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一二讲)  2002/08/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12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海间香河」,偈颂第六首:

【摩尼王中现佛身,光明普照十方刹,以此为轮严饰地,香水映彻常盈满。】

这首偈我们也介绍了很多,最重要的意思就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们为一切众生做种种示现,示现的目的是教学、是感化,我们要懂这个意思;更重要的我们要懂得学习,要懂得效法。佛当年在世,这一生的行谊就是我们学佛的榜样。佛去我们的年代久远了,近代的祖师大德为我们现代人示现做榜样,我们更应当留意来学习,这是这首偈里头重要的意思。在学习过程当中,一定要懂得要不断的重复,在生活里面天天都一样的,这就是旋澓的形象。世间人常常要改花样,有新的样子,修道的人没有,修道的人有很多确实一生都不改变。能随缘,但是随缘当中他有不变的形态,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去观察,我们才真正的学到佛法里头真实的义趣。

经文末后两行,『以此为轮严饰地』。「此」是指现身,我们今天讲形象,大家更容易懂得。我们一定要做很好的佛弟子的形象,佛的教诫一定要遵守;不遵守,这不是佛的学生。佛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世间人做最好的榜样,我们要常常想到;如果不能给世人做最好的榜样,这个事情我们就不能做。一切事要知道时节因缘,因缘不成熟,决定不可以勉强,勉强一定有灾难,要随顺。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建立的道场,规模都很小,可不可以扩大?确实是有财力,也有能力扩大建个大道场,为什么不建?时节因缘没有成熟;换句话说,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在一起共修的同学人数有限,你建那么大干什么?也就是说超过我们需要的,不可以。

过去我们景美的图书馆没有超过两百五十坪。台湾的坪,一坪是三十六平方英尺。「佛陀教育基金会」也是两百五十坪。在台湾所有道场里面,我们是最小型的。我们要懂得,道场小,开销小,容易维护。道场太大了,开销大,也容易让住在这里面的人起贪瞋痴慢。佛法的教学是要帮助大众息灭贪瞋痴,增长戒定慧。道场大了,它就相反,增长贪瞋痴,戒定慧就没有了,那就错了,那不是佛的道场。我们在此地这个道场,现在有三层,够了。需不需要再多几层?不需要。为什么?没有那么多人。我在这个地方每天讲经,人多一点;我不在此地,这儿人就不多。深圳,你们的图书馆来跟我说,那边有机缘可以能够扩展,是不是好事?要仔细去观察有没有需要。如果有需要,可以扩展;如果没有需要,就不能扩展。

学佛的人,我们要靠佛菩萨,不能靠人,这是我最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的。连出家,出家要剃度,总得有寺庙、有个老和尚给你剃度,章嘉大师都不叫我去求法师、去求道场,我就感觉得奇怪。我说:我要不去找个寺庙、找个法师给我剃度,那怎么出家?章嘉大师跟我说:如果你去找这个道场,这个道场不同意;你去找个法师给你剃度,他不给你剃度,你是不是感觉得很难过?我说:是,那当然!他说:那你就不要去找了!那不要去找怎么办?他教我:一切求佛菩萨,感应道交,你就自在了。而且教导我一心向佛,一生当中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这个好!我听了很欢喜。所以什么都求佛菩萨。

发心出家也求佛菩萨。那个因缘成熟了,果然是的,圆山临济寺的住持心悟法师派人来找我,一个半月来找我九次。我想这个法师倒是很诚意,我还有几个条件,这个道场、法师都接受,我这才去出家。出家之后受戒,受戒也是佛菩萨安排的,有人来找我:基隆八堵传戒,你要不要去?我没有钱,那个时候受戒要交钱的,不是免费的,我哪有那么多钱!过了不到一个星期,就有人把受戒需要用的钱统统送来了,缘成熟了。什么都是佛菩萨安排的,好!省心省事,不要自己操一点心。自己的心用在经教上,念念与佛相应,与佛的心相应,与佛的愿相应,与佛的行相应。这个相应的形象,就是第三句。「轮」是表圆满,圆满的相应,庄严装饰这个地区。

