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四讲)  2003/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54

诸位同学,我们还得要看偈颂的第七首:

【普贤大愿力,一切佛海中,修行无量行,严净诸刹海。】

菩萨大愿,总说十条。实际上,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个十条,前面七条是愿,确实是普贤菩萨的大愿,后面三条是回向。回向非常重要,决定不能够疏忽。回向三处,所以它有三条:第一个是回向菩提,第二是回向众生,第三是回向实际。所以在这十愿里面,第八愿是「常随佛学」,第九愿「恒顺众生」,最后一愿「普皆回向」,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三愿的义趣。

为什么要回向?实在说,六道凡夫无量劫来,迷失了自性,随顺烦恼习气,这个心量真的是愈来愈小,甚至於小到连自己都不能够包容。你听到我这个话也许怀疑:心量再小,难道连自己都不能包容吗?真的,我们常常在资讯里面看到有人自杀,年龄不等,还有什么?小学生自杀了。自杀是连自己都不能包容,连自己,他能包容自己,他何必去自杀?心量小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成就可言?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原本的心量跟佛无二无别,无一不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今天搞到这种地步,所以佛教我们回向的修学方法,无非是把心量拓开,回归到自性,回归到本有。小心量本来没有,本来的心量是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

后面三条,第一个是「常随佛学」,回向菩提,回向要从这个地方下手。也就是说怎样把我的心量拓开?我们心量这么小,怎么样把这个心量拓开?你学佛,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导同学,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佛陀的教诲,常常跟佛学,你就对了,心量自然就拓开了。随顺佛陀的教诲,跟佛学习,这就是常常听经,常常读诵。「常」是不能间断的,间断就无常,不可以间断的。

真的,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这一生当中,实在讲是非常非常的短暂。年轻人不知道,没有去想这些问题,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大概到中年以上,五十以后,对这个问题自自然然有相当深刻的体会。像我这个年龄都快到八十了,体会得非常深刻,古人所讲的「人生石火电光」,用这个来形容。电光是闪电,这个大家容易懂,石火不容易懂。在古时候,不要说太久,一个世纪之前,在中国,火柴还没有,用什么取火?我们在澳洲看到土著用钻木取火,但是在中国农村里面,一般用石头打火。用一个小的刀片,专门是打火用的,在石头上磨擦,会有火花爆出来,然后用纸搓成捻子,把它点燃,用这个取火。我小时候住在农村里面,七、八岁的时候,还用这个方法取火。那个火星爆出来,刹那就没有了,石火电光,形容生命的短促,百年光阴真的像石火电光一样。

聪明人、真正有福报的人,他一定把这个机缘抓住,成就道业,成就学业,时光并不多。世出世间,说到第一究竟真实的利益是什么?是学。孔老夫子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大圣人!这是他一生学习的心得。我们看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都在学习,从来不会空过一天,不会空过一个时辰,所以他能成无上道。证得无上菩提了,还是学,学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证得无上菩提,还有什么好学的?学给众生看,这叫教。学不厌,教不倦。实在讲,不但是不厌不倦,学,「不亦悦乎」。这里头有大乐,有真乐,他怎么会厌倦?没这个道理。教,教有乐。《论语》前面两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是学,学之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是教之乐。自己学成之后,教别人,那个「有朋自远方来」,是学生到这里来求学的,你教他,快乐!「不亦乐乎」。教学之乐通世出世间,都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欢喜,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谁懂得?肯学的人,懂;肯教人的人,懂得。真正肯学肯教,多少总能契入几分境界,这个境界是佛菩萨的境界,是圣贤的境界。

什么叫学?学是效法。圣贤人,他们是如何存心?如何用心?我们要能够体会,要能够理解。学圣、学贤,大乘经里面讲得很透彻。《般若经》里面,大家都知道,惠能大师从《金刚经》开悟的,就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讲到这一句,他大彻大悟,后面他不要讲了。「应无所住」是佛菩萨的真心,真心离念;「而生其心」是真心的起用。生什么心?生大慈悲心,生正觉心,生清净平等心,生真诚心。对待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无情的众生,这是自自然然的,一丝毫勉强都没有。我们应当学。六祖能大师在这一句话里头悟入了,这一悟入,他就学到了,跟释迦如来没有两样。

