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八四讲)  2009/12/7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8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说分,发心住。

我们学到第二段「正明缘境发心」。这一段经文说的是如来十种智力,就是上面讲的「求一切智」,我们学到第四。今天从第五,『种种界差别智』,界是分的意思,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分,就是差别,一个是性的意思,这个地方统统讲差别。譬如我们这个世间,六道里头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讲三有的依报。《大论》里面说「如来於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界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只要有分别执著,这个界分的现象就普遍的现前。我们知道这个事,所以佛菩萨教导我们,三界统苦,欲界里面因为分别执著非常严重。所以在欲界里面看到,欲界有六层天,六层天是大别,每一层天当中还有小的差别,那就不说,说大差别。好像我们学校读书,我们讲小学、中学、大学,这就好比三界,小学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那都不说,中学、大学亦复如是。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虽然生到这一界,这一界里是哪一层,哪个层次不一样,总的来说,与我们的心行、造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佛教世间人,世间人眼光短浅,他只执著这个世间眼前的事,给他讲太高的,他不相信。中国人实在讲是真的很幸运,许多人都相信西方极乐世界,这真不容易。佛在经上一再告诉我们,这是难信之法,为什么你们信的人这么多?我们从经教这么多年学习,我们有一点体会,大概在过去,我们这些人多生多劫都经过佛法的薰陶,而且过去生当中可以讲多半都是学过净土,所以阿赖耶里面有净土的种子、有阿弥陀佛的种子,在这个世间就很容易遇到。阿赖耶有种子很容易遇到殊胜的缘分,於是引发阿赖耶的种子它又起现行。这一次起现行,希望我们认真的把它抓住,决定不能放松。佛教给我们放下一切执著,这个阿弥陀佛是一定要执著,因为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阿弥陀经》上说「执持名号」,执就是执著,持就是要保持,永远不能舍去,这个非常有道理。其他的东西要放下,阿弥陀佛要抓得紧紧的。

有同学告诉我,他说有人讲临命终时,连阿弥陀佛佛号也放弃你才能往生。这种话说得没有根据。阿弥陀佛佛号要是放弃,要往生的话,那是明心见性,那不是普通人,在我们念佛人里面(这个净宗法门)是理一心不乱,叫实相念佛。这个境界高,这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跟《华严经》十住菩萨一样,这是十住以上的境界,不是十法界。我们目标不能订那么高,为什么?决定做不到。蕅益大师我们不知道他的本分,本迹因缘我们不知道,他没有暴露身分。他作的《弥陀经要解》,印光大师对这本书的赞叹,说是「即使是释迦、弥陀再来,给《弥陀经》作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我们现在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这样的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可以这样说,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那肯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来救度末法众生的,才能禁得起大势至菩萨这样的赞叹。这桩事情我们要重视。蕅益大师教给我们,他自己说:我只希望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也很满足。这个话说给我们听的,为什么?如果讲是凡圣同居土下三品往生,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可以说我们现前大众是各个都有分。这就是过去善导大师所说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如果你要说是这个上上品,三辈九品里面上辈、中辈,那就真不容易。上辈是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中辈的方便有余土,确实他把分别执著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不容易!那是什么人?是阿罗汉、是菩萨,不是凡夫。所以下三品是我们凡夫,凡夫境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

可是西方极乐世界是无比的殊胜,弥陀的愿力不可思议,弥陀的光明普照遍法界虚空界,我们诚心诚意念这句名号,就在弥陀光明遍照之中。我们得到阿弥陀佛光明注照,我们自己的光明融合在弥陀光明之中,就像一滴水滴到大海整个消融在里头。这种感受也是说不出,佛家常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天天念佛号,为什么这种感受收不到?你没有融入无量光中。为什么没有能够融入?因为你有烦恼,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是天天在念,愈念就愈接近,但是没融入。放下就融入,我们常讲不要放得很多,放一点点那个感受你就有了,你真正得到佛光加持,为什么?烦恼少、智慧长,这就融入。如果我们在这个世间,要不把五欲六尘看淡、把五欲六尘放下,你就不能够融入。五欲六尘放下,融入少分,刚刚接触,你肯定有感受。所以我们常常讲这十六个字,我也常常比喻,这十六个字做到是没入门,到达门口。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绝不想自己,想什么?想如来正法久住,想一切众生的苦难,求佛菩萨加持保佑每一个人身心健康,每一个家庭幸福圆满,社会和谐,世界大同,你想这些。想正法久住在世间,教化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我们常常想这个,我们的心行跟佛菩萨慢慢就相应,自然就融入。佛法修学受用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就有了,这就是接触到佛的气分。所以这个不能不放下,这个不放下我们没有法子感触到,往生没把握。