『香水映彻常盈满』。「香水」就是心水,就是心地。你的心心所跟戒定慧三学、跟五分法身完全相应,这个形象就是「映彻常盈满」。这个地方特别注重这个「常」字,它不是暂时的,不是短时间偶尔表演的,不是的;恒常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那就是常常讲我们的形象很重要。形象是招牌!这个样子就是招牌,像一个学佛的样子。要往深处去说,要像佛的样子,要像菩萨的样子,要像祖师大德的样子。我们学佛这点很重要,你要找一个样子,你的修学进步就快了。我在初学的时候,出家了,李老师多次的教我学印光法师。在我没有出家的时候,做居士跟他学教的时候,他跟我讲过:「古人别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那时我在家做居士。我们晓得苏东坡跟梁启超都是佛弟子,都是佛门弟子,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望的。为什么不学他?老师讲他们是佛学家,研究佛的经典,不能依教奉行。佛经理论他很通达,我们都比不上他,他没有去做到!

学佛,佛的样子,外表这是最重要的,招牌!是什么?是律仪,是戒律,是威仪。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律仪戒学起。佛的心是禅定,禅定是空寂,一无所有,本来无一物;禅是佛心。与一切众生交谈,不离经论的教诲,经论教诲是佛言。我们这样学佛的身,学佛的语,学佛的意。近代的祖师,你看看祖师的身语意,李老师说近代高僧当中,我们是修净土的,印光大师是最近一代的祖师,我们不学他,学谁?我们懂这个道理。这就是「映彻常盈满」。学要学个满分,不能有欠缺,那就不好了。这首偈我们就说到此地。再看下面第七首:

【摩尼为网金为铎,遍覆香河演佛音,克宣一切菩提道,及以普贤之妙行。】

这首偈里头真的是包罗万象。在这一首里面,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网铎垂覆」,这个意思很明显,很好懂。下面说「及总现诸严」,总说。「前现事严,此说道行」,前面所讲的全是事相,事相里面表法,你得要会看,你要懂。这一首把修道的事情明显的为我们说出来,还是香河的庄严。香河两岸有网,网是防护,也是装饰。网常常在当中系小铃,风吹动的时候就像风铃一样,音声很美妙,网当中系小铃。罗网现在我们看到的不多,这是现代跟古时候河的沿岸美化装饰不相同。现代我们看河边上,特别是这个河流通过市区,年节我们都会把两岸装饰得非常的美化,张灯结彩,多半是用电灯、霓虹灯,夜景非常好看。古时候没有这些庄严具,所以夜景就看不到,多半是用在白天。罗网是很流行的,罗网当中系著铃铛。现在我们看到的宝塔,塔还常常能见到,塔的飞檐也系铃铛,这是比较常见的,说起来我们有印象,有这个概念。「铎」,前面跟各位解释过,是上课讯号,摇铃上课,前面跟诸位解释得很清楚。古时候私塾念书,只有上课的时候打铃,下课没有。因为学生下课不是同时的,有早下课,有晚下课,只看你的功课有没有做完,早做完的早下课,晚做完的晚下课。不像现在学校上课,时间定得那样的严谨,从前没有。所以,摇铃是上课。

下面说,『遍覆香河演佛音』,佛在这里说法。我们要在香河两岸罗网、铃铛里面体会这一层的表法。这个表法非常非常之深,佛为一切众生演说妙法,无量无边。要很冷静,用真诚恭敬心,你坐在那里细细去观察,你会发现。愈发现愈多,多到不可胜数,没法子计算。无量无边的法门,从哪里看?从河两岸,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去观察,你会发现。这里面会看的,就体会到佛所讲的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呈现在你的眼底;不会的,你就看不出来了,一个法门也没看出来。会的,看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个地方讲的是香河,现在我们居住在都市,你们想想看,都市里面的马路像不像河流?许许多多的车辆在马路上流动,就像水在那里流一样。特别是在高楼往下面看,很像一条河,各式各样的车辆就像小船一样,在河里头流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就像是岸边。你有没有在这个地方看出门道?有没有在一切人事物里面看到「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细心去观察,你明白了,「大方广佛华严」讲得是什么?宇宙人生真相。

