能不重视。《无量寿经》一开头第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句话是总结与会的大众,世尊讲《无量寿经》,参加这一会的大众「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我看了这一句经文,所以我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的法界。为什么?所以有一切往生的人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无论你是哪一辈、哪一品,没有一个不是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是把无量无边一切菩萨行全部都包括了,没有丝毫欠缺。

世尊为了演说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十条,这叫十大愿王。每一条的境界都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无量无边世界海微尘数,没有法子形容的。前面虽然讲到一切如来解脱力法门,这一句没有细说,为什么?都包括在普贤弘愿之中。我们想学学不来,为什么?我们没有普贤菩萨那么大的心量,普贤菩萨的心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样大心修菩萨行,菩萨行就叫做普贤行。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所有一切菩萨他们的心量都是等虚空法界,念念当中希求的、成就的都是「世界海微尘数众生」。这个世界海,一个世界海如是,一切世界海亦复如是,所以就遍一切世界海。不是局限在一个世界海,局限在一个世界海那不是普贤菩萨,也不是《华严经》的教义。《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个众生没漏,包括我们在内,这是不思议的解脱境界,《华严》称为「大不思议经」,理由就在此地。普贤菩萨的行法,他这个十愿,真正的愿只有前面七条,后面三条是回向,『念念中,以普贤菩萨建立一切众会道场海法门』。

在台湾道源法师是修净土的,他的道场叫海会寺,我们一看到「海会」「莲池海会」就知道他是修净土的。真正净土道场,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你修净土,你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心量不大,你去不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它是多元文化的社会,这里面的同修来自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来自一切刹土的九法界。你的心量能不能包容?如果说这个看不顺眼、那个还有意见,你这一生念佛念得很好,你跟西方极乐世界种下深厚的缘分,这一生不能去。为什么?你还有这些分别执著,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以前你的冤家对头,「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你们两个还在极乐世界吵一架、打一架不成?那不像话!一定要知道,别人可以不能包容我,我不能不包容别人,这是往生必要的条件。这个念头差不得,念头差了这一生往生的机会破坏了。

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念佛真正往生的人实在不多。过去李炳南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两三个。换句话说,一万个念佛人,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五个恐怕都不能往生,真正能往生的三个到五个。那是什么条件?他心里没有界限,真正做到像世尊在《八大人觉经》上讲的,「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他的心真正到清净平等。古德常讲「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往生的真因。我们念佛,念佛的功夫是什么?就是念到心清净,《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平等,心不颠倒就是正觉慈悲。这个人过去对我不好,毁谤我、欺负我,甚至於陷害我,我见了他,他有苦难我就不肯帮助他,错了!这不是菩萨,这是凡夫。为什么?你有报复的念头,报复的念头就是冤冤相报,你还有这个念头怎么行?再不好的人、再恶的人,看他做的善事我们欢喜赞叹;看他做的恶事要生怜悯心,他愚痴又做恶事了。能帮助他的时候,要以善巧方便帮助他,慈悲怜悯,怎么可以记恨在心?这哪里是菩萨?普通菩萨都做不到,哪里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看世间一切众生,造恶的众生,也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真慈悲、真平等!他那个心真是广大、真是自在,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纯净纯善。我们不能不学,不能不知道。

头一条教我们「礼敬」,礼貌是在外表,敬是在内心,真诚的尊敬,外表不失礼。礼里头是有分寸的,不能够超过也不能不及,也就是说外面表现的是恰到好处,随顺众生的根性。换句话说,随顺他能够接受的程度,我们是发心帮助他,他能接受多少,要有智慧,所以你要会观机。一定要落实在现实的生活里头,菩萨道、菩萨行不是在口里说的,不是我们在经本上念的,不是,是自己实际上的生活行为、思想、见解。

第二是「称赞如来」,言语古人讲「口为祸福之门」,祖师大德时时提示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别人有过失,绝口不提,为什么?我们如果想别人的过失、说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我们纯善纯净的心被破坏了。你看到的、听到的,你受人家的影响。不能说,成就自己真实的德行。真实德行是什么?纯净的心、纯善的行为。佛教经典里面这个话不知道讲了多少,我们实在讲粗心大意,没有能体会得。听过、看过,没有记在心上,没有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所以我们德之不修,起心动念依旧是偏邪,不是中正,这是我们自己的过失。所以称赞如来,称赞要如其分,他这是善行好事,我们要称赞;不是好事,绝口不提。

