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八一讲)  2008/8/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8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我们从第六段看起,「善慧菩萨」这一章,十首偈,我们从第三首念起:

【一切凡夫行。莫不速归尽。其性如虚空。故说无有尽。智者说无尽。此亦无所说。自性无尽故。得有难思尽。所说无尽中。无众生可得。知众生性尔。则见大名称。】

这是善慧菩萨十首偈颂里面的第二段「见法」,有三首,就是三、四、五,见法。前面我们将大意可以说也说得很详细。这里面有两桩事情我们必须要把它搞清楚,一种就是有为法跟无为法。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到的是经上讲的『尽』,第三偈上所说的,「尽」就是有为,就是讲的有为,『莫不速归尽』。『行』是一切行法,我们现在所说的思想见解,这是意的行法,言语造作是身口的行法,把身口意将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包括尽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确实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万不是数字,万是形容,是圆满,宇宙之间一切法全部都包括尽了。大分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为法,一种是无为法。有为就是有作为,有作为就是因缘生法,也就是有生有灭。有为法它有四种现象「生住异灭」,这总的说。如果分开来说,在动物,有情的动物,生老病死,有为的四种现象,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像星球、星系它有成住坏空。这三个不同的大类,说出三种不同的名相,其实是一桩事情,凡是有这种现象的,我们可以说有生有灭的,都叫做有为法。有为法里面包括的,心法、心所有法,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精神现象,心跟心理作用是属於精神现象;色法是物质,物质的现象;除这个之外,还有一种叫不相应行法,有这么的一法,这一法是属於抽象概念,因为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归纳起来有二十四类,叫二十四个不相应。这些全都属於有为法,把精神跟物质的范围全部包括尽了。除这个之外,还有一个没有作为的,像虚空,虚空没有作为,虚空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它也不是抽象概念,那怎么办?把它归纳到无为。

「无为」一共有六个,六大类。六大类,实在讲真正的无为只有一种,就是自性,自性是无为的,那是宇宙万法的本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本体是无为的,在佛教称为真如无为。讲虚空,「虚空」是相似的无为,它不是真的。虚空也有生灭,什么时候生?起心动念就生了,跟宇宙同时生;什么时候灭?跟宇宙同时灭。所以它这个时间很长,一般人没有法子觉察,没有办法觉察到它的生灭。我们用比喻能够很明显的体会到,譬如我们看到水上的蜉蝣,这水上小虫,它在水面上跑来跑去,水上的蜉蝣,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大概十一、二个小时,那就是它的一生。你说它从出生到死亡只有十几个钟点,它怎么知道虚空是有生灭的?这不可能。我们在这个时空里面,我们的寿命才不过一百多年,这活得长寿的,也没有办法在这时间当中看到虚空的生灭。虚空怎么生的?现在我们在《华严经》上明白了,宇宙从哪里来的?宇宙的诞生,虚空同时诞生;宇宙没有了,消失了,虚空也消失了,所以虚空不是真的。所以它不能够归在有为法里面,那只好是无为法,这无为是什么?叫相似无为,很像无为,不是真的无为。古大德给我们做了简单的解释,「虚空无为:真空之理,离诸障碍,犹如虚空,无所作为也」,虚空没有障碍,跟自性一样,自性没有障碍,虚空也没有障碍,但是自性能现万法,虚空不能现万法,虚空是无所作为,所以把虚空归纳在无为法里头。

第二种叫「择灭无为」,择是选择,灭是什么?灭是断灭,灭什么?灭烦恼。灭烦恼要靠智慧,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定功再深,定是伏烦恼,禅定能够降伏烦恼,让烦恼不起作用。古人的比喻说,石头压草,那是禅定,石头压草,石头拿掉了,草它又长起来,这是什么?这属於禅定。但是智慧开了之后,烦恼就起了变化,烦恼真的没有了,烦恼变成智慧。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断了智慧也断了,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转烦恼为菩提」,这要靠智慧,这是大乘经教教学的目标,是教你开悟。悟是本有的,迷是本来没有的,没有的,怎么迷的?为什么会迷的?没有原因,你不要去找原因,你愈找迷得愈深,你愈去研究就愈陷得深,你就没法子,你出不来了。所以佛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见性、才能回归自性?你只要把它放下就行了。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自性就现前,就明心见性,这个教育终极的目标就达到,见性就叫做成佛了。谁的性?你自己的本性。我们中国老祖宗,你看看,千万年前就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就是那个人性本善,你见到你自己本善的自性。见到自性,在古印度就叫做成佛,在中国人没有叫成佛,中国人叫圣人,所以中国圣人的意思就跟佛教里头讲的成佛是同样一个意义。不过虽然见性,见性之后等级还很多,在《华严经》上讲四十一个等级,这四十一个都是见性的,可以说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同样一个境界。为什么还有等级?等级是他有习气没断,起心动念真放下了,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可是有习气,习气很难断。习气厚薄,佛说了四十二个等级,那是习气,所以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到妙觉,习气就断尽了,完全没有了。完全没有了,也就是说万法就没有了,虚空没有了,回归自性。