会看的人,我们平常讲得最简单的,讲了六个字,看「性相、理事、因果」,会开悟!不仅是在香河,在街道,一切时一切处,面对一切人事物,你都要懂得这个看法,你不会迷,觉而不迷。看久了会开悟,看久了,「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是看得很清楚,寂是心里头如如不动,你才真正能够看到性相、理事、因果。你的心不能随境界转,随境界转你就看不到,不随境界转你就看到了。譬如在马路上,你坐在一辆车,随著车走,你什么都看不到。你在高处不动,你看底下这个现象,那就清楚了。所以我们的心不能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要保持清净心,你才能看出实相。《般若经》上常讲的「实相」,实相就是真相,你能看出来。如果你自己心动,随波逐流,你见到的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见到幻相,你见不到真相。

谁能见到真相?说实在的话,阿罗汉以上,智慧开了。人家证正觉,佛对他们赞叹,他们真的修行证果了。佛说阿罗汉所证的是小果,小乘的果,大乘的果德他们还没证到,已经证得小乘的果德,他有受用。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学佛所以不能契入境界,不能够证果,原因在哪里?原因是被情执迷了,放不下。不单是在家同修,出家同修又有几个人能把情执放下?我们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难!这个东西障碍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晓得业障,什么叫业障?这些东西就是业障。只要有这些障碍在,我们就没有办法观察,行门里面讲的「观照」,就没法子观照,所以学佛头一步就是要把这些放下。

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历练。《四十华严》五十三参,清凉大师讲的「历事练心」,练不动心,练清净平等觉,我们真的见到佛了。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上讲这是阿弥陀佛的别名,阿弥陀佛另外一个名字「清净平等觉」。我们的清净平等觉现前了,真的见佛了,跟阿弥陀佛见面了。所以要晓得佛跟我们说的是些什么。在现代的社会里头,说来说去,老生常谈,还是持戒念佛,这是修行真正的永恒不变的总纲领。你要不持戒,你想改你的毛病习气,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要从持戒下手。持戒,广义的说就是守法,我们在讲席讲得很多,佛在经论里头所有的教诲我们要遵守,这是如来的教诫。佛讲得太多太多了,会学的人抓住纲领,容易落实。纲抓到了,经论里面的教诲就常常能够现前,你能想得起来,你能记得住。

不但佛陀教诲我们要依教奉行,我们生在世间,住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法律要遵守,这个地区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样样都要遵守。「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那个法是世间的规矩,我们要跟世间人在一起相处。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应化,对这个地区的法律规章一定严格的遵守,佛不破坏。你要破坏,你就破坏这个地区社会的安定,那是害众生,不是利益众生,佛不会做。所以佛弟子第一个形象就是守法、守规矩,令人尊敬。但是佛法实实在在脱节至少两百年以上,什么叫脱节?寺院庵堂、一切佛教道场不教学、不上课,铃铛没有了。古时候这些道场是学校,天天上课,有法师每天讲经说法教学,给大家解答疑难。教学的内容无所不包,教学的对象,只要你愿意到这个地方来参加上课,一律欢迎。他不是固定的学生,也不是固定的听众,固定的人不多。寺庙的常住,这是固定的;在道场里面做义工的,是半固定的;一般听众有时候来,有时候不来,所以他不是固定的。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我们懂得了,这是社会教育,它不是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这个教育偏重在德行、在道德、在修养,这社会教育,我们可以称它为圣贤教育。为什么?教育的目标是教你做圣人、做贤人,所以它不是普通教育。普通如果有了疑难问题提出来,和尚(和尚是老师)也会给你解答,也不会拒绝你,会帮助你解决生活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事业的问题、处事待人接物的问题,包括很广。从前出家人真的有道德、有学问,世出世法他都学、都通达,他来担任教学。这个教学刚才说过,至少有两百多年疏忽了。到近代这一个世纪,我们看到佛教道场是以做法会、做超度以这些事情为主,请法师讲经偶尔做个点缀,一年难得有个一、两次;时间,现在大概多半是一个星期。我早年参加过,也有不少寺庙请我去讲经,时间多久?一个星期。每天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当中没有休息,一个半小时;如果有翻译,两个小时。一个星期这一部经讲完,或者讲一品、讲一个段落。一年,有的寺庙一次,有的寺庙两次,点缀!所以佛陀的教诲确确实实学不到了。