释迦如来当年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就是这样存心的,他就是用这个心。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我们在这么多年的学习当中,把这个纲领抓到了。我抓到这个纲领,是第一次在美国讲《大乘无量寿经》的会集本。这个经本经题上讲到修行,就有「清净平等觉」,我从这一句里面明白了;在「清净」上面加个「真诚」,在「正觉」下面加个「慈悲」,就是大乘经论上常讲的无上菩提心。

为什么前面加真诚?都有来处的。《观无量寿佛经》佛给我们讲菩提心,第一个是至诚心,至诚是菩提心之体;深心、回向发愿心,那是作用。回向发愿心不好懂,《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跟我们讲菩提心,他讲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个好懂。回向发愿心就是大慈悲心,当中清净平等正觉是深心。古人讲解深心,多半是讲好善好德,这是深心。

《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讲得非常具体,我们把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掌握到了。掌握到之后,常随佛学,佛就是这个心。上,对诸佛如来是这个心;下,对五逆十恶地狱众生,也是这个心。常是永恒,没有改变的,对自己亲人用这个心,对冤家对头还是用这个心。无论在顺境、在逆境,所遇到的是善缘还是恶缘,自己要常常反省检点,起心动念与这个相应不相应?果然相应,你是在佛道上走成佛之道、菩提大道,那真是无量无边的金色光明;如果稍稍违背,稍稍偏差,你就走上邪道了。偏差的幅度太大,你就走上恶道,真的是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学佛在起心动念之处,时时刻刻要保持著正念。什么叫正念?「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正念,「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是正行。我们每天读经,读经是什么?看佛,看佛是怎么生活的,怎么行事的;看菩萨,他是怎样学佛的。大威光菩萨在偈颂头一首就说「以是见世尊,往昔所行事」。我们读经目的就在此地,我要了解,我要明白,诸佛菩萨他们所行的事;我明白了,我了解了,我自然去学习,这叫学佛。

今天我们是凡夫,烦恼习气深重,学佛的存心,还得要学佛的形式。形式是什么?是把你的心落实,不然的话,你那个心很抽象。怎么个落实法?戒律就是具体的落实。广义的戒律,是世尊当年在世,一生为我们所做的示现、表演,他所做的示现。世尊一生所有的教诫,我们要明了、要遵守,要向他学习。他的演出,他的言谈,完全是真如自性的流露,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跟佛学习,就是随顺自性。自性也就是法性,这是无上微妙法。不跟佛学,你跟谁学?

菩萨样样学佛,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不离佛法。这个佛法就是佛教你的方法,百分之百的随顺,圆满的随顺,他成就了,而且快速的成就。一定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不是好东西,烦恼习气害得我们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苦不堪言。六道里头,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我们要建立一个求学的理念,真正体会到「学」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学问,第一等的好事。仔细去观察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声闻缘觉,每一个人孜孜不倦,都显示学不厌,教不倦;都为我们示现喜悦快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人在这个境界,你想想,那不是极乐世界,是什么?唯有学,唯有好学,才能契入极乐世界。

第九句「恒顺众生」,这我们一看就晓得,回向众生。怎么回向法?将我自己所学的,将我自己所觉的,布施供养一切众生。我之所学所觉,不是为自己受用,是为众生服务的。你要不学,拿什么为众生服务?修学到家,修学圆满,成就德行,用德行服务众生;成就智慧,用智慧服务众生;成就能力,用能力服务众生;成就相好,用相好服务众生。

服务众生里面,要学诸佛如来恒顺众生,这个不容易!特别是六道的众生,六道里面恶道众生,烦恼习气非常重,你好心好意为他服务,他不接受,他怀疑你:你对我这么好,你有什么企图?你有什么目的?他给你打上许许多多问号。表面上敷衍你,背后就批评、猜疑,这个事情就麻烦。我们仔细来观察佛菩萨,他怎么样帮助众生,为众生服务?众生恶作,佛菩萨也跟著他恶作。这就是往往我们看到真善知识、大善知识,他还有烦恼,他还有恶作。其实他没有烦恼,他也没有恶作,他是恒顺众生,那是他接引众生的手段。