自私自利不能有!错了,真错了;名闻利养,是假的;五欲六尘,那是烦恼,那是诱惑;贪瞋痴慢不能有,那是三毒。把这个东西放下,这是到佛的门口没进去;进去,我常常讲那是经典上的标准,不是我说的标准。我说的标准只能带著大家到门口,进不去。进去那一定用佛的标准,那就是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要断掉,你就证初果。在《华严经》上,你就证得十信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你是真的入门,你是真正佛的学生,入了佛的小学一年级。不要小看这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念佛的人往生,他不是生凡圣同居土,他生到哪里?他生到方便有余土。为什么?他得的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里面有浅有深,你看须陀洹就得到,很浅,二果、三果、四果愈来愈深,四果就超越六道。再往上去辟支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往生统统是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里面上品、中品、下品,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所以蕅益大师跟我们这样说,非常值得我们安慰,我们只要把这十六个字放下,放得不彻底也没有关系,你能够放下一半的话,这个下下品往生应该是靠得住,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对自己一定要有期望,自己也应该不断向上提升。向上提升没有别的,就是你放下得愈多,你提升的等级就愈向上。如果放下无始无明,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常讲的起心动念,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心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人往生的时候,生到极乐世界,像《华严经》里讲的初住以上,他生实报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实报土里面还有四十二个阶级,这个阶级从哪里来的?无始无明习气。无始无明断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可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这都是种种界。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是来学习的,是来提升自己的。就跟在学校念书一样,念书为什么?为升级,不能留级,更不能降级。六道里面非常重视善恶业报,你行善生三善道,三善道也是三界,欲界里面的小三界;你作恶有三恶道,三恶道也是界别。你知道、明白了,将来往哪里去,你自己可以能做得了主。佛的智慧、德能太大,不但我们这个世间,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一切众生,他们的心行、所感得的果报,他没有一样不知道。如实遍知,这句话说得好,怎么知道的?这是智慧,这个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所以他能如实遍知。遍知,我们在《还源观》里面学到的,知道所有一切法都有三种周遍,大到虚空法界,小到一微尘,到一毛孔、一毛端,这是事实真相,「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见性的人,这个地方是初住位菩萨,见性的人这个能力就现前,《还源观》讲三种周遍,智慧、德能就现前。佛在《华严》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这个意思,你没有不知道的。

下面第六句,『一切至处道智』,这一条讲的是果报,「谓如来於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漏是烦恼的代名词,烦恼没有断,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是行为,你将来到哪个地方去,至处就是你果报,佛知道。「涅盘无漏行所至处」,这是阿罗汉以上,就是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面的佛他没有见性,他如果放下起心动念他就见性,他一见性就到初住,就脱离十法界,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都现前。所以这个地方讲四圣法界里面,十法界里的佛,你看这四个层次,佛全知道,「如实遍知」。我们修学必须要记住,在六道里头,只要是无始无明没破、见思烦恼没断,出不了欲界,欲界里面的六道。色界天凭著禅定的功夫,在禅定当中,阿赖耶里面虽然有烦恼的种子,因为他有定功,把种子伏住不起作用,这是定中境界。无色界的定功更深,他连这肉身都不要,肉身是色法、色相,欲是财色名食睡五欲,欲界六层天里面都有,愈往上去愈淡薄,到第六层天就很淡薄。再往上去就是初禅,初禅这个欲望统统伏住,不起现行。初禅以上的天人,财色名食睡都没有了,他不需要饮食,他也不要睡眠,他们活在禅定当中,禅悦为食。禅定当中的乐,我们欲界的人无法想像。