最近这些年来,我们采取录相来帮助喜欢学习佛法的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这个方法便利多了。尤其是现代从录相带提升到VCD,VCD可能很快也会被淘汰,现在提升到DVD。在美国、在日本完全是DVD,品质好,效果好,保存的时间长久。用这个方法来上课。到哪里上课?在你家里上课。你家里有电视,打开电视把上课的光碟放出来,你就可以在家里跟著学,效果非常殊胜。为什么?你能够专心。你要是在讲堂,讲堂人多,不容易专心。讲堂常常有干扰,你在家里学习没有干扰,很好的学习环境。你要是有疑问,你把它写出来传真给我,我会找时间来解答。一个月我总会找两、三天的时间解答大家的问题,这个解答也做成光盘,「佛学答问」。这个光盘好像现在也有好几十片,我看至少有七、八十片。

诸位要有空,听听这些光盘,有很多的问题都解决了。你可能问的问题别人已经问过,你还没想到的问题,别人代你问了。你今天提出来是你自己的问题,你也代许许多多人提出问题,跟你有同样问题的人一定有。这是学佛,所以诸位特别要记住,学佛在某一个时代、某一个地区、某一种社会型态有不一样的方式。今天在我们这个环境里面,许多人不守秩序,我们要做出守秩序的好榜样。人家赞叹:「学佛的人不错,你看他们都守秩序,他们一点都不乱!」这是对佛教的赞叹,是为佛教争光,是在这里弘法利生。如果学佛的人乱得一团糟,社会上批评:「你看学佛人这个样子,别去学了!」那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破坏佛教,那有罪过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偈颂第七首的后面两句:

【克宣一切菩提道,及以普贤之妙行。】

什么叫『菩提道』?「菩提」这两个字是梵语,古印度话,这是中文音译的,翻成中国意思是觉。「菩提道」就是觉悟之道,可以说是觉悟的方法、觉悟的门道。觉悟的方法、门道多,所以加上『一切』。觉悟的层次千差万别,我们常常听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说,小悟、大悟、大彻大悟,这还是很笼统的说;小悟里头也有很多层次,大悟、彻悟亦复如是。一般讲大彻大悟,可以说圆教初住菩萨一直到等觉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里面还有四十一个等级,其他的那就不必说了,你才知道佛法修学的等级之复杂。这个要不要懂得?要懂。要是不懂,你就没有法子提升自己境界。像我们在学校念书,我现在念哪个学校、念几年级,清清楚楚。这一年念完,明年升级,你念得很快乐,真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果不知道念什么学校,也不知道念哪一年级,明年到底是升还是降都不晓得,你读书的乐趣没有了,那是愈念愈糊涂。

所以「一切菩提道」,佛在经论理头讲了很多。我们学净土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们看经上所讲的四土三辈九品,这是菩提道,也是一层一层的。这一方面《观无量寿佛经》上讲得很清楚,《无量寿经》上只讲三辈往生,讲一个笼统的原则,没有细说,我们修净土的人要知道。知道一个大概就可以了,也不必去分别。为什么?分别,你的心不清净了。分别执著,心都不清净,都产生往生的障碍。往生的基本条件是要清净心,佛经上讲得很多,「心净则佛土净」,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凡是往生到那个地方的心都清净,清净心生清净佛土;心不清净,念佛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我们知道净宗确实有这个品位、等级,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分别,不要执著,老实念就好了。一定要分别、一定要执著,错了!