自性是什么样子?大光明藏。我们净土宗讲四土,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它是光明的,它不是黑暗。可是大乘菩萨他到这个境界,到妙觉这个境界,他是不是把那个最后一品习气,他确实有能力断,他要不要把它断掉?他不断,为什么?不碍事,断不断一点关系都没有。断了,我们现在讲精神跟物质全没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就是自性现前,常寂光现前。我们也不必叫常寂光土了,就是常寂光,身土是一不是二。所以他在这个境界里面,真正是达到究竟圆满的不二法门,他普度众生,十法界的众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去帮助这个众生就现什么身,他没有一定的身相;不但可以现有情众生,现人身,他能现花草树木身,能现山河大地身,他什么都能现。这个现身,没有自己的意思,如果有自己意思,他又有分别妄想执著了,他没有分别。怎么现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楞严经》上讲的。所以他现什么样的身,做什么样一些活动,帮助一些众生觉悟,是随著众生的意念,不是随自己的。这个我们很难懂,我们最近看到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给我们有力的证明。你看水是矿物,它肯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它也没有起心动念。但是我们人有起心动念,又有分别执著,我们以善意对待它,你看在实验当中显微镜之下,看到的图案非常之美;我们以恶意对它的时候,现的图案就很丑陋。它没有起心动念,它能现相,就跟法身菩萨在十法界的现身是一个道理。我们从这个实验上我们能体会到,他确实有这个能力,是自然的,所以这是自性的性德,自然的反应。

古时候,这些问题有人问过佛陀,佛陀那个时候没有科学实验,佛陀用钟鼓来做比喻。你看钟鼓,钟里面是空的,鼓里头也是空的,没有东西,把它比喻作什么?比喻作自性,众生有感,它有应。感什么?我们去敲它,我们敲它,它就会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古人用这个方法,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在这里面去体会。体会什么?圣人的应是没有起心动念的,众生的感,有,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他应是决定没有。纵然现身在我们这个世间,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他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也有父母,他母亲也是怀胎十个月生下他的,示现八相成道,好像跟我们是一样的。那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一生他有没有起心动念过?他有没有分别执著?他真没有。我们一般人很难相信,现在我们通过大乘教长年的薰习,我们明白了,我们能相信,他真的是没有。就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你看到的结晶一样,你看他还用照相把它照下来,照得那么美。所以感跟应,佛、菩萨、罗汉只有应,他没有感,十法界众生里头有感,这些大圣他就有应。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他这个应是无为的,所以他们真是所谓二边不住,不住有为,也不住无为。如果住无为,他就不能应,他不住无为,他能应。能应的时候,他还是无为,他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过,他能够帮助众生,现身说法,讲得那么圆满,这不可思议,没有法子想像的。所以我们不想,不想就明白;愈想就愈糟糕,这个东西不能想,想就落在意识里头。

所以佛法它完全从自性里头流露的,它没有通过心意识。我们今天全在心意识的范围之内,心意识当家做主。自性,自性早就迷失了,忘掉了。到什么时候才见性?初住菩萨。我们今天这段经文是第六住的菩萨。初住菩萨就有能力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为什么?他不会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得大自在。这个理事我们是从释迦牟尼佛教诲当中听到的,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薰修,我们对於这桩事情承认、肯定。那我们要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没有别的。这是佛法跟世间法学习不一样的地方,佛法到最后是归无所得。你得到什么?你什么也没得到,因为你所得到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自性之外,什么东西也没有,自性之内的全恢复了,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相好,那不是你从外面得来的,不是,你自己本有的。惠能大师讲的,你在没有见性的时候,都有、都具足,它不现前,它不起作用。所以只有佛法能够把宇宙讲清楚,宇宙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这是正报,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叫依报,大乘经里面常讲依正庄严,庄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美好,美好到极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依正庄严是你自己本来具足的,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意思。这句话跟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跟佛这句话是一个意思。所以这里头有高等的科学,真的是究竟圆满的科学,是你自性里头具足的。科学家种种的发明你不必羡慕,也不必去奇怪,为什么?你自己都有。实际上他还都在摸索当中摸出来的,他没见性,见性的时候,那比他高明多了。怎样见性?放下就见性了,关键就是在放下,所以要学著放下。

前面一段里面,清凉大师说得好,「智离所知,心脱烦恼」,这两句话说得好!心脱烦恼容易脱,因为烦恼我们都希望把它离开;可是知识就不一样,你看世间人,有所谓求知欲,欲是欲望,什么欲望?求知。那你所求来的这个知,你用功去学习、去求得的,在大乘教里面是知识,不是智慧。为什么?你向外求的,你所求得来的全是知识。智慧不在外面,在内心,是心性的。心性本来具足的,只要把障碍除掉,智慧就现前。障碍很复杂、很多,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障碍你智慧;另外一类就是所知,所谓你的知识太丰富,这些知识障碍你自性的智慧,叫所知障。所以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给我们做了示范,他去求知,跟我们现在一般年轻人一样,求知欲很强,十九岁出去求学,佛家讲参学,就是现在讲的求学,十九岁。我们能想像得到,王子身分,聪明好学,你说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所以在当时,无论是宗教界、学术界,那些高人他都亲近过,都向他们学习过。学了十二年,做样子给我们看的,告诉我们这一般迷惑颠倒的人要去求智慧。

