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一0讲)  2010/2/17  华严讲堂  档名:12-17-211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经文里面说「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我们学到第五种。今天我们看第六种,第六:

【观一切法无味。】

小注里面说「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既皆是苦,即无快乐之味,息诸贪爱之念,是名观一切法无味」。这一句开示,在我们现前的社会,我相信中年以上的人都会有很深的体会。听到菩萨这一句话,我相信都能引起共鸣,都肯定这个话是真的。不但世间法无味,出世间法也不例外,为什么?这里面找不到乐。常乐我净这四桩事情,是一切众生念念所向往的,时时刻刻所希求的,有没有?佛没有妄语,言说都非常肯定。佛告诉我们这四桩事,常是永恒不变;乐是永远离苦,不再有苦受;我是自在、主宰;净,无论是心里或者是身体,身体是物质,不再有染污,身心清净。佛说这四桩事情,在世间特别是在六道里有名无实。佛为我们说这些话说得太多,大小乘经论里头我们常常看到,不断的在重复,告诉我们这事实的现象,提醒我们目的在哪里?目的在帮助我们放下烦恼习气。然后又告诉我们常乐我净有,不是没有,在哪里?在你自性里面,在自性里称为四种净德,清净之德,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换句话说,我们向自性里面求就能求到。你向自性外面去求,你永远求不到,正是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可是这桩事情佛说出来,几个人相信?几个人肯向心性里面去求?佛法跟世间法差别地方就在此地,世间人都是向外求,认为外面这一切法是可以控制的、可以占有的,据为己有,以此为乐。殊不知不仅仅佛讲乐是坏苦,不仅仅是这一条,这是事实真相,而且你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你已经造了重罪,你在造业。你这个业是不善的业,后面肯定恶报追随著你,几时你的恶缘成熟,恶报就现前,哪里有乐?

我们自性里头本来有乐,这个味就是乐,就是趣味。我们迷失自性,还能不能够享受到?我们相信有可能。为什么?在中国,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本圣经,就是《论语》,不读四书的人有,不读《论语》的人很少。我们现在把中国传统文化丢掉,连《论语》也不读,甚至於提到《论语》很多人不知道。《论语》在日本、在韩国,都看作是圣经,他们非常重视。第一句孔老夫子就把这个信息给我们透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喜悦,那个悦就是味道,不是无味,有味!喜悦从哪里来的?从学习当中来的。你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用我们现在话来说是喜乐,喜乐从哪里来的?喜乐是从时习当中来的。学习学什么?学圣人的教诲,你就得到,不是假的,是真的。我们学习学了这么多年,没有得到,学得很辛苦,没有得到喜乐,那是什么?那是你不善学,就是说你不会学,你学错了。这是中国圣人说的。在古印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过,跟孔子讲的没有两样,也是从学习,学而时习之,诸佛菩萨的典籍,「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都佛说的,经上讲的,怎么会没有味?我们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逐渐就明白,迷失了自性,违背了性德,他在一切法里面确实得不到喜乐,真的是一切法无味。

东西方我们合起来看,只有圣教里头有,为什么?圣教是性德,不是从外头来的,这种喜乐是永恒的喜乐。我们细心观察你能看得到,你看婴儿,你细心去观察,几个月,不到一岁,你细心观察这个婴儿快不快乐?他有没有喜乐?人欢喜会笑,没有喜乐的时候这个面孔不好看。你看婴儿的态度、他的动作,有人统计过,三岁之前的小孩,一天要笑一百七十多次,那是喜乐,那有味,怎么会无味!可是随著他年龄慢慢长大,他的笑容少了,到成年的时候,一般讲二、三十岁以后,每天能笑几次?大概可能有十次,一百七十次没有了;如果到四、五十岁恐怕就更少,一天只有几次;到六、七十岁,没笑容了。我们细心观察,这真的不是假的,他所感受的,这个世间一切诸法都是苦,哪来的乐?像佛经上告诉我们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佛给我们讲的八苦,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婴儿没有感受到,婴儿是父母爱他、父母照顾他,他什么也不愁,他什么都没有想到,所以他很快乐。年岁愈大,这个世缘接触多了,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伦理道德没有了,圣贤教诲也没有了。学佛的人在中国还算不少,但是佛是什么不知道;他学佛,我们很清楚,学佛教的表面,外表,真正的佛教他没有接触过,问他什么是佛他不知道,指泥塑木雕的以为那就是佛,错了,那是表法的,你给他讲表法,他不懂什么叫表法,只知道向佛菩萨烧香磕头,求保佑升官发财,能得到吗?决定得不到。