可不要像「答问」里面,还有同学来问,有疑惑。疑惑从哪里生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的。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阿弥陀佛拿著莲花,大势至菩萨也拿著莲花,到底去坐哪个莲花?你心里头存这样的妄想分别执著,你去不了!你是疑惑心,纵然你的善根福德因缘非常深厚,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边地疑城,这是《无量寿经》上讲过的。你真用功,真想求生,你的疑根没断,对自己有障碍,不能入品,九品下下品都没有他的分。何必自己做障碍?为什么不放下?彻底放下,什么都没有。印光大师教人,他也是教自己,他老人家做榜样给我们看,一身之外无长物,告诉我们他彻底放下了。他的关房很小一间,我去参观了,我看不到十个平方米。当中一个小桌子,一尊佛像,一对蜡台,一个香炉,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佛像背后他老人家写了一个大字「死」,这个字好!教我们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死了你还能带什么去?这个大家都晓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祖师是教我们,不要说到死的时候我才放下,为什么现在不放下?死的时候,你那个时候想放下,你还有障碍;现在放下,没有障碍。现在放下了,你往生是自在往生。所以现前就要放下,彻底放下,心里头没有丝毫罣碍,随时随处都能够自在往生,这是功夫,这个才真正的了不起。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

菩提道确确实实是有许许多多的层次,许许多多的法门,我们学一个。我们今天只选择「持名念佛」,十六观里头最后第十六观,第十六观是持名念佛。古大德常讲这个法门简单、容易、稳当、快速,希有的法门!所以情执决定不能有,有情执不是佛弟子,决定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要做真佛弟子,这一生当中决定要亲近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要把这个方向、这个目标确定,这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目标,我一定要达到。你真的要达到,一定要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你明白、学到了,以后还要不要到香港来看我?不要了!有人到处打听:净土法门法师 是在澳洲,还是在新加坡?为什么打听?都想来看看我。有什么好看的?这个讲演的录相带带回去,你不是天天都看到!不要有这个执著。有这个执著障碍你往生,那倒变成是我害了你。

其实我没有害你,是你自己害了自己。有很多人看到,要照一张照片,这是什么?著相!我现在不叫照相,叫著相。佛法,「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道场也挂了一些照片,那是道场。道场要表现他们工作的成绩,那是成绩展览,是给别人看的。给谁看?给不信佛的人看的,真正信佛的人不看这些,真正信佛的人心地清净不染。所以许多人欢喜把这些照片留著作纪念,这个问题很严重,你念念不忘这个,极乐世界去不了。为什么?纪念你就没有放下。也许诸位听了之后,好了,「我们要放下,我统统都不要了。」是的,真正修行是应该这样的,这个作法是对的。但是佛法是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些地方可以用这些手法接引众生,佛法是活的!为什么我们要造寺庙?为什么我们要塑佛像?是为了接引众生。为什么我们还要建一个先祖纪念堂?提倡孝道。现代人把孝道忘掉了,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纪念祖先,是提倡这个,是帮助这些人的。这是教学的方便、教学的艺术,执著就错了。

我们看到就是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华严经》上也有种种这些设施,全是教学的道具,全是教学的表演,他们心地清净,的确是一尘都不染。《般若经》上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然是虚妄,虽然是梦幻泡影,《华严经》上好热闹,这是怎么一回事情?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无障碍的境界。这个我们不能不懂,我们不能不学。你要不懂,你要不知道学,那就变成佛呆子,没有智慧。种种这些表演是属於权智,诸位一定要晓得,权智是利益众生的,不是自利;自利是实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之智是实智,是自利,自受用。自己修行证果,菩提道上畅通无阻,靠实智。权智是无所不知,是接引众生、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回头是岸,不一样!我们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在佛菩萨、真正觉悟的人,那真叫「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他没有错。在我们没有觉悟、没有契入境界,怎么学怎么做都犯错,佛菩萨都摇头。这个境界,在从前禅堂里面最容易看到。禅堂里面坐香参禅,堂主和尚提出一个话头来考考学生,你回答,香板供养你,打你。打什么?把你的妄想打掉。你不回答,也打你,打什么?把你的无明打掉。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那该怎么样才是?必须堂主和尚是开悟的人,你一开悟的时候他知道,这两个人心里头有默契,一丝毫做作不得。我们讲作弊,那是做不得的,一眼就看穿了。真正境界达到那个地方。