他十二年学完之后,再也找不到老师了,基本的问题没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知道,古印度无论是宗教、无论是学术都重视禅定,佛经上所讲的四禅八定,这不是佛门的,是那个时候印度宗教、学术里面普遍都修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可以能够突破六道轮回的空间维次,所以他在定中,他往上他能够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天,往下他能到达阿鼻地狱,他们对於六道的情形这是一清二楚。他不是猜想的,不是理论,不是推测,他亲自看到的,不是一个人看到的,所有有禅定功夫的人都看到,大家在一块讲都一样,这不是假的。可是我们想像当中,肯定至少有三个问题,释迦牟尼佛是有的。我们会问,六道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外面还有没有世界?这三个问题在当时所有宗教、学术界都没有法子答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跑到恒河边上,找棵大树底下入定,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法是什么?佛四十九年所教给你的东西你都要舍掉,何况世间的东西。这个放下是什么?放下所知障,放下!这就大彻大悟,自性现前了。自性现前了,所有问题都解决,再没有障碍了,这叫成佛。

所以与学、不学没有关系,你看释迦牟尼佛学,学十二年,放下。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学,五祖忍和尚半夜三更在方丈室里面给他讲《金刚经》大意,当然不需要用经本,他不认识字,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大师彻悟了,为什么?放下了。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他成佛了,他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夜睹明星豁然大悟的境界完全相同。怎么知道?忍和尚传法给他,把释迦牟尼佛衣钵传给他,就叫他赶快走路,怕人害他。为什么?这中国古谚语有句话说「同行相忌」,嫉妒的人很多。所以他必须要出去逃难躲避,躲过这个灾难,他到猎人队躲了十五年。逃难的时候,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她一生,古人都很难得总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都能够遵守教学的原则,学习的原则,她专攻《涅盘经》《涅盘经》的分量很大,学这部经,也念得很熟。她念《涅盘经》,惠能那时候二十四岁,那是在家居士,他在逃难!听到她念这个经,很有趣味,他就讲给无尽藏比丘尼听。她听的那真的叫听呆了,怎么会讲得这么好?就拿著经向他请教。他告诉她,我不认识字。她说,你不认识字,你怎么会懂这里的意思?他说,这个与文字不相干。你想这句话。

释迦牟尼佛那个示现,惠能这样示现,让我们明白了,豁然大悟了,这个东西跟学、跟不学不相干。惠能大师开悟之后,不但佛法是全通达,世间法也全通达,为什么?不离自性,他明心见性了!哪一法能离自性?所以,什么重要?放下重要。你不肯放下怎么行?不肯放下,那从前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的,你搞佛学。放下呢?放下你是学佛,不一样。不放下,你所学的是经典里面的皮毛常识,真正的意思你不懂,真正意思是什么?意在言外。所以会听,要听弦外之音,要听言外之意;会看,要看文字外面的,不是在文字里面,文字外面的那是真的信息。这是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行。所以放下执著,这成阿罗汉果,放下分别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是佛。世尊给我们示现的是顿悟,他这三个一起放下;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也是顿悟,也是一起放下,一个是学了十二年,一个是一天也没学过。告诉我们什么叫学佛?学佛是放下。经典可不可以学习?可以学习,就像释迦牟尼佛,学习要会放下,就是马鸣菩萨讲的,听经不要执著言说相,不要执著名字相。佛、菩萨、三藏,这都是名字、名词术语,不要执著,都是假名。老子说得很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不要执著就对了,它就帮助你;你执著,它就成障碍,就变成所知障。放下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你不能去想它,这是什么意思,我去想一想,一想都落在意识,那不是自性里头的真实义,是你妄想里面的意思,不是自性流露的。佛法难,难在这个地方;易,也容易在这个地方。你要会了,反掌之易;你不会,那就难於登天,那真是太难了。所以问题是你懂不懂这里头的诀窍,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它真是智慧。

「择灭无为」,你选择什么?就是放下,我们用放下讲,你就更好懂,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古人讲的,灭就是断灭,「以智灭惑,所显真理,理没有作为」,因为它不执著。这个理起不起作用?起作用,可以能够教化众生,但是它没有执著。真的像世尊示现的一样,给诸位大众讲经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确确实实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对立没有了。六道众生是生活在对立的世界,这个对立就是现在科学家讲的相对的,相对论,相对的,六道众生生存的时间都是相对的。佛没有相对,跟人不对立,跟事不对立,跟一切万物不对立。整个宇宙呢?整个宇宙是自己。这个我们在前面跟大家一起学习的,贤首国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里面讲得很清楚,那是华严观的修行方法,很简单,只有六条,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学习,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在哪里?就是我们自己日常生活。你不会,我们过的是凡夫生活,苦不堪言;你要是会的话,你过的是佛菩萨生活,快乐无比,不一样。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闻道是什么?开悟!开悟怎么?没有生死了。这个身夕死可矣,身要不要无所谓了,这不入境界他不了解。这就是择灭无为。