我们只能在大乘经教里面,佛给我们讲的「法喜充满」,我们也不知道那个法喜是什么滋味。孔老夫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喜悦也相当於法喜,他是学习古圣先贤所引发的法喜,不容易!佛法里面的法喜是把欲放下,五欲放下了,得到法喜,这个法喜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为什么?你还有烦恼,你还有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放下,统统放尽,法喜现前,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这是我们大乘教里面讲的法身菩萨,他的智慧、德能、相好全现前出来,他没有障碍,所以他对於有漏、无漏众生所造的业报就清清楚楚。有漏,是说六道众生由身口意所造的一些业。无漏,是讲大乘法里面,这个地方讲一乘,一乘其实大乘、小乘都有,用一乘做代表,修戒定慧、道品种种,品是品类,我们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念佛法门也包含在其中,「不漏落生死」,这个生死是讲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两种生死都有,一种是分段生死,后面我们会讲到,另外一种是变易生死。四圣法界里面没有分段生死的现象,只有变易生死,所以明心见性,两种生死都没有了。就像六祖开悟的时候,他老人家所讲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生灭就是没有生死。可是在佛的实报土里面,这四十一个阶级自己知不知道?知道,不清楚。只有习气断尽的究竟佛他知道得太清楚,所以他能说得出。

底下第七句,「诸禅解脱三昧智」,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定,正拣别不是邪。这个邪正的标准是什么?是依自性为标准,与自性相应的这是正定,与自性相违背的那就是邪定。自性的标准是什么?你一定要能够想到,自性是清净的,决定没有染污。什么东西是染污?烦恼习气都是染污,执著是染污、分别是染污、妄想是染污。所以能大师见性,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与性德相应就是正。没有见性的人我们要依靠见性的人,他来指导我们就不会犯过失。譬如没有见性,我们凡夫没有见性,见性的这些佛菩萨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个指示好。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贪瞋痴,贪瞋痴是染污,自性里面有戒定慧。自性清净,哪来的戒定慧?这个话问得有道理,戒定慧是诸佛菩萨从自性清净心里头起用,帮助众生化解贪瞋痴所用的方法,它称性。所以戒定慧的性是清净,贪瞋痴的性是染污的,不但是染污的,它是假的不是真的;而戒定慧的性是清净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凡夫必须要依靠善知识,善知识是佛菩萨。今天佛菩萨不在世,其实也有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不认识不要紧,没关系,决定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指导,佛在灭度之前教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应化在世间的这些佛菩萨,他要是给我们讲经说法,教导我们修行方法,如果跟释迦牟尼佛不相应,那就未必是真的。因为佛在《楞严经》上讲过,「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他说得好!从前李老师给我讲,魔说法一百句,九十九句跟释迦牟尼佛讲的是一样的,只有一句不一样,那就不是佛来示现的;佛来示现的,一定是完全相同。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如果把四依法忘掉,你很容易上当、很容易被骗,自己跟著魔走,跟著魔造业,自己不知道,等到知道后悔太迟,来不及。所以末法时期,一定要遵守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识是感情,不能感情用事,要用理智去判断。第二,要依世尊在《大集经》里面,给我们的可以说等於授记,那就是他老人家灭度之后,法运,我们今天讲的影响,他的影响是一万二千年。第一个一千年叫正法,佛说戒律成就;第二个一千年叫像法,禅定成就;第三个一千年叫末法,净土成就,这经上说的,这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我们遵守释迦牟尼佛这个教诲,我们选择净土就没错。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就不错了。第三个,要遵守佛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在我们整个修学过程当中,他指导我们最高的原则叫净业三福,这个都是一定要遵守的。净业三福总结,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看这多么重要!三世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所有一切众生,声闻、菩萨,修行证果都是依这个原则。这个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重要!我们把它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有这个基础才能学佛,「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小乘,这一条修好之后再进入第三大乘,大乘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劝进行者就是化他,像世尊当年在世一样,讲经教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由此可知,三条十一句,前面十条是自利、成就自己,最后一条是自己成就之后要帮助别人。戒律里十善是根本戒,出家的有《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一定要做到。大乘里面通戒,这菩萨戒里重要的一定要知道,《瑜伽菩萨戒本》里,第一条「不能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去毁谤别人。这个他是什么?这个他是我们同行的,不同的宗派,甚至於一个宗派不同的道场。这里头说什么?嫉妒障碍,这是不许可有。对国家、对社会。对国家,《梵网经》里面佛教导我们「不作国贼」,贼是贼害,决定不能做有害於国家社会的事情,这个范围包得很广,佛弟子决定不做。第二是「不谤国主」,国主是国家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从中央到省、到县市,再往下乡镇,甚至邻长、里长,这都是属於社会领导人,都算在国主里面。他们有国家的法律约束他,他有过失,出家人不可以批评、不可以毁谤,为什么?你要批评、毁谤,你的清净心没有了。