大乘教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佛菩萨不能保佑人,佛菩萨如果能保佑人,六道众生这么苦,他的慈悲何在?这经上讲得很清楚,佛不能保佑你。谁保佑你?是你自己保佑你自己,佛菩萨能够教导你。自己什么?自己的性德能保佑你自己。中国圣人也不例外,孔子能保佑你吗?孟夫子能保佑你吗?再往前面去,尧舜禹汤不能保佑你。古圣先贤的教诲保佑了我们,他教我们的五伦,如果我们做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多么美满!父子有亲,那个亲就是保佑,保佑你父慈子孝,你只要把这个亲爱做到。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只要把这些做到。五常做到,仁义礼智信,那是性德。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你就得到保佑,自己保佑自己。这就要讲到因果,真的不是假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善相应,善因一定得善果,与不善相应一定得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性德在做主。我们怎么会知道?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明白,教我们四维、教我们八德,我们懂了,这是性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那个果报是灾消了,福就来,灾消福来,你才真正能得到喜悦、得到幸福、得到美满。这不是佛菩萨给你的,也不是圣贤给你的,是佛菩萨、圣贤教给你方法,你照著方法去做自然它就现前。所以佛菩萨教,你就学,学了之后你就真干,习就是真干的意思,我把我学得来的,我一定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喜乐就现前,你就笑口常开。身心充满了喜悦,他怎么会没有味!你的心态跟自性相应,就像佛所说的法喜充满。

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五常,这是德行里最重要的,第一个是仁,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就是爱,仁者爱人。所以说「仁者无敌」,敌是什么?敌是敌对,冤家对头,真正仁慈的人他没有冤家,也没有对头,如果还有冤家对头他就不仁。在佛门里面,我们称菩萨称为仁者,你看古大德常常称别人,学佛的同修都称仁者。仁者是菩萨,仁者都是发舍己为人的心,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舍己为人这才是菩萨、真正的仁者。他在这个世间志在圣贤,学在菩萨,他有法喜。他看一切法,跟世间人说「苦空无常」,为什么?因为世间人在一切法里面生烦恼,不生智慧。给世间人讲一切法苦空无常,世间人真正体会到了,对於一切法不再贪著,在一切法里头不生烦恼,只要一不生烦恼他就生智慧,妙就妙在此地,总会生心。《般若经》上佛告诉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叫无住。生心是什么?生心观一切法,就看到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的八不,看到一切法的真相。

契入这个境界就是证大般涅盘,这个大是大乘。小乘也有涅盘,阿罗汉证得的也有味,有法味,所以小乘人证得之后乐此不疲,他不肯舍弃。大乘般涅盘是不二法门,味、无味都不可得,味、无味都在面前,不二就是一,所谓一真,一真法界现前。所以《涅盘经》里面给我们说,涅盘有八味,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我们把这一段提出来在一起学习。「涅盘」是梵语,古印度话,中国人翻为「大灭度」,大是讲法身,灭是解脱,度是般若。法身、解脱、般若,在大乘教里面称之为三德秘藏,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这三样东西不生不灭,我们有没有?有,各个人都有;可是我们迷失了自性,这三样东西都没有了。所以你看涅盘这里头含义深广无尽,涅盘就是法身、般若、解脱。这三个里头有能证、有所证,般若是能证,法身、解脱是所证。阿罗汉的功夫我们做不到,他於一切法能够不执著,把执著放下,也就是说阿罗汉对一切法,决定没有对立、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包括对自己的身体。我们凡夫对这个身体的控制、占有,排名第一,所以出不了六道轮回,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这两种烦恼在作祟。你只要有控制、有占有,以为身是我,这叫身见,你就入不了佛门。小乘须陀洹把身见放下,知道身不是我,对身的占有、控制的念头没有了、断掉了。成见没有了,成见是什么?我以为怎样怎样,我想怎样怎样,这个念头没有,这个念头没有就可以随缘。