第三个,「非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是什么?就是不需要用智慧去断烦恼。这对什么人说的?这比前面高,前面要修戒定慧,二乘。这是什么?这是菩萨,菩萨里面上上根人,像惠能大师那样。惠能大师有没有去断烦恼?没有,他没有去学持戒、修定、开慧,他没有,他一下就悟了。所以这是没法子学的,普通人学不到的。我三个老师都警告我,不能学惠能,他说那是上上根人。他说我们都不是上上根人,方老师自己说他不是上上根人,李老师也说他不是上上根人,他看看我,你也不是上上根人,他说这个不可以学,学不到的。我们应该怎么样?我们应该像爬楼梯一样,他是一步登天登上去的,我们爬楼梯,爬一级升一级,就是渐修,他那是顿悟,咱们要渐修。渐修就是慢慢放,我们登到大楼顶上,你看上楼梯不是一步一步放下吗?往上进一步,下面那个台阶就放下,不断的放下,慢慢放,到顶是一样的。他们很厉害,他们一下就放下,就上去了。这个比喻好,我们自己要承认。

所以功夫、成就,佛经上讲的四种缘,亲因缘那我们大家都有,我们都有成佛的因,每个人都能成佛,平等的。怎样才能成?所缘缘重要,我们世间人讲立志,佛法里面叫发愿、叫发心,佛法里面发菩提心就是世间人讲立志。我这一生,我有一个方向,我有一个目标,方向目标是什么?回归自性,成佛去。我们干这个,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其他的都不是我的事情。我们干其他的事情,这是缘碰上了,碰上是好事,於众生有利益的事情不能不做。做的时候,有目标、有阶段。大家都晓得,我这几年,实际上,这是真正参与世界和平工作是从二00三年开始的。二00三年我代表格里菲斯大学,澳洲第一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和平会议,在曼谷大学召开,第一次,二00三年七月,到今年我总共参加国际和平会议十一次,这是缘碰上的。代表两个学校,昆士兰大学。参与之后才了解,世界真的很乱,众生太苦了。实际上,七0年代汤恩比博士已经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重点说出来了,他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他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了。

我们就把中国这些东西给联合国介绍,介绍大家听了很欢喜。为什么?从来他们没想到。可是大家怀疑,说这是理想,不能落实。我们为了这桩事情,所以才在汤池搞实验点,中国人常讲的,一定要做个样板。这样板做成功了,请他来看,我们在联合国总部办活动、展览,详细介绍,大家很有兴趣,我们目的在此地,这目的做成功了。我们到联合国总部办了三天的活动,以这个为主题,我们这个实验十分成功。如果这些九十二个国家代表都到汤池来参观考察,我们就十二分的成功了。成功就是我们没事了,这个事情就应该由这些志士仁人们,他们回到国家,照汤池这个模式去办,能解决社会问题。胡主席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不是口号,可以落实。我们自己功德圆满了,没事!所以我办中心的时候,我就跟杨老师说得很清楚,我说大概我们是两年,顶多三年,我们就不办,就结束了,交给国家,奉献给国家。这个事情应该由国家接著去办,我们回归到我们自己的本位,我们的本位是学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不参与任何活动。所以这个世界和平会议我也不愿意再参加,不过跟这些朋友们结识的人多,他们还是非常盼望我,希望在会议当中能见到我。

今年有两个邀请,十月份马尼拉,十一月份在京都,在日本,都是属於联合国他们办的这些和平会议活动。这是附带的。他们很喜欢跟我做朋友,很喜欢跟我交谈,我也很乐於帮助他们。现在接触的,差不多年岁都比我轻,比我大的几乎没有了。所以这是一桩好事,附带的。如果明年,他们正在筹备,希望在纽约办一个活动,我说很好,我赞成,纽约联合国办活动的时候,我说我会去参加。这个参加之后,以后我就不再参加任何活动。这两个国际最大的组织,我们把中国传统东西介绍给大家,这好事情,帮助社会和谐,帮助世界和谐。因为世出世间法都要建立在和谐的社会基础上,它才能长成;社会动乱,世出世间法都不能建立。这是很多人问,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就为这个。这是大事因缘,我们碰上了!还是学佛,不尽有为,也不住无为,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对我们自己修学,身心没有罣碍,这就好。

大乘菩萨,像能大师一样,他没有用戒定慧,他是什么?「性本清净,无所作为」。所以他一听就开悟了,他就统统放下,就得大自在了。在我们推想当中,忍和尚召见他,跟他谈话,三更时分,就是夜晚十二点钟以后。老和尚跟他谈话的时候,在我们想像当中,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就把他送走了。这是非择灭无为很好的榜样,这都不能在有为法里头。