我们在一起学习很多年,过去我都常常讲,佛弟子一定要守本分,佛的本分事业是什么?是讲经教学。佛法是社会教育,它不是宗教,我们只要把这个教学工作做好,自行化他,所谓是身行言教。释迦牟尼佛在世就这样做法的,他一举一动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你看记录下来就是戒律。所以,看到他的行持那么好,让一般大众接触他没有不尊敬的。他所行的是伦理、是道德、是因果,做出来给大家看;言教,他所教的统统是他做到的,他要没有做到,他绝对不会说,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我们这个行业做好了,跟社会各个行业,我们也劝他,每一个行业都能做得很好,这许多行业能够互助合作,这个社会多么的美好!佛陀的教育,如果要把它分类,绝不亚於现代的大学,现在大学可以分为几百个科系,佛法会分得比它更多。但是佛法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那就是分的科系,可是它门门都跟自性相应,这很了不起。门门都能成无上道,无上道就是门门都能帮助你回归自性,法门虽然无量无边,它方向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我们生长在末法,我们就知道,我们无论学哪个法门,这是过去李老师告诉我,不管是哪一个宗派的经典,我们统统都要指归净土这就对了。我们一个方向是西方,一个目标是极乐世界,无论讲什么经、学什么经,都要指归西方极乐世界就对了,跟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一点都不违背。我过去讲《金刚经》、讲《法华经大意》《法华》是天台宗的,《金刚经》是禅宗的,讲永嘉大师的《禅宗集》《证道歌》,我们全部都是指归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是末法,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指示的决定不会错!

这条里面讲三昧智,「如来於诸禅定,自在无碍」。我们还是用三昧这个名词好,念佛成就,叫念佛三昧;依《法华经》修行,你所得的清净心叫法华三昧;依《华严经》修行,称华严三昧;依《楞严经》修行,叫楞严三昧。三昧就跟法门一样了,法门有八万四千,三昧也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三昧也有无量。就是你用这个方法,得到清净心、得到禅定,清净心就是禅定,所以佛於一切禅定自在无碍。禅定功夫有浅深不一样,你说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大的,分为上中下三品,这讲浅深。最深的上品理一心不乱,中品的事一心不乱,下品的功夫成片,所以说功夫成片也是一心不乱,那个程度很低。上中下三品,每一品里面又有上中下三品,这九品,九品每一品又有上中下三品,就二十七。再分愈分愈细,这个佛清楚!我们功夫到三辈里头哪一辈,这一辈里面什么个阶层,佛都知道。所以有人佛来接引,见到佛;有人念佛多年见不到佛,你念的时间是很长,你功夫不高,这个道理要懂得。有人念佛的时间虽然不长,他功夫很深,当然与现前精进不懈有关系,另外与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系,每个人都不一样。要怎样提升自己,有效的提升自己?就是真的把烦恼习气放下,一心专念,那个力量非常大,能够在短时间大幅度的向上提升。真能放得下!

