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净观

大般涅槃经》节选

自观己身如四毒蛇。是身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血肉筋骨皮裹其上。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处中。如是身城诸佛世尊之所弃舍。凡夫愚人常所味着。贪淫嗔恚愚痴罗刹止住其中。是身不坚犹如芦苇、伊兰、水泡、芭蕉之树。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亦如画水随画随合。是身易坏犹如河岸临峻大树。是身不久当为狐狼鵄(chi1)枭雕鹫(jiu4)乌鹊饿狗之所食啖。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宁以牛迹盛大海水。不能具说是身无常不净臭秽。宁丸大地使如枣等。渐渐转小犹葶苈(ting2li4)子乃至微尘。不能具说是身过患。是故当舍如弃涕唾。以是因缘诸优婆夷。以空无相无愿之法常修其心。深乐咨受大乘经典。闻已亦能为他演说护持本愿。毁呰(zi3)女身甚可患厌性不坚牢。心常修集如是正观。破坏生死无际轮转。渴仰大乘既自充足。复能充足余渴仰者。深乐大乘守护大乘。虽现女身实是菩萨。善能随顺一切世间。度未度者解未解者。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于未来世当转法轮。以大庄严而自庄严。坚持禁戒。皆悉成就如是功德。于诸众生生大悲心。平等无二如视一子。

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或时睹见端正女人终不生于贪着之相。何以故。善观相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五欲法无有欢乐不得暂停。如犬啮枯骨。如人持火逆风而行。如箧(qie4)毒蛇。梦中所得。路首有果树多人所掷。亦如段肉众鸟竞逐。如水上泡画水之迹。如织经尽。如囚趣市。犹如假借势不得久。观欲如是多诸过恶。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为色香味触因缘故。从昔无数无量劫来常受苦恼。一一众生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多四大海。尽地草木为四寸筹(chou2)以数父母亦不能尽。无量劫来或在地狱畜生饿鬼所受行苦不可称计。揣此大地犹如枣等易可穷极。生死难尽。菩萨摩诃萨如是深观一切众生以是欲因缘故受苦无量。菩萨以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圣行者。观察是身从头至足。其中唯有发毛爪齿不净垢秽。皮肉筋骨脾肾心肺。肝胆肠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泪。肪膏脑膜骨髓脓血脑胲诸脉。菩萨如是专念观时。谁有是我。我为属谁。住在何处。谁属于我。复作是念。骨是我耶。离骨是耶。菩萨尔时除去皮肉唯观白骨。复作是念。骨色相异。所谓青黄赤白及以鸽色。如是骨相亦复非我。何以故。我者亦非青黄赤白及以鸽色。菩萨系心作是观时即得断除一切色欲。复作是念。如是骨者从因缘生。依因足骨以拄(zhu3)踝骨。依因踝(huai2)骨以拄膊骨。依因膊骨以拄膝骨。依因膝骨以拄髀(bi4)骨。依因髀骨以拄臗(kuan1)骨。依因臗骨以拄腰骨。依因腰骨以拄脊骨。依因脊骨以拄肋骨。复因脊骨上拄项骨。依因项骨以拄颔(han4)骨。依因颔骨以拄牙齿。上有髑髅(du2lou2)。复因项骨以拄膊骨。依因膊骨以拄臂骨。依因臂骨以拄腕骨。依因腕骨以拄掌骨。依因掌骨以拄指骨。菩萨摩诃萨如是观时身所有骨一切分离。得是观已即断三欲。一形貌欲。二姿态欲。三细触欲。菩萨摩诃萨观青骨时。见此大地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悉皆青相如青色。观黄白鸽色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作是观时。眉间即出青黄赤白鸽等色光。是菩萨于是一一诸光明中见有佛像。见已即问。如此身者不净因缘和合共成。云何而得坐起行住屈伸俯仰。视瞬喘息悲泣喜笑。此中无主。谁使之然。作是问已。光中诸佛忽然不现。复作是念。或识是我。故使诸佛不为我说。复观此识次第生灭犹如流水亦复非我。复作是念。若识非我出息入息或能是我。复作是念。是出入息直是风性。而是风性乃是四大。四大之中何者是我。地性非我水火风性亦复非我。复作是念。此身一切悉无有我。唯有心风因缘和合示现种种所作事业。譬如咒力幻术所作。亦如箜篌(kong1hou2)随意出声。是故此身如是不净假众因缘和合共成。而于何处生此贪欲。若被骂辱复于何处而生嗔恚。而我此身三十六物不净臭秽。何处当有受骂辱者。若闻其骂即便思惟。以何音声而见骂耶。一一音声不能见骂。若一不能多亦不能。以是义故不应生嗔。若他来打亦应思惟。如是打者从何而生。复作是念。因手刀杖及以我身故得名打。我今何缘横嗔于他。乃是我身自招此咎(jiu4)。以我受是五阴身故。譬如因的则有箭中。我身亦尔有身有打。我若不忍心则散乱。心若散乱则失正念。若失正念则不能观善不善义。若不能观善不善义则行恶法。恶法因缘则堕地狱畜生饿鬼。菩萨尔时作是观已得四念处。得四念处已则得住于堪忍地中。菩萨摩诃萨住是地已。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meng2)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恶口骂詈(li4)(wo1)打楚挞(ta4)。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为住堪忍地。