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就真能做到。有这个念头你做不到,为什么?你要别人随顺你,你不肯随顺别人,这是烦恼、习气,那里头有苦没有乐。别人随顺你,你觉得很得意洋洋,那是假的,人家不随顺你,你的苦恼就来了,所以你是生活在相对的空间里面,相对的空间,乐是假的,苦是真的。任何一个人永远不会随顺你,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他随顺什么?利害关系。随顺你可以得一点好处,不得已!到你的地位、你的财富、你的势力衰了之后,他就走了,他不再随顺你,你苦就来了,那个苦是真苦,这是在这个世间我们普遍都能看得到的。三德秘藏是真的,我们向内求就能够求得,求什么?我求智慧。智慧怎么得来?智慧是自己有的。怎样恢复?要有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我们现在是什么心?这世间人常讲的心浮气躁,心浮气躁生烦恼,不生智慧。清净心就是禅定,所以佛教人持戒,持戒是个手段,不是目的,用持戒的方法达到禅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佛法里头无论大乘、小乘,所有的法门都是依戒定慧建立的,所以戒定慧是无量法门的总纲领。戒就是守法、守规矩,那是性德,那是正常。自以为是,不守规矩,不相信佛菩萨所说的,那就没法子,那你自己慢慢摸,你这个前途还有得受,受是受苦,受苦受难。什么时候把苦头吃尽,你回头,佛菩萨会来帮助你,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到那个时候你才晓得佛菩萨真慈悲。错在哪里?错在自己,不能怪别人,怨天尤人是罪上加罪。人没有障碍你,老天爷也没障碍你,你自己障碍自己,你还埋怨别人,还埋怨老天不公平,这个罪可重了,那你的苦难就多。所以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一定要守规矩。

在中国,伦常、四维八德是规矩,完全跟自性相应。从这些原理原则,古人把它一条一条写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中国古人的家规。这个家规,诸位要记住,你要以为是教小朋友的,那你就完全不懂,你错了。它是从小孩到老头各个都要遵守,你说弟子规,对於兄长你是弟弟,对父母你是儿子,你什么时候不是儿子身分、不是弟弟的身分?你想想你什么时候这个身分没有了?你死了身分还在,你的家谱里还把你父亲写在上面,你写在底下,这个关系能脱得了吗?脱不了。所以你永远是弟子,你从出生是弟子,到老死还是弟子,那这个规矩你一辈子要遵守。特别是中国人重视家道的承传,一代一代的,大概汉族都是炎黄子孙。炎帝是神农氏,神农前面是伏羲,下面是黄帝,这三个人的承传大概一千多年,老祖宗,你能不承认吗?如果你们家祠堂里藏著有家谱,你去查一查,你就承认。你对这些老祖宗不是子弟的身分吗?九十岁、一百岁还是子弟,这规矩你能不守吗?这规矩是什么?性德。你遵守这些规矩,你在这个世间是个好人、是个善人、是个君子,你的一生有幸福美满。如果你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提升到君子、提升到贤人、提升到圣人,那是大孝。也就是说把那个规矩,祖宗教给你的规矩做得更完善、更圆满。