佛法里面,不杀生、不偷盗。永明延寿大师,这是大家知道的净土宗第六代祖师,净宗六祖永明延寿,杭州的。他偷盗,偷国库里面的钱财。那个时候他没有出家之前,他是个小公务员,在国库里头管出纳,他就把国库里面的钱偷来。干什么?放生,做好事,常常干。日久天长,被人发现,同僚里面有想邀功,告发,告他偷盗国库的钱。当然这个事情发了,要受法律的审判制裁。结果一审判,永明大师完全承认,确实有这个事情,而且做了很多次。审判的官员:你把钱财用到哪里去?放生,全部用在放生。审判官也没有遇到过这个案件,人家都是偷盗钱财总是自己享受,他没有,统统放生。於是把这个案子报告国王。国王看到了也好笑,世间有这么傻的人。依照法律来判刑,死刑,杀头。

国王就告诉这个监斩官,拉到法场去执行杀头的时候,国王就交代这个监斩官,看他怕不怕死。他如果怕死,就把他杀掉算了;如果他不怕死,你把他带回来见我。永明大师被绑上法场,面不改色,一点恐惧都没有,很欢喜。那个监斩官问他:你为什么不怕死?他说:我一条命换千千万万的生命,值得!我还有什么好怕的。我干这个事情,就晓得有这一天,有这个下场,完全在意料之中;用一条命救千千万万的生命。监斩官把这个事情报告皇帝,皇帝召见,赦了他的罪。问他想干什么?他想出家。皇帝给他做护法。这是偷盗!

诸佛菩萨大权示现,他们所作所为,许许多多我们凡夫想像不到,他真的是舍己救人。蜎飞蠕动也是一条命,菩萨大慈大悲,看到众生在性命交关急难当中,伸出援手来救度。国家把这个事情疏忽掉了,他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代国家修福;盗国家的公款,代国家修福。这是真实智慧、真实的慈悲,真正的善巧方便,恒顺众生。

前面我跟诸位报告的,在中国佛教史里面,济公长老、民国初年的金山活佛,他们确实入了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能恒顺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见他生欢喜心,听他教诲。别的法师大德教他,他不相信;济公活佛、金山活佛那没有不相信的,都能依教奉行。大乘经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例子。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懂得顺,顺是什么?顺就是孝,佛在戒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所以要修「礼敬诸佛」。礼敬是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去修的,决定没有差等。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这不可以的,那你已经有了分别执著。真如自性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所以要学著顺,顺就是孝。

顺要讲到恒顺。在中国古代,真正做到恒顺,《二十四孝》里头第一位,舜王。我们看看历史里面记载他的传记,他的心行确实一般人做不到,他能做到。他能行大孝,能做到恒顺,三年之后,他感动了全家人;感动他的父亲,感动他的继母,感动继母所生的弟妹,使一家人断恶修善,一家人回头是岸。在日常工作表演里面,表现的尊老礼贤,乐意帮助别人,三、四年之后,他所居住的村落里面的居民都被他感动。当时国王尧王,尧王听到这桩事情,欢喜赞叹,非常佩服,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把王位禅让给他,在中国历史上称的舜王。为什么他能做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我们要把不能做到的因素找出来,把这个因素消除,我也能做到。

凡夫做不到,原因是烦恼习气太重,放不下自私自利。舜王能做到,心目当中只有父母兄弟,没有想到自己;自己应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一家人服务。家人讨厌他,他没有想到他家人不好不善,没有想到,他只想到我自己一定哪个地方做错,做得不好,父母兄弟厌弃我。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过,他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圣人,道理在此地。