前天有个同学写了个纸条给我,他要学莹珂法师、要学锅漏匠。锅漏匠距离我们不远,抗战时期他在,算是我们近代的人。莹珂法师是宋朝时候人,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有七、八百年。能不能学?在理上讲能学,在事上讲怕你放不下,你只要有疑惑,念佛有疑惑、有夹杂、有间断,你就不行。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那是念佛的方法,持名的秘诀。大势至菩萨讲了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放下,眼不缘色,眼在色法里头放下,耳从声里面放下,我不看、我不听。不是眼睛不看,你看的不放在心上,六根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放下,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古大德教给我们每天拜阿弥陀佛、看阿弥陀佛,供养阿弥陀佛的像是看阿弥陀佛,心里面想阿弥陀佛是忆念,「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都是大势至菩萨教的。所以六根从色声香味触法收回来,不要往外跑。看到喜欢看多看一眼,就往外跑,你的心就跑到外面去了,这个你要守住。净念,净是清净,怀疑不清净,夹杂不清净,不怀疑、不夹杂,相续,这个念佛是声声不断,一句接著一句。大势至菩萨传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我们依照这个方法去念。

古来念佛这些大德都给我们做见证,三转法轮讲作证转,他们念了三年、五年,预知时至往生,这真的不是假的。放不下不行!真放下了,心平气和,一心求生净土,不要著急,不要急躁,急不来的。念佛天天还想著「阿弥陀佛为什么还不来接我?」这是杂念,这打闲岔,这个说明什么?你心不专,你还在打妄想,这叫夹杂。真正念到心清净,就是我们讲功夫成片,阿弥陀佛自然就来了。你在没有成片的时候他不来,为什么?来了之后就害你,怎么害你?一下来了,「我见到阿弥陀佛,我功夫不错,你们都不如我。」你看,你那个傲慢心不就都现前,烦恼习气全现前,岂不是佛来示现一下,把你功夫全部破坏了!所以佛他不现前,他绝不破坏你的功夫。你要是见到,见如不见,见到之后若无其事,他就来了。你看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他在传记里面告诉我们,他一生见过三次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从来没有告诉一个人,人家得三昧,心清净。到第四次见到,他往生的时候,才告诉大家西方境界又现前,过去见过三次,跟人说他这次要走了。他如果不走的话,他绝对不会告诉人。人家有三昧、有定力,我们现在心浮气躁,那怎么可以?这是决定见不了佛,功夫不得力。要把心浮急躁统统要放下,这些都是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的。

我们再看第八,『宿命无碍智』,「谓如来於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这种德能我们都想知道,如果我们能够知道过去生,宿命是讲过去生,过去一世、过去两世,生生世世过去生中生死苦乐的状况,对我们的修行肯定有帮助。可惜这种能力,我们都发生了障碍。这十种智力,我们自性里头圆满具足,不是佛他一个人有,哪一个人见性,这个能力就恢复。所以我们在此地一定要能体会到,这是初住菩萨刚刚见性,不是很深的,刚刚见性,见性就得平等智,与一切诸佛都平等,诸佛有的他统统都有。但是里头也有浅深差别,这个浅深差别我们是决定看不到的。我们所看到的,几乎他跟别人好像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当中有差别。现在人通过催眠,我们有一个同学他在广州,有一个催眠师给他做了催眠工作,他回到过去四世,过去一世、两世、三世、四世,说出来跟现在这些人生生世世都有关系,有很好的关系,也有很不好的关系。他知道之后,就知道好的关系我们要保持,不好的关系我们要改善,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在这些学术报导里面,这些催眠的报导,学术性的报导,确实有人能够回去几十世,上百世的还没有听说过。七、八十世,回到过去七、八十世,那是差不多四千年前的样子,人还没有房屋,住在洞穴里面那个时代,他自己说出他住在洞里头。

