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一讲)  2006/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1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一首看起:

【佛子。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这一百四十一首偈,每首是一个大愿,前面十一首是讲在家学佛。在家学佛的同学占绝对大多数,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主要教化的对象就是在家菩萨。出家的菩萨人数少,那是续佛慧命的,世世代代承传佛法要靠他们,所以他们是人天师范,正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的身分是老师,在家菩萨则都是学生。我们可以这样看法,出家,这是专任的,他的职责就是教学,终身从事於教育工作;在家菩萨学得好的,有德行、有学问,也可以兼任弘法利生的工作。

这桩事情佛陀在世就已经有很好的范例,维摩居士是在家菩萨,这也是古佛再来的。实际上佛法的弘传,在家、出家没有两样,所以同时出现在世间是两尊佛,释迦世尊是出家佛,维摩居士是在家佛。世间一般人不太懂得,但是学佛的人都很清楚、都很明了。维摩居士讲经说法教学,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像目犍连、舍利弗、迦叶尊者、阿难这些人,大家都很熟悉的,他们听维摩居士讲经,跟见佛的礼节完全相同,也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恭恭敬敬的听老师教学。佛法是师道,在教学里面老师第一大,虽然是在家居士身,他升座的时候是代佛说法,与佛无异,所以世尊出家的这些大弟子,身分都是大阿罗汉,见到维摩居士跟见佛没有两样。

佛法要从恭敬中求,佛法的根本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从偈颂来看,第一首是总说,在家应该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学习。第二句是「孝事父母」,孝道摆在第一。孝亲尊师,那跟中国五千年传统的教学、伦理道德的教学没有两样,在这一段我们统统看得出来。五伦里面最重要的「父子有亲,夫妇有别」,所以第三首就是「妻子集会」,中国传统的五伦教育全都在里面了。

这个经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印度佛教传到中国来时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之后,佛教传到中国。在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跟中国的古圣先贤没见过面,也没有通过讯息,他们所见所闻、所学所教居然完全是相同的,这是中国谚语常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他们是完全相同。英雄,什么人是英雄?具有超过一般人的智慧见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够做到,这称之为英雄。释迦牟尼佛是英雄,所以后人建的寺庙供奉释迦牟尼佛,这塑像的地方都称为「大雄宝殿」,诸位要知道这大雄就是大英雄,大英雄宝殿这是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你看在中国供奉孔子的大殿称为「大成殿」,那就是具有大成就这个人他所居住的殿堂,大成就的。大成就跟大英雄是一个意思,这些名词术语我们要懂、要能够理解。

家庭是社会里面组织的基础,最基本的组织,这是家庭。家庭在一般人来讲,就像佛经上所说的是「贪爱系缚」之所,就从这个地方培养的,这是个窝。什么窝?贪爱之窝,是贪爱系缚之所。如果要是看不破、放不下,生生世世你就离不开这个家。可是家我们知道是无常的,不是永恒的,是无常的,无常那个贪恋的心非常坚固。换句话说,六道里头无论在哪一道,你契入那一道,头一个观念去找一个家,所以家的形式之家是无常的,阿赖耶识那个家是永远不会断的,这就是人为什么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出不了六道轮回。

所以「净行品」第一首偈就教我们要把家看破。把家看破不是不要了,还是要,在形式上伦理道德做得比一般人还要圆满,还要殊胜。文殊菩萨在这品经里面第一句就是教给我们菩萨善用其心,这个话说得好!善用其心则能成就一切胜妙功德。胜是最殊胜,家庭最殊胜,家和万事兴。你看这个世界,盛衰从哪里看?从家庭,从人,每个人都能够善用其心,每个家庭都殊胜。殊胜都不妙,所以他功德不是圆满的,那要是照达摩祖师所说的,并无功德。那是什么?福德,不是功德。有妙,这个福德就转变成功德,关键就在此地。妙是什么?妙是虽然很殊胜,看破了,对这个家心理上没有一丝毫执著,形式上比一般人做得还圆满,心里清净平等,那个妙!妙是不著相。你从这个地方看,你才晓得世法跟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