实在讲,堂主拿香板打人的时候是什么?是在你功夫将成就还没有到,将到未到的时候,用这种非常的手段。可能那个香板一板打下来你就大彻大悟,真的把你的无明妄想一香板打掉了,你就明心见性了。不能随便打人,那个没有开悟的人,你把他打死了,他也不开悟。现在有些禅堂里头也供养了香板,谁有资格拿这香板?没有人。必定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才有资格拿这个香板。我们没有开悟的拿这个香板,那好了,打下去之后,将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宗门帮助学人提升境界的一种手段。教下对象是中下根性的人,也有讲教下也有上根的人,它不讲上上根。宗门讲上上根,教下有上中下三等,教学的方法不一样。这个在释迦牟尼佛在世,他老人家教学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什么样根性的人,他用什么方法来教他,学生学习的成绩都非常可观。老师好,有智慧,有方法。

但是再高明的老师,学生要能跟老师配合。那就是说学生对老师尊敬,古人常讲的尊师重道;你对老师没有尊敬心,你什么都学不成。为什么?对老师没有尊敬心,对老师的教学肯定不尊重,不会去学,所谓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敷衍,实际上根本就不睬不理,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学生没有法子,他学不到东西,老师也没法子教导。师资道合,合不拢来就没有办法了。老师教的学生很多,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真正有成就的人不多。什么原因?是不是老师有偏心,决定不是的。甚至於真正得老师心传的,可能在老师面前接受教诲的时间很短;在老师身边时间很长的,他一无所成,这个原因就是学生是不是真的重视道业。尊师不是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是这个意思。尊是什么?真正依教奉行,这个才叫尊。教学里头,无论世法、佛法确实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并不是很重要,实质重要。一定要真干!

菩提道,如果我们用引、满二业来比喻,菩提道是引业,引导我们提升境界;『普贤之妙行』是满业,满业里头最殊胜的是法缘。同样成佛,同样证得菩萨的果位,法缘不一样。在一切诸佛如来,法缘最殊胜的是阿弥陀佛。我们怎么知道阿弥陀佛法缘殊胜?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对他赞叹,劝导我们往生,这个殊胜。没有听说阿弥陀佛劝他的学生、弟子到娑婆世界来亲近释迦牟尼佛,没有听说;没有听说极乐世界的人求生娑婆世界,你从这些地方细心去体会。又何况在经中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都劝他们的弟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看看,阿弥陀佛的法缘多殊胜!

阿弥陀佛法缘何以这么殊胜?没有别的,阿弥陀佛在没有成佛之前,生生世世修普贤行,这一点我们能够明显体会得到。《无量寿经》展开,头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华严经》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明白了。那我们现前能不能修普贤行?实在讲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是什么地方?我们业障太重。普贤行,关键所在就是大心量,这个跟大乘菩萨不一样的。大乘菩萨的心量很大,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跟普贤菩萨比,差很多。差在什么地方?大乘菩萨不知道一一微尘、一一毛端毛孔里面都包含世界海微尘数刹土众生,没入这个境界。普贤菩萨能入毛孔里面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能入微尘中世界海微尘数的刹土,尽虚空遍法界普贤菩萨是真的入了。大乘菩萨还是有范围的。重重无尽的法界,唯独普贤能入,所以普贤行称为「妙行」