佛的能力大,乃至百千万世这还短,还不长,后面讲一劫,这个劫的时间可长了。佛在经上有很多说法,我们最普通的一个说法,讲经时候常常提到的,小劫、中劫、大劫。一个小劫,佛说人的寿命最高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人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从八万四千岁这到顶,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十岁是人寿命最短的,减到十岁;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叫一增一减,这是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佛在经上通常讲劫是讲大劫,一个大劫就是世界的成住坏空。所以我们今天所经历的这些灾难,是属於小劫里头的,在整个宇宙里面看是微不足道。劫难能不能化解?能。你先要晓得劫难从哪里来的,是人心善恶所感召到的,人心都善,灾难就没有了。昨天我们引用一段科学家的说法,大家就知道,科学家证明人的思想言行如果是善,它振动的频率就高。这个频率高,对你身体健康有很大帮助;如果频率是下降,降到两百以下,你身体就会有病,就不健康。由此可知,身体是我们的依报,灵性是正报,古人所谓「此身虽灭,灵性长存」。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听了很高兴,为什么?平常担心怕死,现在知道灵性不死,生死是身体,他就看开了,对这个身的生死就不在乎。

由此可知,人生在世唯一真正的价值,是怎样提升自己灵性。像念书一样,我要有好成绩我要升级,来生一定比这一生好,比这一生殊胜。最好到西方世界去作佛,这是第一聪明人选择这个目标。能不能去?肯定能去,说老实话比生天都容易,如果有生天这个条件取西方极乐世界,那是轻而易举。为什么?生天要上品十善;来生要不失人身,再到人间来享受人间的富贵,得修中品十善。所以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条真的就是讲轮回,过去、现在、未来,佛没有不知道的,你看这就是千万劫之前,你的生死,你在哪一个世界,你的姓名、饮食、苦乐、寿命,统统知道。这就是我们中国谚语所谓「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这是真的。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先生,世间人大多数都受命运支配,为什么?他不觉悟。只有学佛、修道能够改造命运,这个例子太多,我们为什么不改造命运?我是学了佛之后才明白,可是我这个学佛第一本看的书却是《了凡四训》。那个时候我很年轻,认识朱镜宙老居士,朱老居士将近七十岁,好像他大我三十九岁。他送一本《了凡四训》给我,我看了非常感动,真的是一口气看三十遍,用了两个星期,两个星期读了三十遍,才知道忏悔。了凡先生那些过失,我自己一反省统统具足,他的好处我没有,他的缺点我统统具足。他能够改过自新,命运转变,我也发心学他,但是他那时候有功过格,我不知道功过格是什么,到处去打听,也问不出个所以然。以后朱老告诉我,他的功过格完全是依《太上感应篇》,所以我就找《感应篇》来读。《感应篇》就是善恶的标准,看看哪些是善我做到几条,哪些是恶我犯了多少条,真干!命运真的就转变了。我这个改变所得的效果超过了凡先生,最难的是寿命,了凡先生寿命五十三岁,他七十四岁走的,延寿二十年,五十三、六十三、七十三,对,二十年,延寿二十年。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现在八十三,超过他很多;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也超过他。所以寿命真的可以改,这是一个很大的乐趣。

再看下面第九句,『天眼无碍智』,「谓如来证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天眼无碍智,经上所说的只是举几个例子来讲,我们世间俗话所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天眼是他看到的,这个能力我们也有,可是我们这个能力好像是失掉,其实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要不迷,能力就恢复。修行人,前面我们讲三昧,三昧是清净心,三昧是定,与自性相应的定叫正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小乘须陀洹,这是小乘最低的果位,初果他放下的功夫跟《华严经》上(前面我们所读的)初信位的菩萨是相等,也就是说对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他断掉,六种神通他有两种现前,天眼、天耳;当然不能跟佛比,佛是皆悉无碍,他能遍知一切。小乘初果须陀洹他天眼刚刚发,有这个能力,他起作用的时候,他要作意他才能见到,他要是不作意的话,他见不到。譬如我们住在这一层大楼上,上面有,下面有人,他要是作意我想看看,他就看到,楼上的人在干什么,楼下的人在干什么,这是天眼。到菩萨的天眼不需要作意,完全能看到。佛是明心见性就是成佛,佛的能力太强,那是不可限量的。