所以我们在华藏世界,《华严经》上看到华藏世界,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你看那种依正庄严,人间天上不能比。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人间天上,人间的富贵,帝王!帝王的富贵在全世界总的来说比不上中国。在六百年前,明朝开国的初年,郑和下西洋七次,他那个船队非常庞大。现在西方人明白了,也说出良心话,全世界发现这个地球的是中国人。郑和的舰队到过美国、到过非洲、到过澳大利亚,全世界几乎每个地方中国人先到的,外国人发现这些新大陆比郑和的舰队要差二、三百年。中国人发现全世界,所以就有许许多多国家这些领导人,郑和邀请他们到中国来观光旅游,看到中国帝王的大殿(皇宫)都非常惊讶,不但是在国外没有,真的是连作梦都想不到,才看到中国帝王的富贵。

但是佛经给我们说,人间帝王要是跟忉利天比,那忉利天就称为王,人间帝王就变成乞丐了。忉利天跟大梵天比,那又不如了;大梵天跟摩醯首罗天,那又望尘莫及了。摩醯首罗天王那个富贵要是跟华藏、跟极乐比,那就像佛经上的比喻,这华藏、极乐是皇宫,摩醯首罗天王是乞丐,怎么能比!所以富贵要不要?要。富贵从哪里来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的果报。造作恶业的果报是三途地狱,这我们要明白、要清楚。人人要享福,人人都想富贵,那应该怎么做法?断恶修善,「诸恶莫作,岁岁平安;众善奉行,万事如意」,没有一样不如意的。因果报应是真的,是真理!连佛法都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所以中国传统的教育,我把它归纳为四个,第一个是「伦理教育」,教导我们人与人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在人世间可以说人间天上,我们跟一切众生的关系不外乎这五大类。关系要清楚,应该怎么样相处,福德就在其中。所以教育教的是这个东西,不是别的。第二个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著重各种不同关系怎么样相处,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人与不同维次的空间,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我们怎样把这些关系处好,道德教育。第三个是「因果教育」,非常重要!第四个是今天讲的「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偏重在出世间,出世跟世间是一不是二,这叫真出世,「极高明而道中庸」,我们不能够不懂。所以这四种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容。用什么方法、怎样落实能恢复到社会的安定和平,化解一切的冲突矛盾?要靠教育,离开教育,其他没有一样东西能办得到。所以在中国五千年的经验,都讲到「修身为本,教学为先」

英国汤恩比有远见、有智慧,他认为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绝对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夸耀自己,不是的,是外国人说的,非常客观。文化没有国籍,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智慧财产,什么人能够学习,他就能够契入胜妙的境界,胜妙境界就是从前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他教我,人不能一天不读圣贤书,读圣贤书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种享受与物质生活没关系。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孔老夫子物质生活不富裕,用我们现在来说,夫子是小康之家,生活可以过得去,不富裕。学生当中,生活最贫苦的颜回,书上所记载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这是一般人过这个生活都感觉到受不了,太苦了;「回也不改其乐」,孔夫子看到颜回每天非常快乐,他乐在什么?精神生活丰富,盖过了物质生活。所以物质生活实在讲不应该重视的,要重视精神生活,这是读书明理之人。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真正是难得,已经得到富贵了,那应该可以享受了。释迦牟尼佛是已经得到了,孔子、颜回是没有得到;释迦牟尼佛是已经得到,已经得到,舍掉,过什么样的生活?过颜回的生活,比孔老夫子还要苦!再说,比颜回有过之而无不及,颜回还有陋巷可居,释迦牟尼佛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每天出去托钵,晚上找一个大树底下盘腿打坐休息一下,一生一辈子过这种生活。

跟释迦牟尼佛学习的人称比丘,比丘翻成中国意思「乞士」,乞是乞丐,士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这一批乞丐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乞丐。有,他舍弃,这太难得,这给我们很大很大的启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给诸位说,一般人不知道,这里头有乐趣,快乐,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在物质,是什么?是没有烦恼。有家就有烦恼,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你有一个家,你的烦恼很多很多。出了家,是真出家是假出家?假的不是真的,出了你那个小家,你搞了个大的寺庙。你小家里头只有父母兄弟几个人,这搞个大寺庙搞了很多信徒徒弟,几十人、几百人在一块生活,更累!没有出家,出小家换一个大家,还是苦事!真正出家,那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的,那是真的出家。