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出家之人有四种爱。何等为四。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复有五种。贪着五阴随诸所须一切爱着。分别挍计无量无边。善男子。爱有二种。一者善爱二不善爱。不善爱者。惟愚求之。善法爱者诸菩萨求。善法爱者复有二种不善与善。求二乘者名为不善。求大乘者是名为善。善男子。凡夫爱者名之为集。不名为谛。菩萨爱者名之实谛不名为集。何以故。为度众生所以受生。不以爱故而受生也。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于余经中为诸众生说业为因缘。或说憍慢。或说六触。或说无明。为五盛阴而作因缘。今以何义说四圣谛。独以爱性为五阴因。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诸因缘者非为非因。但是五阴要因于爱。善男子。譬如大王若出游巡。大臣眷属悉皆随从。爱亦如是随爱行处。是诸结等亦复随行。譬如腻衣随有尘着着则随住。爱亦如是随所爱处业结亦住。复次善男子。譬如湿地则能生芽。爱亦如是能生一切业烦恼芽。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是大乘大般涅槃深观此爱。凡有九种。一如债有余。二如罗刹女妇。三如妙花茎中有毒蛇缠之。四如恶食性所不便而强食之。五如淫女。六如摩楼迦子。七如疮中息肉。八如暴风。九如彗星。

云何名为如债有余。善男子。譬如穷人负他钱财。虽偿欲毕余未毕故。犹系在狱而不得脱。声闻缘觉亦复如是。以有爱习之余气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如债有余。善男子。云何如罗刹女妇。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罗刹女而为妇妾。是罗刹女随所生子生已便啖子。既尽已复啖其夫。善男子。爱罗刹女亦复如是。随诸众生生善根子随生随食。善子既尽复啖众生。令堕地狱畜生饿鬼。唯除菩萨。是名如罗刹女妇。善男子。云何如妙花茎毒蛇缠之。譬如有人性爱好花。不见花茎毒蛇过患即便前捉。捉已蛇螫螫已命终。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贪五欲花不见是爱毒蛇过患而便受取。即为爱毒之所蝎螫。命终堕于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如妙花茎毒蛇缠之。善男子。云何所不便食而强食之。譬如有人所不便食而强食之。食已腹痛患下而死。爱食亦尔。五道众生强食贪着。以是因缘堕三恶道。唯除菩萨。是名所不便食而强食之善男子。云何淫女。譬如愚人与淫女通。而彼淫女巧作种种谄媚现亲。悉夺是人所有钱财。钱财既尽便复驱逐。爱之淫女亦复如是。愚人无智与之交通。而是爱女夺其所有一切善法。善法既尽驱逐令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淫女。善男子。云何摩楼迦子。譬如摩楼迦子若鸟食已随粪堕地。或因风吹来在树下即便生长。缠绕缚束尼拘陀树。令不增长遂至枯死。爱摩楼迦子亦复如是。缠缚凡夫所有善法。不令增长遂至枯灭。既枯灭已命终之后堕三恶道。唯除菩萨。是名摩楼迦子。善男子。云何疮中息肉。如人久疮中生息肉。其人要当勤心疗治莫生舍心。若生舍心疮息增长虫疽复生。以是因缘即便命终。凡夫愚人五阴疮痍亦复如是。爱于其中而为息肉。应当勤心疗治爱息。若不治者命终即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疮中息肉。善男子。云何暴风。譬如暴风能偃山移岳拔深根栽。爱暴大风亦复如是。于父母所而生恶心。能拔大智舍利弗等无上深固菩提根栽。唯除菩萨。是名暴风。善男子。云何如彗星。譬如彗星出现天下一切人民饥馑病瘦瘿诸苦恼。爱之彗星亦复如是。能断一切善根种子。令凡夫人孤穷饥馑生烦恼病。流转生死受种种苦。唯除菩萨。是名彗星。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察爱结如是九种。

何故如来舍五欲乐——《央掘魔罗经》节录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梵行有何义?何故如来舍五欲乐?」

央掘魔罗谓文殊师利言:「无量天人常知堕法,故离诸欲想。」

佛告央掘魔罗:「勿作是说。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一切男子皆为兄弟,一切女人皆为姊妹。」

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饭王摩耶夫人,兄弟姊妹而作父母?」

佛告央掘魔罗:「是方便示现,度脱众生。若不如是,则不能度。譬如大王有二千力士,二人方便现相折伏,以悦王心,娱乐众人;唯彼自知,余无能觉。佛亦如是,示因父母现同人事,然后得度无量众生,令出生死无边大海,而彼众生莫能知者。譬如伎儿于大众中,种种变现以悦众心,诸佛世尊亦复如是,种种变现以度众生,而彼众生莫能知者。譬如幻师于大众中自断身分,以悦众人,而实于身无所伤损。诸佛世尊亦复如是,如彼幻师种种变现,以度众生。文殊师利!如来一切智,知一切;观察世间一切众生,无始已来无非父母兄弟姊妹,升降无常,迭为尊卑,如彼伎儿数数转变,是故如来净修梵行。复次文殊师利!彼此自界,共相娱乐,如何受乐自余身分?云何不得、不成界报?当知是乐是大苦聚。女有佛藏,男亦如是,云何一性而自染着?以一性故,是故如来净修梵行,住于自地不退转地,得如来地。」

不净观——益西彭措堪布开示

无始以来,众生以颠倒分别妄执诸法为常,五欲为乐,自他众生实有存在,身体清净,即常乐我净,从而滋生重重烦恼,如患重病。故诸佛祖师开示无常、苦、不净、无我之真理。教令如理作意观修,以期药到病除。这里,全知麦彭仁波切特别指出无论哪一修法,初修时都应如理详尽的观察引生正见定解,继而不离此定解而安住,若不能继续安住时应重新观察再引起正见,如是轮番反复修习。最后正见坚固无须费力再三观察,就应一缘安住,由此寂止可引发胜观,而达止观双运,此乃一切道之正行。所以天台宗初祖智者大师于《修习止观尘禅》中云:“若失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得到解脱有很多法门,但其中最紧急关要的修法,不出止观二者。《妙法莲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就是说,佛自悟自证之法无非是以止观定慧之力而庄严,所以也以此止观法门教诲众生修习。