神通出现,经上告诉我们二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他又多了两种,就是他有四种神通,有天眼、天耳又加上宿命通、他心通。宿命通是知道自己过去世,大概讲的是过去十世、二十世应该都没有问题,他都很清楚。能力愈强知道的时间就愈长,知道自己过去世,也知道未来世,过去、未来;换句话说,时间的障碍突破。另外一个能力是他心通,别人心里面想什么他知道,他不想知道的时候,这个境界就不现;他要想知道的时候,他完全了解,你想什么他都知道。到三果阿那含,四果是阿罗汉。三果有神足通,空间的维次突破了,也就是在他那个境界里时间没有了,过去、未来他都知道。空间没有,再远的距离,他也能知道得很清楚,他想到就到,不用飞行,自在,念头一想的时候他就到,空间距离没有了。到四果阿罗汉,见思烦恼断尽,六道就没有了,所以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只要把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执著,这个东西清除得干干净净,六道就不见了。好像作梦一样醒过来了,醒过来的世界就是四圣法界,出现四圣法界。四圣也不是真的,无始无明一断,四圣法界也没有了,出现的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叫它做一真法界。为什么叫它做一真?这个世界里面东西,好像是永恒的,好像没有变化,像这个经上介绍的极乐世界一样,没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天眼无碍智。

最后一句,第十句「知永断习气智力」,这不容易,我们晓得阿罗汉断了见思烦恼,超越六道,他还有见思烦恼习气;如果他见思烦恼习气断了,他就不叫阿罗汉,他叫辟支佛,升级了;在辟支佛里面断尘沙烦恼,《华严经》上讲分别。辟支佛把分别断了,放下了,不再分别,他就升级,他升到菩萨;升到菩萨,他有习气,有分别的习气,菩萨有分别的习气,没有分别;菩萨把分别习气断掉,他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尘沙烦恼、见思烦恼习气都断掉,他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无始无明没断,起心动念。无始无明要是断了,十法界就没有,所以十法界也是假的,也是一场梦,他就生到佛的实报土,那个地位就是现在的初住菩萨,他就到这个境界,到初住。所以初住三种烦恼都没有,他只有一种无明习气没断,无明习气没法子断,所以在这个境界里面,古大德常说叫「无功用道」。你不能说我起个念头「我要断这个习气」,你起念头就坏了,你无始无明又现前。所以怎么断?任运,随它去,随著时间自自然然它就没有了,根本就不要理它。它碍不碍事?不碍事,就像虚空不碍诸相发挥,诸相发挥也不妨碍虚空。像我们现在看电视屏幕,我们把电视屏幕比喻作空,它确实什么都没有,但是屏幕里面现的相是有,这个有妨不妨碍空?不妨碍,这个空也不妨碍有,彼此互相不妨碍。

这就是说菩萨在这个阶段上,他跟诸佛如来一样,会接受到遍法界虚空界跟他有缘的众生,这个缘就像前面所说的,百千万劫、无量劫跟众生结的缘,到这个时候统统见到,哪个地方有缘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不是过去一生、二生、千生、万生,不是,用无量劫来说。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会体会一桩事情,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关系你都看到,蚊虫蚂蚁、蜎飞蠕动,这不是人间的关系,十法界里面的人跟我们的关系都看到。所以佛给我们讲法界虚空界里面,情与无情跟我们自己什么关系?一体,一家人。你怎么可以去伤害!佛在大乘戒经里面所讲,《菩萨戒经》所讲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话不是随便说的,不是比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真有这个关系,无论你在哪一道,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统统都有这样的关系。所以成佛之后普度众生,还有许许多多没觉悟的,还在那里坚固的分别执著,菩萨观察,缘成熟的先度,没有成熟的帮他作得度的因缘。众生的缘分也分为三种,根熟的,根熟的就是他这一生当中有这个缘分,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有这个缘分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如果遇到净土,不但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那就是他能信、他能解、他真干,你一定要帮助他往生净土。往生净土那就是成佛,到极乐世界成佛是早晚的事情,决定成就。善根深厚的快,时间短;业障深重的比较缓慢一点,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根没熟的众生有善根,业障很重,这一生去不了的,帮助他消业障,帮助他提升,这很重要。第三种没有善根,与佛没有缘的,你要跟他种善根。佛教里面常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讲念佛,听到佛号、听到菩萨的名号,别人在那里念,大声在念他听到,听到之后阿赖耶识就落下种子。这佛的种子永远不会消失,来生后世如果又遇到缘分的时候,他的种子慢慢就加强。所以我们要多多的替众生种善根。