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中国那些祖师大德,也是住寺院丛林,他们怎么样?他们确实善用其心,胜妙功德,跟我们现在不一样。这是中国的大环境跟印度不一样,中国有孝亲尊师的教诲,而且年代久远,尊师重道。佛是我们的老师,怎么可以让老师去讨饭?老师要是做乞丐,那个学生也坐立不安,那还得了!社会上也骂,批评他,所以一定要建筑宫殿让老师去住。皇帝住的是宫殿,学生!学生住的宫殿,总不能让老师住普通的房子,这皇帝心不安,所以寺院庵堂都要照皇宫那种建筑来建筑法。诸位要知道从前皇帝这个建筑屋顶盖的是黄瓦,这只有帝王家才用的,民间不可以用,寺庙都是用黄的。这是说明弟子对老师的孝敬。这些出家人住在这个地方,心态跟我们现在不一样,道场是国家建的,是大富长者们他们建的,十方道场,绝对不是哪一个出家人私人产业,不是的。就像我们现在住旅馆一样,这些道理都要懂。

虽然居住的环境很好,决定没有贪恋之心,真正是看破放下,还是能遵守释迦牟尼佛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出家人没有财产,依旧是三衣一钵,所以出家人到寺院里面去挂单,他的行李很简单,三衣一钵。中国气候跟印度不一样,印度是热带,真的三衣一钵就够了,中国人还要有春秋保暖的衣服,在这个环境戒律里头有通融的、有许可的,这叫开缘。所以这些保暖的衣服不能够没有。实在讲行李还是很简单,没有多余的,够用就行了。决定不会把寺院看作是自己的财产,没有这个观念。如果把它看成自己的财产,把这些徒弟看为自己的眷属,他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就坏了。应该要怎么样?应该要像这一品经前面十一首偈所说的,这些人都是有家眷的,跟我们现在有寺院庵堂是一样,不执著。在家出家,这是菩萨,真修行人,家业并没有舍弃掉,心地不染,这个功夫纯熟,实在讲比出家人的境界高。

《无量寿经》我们一打开,前面经文介绍与会的上首大众,先介绍比丘众,再介绍菩萨众,菩萨众介绍文殊菩萨几位之后,接著再介绍贤护等十六正士,这十六位菩萨是在家菩萨。你就看到在家菩萨十六个,出家菩萨只讲了四个。这些在家菩萨的身分全是等觉菩萨,他们的地位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平等的;在家的成就,维摩是在家佛,跟释迦牟尼佛平等,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大乘佛法,这是一乘佛法,勉励在家同学不能够自轻,不能够自己甘愿堕落,那是错了。一定要明了佛法的大义,了解事实状况。

佛法里面所讲的诸法实相,知道佛菩萨应化众生的仪式,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分来帮助众生,来教化众生。教化教什么?总的来说,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样你才知道佛菩萨乐的是什么,孔子、颜回乐的是什么,你就能体会到了。实在《论语》前面的三句话,那是圣人的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世出世间最快乐的,没有任何乐能够相比的,读书。不入这个境界,不知道!他哪里懂得?契入境界才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悦是喜悦,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喜悦不是外面的刺激,是从内心里发出来的,像泉水一样,涌泉,永恒不断!这种喜悦对於身体来讲是最滋养的,我们谚语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他快乐,全身都快乐。现在日本江本胜博士水实验实验出来了,我们看到很欢喜,人在喜悦时候,全身的细胞那个反应都是最美好的结晶,没有一样能跟它相比,这是江本博士告诉我的。他做了十年,几十万次的实验,「爱」「感恩」这两个意念(就是念头)对水结晶的反应是任何善意都不能够相比的。他告诉我爱跟感恩这两个可能是宇宙的核心,我告诉他没错,宇宙的核心确实就是爱。