在佛法里面没有别的,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到百分之百的圆满,这个人就叫做佛陀,就成佛了,还欠几分没有做到究竟圆满那是菩萨。佛教教什么?佛教就是十善而已,比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简单。但是我们古圣先贤也有简单的,一个字「孝」字,所以中国是孝文化。什么叫孝?五伦是孝、五常是孝、四维是孝、八德是孝,一个孝字。在佛法里面,在佛法用一个字就是「佛」字,十善业里头,不杀是佛,佛是什么?觉,佛是觉悟。不杀是觉悟,不盗是觉悟,不淫是觉悟,不妄语是觉悟,不贪、不瞋、不痴是觉悟。一个字,一个字就把一切全包括,愈是大道理愈简单。所以中国第一部经叫《易经》,易是什么?容易、简单。关键在什么?关键在信。所以孔子说得好,「信而好古」,他对古圣先贤东西一丝毫不怀疑,他真信,所以他就真得受用,他真信他就真能理解;要不是真信的话,他根本不能理解。你去读它,你不能理解,你去听人家讲你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你总是以自己的意思来解它、来看它。那是什么?你有成见,你带了有色眼镜看别人,永远不能理解。所以你看这个世间,无论哪个宗教,学习过程当中把哪一个字摆在第一?都是信字,把信摆在第一,不信不行。现在人呢?现在人把老祖宗东西放下,不相信,相信科学。

所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科学的成就相当可观。科学的成果现在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科学技术发达之后,把地球上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破坏之后,出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灾难,这些灾难科学没法子化解。科学家提出严重的警告,人类要再不想方法,大概这个地球上,五十年之后就不适合人类居住。最近我们听到科学家一个报告,说六十年之后,在这个地球上找不到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也就是可以耕种的土地在地球上没有了。试问问,那个时候人吃什么?这也就是科学家讲这地球上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是什么?相信科学的结果。我们中国人在一百年前都相信老祖宗,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这块土地,这个民族,这么多的人口,千万年来长治久安,怎么得来的?信老祖宗得来的。老祖宗东西永恒不变,科学是天天在变,我们老祖宗东西它不变,不变用一句俗话来说,它禁得起考验,禁得起时间的考验,禁得起人事的考验,它带给人们幸福美满,你要想提升境界,一样,帮助你成圣、成贤、成菩萨、成佛。老祖宗懂不懂科学?懂,佛经里面讲的科学就讲得很多。去年我们所学习的,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这一篇论文里有高等哲学、有高等科学,是我们现在全世界科学跟哲学都还没有达到的程度,他们懂,不是不懂。哪些人学习?上上根人他们学习,他们了解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怎样离苦得乐、怎样破迷开悟,他们知道。他们晓得解脱就是大自在,般若是真实智慧,法身是永恒不灭,真能得到,不是假的。这是科学都做不到,前面我们学的八自在我,今天科学做不到,学佛的人做到;现在我们学习的涅盘八味,今天科学也做不到,佛法里面做到。

这说三德秘藏。「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这就是什么?这自性里本具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自性里圆圆满满统统都有,只是我们现在迷失自性,我们迷得太深,迷得太严重,是丝毫都透不出来。只有真正学佛,对佛法没有丝毫怀疑,依教奉行的人,他得到一些法喜,他尝到一些法味。尝到法味的人,才相信古人所说的一句话,「世味哪有法味浓」。我们再换句话说,世间的喜乐决定比不上法乐,没法子相比的。法味就是法乐,你能够信,快乐!你能够解,更快乐;你能够行,那个快乐就超过你理解。没有这么一个力量在支持著,谁肯学?愈学愈快乐,永远精进不懈,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如果这个东西里面得不到法喜、得不到法味,早就把它抛弃掉,这学它干什么?所以学要具足学习的条件,条件没有别的,真信,这个条件就行。