我们现在没有智慧,看不出众生的根性,他到底是上根、中根、下根,我们不知道,可是我们知道大乘教里头有这些状况,了解之后,我们就知道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帮助别人。学佛的同学,我常常劝导大家手上戴一串念珠,为什么?别人看到你这个念珠,他就想到这是佛教,你看那个佛的印象他就生起来,就加深。这是帮助众生种佛的善根,这个功德很大,他将来来生后世遇到佛法能成就,这个因是你给他种的,这就有缘人,你将来成佛的时候他决定得度。为什么?你会照顾他,你给他种的善根,广结法缘!在现前这个时代,最适合社会大众的,净宗。我们知道的,净宗里面差别也很多。哪个法门对现在社会是最有受用,真正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印光大师的著作,很契机。护法,流通经论善书,印光大师所提倡的东西都是适合於现前社会迫切需要,这是我们一个好老师。我跟他没见过面,我的老师是他的学生,李炳南老居士,老师把印祖介绍给我,要我向他学习。我当时说:印祖往生了。他说:《文钞》在!现在我们看到《印光大师全集》,精装这么厚厚的有七本,依照这本书去修行决定得生净土。五经一论是我们本宗主修的经典,有能力五种都学,没有能力学一种。现在的《无量寿经》,夏老居士的会集本,好!将来佛法在这个世间灭了,最后留下来的一本经书,就是夏老居士这一部《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留下来的注解,我也把这部书讲过十遍,也有讲记在流通,最适合於现代。

所以我们现在是三宝具足,能不能成就,就在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希望大家认真努力学习。我今天早晨才想到李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有《无量寿经》的眉注。他自己在早年讲这部经,在台中讲这部经的时候,他自己在经本上面,用毛笔写的简单的注解,段落统统勾出来。我看到有一个本子套色印的,把老师的注解统统用红色印出来,本子不大,好像是三十二开的,我想找这个本子,我们来大量的印送,非常有价值。我在早年讲这部经,完全依靠李老师这个简单的注解。以后跟黄念祖老居士认识,老居士那个时候他的注解刚刚完成,送给我的那一套是在美国,是打字油印的,我看了非常欢喜。我问他,你有没有版权?有版权我们就不谈,如果没有版权,我说我要翻印,我重新排版给它翻印。他说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所以我们就在台湾重新排版,把它印了,第一次就印了一万册,精装成一本,许多人欢喜,这对《无量寿经》是很大的贡献。他还有一部《白话解》没有完成,只写了一半,他老人家就往生。听说后面一些,也有大陆上他的学生,从他平常讲解的录音带里面,把它补出来,这很好,很难得。这都是对於当前净宗有大贡献的,我们要发心流通。现在的科学技术发达,流通的方式我们要活泼,也要随著大众的娱乐,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喜欢,让他看到这个书都生欢喜心,不管他信不信,先让他生欢喜心。劝大家念佛好!我们台湾同胞如果人人都念佛,台湾这块土地就不会有灾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再看后面它还有一小段,「又此十力,於一实智而开为十,化生事足,义含悲智,故略举之,非不缘佛余之功德」。这个话讲得很清楚,上面讲如来果地上十种智慧德能,从哪里来的?从实智。实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就是讲这个实智。把它展开说为十种,十种就是一种,真实智慧。说十种是什么?说十种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就是化生,教化众生这个事,足是圆满。每一种里面都含著大慈大悲、大智大慧,所以用十条略举。除这十条之外,菩萨还缘如来无量无边的功德,并不是说这个十条之外,佛菩萨就不学,不是的,佛菩萨是全面在学习,如来果地上无量无边的智慧功德他统统具足。具足我们能理解,具足之后他还要去学,这什么意思?这个意思深,帮助我们,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示范,是这个意思;说真实义,真实义在这个境界里头没有言语。所以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六道,那就有言语,有言语、有形相、有动作。我们必须要能体会到这一点,与理性一点妨碍都没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