五伦,你看在五千年前就发现、就知道了,也就认真学习,就落实了,父子有亲,亲爱!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大慈大悲,慈悲遍法界,这是真心。真心,大乘教里面讲的菩提心,真诚,真诚的慈悲,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觉的慈悲,这个慈悲遍虚空法界、遍一切众生。这是谁?是我们自己本人,这就叫做自性、本性。中国《三字经》教童蒙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慈悲、爱就是本善,本性本善,人人都是这样的。你看宇宙多么和谐,众生多么可爱,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佛跟我们说了,众生迷失了自性。迷了怎么?迷了就把爱变成情,变成贪瞋痴慢疑,变成喜怒哀乐爱恶欲,就变成七情五欲,变质了,体呢?体还是它。所以无量无边的烦恼,七情五欲,它的本质是本性本善。

这个教育,佛教的教育终极的目标在哪里?就是教我们从这些习性、烦恼习气再回过头来,回归到本性,这是教育终极的目标。儒家讲的是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佛法里面讲的「无上正等正觉」,本善是无上正等正觉。觉就快乐,迷就糊涂、就有苦,觉就乐。所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乐是从果上讲的。怎么样离苦?要觉悟,要破迷。你要想得乐,要觉悟、要开悟,破迷开悟,你就离苦得乐。果然破迷开悟了,然后告诉你一句老实话,心想事成,念头才一起,整个宇宙跟著你念头产生变化,就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我们起心动念,那个水立刻产生变化,念头善、念头不善,心里面欢喜或者心里面忧虑,统统都有反应。可惜反应我们肉眼看不见,要用显微镜,从显微镜里面看到了。

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我们的心情最密切的反应是什么?是我们身体每个细胞,随著我们喜怒哀乐产生反应。所以人心常常生欢喜心,他身体就健康;人要常常忧苦,他就很容易衰老,也多病,老病是从忧虑里面产生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正确的,一点都没错,「忧能使人老」,忧虑多的人老化很快,什么原因?因为这个念头使我们全身的细胞、全身的器官,这个器官都产生反应。这证明佛在经上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点都不错。

所以家不能不要,不能不爱,你要、爱,那不能执著,这就叫功夫,这就叫做觉迷,觉的人只有乐没有苦,只有正面的没有负面的,这才叫真乐。凡夫,有殊胜快乐的家庭里面,他有妄想、他有分别、他有执著,於是把纯正纯净纯善的乐变质了,这一变质,肯定乐少苦多。你常常担心、常常忧虑,我们现在讲操心的事情太多,这是错误的。所以你要是真正把这个道理参透了,佛法终极的目标成就谁?成就在家菩萨。

出家菩萨是初学,是学习的,在家菩萨是成功的;等於说出家菩萨是在学校念书没毕业,在家菩萨已经毕业了,他们在社会上创业了。这出家菩萨你看慢慢的拿到阿罗汉就像拿到学士,拿到菩萨就好像拿到硕士,成佛了好像拿到博士。拿到之后怎么样?为社会大众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用什么方法?度就是服务,什么方法、什么样的形式来服务?没有一定的方法,没有一定的形式,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你就懂得了。所以在家的菩萨水平比出家水平高得太多!这个道理谁懂?所以在家同学不能够轻视自己,当然也不能够傲慢,傲慢是大烦恼,是重大的障碍。好好的要做在家学佛的榜样,你是真正的菩萨!

家亲眷属、父子兄弟,这是缘分最亲的、最接近的。换句话说,这是最优先得度的这批人,你要怎么教他?即世间出世间,这是究竟圆满的佛法,这是佛法终极的目标,才能说普度众生。可是不通过像出家的修学,要想真正做到菩萨家庭,套一句佛法说「无有是处」。你们看看南传的佛教,像泰国我去参观过,每个人就连国王、王子,至少一生当中也要出家三个月。一般人时间更长,可以随时还俗,可以随时出家。出家接受佛陀教育,接受菩萨教育。佛陀跟菩萨是什么意思?佛是圣人,菩萨是贤人,接受佛菩萨的教育就是接受圣贤教育。我们今天讲接受圣贤教育,大家听了很习惯,一点怀疑都没有,听说接受佛菩萨教育就不懂了,认为这是迷信。佛菩萨是印度话,圣贤是中国话,一个意思。接受圣贤教育!在家学过圣贤的生活,那个在家就圆满了。