所以《华严经》上佛说,「信为道元功德母」,把信摆在第一。清凉大师判《华严经》四分,就四大段,四大单元头一个就是信,第二个是解,第三个是行,第四个是证。这么大的一部经,分为这四个大单元信解行证,就把我们学佛这个成佛的道路、成佛的层次,他也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不信你就不能入门,可是信字太难太难了,你对它怀疑,你对它有成见,你就没法子相信。你还要批评它、批判它,那信完全没有,你怎么能了解它?再说得浅一点,你怎么能认识它?真信你才能认识。学一切法都是从信入门,特别是学圣贤法、学佛法,或者是学任何一个宗教,都是把信摆在第一。法身、解脱、般若的理藏在哪里?藏在自性里头,自性里头本自具足。有理,遇到缘它就现行,事就现出来。所以在佛不增,佛没有比我们多一点,我们现在是在众生,不减,我们跟佛比,不比佛少一分;佛跟我们比,不比我们多一分,不增不减。他有八种法味,这里头有小注,什么叫法味?「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我们也称它作法喜,法味就是法喜,你真正相信,慢慢理解了,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是世间任何法没有办法取代的。

下面说八种,第一种「常住,谓此涅盘之理,彻三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住,故曰常住」。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也就是说它超越时间;十方是四方、四维、上下,这是讲空间。说实在的话,这都是经教里讲的,空间跟时间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它有没有时间、空间?没有。它超越时间,就是它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它永远是现在,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空间维次破了之后,没有远近、没有大小,这才叫常住。依经典里面这个解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性性德都超越时空,时空不能局限它。它在哪里?一切时无有不在,一切处它也常在,一切时、一切处它都在,永恒不灭,这叫常住,这是自性,是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我们现在科学家也发现,近代才发现,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除这三样东西之外什么也没有,他讲的是能量、物质、信息。佛法里面讲法身、解脱、般若,能量很像佛法讲的法身,信息很像此地讲的般若,是智慧,解脱就是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千变万化。这个现象听谁的话?听智慧的。要是迷了,智慧就变成烦恼,真的,解脱没有了,解脱变成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法身是本体,也变了,变个名字叫阿赖耶。佛法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所以经典里面我们常常看到「常住真心」,真心是什么?我们在此地就晓得,真心就是涅盘心,真心就是法身、般若、解脱。

第二个是「寂灭,谓此涅盘之理,寂绝无为,大患永灭,故曰寂灭」。寂是寂静,灭是烦恼习气永远灭了,大患是什么?大患是生死。佛法里面讲两种生死,一种是分段生死,这个大家容易懂,像我们人到人道来,从出生到死亡这一段生死。死了以后你又去投胎,投胎又有生,生了又有死,生死永远在循环。佛经上形容六道众生叫生死疲劳,他不休息,死了以后他又找个身,他又生,生了又有死,没完没了。带著无明、烦恼、习气,还有善恶的业因,业习种子,在六道里面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觉悟的人看到这个现象生怜悯心,太可怜,苦不堪言!我们自己迷惑颠倒不知道,在六道里一点自由都没有,谁主宰你?业力主宰。这个诸位要知道,不是佛菩萨,与佛菩萨不相干,与上帝也不相干,与阎罗王、与鬼神都不相干,就是你自己造的善恶业,这个在引导你。善业引导你去受善报,恶业引导你到三途去受恶报,你到哪里去就看你的业力哪个力量最强,先到什么地方去受报。佛告诉我们之后,如果我们自己冷静的去思惟、去找,可以发现。譬如我们先观察,佛有简单的标准,中国老祖宗也有简单标准,就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佛法里面的五戒,十善里面的贪瞋痴,我们哪一个习气最重?如果贪的习气最重,那个力量就会引导你到饿鬼道,贪是鬼道;瞋恨最重,小小不如意就要发脾气,绝对不会原谅人,这是瞋恨力量大,它引导你到地狱;是非善恶搞不清楚,糊涂,糊涂这个习气引导你到畜生。五常、五戒做得很不错,都能够遵守,这一生这个习气是好习气,它引导你来生还得人道;上品十善,来生你就会生天道。

