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四讲)  2006/9/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二个小段,「若得增上下二颂半,明十行位」。这一共有五行十句,说十行位,跟前面的大致相同,没有十行之名,有十行之事。我们看经文,把经文念一段:

【若得增上最胜心。则常修习波罗蜜。若常修习波罗蜜。则能具足摩诃衍。】

『波罗蜜』是十行的总名,十行菩萨於十信、十住自利圆满,又复为利他之行也,所以称之为十行位。由此可知,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要自利圆满,自利不圆满不能够利益众生,这是决定的道理。佛法如是,世法又何尝不如是?现代我们遇到许多的家长,我在国内遇到的还不多,在海外多,告诉我儿女不好教,不听话!很多老师,特别是初中老师,抱怨学生不好教,我能够想像得到。为什么不好教?第一个是父母没有做得好,你怎么能够教育子女?老师自己做得不好,如何教学生?师是榜样!你样子不好。学生在家里面学父母,儿童,没有成年;在学校里,老师是他的榜样,所谓是为人师表。特别是幼儿园、小学、初中,老师一定要跟学生做个好样子。

佛法是社会教育,住在世间的使命,大乘就是教化众生,不入生死,生死是六道,他也不入涅盘,不舍众生,这是大乘法。不舍众生就是教化众生,帮助众生,帮助什么?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你就想到,自己没有破迷开悟,怎么能帮助人?自己不能够堂堂正正的做个好人,怎么能教人家持戒、守法?所以一切都要从自己做起,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十信、十住全是自利,自利里面当然有利他,利他还是自利,这个一定要懂得,是以利他为手段,自利为目标。到十行、十回向,利他多了,利他还是自利,为什么?这个时候要修十波罗蜜。所以,经文里面讲『则常修习波罗蜜』,这是他主修的功课。

什么是十行?我们在此地也简单的做个介绍,我们应当要学习。菩萨要做出样子给别人看,给社会大众看。第一个是「欢喜行,为佛子之菩萨以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也」。我们现在是不是这样做的?经教里面我们常常读到,「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当然这个菩萨,主要的就是指十行的菩萨第一行位,也能够泛指所有的菩萨。你是个菩萨,菩萨不能令一切众生生烦恼,会令一切众生生烦恼的,不是菩萨,那是什么?魔,不是佛。魔令一切众生生烦恼,生恐怖,菩萨不是的,菩萨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为什么一切众生见到菩萨生欢喜心?菩萨学佛!如来就是佛,佛的德行是什么?无量无边,祖师大德给我们归纳,三皈。你看看三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样的人一般大众接触欢不欢喜?持戒、修定,处事待人接物,十善、六度、四摄、普贤十愿,如来的妙德。修德而随顺一切众生,「十方」是一切众生,普贤菩萨告诉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切众生接触当然生欢喜心。

我们在此地要学的,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有,不要说是十行位,十信位都没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总要记住,初信位的菩萨有一点点如来妙德,哪一点?他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这个断掉是什么样子?就是《金刚经》上讲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做到了。他是圣人,他不是凡人,《华严经》初信位的菩萨。虽然他还没出六道轮回,我们知道七信才出六道,才证阿罗汉果,六信以下没有出六道,前面跟诸位做了报告。但是因为见惑断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决定不堕三恶道。在六道里面只有天上、人间,他也不会堕阿修罗道,就是人天两道。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七次往返,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就出了六道轮回。

所以初果,我们这里讲初信菩萨,在三种不退里面他所证得的是位不退,绝对不会退落到凡夫。小乘四果四向,我们今天在哪个位次?我们今天在初果向,就是目标、方向是初果,但是没有证得,认真努力在学习,没证得,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地位。人贵自知之明,你才能够奋发向上,精进不懈,不能不知道自己。向上,这些知道有好处,让自己生起仰慕之心。你要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够证到十住、十行?这没有时间表的,完全靠个人努力。有,真有一生证得的,真有无量劫才证得的,这个道理不能不晓得。无量劫跟一生,这时间差距太远了,在《华严经》上念劫圆融,关键在迷悟。