圣贤教育跟富贵贫贱没关系,不是说圣贤教育一个个都大富大贵,那你就错了,那完全错了。富贵贫贱是因果,如果圣贤教育是大富大贵,那孔子应该富贵,颜回应该富贵,这是圣人。圣人也有很穷困的,这要知道。所以贫富贵贱是命,你命里没有,你到哪里去求?求也求不到。所以夫子说,富贵要是可以求,我替人家拿马鞭,替人家赶马,我也愿意;如果求不到,那又何必!那就不必这样去伺候人,求不到。所以这是命里有的。命里怎么有的?过去生中修的因,富贵的因是布施,财布施得财富,你发大财,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那今天做了官的人,做帝王的,做总统的,做部长的,做省长、县市长,这是领导人的,都是在佛门从事於护法弘法所得到的果报,这是无比殊胜。胜没有妙,因为他著相,没离相。如果离相,他就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没有离相,他的果报就是人天福报,是这么一回事情,学佛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偈颂第一首:

【佛子。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今初在家有十一愿,初一」,就是第一首。「总举在家,以家是贪爱系缚所故。若了性空,则虽处居家,家不能迫」。注解虽然不多,意思都为我们显示出来了。学佛还是在家的同学占多数,应该怎样学习?而实在说现在出家跟在家没有什么分别,为什么?真正出家的心不存在了。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家有四种家,到底下一段讲出家,我们会跟诸位详细再做报告,有田宅家、有烦恼家、有三界家、有无明家,在家这四种家具足。换句话说,你有物质上这些财产,家业家产。当然这家庭里面烦恼也多,谚语常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都是事实,所以家苦,家累。菩萨跟凡夫不一样,凡夫是迷而不觉,妄念、邪念很多;邪而不正,烦恼习气很重,这是染污,染而不净。菩萨觉悟了,跟凡夫恰恰相反,菩萨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菩萨家庭就是世间模范的家庭。

世间范围很大,世是讲的时间,三世,有过去现在未来,间是讲空间。所以「世间」「世界」意思完全相同,用现在科学上的话来讲就是时间、空间,时空。时空的范围太大太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是讲时间。空间,我们今天讲太空,没有边际!佛法里头习惯讲的是十方三世。十方三世诸位晓得,有多少世界,我们今天科学上的名词有多少个星系。大的星系,现在一般讲大星系,银河(银河系),我们现在所讲的大星系。还有没有更大的星系,由无数银河系组成的?科学上还没发现,佛经上有。佛经上有大世界,那是以银河系做基础组成的。再有更大的世界,我们在前面「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读过,《华严经》讲的世界,比我们现在科学所发现的、所知道的,不晓得要大多少倍,深广无际!这都是通常讲的世界、世间都包括了。

这里面有多少众生?我们只能够用「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来形容它。菩萨的心量,『当愿众生』,愿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里面所有的众生,这个心量多大,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百四十一愿,每一愿第二句都是「当愿众生」,都是这么大的心量,所以读《华严》一般讲最低的收获,心量比较大一点,会大一点,到这种程度很难,如果真正到这个程度,你就不是凡夫,至少法身菩萨,你是分证即佛。

『知家性空』,最重要的就是这句话,「家」是我们几个有缘的众生,众生也跟诸位说清楚,「众生」这两个字的本义,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那我们想想,这个世间哪一法不是众生?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现象这么生的,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矿物、山河大地还是众缘和合而生的,遍法界虚空界任何一个现象,即使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现的那个身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生这个名相的含义太深太广,深广无际。

我们现在一般人的观念,看到众生都想到很多人,其实这不是众生的本义;众生的本义就是所有一切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当然我们读经要看上下文,此地这个文字里面「当愿众生」这一句包含的境界很广,它是包含动物、植物、矿物,怎么说包括这么多?动物不必说了,这一切众生都有家,植物,树木、花草,诸位相信听说过有树神、有花神、有草木之神,也是众缘和合而生,包括这些东西。矿物,你们看看有山神,有海神(大海有海神),江河有江神、有河神,打一口井,井里头也有神,矿物也包括!这些芸芸众生都没开悟,只要没开悟,他都要找一个家,他都有家族。树神有他的家族,草木神也有他的家族,畜生就更不必说了;蚂蚁有蚂蚁的家族,蜜蜂有蜜蜂的家族,老虎它有家族,每个动物它都有个窝,这范围多大!不但希望人家要觉悟,畜生家也觉悟,鬼神家也要觉悟,天神家也要觉悟,九法界众生统统都要觉悟,都要「知家性空」,知家性空的人是菩萨。