此处正讲对治贪心的不净观及异体观的修法。如印度坚牢大阿罗汉云:“忆想妄分别,则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别,五欲则断灭,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正念无贪著,余烦恼亦尽。”尊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断除烦恼就要断除贪著,要断贪著,必须根除邪恶念头,要断邪念定须除去忆念分别。故为矫正邪恶分别忆念,应当正善思惟贪欲过患。《圆觉经》云:“胎卵湿化四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佛告诉我们,众生之所以轮回,皆因男女互相贪恋耽著,你贪恋我的身体我欢喜你的美貌,致使缠缚日深,无法出离。憨山老人曾云:“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死死,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又云:“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古人也说:“万恶淫为首。”所以淫欲是一切生死的根本、解脱道上的第一大魔。

淫欲之过是这样大,那么产生淫欲的对境——男女就是罪魁祸首。因此应该澈见彼等的过患,断除贪著。以下以女人为例而作解说。

《菩萨诃色欲法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复云: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至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几,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为此物所惑也。”《大宝积经》云:“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当知妇人灭圣慧眼。”女人有如是诸般过患,故当远离、舍弃。如《四十二章经》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所以应当机立断,永作舍离。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菩萨观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娇秽斗争贪嫉不可亲近。”可见女人是如此可怕。《道行般若经》云:“与妇人相见,心不喜乐,常怀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泽中,心畏盗贼。”以上佛为我们开示女色的过患,我们应当谨记心中,对彼生起怖畏想远离想,切勿如凡愚见女色起贪恋想,欢喜悦乐想。如是观女身种种不净,则很快断除贪心烦恼。

戊二(对治之观修)分四:观修异体、观修色蕴不净、观修受想行识四蕴之异体、摄要。

己一、观修异体:

如上皈依发心后,端坐,闭起眼睛观想一个有情,对彼以文殊利剑逐层剖析观察。看彼本来面目如何!

颂曰:尤为引生贪心境,以意明观于目前。

若不闭眼则不易明观所缘境,所以闭起双眼。将最能引生贪心的对境,历历明观于面前。若观悦意对境便生贪心而无法正修,就观想其它普通有情或观尸陀林的死尸等。

颂曰:彼者可分为五蕴。

彼对境身心相续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聚集一处的和合体。一切凡夫众生对如是假合的五蕴身心妄执有我存在,复又对此我产生坚固我执,认为我是独一无二、亘古长存的,由我执于顺逆境遇产生贪、嗔等心而造业,以致于三有中轮回不息。

首先观察其本体色蕴。本来色蕴范围很广,包括色、声、香、味等,但在此处主要是针对构成身体的色蕴作分析,破除对其一体实有的妄执。

下面如解剖尸体般分析易于生贪的色身。

颂曰:首观色身诸相状,血肉骨骼髓及脂,皮脏诸根与支分,便溺虫发指甲等,所有不净之诸物。

众生妄执身体为一整体,不可分割,那么首先让我们来观察,看看身体的相状如何。所谓的身体无非是、肉、骨骼、髓脂肪皮肤肝、胆、脾、等诸内脏,、鼻、舌、身等诸根及其支分,以及便溺、蛆虫、头发、指甲等三十六种不净物拼凑一处,除此之外,身体已荡然无存。

心中历历明观,贪执难舍的有情身体,从其右眼处剖开,分成两半。以文殊宝剑先划破右边的表皮,将它撕下来,随之沽沽鲜血奔溢而出,染红了面部及身体。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血已涂红地面。接着自上而下割剔身肉,慢慢露出颈骨、锁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脚骨。此时血肉狼籍撒落四处,面前站立着一副青白色的骨架。接着,敲破颅,脑浆流出。击碎胸骨,掏出五脏六腑,一霎时胃液、浓痰、胆汁、粪、尿一并涌出,臭气熏天,流布满地。

佛陀教诲我们忆念此身,以骨为柱,以肉为泥,筋缠血流,就是一个人形大毒疮。以皮毛九孔为门户常溢秽水,肠胃胞膜象一个库藏,容纳屎尿津汁等。往来行伍、语默动静,俨然一付行尸走肉。放眼普天众生无非走动的屎尿皮囊,行动的厕所,装满杂色粪便的妙瓶。但凡愚有情不知不识,反而滋生骄慢,横生贪著。智者见此情景由衷觉得众生可悲、可笑,深生厌恶而疾走快避。

如上观察修习,深知女身不净。但若认为女身仅是通过观察才变得不净,不观察实为清净香洁,悦可心目。那么请问魔鬼观察了知时是魔鬼,不观察时是否具有很多功德,不会损害扰挠众生呢?同理,作深刻细致全面的观察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贪欲的本面,拔除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得到真正的安乐。

颂云:地等诸界之聚合,各各复分多种类,彼等所有存在法,究竟析至微尘性。

如是三十六种不净物构成的身体,可以归摄在地、水、火、风、空五大种之中。骨肉筋络地大所成,涕唾尿血水大所成,温暖热烫火大所成,内外穴窍空大所成。五大又均可再细分,如地大可分为肌肉、骨骼,肉又可由大到小渐次分割,以至成为微尘之间。二百零六块骨头各自分散,逐渐分析成微尘,如是水、火、风、空依次分析,达到微尘体性。

再次以文殊智慧之利剑,将你所贪著的身体各各部分割截呈献于你,请你细心一些,选一选哪一块是你所贪爱不舍的呢?