第四个是「不动无为」。这是讲禅定,四禅八定,四禅八定里面的第四禅,第四禅得不动地。世间禅定最高峰是无色界天。第四禅他们所修的是出世间法,其实有真的超越了,从第四禅出去了,证阿罗汉果;还有一些出不了,出不了,他禅定的时间是有限制的。第四空天那个定功时间能够达到八万大劫,这么长,他不动,可是八万大劫到了,他不能向上提升,他就往下堕落,他定功失掉,失掉他就坠落。哪些人能够上升?还是学佛的,学佛的,经上告诉我们三果阿那含,就在五不还天修行。根利的,他不要经过四空天,他就能达到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根利的;根钝的,还要通过四空天,好像那四层他一步一步上去。不是学佛的,到那时候统统都堕下来,他误会了,以为那是究竟涅盘,以为那是成佛的境界,所以这是错了,看错了。这叫不动无为,因为在第四禅天里面没有作为,所以是不动无为。

第五个是「受想灭无为」,受想心没有了,受是什么?感受,也就是说执著没有了、分别没有了。我们知道,想是第六意识,受是第七意识,末那识。这两个识他伏住了,他不是真的灭断,他真的灭断就好了,那至少也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是定功伏住,不起作用。定中有境界,什么境界?清净平等,他不是觉,他没有觉,是清净平等的境界,他没有觉,他也没有慈悲,那是完全自己享受。受想灭掉之后,他没有作为,所以也属於无为,不能算是有为的境界。

第六个,第六个是真的无为,叫「真如无为」。妄尽了,「妄尽还源观」,妄尽了就是真,永远不变那就叫如。你看前面那个五种无为,它不是永远不变,它是很长时间不起作用。你说在第四禅的时候,它至少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多长时间?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的太阳系,可能讲是我们的银河系,我们银河系一次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银河系成住坏空八万次,这个时间我们无法计算,这么长的时间,他的定功很厉害,能支持到这么长的时间。时间再长,总有到的一天,到的那一天,他不能往上升,他就怀疑,怀疑「古圣先贤所说的话不是真的,我已经成佛了,为什么还堕落?」这是什么?这是谤佛,毁谤三宝。所以谤三宝的罪堕阿鼻地狱,你看爬到最高,摔得最重,从非想非非想天一下掉下来,掉到阿鼻地狱。学习不容易!这个事情我们有没有干过?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干过,不记得了。长劫的修行,没有找到正路,没有跟到好老师,走的这个冤枉路,吃这么多苦头。

大乘法里头,最接近的,诸位要晓得,就是念佛往生净土。念佛怎么?念佛还是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放下,念佛的功夫能伏住,生凡圣同居土。怎么伏住?念头才一起,「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下来,它不起作用。我再说得清楚一点,说明白一点,大家好懂,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七情五欲才一动,你一句阿弥陀佛压下去。这很喜欢的事情来了,一高兴,阿弥陀佛,压下去,把你的喜欢压下去。看到不如意的事情,心里很难过,或者是冤家见面,怨气、瞋恨冒出来,阿弥陀佛,压下去。把你的情绪,一句阿弥陀佛,第一个念起来,第二个念就是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这样决定能往生。压不住不能往生,看到顺心的起贪爱,看到不顺心的起瞋恚,念佛不能往生,这要知道。念佛最低的功夫是要能把喜怒哀乐爱恶欲都能够伏得住。所以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阿弥陀佛起来是觉悟,五欲六尘习气起来不怕,怕的是你压不住。念头才起,第二个念就是阿弥陀佛,要快,不能让自己的念头相续,相续你就造业了,这叫真正念佛,这叫做会念佛。真正念佛的人,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功夫纯熟之后,做事情也不妨碍,无论干什么事情,心里面佛号并不中断。心是阿弥陀佛,愿是阿弥陀佛的愿,行是阿弥陀佛的行,哪有不住生的道理!

如果能够功夫精进,真正能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执著念头没有了,也就是见思烦恼没有了,你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凡圣同居土,你生方便有余土,升级了。如果到不分别,再加一把劲,不起心、不动念,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这个事情,在现在这个时候干,好!你看世尊教给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什么原因?这个地方烦恼难断,你能断,提升容易。所以娑婆世界是大起大落,会修的人进步太快了,超越极乐世界;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烦恼习气,堕落得很快,一下就堕落到三途。西方世界是只有上升没有堕落,但是它上升速度很慢,没有在娑婆世界这样的大起大落,没有这个情形。所以我们这里修行,真的在一生当中,足够的时间,多少时间?三年到五年,足够的时间,可以把自己提升到实报庄严土。到实报庄严土,你要知道这个利益多大?《观经》里面告诉我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极乐世界修行要修多久?十二大劫,才能够提升到实报庄严土。我们在这个地方肯放下,肯把分别执著放下,六根对待六尘学到不起心、不动念,你看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超越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十二大劫,这个帐要会算。真放下,划得来!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丝毫贪恋。我告诉同学们,巴西的预言家说我们中国南方今年九月十三号会发生九点一级的大地震,我回到香港来,准备干什么?在大地震当中往生,我是回来干这个的。今天早晨有同学给我一个讯息,他们从网路上下载一个消息,这个预言家发布新的讯息,这个九点一级的大地震没有了。我这次往生的机会又搞不成了。所以我对世间没有贪恋,我们还有很多好的法宝,我要送到国内许多地方去收藏,留给后人的,不是我用的。我在庐江实际禅寺帮助他们建设这些寮房大殿,我告诉他,我说我不住,这是对於家乡的一种贡献,一种报答,都留给后人。所以凡事随缘,一丝毫强求都没有。