新加坡许哲居士,她一生的行持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一生不仅是不说别人过失,不记别人过失,看到任何人过失,她不放在心上。有一次李木源居士问她:「你看到别人作恶,别人不善,你是怎么想法?」她举一个比喻很好,「我看到别人作恶、作不善,就好像我每天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一样,我也看见,他们说话我也听见,我一句都没有放在心上。你要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正确!这就是佛法说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不是真的不见不闻,没有放在心上。我们从街上走到这边来,路上看到行人,你要问这个人怎么样?没有注意,是知道有人,但是人长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说不出来,没有留意;听到他说话,也记不得,这就对了。我们讲是不注意,就是没有把这些形象、言音注入自己的意识,没有注意。好的事情、好的形象要注意,许哲就是这样的,看人家善的这一面,记人家好的这一面,成就自己终身纯善纯净,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没有自私的念头。起心动念都是想到这个世间有很多贫苦受灾受难的这些人,她天天想这些,想的是怎样去帮助他?怎样去为他们服务、去照顾他们?今年一百零四岁,还在不疲不厌的干这个事情。我们出家人看到这个人,我们有没有生惭愧心?在家人!她能够做到,能够在一生当中就从事於这桩事情,真的是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救苦救难,尽心尽力在做,做了一辈子没有厌倦,不知道疲劳。这在佛法里面讲给我们作证,行菩萨道。

普贤菩萨第三愿教我们「广修供养」,尽心尽力去做,我们所有这些灾难都没有了,累劫的冤亲债主都欢喜,不但不找麻烦,拥护你。有些人懂得,也知道自己冤亲债主很多,也修福,不是全心全力,修福的时候疑虑甚多,怀疑、顾虑。那些怀疑顾虑,不能说不正确,为什么有这么多疑虑?闻法太少,智慧不开。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常常教导我们、劝勉我们要读诵大乘,这句话在现在讲确实有难处,为什么?现在大家统统学白话文。翻经的大师早已经想到,经典上使用的文字是古文里最浅显的。《华严经》是唐朝时候翻的,你看看唐朝时候一些文人的著作,《华严经》跟它一比,《华严经》好懂,文字浅。换句话说,就是当时的白话文,不能够再浅,再浅翻不出来了。翻经不是一个容易事情,如果不契入境界,你怎么能翻得出来?经文展开对著你的面前,你怎么会懂得这一句经文里面的含义?

我曾经说过,佛经无论大小、无论浅深,字字句句都是含无量义,在这段经文尤其明显。我们在这个地方,这一段跟后面一段,总共二十句,二十句诸位要晓得,「念念中」,念念统统具足,不是念念中只有一个意思、只有一句,不是的!念念都是圆满具足,这才是真正的意思。念念只有一桩事情、一个事情,错了!那是凡夫,那是权教菩萨,不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一念遍满虚空法界,一念具足一切法门,整个《大方广佛华严》一念之中圆满具足!圆满具足还不是这个略本小本,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所看到的大本,十个三千三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一念圆融,念念圆融!这是《华严》,这是事实真相,这是性德圆满的流露,这是真供养。供养谁?供养真如自性,供养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自己也在里头,也不例外。这才叫真正的广修供养,广的意思真正是太深太广。这样修学,与性德圆满的相应。

世间我们所见到的、所听到的,确实有一些过去生中修大福报,这一生当中享有亿万财富,他不懂得这个道理,这一生享福不晓得修福。如果他要懂得修福,那他的福报生生世世享不尽。不懂得修福,但是他也修一些小福报,每年他在利润当中也拨相当数量的财物,在这个世间救济一切贫苦,甚至於也办很多学校来培养年轻人,在他整个财力里面小事一桩。什么是真正的大福?不学佛、不学大乘永远都找不到,开悟一切众生这是大福。所以佛在一切经上常常讲,「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为人演说」。四句偈,我们常常在外面讲经,是不是真的修的大福?不尽然,为什么?对方要是开悟,这个福报就成就。你虽然说,说了对方没悟,等於没有说。有没有福?有福,福没有那么大。因为你有善心、你有诚意,你的心确实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有相当的福报,但是那个福报不是经上所讲的;对方开悟,那是经上所说的。现在我们能做得到的,对方没有开悟,但是阿赖耶识里种了一个种子,这个种子是金刚种子,永远不坏,等到来生后世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他就有成就。从这些地方仔细来观察,财布施确实抵不过法布施。