颂曰:一一次第分辨时,观思何者可生贪,除此零散不净物,所谓之身别无余。

对生起贪心的对境次第分析,观察其各个部分,看对哪里生贪心。观想思惟,得出除此三十六种垢秽不净零散部分外,永远也得不到一个真实贪执的身体。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开示说,所谓的身体只是虚妄假立而已,无有自性存在。因为若各部分组成的总体要成立,那么它必须存在于手等支分上,但观察时,脚、小腿、大腿、腹、背、胸肩等都不是身体,因为它们不具足身体的体相,再者对组成身体的各肢节观察时,也不会成立实有,如手由指、掌组成,指由节组成,指节也可分为众多,因为在上、下、前、后不同部分,每一部分又可由粗分析成细微,微尘又可分为很多方分,最后方分亦无法安立。寂天菩萨说:“是故有智者,谁贪如梦身。”所以支分聚合的这个身体犹如尸陀林中散落的身肢堆积一处。除此之外别无所谓实有的身体。

己二(观修色蕴不净)分二:总述、别述。

庚一、总述:

不净之身如幻轮,脉骨粪便之聚落,犹如水面之浮泡,见此性已正念住。

此幻身无一净物,脑膜、涕唾、血、屎、尿、等,略说三十六种,广说无量,用慧眼观视此身疮,唯见种种恶露,肝、肺、肠、胃诸虫翻动攒食,眼流眵泪,耳出垢腻,鼻中流涕,口出唾涎,大小便孔常出屎尿,虽以衣服严饰,无一清净之处。四大假合,假名为人,危脆非真,幻住须臾,犹如风吹大海出现的小浮泡,虚无不实。于内心由观察引生正见时,以正念善加护持,安住正见相续。

庚二(别述)分二:活人不净观、死人不净观。

辛一(活人不净观)分五:

(一)晨起不净:默默观想早晨刚刚睡醒之时,两眼朦胧,眵泪堆在眼角,满口粘腻,舌黄堆集,牙齿黄垢,口出臭气并吐绿痰,鼻出黄涕,屎尿泄出,非常肮脏。

(二)醉后之态:默想饮酒过度之后,五脏六腑翻腾搅动,从口喷出未消化之“美食”,乱七八糟混合在一起,恶臭难闻,饿狗也不屑之,摇着尾巴远避而去。

(三)病时之态:默想卧病床榻,岁月长久,眼目灰淡,面黄肌瘦,形容枯槁,或者上吐下泻,或者疮疱溃烂,脓血交流,臭不可闻。

(四)行动厕所态:默想厕所中,屎尿聚合,白蛆蠕动,苍蝇乱舞。同样,生贪之境,任彼如何装饰涂抹、洗浴擦拭,亦与厕所一样,是不净物的安乐窝,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五)九孔流垢态:默想自己生贪之境,忽然脓疮糜烂,九孔无禁而流出种种垢秽。如眼中不断分泌眼屎,鼻孔滴出黄白涕液,口中吐出痰涎、胃液、胆汁等杂色液体,大小便门失禁,一时屎尿垢秽四溢,令见者作呕,闻者反胃。

辛二(死人不净观者)分八: 

(一)膨胀观:自他有情寿命如风中残烛,一息不来,魂神凄然离去,独留僵尸一具。酷暑天中,不消一两日,身体膨胀,面目全非,腹部臃肿犹如吹满风的皮口袋,很快流出臭水,发出臭味,蝇蛆寻“香”而至,人皆掩鼻远避。

(二)青瘀想:然后全身渐渐变青,肉隆起的地方是血红色,糜烂发脓的地方惨白,其他地方都变成青紫色。

(三)脓烂想:七窍及坏破的地方流出脓汁来,薄皮腐烂,肌肉溃败,脓血流淌。古德云:“腐烂应难睹,腥臊不可闻,岂知脓烂处,兰麝昔曾熏。”

(四)斩斫离散想:如战后的沙场上,这里一只手,那里一只脚,东边一个头,西边半具身,被砍掉的身肢分散四处。同样,于尸陀林中被节节支解时,皮剥掉甩在一边,头砍掉滚落一旁,手脚四肢各扔一处,顷刻间就已七零八落。风吹日晒,皮尽肉消,一堆枯骨,孤处荒野,化为尘埃,烟灭灰飞,荡然无一物。

(五)散乱想:忽然秃鹫、老鹰、乌鸦、野狗、狐狸争相食啖。刹那间一片狼藉,血肉全无,仅剩节节白骨。古德云:“尸骸遭食啖,方寸少完全,当年空自爱,此日有谁怜,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

(六)血涂想:由于肉全部化成脓血,流出来散布各处,露出整个骨架。古德云:“一片无情血,十秋不起人,淋漓涂宿草,狼藉污尘埃,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眠,错认假为真。”

(七)虫聚想:于此脓血之中,密如牛毛般黑嘴白身的蛆虫聚积一处,不停上下翻转蠕动,俨然一蛆虫蝼蚁城市。

(八)白骨观:若于色、形、触等耽著不舍而深生欲恼者应修白骨观,因为白骨观是贪欲心最有力的对治法。《俱舍论》第六品云:“为通治四贪,且辨观骨锁,广至海复略,名初习业位,除足至头半,名为已熟修,系心在眉间,名超作意位。”以胎生的本性乃为骨体,故为寂灭贪执肉体之心应修白骨观。修习时,首先观想足趾、眉间、额间的皮肉脱落,露出白骨。此时心应专注。随后依次观想自己身体的上下,皮肉也在逐渐脓烂、坠落,至全都露出了白骨。如是以观修胜解之力让白骨逐渐增多,从自身白骨渐遍一床、一房、一寺、一邑、一国,乃至遍满大地及海量之际均已充满了白骨。如此安住片刻,后缩略而观。从海量际逐渐少至自身白骨,仅于足趾观有皮肉,此外身体皆为白骨。又以胜解力,如上从自身白骨渐增、渐广至海量际,又复渐略而观至自身白骨。尔时至额间的一半观有皮肉,仅于眉间拇指许露出白骨,并倾心一缘湛然而住。依此殊胜修法决定能有力地摧伏贪欲之心。

众生沉溺茫茫业海中,最难断除的莫过色欲,扰扰尘世里,为祸无限者的无非淫欲。故在此普劝有缘能醒悟,破除色魔之障,奉行不净观法,共出迷津,直归觉悟的正途。澫益大师曾教诫说:“欲超生死路,此观须精研。”