家要不要?要。家庭过得非常美好,为什么?一家人,菩萨眷属,菩萨家庭。我们传统教学里面讲五伦八德,因果宗教的教育,每个人都达到圆满,这是菩萨家庭。这里头只要有一个菩萨,他就会教他的家人,「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教学从哪里教起?家人教起。家人教不好,是你自己修身没做好,自己真正修身做好了,你就能感化一家人,一定的道理。

在中国古时候最好的模范,舜王。你们从历史上记载来看,尧舜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差不多将近四千年。他的生活环境本来是很美好的,很不幸母亲死得早,父亲又娶个继母,继母也生了小孩。继母偏心,对他很不好,总希望把他除掉。父亲不是有智慧的人,听后母的话,所以父亲对他也非常不好。这样一个家庭,人人都想害他,而且都想置他於死命。生活在这种环境当中,就是我们今天社会上讲虐待儿童,那真是他们这一家虐待舜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舜孝顺,绝对没有以为父母有过失。真的佛法里面讲的菩萨,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他对他的父亲、对他的继母、对他继母所生的弟弟,真的没有看到他们过失。我们在佛经上读到这两句话,体会并不深刻,读舜这个故事,我们就有很深很深的体会,他确实没有看到,只见自己过,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我的父亲、母亲、弟弟不喜欢我。天天想自己的过失,天天改自己的过失,三年下来之后,天天改过,真的变成完美的人,没有过失了。他成功了,真成为圣人。

我们今天成不了圣人,毛病在哪里?恰恰跟舜相反,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专门看到别人过失,所以你永远不觉悟,永远你的心术不正、你的心不清净,堕落在迷邪染里头,出不来!遇到人事物不如意的,总是怨天尤人,他怎么不苦?首先这个事情在哪里发生?在你的家庭,现在做父母的看儿女不听话,看他们的过失,儿女天天看父母的过失,兄弟互相看过失,都不知道自己有过失。所以现在家庭苦多乐少!没有成家立业的时候羡慕想成家立业,成家立业之后后悔莫及。所以我们应当学佛,多听多看,一定要多读圣贤书,不读圣贤书不行,圣贤书在引导我们走一条圣贤的正路。

儒佛,圣贤书里面最纯正的、最胜妙的,读一定要懂它的意思,读了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受益。受益的好处,表现出来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表现出来的是心胸广阔,没有一样不能包容的,烦恼轻,智慧长,这个人怎么会不快乐。自己成就当然帮助家人,这一定道理。决定影响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怎么不会受影响!日久天长,纵然是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渐渐会受感动。

我们看到舜王,三年把父母一家人感动了。这是那个时代,上古的时代,一般讲社会风俗人心淳朴,要用三年时间。现在在现前这个社会,三年不行,要多久?要三十年。三十年叫你一家回头,一家人忏悔,会互相拥抱痛哭流涕!过去所作所为错了,回头是岸,你一家人觉悟了。为什么?人都有良心,本性本善,因为你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不容易回头。所以一定是用深化教育,就是很深的感化,他觉悟了,明白了,回头是岸!深深的感化,那要时间长,时间不长不行。

我们今天所受的教育,是接受孔孟、佛陀教诲长年的薰陶,我们才真的觉悟了,这是我自己学习的经验。我从二十六岁,老师把这门东西教给我,我在人生当中找到一条道路,找到一个目标,五十五年锲而不舍,就是这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天天薰习。功夫是渐渐进步,不是短时期成就的,真正回过头来了,很自然,就是老师教的「看破放下」做得很自然了,三十年。前面十年勉强的,进度很慢;十年之后,只要你不退转,只要你继续努力,进步就慢慢会加快;三十年之后,进步就像几何级数一样,倍倍相乘!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换句话说,才懂得孔子这句话的味道。也就是你不契入这个境界,这话的味道你不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是什么?志同道合,都是学习圣贤之道的,从远方到这个地方来聚会,古人讲以文会友,以道会友,这是多么高超!「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自己道德学问成就了,没人知道,没人知道怎么样?还是快乐,决定没有减少悦(内心的喜悦)。没有人知道是没有缘,没有缘,换句话说,你没有服务大众的机会,是不是好事?好事,不要那么操劳。服务大众有缘就做,没缘就不做。一生,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随缘不攀缘,有缘应该去做,不做对不起人;没有缘,不必。所以一生当中随缘而不攀缘,那你就得自在,你就减少很多的苦恼。