说到这个地方,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都会问,怎么样才能开悟?定就能开悟。怎么样能得定?持戒就能得定,持戒是守规矩。老师教的,你要认真学习,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专,你看《三字经》上讲「教之道,贵以专」。老师教一班学生,哪个学生真的接受、听懂了,老师晓得,从哪里晓得?这学生专注,上课的时候全部精神集中在听讲,这个学生决定是得到。如果这个学生上课心不在焉,他有妄想,他有杂念,精神不集中,不能专注,老师就晓得这堂课他虽然在教室,他听到的有限;一面在听课,一面在打妄想,没有专注!听是听了,懂不懂?不懂。不懂他怎么能体会?当然不能开悟。专注是定,不可以打妄想,连写笔记都是妄想。

真正好的学生,写笔记是什么时候?这堂课上完。上课的时候专注的听,课上完,下课再写笔记,把这堂课重要的东西记下来。如果是上根人,不要写笔记,为什么?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明年的境界跟今年不一样。今年要费好多的时间、精神去写笔记,写出来的东西,明年一看没用处,自己向上提升了。根大利的人,半年就不一样,三个月就不一样,一年四季,季季向上提升,那笔记有什么用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上课接受老师教诲的时候,决定不能分心。一会儿有个人有事情叫你,现在尤其是手机会有电话,你怎么能专心?你不专心,你听经就没有悟处,没有悟处你就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亏吃大了。

我做学生的时代,在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对我的教诲,就是特别叫我专注,不准写笔记。上他老人家的课前面三堂,大概只有三堂,因为我的座位是在第一排当中,老师看得很清楚,上课的时候我有笔记本我在那里写。第三堂课下课,老师就叫我到他房间,就问我,你听经在写什么?写笔记。他就告诉我:这个东西没有用,明年你的境界提升,你想想看,你浪费这么多的时间、精神,你写这个有什么用?要专心听。我这才明了,以后不写笔记,全部精神贯注在听讲,有悟处,果然比听经写笔记有效。因为听经写笔记分心,你所记的是言语,你记他的言语。古人所讲的弦外之音,你完全不能体会,真正的意思不在言语里头,在言语之外!你听经要会听,要听言语之外的,那叫妙音,那叫妙理。

这个要靠你领悟,你不能领悟就没有办法,笔记记得再多,记得再好,普通学生,不是一等一的学生。一等一的学生是专注,怎么能分心去写笔记?老师他也是观机施教,看众生的根性。有悟性的学生要帮助他开悟,没有悟性的学生,那就随他记笔记去,不会干涉他,没有悟性。同是一个教室同学很多,老师对每个人根性都了解,虽然同一个教室上课,用心不相同。所以,你不能够体会如来的妙德,你怎么能修行?你怎么能随顺?随顺是智慧,随顺里头有法喜,随顺里面不会被外面境界转。如果随顺随著转,那个麻烦大了。现在社会的众生你去随顺他,准随顺到三恶道。高度智慧!

第二个,「饶益行,利益一切众生也」。益就是利益,饶是丰饶、丰富,无比殊胜的利益,供养一切众生,这叫饶益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是为众生想,无一不是为利益众生。我们生在现前的社会,大家晓得众生很苦,我们自己也很苦,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我们对於人生、宇宙的事实真相一无所知,偏偏还自以为聪明,怀疑古圣先贤的教诲。古时候没有科学,认为我们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东西不合科学,没有信心,不愿意去学习。苦难当中,用科学方法寻求解答,科学家、哲学家、聪明人一直学到今天还是找不到一个妥善的方法,都在那里摸索,摸得很苦!看到世界愈来愈混乱,混乱到现前这个局面,真正是叫人难以忍受!