众生认为五蕴身心为一体的自我,此异体修法将此“整体”分化为零。我到底是什么?在哪里?何形象?以上将五蕴中色蕴之身,先分成四大,再分成三十六种不净,再将之详细分析至本来空。其它四蕴下面将一一分析。省庵大师云:“四体分散,一身何所从。”澫益大师云:“四大元无实,诸根岂有真,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强号为男女,虚名立宾主。”不观察时虽如梦如幻如浮泡如聚沫般存在,但毫无实体。尸弃佛偈语云:“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此浮泡幻身,四大毒蛇常住其中相互凌逼克斗而产生诸多苦痛,此身是一切过患之源,一切痛苦的根本,一切不净生住之处。

佛在《禅行法要经》中云:“诸比丘,若以弹指间,念此诸想之事,皆为精进,为奉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也,何况能多行。”如法思惟可于阿赖耶中种下解脱种子,彻底铲除贪心烦恼。因此我们应勤精进,如憨山大师所言:“谛观四大各有所归,今此妄身当在何处?如是观察,念念不忘,心心不昧,久之纯熟,当见身忽然脱空。四大若空,诸苦顿脱,即此便是出生死之第一妙诀也。”

己三、观修受想行识四蕴之异体:

受想行识四蕴之本来面目以此异体之理推断可知,它们也是虚浮不实的。

颂云:彼念相续消失时,受想行识各自性,析为异体亦伺察,犹如水泡与阳焰。芭蕉幻事现见时,彼亦毫无贪执处。

X射线下的人体色蕴不实,犹如聚沫,其体不净,如是正见观住交替而修,若此正念相续消失之时,则应将心转移到其它所缘境而观修。分析受想行识四蕴自性时,亦应如法炮制,以异体之理反复伺察,可断定彼等如水泡、阳焰、芭蕉、幻事,自然了知彼等毫无可贪之处。

蕴者堆集、聚合之义。受的概念是领纳的意思,即领纳所缘之境,并生起觉受。受有苦、乐、无记三种,其中乐受又可分为闻妙音、见美色、嗅妙香等。这些又能再分为很多类,对每一类又可以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如此反复寻伺,观察。自然明白受蕴不实,由诸多不同部分拼凑假合而成,如水中浮泡。

复次,分析想蕴,想的力用是构画一切诸法之像。想蕴就是具有上述特性的诸多部分的积集体。它可以分析成众多分类,如善恶等种种想,它们又可分成对柱、宝、象、马、男、女等诸多不同界性之想。如此反复分析推理。自然明白想蕴不实,只是诸多不同部分暂时拼凑假合而成,犹如阳焰水,似有而非有。

复次,分析行蕴,行的概念是造作,即由行的缘故驱使心于善恶无记之中造作不息。行蕴是除受、想之外的一切心所法。如善心所可分为信心、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等。恶心所也可分为贪、嗔、痴、忿、恨、恼、诳、谄、骄、害、无惭、无愧等。其中以贪心为例,因为外境、时间、相状的不同,又可分成众多种类。将整体的行蕴如此分析渐渐支离破碎,自然明白行蕴不实,只是诸多不同部分暂时拼凑假合而成,如芭蕉树层层剥析,中空无实。

复次,分析识蕴,识的概念是了别之义。即由此识能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种种境界。识又可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其中每一个又可分成众多。如对纷繁复杂的色法可以产生林立千般的眼识,其中每一眼识还可分析。其它五识依此类推也是同样的。由此可知完整一体的识根本没有,只是由许多虚妄不实的不同部分暂时拼凑假合而成。犹如幻化的事物。

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在心中一定会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如是数数安住定解之中修习,最终必然会生起现见五蕴幻妄不实的智慧,了知其中没有丝毫值得贪执的东西。心中生起自他五蕴身心如海中浮泡,如空中云雾般飘摇不实的觉受,自然淡薄对身心的粗大执著,时时轻松快乐,如放下重担一样。如是精进修习会深深地体会到此身是幻身,此心是梦心,一切都是幻梦空花,有什么值得贪求的呢?

同样在大小乘俱舍论中也对众生身心结构作了详细入微的分析,如磨面粉般的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逐一剖析,最后顿然明白实有一体的众生荡然不存,因为不可分割实有一体的法丝毫无有,只是不同的种种法暂时拼凑假合而成。佛在经中说犹如农夫将粮仓里囤积的粮食一一拣择分开时,一体的粮堆无法成立,只是各各不同的单位,如大米、大豆、小麦、谷子等,彼等又可分成一粒一粒的。同样以智慧眼打开身心仓库,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一搬开分离。此时得到一个决定的信解,即现在我所见的五蕴身心虚幻不实。对以上的推理比喻深深思维反复忆念,渐渐会从觉受上谛知我此身心虚浮不实。内心定解坚固时,当一心专注所缘而安住。

下面开示如何善巧修习上面的内容。

己四、摄要:

知此正念之相续,未散之际善护彼,倘若一旦忘失彼,勿续当移观余法。

如实现前正见定解时,心不驰散,完全浸润于法味义理之中。或分析观察,或一心安住,正念相续如河流源源不断。在未散失正念之际应以方便善巧励力护持,勿被为违品逆缘摧毁。倘若心力疲倦,昏沉掉举力大,正知正念力薄,甚至忘失正见定解时,不必刻意强制的硬着头皮观修,应该暂时搁置,把心念转移到其它所缘上观修。

善加把握修法的最佳状态,才不会对修法产生厌烦恐惧心理,使修法时时刻刻处于轻松满足之中,这样每次修法都有收获,从而激起更加精进修行的欲求,使修法不断增上。

如何把握呢?应如猫捕鼠般集中身心一切力量痛念生死无常,世间一切境界如梦如幻如空花,无有意义,摒弃一切无义杂务屑事,集中一切精力,修行解脱道。在观察时就象执持金刚王宝剑的勇士般无坚不摧。在安住时如鸡孵蛋般坦然安住。如是观察身心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异体不净法时当如庖丁解牛,目中无一全牛,所见无非零散肢体。若如条件反射般无须观察便生起定解时,当如狮子入穴而径直安住修持。闭目时真实感觉到身心散落,如聚沫、浮泡、阳焰般破坏、摇动、虚浮。如是观察安住的心念无法收摄时,当淡然放松,迁移修法的所缘。因为众生心力怯弱,一味地强制观修会导致对法生厌烦心、畏惧心,重则心乱发狂。所以针对自身情况,采取具体适当的修行方式,勿太紧,勿太松,松紧适中,如调琴弦松紧适中才会发出妙音。