我们今天是在凡夫地位,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是拓开心量。学著什么?学著能包容。於一切众生,不但是一切人,一切动物、一切植物,还有不同维次的空间,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九法界,圆满的包容!对於九法界依正,真诚恭敬普等供养,普遍、平等。对九法界众生尚且如是,那对眼前当然是这样的,决定是这个心,决定是这个行。但是在事相上,有时候你看到不平等,这是什么原因?这是缘,缘不同。譬如我们同学们在此地聚会,我们这个道场很小,不是一个大道场,不是在一层楼,三层。三层,我们没有办法分身,只能在一层楼上跟大家见面,另外两层楼只好用电视。这是什么?缘不同。我们在十一楼讲堂跟大家见面,哪些人来参加?只能说是每一个团体有两个代表来参加。大家统统都来,这个地方挤不下去,这是缘不同。如果我们这个道场是个一万尺、两万尺的道场,大家统统都能够聚集在一起,就没有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不能说是他参加,我不参加,我没有参加,这个法师瞧得起他,瞧不起我。你要这样想,完全错误。每一个团体经常带队的人,我们比较熟悉,所以总是请他们来做代表。或者以后我们是一个团体有两位来参加,你们自己推选代表也很好,是你们自己推选出来的,我们常住不指定。但是有一些聚会是有特定的事务,像前天我们是解答问题,主要的是对道场常住、义工,换句话说多半是我们内部的问题,他们就优先。他们坐下来之后,我们看这个讲堂还有多少空位,我们再邀请其他各个团体到这个地方来,跟我们一起共学的同学们。一起来,坐不下,只能推选几位代表。我们学佛的同学要有心量包容,选我跟选他没有两样,自他不二。入这个境界,你就入《华严》了。如果一定要争取,争不到心里头就不平,还要努力,还要把自己境界往上提升。为什么?那个争的心是不平的心,这个心不好!你修持得再好,种福再多,你将来到哪一道去?在经论上讲得很多,阿修罗道。你好胜、竞争这个念头没有断,阿修罗。阿修罗福报很大,讲到德行就比不上天人,有天之福,没有天之德。佛把六道里面的情况跟我们讲得很多。

我们要学佛一定要记住,真正学佛,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无一不是教导我们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念头是根本。这几天讲的这一大段的《华严》经文,都是讲的心、念头。华藏世界周围的大海,那是心!清凉大师跟我们讲的,那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心。华藏世界这个大莲花,样样都是表法。莲花这是表世界海的世界种,世界种里面再讲世界。这个世界里面,世界就讲到星球,星球有大地,大地有海洋,海洋有河流。阿赖耶里面含藏的种子是什么?阿赖耶的见分跟相分。见分是宇宙之间的能量,相分是宇宙之间布满了的粒子,这是所有一切精神世界、物质世界的根源;阿赖耶含藏的种子。讲到香河,香河是阿赖耶起作用,相应的心所。

换句话说,觉悟的人起心动念是菩提道、是普贤行,对於虚空法界刹土众生礼敬、称赞、供养。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法供养,法怎么供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性德相应,换句话说,都与菩提道、普贤行相应,真供养!这个供养是供养虚空法界,上供养法身如来,下供养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一切众生。相应!这个相应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表现在我们形象上,那就是佛常常教导我们的「信受奉行」,或者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说得很具体。表演出来,做到,做给大家看。像佛、像祖师一样,天天在表演,时时刻刻在表演,从来没有中断的在表演;表演出一副觉悟的样子,一副正知正见的样子,一副清净不染的样子。

真的到正觉、正知正见、清净不染,我们的相貌、体质变了。相貌自然变成佛菩萨的相貌,身体一定变成清净不坏身,不但有光,而且有香。一生不洗澡,身体上清香,身体透明,没有染污,这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凡夫看不出这个身体透明,有功夫的人看透,能看得出来。现在社会上讲的特异功能,有特异功能的人能看得出来。往年我在迈阿密,美国有几个特异功能的人看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他给我们说:这个人的身体是透明的。没有看人,他看照片,他知道这个人的身体是透明的。透明是说明什么?他没有染污;换句话说,他已经证得「觉正净」,它才是透明的。证得觉正净最低的地位是初住菩萨、法身大士,六道十法界里头的染污都没有了,才能现这个相。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天人能看到,有这个特殊能力的人他能看到。

所以在此地提醒我们,「总现诸严」里面,一个菩提道,一个普贤行。普贤行讲得很多,前面讲过,后面还不知道要讲多少遍。凡是多次的提示,重要!唯恐我们忘掉,唯恐我们忽略了。这个的确是大慈大悲的开示。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