自杀率为什么这么高?最近这些年来,自杀率年年往上升,没有止住的现象,年年上升。这就是说混乱到令人无法忍受了,只好自杀,自杀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解决问题之道要学问,要真正的学问,不是空谈。是理想、是空谈,那个无济於事,要真学问,真管用!东方的圣人实在讲都是讲实学,实在的学问,决不是空洞的,中国传统是实学。佛法是实学,真有内容,不是谈玄说妙,它所追求的实实在在真的解决人生的问题,认识宇宙的真相。人生是自己,解决自己生死大事,不是假的。这个问题都能解决,世间这一切混乱、冲突、矛盾,小问题,都不是大问题,哪有不能解决之道?怎么解决法?要教,要上课。更重要的,觉悟的人要表演出超脱、觉悟的形象给大家看,让大家看了之后能一下醒过来。

众生的根性不齐,利根的人、上上根人,一看、一听他就领悟。中下根就不行了,必须要看很长的时间,听很长的时间,他才能开悟;下根人那时间更长。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很早!释迦牟尼佛出来弘法利生,很早他就亲近了。一直到般若会上,到金刚般若会上,我们估计跟释迦牟尼佛学习差不多是三十年。三十年天天看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每天出去托钵,天天做的这个样子,他看了三十年,一下开悟了,赞叹希有、希有。看出苗头出来,看了三十年,赞叹备至,这是《金刚经》的发起。须菩提不是中下根,在佛陀的身边还要这么长的时间;那我们现前对同修们的教诲,没有三十年行吗?三十年能够觉悟,这都是好根器,不容易!

我也常常劝勉同修,在这么个混乱的时代,佛法衰落到谷底,我们还能够受益,没有被世俗的洪流所淘汰,什么原因?天天不断的在学,非常认真的在学。天天学,不认真,没用,为什么?天天学,不认真,世味比法味浓,还是放不下五欲六尘,「那个好!那里头有快乐」,你就被淘汰掉了。天天很认真的学习,发现这里头有乐,有法乐,法乐超过世间的乐,你才会主动的放弃它。你看世间人,现在人迷恋电视!我居然四十多年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不看电影。这些世间人认为是娱乐的,我全部舍弃,为什么?读经的乐超过它们,不能比!这就是把我们自己享乐的等级提升。世间人所享受的乐,五欲六尘之乐,我们提升了,那个自然就放下。你要不提升,你怎么能放下?

我们在前面读过的,你看经上讲的,不求五欲,不求王位,王位在此地可以说社会的地位,哪个人不追求?我们不要。五欲六尘的乐不要,身分地位的荣誉的乐,我们也不要。富饶是财富,自乐是享受,大名称,我们今天讲知名度,凡是有知名度,在社会上都是有权位,有地位、有权势,统统舍弃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样子,那是什么?他的享受提升了,不是这个境界。我们如何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把享受向上提升?当然还是先从自己做起。自己没有提升,怎么能帮助别人提升?自己提升之后,帮助别人,别人相信。你自己没有提升,想这个世间我都不要了,修苦行,世间人认为修苦行,实际上我在前面讲过,苦中有真乐,那是提升。回过头再看看世间人享受五欲六尘之乐,乐中有真苦,你说应不应该舍弃?这自己就晓得了。

第三个是「无瞋恨行」,这很重要,「自觉觉他,无违逆也」。违逆是对自性讲的。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不违背自性,一切总是随顺自性,绝无违逆。特别是瞋恨,瞋恨是不觉。世尊给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瞋恨是在哪一道?地狱道,这个我们要记住。「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人在盛怒之下,他的血液、他的细胞都含著有毒素,你说多可怕,对自己实在讲非常的不利。常常发脾气的人,寿命不长,这个道理不难懂得,常常发脾气的人,他哪来的快乐?古人告诉我们,当你在发脾气的时候,你的饮食味道都变了,你有没有能觉察到?你心情很不好、很不高兴,很好的饭菜,你吃的是什么味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验?吃了怎么样?无味。不是真的味道没有,味道被你变了,境随心转!