所以你自己想想,自己什么样的习气很重,你将来会到哪里去,引导你到哪里去。你到那一道里面去,这一生你在里面是享福还是受罪,果报不一样。同样是人,有人大富大贵,有人贫穷下贱,不一样,那是什么?引业是相同,满业不相同。满业是什么?满业是讲过去生中你所修积的福,具体来讲在佛法就讲布施。你喜欢财布施,处处想到别人没有想到自己,自己全心全力以财物帮助别人,你来生得大富;处处是以法帮助人,你来生得智慧;处处以自己的劳力来帮助人,你得健康长寿。这就是我们讲的积善修德不相同,你来生在哪一道生活环境不一样。真正对佛法这些道理清楚、明了,一看就清楚,人在临终的时候,你去看看他走的样子,一般判断他到哪里去也相当准确。所以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把烦恼习气统统放下,恢复到清净心,寂绝无为。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干,什么事都不干的话,不好,为什么?落在无明里头,无明是糊涂,多半会到畜生道,不是好事情。真正有定功,那生到无想天,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想生到无想天。无想天是被严重无明盖覆,寿命是相当长,寿命到了之后,还随他自己过去生中修的善恶业起现行,他还在六道轮回,所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要知道无为而无所不为,这就对了,这是菩萨干的事情,对自己来讲无为,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实在就是《还源观》上这四德里头,头一个讲的「随缘妙用」,随缘就是有为,妙用就是无为。你看他能把有为跟无为用得那么恰当,全心全力帮助别人离苦得乐,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自己心里痕迹都不著,这是无为。这个样子大患永灭,两种生死都了!不但分段生死没有,变易生死也没有了。这什么境界?《华严经》上讲至少是初住以上的境界。这样的人不但出离六道,超越十法界,永远不会退转到十法界。但是他常常在十法界六道帮助众生,住无为不离有为,这是菩萨。我们麻烦在哪里?我们做一点好事,常常念在心上,没有忘掉,这是有为,这不是无为。做一些好事为谁?为自己。为什么?来生想得好的果报。真的会满你的愿,好的果报在人天,不好的果报在三途,你总是离不开六道。虽然身语意三业造作的是有为,但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是常住无为,这就是随缘妙用,跟这些法身菩萨就没有两样,他真正得到寂灭。这是回归到自性,在净宗里面讲,回归到常寂光,这四种净土里头最高的。

第三个「不老,谓此涅盘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曰不老」。这是六道里一切众生念念不忘所希望得到的,能不能?佛在经上说这是世间人不可能得到。不死你得不到,不老你得不到,不病你得不到,苦,所谓苦空无常;真正修行人他能得到。但是要知道,这身上没有办法免除生老病死,这是什么?这是物质现象。真正修行人知道,这个物质现象是假的,物质现象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他有没有生老病死现象?有,有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虽然有这个现象他没有苦。不像我们这个世间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他没有苦,他没有放在心上,他心上没有。真正不老、不病、不死,是什么?涅盘之理,涅盘之理是自性,我们一般讲灵性,灵性是真正的自己。前面我们学的八种自在我,得大自在,灵性得大自在,为什么?它永恒不变。迁就是变化,也是变的意思,改变,它永远没有改变的现象。所以能大师见性向五祖忍和尚说,那是提出他心得报告,「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就是指的这个,它没有生灭的现象,永远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不增不减。这个增减是从年龄上来说的,我们在这个世间,物质现象的衰老是随著年龄在增长。老化,实在说不是十年十年在变化,也不是一年一年衰老,而是什么?现在我们计时间是用秒来算,一秒比一秒衰老。