弘法利生的事情真正不可思议,真正的好事。可是现在这个社会谁能接受?我们往年也发心印《大藏经》,印的数量不少,送不出去;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无价之宝,但是许多人不认识,你送给他,他不要,这就没有法子。所以修福,还要有智慧、有福德,你才真正能够修到福报;你要没有智慧、没有福报,想修福,找不到福田。种五谷杂粮你要找好田,土壤要肥沃,这个种子下去才长得好。今天多少想修福的人,找不到真正的福田,都找错了,找到沙石之地,种子种下去不会生长,不能够开花结果,比比皆是。这什么原因?仔细观察,无福之人!纵然现前有福,他没有德、他没有智,所以把福田搞错、错认,什么是真正的福田他不知道。

普贤第四愿,后面我们可以略而不说,「忏除业障」。这一句对我们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自己一定要肯定业障深重,我没有业障,怎么会生到娑婆世界?我业障不重,怎么会生到这样一个动乱不安的社会?所以自己要晓得,唯有自己知道自己业障深重,才肯真正忏悔,修忏悔法。忏悔法怎么修法?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知过能改」,每天要反省、要检点、要找自己的过失,千万不要以为我今天没有什么过失。如果说今天没有什么过失,我今天这一天空过了。什么人没有过失?我在讲席也讲过多遍,诸佛如来没有过失。地上菩萨、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他们天天反省、天天忏悔。还有一种人没有过失,不知道自己有过失的人,他自以为没有过失,这样的人无论学世法、佛法,决定没有进步可言。进步是怎么来的?是从改过来的。我们现在不是常讲改进?把过失改掉你就进步,你不改你怎么进法?改进这个术语也是佛门的。所以头一个要知道自己的过失,要认真反省检点,这是做真功夫,我们讲修行,这是真修行。

但是我们是凡夫,总以为自己没有过失,叫你去想你真想不出来,这怎么办?古大德教我们读经,经典上佛的教诲,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看看我们有没有做到;佛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有没有违犯?在这里面找。明朝末年盛行功过格,无论在家出家读书人,常常用这个方法检查自己的过失。莲池大师就用这个方法,现在《全集》里面《自知录》就是他每天反省的条目。印光大师教我们用《太上感应篇》、用《文昌帝君阴骘文》,每天去读一遍,读的时候每一条自己想想,「善的我有没有做?不善的我有没有做?」这是真正在培养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德行。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检点、不能不改进。这是十愿里头最重要的前面四愿。

「请转法轮」「请佛住世」,那是开拓我们的心量,断绝我们的嫉妒心。唐朝时候印宗法师给我们做了榜样,他见六祖惠能,言谈之下衷心的佩服。惠能大师求他剃度,他给他剃度,剃度之后反过来拜惠能大师为师父,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坛经》里面记载,惠能大师二十四岁接受五祖传的衣钵,在猎人队里面藏身十五年,他出家剃度的时候是三十九岁,二十四岁再加上十五年。印宗法师那在南方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法师,教化一方,是当时的高僧大德,惠能刚刚出家他就能够拜他为师父,把自己弘法利生的位子让给他,菩萨再来!这哪里是普通人?普通人觉得你比他高,想尽方法来贬低你、来排斥你,他没有,他做的是对的。为什么?六祖惠能的成就就是他的成就,诸位想想对不对?他从弘法的地位退下来护法,把弘法的事情让给六祖去做,他护持,把六祖抬上来,六祖於是一下就成名了。敬仰印宗法师的那些信徒,全都归惠能大师。这是真正大力护持,是为佛法不为个人,真的是为正法久住,为开悟众生,没有一丝毫私心。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这个人物,人家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要学习。今天我们看到同学或是同参道友,觉得比我好的我就嫉妒他、我就贬低他,这是灭佛法的行为,这不是弘法,这个罪业造得重,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决定不能犯这个错误,这是我们忏悔里头最重要的一条,要把我们嫉妒障碍的心,从心里把它断掉,欢喜成人之美,欢喜修随喜功德。要知道随喜的功德跟弘法法师功德等同,决定没有差别,这个道理要知道。全心全力的协助,功德完全一样。现在时间到了,这一句里面意思太丰富,下一堂课我们再做补充。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