去年,还是前年,我听说有些小学生,老师带著做实验,用馒头。同一个蒸笼蒸出来的馒头,拿两个,一个放在前门,一个放在后门。前门进进出出的,都给馒头讲「你太好了,我很喜欢你」;后门的那个,跟它讲「我讨厌你,不喜欢你」。一个星期之后,前门这个馒头颜色也好看,虽然时间长了,发酵了,但是气味很好闻。后面那个,你对它瞋恨,不喜欢它,那个馒头变黑了,你闻闻看,臭气,很难闻。这个实验大概是从江本博士水实验那个地方引伸的灵感,来做这个实验,果然不错。你就晓得你欢喜心,你吃这个馒头不一样;瞋恨心尝,又不一样。

人在欢喜的时候,菜饭是很普通的,吃起来津津有味;人在非常不高兴的时候,很丰富的宴席,吃起来没有味道。这个很容易做实验。而且在盛怒之下决定影响你的内脏,血液循环的系统受影响。再一个就是消化系统,你吃的东西,如果吃的分量多一点,很容易得病。我讲经的时候说过,发脾气,你对某个人发脾气,他受害只有三分,自己受害七分,错了,大错特错。能原谅别人是大德,不知道积功累德,而去造过失,这是愚痴,真正叫不懂事。希望我们能够随顺法性,我们也没见性,也不知道性是什么?随顺佛陀教诲,佛陀教诲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我们对佛陀要有信心,佛不欺骗人。《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决定不欺骗人,句句是实话。那就是自性流出来,我们能随顺是随顺性德,随顺自性。

所以,注解这八个字注得好,无瞋恚就是自觉觉他。无违逆,意思尤其是双关,自己不违背性德,跟别的人不会产生冲突。我们现在讲社会的冲突、矛盾,你没有瞋恚自然就能化解,化解就是无违逆,这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说下面的第四行,「无尽行,随类现身,三世平等,通达十方,利他之行无尽也」。这是十行位第四行,我们很清楚可以看到菩萨所示现的能力、德能,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教化众生,他就说什么法。所以大乘教里面,我们必须要知道,没有一定的形相,也没有一定的方法。像《楞严》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类化身,三世平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法博大精深,这不是赞叹之词,这是真实的。它没有一样不包括在其中,你怎么能分别?怎么可以执著?现在讲科学,科学一定要分门别类;换句话说,决定不能够离开分别执著。离开分别执著,科学就没有了,科学必须要有分别,要分类。

而大乘教里面,宇宙是一体,所谓不二法门,你想想看这个味道,不二法门!世界上宗教这么多,《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什么?宗教是一;多,宗教里头有佛教、有基督教、有天主教、有伊斯兰教、有印度教,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佛法里头有味道!平等。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说,常常提起,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得到。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应以基督身得度就现基督身,应以天主教身得度,就现天主教身,圣母玛利亚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叫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人现的身?法性。法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没有形相,能现一切相,能现一切身。所以一切相是一个相,一切身是一个身,这叫三世平等。

我们学习宗教,信仰宗教,无论学哪个教,教教都通!没有矛盾、没有分别。矛盾、分别是没有真正理解、没有真正认识诸法实相,从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面产生错误的见解,把宗教的真相扭曲了。真正觉悟之后,宗教原来是一家!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哪里有对立?哪有矛盾?哪里会有冲突?不可能的!一切随顺自然,就对了。只要违背自然的法则,违背自然的运行,一定出乱子,弊病就出现了。以我们身体来讲,这个身体随顺自然,健康的;不随顺自然,就是用脑过度,用思想过度。我们通常讲用心过度,我们读书,说用眼过度,都会成问题;现在我看用手机,是用耳过度。

手机发明人好像有个公告,这个东西常常听,听多了会影响整个脑神经,决不是好事情。所以发明人,我好像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讯息,提出一个忠告,听手机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这是忠告,而且劝人一定要用耳机,用耳机;要是时间太长,一天次数太多,肯定影响你头脑,为什么?不正常。科学技术确实是带给我们很多便利,但是你有没有想到,许多便利里头不正常!影响我们生活,影响我们的生理,影响心理,付出惨痛的代价,得不偿失。几个人觉悟?