丁二(观修无常)分二:观无常的利益、真实观修。

戊一、观无常的利益: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本性,刹那生刹那灭,迅速迁流,片刻不停,如流星般飞速毁灭。一切时空有情及器世间的安住仅仅是短暂的瞬间,稍纵即逝,被时间的快马风驰电掣般牵拉着,如滚滚大江东去不复重返。《因缘品》云:“呜呼有为法,无常生灭性,因生复死故,当速趋寂乐。如佛说诸法,如星翳油灯,如幻露水泡,如梦电浮云。”可怜愚狂众生,溺于无常瀑流之中,不知不觉不悟,反而耽著坚固、恒长漂于生死海中久久难归。所以佛为拔除常执恶分别之毒刺,而数数敲响无常的洪钟,警醒我们,“诸行皆无常,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会合终别离,有命咸归死,当趣于寂乐。”

观修无常的功德极大,世尊曾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犹如众迹中,大象迹最胜,如是佛教内,所有修行中,唯一修无常,此乃最殊胜。”若修习死亡无常,最初可以遣除贪著世间琐事之心,于佛法生起信心,成为进入佛教之门,中间成为精进修行善法之鞭策,最后成为证悟法性的助伴。观音菩萨化身之华智仁波切云:“观修无常是开启一切修行之门的前行。”所以当欢喜思惟以下开示的无常修法。

戊二(真实观修)分五:总说所作性无常、有情无常、三有诸法无常、总结异体与无常的修法、安住修习上述法义。

己一、总说所作性无常:

颂曰:如是不净之诸物,毫无精华之蕴聚,虽生不住刹那灭,对此应当正思惟。

有情五蕴身心的一切本来是不净所成,毫无精华,虽然已生起,但刹那不住的趋向坏灭,对此应以教理正念思惟。

众生皆由无明之父烦恼之因和合而起,是业障的体性,所以里里外外全是不净,无有精华。此不净聚落不但是不净的本性,而且也是无常性的、苦性的、无我性的,对此当一一思惟观修。《贤愚经》云:“一切行无常,生者皆有苦,五蕴空无相,无有我我所。”此蕴聚因缘和合生起的那一刻,就在刹那不住地奔向坏灭。如陡山瀑布远看似乎不动,近观时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人生百年中,凡夫人只知有婴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粗大变化状态,而不知其中每一阶段都是因刹那的变化而生成。如秒针刹那跳动不停,达到一定量时才看到分针动,分针达到一定时段时,才见到粗大的时针也动。同样,人生虽百年,但刹那不停趋向老衰死亡。古人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愚痴的波旬魔王遮蔽众生的慧眼,扰恼有情的身心,令我们产生常乐我净的非理恶分别,逢缘遇境时就产生贪嗔等烦恼,而溺于轮回恶浪之中不可终日,唯有诸佛菩萨智悲的皓日放射光芒——苦、空、无常、无我之如理作意方可救度。

请诸君高着眼,且观此凡夫有情贪执难舍的女身,三十六种不净所成,如大粪桶,似脓血库,其中哪处是我所贪恋的呢?最初相识相交时,她虚荣心作祟,伪装狡饰,诈现人格很好,信心很大,智慧很高,好象很可靠。但是要知道她有很重的业障,很多烦恼,有贪嗔痴,傲慢、嫉妒、多疑、无惭、无愧等等诸多恶心。整日吵吵嚷嚷谩骂不休,揭露隐私,难保秘密,诤论生事……一旦甩掉伪装,其真实面目实在比魔鬼还狰狞可怕。《优填王经》云:“女人最为恶,难与为因缘,恩爱一缚著,牵人入狱门。”

如前我所贪执的众生,是业障与烦恼的幻化,是所作性,是有漏法,特别容易变化,反复无常。真正具证的修行人有强烈的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永世都不会变迁移动。但毕竟初学者自己和贪执的对境都是业障凡夫,心中把她的形象观得一清二楚,然后对她观察:她的身不净,而且刹那生灭,变化不息;她的本性是业障,依靠业障永远得不到安乐幸福。自己本身就是业障充满的一个凡夫,还嫌不足,还要贪执另外一个业障凡夫。想一想,业障是痛苦的因,有什么可值得贪求的呢?自己被烦恼所束缚,背着沉沉的业障,艰难的走在轮回险道上不觉得累吗?不觉得苦吗?这样的业障凡夫只能给我增加业力负担,捆上一道道烦恼绳索,布下很多很多的荆棘。为了她无数次耗尽血汗精力,出生入死,舍身弃命。为了她千万劫地狱中洋铜灌口,热铁缠身,无穷苦楚独自忍受。为了她,无量世作饿鬼,饥渴难忍的痛苦默默承受。为了她,于旁生中不断投生……每思及此悲从中来,今天我欲踏上解脱道,她又现出可憎可恶的姿态引诱我。哼!收起你的把戏吧,永别了,业障!