我们今天受一点点委曲,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过失,过失都是别人,这是凡夫。《六祖坛经》里面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那是真正修道人。我们今天恰恰相反,我们专门看到别人过失,看不到自己过失。那要套六祖的话来说,你是假修道人,你不是真的。假修道人才会见世间过,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舜王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过。见自己过,佛法里面讲开悟了。把自己过失改掉,这叫真修行。所以舜是个真修行人,他成就了。诸佛菩萨,真修行人,能恒顺众生,没有不能顺的。恒顺里面要有智慧,不能用感情,用感情就错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再看偈颂第七首:

【普贤大愿力,一切佛海中,修行无量行,严净诸刹海。】

普贤十愿最后一条是「普皆回向」,这一条是什么意思?普是清净平等,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普遍法界虚空界。法界虚空界里面的一切万事万法,菩萨修学的点点滴滴都做回向。换句话说,菩萨的修学就是为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而做的,不是为自己,这里面确确实实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我们在《金刚经》上读到,须陀洹已经契入这个境界,普贤菩萨那何需要说,当然已经入这个境界,四相四见都离了。於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佛菩萨在九法界当中,或者我们讲十法界,所做种种示现,无一不是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一切万法。实际上,众生的含义很广,这里面包括有情无情,众生就是万法,万法就是众生,这才是真正的严净诸刹海,「修行无量行,严净诸刹海」

普贤菩萨确确实实回归到自性,性德圆满的显露,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清凉大师判这一部经,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我们明白,普贤菩萨是怎样证得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华藏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他是以这十个纲目修成的,最后普皆回向,回向到自性。法界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一切法从真心本性生,一切法还归真心自性。我们再看下面一首,第八首:

【如因日光照,还见於日轮,我以佛智光,见佛所行道。】

这是大威光菩萨观佛往昔所行事,这一首是总结,都是看佛在无量劫中,他所行的事。经文用比喻来说,『如因日光照,还见於日轮』。因为日光明照,我们才看到太阳;如果没有光明,我们怎么会见到太阳,太阳在哪里?这个意思是什么?「日轮」是比喻的真如自性,「日光」是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光明。就是前面威光菩萨所得的,他见佛闻法所得的智光明。智光明就好比是日光照,这才真正见性,见到太阳。

后面两句,这是法说。『我以佛智光,见佛所行道』,佛的智光加持,把自性般若的光明引发出来了。佛的智光遍照法界,就好比是什么?我们用烛光来做比喻,蜡烛光,你容易懂。佛这一盏烛光是点燃的,明亮!我们众生这个烛光没有点燃,众生这个烛光是暗的,没点燃。威光菩萨这一支烛光,他见到佛光是点燃的,他从佛光那里把自己点燃,於是照见了,才照见佛陀往昔生生世世所行事,他明白了。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佛光照我们,我们自己的这一支烛光没有点燃,依旧是迷惑颠倒。佛光确确实实无时不照,从来没有间断;无处不照,它没有障碍。房子外面它照到了,房子里面它也照到,地层下面它还是照到,没有障碍。

在这个地方使我们就想到,佛法里面常讲「佛度有缘人」,又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有缘的?你把你那支烛光藉佛的烛光点燃,那就是有缘人。你要不肯藉佛的光明把自性这支烛光点燃,那就是无缘之人,就这么回事情。无缘之人,佛菩萨要不要帮助他?还是帮助他,平等的帮助,跟帮助有缘的人无二无别。只是怎么样?只是业障深重的人得不到受用。为什么得不到受用?他不肯接受,道理在此地。

怎么会不肯接受?你看佛教人,要孝养父母,要奉事师长,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道。佛对那个有缘的人这样教他,对於没有缘的人也是这样教他,佛没有说两样话。有缘的人听到怎么样?依教奉行,他得利益。无缘的人听到,耳边风,没有放在心上,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业障习气一分一毫都没有改过来,这是无缘之人。所以同样在佛光注照之下,众生根性不相同,得益不一样。