菩萨随类现身,通达十方,利他之行,通达十方是智慧,只有有智慧才为众生现身说法,现身是身教!做出最好的榜样来。以身教为主,言教是辅助,言语是辅助,身教是主,一定要做出来。怎么做?知道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我们前面念过的。我们要怎么做?就要把这个做出来,做出来第一个是尊重,对一切众生尊重、恭敬、赞叹、供养,字字句句里头都包含无量义。然后晓得我们对一切众生怎么对待?要跟对待自己父母、兄弟姐妹一样,要跟对待诸佛如来、祖师大德一样,那就对了。

那些细节,《弟子规》里面说出细节的纲领,《感应篇》《十善业道》都是讲细节的纲领。我们认真学习,依教奉行,这是身教,表演,这真正是个菩萨。我们今天的地位,用小乘的话来说,初果向,我们向著这个圣道方向、目标,方向没错,目标还没达到。初果是第一站,二果是第二站,第四站才是阿罗汉。我们现在开始起步走,向第一站走,第一站还没到,第一站到了就是证初果,这个总要晓得,总要清楚、要明白。不能狂妄,愈是高位愈谦虚,愈是高位愈尊重别人。为什么?他知道得愈清楚,了解得愈透彻,所以他做得很彻底,做得很圆满。最高的果位是如来,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在经教里头,这里有不少记载,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所现的是真实、清净、平等的慈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看这个名词术语的意思,无缘是没有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自他是一体,不是二体。就像我们身上的器官一样,你是眼睛,我是耳朵,虽然不同,是一体。一个心性,一个法身,关系多么密切。确实比儒家,我们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还要向上提升一个层次!中国传统的文化已经了不起了,为什么?把世间所有的人都看作亲人,总是想把你拉进来,没有把你排出去的。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家庭,诸位你要晓得,古时候是大家庭,跟西方人小家庭完全不一样。大家庭不分家的,几代同堂,一个家族几十人是非常正常的。三代,祖父母、父母、叔伯、兄弟姐妹,下面还有儿孙;家族人丁旺的,五代同堂。诸位在小说里头,《红楼梦》是个好的代表,大家族!上上下下二、三百人,那是一个家族。

所以家要和,怎么和?守礼,礼是规矩。都懂得谦让,每个人都知道谦虚,都知道让,不争,家和万事兴。能够治家就能够治国,齐家、治国,能治国就能够叫天下人得到公平,平天下是这个意思,让天下人得到公平。在学校念书,老师,老师称师父,在从前私塾称老师是师父,学徒称他的老师称师傅,同学称师兄弟,你们想想看这个味道,多亲密!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要化解冲突,要恢复到世界的安定和平,中国这套东西有效!靠什么?靠教学,办班教学。这世间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是从事於教学的工作,一生乐此不疲!教化众生。孔孟教学,释迦牟尼佛教学,耶稣、穆罕默德统统是教学。

中国《三字经》上讲得好,「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体,一个生命共同体。「性相近,习相远」,远近不是说别人,这是自己,每个人自性是一样的,平等的,所以说相近。但是每个人的习气不一样,习气违背你的性德,跟你的性德愈来愈远,这是一个意思。习性跟习性也不一样,也有远近距离的差别,教育就非常重要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人回归自性,这高明。「苟不教,性乃迁」,你要不好好的教他,染上不好的习性就变坏了。今天社会的动乱原因在此地,没教!自然他就变坏了。

「教之道,贵以专」,教学要懂得专注,没有专注的心态来学习,再好的老师都没用处。真正高明的好老师,学生不能专注的他不教,为什么?白费力气,教了他听不进去。只有他专心,他一分专心他能得一分,十分专心他能得十分。他不专注,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心浮气躁,妄想太多,欲望无穷,这个跟道、跟性德完全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真正觉悟的人、这个善友他不教了,不教怎么?专求提升自己,这个世间缘尽了,他就走了。这一小节是讲感应道交,不舍众生,利他之行无尽。