像我们现在在家乡办了一个文化教育中心,来培养儒佛的弘法人才。也是有缘,这个事情做成功了;如果没有缘,没有缘就不做。知家性空,绝对不能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心要清净,心要觉悟。有缘,认真努力去做,做出成绩出来,让大家觉悟,这是好事情,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能化解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灾难。这桩事情难得今天科学家给我们作证,把佛所讲的道理证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境是物质环境,地球的生态平衡随著人念头在转变,人的念头善,山河大地都变得善,风水好!人心不善,风水全坏了。风水是随人心善恶在那里产生变化。

圣贤佛菩萨的教育没有别的,无非是教人做一个纯净纯善的人。至於富贵贫贱,儒讲得少,佛讲得多,所以很多人都听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里头有很多的因果教育。那你要想改善你的生活,物质生活想提升一下、富裕一点,不是做不到,做得到!你修因。《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两样东西印光大师提倡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是附在《了凡四训》的后面。他老人家一生提倡这部书之外,《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是因果教育最好的教材。

我们要想改变我们的果报,从因上改。苦是从不善的因感召来的,乐是从善因感召来的,要离苦,我们就所有一切不善应该要知道不能再做了;我们要想得乐,那我们就要努力去行善,就能够获得离苦得乐的果报。了凡先生做给我们看了,俞净意先生也做给我们看了,这是很明显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依照这个方法来做的,没有一个不成功。我给诸位同学说,我也是现身说法,为什么?我也是这么修的,把自己的生活全改善了。一定要晓得从因上做,不要羡慕别人的果报,荣华富贵不必羡慕,要知道他修什么因,我如果修这个因,我也得到,又何况是因果通三世,过去生中没有修,这一生来得及。

我从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接触到因果报应这些教材,我才开始学习。二十年之后,自己的业报大幅度的改善,我是从四十岁开始就是很明显的转变了,往后一年比一年殊胜。佛家讲法缘,晚年的法缘非常殊胜,有法缘为社会、为众生、为世界多做一点好事。今天许多国家找我,希望我都能够帮助他做什么工作?化解冲突,恢复社会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我乐意做!我知道这病根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来治疗。病根就是在迷失自性,迷失了本性,你只要找到病根,你就晓得怎么做了。拯救的方法是什么?修身为本,教学为先,要靠教学,让人人懂得修身。你希望发财、你希望有智慧、你希望健康长寿,有求必应。你要懂道理、要懂方法,你才能收到效果,你不可以胡作妄为。如果与理论方法相违背,你是决定求不到的。

人一定要做好人,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要行好事,做好人。好人当然有好果报,好人的标准,儒家的伦理道德,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佛法的十善业道,三皈五戒,基础!在家学佛的同学务必要做到。出家同学如果要做不到,那个出家不是真的,真正的出家一定是有在家修学的基础,深厚的基础,再去学习《沙弥律仪》,那是真正出家菩萨。佛教育希望人人都作菩萨,作菩萨就是人人都觉悟,人人都具足正知正见,人人都能够清净不染,这要靠教育!你不认真的学习你怎么会。

今天社会是个大染缸,有史以来古今中外找不到这么一个染缸,现在出现了,堕落在这里头。如果说是能够不染著,那个人不是人,那是佛菩萨再来的,他才能不染。九法界众生,就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倒驾慈航到这个地方教化众生,也难免不被染污,那个染污就是退转,那太严重了!这些善根深厚的人,在今天社会能不被污染,那只有靠一个精进不懈,他就不会污染。