威光菩萨得的利益大,他烦恼轻智慧高,一接触他就悟入,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样的根性不多。佛度众生,这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当机者,我们也可以说佛是为他而来的,就是来度他的。其他的一般人,虽然不能像威光菩萨这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都得一点利益,多多少少都能得一点,种善根。威光菩萨是善根成熟,所以他「见佛所行道」。佛自往至今所作所为,威光菩萨都见到、都明了,发无上心,依教奉行,以佛为师,跟佛学习。以上所说的,是见到如来往昔的修因。下面一首偈是讲他证果,「后一见果」。我们看经文:

【我观佛刹海,清净大光明,寂静证菩提,法界悉周遍。】

这里面第一句,『我观佛刹海』,大世界,不是小世界。『清净大光明』。我们听到这个话,有许多人自然生起疑惑。为什么?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不清净、不光明。现在大家都知道社会、世间有严重的染污,有情众生不但生理被污染,心理、精神、知见污染尤其严重,哪来的清净?这个世间一片黑暗,哪来的光明?

我们要问,我们现前这个世间是不是在佛刹海里面?是的,一点都不假。威光菩萨这一句话说得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是他见的,不是我们众生见的。他为什么见到清净?他的心清净。这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没有见到清净,是因为我们的心不清净;我们没有见到大光明,是我们的智慧不开,见不到大光明。威光菩萨证得清净心,威光菩萨证得智光明,所以他见到的这个世间,跟我们见到的不一样。在前面我用眼镜做比喻,我们凡夫就像戴上很多副的有色眼镜,这个世间的真相看不出来。威光菩萨把所有有色眼镜统统去掉了,看到外面境界的真相,真面目。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清净的,真相是光明的。

更殊胜的,『寂静证菩提』,「寂静」是能证,「菩提」是所证。这个地方的「菩提」,就是究竟圆满的大觉,佛经上的名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话,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要用什么证?寂静。寂静是真心,真心离念。念是妄念,真心里头决定没有妄念。念是动的,寂是静的,佛法修学的枢纽关键就在「寂静」这两个字。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常说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如何能保持著寂静?菩提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无上正等正觉,它就现前,这是本有,不是修来的。

我们今天菩提不能现前,原因是在哪里?我们的心是动的,不寂不静。我们心起妄念,妄念一个接著一个,日夜都不停止。晚上睡觉的时候,你会作梦,梦从哪里来的?妄念现这个现象,这个麻烦大了。佛菩萨修行的功夫是什么?功夫能把这个妄念止住。这个妄念实在讲就像波涛一样,波浪。大的波浪叫波涛,没有别的,是把这个东西伏住,让它恢复到平静。水到静止,没有波浪,水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它有照见的作用,那个照见就是菩提;当它起波浪的时候,这个失掉了,照的作用失掉了。

所以,我们如果要恢复本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无量的智慧。这个智慧现前,就跟威光菩萨一样,你就能看到诸佛如来过去种种所行事,你也能够看到一切众生生生世世在轮回里面所行事,也能看到自己往昔今生一切所行事,都明了了。在这个时候,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你才能转邪为正、转恶为善。所以不开智慧,没有法子修行;不开智慧修行,叫做盲修瞎练。果然能够遵依佛菩萨的教诲,守住五戒十善,来生得人天福报,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个道理要懂。

唯有真正修寂静行,这个寂静就是甚深的禅定,定能生慧,这是佛法常说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一开,你才能真正证得无障碍的法界,就是威光菩萨所讲的清净大光明的世界,这个世界『法界悉周遍』。一证一切证,一迷一切迷,一觉一切觉,这些再来人给我们所说的。

末后这一首偈,发愿效法佛菩萨,清凉大师说「发愿思齐」。我要立志,要发愿,要跟如来一样,这才叫真正学佛,这才叫真正得利益。请看经文:

【我当如世尊,广净诸刹海,以佛威神力,修习菩提行。】

前面两句是发愿,后面两句求佛加持。为什么?我们业障习气太重,魔障在所不免,不求佛加持,自己不容易克服。所以发愿,『我当如世尊』,我要像世尊一样。我们知道佛教是教育,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最好的、最善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要发愿、要立志跟世尊一样。威光菩萨现在通达明了,诸佛世尊从往昔到今天所行之事,可以说他所想的、他所说的、他所行的,无一不是「严净诸刹海」