「真如之理,无所作为」,但是它能现万法,虽现万法,也是无所作为,能与十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现身说法,依旧是不起心、不动念,这个了不起。所以对它来讲,它还是无为。在百法里头,真正无为法只有这个真如无为是真的,其他都不是。这六种无为法,我们做个总结,这六法,六法可以说都是讲出世,这个出世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天亲大师的《百法》,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他是将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这部书是弥勒菩萨的著作,弥勒菩萨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为了教学方便起见,从六百六十法再归纳为一百法。百法如果再归纳,实在讲,这古大德说的,不是我说的,归纳为两法,色法跟心法,就是现在讲的物质跟精神。我们现在的哲学讲唯心、唯物,到最后归纳为这两条。这两条还可以归纳,为什么?物质是从心变现出来的,所以舍末归本,只有一个心法。心跟物怎么来的?世尊在《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都是从真如本性里面变现出来。真如本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遍一切处。没有见性的人,茫然无知;见性的人才晓得,原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我们在一起学习,用现代的这些工具,现代人几乎每家都有电视,每天都会有一段时间去看电视,我们就用电视做比喻。电视的屏幕就好比是真如,它无为!频道里面的影像,那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什么?能生万法。虽能生万法,它有没有染?根本无染,丝毫没有染著。所有生的万法离不开屏幕,但是屏幕是屏幕,色相是色相,是两回事情,彼此互相没有干涉,但是互相也不分离。性是真的,屏幕是真的,里面色相是假的。所以佛就告诉我们,真的你要抓住,假的你不要执著。假的可以受用,可以欣赏,你不要执著它,不要分别它,不要起心动念。所以看电视能不能修行?能修,能修无上菩提。电视在我眼光当中它也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是真的,一点不假。会的,看电视入华严境界;不会的,那你心被外头境界转,你就坏了,所以问题就是会不会。总的就是迷悟不同,除此之外没有两样。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就是这第二首、第三首,清凉大师有注解,我们念一念,「次二偈」,这就是第四、第五这两首偈。「拂迹入玄」,迹是迹象,玄是玄妙的境界、玄妙的道理。「上半拂前无为」,上半是前面两句,第四首的『智者说无尽,此亦无所说』,就是这两句话。拂,我们用个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放下。这个注子里面讲,「谓既如虚空,何有无为之相」,上半拂前无为,谓既如虚空,何有无为之相。这我们要晓得,无为跟有为是一不是二,无为是讲理、是讲性,相再多,没有离开性,就像我们屏幕里头,频道再多,没有离开屏幕。所以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开示,真正觉悟的人,「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这两句话说得好!为什么?有为跟无为是一体,是一个性。无为是从性上讲的,有为是从相上讲的,相是假的。为什么说假的?相有成住坏空,相有生灭,相是无常。讲很粗、很浅显的大家知道,相有生老病死,动物的相、植物的相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所以它不是真的,不是永恒的。

现在我们学的,确实比从前更进一步,为什么?我们现在已经渐渐明白到微细思想。微细思想怎么讲?就是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这是讲什么?物质世界从哪来的?佛问弥勒,世间人都会起心动念,念有粗念、有细念,一个粗念当中有多少个细念?有多少个形(形就是物质,就是色法)?有多少个识(识就是心法)?你看物质跟精神同时生起的。弥勒菩萨的答覆,这个我们要记住,要常作如是观,你就会放下。弥勒菩萨说,一弹指,一弹指这很短的时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那我们算出来就是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念头,这细的。「念念成形」,每一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出现,「形皆有识」,只要有形,这里面就有见闻觉知。这是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了,但是讲得没有这么清楚,现在科学家认为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无中生有。无中怎么能生有?哪有这个道理!这是自性,性动了,动了它就有物质现象发生。所以我们今天看的这个山河大地,看的这个宇宙,看的这个种种现象,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这一定要知道,从哪来的?不是科学家讲的大爆炸,大爆炸里头疑问很多,不是的。佛给我们讲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非常微细,你看看我们弹指,我们弹得快,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三百二十兆乘四,一秒钟,假定我们的速度一秒钟四次,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波动,这个波动多微细。只要一波动,每个波动都有物质现象发生,物质现象里面都有精神在里头。这是讲到现代科学,物质从哪来?怎么来的?