下面第五,「离痴乱行,种种之法门虽不同,然一切合同而无差误也」。你看看痴、乱,痴乱是什么?三毒烦恼里面的愚痴,痴一定乱,痴翻过来是智慧,乱翻过来是治,痴是大乱,智慧是大治。这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吗?所以,种种法门,法门不同,八万四千法门。教化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不是一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都开悟,能令一切众生都成就,这做不到的。所以佛说种种法门,说八万四千法门。

我们今天做了一个光碟,「凡圣迷悟示意图」,里面也做了五、六套不同的法门,破迷开悟。为什么做许多不一样的?就是代表种种法门,取这个意思,不是一个法门。诸位仔细看你会去领悟,有顿悟的、有渐悟的,顿悟的是妄想分别执著一下就拿掉,顿悟!渐悟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先破执著,再断分别,最后再放下妄想,这是渐渐渐修的。所以用很多方法来表示,让你在这个里头看出,法门虽然不同,但是目标是一个,都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一切合同而无差误,一切合,一切同。然后我们就晓得,八万四千法门在方法、门径是异,可是目标、方向是同。用佛法来说,无非都是断烦恼、开智慧,无非都是菩提道,证大般涅盘。

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每个法门都是菩提道,都是通达无上菩提。修学,那你就要注意,你只能走一条路;同时走两条路,同时走三条路,你想想能不能成就?不能。为什么原因?你的心不能专一。心不专一你就是有分别、有执著,分别执著不容易放下。你选三个法门,肯定你都喜欢这三个法门,譬如我们常常听到的,禅净双修,他就两个法门;还有人还加上密,禅净密三修,好像是有道理。这三个方式不一样,他同时要学,同时要兼顾,你说他分不分心?分心是不是执著?是不是分别?是不是妄想?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放下,凡夫一个。他忘掉佛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什么意思?叫你在所有法门里头选一个法门,一门深入!这是专。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还是贵以专,你不专你学不到。那要问你学什么?学定、学慧,不是学别的。

定慧怎么学法?学看破、学放下就对了。不放下是愚人,这句话是古大德讲的,一等一的聪明人,听了之后马上放下,还不放下那行吗?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放下就是!上上根人,禅宗惠能大师讲的上上根人,他自己做了个代表。你要知道,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家里很贫穷,一无所有,靠劳力砍柴、卖柴过日子,母子两个人相依为命。所以生活清苦,好!没有妄想。你看一听到人家念经,他从窗外走过,听到里面念《金刚经》,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就有领悟。再跑到屋子里面问念经的人,你念的是什么?你从哪里学来的?当然念经的人也问他,你问这些干什么?他听了这个很有意思,他有领悟。

一个人能悟入,那太不容易了!学佛的人都是好人,听到这个人听几句经文,他就有这么深的领悟,就发心帮助他。劝他到五祖那里去参学,家里面?家里面大家来照顾,所以就有一个人拿十两银子给他安家。「你好好的去学,十两银子可以给你母亲过生活。」当然这些发心的人自然会照顾,他就放心去。这些都是示现的,都是在做给我们看,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要做到这么样的圆融,这么样的自在,你不离愚痴怎么行?怎么离愚痴?放下!不放下,永远愚痴。要知道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经上讲皆有,本来具足!你的智慧跑哪儿去了?智慧现在变成烦恼,就是智慧变成了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在经上常讲烦恼即菩提,烦恼、菩提是一不是二,觉了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烦恼,总在迷悟不同。