执著男女之身“清净”的邪作意被不净的正思惟连根铲除,智慧的勇士执持文殊利剑更应乘胜追穷寇,歼灭“常执”之敌。三有轮回所摄一切有为法无一不是有漏无常之本性。第一刹那生起,第二刹那绝对灭亡。不可能第一刹那生起,第二刹那安住,第三刹那才毁灭。一位哲人也曾说过:一只脚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中。依物理或化学原理做一些小实验都足以证明宇宙万有都处于刹那不停的振动之中。现代医学也提出人身的有些细胞一昼夜死生百千万亿次,不停的新陈代谢但他们只见到了现相,而没有足够的福智堪破其本质。如果前已灭与后新生的为同体,那么存在两大过失,一后面生的不能生起,因为它与已灭的相同之故。二前面灭的无法灭,因为它同于后面生的缘故。这样的观点显然是可笑与荒谬的。之所以会认为前后一如,持久不灭,是因为众生的心很粗,错认粗大假立的相续为一体。

诸法生起无间趣于毁灭,生与灭仅是一刹那的事,如闪电般。众生眼中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器世界的成住坏空经历了百年或大劫之久,但那只是一假立的相续,就象旋火之轮只是一个虚假的幻相。

细致深入的思惟,自然会明白轮回中的一切都是颠倒的。古德云:“诸佛正遍知,有为性颠倒。”一切的分别作意,一切的行为动作都与解脱圣道背道而驰。此处权作抛砖引玉,行者当联系自己的具体情况扩展思惟。此法极为殊胜,仅仅作初步思惟,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若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思惟,内心生起一个坚定不移的正见,并安住其中修习,自然而然会破除一切无明贪心执著。 

生死书注:相关链接图片选自影碟《人体漫游》《宇宙无限》《泰坦尼克》2002-10-28

词典解释:不净观

梵语a-s/ubha^-smr!ti,巴利语asubha^nupassin。又作不净想。为五停心观之一。即观想自他肉体之肮脏、龌龊,以对治贪欲烦恼之观法。人的尸体随时间而变化为丑恶之形状,故在诸经典中皆举有多种不净之观尸法,以治贪欲之心,今列举如下:

(一)据禅法要解卷上载,若淫欲多者,应修习二种不净观。即:(1)观死尸臭烂不净,取此不净之相,至闲静处以自观不净。(2)虽眼不见死尸,然从师受法而忆想分别,自观身中充满发、毛、涕、泪、汗、垢、痰、阴等三十六种不净物。同书又举出修习不净观能对治众生对于色、形容、威仪、言声、细滑、人相等六种欲望之执着,且将不净分为恶厌之不净与非恶厌之不净二种。对于执着前五种欲望者,令观恶厌之不净;对于执着人相者,则令观白骨人相。又观死尸为不坏,能断除威仪、言声二种欲望,观死尸为已坏,则悉断六种欲望。

(二)据大毗婆沙论卷四十所举,随观行者之意乐,而有乐略、乐广、乐广略三种之别。又于此三种观法之过程中,各明示初习业位、已熟修位、超作意位等三位,及其观行之次第。举乐略观为例,即:(1)先往冢间观察死尸之青瘀等相,复以胜解力移属自身,即观想自身青瘀乃至骨锁,于骨锁中,次第观想足骨、苋骨、胫骨、膝骨、髀骨、臗骨、腰骨、脊骨、胁骨、髆骨、臂骨、肘骨、腕骨、手骨、肩骨、项骨、颔骨、齿骨、髑髅等,凡此种种,一切皆称初习业位。(2)于骨锁中,先观足骨、苋骨等,乃至后观髑髅,复于其中除半观半,复除一分,唯观一分,凡此种种,一切皆称已熟修位。(3)以胜解力观察如此之不净相,遂系念于眉间,湛然而住,复转此念入身念住,辗转乃至入法念住,凡此种种,一切皆称超作意位。

(三)据俱舍论卷二十二载,修不净观可对治显色贪、形色贪、妙触贪、供奉贪等四种贪。即:(1)缘青瘀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显色之贪。(2)缘死尸被鸟兽所食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形色之贪。(3)缘虫蛆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对治妙触之贪。(4)缘死尸不动等之相以修不净观,可治供奉之贪。此外,若缘骨锁以修不净观,则因骨锁中无四贪之境,故能对治上述之四贪。

(四)据大乘义章卷十二、卷十三,将不净观分为厌他身而观他不净与厌自身而观自不净二种。前者观他身中有九相,即:(1)死相,(2)胀相,(3)青瘀相,(4)脓烂相,(5)坏相,(6)血涂相,(7)虫啖相,(8)骨锁相,(9)离坏相(分散相)。然大智度论中缺死相而加烧相。后者观自身中有五不净,称为五种不净。即:(一)种子不净,肉体系由因缘而形成,故内(烦恼、业)、外(父母之精血)之种子不净。(二)住处不净,于母胎中,十月不净。(三)自体不净,此身由四大之不净所成。(四)外相不净,此身之九孔常流不净。(五)究竟不净,死后弃置冢间烂坏,亦永久不净。

同书又举出人之色贪有二种,即:(1)爱自身,可以观五不净对治之。(2)爱他身,可以观九相对治之。其中,爱他身中有四种欲,即:1.威仪欲,可以九相中之死相对治之。2.形色欲,可以青瘀、脓烂、血涂等三相对治之。3.处所欲,可以胀、坏、虫啖、分散等四相对治之。4.细触欲,可以骨锁相对治之。

上述之九相系于人之死尸起九种之观想,故又称九想。南传佛教则认为有十种观想,称为十不净。此外,天台四教仪集注亦举出:种子不净、受生不净、住处不净、食啖不净、初生不净、举体不净、究竟不净等七种不净。

盖不净观与数息观,共称为入道之二甘露门。不净观以无贪之善根为自性,于三界之中,缘欲、色二界,通于欲界、中间静虑、四静虑、四近分等十地,并以此十地为依地,以所依之欲界身而起之不净观,与胜解作意相应,此即是有漏观,相当于四念住中之身念住之位。又于八解脱与八胜处中,以不净观为初禅及二禅之观法。[中阿含卷二漏尽经、卷二十八诸法本经、增一阿含经卷五、大般涅槃经(北本)卷三十六、坐禅三昧经卷上、广义法门经、大品般若经卷一、大智度论卷十九、卷二十一](参阅‘七种不净’114、‘九想’150)

FROM:【佛光大词典】

威力强大的"除淫欲咒"