物质存在的时间,我们今天用秒为单位,存在的时间多久?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它存在的时间。我们现在看的是什么?看的是相续相,相似相续,不是真正相续,相似相续。为什么?它每一个物质现象生灭的时候,跟下面都不相干。真的像我们看电影的底片,一张一张,我们看电影的银幕上,放的电影的色相音声,是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一秒钟,二十四分之一秒。而实际上,佛告诉我们,弥勒菩萨讲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只发现物质现象是非常短暂,是无中生有,只发现到这个,距离佛在经上讲的还相当的遥远。佛法跟科学一样讲证据,讲实证,你要把它证明,才是你的。我们现在是听佛菩萨给我们说明,是听说的,要自己证实,你才能得受用。我们虽然没有证实,我们也能得受用,我们怎么得受用?我们相信这是真的,所以我们对於物质、精神都可以放下,最重要是这个,你不要去执著它了。不但物质现象不能执著,精神现象也不能执著,《心经》上说得很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后面给我们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是心法。心法跟色法都不是真的,都是刹那刹那在那里生灭,我们可不能上当。所以知道相,相是幻相,不是真相,真相是真如。

所以在佛经里面所讲的,身与土,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恒不变,像电视的屏幕一样。实报庄严土接近常寂光,因为那里面的人确实他连起心动念都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执著。为什么还有这个相?实报庄严土里有相,有活动,为什么还有?因为他有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断。经上讲的,无始无明的余习尚存,所以才有相;那个习气没有的时候,相就没有了。这是我们了解的,这是佛在经上说的,大概菩萨到等觉,向上一提升,余习就断了,但是他不断,因为它不碍事,所以他可以不断。这叫什么?大乘经里面讲的,留惑润生,这是大慈大悲。他那个要一断,不但是六道没有了,十法界、连实报庄严土也没有。他有实报庄严土,他才能够与同居土、方便土里面所有的众生感应道交。确实他没有念头,没有起心动念,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次四句拂前有为」,这个四句是『自性无尽故,得有难思尽,所说无尽中,无众生可得』,就这四句,这四句是拂前面有为,就是你不要执著。拂,没有别的,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言说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记载的符号,不执著言说相就是不可以执著文字相,不要执著名字相,这名词术语,拂是这么个意思。「谓既约自性论无尽,则不坏於尽,故曰难思」,难思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不可思议。所以「尽即无尽」,也就是说有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有为,有为跟无为是一不是二,「故无众生」,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生佛不二。这个众生的范围广大,我们要知道。众生它的本义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我们现在一般都会,这些人是众生,众缘和合的,没错!动物是不是?植物是不是?矿物是不是?自然现象是不是?统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缘和合而生的,就没有自性,没有自体,所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就不能执著它,你执著它就错了。由此可知,诸佛如来示现在人间教导我们,教什么?教我们不要执著,教我们不要分别,到最究竟之处,教我们不要起心动念,你就成佛了,你就功德圆满。起心动念,你是菩萨,就不是佛;分别了,那你就是阿罗汉;执著了,你是六道凡夫,就这么回事情。这样我们才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

清凉大师也给我们讲出解脱,就是修行功夫真正得力,总得要真干。有为的解脱,都是讲戒定慧三学。有为的戒,我们今天提倡的《弟子规》是有为的,是有作为,《感应篇》也是有作为,《十善业道》还是有作为的,乃至於三皈五戒,甚至於我们讲到比丘戒、菩萨戒,只要我们没有放下分别执著,哪一样不是有为法?这个有为法,它有作用,它能帮助我们断恶修善,能防止我们造作恶业。只要我们晓得,不再造恶业了,我们在六道里头就决定不会堕三恶道,这叫有为的解脱。你生生世世得人天福报,修善肯定有福报。佛提倡这种教学是绝对占大多数,大多数人迷惑颠倒,不会回头,所以就帮助他断恶修善,等於说把他从三恶道提升到人天。这也是我们常常想到全世界老人,为什么我想要搞老人院?老人他一生奉献给社会,很辛苦!到老的时候,儿女不照顾,社会也不能照顾他,他晚年多么凄惨,他有怨恨。我们看到现在很多老人院里面的老人跳楼自杀,时有所闻,他为什么要自杀?他如果过得很快乐,他怎么会自杀?中国人懂得教育,懂得享受,幼年的时候扎根教育,严格的接受扎根教育;到中年奉献给社会,为社会造福;晚年享福。那是中国过去大家庭,那种家庭的精神与功能,几代同堂不分家,所以年岁大的时候家族养老,天伦之乐,儿孙满堂,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一个大家庭里面总有是几百人,老老少少,天伦之乐。他重视教育。教学,不要操心,小孩生下来时候,家族来教。年老了,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家庭养老,快乐!

现在中国人,家没有了,尤其是第二次大战之后,中日战争之后,我们的家等於家破人亡,没有了。现在小家庭不是家。中国过去齐家他就能治国,你能治家,国不过是家范围扩大,能治家就能治国。所以家没有了,家没有了,老人可怜,老人怎么办?纵然有一点积蓄,积蓄靠不住,货币会贬值,还有很多自然灾害,所以苦不堪言。所以我们才想中国这个家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制度,如何能再恢复?恢复像从前那个以血缘为家庭的核心是做不到,不可能的。所以我就想到企业、团体,团体继承中国古时候那个家,家道、家业,就是家的精神跟功能。像我们这个团体、这个协会,协会也能就变成一个家,那家怎么样?里面所有的成员是什么关系?父子、兄弟、姐妹的关系。所以家就不能够有私心,有私心就家破人亡。对年岁大的看作自己的父母,要真的孝顺;看到年幼的是自己的儿女,要好好照顾。所以这个团体一定有老人乐园,有自己的医疗中心,有自己的子弟学校。子弟学校教什么?在没有上小学之前,这个教育自己来扎根,就是儿童在七岁之前,从生下来七岁之前,接受伦理道德教育,这家教。