精进不懈里头,我自己有个经验,早年我常说,很多同学问我,我为什么能不染?这个你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我要去参禅,不行,还是免不了染污;我要去念佛也不行,都敌不过社会的影响。我用什么方法?讲经,对我很适合。为什么?天天劝人、天天劝自己。我讲了四十八年,别人得的利益少,我得的利益多!天天劝自己,自自然然就成了习惯,就养成这个习惯,这个习惯是善的,这个习惯是好的。如果要是不讲经,光是自己读经都不行,力量不足,没有办法跟外面境界抗衡。天天讲,天天劝别人,自己多少良心会发现;劝别人,自己做不到,这是丢人的事情,那你天天在欺骗人。开头是做不到,慢慢自己会做到,良心发现了。这个东西就是不能间断,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它就产生力量,我走的是这么一条路。

所以我非常感激老师,方东美先生接引,章嘉大师帮助我奠定基础,李老师十年的教学成就了我,我自己能保持这一生天天讲经。当时我刚刚离开台中到台北讲经,有人告诉李老师:净土法门法师 在台北讲经,每天都讲!那个时候每天晚上一次是一个半小时,当中没有休息,最初讲经是这样讲法。老师听了很高兴。我们老师在台中讲经一个星期两次,一次一个小时,他还有一个小时的台语翻译,所以实际上一个小时,一个星期两个小时,我一个星期有十几个小时。不是这样,在这个世界说我能够不退转,我不敢相信。这是我自己走的路子,我自己的经验,对像我这一类的根机非常有效。锲而不舍,契入进去之后,这里头有乐趣。这种乐趣法喜支持你,使你能够勇猛精进,使你能够不改变方向,锲而不舍,乐趣在支持你。我们一般人常讲三宝加持,三宝就是这样加持的。你要不入境界,你就得不到法喜,得不到法喜就得不到佛菩萨加持。

「知家性空」就是不染著,而是什么?利用这个家庭来普度众生,来弘扬大乘。你这个家做好了,让你的邻居大家来看,你家怎么会这么好!往年我住在美国,我住过凤凰城,住过加州的库柏蒂诺,在这两个地方居住。我们的邻居常常看到这家人,无论在什么时候看到都满面笑容,都很开心,他们就在暗中打听,他们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这么快乐?可惜我们并没有在那边建道场,没有在那边常住,如果说不离开那个地方,常住个十年、八年,一个地方都受感化。他一家看到,他会传到另外一家,家家都知道了,自自然然想来跟你学习。学什么?你们为什么那么快乐,他就学这个。

我在德州建了个道场,道场建立启用的头一天,开幕的头一天邀请我们的邻居(几条街的邻居),我们用点心招待他们,发请帖邀请,他们都来了。看看我们这里,这新的佛教道场,给他介绍我们在这里要做些什么。他们看到我们供的西方三圣,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极乐世界是快乐的世界。他说:这个我们要学。他问:你们教的是什么?我们教的是清净,净土,心地清净!这个我们要,快乐我们要,健康长寿无量寿,这个我们都要。我就告诉他:很好,星期六我们特别给你们开一堂课程(每个星期六他们休假),你们都可以来学习;星期天你们上你们的教堂,你们跟上帝。上帝是你们的父,是你们的主,佛是你们的老师,没有冲突。他们听到非常欢喜。所以当地这些人逐渐逐渐都聚到这里来了。

只是很可惜那个时候我们是馆长当家,她常常有时候住这里,有时候到别地方去,所以我们这帮人跟著她一块去旅行,始终不能在一个地方长住。这是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常常在外面行动只能跟大家结法缘,不能度众生。我问他为什么?哪一个人听个几次经就开悟了?我想有道理,一定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的教学,在现在人的根机至少十年以上能够把这根底打下去,没有十年的教学,不能扎根。这是家庭可以弘扬大乘佛法,首先「家和」就能感化这个社会,就能给社会做个好榜样。

知家性空,对於家,无论是家亲眷属、所有一切财产,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所有一切的矛盾争执都是从这里来的,你这个都能看得开,都能放得下,这家怎么会不和,怎么会不快乐?逼迫没有了,不可能的事情。快乐家庭,一家人快乐人生要向这个目标、向这个方向去迈进。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