迷的时候,把菩提,就是把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扭曲了,变成烦恼,变成这种坚固执著,不肯放下。坚固执著不肯放下,在十法界业因里面是畜生因,那里面还有严重的贪爱在里面,悭贪的心。有,舍不得给人,不肯布施,不肯供养,自己抓住不放,这有贪心,贪心是饿鬼。这是造的什么因?鬼、畜之因。这一生好不容易得个人身,来生变成鬼、畜生,这是聪明吗?总要自己好好想想,你想通了就是看破,看破之后你才肯放下,我不再干傻事了。放下是聪明人,离愚痴,对种种法门平等恭敬。我自己虽然修净土,我对净土之外的禅、教、密,没有一个法门不恭敬。不但对佛教所有法门恭敬,我们现在读《华严》更明白了,心量拓开了,有点智慧。对世间所有一切宗教,所有一切的善法,没有一样不恭敬,为什么?现在知道它是一体。

没有一样不是佛菩萨示现,不仅仅是应以佛身得度即现佛身,那是讲宗教。应以国王身得度,现国王身;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现童男童女身;应以长者身得度,现长者身;现在讲,应以教授身得度,就现教授身,不一定。你才晓得这个世间人各行各业里面,有没有佛菩萨应化在其中?太多了。你迷惑你不认识,如果一旦觉悟,认识了,你自然是一切恭敬,一心顶礼,欢喜赞叹。这个苦难,众生特别苦,佛能舍弃吗?愈是苦的地方佛菩萨愈要多照顾一分,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愈是苦的地方,愈是有灾难的地方,佛菩萨应化愈多。但是什么?他身分不暴露,凡夫不认识,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对他尊重、礼敬,但是凡夫对佛菩萨不会尊重,不会礼敬,甚至还要毁谤、侮辱,还要陷害。佛菩萨无所谓,你把他身命害死了,他又来了,绝对不会责怪你,总是希望帮助你回头。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下面第六「善现行,以离痴乱故,能於同中现异相,於一一异相各现同相,同异圆融也」,叫善现。以佛法做例子,确实於同中,同一个法性、同一个法身,现异相,异是不同,现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是异相。虽异,异中有同,同是什么?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而且怎么样?同一个手段,那是什么?决定同修戒定慧。只是用的方式不一样,都是修的戒定慧,都是断烦恼长智慧。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异中有同!无论哪个法门,总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个原则是共同的,持戒、修定、开慧。

再扩大,我们看看,扩大到其他世间所有宗教,标准不一样了。虽然不像佛门持戒这么样的严,修戒定慧,但是一定是有规矩。《新旧约》里面讲,上帝与人定的有约,这个约好像条约一样,也就是给你定的规矩,你要遵守,这就是佛门里面讲的持戒。上帝劝人,爱世人要像爱上帝一样,你怎么样爱上帝,你就怎么样爱世人。你们想想这个味道,爱上帝是自行,爱世人是化他,先成就自己,然后再帮助别人。你想想看是不是一个味道?宗教不相同,接引的方法不相同,你去看它的意思是不是一样?我们细心去体会就明白了,没有两样。他们说上帝、说真神,在佛教里面讲的法性、法相。佛教里头不称为真神,不称为上帝,为什么?真正是造物主!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唯心所现」,这个心就是法性,「唯识所变」。其他宗教里面称为真神、称为上帝、称为主;依斯兰教称为安拉,我们中国人翻作真主。名相不同,里面真的有相同的地方。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同异圆融。你要是契入这个境界,在现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人家要问你,你信什么宗教?我什么宗教都信,什么宗教跟我都不冲突,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许多场合里面,人家问我,法师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我是地球人,我们共同都住在这个地球上,这不是地球人吗?地球人就是一家人,何必分什么这个国、那个国?这个族、那个族?国、族是异,地球人是同,同中现异,异中现同,同异是一不是二,这就是圆融。圆融才得自在,圆融才真正变成一家人,哪有不尊重的道理?哪有不敬爱的道理?怎么可能不互助合作?你要还有分别执著,还有自他,你认识不清楚,事实真相你还没有明白过来;换句话说,痴没断。痴没断,贪瞋就没断,贪瞋痴没断。贪瞋痴断了就圆融,贪瞋痴断了,才知道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一切众生是自己,是一家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