我常常想这桩事情,中国家的这个精神跟功能一定要延续下去,这对於整个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有很大的帮助。要不从这上面下手的话,世界要想达到和平是不容易的,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做到。我晚年在努力想把这个事情促成。很难得,居然有一个企业家他想来做实验,我们非常欢喜,胡小林居士。大概这一、二天要来,他开始在做实验,实验成功那就能够推广,这是个好事情。所以我鼓励他的公司一定要照顾到所有员工他们家的老人,公司要负责养老,公司要办小学,或者办幼稚园,要教育所有员工的小孩,在没有上学、没有入学年龄之前,学前教育,你要把这个照顾好。如果有能力,自己可以办子弟学校,员工的子弟学校,自己办。自己有个小型的医疗中心。你们这一个公司就是中国从前一个家,有家道、有家规。家规就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做家规;有家学,自己有子弟学校,有家学;有家业,你们自己公司经营什么样的行业,代代有人承传。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是什么?就是你家道、家业的继承人。

现在很多这些事业,企业家很多,他死了之后,儿女不再经营这个事业,各人搞各人的,他的事业就结束了,就没有了。不像从前古代,它一个行业可以做几百年,世世代代承传,像我们看到北京同仁堂,三百多年。还有很多,有一百年以上的,有不少的公司,老字号,就是家业,要有人继承。如果后世子孙贤慧,他能把事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是今天所讲的建连锁店,全国各地方有分公司、有分店,甚至於做到全世界有他的分公司,这个家就大了,这才是和谐世界的根。如何形成?那一定靠教育,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比什么都重要。要教出一个人真正明理、真正明道,他懂得道理,自己在一生当中做出贡献,能舍己为人。首先为这一个家,然后为社会,为一切众生,这效果才能够呈现出来。这都是属於有为解脱。

无为解脱呢?无为解脱就高了,对出世间法说的,那是「无作之戒,性自清净,体本无为」。虽然持戒,他那个持戒跟我们一般持戒不一样,他持戒是什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是给一切众生做出好榜样来,他不是为自己,这是慈悲到了极处。我要持戒,做得很好,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是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所以这是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叫无为解脱。入世,他还有名利没有放下,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他没有名闻利养,他自己一无所求,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但是他完全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最好的榜样是释迦牟尼佛。你看世尊一生,就算从十九岁出去参学起,到三十岁他学习圆满,彻悟就是圆满。彻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了四十九年,他没有为自己,没有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也没有为自己的这些生活,无论是物质、精神生活,他没有,从来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一生教学,给我们后人做出最好的榜样。所以学佛就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

但是佛陀不固执、不执著,人家有精舍提出来供养他,他也接受,像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是经上都很有名的,他在那个地方住了很长的时间,在那边教学。可是你一定要知道,像现在借用,佛在这个精舍有使用权,这个精舍的所有权,所有权是主人的,给孤独长者的,佛离开之后全部归还,这是对的。真的出家了,没有财产。随身之物,那他住在这个热带地方,所以生活比较简单,只有三衣一钵,物质上他的财产就这么多。钵是每天出去乞食的,衣就三件,晚上睡觉,衣当作被盖。讲经教学是在树下、在森林、在河边,没有一定的场所。过这样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给我们做出典型、做出榜样,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每天灵性不断向上提升,你说这个多快乐。所以他们那个团体,经上记载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这里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多数都是修念佛法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自己是念佛成佛,《弥陀经》上讲的,他的学生肯定绝大多数是修念佛法门的。虽然传教,这教里面分的科就很多,在中国就有十个宗派,在日本十三个宗派。为什么?众生根性不相同,像大学一样要开很多科系。可是行门,确实这个净土比什么都快,稳当快速。所以我在《华严》里面看到的是,文殊、普贤修什么?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我看到这个现象,我才死心塌地皈依净土,以前我还怀疑。文殊普贤以十大愿王,将华藏世界那些菩萨们,根熟的菩萨们,导归极乐。愿意亲近阿弥陀佛的,他统统带去了。毗卢遮那佛没有生气,而且很欢喜,没有嫉妒心。我的道场人你们把他带跑了,这还行吗?你看他不但是不生气,没有嫉妒,欢喜。都是做给我们看的,都是属於无为解脱。我们有这个肚量吗?这是我的人,那个道场不可以去,去了要惩罚,你看看毗卢遮那佛什么态度?除非那个道场是什么?是非法的,是邪教的,那要禁止。它是正法的,它比我这里教得更好,能到那里去,欢喜都来不及,怎么可以阻止?哪有这种道理!完全没有私心,一心一意就是帮助别人快快成佛。今天时间到了,最后的结论,最后的两句,『知众生性尔,则见大名称』,「大名称」是法身佛,就是明心见性,见法身佛。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