这一句讲『广净』,「广」是普遍,广大没有边际,他是来庄严国土,他是来庄严众生的,这个话一般人听不懂。我们换句话说,大家就好懂,他是来造福社会的,这个大家好懂,他是来造福众生的,他为这个而来的。念念如是!起心动念都是怎样?庄严国土,庄严众生,希望一切众生,各个都能得到幸福美满。不仅仅是如此,真正幸福美满是要圆成佛道,那才真正幸福美满。为什么?像威光菩萨一样,他见到这个佛刹海,「佛」这是有情众生,「刹」是物质环境。「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他见到这个大地是清净光明的;见到一切众生,像《华严》《圆觉》里讲的「本来成佛」。这是诸佛之所行,这正是我要学习的。

我要学习的,首先要求佛加持,『以佛威神力』,佛的威神力在哪里?这一句话不是空洞的,佛的威神力就是经典。经典加持我们,经典所在之处就是如来所在之处,我们不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灭度了,为我们留下这么多的经论,我们在其中学习一部、两部,都能成无上道,都能够获得清净光明。问题是你懂不懂?你会不会?

《般若经》上说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句话让我们放心,每一个法门都第一,佛门里头没有第二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都第一;《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每一位菩萨都第一,没有第二的。样样都第一,各个都第一,这是称性,自性里头没有第二。所以有第一、第二,有这些层次,那不是性德,性德里头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要懂。然后随著我们自己的程度、爱好、生活的条件,我们选择一门,这一门只要能够深入,长时间的薰修,果德自然就会现前。

果德是什么?烦恼轻、智慧长,它真有效果!这个时候可不要欢喜,为什么?你得到的太浅了,要继续努力,深信不疑。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行相辅相成,成无上道。所以我们要靠经典,「以佛威神力」,这就是经典。经典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依靠经典的理论,依靠经典所讲的方法,契入如经典所说的境界。这个境界是无障碍的境界,世出世间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到这个地方来统统化解了,你才能真正证得大圆满、大自在。《华严》,清凉大师跟我们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完全称性。然后你看到山河大地,虚空法界,乃至九法界众生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契真如,没有一法不是自性,这就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威光菩萨如是,我们要向他看齐,我们要效法他,要向他学习。我们看到这样殊胜庄严的果德,具体而言,就是前面十卷经里头所说的,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我们读过了,非常羡慕,这样清净殊胜庄严的世界在哪里?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并没有离开,是我们看不到,我们所看到的是五浊恶世,我们所看到的是动乱不安。

为什么同样一个世界,我们看不出来它的殊胜庄严?原因要是说出来,我相信你也不难懂。我们的心是浊恶的心,浊是染污,我们的心已经受严重的污染,所以我们见的这个世界,浊!我们的心恶,起心动念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所以我们见到这个世界浊恶到极处。境随心转,相由心生,这是原理,大的原理原则,我们总是清楚明了。

我们的心变什么样的境界,与别人不相干。我们的心不定,所以这个世界动乱;如果我们的心寂静,这个世界是寂静的。大乘教里面,学了这么久,重要的原理原则,总得要掌握住。果然能够依教奉行,果报一定跟经上讲的一样,我们自己能感受得到。这个不是假的,决定不是虚妄的,佛不欺骗我。我们对於佛陀格外的尊敬,格外的向往、仰慕,哪有不依教奉行的道理!真正的好处利益,我得到了。

所以一定要像诸菩萨一样,转境界,这是常讲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转五浊为五清,清净大光明。学佛没有别的,会转,那你真的就学会了。你不能转境界,你没有学会。怎么个转法?依什么标准转?那这就是经典。「以佛威神力」,经教加持我们,我们不能离开经教。所以孔老夫子那句话我常讲,夫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句话,如果是夫子看诸佛如来,看这些诸大菩萨,百分之百的正确。你看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为什么孜孜不倦天天在学?道理在此地。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