佛法讲念头,比这个秒更微细,我们就不谈,我们就谈一秒,这一秒钟过去再也不回来,这是什么现象?无常的现象,你回不了头。可是前面给我们说过,如果你回到自性清净心,不必到究竟圆满,你只真正能够把执著放下、分别放下,你就有能力突破时间跟空间。所以阿罗汉证得偏真涅盘,他是真正彻底把执著放下,你看六种能力恢复,全恢复了,不大,佛给我们说他的天眼、天耳、宿命,这讲三种能力,他只能看到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他有这个限量。就是他时空突破,突破局部,过去五百世的情形他完全知道,生生世世干些什么、受什么果报很清楚;未来五百世知道,他有这个能力。菩萨的能力就更大,那就不是五百世,千世、万世到无数无尽,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谁?初住以上,《华严经》圆教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量劫前的事情他都知道,这属於科学。我们今天这人类发明的科技,现在觉得地球上灾难太多,万一不能住,移民到其他星球上去,还在发展这些交通工具。在佛法里面,不必阿罗汉,阿那含就行,三果就行,需不需要交通工具?不需要。他用什么?用意念,我想到哪个星球他身体就到。这个在佛法叫神足通,他有这个能力,他能变化,一身能变很多身,能够同时应付很多境界。

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弘法,住了不少年,他要回去。在中国接受他教诲的人很多,老师要回国去,都给老师饯行,请老师吃饭。第二天到十里长亭去送老师,二、三百人,这二、三百人都非常欢喜,老师很瞧得起我,昨天在我家里应供,来到我家里,我请他吃饭。那个人说:不对,昨天在我家。那边说:也不对,在我家,怎么会在你们家?以后一串通才晓得,他分身三百多个身每一家都去,有这个能力的人是三果以上,阿那含有这个能力。飞行自在,传说达摩祖师在中国圆寂的时候,也按照中国这方式,把他的尸体放在棺材里面埋葬。过了大概八、九个月,有一个人从西域回到中国来,说他在西域看到达摩祖师,他说很奇怪他穿著一只草鞋,在西域看到他。算算这个日期,正好就是他老人家圆寂那个时候。打开看看,坟墓打开看看,棺材一打开里头没有人,丢了一只草鞋。这个故事记载在佛教史,《高僧传》里头有。你看他在这里表演的,他死了,同时的时间,那个时候西域是现在的新疆,那边的人跟他见面,看到他穿一只草鞋,他留一只草鞋在棺材里,这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神足通,需不需要交通工具?不需要,制造这些飞行工具多麻烦!你看这是用自己的本能,你本来有这个能力,你能够超越空间,远近这个距离就没有了,你想到哪个地方你就到哪个地方。发展这些科学工具有什么用处?劳民伤财。

我们现在得力於电的照明觉得很方便,修行人用什么照明?自己身上放光,用自己能量放光,用不著电的照明,照得很清楚。所以佛法完全向内求,不向外求,自性里头什么都有,能大师说得好,「本自具足」,原本你自己统统具足,没有一样你没有。世间人所想得出来,所说得出来的,全都有!所以,自古以来聪明人为什么去修行?修行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修行成就的跟出家没有两样。最早为我们示现表演的维摩居士,跟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同一个时代,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维摩居士统统具足,一样也不少。所以释迦示现的是出家成佛,维摩示现在家成佛,这诸位要知道,同时两尊佛出世在世间。所以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出家、在家是形式,这个不重要,实质是什么?明心见性这是实质。我们为什么明不了心、见不了性?烦恼习气太重,自己不肯放下。这桩事情,除了自己肯,自己愿意,谁都帮不上忙,为什么?你自己做的。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是你自己做的,你必须自己放下才行,不是别人加给你。如果烦恼习气是别人给你的,别人可以能帮你化解。是你自作的,与别人不相干,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清楚,不懂这个道理就难了。所以成佛,佛来度你,帮助你成佛,佛不居功,没有功劳,为什么?你自己度自己,是你自己放下。你看看,你放下执著你就成阿罗汉,放下分别你就成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是你自悟、自修、自证,与佛菩萨不相干。