──果滨 编撰──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经.卷二》。出自《大正藏》第二十一册页543上、545上。

─或见《陀罗尼杂集.卷二》。《大正藏》第二十一册页586上。

─或见《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大正藏》第二十册页778上。

 

时佛勒阿难。为未来没苦众生。广宣流布。时文殊菩萨先说偈言

一切众生类回没淫鬼界

无能觉之者唯我能救拔

永断生死本普处寂灭乐

我文殊师利。今欲说神咒。拔济诸众生。除其淫欲本。有名乌穌吒(晋言usota)。除淫欲,却我慢。

句梨句梨-帝那 忧拙忧拙-帝那 度呼度呼-帝那 究吒究吒-帝那 若蜜都若蜜都-帝那 究吒呼究吒呼-帝那 忧守忧守-帝那 耶蜜若耶蜜若-帝那 度呼吒-究吒多 莎呵

诵咒三遍结缕。作七结系脚。

是咒能令诸失心者还得正念。灭淫欲火心得清凉。除其我慢灭结使火。三毒垢障悉得消除。若诸女人及善男子。精神处在无明重渊下。久处於生死不能得出要。洄波生死流没溺淫欲海。莫能觉之者,莫知求出要。呜呼甚可伤。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得惺悟还厌淫欲。应当与此陀罗尼咒令其读诵。淫欲之火渐渐消灭。淫欲灭已,慢心自灭。慢心灭已,其心则定。其心定已,结使则灭。结使灭已,心得解脱。心解脱已,即得道果。是则名为大神咒力。诚諦不虚,神力如是。断酒五辛七七四十九日。诸不净肉悉不得食。若男子行者九九八十一日。若女人行者七七四十九日。复昼夜六时勤心读诵。烧黑沉水、白旃檀香。散华供养十方诸佛。六时读诵曾不废忘。日数足已,结使即灭。其心泰然,无复淫欲。

当深生欣跃自发庆幸。今我遭遇大圣神力。此身宜至佛身。不惧沦溺。如是净心念念信向。断诸恶作转杂言论离间之语。不念名利。如是日数足已。决定解脱。其心泰然。无复欲慢。

除淫欲咒梵文:kuli-kuli-tena yudho-yudho-tena duho-duho-tena kyuta-kyuta-tena namito-namito-tena kyutaho-kyutaho-tena yusu-yusu-tena yamina-yamina-tena duhota kyutata svaha

中英文国语拼音近似音:咕利咕利,爹n拿,you豆you豆,爹n拿,都后都后,爹n拿,giu达giu达,爹n拿,拿咪豆,拿咪豆,爹n拿,giu达后,giu达后,爹n拿,you苏,you苏,爹n拿,呀咪那,呀咪那,爹n拿,都后达,giu达达,刷哈.

梵音专家果滨居士念诵除淫欲咒 本地下载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述的故事

我这便有个真实故事,有一个小乘佛教的僧侣,在静坐上的功夫很是了得,你知道他们有个誓愿的目的便是不迷失在世俗的喜恶中,而这个特殊的僧侣在白骨观上有很好的成效;由于僧侣是不能对异性有欲求的,为了与贪欲、欲求分离,因此他们观想人的丑陋、污秽,而这个僧侣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以此闻名。

有一天文殊师利菩萨想考验一下这个和尚的禅修功夫到底好不好,他化成一位非常漂亮的女生,来到这个和尚的住处,以种种妩媚的动作来考验这和尚的定力,起初这个和尚丝毫不为所动,但渐渐地,由于这位女孩子的挑战太大了--这是来自文殊师利菩萨的挑战,文殊师利菩萨充满智慧、洞悉人心,因此这个和尚的定力渐渐不敌诱惑,最后他干脆逃跑,而这位美女在后紧追不舍,和尚实在累得跑不动了,于是两眼一闭往地上一坐心想完蛋了,但此时什么事也没发生,于是他睁眼来看,这美女突然破裂成无数碎片。

文殊师利菩萨现出庄严法相,说道:你的白骨观修得很好,但你把别人认为是美的这个概念,会导致你轮回痛苦;如果你把别人当作是丑的,那仍然是个概念,这概念会使你无法觉悟,因此你需要做空性的禅修,这才能使你觉悟。

优波崛多:教弟子修不净观

优波崛多有一位弟子修不净观时,烦恼没有现前,他就以为他得道,证阿罗汉了。其实只是因为修不净观,制伏住烦恼而已。于是优波崛多对他说:“你明天早上去某某村拖钵。”因为他知道那个村里住了一个大美女。他还告诉他,你要去某某村的某某家(也就是美女住的家)。

隔天早上,弟子就带着钵去那户人家拖钵了。当时出家人拖钵是背着钵袋,钵袋口有扣子可以扣起来,避免脏物跑进去。到了施主家时,才将袋子打开,把钵拿出来拖钵。

弟子到了那户人家之后,看到那位美女走了出来,美女一看到出家人,就对他笑了一下,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他整个人就楞住了,美女拿起食物要供养,他才忽然想到:“啊!我是来拖钵的。”就赶紧把钵袋打开,把“钵”放到一边,拿起“钵袋”要盛食物。

那时他才知道原来自己还不是阿罗汉,感到十分惭愧。这时他赶快藉着一个境修不净观,也就是抓住那位美女露齿一笑的境,从牙齿的境转观白骨,这时他马上将那位美女转观成白骨,在转观的时候,就得到断除淫欲的效果,证得阿罗汉果。(大50,124a19)


本组照片体现了生命的脆弱无常和不净,是被我们平时所忽略却真实存在的。尽管如此,但极可能会让人恐惧反感。如果您有了解的意愿并有心理准备、确实想观看的话,请点击:

不净观图片 新浪网尸体展 解剖 碎尸案照片

皮袋歌 尊者阿姜摩诃布瓦谈禅修经历:灭苦之道 戒淫断欲圣典汇编

生死书 回到顶部