佛菩萨没有能力帮助你,佛菩萨跟我们就像老师跟学生,他教你,他知道,我们不知道,迷的时候不知道,他给我们讲,我们明白、知道了,这就觉悟。觉悟是什么?真做,真的把这些烦恼习气统统放下,就圆满,就回归自性,就这么简单,就这么自然。你还在世间贪恋这个、贪恋那个,那你麻烦可大了。你跟佛有缘,佛见到你摇摇头,没法子,帮不上忙,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对佛不相信,相信自己,不相信佛。「我想的是对的,我做的是对的,佛所讲的东西很渺茫,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会不会上当?会不会被受骗?」问号打了很多,所以佛苦口婆心教导也是枉然。现在佛菩萨不在世,不住世,留下来是经典,经典是他老人家当时在世,教化众生的一些记录。虽然不在世,我们能看到经典,这是很大的福分;没有这个福分,没有这个善缘,我们见不到。见到的人,哪一种人得利益?信的人得利益。说实在话,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很不容易接受。但是我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尊师重道,我相信父母不欺骗我,老师不欺骗我。

我知道一个好老师,我知道他,他不知道我,桐城方东美先生。我是安徽庐江人,他是桐城人,桐城距离我们的家乡,我们中国人讲里数五十里路,现在讲公里,公里大概只有二十多公里,不到三十公里,距离很近,这是家乡人。我就给他写一封信,我寄一篇文章给他看,我自己写的,目的呢?希望他能答应我,我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程,台湾大学。他那个时候是哲学系的系主任,是个名教授。一个星期之后他给我回了一封信,约我到他家里见面,我们就认识,一谈起来是老乡。他很乐意的教我,不同意我到学校去听课,他问我的学历,我说我初中毕业,高中念了半年,第二次失学,都是因为贫穷,生活环境没有能力缴学费。所以只希望去旁听老师的课程,我对哲学有兴趣,真想学一点东西。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学校,诸位要知道,六十年前,「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听课,你会大失所望。」我听到这个话非常难过,希望落空,老师不同意,说出这样的话来,当时心态非常沮丧,很难过。

老师也看出来,然后老师告诉我,「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我作梦都不敢想,求之不得,素昧生平,不认识,见面一次谈话,老人家肯定。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一个星期两个小时,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他把佛教介绍给我。我们原来以为是宗教、是迷信,我们对方老师非常景仰,他是桐城派方苞的后裔,所以对他非常尊敬,又是家乡人不会骗我。他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们要学哲学,「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样入佛门。所以我入佛门不是宗教,是学哲学。这指出一条路,我这个人生真的就很幸福、很美满,我这一生有方向、有目标。锲而不舍六十一年,讲经教学五十二年,乐此不疲,证明老师所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证明一点都不错。如果要不是最高的享受,我老早就改变主意,愈学愈欢喜,愈学愈清楚、愈明白,我是这样入门的。老师告诉我,「佛经哲学不在寺庙,在哪里?在经典里面。」指导我一个方向。

以后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叫我去读《释迦谱》《释迦方志》,就是《大藏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叫我去读这个。学释迦牟尼佛,才知道释迦牟尼佛一生搞教育的,不是宗教,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所搞的是多元文化的教育。教育的内容,我把它分为五大类,五大科: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这五种都达到究竟圆满,方先生所说的真的是达到最高峰,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有真实的受用。方老师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一点都不假,我们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这一生能够遇到佛法。回过头来,看中国传统的文化,祖宗所留下来东西,一看就明了,跟佛法相应,就看清楚、看明白。所以就像汤恩比所说的,中国人的度量很大,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进入中国的领域,他就指的佛教,佛教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汤恩比做很客观的一个看法,他看得没错,这是中国跟印度文化相辅相成。所以佛教文化在中国已经变成传统文化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今天讲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提儒释道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儒道是中国本土的,佛是外来的,融合成一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